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材料分析2014.5.16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1 16: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三章 化工原材料分析
第一节 工业用合成盐酸 GB 320-93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氯气和氢气合成的氯化氢气时,用水吸收制得的工业用合成盐酸,工业盐酸在主要用于脱盐水系统的阳离子树脂再生。 2 外观、性质、分子式
2.1 外观:无色透明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2.2 性质:强酸性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气味,易腐蚀。 2.3 分子式:HCl 2.4 分子量:36.5 3 技术指标
指标 级别 项目 优级品 总酸度(以HCl计) 铁% 硫酸盐(以SO4计) 砷% 灼烧残渣% 氧化物(以Cl计)% ≥ ≤ ≤ ≤ ≤ ≤ 31.0 0.002 0.005 0.0001 0.05 0.005 31.0 0.008 0.03 0.0001 0.10 0.008 31.0 0.01 0.0001 0.15 0.010 一级品 合格品 注:砷、硫酸盐、氧化物我公司不做为控制指标 4 检验方法
4.1 工业用合成盐酸总酸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4.1.1 方法原理: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氢氧化纳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为终点,其反应式如下:
H++OH-→H2O
4.1.2 仪器和试剂 (1)碱式滴定管 50mL
(2)锥形瓶:100mL(具磨口塞)
(3)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 (4)溴甲酚绿:1g/L乙醇溶液。 4.1.3 分析步骤:
从试样中吸取约3.5g盐酸,置于内装15mL水瓶并已准确称量(精确至0.0002g)的锥形瓶中,混匀并称量,精确至0.0002g,加入2~3滴溴甲酚绿,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4.1.4 结果计算:
以质量分数表示的总酸度(以HCl计)X1(%)按下式计算:
X1?c?V?36.46c?V?100??3.646
1000mm式中:V——滴定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试料质量 g
36.46——HCL的摩尔质量,g/mol
4.1.5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4.2 盐酸中铁含量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4.2.1 方法原理:
用盐酸羟胺将盐酸中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离子,在PH值为4.5的条件下,二价铁离子与邻菲罗啉反应生成桔红色络合物,在该结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处(波长510mm)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反应式如下:
4Fe3+2NH2OH→4Fe2++N2O+H2O+4H+ Fe2++3C12H8N2→[Fe(C12H8N2)3]2+
4.2.2 试剂: (1)邻菲罗啉:2g/L (2)盐酸溶液:1:1 (3)氨水溶液:1:1 (4)盐酸羟胺溶液:100g/L
(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称取164g乙酸钠(CH3COONa·3H2O)
溶于水,加入84mL冰乙酸,加入稀释至1000mL。
(6)铁标准贮备溶液:(0.1g/L),称取0.864g硫酸铁铵[NH4Fe(SO4)12H2O],2·溶于水中,加10mL,25%的硫酸溶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7)铁标准工作液:(0.01g/L),吸取50.0mL铁标准贮备溶液(2.2.6),置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本溶液使用前配制。 4.2.3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7230G型。 4.2.4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用移液管吸取0.0,2.0,4.0,6.0,8.0,10.0mL的铁标准溶液(2.2.7),(对应与铁质量分别为0,20,40,60,80,100ug)分别置于六个50mL容量瓶中,向每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mL盐酸羟胺溶液,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2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1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各个试液吸光度,以铁含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或用回归方程计算)。 (2)试样的测定
吸取8.6mL实验室样品,称量精确至0.01g(约10g),置于内装50mL水的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从上述溶液中吸取10.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氨水调节该溶液PH值为2~3,然后按2.4.1中分析步骤进行操作,测定其吸光度。 4.2.5 分析结果的计算
盐酸中铁含量(X%)按下式计算:
m?10?3mX??100?
10m0m0?100式中:m0——试料质量 g
m——由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或用回归方程计算所得)试料中铁的质
量 mg 4.2.6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005%,。
4.3 盐酸中灼烧残渣的测定——重量法 4.3.1 分析原理
蒸发一份称好的样品,用硫酸处理,使盐类转变为硫酸盐,在800±50℃下灼烧后称重。 4.3.2 试剂 (1)硫酸:AR 4.3.3 仪器
(1)瓷坩埚:容积100mL。 (2)高温炉:可控温度800±50℃。 (3)干燥器 (4)砂浴 4.3.4 分析步骤
将瓷坩埚在800±50℃下灼烧15min,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称准至0.0002g。用此坩埚称取约50g试样,称准至0.01g,小心加热盛有试样的瓷坩埚(在砂浴上),蒸发掉大部分试样(最后体积应有5~10mL),冷却至室温,加1mL硫酸加热至干,然后将瓷坩埚放入高温炉,炉温控制800±50℃,灼烧15min,取出瓷坩埚,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2g。 4.3.5 分析结果的计算:
盐酸中灼烧残渣百分含量X(%)按下式计算:
X?m1?100 m0式中:m0——试样质量 ,g; m1——灼烧残渣质量, g。 4.3.6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05%。
第二节 工业硫酸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硫铁矿、硫磺、冶炼烟气制取的工业硫酸,主要用于循环水系统的PH调节。 2 外观、性质、分子式 2.1 外观: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
2.2 性质:易吸水、强氧化性,强酸性液体。 2.3 分子式:H2SO4 2.4 分子量:98.08 3 技术指标
项目 优等品 硫酸(H2SO4)的质量百分数%≥ 4 检验方法
4.1 工业硫酸含量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4.1.1 方法原理
以甲基红——次甲基蓝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滴定以测得硫酸含量。 4.1.2 试剂
(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5mol/L
(2)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将0.1g甲基红溶于95%乙醇中,稀释至100mL,另称取0.1g亚甲基蓝溶于95%乙醇中,稀释至100mL,取100mL上述甲基红溶液和50mL亚甲基蓝溶液混匀。 4.1.3 分析步骤
