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简介

更新时间:2024-06-25 02: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春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科学借鉴与因地制宜发展﹍﹍﹍﹍﹍﹍﹍﹍﹍﹍﹍﹍﹍﹍﹍﹍﹍﹍特约评论员

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认为一方面应该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另一方面应根据国情,走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同时要积极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体制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绿色建筑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特约专稿

可持续建筑的挑战与2010年的香港﹍﹍﹍﹍﹍﹍﹍﹍﹍﹍﹍﹍﹍﹍﹍﹍黄锦星

在2010年来临之际,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亚洲城市化的进程尤其快速。如何培育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成为我们最为关键的共识。作为紧凑城市形态的香港正在发展低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交通节能方面。这种超高密度的城市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而香港的发展经历可以为其它一些亚洲城市借鉴。香港努力在改善城市可居住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人均的碳足迹,由此作为热带气候下高密度建筑环境的典范。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可持续建筑创新,其中包括政府在空气流通评估和城市气候图上的咨询研究、公众在建筑设计中创建有质量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的努力、近期香港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成立。

台湾的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研究﹍﹍﹍﹍﹍﹍﹍﹍﹍﹍﹍﹍﹍﹍﹍﹍﹍林宪德

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8%以上的台湾,建筑的节能减碳政策已成为其永续营建政策的一环,1995年第一

次实施建筑节约能源设计法规与技术规范,至2009年前后经过六次强化节能规范的标准与适用范围。1999年建立了台湾新建建筑物之绿建筑评估系统,又称EEWH-NC系统,并制订《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推出《绿建筑标章》的认证制度,2009年完成都市热岛评估系统EEWH-HI与生态小区评估系统EEWH-EC,2010年即将完成高科技厂房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F以及既有建筑物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B,这些版本将构成一系列更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学术研究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节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

低碳建筑已成为建筑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国内外学术界至今对“低碳建筑”并未作出明确科学的界定。要科学地界定低碳建筑需要确定各类建筑低碳排放的标准,同时要建立起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和评估办法。这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共同认真研究的课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邀请建筑界部分专家对住宅区减碳排放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讨论稿提出了“低碳住区”的技术要点,构建原则及减碳评估指标。对住区建筑节能,节水,住区绿化,住区交通以及住区建造期、运行期的许多技术措施提出了量化的计算方法。对住区各个系统的减碳减排放状况提出了评价办法。讨论稿提出的评估框架体系试图为住宅区的减碳计算和评估提出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技术方法。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第一个提出的系统的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这个讨论稿尽管是邀请各方面建筑专家经数次讨论而成,但这毕竟是“一家”之言。讨论稿中所确定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对碳排放状况的评价方法是否合理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既是讨论稿,稿中的论点、公式、方法就可能有不全面、不准确、不科学的部分。这个讨论稿共有5章,核心内容是2~4章。限于篇幅本刊将讨论稿最核心的2~4章全文发表。希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

美国的创新性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卡桑德拉·亚当斯

本文介绍了一些美国环保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发展前沿的创新者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包括普林尼·菲斯克(Pliny Fisk)的原材料实验,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 对夯土技术的现代化改革以及戴维·艾森伯格(David Eisenberg)为了创新性建筑材料和方式所作出的努力。本文同时介绍2家获奖的加州建筑公司Darrel DeBoer Architects 和Leger/Wanaselja, 在设计中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方法。文章最后探讨了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的走向。

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朱颖心 谷立静

利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受到了各国政府大力的支持和推广,但不能忽视的是不分条件盲目采用BIPV将会导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太阳能光伏板生产含能与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收益,剖析了当前在BIPV的推广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指出正确运用BIPV以及在建筑里利用太阳能的策略和方法,避免不适当的应用导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分析了在中国实现“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指出“零能耗”建筑推广的正确途径是面向农村住宅而非城市建筑。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的法律基础﹍﹍﹍﹍﹍﹍﹍﹍﹍﹍﹍﹍﹍刘加平 张卫华

建筑节能事业具有社会公益性。我国能源长期受国家补贴,反映在建筑领域,就形成了谁消耗的能源越多,谁享受的国家补贴就越多的局面。很显然,这是不公平的。目前的节能技术标准并没有考虑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社会公平性,也不属于法律体系,不能对行为主体设定法律责任。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建筑节能技术法规体系的局限性,给出了编制节能技术标准的建议。

云南绿色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柏文峰 曾志海 董

民居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村镇居民的居住实体。本文针对云南民居可持续营造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绿色乡土建筑理念以及相关策略,介绍了两种绿色结构体系的原理以及生土和原竹两种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方法,为民居建设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居住条件及抗灾能力、保持民居建筑特色提

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的绿色乡土建筑理念及其关键技术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对国内其它地区乃至国外的乡土建筑可持续营造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寻大型公共建筑低碳发展之路﹍﹍﹍﹍﹍﹍﹍﹍﹍﹍﹍孙一民 肖毅强 王静

