古代汉语代词

更新时间:2023-10-29 19: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汉语的代词·第 1 页 共 12 页 胡 愉·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的代词

一 古今汉语代词异同的情况 1 同:

都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大类。 2异;

⑴ 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a无定代词 莫 或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

※ 现代汉语必须用词组的形式去表现它。 b 辅助性的代词 所 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⑵ 古代汉语的代词有许多都使用了同现代汉语不同的形式。 a 第一人称: [我] 吾 余 予 朕

b 第二人称: [你] 女(汝) 尔 而 乃 若 c 指示代词: [这、那] 彼 夫 斯 是

d 疑问代词: [哪、什么] 安 孰 胡 奚 何 曷 盍 ⑶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的体例不完备,没有真正的纯粹的第三人称

代词

二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 吾 予 余 朕

我: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 吾: 吾与汝毕力二而平险。(列子) 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予: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朕: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第二人称: 女(汝)尔 若 而 乃 女: 居(坐下),吾语女。(论语) 汝: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

古代汉语的代词·第 2 页 共 12 页 胡 愉·古代汉语讲义

尔: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 若: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乃: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而: 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定14)

※ 人称代词形式繁复,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至今也没有研究

出一个所以然出来,但有两种情况是可以肯定的: 1 由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不同的书写习惯,比如:

余、予古同音,但在尚书里都用予,在左传里都用余。 又比如:

女 、 汝 《尚书》用“汝”,《论语》用“女”。

※ 书写形式不同,纯粹是各人书写习惯不同罢了,而没有什么语法上

或词汇上的讲究的。 2 语法特点不同

有时候,在同一部书里,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乃至同一个句子中,同一人称却用了不同的形式,就不能认为是习惯使然了,如: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龙》) 今者吾丧我。

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孟子〃《公 孙》)

※ 都可以做主语,如1、3句。

※ “我”只能做宾语(如2句),“吾”只能作定语(4句)。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象“吾、我、尔、汝”等,都是既可以用于单数,也可以用于复数:

吾 吾与汝毕力而平险。

若 若皆罢去 (西门豹治邺) 我 我吾尔诈,尔无我虞

有时,要明确地表示复数,可在代词后加一个表示等辈的词,构成一个词组去表示: 侪 曹 辈 属 等

古代汉语的代词·第 3 页 共 12 页 胡 愉·古代汉语讲义

侪 吾侪小人食而听事 (左〃襄3)

曹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

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

辈 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马中锡《中山狼传》)

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尊称和谦称)

《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可见用人称代词称呼平辈和尊辈是没有礼貌的。因而古人对称呼有一种礼貌式,就是不用代词而用名词。称人用尊称,自称用谦称。

一 自称不用“余”、“我”,而用自己的名或表示不德、卑微的名词。 1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之》) 2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 3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4 臣从其计 (廉〃蔺)

5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史〃孝文本纪) 6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

二称人以字或表示美德的名词

1 今少卿(任安)抱不测之罪 (抱任安书) 2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论语〃雍也) ——《仪礼〃士冠礼》注:子,男子之美称 3胜请召而见之于先生 (战国策〃赵策) ——《战国策〃卫策注》:先生,长者有德之美称 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孟子〃梁惠王上)

三 称人以爵位或身份

1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左〃僖28) 2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左〃僖28) 3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古代汉语的代词·第 4 页 共 12 页 胡 愉·古代汉语讲义

四 以地代人,作为尊称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天下。 (史记〃秦史皇本纪) ※ 陛下,台阶,特指宫廷里的台阶。 ※后代还有:“阁下”、“殿下”等

五以对话人所使用的人代对话人,表尊称。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报任安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左〃襄22)

所谓“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翻译为“他、他们”,结果有人以为是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如: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襄2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

其实不是,“其”、“之”是指示代词,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情况:

1用在名词前,一般指后面的名词。分别译为“这”或“那”: 之二虫,又何之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西门豹治邺)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史〃项羽本纪)

2“其”作为人称代词,相当于一个名词加“之”,所以只能作定语,而不能当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前者+之)取消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3“之”字作为人称代词时,还可以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史〃张丞相列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古代汉语的代词·第 5 页 共 12 页 胡 愉·古代汉语讲义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史〃魏公子列传)

※以上是第一人称。也可以代第二人称:

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悯公之将死,故吊之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三 疑问代词

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许多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指处所三大类(但不是绝然分开的,其中也有交叉之处)。

1指人的疑问代词: 有两个:谁、孰 “谁”

用法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只是在作宾语的时候要前臵: 吾谁欺,欺天乎?(论) “孰”

前面没有先行词的时候,主要指人,译为“谁”。代物时,译为“什么”。在句中多作主语,其次作宾语。作宾语时要前臵。

作主语:

孰谓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微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八佾) 作宾语:

孰继,继子般也。(公羊传〃闵公元年)——继承谁?继承子般。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公羊传〃宣15)

“孰”前面有先行词,就表示在先行词中进行选择,在同类事物中加以确指。代人,译为“谁”,代物,译为“哪一个”。

吾与徐公孰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fm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