用已称量的带磨口盖的小称量瓶,称取约0.7g试样(精确至0.0001g),小心移入盛有50mL水的250mL锥形瓶中,冷却至室温,加入2~3滴混合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灰绿色为终点。 4.1.4 分析结果的计算:
工业硫酸中硫酸的质量百分数W(%)按下式计算:
92.5或98.0 指标 一等品 92.5或98.0 合格品 92.5或98.0
VCM1000W??100 m式中:
V——滴定耗用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 m——试样的质量 g
M——硫酸(1/2 H2SO4)的摩尔质量 g/mol (M=49.04) 4.1.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两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20%。
第三节 工业氢氧化钠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水银法、隔膜法、苛化法所制得氢氧化钠,用于脱盐水系统中阳床再生。
2 外观、性质、分子式
本产品为无色透明或微浑的粘稠液体,易吸水,易与空气中CO2反应,强碱性液体,分子式为NaOH。 3 技术指标
项目 NaoH 含量(%)≥ NaCl含量(%)≤ 三氧化二铁含量(%)≤ 4 检验方法
4.1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4.1.1 方法原理
试样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碳酸钠转化为BaCO3沉淀,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如下:
Na2CO3+BaCl2→BaCO3↓+2NaCl
NaOH+HCl→NaCl+H2O
4.1.2 试剂
指标 30.0 0.005 0.0006 (1)水:本方法所用水均为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 (2)氯化钡溶液:100g/L
(3)酚酞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
(4)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000mol/L。 4.1.3 分析步骤
(1)用已知质量干燥、洁净的称量瓶迅速称取液体氢氧化钠50±1g(称准至0.01g)放入已盛有300mL水的1000mL容量瓶中,冲洗称量瓶,将洗液加入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稀至刻度,摇匀。
(2) 吸取50.00mL试样溶液,注入25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0mL氯化钡溶液,再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呈无色为终点。 4.1.4 结果的计算
氢氧化钠含量X1(%)以下式计算:
c?X1?V?40.0c?V1000?100??80.0
50mm?1000式中: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 m——试样质量 g
V——滴定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40.0——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 g/mol 4.1.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10%
4.2 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汞量法(络合滴定法) 4.2.1 原理
在PH=2~3的溶液中,用强电离的硝酸汞标准溶液将氯离子转化为弱电离的氯化汞,用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与稍过量的二价汞离子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来判断终点。 4.2.2 试剂与溶液 (1)硝酸溶液:1+1 (2)硝酸标准溶液:2mol/L
(3)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mol/L
(4)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5g/L乙醇溶液(此溶液应在低温处保存,如果变色不灵敏时重新配制)。
(5)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c[1/2Hg(NO3)2]=0.05mol/L (6)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c[1/2Hg(NO3)2]=0.005mol/L (7)溴酚蓝指示剂:1g/L乙醇溶液。 4.2.3 仪器
(1)微量滴定管:5mL。 4.2.4 测定步骤
(1)隔膜法和苛化法氢氧化钠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吸取试样溶液50.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40mL水,加3滴溴酚蓝指示剂,则溶液呈蓝色,再小心滴加硝酸溶液(2.2.1)至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滴加2mol/L硝酸标准溶液(2.2.2),使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再过量3滴,加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溶液,用0.05mol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为终点。 (2)水银法氢氯化钠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吸取试样溶液(1.3.1)50.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缓慢加入硝酸溶液(1+1)3mL,冷却至室温,加入3滴溴酚蓝指示剂,则溶液呈蓝色,再小心滴加硝酸溶液(1+1)至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滴加2mol/L硝酸标准溶液(2mol),使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再过量1滴,加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用0.005mol/L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为终点,同时用水做空白试验。 4.2.5 结果与计算
(1)隔膜法与苛化法氯化钠(NaCl)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c? X?V?58.44116.88?cV1000 ?100?50mm?1000式中:c——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 V——滴定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m——试样质量 g;
58.44——氯化钠的摩尔质量 g/mol。 (2)水银法氯化钠(NaCl)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c(V?V0)?58.44116.88?c(V?V0) X?1000?100?50mm?1000式中:c——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0——空白试验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滴定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58.44——氯化钠的摩尔质量,g/mol。
4.2.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下列数值,结果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数平均值
荷化法:0.03% 隔膜法:0.04% 水银法:0.005%
4.2.7 附注:
NO2-含量高时,对终点有明显干扰,当发现终点不明显时,硝酸溶液(4.2.2.1)需重新配制。
4.3 Fe2O3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4.3.1 原理:
用抗坏血酸把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在PH=4.5缓冲溶液体系中,二价铁用邻菲罗啉生成桂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之。 4.3.2 试剂