低碳发展的要求已超越传统建筑节能研究的范畴。探索大型公共建筑未来的发展道路应基于全过程的低碳策略研究,采用整体优化的思路。

打造环境友好的住宅——英国“可持续住宅法案”探析﹍﹍﹍﹍﹍李鹍 宋晔皓

住宅建设量在我国逐年快速增加,大力开展对可持续住宅的研究和评估是我国环境和能源形势的必然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英国政府颁布的“可持续住宅法案”,并对“可持续住宅法案”的概况、评估流程、强制性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则探讨了该法案在绿色住宅评估方面给予的启示。“可持续住宅法案”体系严密、考虑全面,可以为我国住宅建筑的低碳、节能、环保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为从事绿色建筑调查和评价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实践探索

走向生态岛——大连獐子岛生态规划﹍﹍栗德祥 邹涛 王富平 黄一翔 雷李蔚

“走向生态岛”大连獐子岛生态规划项目是从规划层面讨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建立城市多系统综合协同运作机制的一次尝试。在全面调查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项目提出适应本地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强调通过建立“循环型低碳发展模式”,在完整的城镇系统中探索目标一致、经济可行的全面技术路径,涉及多个专项规划、低碳发展综合路径规划、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景观生态空间规划和基于GIS的用地规划等内容。

维也纳首座学生宿舍楼的监测报告﹍﹍罗曼·斯穆特尼 马丁·特雷贝尔斯普格

Molkerei街的这座Passivhaus建筑是一个受国际认可的可持续建筑实例,是一个给21世纪的建筑作出榜样的开拓性项目。通过几家国际事务所的联合设计,将能源效率,使用者舒适度和建筑美学这三者理想

的结合到一起,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的建筑理念。本次测评结果显示了住户对这个建筑的高度认可,也展示了它舒适、节能的性能和对环保的贡献。通过这次监测,我们获得了可用于未来建筑设计的宝贵经验,并对下一代的Passivhaus建筑标准提出了改进建议。位于维也纳Molkerei大街的Passivhaus学生宿舍,在2005年9月投入运营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Passivhaus建筑。由维也纳土地文化大学(BOKU)和“住宅”“建造”与“规划”研究协会(FGW)两个机构组成的资源定向工作组对这个学生宿舍做了独立的评估,验证了它出众的能效性和居住舒适度。这场实验是应学生宿舍管理者、奥地利交换服务中心居住空间管理处(?AD)的长官——Günther Jedliczka先生的要求而进行的,同时还受到了维也纳居住建筑研究处的支持。维也纳是世界上Passivhaus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在Passivhaus技术领域里有许多资历较深的专家。政府声明,从2015年开始,所有新建的住宅都应达到Passivhaus的标准。Passivhaus理念的出发点是,在合理增高建筑造价的范围内,提供更舒适的使用环境,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当时的研究目标是尝试建造一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实现的,大体积大规模的Passivhaus建筑。

适用·经济·低造价绿色建筑实践——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袁镔

本文介绍了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及其所应用的相关技术。该项目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综合运用了诸多低成本的绿色建筑策略,不仅实现了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目标,同时还创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宜人的学习空间,荣获了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2005)以及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综合一等奖(2007)。本项目对于当今国情下发展中国绿色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用。

空间调节——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科研楼的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张彤

“空间调节”是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构造设计,以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来实现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调节。本文以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科研楼为例,从低体型系数、形体自遮阳、高性能热绝缘围护结构、可调控遮阳表皮、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生态绿化等七个方面介绍该项目

造建设,提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节能减排的建议。

学术研究

承载力分析与生态城市﹍﹍﹍﹍﹍﹍﹍﹍﹍﹍﹍﹍﹍﹍﹍﹍﹍吕斌(北京大学)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中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而城市承载力则是检验生态城市建设进程的阶段性目标值的基础性评价指标,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有力的依据。本文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水资源承载力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南方城市群承载力高于北方城市群,承载力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呈倒U分布等承载力区域差异,并且诊断出五大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优化承载力结构、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合理引导资源需求、实施空间管治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英国低碳建筑计划单体住宅案例分析﹍﹍﹍﹍﹍﹍﹍﹍﹍﹍蒿奕颖 陈冰 康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本文在简单介绍英国的“低碳建筑计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单体住宅翻新案例进行了分析,着眼于翻新过程中小规模能源技术的运用,具体包括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技术、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风力发电技术、木质燃料供热、小型水力发电技术等。希望其中一些经验能够对国内的相关项目,尤其是农村住宅改建项目有所启示。

美国波特兰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历程与借鉴﹍﹍﹍﹍﹍﹍﹍﹍﹍胡天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波特兰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历程,这些政策涉及到如何在公有建设项目中强制推广绿色技术,如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私有建设项目采用绿色标准,以及如何培育绿色建筑产业群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探索了波特兰市发展绿色建筑的若干政策经验,以期对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推广有所帮助。

德国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赵辉 杨秀 张声远(清华大学)

德国建筑节能标准经历了四次主要变革,将标准的着眼点从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制逐步转变为对终端能耗和基于终端能耗基础上的一次能源量指标的限制。本文介绍了德国建筑节能标准的制订思想,指出德国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与能源价格、供热收费制度密切相关,并分析了中德两国在建筑节能标准制订、执行和监管上的差异。

