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品社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05 07: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

第一课 寻根问祖黄河源

教学目标

1.阅读地形图,知道黄河源头大致的地理位置,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2.知道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在黄河流域开创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来历。

3.了解黄河源头的自然景象和汉藏两族人民悠久的情谊,感受其美。 4. 收集资料,理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感受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归依之情。

1 母亲河畔中华魂

教学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在黄河流域开创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来历。

2.收集资料,理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感受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归依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图文资料及黄河流域人文故事。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 激情引入

1. (课件播放录像:黄河滔滔,奔腾咆哮) 感受黄河气势。 2.(点击课件)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师:正如一位诗人所描述的那样“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二、初步感知黄河

1.在地图上查看黄河的地理位置。

(1)(出示课件:黄河流经省市示意图)师提问:在地图上,黄河的形状像什么? (“几”字形)

(2)师述: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1

三、领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

1.知道黄帝、炎帝在黄河流域开创的中华文明

师: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源头,我们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黄河流域开创了灿烂的古文明。(点击课件,出示黄帝、炎帝头像图)

(1)(课件出示黄帝、炎帝像及相关网站)学生自主探究。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回答,师随机补充。 a.建造房屋

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教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

b.饲养家畜

这就是中华远古黄帝时代第一位主管渔牧业的人员,他刻苦钻研、考察、探究了四十几年,第一个创造并基本完成了驯畜及饲养鱼虾,发展了中华远古渔牧业。

c.种植谷物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原始的商品交易。

d.凿井取水

井水不仅清凉,又特别干净,人们食用后,疾病大大减少。因此井水成为黄土高原人们唯一的生存源泉。早先因高原无水被迫迁走的群民,都纷纷返回黄土高原定居。几年来,迁回的群民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黄帝命伯益、常先、大鸿等大臣以井划分区域,因而就出现了“八家为井,井井四道;而分八宅,同井而饮。存亡更守,井为一邻,邻为三朋,朋三为里。里为五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井井有序。”黄帝时代的政治经济从此走向正轨。

(3)师小结:黄帝、炎帝和先人们建造房屋、饲养家畜、种植谷物、凿井取水、制造工具器皿,开创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出示相应课件)

(4)(出示课件:孙中山《黄帝赞》)齐读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2

创造指南针, 平定蚩(chī)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5)(课件出示:华夏儿女祭拜黄帝陵的图片2张)交流人们是怎么祭拜的。(庄重、隆重、每年都要举行等)讨论:为什么海内外的中华儿女要这样隆重地祭拜黄帝和炎帝?

(6)小结:每至清明,有那么多的华夏儿女来到黄帝陵祭拜祖先,这是一份国家民族认同的意识,一份叶落归根的情意,一份对祖国的热爱和愿意报效祖国的情怀。

(7)(课件出示:炎黄子孙的文明起源——中华根)黄河就是中华儿女的根!

2.感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1) 感受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英勇顽强的力量 a.(课件出示:日本侵略军照片) b.学生谈感受

c.(出示课件:《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故事,背景音乐《黄河颂》)师讲述: 那是1939年,中华民族正遭受着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很多大城市先后沦陷,有一位名叫光未然的诗人身处那样的环境,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身感受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恶,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不屈的身影,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划破了阴沉的天空??抵达延安后,诗人写下长诗《黄河》。音乐家冼星海为之谱曲,这就是大型声乐名作《黄河大合唱》。那铿锵有力的歌声,像嘹亮的号角,唤起了人们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很快,歌曲传唱开来!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水谣》 5.《河边对口曲》 6.《黄河怨》 7.《保卫黄河》 8.《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d.(出示课件:《黄河大合唱》选段《保卫黄河》)欣赏

e.学生谈感受 (激昂的旋律和催人奋进的歌词,让人感到精神振奋,全身充满力量)

f.(课件出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魂)小结:黄河就是中华民族

3

的精神象征!

3.感受黄河生生不息的精神

师:提起陕北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老区、窑洞、千沟万壑的黄土和缠着红腰带的人们,但勤劳智慧的人民用双手将这片黄土地上的生活演绎得有声有色。 (1)学生交流老区人民在黄河岸边的生活资料。

(课件出示:一组陕北老区人民生活组图 背景音乐《信天游》或《兰花花》) 文字:你看王老伯一家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春天播种,秋天收割,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师小结:乐观豁达的性格使他们战胜了贫困,生活过得幸福快乐!黄河两岸的人民就如这滔滔的黄河水的精神——生生不息!