(1)盐酸标准溶液:6mol/L (2)氨水:分析纯 (3)硫酸:分析纯
(4)对硝基酚指示剂:0.25%(m/v)溶液 (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9
(6)抗坏血酸溶液:20g/L溶液,称取2g抗坏血酸,溶于100mL水中。
(7)邻菲罗啉溶液:2g/L溶液。
(8)铁标准贮备液:0.1mg/L,1mL相当于0.1mg三氧化二铁,称取0.6089g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置于200mL烧杯中,加100mL水,10mL硫酸,冷却至室温,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释至刻度、摇匀。
(9)铁标准工作液:0.01mg/mL,1mL相当于0.01mg三氧化二铁,取25mL溶液稀释10倍,该溶液要在使用前配制。 4.3.3 分析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依次吸取0.0、2.0、4.0、6.0、8.0、10.0、15.0、20.0、30.0、40.0、50.0mL铁标准工作液于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5mL盐酸羟胺,20mL缓冲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不加铁标准溶液的参比液调零。在波长510nm处,以3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以三氧化二铁的毫克数为横坐标与其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
用减量法称取25-30g样品于滴瓶中,准确至0.1g置于500mL烧杯中,加水约100mL,再加入1—3滴对硝基酚指示剂溶液,用盐酸溶液中和到黄色消失为止。再过量2mL加热煮沸5min,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空白试验
在500mL烧杯中,加入25mL水和中和样品等量的盐酸标准溶液,加氨水20mL,加入2~3滴对硝基酚指示剂溶液,滴加盐酸标准溶液,中和至黄色消失后再过量2mL,加热煮沸5min,冷却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显色和测定
分别吸取50.0mL试样溶液(3.4.2)和空白试样(3.4.3),注入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5mL盐酸羟胺溶液,20mL缓冲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0分钟,在510nm波长处,以空白试验为参比,3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4.4 结果计算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与测得的吸光度相对应的三氧化二铁的质量(mg),三氧化二铁(Fe2O3)的百分含量(X),按下式计算:
X?m1?25010005000m1 ??50m0m0式中:m1——试样的吸光度相对应的三氧化二铁的质量 mg m0——试样质量 g 4.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X1≤0.002%:0.0001% X1>0.002%:0.0005%
第四节 工业磷酸三钠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锅炉给水系统防垢,和高压蒸汽发生系统的清洗。 2 性质、外观、分子式
本品为白色或无色细粒状结晶,碱性、易溶于水,分子式为:Na3PO412H2O 3 技术要求
项目 磷酸三钠(Na3PO412H2O)% 水不溶物% 4 试验方法
4.1 磷酸三钠含量的测定 4.1.1 方法一:重量法 (1)方法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磷酸三钠与喹钼柠酮溶液反应,生成黄色磷钼酸喹啉沉淀,将沉淀过滤、烘干、称重,求出磷酸三钠含量。 (2)仪器
a)真空泵
b)抽滤瓶:1000mL
c)微孔玻璃坩埚:P10或P16(G4) (3)试剂
指标 >98.5 ≤0.1 a)硝酸溶液 1:1 b)柠檬酸:AR c)钼酸钠:AR d)喹啉:AR e)丙酮:AR
f)喹钼柠酮溶液:称取70g钼酸钠溶解于150mL水中(溶液A),另取60g柠檬酸溶解于85mL浓硝酸和150mL水的混合溶液中(溶液B)。在不断搅拌下,将溶液A缓慢加入溶液B中(溶液C),取5mL喹啉注入35mL浓硝酸和100mL水中(溶液D),将溶液D缓慢地加入到溶液C中,混合后放置24h,用微孔玻璃坩埚过滤,取280mL丙酮注入滤液中,用水稀释到1000mL,混匀,贮于聚乙烯瓶中。 (4)分析步骤
称取5g样品(称准至0.0002g),用水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滤纸,干漏斗过滤于玻塞锥形瓶中(弃去最初20毫升滤液),移取10毫升滤液(约含37毫克五氧化二磷),注入500毫升锥形烧瓶中, 加10毫升1:1硝酸和80毫升水,盖上表面甲,置电炉上加热至沸,取下,趁热加入50毫升喹钼柠酮溶液,重新加热至微沸,取下冷却至室温,用预先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和坩埚内壁多次,所用的洗涤水共约150毫升,洗毕,将坩埚连同沉淀置于恒温箱中,在250℃干燥30分钟(或在180℃干燥45分钟),冷却,称量,直到恒重。 (5)结果计算
磷酸三钠含量(X %)按下式计算
X?G1?0.1717?100 10G?250式中:G——样品重量 g
G1——烘干的磷钼酸喹啉的重量 g
0.1717——磷钼酸喹啉换算成磷酸三钠的系数。 (6)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
对值不大于0.2%。 4.1.2 方法二 容量法 (1)方法原理
磷酸三钠是强碱弱酸盐类,在水溶液中强烈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且该盐是分级水解,因此可采用双指示剂方法,以酸碱滴定其纯度,同时还可以测出其中杂质含量(主要为碳酸钠及碳酸氢钠)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其耗用量为V1
NaPO4+HCl=Na2PO4+NaCl NaCO3+HCl=NaHCO3+ NaCl
上述溶液加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其耗用量为V2
Na2HPO4+HCl=NaH2PO4+NaCl NaHCO3+HCl=NaCl+ CO2↑+H2O
加过量的酸加热,赶出二氧化碳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其耗用量为V3
NaH2PO4+NaOH= Na2HPO4+ H2O
(2)试剂
①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 ②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 ③酚酞指示剂:1g/L ④甲基橙指示剂:1g/L ⑤氯化钠 AR (3)分析步骤
称取样品10克(准确至0.001克),用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溶解,并移入5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吸取25毫升溶液至250毫升锥形瓶中加10克氯化钠,5~6滴酚酞,用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至红色消失,消耗盐酸标准溶液毫升数为V1。
然后加2~3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消耗盐酸标准溶液毫升数为V2。
再加过量的盐酸溶液1毫升,煮沸2~3分钟,冷却后,用0.1mol/L氢氧化
钠标准滴定溶液正确中和至橙色(不计消耗的体积),然后再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呈现浅红色,其消耗体积为V3。 (4)结果计算
磷酸三钠含量X(%)按下式计算:
X?cV3?380.1?100
25G??1000500式中: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3——最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G——样品质量 g
380.1——磷酸三钠(Na3PO4·12H20)的摩尔质量g/mol
(5)附注:
如 V1=V2=V3 则试样中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杂质。 如 V1=V2>V3 则试样中含有碳酸钠杂质。 如 V1=V2<V3 则试样中含有碳酸氢钠杂质。