我国典型城市全生命周期建筑焓能及二氧化碳排放研究﹍﹍﹍﹍﹍﹍﹍﹍﹍林波荣 彭渤(清华大学)

以北京地区多个典型的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依托于建筑环境负荷评价体系(BELES)的数据库和分析模型,对各个样本的建材含能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并对建筑运行阶段和建造拆除阶段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建材中焓能排前三的依次是钢材、水泥和铝材,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依次是水泥、钢材和铝材。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能耗中运行能耗所占比例最大,建材含能次之。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由于运行阶段的用能情况差异而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呈现出不同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特点。

面向方案阶段的建筑节能模拟辅助设计优化程序开发研究﹍周潇儒 林波荣 朱颖心 余琼(清华大学)

目前普遍的建筑节能工作过于重视空调能耗,分析空调能耗时又过于重视空调负荷,而分析空调负荷时又过于重视围护结构的优化。从而,照明、设备、被动式策略等其他节能的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建筑设计的各阶段中,最初的方案阶段是节能潜力较大但却较容易被忽视的阶段。因为在该阶段缺乏建模的输入条件,模拟分析难度相对较大。同时,目前的节能规范局限在围护结构和系统设备的参数限定上,而评价标准局限于“条目罗列式”的评价方法。这些方式提升了可操作性,但很多情况下无法正确地引导节能设计。鉴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该方法着眼于实现最小的建筑整体能量需求,

立足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开发一个“预测优化”的程序,合理地对建筑方案设计进行模拟辅助设计优化。

实践探索

美国“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简述﹍﹍﹍﹍﹍﹍﹍﹍﹍﹍﹍﹍﹍黄鹤(清华大学)

由美国能源部组织的“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20个高校设计团队设计、搭建、运营以太阳能为唯一能源来源的住宅竞赛,要求造价经济、能源经济以及具有吸引力。本文对此项竞赛的组织形式、历届竞赛内容以及成效进行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2009年获得前三名的方案

当形式遇到性能——天津市塘沽区农村城市化西部新城社区服务中心设计﹍﹍﹍﹍﹍﹍﹍﹍﹍﹍﹍﹍

吴博 温雅宸 吴海飞(清华大学)

形式和功能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师争论的焦点,而在绿色建筑成为普遍社会共识的今天,建筑形式与物理性能能否取得共赢为建筑师提出了又一重大挑战。本文以天津市塘沽区西部新城社区服务中心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建筑物理性能而采用的被动式设计策略与其带来的建筑形式二者之间的协调问题。

天津西部新城服务中心节能运行实测研究﹍﹍﹍﹍﹍﹍﹍﹍﹍﹍﹍﹍吕瑛英 宋晔皓 吴博(清华大学)

本文通过对项目建成后实际运行中建筑的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内自然光照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反映建筑整体节能效果,反馈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建筑设计的节能效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和案例。

亚热带地区绿色建筑教学实践﹍﹍﹍﹍﹍﹍﹍﹍﹍﹍﹍﹍王静(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特点非常显著。绿色建筑教学根据学校所处的气候环境,建立了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课程的联系,尝试探索了一种具有地域性的绿色建筑教学实践之路。

工程案例

建成14年后的CONSORCIO-SANTIAGO大厦﹍﹍﹍﹍﹍﹍﹍﹍﹍﹍﹍﹍﹍﹍﹍恩里克·布朗(智利)

恩里克·布朗(Enrique Browne)和博尔·哈维多布罗夫(Borja Huidobro)设计的Consorcio-Stantiago大厦(1990~1993,图1、2),坐落于智利圣地亚哥市拉斯孔德区。大厦共17层,高74m,总建筑面积26751m2(包括地下面积),占据了埃尔·博斯克大道(El Bosque Avenue)的半个街区。设计师尽可能采用植被、水等自然方法解决热量反射和眩光问题,并重点对Consorcio-Stantiago大厦的环境质量和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估。

创新之家——上海张江集电港办公中心﹍﹍﹍﹍柴之清 孟昭智 刘雪薇(美国JWDA建筑设计事务所)

张江集电港办公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东部扩展区——集电港二期东块内。项目建成于2005年,用途为小型双单元连体办公空间。在当初设计阶段,由于没有考虑绿色生态的规划,存在着整体环境不佳、建筑不节能的问题。通过绿色生态的改造,目标是积极体现绿色建筑实践,打造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之家。

中新生态城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改造﹍﹍﹍﹍﹍﹍﹍﹍王哲 王伯荣(墨臣事务所)

建筑是有生命的,某些旧建筑在现代的不断演绎下,可以继续生存。对某些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既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移,又体现其文化价值的延续;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负责。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的改造实践,探索旧建筑的生态化改造。

香港理工大学专上学院红磡湾校区﹍﹍﹍﹍﹍﹍﹍﹍﹍﹍﹍﹍﹍林云峰(香港)