四、总结全文

1.(出示课件:黄河母亲怀抱婴儿像)今天,人们用慈祥的母亲怀抱婴儿的形象来颂扬哺育了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来表现黄河岸边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儿女,充分表达了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之情。

2.(出示课件:黄河颂)齐声朗读诗歌《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4

2 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目标

1. 阅读地形图,知道黄河源头大致的地理位置,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2. 了解黄河源头的自然景象和汉藏两族人民悠久的情谊,感受其美。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揭题引入

师: 带着皑皑白雪的圣洁问候;带着广袤的大西北虔诚的笃信与祷告;带着丝绸古道上清音萦绕的大漠驼铃;带着深厚的黄土高原的万种风情的留恋;奔腾澎湃、浩浩荡荡,奔流入海,华夏子孙五千年的悲欢离合在这里演绎,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根——

1.齐诵《黄河颂》

2.谈谈自己对黄河点滴的了解(可以联系上一节课,也可以谈课外知识) 预设:黄河的形状像“几”字;黄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中华文明诞生在黄河流域??

3.师:今天我们要追溯到黄河源头看一看。 二、了解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1.在地图上查看黄河的地理位置。

(1) (课件出示黄河流经省、自治区图)指导学生读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图(教材p5)说出黄河从源头出发,注入渤海所流经的省、自治区的名称。

(2) 小结:黄河发源于青海中部,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流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2. 黄河源头在哪里?阅读课文,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源头所在的青海省。 (点击课件:突出青海)

3.(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地形图中,深色表示地势高,浅色表示地势低。 (1)仔细看图,想一想,黄河水流为什么自西向东? (地势西高东低) (2)(课件出示课题: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揭秘黄河的源头

5

1.为什么叫黄河?(预设:因为黄河的水是黄的)

2.(多媒体出示黄河源头视频及图片)黄河源头的水是怎样的呢? 3. 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的?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地形图。

(黄河进入黄土高原后,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一路上携带了大量的泥沙。)黄河源头不仅河水清澈,而且风光美丽。

4.(课件出示:黄河源的美丽风光)你看到了些什么?

5. 黄河源头的水很清澈,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课件出示:文成公主的故事)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了解今日汉藏人民情谊。

(1)过渡:汉藏两族的情谊,今天更浓。(课件出示:援藏光明行、血脉相连、根叶相牵、西藏文化馆上的汉藏情谊)学生阅读。

(2)师问:通过这几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7.小结:汉藏两族同饮黄河之水,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兄弟情义,血浓于水。

四、总结

(出示课件:从远古到现在,人们一直在寻找、探访黄河的源头;从高原到大海,从时间到空间,这都是一条横亘在我们心头的大河。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第二课 山河一统立华夏

教学目标

1.自主调查搜集有关黄河水患和治理黄河的资料,了解历代中国人为治理水患所作的努力,体会在治理黄河过程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和聪明才智。

2.知道青铜器见证了我国古代国力的强盛,并知道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感受青铜器制作中中国人表现出的非凡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体会秦朝统一的强盛及对中外交流所具有的意义。认同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保证,感受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4.了解黄河两岸的古都,对黄河流域的遗迹和历史故事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

6

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历代中国人在治理黄河水患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和聪明才智。

2.认同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保证,感受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1 治理水患创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以及大禹治水为中国科技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体会大禹治水中表现的精神与智慧。

2.查找有关古都开封的资料,了解黄河边的著名古都开封遭受黄河水患的情况。

3. 知道历代中国人为治理水患所作的努力,体会在治理黄河过程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和聪明才智,对治理黄河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历代中国人在治理黄河水患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和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古都开封的历史资料,并思考它与黄河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黄河水患,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黃河留給我们的不都是灿烂的文化,雄壮的波涛,也有痛苦的记忆。(课件出示黄河水患图片)

介绍:黄河从中游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由于流速变缓,泥沙就大量沉积下来。久而久之,使下游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因而容易决口改道,造成水灾。(课件出示黄河水患:根据史料的统计,在过往两千多年间,黃河共决堤 1590次,大的迁徙 26次。平均每三年二次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每一次都夺去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更是不计其数。)

2.初步揭示课题:千百年来,我们也从没有停止对黄河的治理,在与黄河斗争的过程中,我们铸就了华夏民族的英魂!(课件出示:治理水患创文化)