如 V2>V1>V3 则试样中同时含有碳酸钠及碳酸、氢钠。 (6)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
4.2 水不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4.2.1 方法原理:测定在中性(PH=6.8)时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总量。 4.2.2 试剂
(1)盐酸溶液 1:1
(2)酚红指示剂溶液1g/h(60%)乙醇溶液 (3)微孔玻璃坩埚:P10或P16(G4) 4.2.3 操作步骤
称取25克样品(称准至0.01克)置于500毫升烧杯中,加400毫升水,加10毫升盐酸,加热溶解后,加6滴酚红指示剂,滴加盐酸至溶液变为黄色(PH约为6.8),重新加热至沸,趁热用恒重的微孔玻璃坩埚过滤,用热水洗涤不溶物和坩埚内壁10次后,将坩埚置于恒温箱中经105~110℃干燥至恒重。
4.2.4 结果计算:
水不溶物含量X(%)按下式计算
X?G1?100 G式中:G1——水不溶物重量 g G——样品重量 g 4.2.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绝对值不大于0.01%。
第五节 磷酸氢二钠
1 适用范围
于纯碱或烧碱中和磷酸,经浓缩结晶而制成的磷酸氢二钠(十二水),主要用于锅炉给水系统,防垢蒸汽发生系统清洗。 2 性质、外观、分子式
为白色均匀流砂状结晶,碱性。分子式为:Na2HPO4 12H2O 分子量 358.14 3 技术指标
项目 磷酸氢二钠含量(以Na2HPO4·12H2O计)% 水不溶物含量% 4 试验方法
4.1 磷酸氢二钠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4.1.1 方法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磷酸二氢钠与喹钼柠酮溶液定量反应,生成磷钼酸喹啉黄色沉淀,测定沉淀质量,即可测得磷酸氢二钠质量。 4.1.2 仪器 (1)真空泵
(2)恒温水浴:可保持温度75±5℃ (3)烘箱:可控温180±5℃或250±10℃ (4)微孔玻璃坩埚:P10或P16(G4)
指标 ≥96.0 ≤0.05
4.1.3 试剂 (1)硝酸溶液 1:1 (2)钼酸钠:AR (3)丙酮:AR (4)硝酸:AR (5)柠檬酸:AR (6)喹啉:AR
(7)喹钼柠酮溶液,溶解70g钼酸钠(Na2MoO4·2H2O)于100mL水中(溶液A);溶解60g柠檬酸(C6H8O7·H2O)于150mL水中(溶液B);量取5mL喹啉溶解于25mL浓硝酸和100mL水的混合液中(溶液C),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溶液A加到溶液B中,然后将溶液C倒入此混合液中,混匀,放置12h后,用微孔玻璃坩埚。(孔径5~15mm)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80mL丙酮,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4.1.4 分析步骤
称取2.5g样品(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加少量水,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用干滤纸,干漏斗过滤于干燥烧杯中(弃去最初20mL)滤液,准确吸取20.00mL滤液置于400mL烧杯中,加10mL硝酸溶液(1+1),加水到总体积约为100mL,加50mL喹钼柠酮溶液,盖上表面皿,在水浴上加热杯中物质温度到75±5℃,保温30S,(在加入试剂和加热过程中不得使用明火,不得搅拌,以免凝结成块),冷却到室温,冷却过程中搅拌3~4次,用已在180±5℃(或250±10℃)烘至恒重的微孔玻璃坩埚(孔径5~15um)抽滤,先将上层清液过滤,沉淀用倾泻法洗涤5~6次,每次用约30mL水,将沉淀移到微孔玻璃坩埚中,再用水洗涤3~4次,将坩埚连用沉淀放在180±5℃的烘箱中,烘干45min(或于250±10℃烘15min),取出稍冷,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称重,重复烘干,称重至恒重,同时做空白试验。 4.1.5 结果计算
磷酸氢二钠(以Na2HPO4·12H2O计)的X(%)以下式计算
X?(m1?m2)?0.1618?100
20m?500式中:m1——测定样品时所得沉淀的质量 g m2——空白试验所测得沉淀的质量 g m——所测样品的质量 g
0.1618——磷钼酸喹啉换算Na2HPO4·12H2O的系数 4.1.6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2%。 4.1.7 附注
微孔玻璃坩埚在第一次使用前应先用强酸(HCl或HNO3)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加入喹钼柠酮溶液时应缓慢。 4.2 水不溶物的测定——重量法 4.2.1方法原理:
用热水溶解试样,再用微孔玻璃坩埚过滤,测得不溶于水的物质的质量。 4.2.2 仪器
(1)微孔玻璃坩埚:P10或P16(G4) (2)抽滤瓶:1000mL。 (3)真空泵
(4)鼓风干爆箱:可控温105~110℃ 4.2.3 分析步骤
称取50g样品(精确至0.01g),置于500mL烧杯中,加250mL水,加热至沸腾,趁热用已于105~110℃下恒重的微孔玻璃坩埚抽滤,用热水洗涤烧杯和水不溶物10次,将坩埚和水不溶物置于烘箱中,在105~110℃干燥至恒重。 4.2.4 结果计算
水不溶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X?m1?100 m式中:m1——不溶物残渣的质量 g m——样品的质量 g
4.2.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
第六节 聚合氯化铝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的检验,该产品主要用于原水的处理。 2 外观、性质、分子式
2.1 液体:无色或黄色、褐色液体 2.2 固体:白色或黄色、褐色颗粒或粉末 2.3 分子式:易吸水、潮解 2.4 分子式:Aln(OH)mCl(3n-m) 0<m<3n- 3 技术指标
指标 项目 Ⅰ类 液体 10.0 40-85 0.1 10.0 40-85 0.3 30.0 40-90 0.3 固体 28.0 40-90 1.0 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一等品 氧化铝质量分数%≥ 盐基度% 水不溶物%≤ 4 检验方法
4.1 氧化铝含量的测定——络合滴定法 4.1.1方法原理:
用硝酸将试样解聚,在PH=3时加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使EDTA与铝离子络合,然应应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 4.1.2 试剂 (1)硝酸溶液 1+12 (2) 氨水溶液:1+1
(3) EDTA溶液:约为0.05 mol/L (4)百里酚蓝溶液:1g/L 乙醇溶液 (5)二甲酚橙指示溶液:5g/L
(6)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称取乙酸钠(三水)272g溶于水中,加冰乙酸19mL,稀释至1000mL。
液体 10.0 40-90 0.5 Ⅱ类 固体 27.0 40-90 1.5 (7)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c(ZnCL2)约0.02mol/L
称取1.3080g高纯锌(纯度99.99%以上),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6-7mL浓盐酸及少量水,加热溶解,在水浴上蒸发到接近干涸,然后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4.1.3 分析步骤
称取约13g液体试样或2.5g固体试样,精确至0.0002g,用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若稀释液混浊,用中途滤纸干过滤,此为试液A,用移液管移取10mL稀释液或干过滤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mL硝酸溶液,煮沸1min,冷却至室温后加20.00mLEDTA溶液,加百里酚蓝溶液3~4滴,用氨水溶液中和至试液从红色到黄色,煮沸2min,冷却后加入1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2-4滴二甲酚橙指示溶液,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4.1.4 结果计算
氧化铝(Al2O3)含量W1(%)按下式计算
W1?(V0/1000?V/1000)cM/2?100
m?10/250式中:V0——空白试验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V——测定试样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c——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 m——试料的质量 g