香港专上学院是香港理工大学在红磡湾为配合副学士学位课程而兴建的一座新校园 ,校舍高19层。学校的设计重点除了为青年教育提供一个有活力及互动的学习空间,更加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包括:可持续、环保、智能化技术的设计和公众参与、广泛合作的精神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设计、

建造和使用过程。

人物专访

山雨欲来风满楼——解读绿色建筑发展:专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 王有为﹍﹍﹍﹍﹍﹍﹍﹍﹍﹍﹍﹍﹍﹍﹍﹍﹍本刊编辑部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不同。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而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之后的后工业时期开始绿色建筑的进程。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的建设具有特殊性。如何正确解读“绿色建筑”?中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的采访,向读者一一解读这些问题。

博士生论坛

AHP权重叠加方法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适当价值﹍﹍﹍﹍﹍﹍邹涛(清华大学)

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权重叠加方法是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基础分析方法,但如何在应用中理解其适当价值尚未有共识。作者着重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中的两个“陷阱”——数据评价和权重计算不当,揭示现象背后的工具理性与沟通理性的博弈并以调和观点作回应;操作层面则有针对性地总结若干原则经验,包括地图数据获取的“举一反三”原则、叠加地图数据的初步筛选模型、地图数据界定评分的原则以及AHP填表定权过程的常见问题等一些具体的技术经验。

博士生论坛

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构建思考﹍﹍﹍﹍﹍﹍﹍﹍﹍﹍王富平(清华大学)

指标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及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大连市獐子岛镇生态规划项目为例,讨论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作用和构建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生态城市规划与现有城市规划在规划需求和操作特点上的差异。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春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特约专稿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试议——兼论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吴良镛

自1993年两院院士吴良镛等提出“人居环境”这一学术概念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他又率领团队以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人居环境科学”的多学科体系下如何看待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未来?本刊编辑部有幸采访了两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吴良镛先生,吴先生深思熟虑,将采访内容提炼、拓展,特别为本刊撰写了此文。

挑战与希望——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基本对策﹍﹍﹍﹍﹍﹍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本文从全球城市化的浪潮和历史进程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挑战以及为应对挑战所采取的措施。指出正处于城市化高潮中的中国必须充分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与教训,适时变革城市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调控,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生态城市等策略以确保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研究

2008~2010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回顾﹍﹍﹍﹍﹍程志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本文从法规文件、评价机构、评价程序与专家、标识项目数量等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

工作,重点对2008~2010年三年间的113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这些项目在年度、种类、星级、城市和地区等方面的分布特点。此外,基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所作评价工作,进一步从建筑面积和功用、开发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项目增量成本等三个方面对57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开展了统计分析。最后,总结了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现状特点,并对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思考。

绿色低碳住区的节能优化﹍﹍﹍﹍﹍﹍﹍﹍﹍﹍﹍﹍﹍﹍﹍﹍﹍﹍﹍﹍﹍﹍﹍﹍﹍﹍﹍﹍﹍﹍﹍﹍﹍﹍﹍﹍﹍﹍﹍﹍﹍﹍﹍﹍﹍﹍赵凤山(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聂梅生(全国共商联房地产商会)等

本文通过鄂尔多斯某住宅案例项目,分析了绿色低碳住区的节能优化技术内容,给出住区节能减碳的计算方法。日照分析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针对地势高差较大的特点,风环境模拟采取了按等高区域分区的方法,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

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发展机制研﹍﹍赵建勋(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林波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目前商业银行支持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面临的一些困难,并结合国外金融机构支持建筑节能的成功经验及中国的国情,提出金融支持建筑节能的一些建议,以期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模式逐步取代财政奖励,最终形成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长效机制。

实践探索

建筑能源和舒适度管理——基于大尺度环境传感器网络用户行为模式识别的研究﹍﹍﹍﹍﹍﹍﹍﹍﹍﹍﹍﹍﹍﹍﹍﹍﹍﹍﹍﹍﹍﹍﹍﹍﹍﹍﹍﹍﹍﹍﹍﹍﹍﹍﹍﹍﹍﹍董冰,林棋波(卡耐基梅隆大学建筑学院)

用户出现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环境中,例如包括需求控制的通风和安全工程。然而,目前大多数的传感器技术不能辨别出房间里具体的人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Robert L. Preger智能工作站(IW)内开发了一个复杂的环境传感器网络。结果显示,被测量的环境条件和用户状况之间有显

著的相关性。它表明使用基于隐式马尔科夫模型的高斯混合模型在人数识别上能够实现83%的准确度。为了说明基于行为识别(例如人数和时间)带来的能耗影响,使用EnergyPlus建立该智能工作站的模型,假定使用标准VAV系统,通过模拟计算来比较根据ASHRAE 90.1标准案例规定的作息模式和预测得到的两种模式之间的能源消耗结果。结果表明,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同时,智能工作站可节约空调能耗18.5%。

采暖建筑的被动式设计节能效果测算研究﹍﹍﹍﹍﹍﹍﹍﹍﹍﹍﹍周正楠,刘小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通过设定简化建筑模型,采用PHPP软件测算建筑采暖能耗,对合理设置建筑朝向、窗墙比、以及围护结构性能优化等被动式措施的综合作用对建筑采暖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朝向、窗墙比和围护结构性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提供参考。