二、了解治水历史,体会中华文化

7

1.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1)提到治理黄河,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大禹。你知道他的什么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点击“大禹治水”课件播放视频),你觉得大禹有哪些行为感动了你?(出示相应课件)

预设:按钮1 三过家门而不入

按纽2 用神斧劈开龙门 按钮3 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 (点击“笑脸”向下)

(2)大禹的这些行为感动了我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总结(点击课件出示 坚忍不拔、乐于奉献、勇于创造)。

(3)大禹在留给我们这些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实实在在作了许多贡献,请结合你刚刚看到的和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大禹治水有什么意义?(出示相应课件)

预设:a.促使了原始测量工具和治水工具的发明

他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量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b.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对我国古代地理学影响深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c.总结经验教训,发展了生产技术

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 (4)教师小结:

因为治水有功,舜传位给禹,禹便被称为“夏宗神”。我们华夏族开始了漫长而悠远的历史进程。

2.学习“地上悬河”并了解开封

过渡:从此以后,华夏民族在黄河沿岸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一座座城市在黄河两岸兴起,这其中,开封是与黄河渊源最深的城市之一。

8

学生交流查找的开封资料,(随机配合学生出示课件) 课件预设:

(1)开封:历次黄河水患使7座古城池“叠罗汉”般层层掩埋,形成了开封“城摞城”独特景观;

(2)开封铁塔:铁塔建成近千年,历尽沧桑,仅有记载的就遭地震3次、冰雹10次,风灾19次,水患6次,但铁塔仍巍然屹立,坚固异常。

(3)地上悬河: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被水流带到下游地区的泥沙,因水流流速减缓而逐渐沉积,多年来就形成了“地上悬河”。

(点击图片向下)

三、探究黄河治理,积极保护母亲黄河

1.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可现在,黄河却面临着重重危机。(课件出示黄河断流、黄河水灾、生态逐步退化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想?(出示相应课件)

2.目前黄河下游河道断流,河床淤积,洪水位高,其原因在年径流量小,上下游用水太多,黄河年输沙量太多,水沙调控不协调,河道整治不好,输沙效果差,造成下游河道淤积抬高,防洪能力降低。所以对黄河下游断流和淤积都有不利影响,而二者又相互有联系。黄河断流和防洪都是重要的,必须同时考虑。

3.我们的母亲河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现代人是如何治理黄河的呢?(出示相应课件)

4.教师补充:解放后我国为治理黄河并开发利用黄河资源的作为。 (课件出示:开封黄河河务局总工程师孟昭岭说,为确保“任何情况下不决口”,开封段近88公里的黄河堤防,先后清除了历史形成的大小隐患3.4万余处,同时黄河大堤被加宽到100米,建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坚固堤防,加之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调控,使黄河开封段抵御洪水的能力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5.(出示课件:对于保护母亲河,你有什么建议?)学生交流。 6.通过我们现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黄河岸边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呢?让我们读一读祖祖辈辈生活在开封黄河柳园口的农民王明说的话。

(课件出示听听心里话:祖祖辈辈生活在开封黄河柳园口的农民王明说:“黄河就是俺的娘亲。过去大堤上到处是庙,可老百姓年年敬神年年被淹。如今汛期天天有人报水情,心里头稳着呢!村民有钱不再敬河神,而是盖新房、通车。”)

9

7.教师总结

治理好黄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使命。直至今日,我们中国人也都在为治理黄河努力着,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虽然黄河水患的形势依然严峻,但是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治理水患,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出示相应课件)这就是黄河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四、布置活动作业

(出示课件:用小报的方式展示黄河现状,呼吁社会治理好黄河,让母亲河重现风采。)

2 青铜鼎盛国力强

教学目标

1.知道青铜器是见证了我国古代国力的强盛,并知道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感受青铜器制作中中国人表现出的非凡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知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及他为统一国家而采取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体会统一的强盛及对促进中外交流所具有的意义,认同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保证,感受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认同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保证,感受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秦朝和秦始皇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寻找青铜文化,了解青铜历史

1.初识青铜器,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青铜器的图片数张)这些都是博物馆中的重要文物——青铜器。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冶炼出如此精美的器具。在这些文物中,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青绿色的)

(课件出示:青铜器为什么是青绿色的呢? ) 学生或教师揭示答案。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ei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