M——氧化铝的摩尔质量g/mol M=101.96
4.1.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液体产品不大于0.1%,固体产品不大于0.2%。 4.2 盐基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4.2.1 分析原理
在试样中加入定量盐酸溶液,从氟化钾掩蔽铝离子,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4.2.2 试剂
(1)盐酸标准溶液c(HCl)约0.5mol/L。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约为0.5mol/L。 (3)酚酞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 (4)氟化钾溶液:500g/L
称取500g氟化钾,以2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稀释至1000mL,加入2滴酚酞指示液并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节溶液呈微红色,滤去不溶物后贮于塑料瓶中。 4.2.3 分析步骤
移取25.00mL试液A,置于250mL磨口瓶中,加20.00mL盐酸标准溶液接上磨口玻璃冷凝管,煮沸回流2min,冷却至室温,转移至聚乙烯杯中,加入20mL氟化钾溶液,摇匀,加入5滴酚酞指示液,立即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微红色即为终点,同时用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作空白试验。 4.2.4 结果计算
以百分比表示的盐基度(W2)按下式计算
(V0/1000?V/1000)cMMW2??100
mW250.52931??1002508.994式中:V0——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V——测定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 m——试料的质量 g W1——氧化铝的质量分数 %
M——氢氧根[OH]-的摩尔质量,g/mol(M=16.99) 0.5293——Al2O3换算成Al的系数 8.994——(1/3Al)的摩尔质量,g/mol 4.2.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2.0%。
4.3 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4.3.1 分析原理
试样溶解后,用中速滤纸过滤,称量滤渣质量,测定不能溶于水物质的含量。
4.3.2 仪器和试剂
(1)电热恒温干燥箱:10℃~200℃ (2)布氏漏斗:d=100mm (3)中速定量滤纸:φ11cm (4)真空泵 (5)抽滤瓶:1000mL (6)硝酸银溶液:1%。 4.3.3 分析步骤
称取约10g液体试样或约3g固体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水,充分搅拌使试样溶解,然后,在布氏漏斗中,用恒重的中速定量滤纸抽滤,洗至无CL-时(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将滤纸连同滤渣于100℃~105℃干燥至恒定。 4.3.4 结果计算
水不溶物含量W(%)按下式计算:
W?m1?m2?100 m式中:m1——滤纸和滤渣的质量 g m2——滤纸的质量 g m——试料的质量 g 4.3.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液体样品不大于0.03%,固体样品不大于0.1%。
第七节 联氨
1 适用范围
本品主要用于锅炉给水除氧,在碱性溶液中,联氨与水中O2反应生成N2和H2O,从而除去锅炉给水的氧。 2 性质、外观、分子式、分子量
本品为无色液体,潮湿空气中发烟,水溶液呈碱性,对橡皮,玻璃有侵蚀性。
分子式: N2H4·H2O 分子量:50.06 3 技术指标
项目 联氨(以N2H4·H2O计)含量%≥ 氯化物含量(从Cl-计)%≤ 硫酸盐(以SO42-计)%≤ 4 检验方法
4.1 联氨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4.1.1 方法原理
联氨的水溶液具有强还原性的特点,可使碘溶液还原褪色,本身分解成氮气,以稍过剩的碘液呈黄色为终点,滴定前加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使溶液中充满二氧化碳,以除去空气中氧的干扰,主要反应如下:
N2H4+2I2=4HI+N2↑
定量关系为:n(1/4 N2H4)=n(1/2 I2) 4.1.2 试剂
(1)碘标准滴定溶液:c(1/2 I2)=0.1mol/L (2)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6mol/L (3)碳酸氢钠:分析纯 4.1.3 分析步骤
(1)称取1g试样(称准至0.0002g),小心稀释并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取试样10mL于具塞瓶中,加入1g碳酸氢钠及1mL(6mol/L)硫酸,再加20mL水,摇匀,用0.1mol/L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黄色,保持3min不褪色为终点。 4.1.4 结果的计算
联氨含量(以N2H4·H2O计)X(%),按下式计算:
X?cV?12.52?100
1000?m?10/250指标 40.0 0.02 0.002 式中:c——碘(1/2 I2)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 V——试样实际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m——试样质量 g
12.52——联氨(1/4 N2H4·H2O)的摩尔质量 g/moL。 4.1.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2%。
4.2 硫酸根的测定——比色法 4.2.1 方法原理:
硫酸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比浊。
K2SO4+BaCl=BaSO4↓+2KCl
4.2.2 试剂
(1)盐酸溶液 1:1 (2)氯化钡溶液:100g/L (3)硫酸钾:优级纯 (4)无水乙醇:95% AR
(5)硫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0.1mg/mL):称取105-110℃干燥至恒重的硫酸钾1g(称准至0.0002g)溶于水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溶液A),吸取溶液A10.00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中含硫酸钾0.1mg。 4.2.3 仪器
4.2.3.1光光度计:7230G型。 4.2.3.2恒温水浴:可控温30~35℃ 4.2.4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一组50mL比色管分别吸取0.0,1.0,2.0,3.0,4.0,5.0mL硫酸钾标准溶液(1mL含硫酸钾0.1mg),分别加入盐酸溶液1.0mL,加入95%乙醇5.0mL,摇匀,放入30~35℃水浴中恒温10min,取出分别加入10mL氯化钡溶液,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在波长450nm处,3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测得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硫酸钾溶液的硫酸钾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用回归法计算出其回归方程) (2)样品的测定:吸取1.3.1中试样25mL于50mL比色管中,用盐酸调节PH
值为酸性,再多加1mL,以下手续同标准曲线的绘制,测其吸光度。 (3)结果计算:
硫酸根 (以SO42计)的含量X(%)用下式计算:
X?m1?0.5513?100
1000?m?25/250式中:m1——由标准曲线上(或由回归方程计算所得)查得的硫酸钾的质量 mg
m——试样的质量 g 0.5513——换算系数 4.2.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003%。
4.3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4.3.1 分析原理
Cl-与硝酸银作用生成白色沉淀,进行比浊
Cl-+AgNO3-→AgCl↓+NO3-
4.3.2 试剂
(1)硝酸溶液:1+1 (2)刚果红试纸 (3)氯化钠:基准
(4)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3)=0.1mol/L