可持续建筑和低碳城市开发的探索和尝试﹍﹍﹍﹍﹍﹍山村真司,小川贵裕等(日建设计综合研究所)

通过对日建设计集团在日本国内外大量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以及建筑节能技术和城市开发的经验在低碳城市规划领域的融合,如在天津于家堡低碳金融区的探索,总结介绍了项目的主要技术策略,为亚洲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发展和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被动优先——华侨城体育文化中心绿色技术集成及运行效果后评估﹍﹍﹍﹍﹍﹍﹍﹍﹍﹍﹍﹍﹍﹍﹍﹍﹍﹍﹍﹍﹍﹍﹍﹍﹍﹍﹍﹍﹍﹍﹍林波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田军(深圳华侨房地产有限公司)等

“被动优先”指的是通过合理的空间、平面和构造设计,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被动式技术营造建筑环境,这不仅是建筑适应气候理念的灵魂,也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核心。本文以首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三星建筑——深圳华侨城体育文化中心为例,详细介绍了设计阶段包括温湿度独立控制、中水处理利用、透水砖、清水混凝土、太阳能热水等技术的集成、优化及创新应用的过程,并通过现场实测,检验了运行两年后的实际性能效果。结果表明,建筑年运行能耗为50.35 kWh/㎡年

(其中空调能耗为12.4 kWh/㎡a,照明+插座能耗为21.2 kWh/㎡a,均显著低于同类建筑;自然通风换

气次数最小达到2.5次以上;自然采光系数达标区域超过75%。采用太阳能热水结合空气源热泵的实测年保证率88.8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绿色办公建筑创作研究——以南京某绿建大厦为例﹍﹍﹍﹍﹍﹍﹍﹍﹍﹍﹍﹍﹍﹍﹍﹍﹍﹍﹍﹍﹍﹍﹍﹍﹍﹍﹍﹍﹍﹍﹍﹍﹍﹍﹍﹍﹍﹍﹍﹍﹍﹍﹍﹍﹍﹍马京涛,袁朵(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以南京某绿色办公建筑规划及单体方案创作设计为例,从地域环境和地块特点出发,通过因地制宜、气候导向的设计方法,把被动式适用技术作为重要因素融合进建筑方案创作过程中,取得功能、技术、艺术形态更密切的结合和统一,进一步探讨研究绿色建筑方案创作的方法和途径。

工程案例

台湾第一座零碳绿色建筑——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林宪德(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

本文介绍了台湾第一座零碳绿色建筑——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该建筑于2011年1月落成,并取得台湾钻石级绿色建筑标章认证。该大楼没有使用昂贵的高科技,而是以“适当技术”、“本土科技”、“四倍数效益”为号召,动员了成功大学4位教授,带领12位博硕士生为其多项建筑设计效益进行科学实验研究,证实将达到节能65%的超高水平。尤其本大楼采用最自然、最便宜的吊扇设计与灶窑通风系统让办公室与国际会议厅的空调分别节能76%和27%。

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的绿色实践﹍﹍﹍﹍﹍﹍﹍﹍﹍﹍﹍﹍﹍路斌(环境保护部),刘加根,章恋等

本文介绍了环保部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在绿色建筑实践中的设计理念及其所应用的相关技术。该项目是中、意两国环境管理部门、设计师旨在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设计的有益尝试。设计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被动优先,并综合运用了多种适合北京地区办公建筑的绿色建筑策略与适宜高新技术,不仅实

现了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目标,同时营造了一个舒适高效的办公空间。

绿色诞生,绿色终结——2010“CIHAF中国之家”展区设计﹍﹍﹍﹍﹍﹍﹍﹍﹍﹍﹍﹍﹍﹍﹍﹍﹍﹍﹍﹍﹍﹍﹍﹍﹍﹍﹍﹍吴博,卢薇薇(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康进(中国住交会组委会)

建筑的运行能耗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在建筑全生命周期里,前期建造和后期废旧建材处置两大环节所耗费的大量资源和能源仍未受到足够重视。除了绿色运行,让建筑绿色地诞生、绿色地终结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在2010年中国住交会的“CIHAF中国之家”展区设计中,我们发挥“竹”这一原生态材料的多方面优势,充分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节点构造等各个层面的问题,践行我们对建筑前期建造和后期处置的关注。

森林之星——丹麦自然中心设计﹍﹍﹍﹍﹍﹍Tue Hesselberg FOGED(丹麦EFFEKT建筑设计事务所)

由丹麦EFFEKT事务所设计的“自然中心”位于哥本哈根Hareskoven 森林的入口。本文从场地景观、内部设计、能源供给等方面说明了“自然中心”利用森林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

百年清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研究概览﹍﹍﹍﹍﹍﹍﹍﹍﹍﹍﹍﹍﹍﹍﹍﹍﹍﹍﹍﹍宋晔皓(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自1946年梁思成先生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中国城市与建筑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谐人居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为达成培养“专业帅才”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着。此文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展开的绿色建筑研究特点,做一简略的概述以飨读者,并与国内外专注于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研究的同仁共勉。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夏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科学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编工作﹍﹍﹍﹍﹍﹍﹍﹍﹍﹍﹍﹍﹍﹍﹍﹍﹍﹍﹍﹍特邀评论员

特约专稿

以住户为导向的高层密度可持续社区设计——香港牛头角上邨(二、三期)重建项目﹍﹍﹍﹍﹍﹍﹍﹍﹍﹍﹍﹍﹍﹍﹍﹍﹍﹍﹍刘少瑜、林萍英、张智栋(香港大学)冯宜萱、严汝洲、王国兴(香港房屋署)

香港牛头角上邨二、三期重建项目是房屋署首批由标准设计过渡至非标准设计的公屋项目,同时也是香港首个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三星级的项目。一方面,该项目在满足社会、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以住户为导向”的理念,开辟了一个新的更具人文关怀的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为了从根本上改善高层密度形态下的城市气候,该项目从规划初始就引入了微气候研究,力图通过合理的被动式节能规划和设计来营造舒适的室内外微气候环境,为未来高层高密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模式。

学术研究

基于微气候动态信息技术的城市街区环境特征研究﹍﹍﹍﹍﹍﹍﹍﹍﹍﹍﹍﹍﹍﹍﹍﹍﹍﹍﹍﹍﹍﹍﹍﹍﹍﹍﹍﹍﹍﹍﹍﹍﹍﹍﹍﹍﹍﹍﹍﹍﹍﹍﹍﹍﹍王振、李保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微气候动态信息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新兴的城市气候设计和研究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在绿色城市设计的进程中,研究微气候学、信息技术和建筑学三者如何整合设计的问题。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以及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而言,基于微气候动态信息技术的城市街区形态设计,在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绿色建材评价、认证技术的研究发展﹍﹍﹍﹍﹍﹍﹍﹍﹍﹍﹍﹍﹍﹍﹍﹍﹍﹍﹍﹍﹍﹍﹍﹍﹍﹍﹍﹍﹍﹍﹍﹍﹍﹍﹍﹍马眷荣、同继锋、赵平、蒋荃(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闫文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方面的现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评价及认证体系”课题的研究成果,明确绿色建材的概念和内涵及建材产品分类体系;详细介绍了基于绿色建材定义所制订的包含使用性、功能性、安全性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性四个系统的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及四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和评价数学模型。简要介绍了在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的部品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典型建材产品的认证标准。

工程案例

鹿儿岛环境未来馆﹍﹍﹍﹍﹍﹍﹍﹍﹍﹍﹍﹍﹍﹍﹍﹍﹍﹍﹍﹍﹍﹍﹍吉生宽(日建设计株式会社)

这座为环境学研究以及环境保护活动而兴建的博物馆位于鹿儿岛市甲突川沿岸。基于“创造绿色”的理念,该建筑大部分为绿化所覆盖,构成了一个“绿色的地球”。我们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利用了鹿儿岛市的

自然资源,通过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光伏发电技术等策略使之为博物馆服务,而甲突川沿岸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也为包括空调系统在内的诸多方面提供了支持。除此之外,我们使用了当地天然可再生的材料作为景观以及建筑中的木材。

万宝至马达株式会社总部大楼﹍﹍﹍﹍﹍﹍﹍﹍﹍﹍﹍﹍﹍﹍﹍﹍﹍﹍﹍﹍﹍﹍﹍﹍﹍﹍﹍﹍﹍﹍﹍﹍﹍柳井崇、佐佐木正人(日本设计株式会社),秋元孝之(日本东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建筑工学科)

这份报告是一个实例的简要介绍。这一建筑采用了被动与主动式设计以及与建筑环境设计相结合来减少空调负荷的理念和方法。一般而言,暖通空调系统负荷是建筑物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减少这一负荷对提高建筑物的环境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工作环境质量却往往因此降低。本文介绍的是一个建筑面积为20 000㎡的低层建筑环保设计案例及其现场测定的结果。

创新工厂——尼桑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大坪泰、上口泰位、武田匡史、佐佐木正人(日本设计株式会社)

尼桑先进技术研发中心(NATC)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为以“生产知识”为目标的新一代办公室提供的大型开放式工作场所。各种环境控制措施的引入为其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办公环境,并且为即将到来的环境主导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引领办公室设计的可持续建筑的范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项目——马鞍桥村灾后重建示范﹍﹍﹍﹍﹍﹍﹍﹍﹍﹍﹍﹍﹍﹍﹍﹍﹍﹍﹍﹍﹍﹍﹍﹍﹍﹍﹍﹍﹍﹍﹍﹍万丽、吴恩融(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穆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2008年中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在乡村地区进行灾后重建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常规建材价格的飞涨,材料来源的减少,交通的闭塞,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落后。在此背景下,在四川省会理县马鞍桥村开展了灾后重建的重建示范项目。该项目从乡村的经济等现实背景出发,运用适宜技术,旨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属于中国贫困乡村的有别于传统建造模式的可持续建造范例。同时,