(5)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Cl-浓度 0.1mg/mL),称取在500~600℃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0.1649g(称准至0.0002g)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3.3 仪器
分光光度计:7230G型 4.3.4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一组50mL比色管,分别吸取3.2.5标准溶液1.0,2.0,3.0,4.0,5.0mL,加入硝酸溶液2mL,摇匀,加入硝酸银标准溶液1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后,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50mm处,用3cm
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以CL-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吸取1.3.1中试样25mL于50mL比色管中,放一块刚果红试纸,用硝酸溶液调节PH至试纸呈兰色,以下按标准曲线的绘制进行,测定吸光度。
4.3.4 结果计算
试样中Cl-含量(以Cl-计)X(%)按下式计算
X?m125m?1000?250?100
式中:m1——从标准曲线查得的(或由回归方程计算所得)Cl-含量,mg m——试样的质量 ,g 4.3.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1%。
第八节 液氨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由氢、氮气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催化合成的液体无水氨的检验。 2 性质、外观、分子式
本品为无色低温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分子式为:NH3 3 技术要求
项目 NH3含量(%) 水分(%) 油(mg/kg) 4 试验方法
4.1 水分含量的测定——容量法 4.1.1 方法原理
将液氨在常温下自然挥发,用硫酸标准滴定溶液与残留物中剩余NH3反应,再以剩余残留物的量减去所剩残留物中氨含量,即为水含量。 4.1.2 试剂
指标 ≥99.9 ≤0.10 ≤5
(1)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 H2SO4)=0.1mol/L或c(1/2 H2SO4)=1mol/L (2)甲基红指示剂:1g/L乙醇溶液 4.1.3 仪器
李森科承受器:总体积不小于200mL,上部分度10mL,下部细管体积1.0mL,最小分度0.05mL。 4.1.4 分析步骤
(1)打开取样阀,先放出一部分液体氨后,将李森科承受器置于取样阀处,迅速收集200mL样品(应在1min内完成),
(2)将样品置于通风柜中,承受器口部盖以带孔的橡皮塞(防止液体氨蒸发时落入尘埃污染试样),让液氨在室温下自由蒸发,待蒸发结束时(以承受器中不再出现气泡现象为止),用手握住承受器底部至残液中无气体逸出,记下李森科承受器内残液体积V1,然后全部倾倒250mL烧杯中,承受器用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呈中性为止,然后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加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微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2 4.1.5 结果计算
水分含量X1(%)按下式计算
X1=0.72V1-0.00167×V2
式中:V1——李森科承受器中残余液体的体积 mL V2——消耗的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0.72和0.00167均为实验所确定的系数
(当用c(1/2 H2SO4)=1.0mol/L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时,所用实验系数中的0.00167应为0.0167。) 4.1.6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0.02%。 4.1.7 附注:
(1)液氨蒸发时附近不得存明火,以免爆炸。
(2)取样时应穿戴安全防护用品,戴防毒面具和棉手套。
4.2 氨含量的测定——计算法 4.2.1 方法原理
由100减去液氨残留物的百分含量,即求得氨含量。 4.2.2 结果计算:
氨含量X2(%)按下式计算
X2=100-X1
式中:X1—残留物(水分)的含量,%。 4.3 油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4.3.1 方法原理
将液氨蒸发后,用四氯化碳萃取残留物中的油,称量留下残渣的质量,求得油含量。 4.3.2 试剂:
(1)四氯化碳(CCl4):AR (2)盐酸溶液:10%
(3)甲基红指示剂:1g/L乙醇溶液 4.3.3 仪器:
(1)恒温水浴:可控温80~90℃。 (2)恒温干燥箱:可控温110℃。 (3)李森科承受器:500mL。 4.3.4 操作步骤:
取样500mL于李森科承受器中,置于通风柜内,上盖以带孔橡皮塞,待液氨自然蒸发至无气体逸出后,用10mLCCl4将承受器内附在壁上的油洗入已在110℃烘干恒重的烧杯中,再用20mLCCl4分两次洗涤承受器,洗涤液并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80~90℃水浴上加热蒸干,然后放入110℃烘箱中30min,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重复操作至烧杯恒重,称准至0.0002g。 4.3.5 结果计算
油含量X3(mg/kg)按下式计算:
(m2?m1)?106 X3(mg/kg)?V0?0.682式中:m1—空烧杯质量,g; m2—烧杯和油的质量,g; V0—样品体积,mL;
0.682—液氨在沸点(-33.5℃)时密度,g/cm3 4.3.6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5mg/kg。 4.3.7 附注:
(1)如果用四氯化碳将油洗出后有明显杂质,须用滤纸过滤后再行蒸发。 (2)如果样品内有铁屑,在加四氯化碳前应先加入10%盐酸溶液15mL,再加四氯化碳,将混合物移入分液漏斗,振荡静置分层后,将四氯化碳移入已恒重烧杯中。
(3)另取30mL四氯化碳于烧杯中,以和试样同样操作步骤测定其残渣含量,从分析结果中扣除其残渣含量。
(4)取样时应注意将取样阀门口油污擦拭干净,并在取样前充分排放。
第二十五节 氨水
1.分析原理
吸取一定体积的氨水,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为终点。 2.分析步骤
量取15mL水注入具塞锥形瓶中,称量加1mL试样,立即盖好瓶塞,再称量,两次称量须称准至0.0001g。加40mL水,加2滴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5mol/L〕滴定至溶液呈红色。 3.结果计算
氨水(NH3)含量按下式计算:
X=V×c×0.01703×100/m
式中:
X--氨水之百分含量,%;
V—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量,mL;
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0.01703--与1.0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
以克表示的氨的质量。 4.附注
4.1取样后立即分析,以免样品挥发致使结果偏低。 4.2此样品分析操作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3滴定时应快滴慢摇。
GB338-2004工业用甲醇11项技术指标
项 目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 密度(ρ20)/(g/cm3) 沸程(0℃,101.3KPa,在64.0℃~65.5℃范围内,包括64.6℃±0.1℃)/℃ ≤ 指 优等品 5 0.791~0.792 0.8 50 通过实验(1+3) 0.10 0.0015 一等品 标 合格品 10 0.791~0.793 1.0 30 通过实验(1+9) 0.15 0.0030 1.5 20 — — 0.0050 高锰酸钾试验/min ≥ 水混溶性试验 水的质量分数/%≤ 酸的质量分数(以HCOOH计)/% ≤ 或碱的质量分数(以NH3计)/% ≤ 羰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以HCHO计)/≤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 ≤ 硫酸洗涤试验/Hazen单位(铂-钴色)≤ 乙醇的质量分数/% ≤ 1 适用范围