项目还强调使这种经济、生态、人道的灾后重建方案能够为当地村民接受、掌握和传承。

实践探索

图书馆建筑被动式生态设计实践——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图书馆﹍﹍﹍﹍﹍李洪刚(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设计研究所),周潇儒(台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某高校图书馆设计过程为例,探讨了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如何根据建筑自身使用特点首先确立其生态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技术分析、比较及评价,得出可落实到本项目之适用生态设计措施,通过建筑创作过程的提炼与升华,最终设计出“适用、节能、美观”的建筑作品。

建筑,从“绿色”土壤中生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莘庄综合楼”设计﹍﹍﹍﹍﹍﹍﹍﹍﹍﹍﹍﹍﹍﹍﹍﹍﹍﹍﹍﹍﹍﹍﹍﹍﹍﹍﹍﹍﹍﹍﹍﹍﹍﹍﹍﹍﹍﹍﹍﹍﹍﹍张宏儒(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

上海建科院“莘庄综合楼”试图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作为实现建筑学追求的手段,因此设计充分考虑投资者、使用者的心理和使用需求,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各种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到从初期构思到细节设计、施工选材等等的建筑设计全过程,整合建筑的使用功能、精神功能、性能质量、投资效益、城市环境角色等要素,由此生成的建筑不仅能达到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还具有建筑学上的丰富意义。这就是“绿色建筑学”的理念。本文主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介绍,着重于与有志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师交流。

曹妃甸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实践——生态节能展示中心与万年丽海花城﹍﹍﹍﹍﹍﹍﹍﹍﹍﹍﹍﹍﹍﹍﹍﹍﹍﹍﹍﹍﹍﹍﹍﹍﹍﹍﹍﹍﹍张通、章春、王越、秦拓(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13建筑工作室)

本文以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政务办公区生态节能展示中心和万年丽海花城生态居住区为例,从被动式设计和主动式节能策略两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建筑遮阳、维护结构、通风以及能源利用等节能策略在绿

色建筑实践工程中的整合设计。

朴素、科技——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绿色整合﹍﹍﹍﹍﹍﹍﹍﹍﹍﹍﹍﹍﹍﹍﹍﹍﹍﹍﹍﹍﹍﹍﹍﹍﹍﹍﹍﹍﹍聂金哲(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王亦知、庞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4A6工作室 )

本文以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为例,详细介绍了设计阶段所采用的绿色技术策略,包括下沉庭院设计、天然采光设计、自然通风设计、形体自遮阳设计等被动式节能策略以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冰蓄冷系统、分项计量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主动式节能策略,同时对其它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室外渗水铺装、市政中水利用、旧建筑利用等进行了论述。

深圳万科城四期绿色住区得实践与思考﹍﹍﹍﹍﹍﹍﹍苏志刚(深圳万都时代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万科城四期项目历时近6年的全程绿色实践历程,其间见证了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实施。项目最终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3星设计标识住区、第一个绿色3星评价标识住区。深圳万科城四期从生态设计、技术研发、施工及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从开发到技术的多层面思考与总结,包括绿色建筑如何能够更好地实施、对节水等技术研发实践的理解、深圳万科城四期作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价值启示等。

从大沽船坞到大沽绿坞——天津大沽船坞城市设计﹍﹍﹍﹍﹍﹍﹍朱文一、李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本文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大沽船坞文体传媒园”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赛方案,从城市设计角度介绍了方案构思,滨水低碳城市设计策略和工业遗址保护等内容。

人物专访

“从生态到低碳”:住宅产业的发展——专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聂梅生会长

博士生论坛

传统住宅生态策略效果实测分析——以四川成都水井坊传统住宅热物理环境测试为例﹍﹍﹍﹍﹍﹍﹍﹍﹍﹍﹍﹍﹍﹍﹍﹍﹍﹍﹍﹍﹍﹍﹍﹍﹍﹍﹍﹍﹍﹍﹍﹍﹍﹍朱宁、潘曦、毛晓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以四川成都水井坊传统住宅热物理环境的实地测试为例,解读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住宅所使用的“适宜技术策略”及其实测的效果。首先是合院布局在建筑的围护结构之前就削弱部分外界热量的冲击,形成了比开敞街道略微阴凉的院落微气候;其次是建筑维护结构做法主要用于应对夏季湿热室外条件,形成了以木骨泥墙、干摆瓦、镂空门窗为主的通透维护结构体系,遮阳、通风的功能胜于保温、隔热功能;进一步,本文也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发现了热感觉测试结果与热舒适性量化指标分离的现象,并且尝试做出一些解释。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秋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实践中关于生态城市的两个习惯性误解﹍﹍﹍﹍﹍﹍﹍﹍﹍﹍﹍﹍﹍﹍﹍﹍﹍﹍特邀评论员_殷冬明

特约专稿

Cool Spot邻里社区设计—— 一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规划方法﹍﹍﹍﹍﹍﹍﹍﹍Eliot ALLEN

名为“冷汇(Cool Spot)”的综合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的规划方法能够在公共会议上实时计算出规划中的未来社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个方法可以协助项目小组人员收集和整合气候友好型城市规划发展的信息。“冷汇”是指通过集多模式出行环境和清洁能源供应为一体的节能建筑,使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当前社会指标的社区。该方法被运用于伊利诺伊州埃尔本(Elburn)一个300 英亩的站点交通区域,以计算机软件INDEX 为手段并通过一系列公共专家系统进行案例研究。项目小组人员表示,该方法辅助选择的交通区域规划方案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其低于时下社区排放量的32%。该方法体现了对有关交通及土地使用中可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立法的响应,如对加利福尼亚州参院375 号法案中的可持续社区策略的响应。

可持续建筑——一个首要全盘考虑空间而非技术的问题﹍﹍﹍﹍﹍﹍﹍﹍﹍﹍Walter UNTERRAINER

本文从德国和阿尔卑斯地区的太阳能光伏电板使用现状入手,结合3 个与能源效率及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项目分析,提出可持续建筑不仅要从能源的角度考虑,更要从各个层面去思考,采取与项目特色相匹

配的因地制宜的措施,对可持续性及能源课题进行了整体化全面的考虑。这是当今欧洲的建筑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学术研究

生态有大美——低碳、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营造艺术﹍﹍﹍﹍﹍﹍﹍﹍﹍﹍﹍﹍﹍﹍﹍﹍﹍﹍戎安

“大美”是不可替代的“绝对美”和“本质美”。自然之“大美”赋予人类无限的遐想空间,人们通过对“美”的感受去追求、去创造生活。人类发展经历了依附自然环境,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以自然与艺术和谐的自然审美为特征的地域性发展阶段,这种审美价值实现过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曾几何时,人类改变了自已的发展轨迹,依赖对化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谋取物质利益最大化为新的发展目标,遵循机械审美逻辑发展人类生活,机械审美替代了自然审美,国际式发展替代了地域性发展并覆盖了全球。现代化的人类,在取得了巨大物质欲望满足的同时,其自身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环境污染亟待净化、空间板结亟待软化、景观混乱亟待美化、形态破碎亟待统合、物种消亡亟待拯救、文化沦丧亟待复兴。回顾自身发展的生态足迹,人类必须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发展方式,重构一种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新的复合生态系统——低碳生态人居环境。建构以新的环境、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和审美哲学为基础的新型科学发展体系,寻求节约、低碳、循环、生态的适宜性的新生活逻辑,依托创意去创造新的美好未来。和谐、共生、共存、福祉、美好将是未来人类新的生态足迹,低碳生态人居环境营造艺术学将创造“生态之大美!”

绿色建材

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赵金平、谭丹君

本文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的研究开发”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

我国目前环保板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零石棉复合纤维增强外墙板、薄型微晶玻璃板材和干挂

空心陶瓷板3 种新型环保板材的工艺路线、关键技术及产品性能指标,并列举了应用示范工程。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具有天然资源消耗少、生产能耗低、施工便捷、健康安全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工程案例

21世纪都市公园于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设计理念及实践经验——美国加州“橘郡大公园”的探讨及借鉴﹍﹍﹍﹍﹍﹍﹍﹍﹍﹍﹍﹍﹍﹍﹍﹍﹍﹍﹍﹍﹍﹍﹍﹍﹍﹍﹍﹍﹍﹍﹍﹍﹍﹍﹍何铭育、黄惟、王静

本文介绍了美国加州橘郡大公园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具体设计理念及实践,包括从社区参与、污染物清理、水资源再利用管理、栖息地复原、可再生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投资融资及维护经营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林敦第四街创意工坊﹍﹍﹍﹍﹍﹍﹍﹍﹍﹍﹍﹍﹍﹍﹍﹍﹍﹍﹍﹍Alan PULLMAN, Michael BOHN

毗邻长滩市中心核心区和东村艺术区的林敦第四街创意工坊代表了城市老化街区的新旧交融互补。通过对3 栋废弃的建筑物的适应性再利用,将其改造成围绕着中央步道和公共庭院的8 个创意办公和商业场所,更新了原有的结构,使现代建筑特征与历史元素有机结合。其遵循了多种可持续设计原则,也是第一个自愿遵循城市绿色建筑政策的项目。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新篇章——以盛港浮动湿地和罗弄哈鲁士湿地为例﹍﹍﹍﹍﹍﹍﹍﹍﹍﹍﹍﹍﹍﹍﹍﹍﹍﹍﹍﹍﹍﹍﹍﹍﹍﹍﹍﹍﹍﹍﹍﹍﹍﹍﹍﹍﹍﹍﹍﹍﹍﹍﹍﹍﹍﹍﹍陈萃菁、林庆国、陈文建 等

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就深受国际社会的认可,在2006 年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推出了“活跃、美丽、洁净”全民共享水源计划,掀开了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的新篇章。本文简要介绍了此计划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其核心设计方法——水优化城市设计,并以盛港浮动湿地和罗弄哈鲁士湿地两个具体项目为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e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