0.0002 0.002 0.001 50 供需双方协商 0.0008 0.005 0.003 0.0015 0.010 0.005 — — 第一节 色度的测定——铂—钴色号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透明或稍带接近于参比铂—钴色号的液体化工产品的颜色,这种颜色特征通常为棕黄色。 2 方法原理
试样的颜色与标准铂—钴比色液的颜色目测比较,并以(铂—钴)颜色单位表示结果。(铂—钴)颜色单位:即每升溶液含1毫克铂(以氯铂酸计)及2毫克六水合氯化钴溶液的颜色。 3 试剂
3.1 六水合氯化钴(CoCl3·6H2O):分析纯 3.2 盐酸:分析纯 3.3 氯铂酸(H2PtCl6)
氯铂酸的制法:在玻璃皿或瓷皿中用沸水浴上加热法,将1.00克铂溶于足量的王水中,当铂溶解后,蒸发溶液至干,加4毫升盐酸溶液再蒸发至干,重复比操作两次以上,这样可得2.10克氯铂酸。 3.4 氯铂酸钾(K2PtCL6):分析纯 4 仪器
4.1 纳氏比色管:50或100毫升,在底部以上100毫米处有刻度标记。 5 分析步骤 5.1 标准色阶的配制
5.1.1 标准比色母液的制备(500HaZen单位)
在1000毫升容量瓶中溶解1.00克六水合氯化钴(COCl2·6H2O)和相当于1.05克的氯铂酸或1.245克的氯铂酸钾于水中,加入100毫升盐酸溶液,稀释至刻线,并混匀。5.1.2 标准铂—钴对比溶液的配制:
在100mL比色管中分别移取母液体积如下表,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并混匀,配成标准色阶,具体的母液体积和色度如下表2-1
表2-1 标准色阶的配制
母液体积(mL) 颜色(铂-钴0 2 5 7 10 12 15 18 20 0 0.4 1.0 1.4 2.0 2.4 3.0 3.6 4.0
H) 5.1.3 贮存:标准比色母液和稀释溶液放入带塞标色玻璃瓶中,置于暗处,标准比色母液可以保存1年,稀释溶液可以保存1个月,但最好应用新鲜配制的。 5.2 试样的测定
5.2.1 向一支纳氏比色管中注入一定量的试样,使注满到刻线处,同样向另一支纳氏比色管中注入具有类似颜色的标准铂—钴对比溶液注满到刻线处。 5.2.2 比较试样与标准铂—钴对比溶液的颜色,比色时在日光或日光灯照射下,正对白色背景,从上往下观察,避免侧面观察,提出接近的颜色。 6 分析结果的报告
试样的颜色以最接近于试样的标准铂—钴对比溶液的HaZem(铂—钴)颜色单位表示,如果试样的颜色与任何标准铂钴对比溶液不相符合,则根据可能估计一个接近的铂—钴色号,并描述观察到的颜色。
第二节 沸程的测定
方法一 蒸馏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沸点在50~200℃并在蒸馏过程中能保持化学稳定的醇、酮、酯类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 2 方法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对100mL试样进行蒸馏,从温度计上读取初馏点和干点的视温度值,收集冷凝液,并根据所得数据,通过计算得到被测样品的沸程。
初馏点,试样在规定条件下,蒸馏第一滴馏出物从冷凝管末端落下的瞬间温度,从℃表示。
干点,试样在规定条件下蒸馏,蒸馏瓶底最后一滴液体蒸发的瞬间温度,以℃表示。
沸程,初馏点与干点间的温度间隔,以℃表示。 3 装置
3.1 蒸馏瓶,硼硅酸盐玻璃制成的,有效容积为200mL。
3.2 主温度计,棒状水银—玻璃型,全浸式,分刻度0.1℃,温度范围50~70℃,感温泡顶端距第一条刻度线的距离至少100mm,感温泡与中间泡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mm。
3.3 辅助温度计,棒状水银玻璃型,温度范围0~50℃,分刻度1℃。 3.4 接收器,无塞量筒,标称容量100mL。
3.5 冷凝器:硼硅酸盐玻璃冷凝器,冷凝器内管:内径:14.0±1.0mm,壁厚:1.0~1.5mm,直管部分长:600±10mm,尾部弯管头:55±5mm,弯管角度:97°±3°,冷凝器水夹套长度:450±10mm,水夹套外径:35±5mm。
3.6 热源:一般用煤气灯,也可用酒精灯代替,火焰高度以及与蒸馏瓶底的距离由流速决定,且火焰不得与瓶底接触。
3.7 通风罩,耐热隔板:通风罩截面呈矩形,无顶无底,用0.7mm厚的金属板制成。通风罩中水平支持撑两块硬质的6mm厚的石棉耐热隔板,中间开有圆孔,上块孔径为50mm(当用电炉加热时,较低沸点的样品可用30mm孔径的石棉板),下块孔径为110mm,两孔在同一圆心上,耐热隔板应与通风罩的四壁严密吻合,确保热源产生的热量不从四边散发出来。 3.8 气压计,福延式动槽水银气压计。 4 装置的组装与实验准备
蒸馏瓶,酒精灯,电炉及炉盘应完好,耐热隔板应无裂纹,蒸馏瓶支管与冷凝管连接处原温度计塞子处应当严密,实验前用绸布擦拭冷凝管内壁,除去残留物,接通冷凝器的进出口水管,使冷凝水畅通,并调节冷凝器出口水温小于15℃,使馏出液温度能够与实验前样品温度尽量保持一致,如不一致,应将接收器放在水浴中调节,但水浴的水面应不影响读数。 5 分析步骤
用清洁,干燥的100mL量筒准确量取试样100mL,小心注入蒸馏瓶中,避免液体流入蒸馏瓶支管内,加入2-3颗小玻璃珠,以防止蒸馏时产生暴沸,用插好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盛有试样的蒸馏瓶,使温度计和蒸馏瓶的轴线重合,并且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间泡上端最细部分与蒸馏瓶支管内壁的下边缘在同一水平线上,辅助温度计附在主温度计上,并使其水银球位于在沸点时主温度计露出塞上部分的水银柱高度的二分之一处,将蒸馏瓶固定在耐热隔板孔的位置上,其支管用塞子与冷凝器紧密相连,且使支管插入冷凝管约25mm,并在同一中心线上,取样量筒不需干燥直接放在冷凝管下端作为接受器,冷凝管末端进入量筒的长度不得少于25mm,也不低于100mL刻度线,且暂不接触量筒内壁,量筒口应加
适当大小的盖子以减少馏出液挥发,记录室内大气压及室温,开始对样品均匀加热,控制从加热开始到冷凝管下端流出第一滴馏液体的时间 为5~10分钟,并记录流出第一滴蒸馏液体时的温度(校正到标准情况)为初馏点,同时记录辅助温度计读数,移动量筒,使量筒内壁接触冷凝管末端,使馏出液沿着量筒壁流下,适当调节热源,使蒸馏速度均匀,控制流速约为3-4mL/min,记录蒸馏瓶底最后一滴液体汽化时的瞬间温度(校正到标准状况)为干点,同时记录辅助温度计读数,立即停止加热,蒸馏后回收总体积应在98mL以上,否则无效。
注:在读干点温度时,温度计会有一个较小下降,应该读最高点温度 6 结果计算
对于全浸式温度计,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温度按下式计算
T=t1+△t1+C+△t2
式中:t1——实验中观察到的温度 ℃
C——观察温度受大气压影响的校正值 ℃ △t1——主温度计本身的校正值 ℃
△t2——主温度计水银柱露出塞上部分的校正值 ℃ C=0.000248(101325-P0)
式中:0.000248——甲醇沸点随压力的变化率 ℃/Pa 常见有机溶剂随压力变化率见附录C
PO——气压计读数换算到0℃及45°纬度的大气压 Pa 101325——1个标准大气压 Pa
PO=Pt-△P1-△P2
式中:Pt——室温下观察到的大气压 Pa
△P1——室温换算到0℃时的气压校正值(由附录A查得)Pa
△P2——纬度重力校正值(纬度大于45℃时为正值,纬度小于45℃时
为负值,由附录B查得)Pa
△t2=0.00016(t1—t2)(t1—t3)
式中:0.00016——水银的视膨胀系数
t1——主温度计的读数 ℃ t2——辅助温度计的读数 ℃
t3——橡皮塞上主温度计读数 ℃
7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初馏点不超过0.1℃,干点不超过0.2℃.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8 附注
8.1 对不同沸点的物质,初馏点的时间不同。
低沸点物质(100℃以下)为5~10分钟,高沸点物质(100℃以上),为10~15min,沸点高于150℃,初馏点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
8.2 蒸馏速度要保持均匀,沸点在100℃以下,物质馏速约为3~4mL/min,沸点在100℃以上的物质流速为4~5mL/min。
8.3 根据沸点不同,冷凝器出口水温也不相同,沸点温度为50~70℃,出口水温15℃,沸点温度70~150℃,出口水温20~30℃,沸点温度>150℃,出口水温35~50℃ 附录A
大气压力温度修正值
气压计气压计读数,Pa 87000 88000 89000 90000 91000 92000 93000 94000 95000 96000 附 10 141.90 143.53 145.16 146.79 148.42 150.06 151.69 153.32 154.95 156.58 11 156.06 157.86 159.65 161.44 163.24 165.03 166.82 168.62 170.41 172.21 12 170.22 172.17 174.13 176.09 178.04 180.00 181.96 183.91 185.87 187.83 13 184.37 186.49 188.61 190.73 192.85 194.97 197.08 199.20 201.32 203.44 14 198.52 200.80 203.08 205.36 207.64 209.92 212.21 214.49 216.77 219.05 15 212.66 215.10 217.55 219.99 222.43 224.88 227.32 229.77 232.21 234.66 16 226.79 229.40 232.01 234.61 237.22 239.83 242.43 245.04 247.65 250.25 17 240.92 243.69 246.46 249.23 252.00 254.77 257.54 260.31 263.08 265.85 18 255.05 257.98 260.91 263.84 266.78 269.71 272.64 275.57 278.50 281.43 19 269.17 272.26 275.36 278.45 281.55 284.64 287.73 290.83 293.92 297.02 20 283.29 286.54 289.80 293.05 296.31 299.57 302.82 306.08 309.34 312.59 21 297.40 300.81 304.23 307.65 311.07 314.49 317.91 321.32 324.74 328.16 22 311.50 315.08 318.06 322.24 325.82 329.40 332.98 336.57 340.15 342.73 23 325.60 329.34 333.09 336.83 340.57 344.31 348.06 351.80 355.54 359.28 24 339.70 343.60 347.51 351.41 355.32 359.22 363.12 367.03 370.93 374.84 25 353.79 357.85 361.92 365.99 370.05 374.12 378.19 382.25 386.32 390.39 26 367.87 372.10 376.33 380.56 384.79 389.01 393.24 397.47 401.70 405.93 27 381.95 386.34 390.73 395.12 399.51 403.90 408.29 412.68 417.07 421.46 28 396.03 400.58 405.13 409.88 414.23 418.79 423.34 427.89 432.44 436.99 29 410.10 414.81 419.52 424.24 428.95 433.66 438.38 443.09 447.81 452.52 30 424.16 429.04 433.91 438.79 443.66 448.54 453.41 458.29 463.16 468.04 31 438.22 443.26 448.29 453.33 458..37 463.41 468.44 473.44 478.52 483.55 32 452.27 457.47 462.67 467.87 473.07 478.27 483.47 488.66 493.86 499.06 33 466.32 471.68 477.04 482.40 487.76 493.12 498.48 503.84 509.20 514.56 34 494.41 500.09 505.77 511.46 517.14 522.82 528.50 534.19 539.87 545.55 35 508.44 514.29 520.13 525.97 531.82 537.66 528.50 534.19 539.87 545.55 36 508.44 514.29 520.13 525.97 531.82 537.66 543.55 549.35 555.19 561.04 37 522.47 528.48 534.48 540.49 546.49 552.50 558.50 564.51 570.51 576.52 38 536.49 542.66 548.83 554.99 561.16 567.33 573.49 579.66 585.83 591.99 39 550.51 556.84 563.17 569.50 575.82 282.15 588.48 594.81 601.13 607.46 40 564.53 571.02 577.50 583.99 590.48 596.97 603.46 609.95 616.44 622.93 附录B
大气压力温度修正值
气压计气压计读数,Pa 97000 98000 99000 100000 101000 102000 103000 104000 105000 106000 107000 附 10 158.21 159.84 161.47 163.1 164.73 166.37 168.00 169.63 171.26 172.89 174.52 11 174.00 175.79 177.59 179.38 181.18 182.97 184.76 186.56 188.35 190.14 191.94 12 189.78 191.74 193.70 195.65 197.61 199.57 201.52 203.48 205.44 207.39 209.35 13 205.56 207.68 209.8 211.92 214.04 216.16 218.28 220.40 222.52 224.63 226.75 14 221.33 223.62 225.90 228.18 230.46 232.74 235.02 237.31 239.59 291.87 244.15 15 237.10 239.54 241.99 244.43 246.88 249.32 251.77 254.21 256.66 259.10 261.54 16 252.86 255.47 258.07 260.68 263.29 265.90 268.50 271.11 273.72 276.32 278.93 17 268.62 271.39 274.15 276.92 279.69 282.46 285.23 288.00 290.77 293.54 296.31 18 284.37 287.30 290.23 293.16 296.09 299.02 301.96 304.89 307.82 310.75 313.68 19 300.11 303.32 306.30 309.39 312.49 315.58 318.67 321.77 324.86 327.95 331.05 20 315.85 319.10 322.36 325.62 328.87 332.13 335.38 338.64 341.90 345.15 318.41 21 331.58 335.00 338.42 341.83 345.25 348.67 352.09 355.51 358.93 362.35 365.76 22 347.31 350.89 354.47 358.05 361.63 365.21 368.79 372.37 375.95 379.53 383.11 23 363.03 366.77 370.51 374.26 378.00 381.74 385.48 389.23 392.97 396.71 400.45 24 378.74 382.65 386.55 390.46 394.36 398.27 402.17 406.07 409.98 413.88 417.97 25 394.45 398.52 402.59 406.65 410.72 414.78 418.85 422.92 426.98 431.05 435.12 26 410.16 414.38 418.61 322.84 427.07 431.30 435.53 439.75 443.98 448.21 452.44
27 425.85 430.24 436.63 439.03 443.42 447.81 452.20 456.59 460.98 465.37 469.76 28 441.55 446.10 450.65 455.20 459.76 464.31 468.86 473.41 477.96 482.52 487.07 29 457.23 461.95 466.66 471.37 476.09 480.80 485.52 490.23 494.94 499.66 504.33 30 472.91 477.79 482.67 487.54 492.42 497.29 502.17 507.04 511.92 516.79 521.67 31 488.59 493.63 498.66 503.70 508.74 513.78 518.81 523.85 528.89 533.92 538.96 32 504.26 509.46 514.66 519.86 525.05 530.25 535.45 540.65 545.85 551.05 556.25 33 519.92 525.28 530.64 536.00 341.36 546.72 552.08 557.44 562.80 568.16 573.52 34 535.58 541.10 546.63 552.15 557.67 563.19 568.71 574.23 579.75 585.28 590.80 35 551.24 556.92 562.60 568.28 573.93 579.65 585.33 591.02 596.70 602.38 608.06 36 556.88 572.73 578.57 584.42 590.26 596.10 601.95 607.79 613.64 619.48 625.32 37 582.52 588.53 594.54 600.54 606.55 612.55 618.56 624.56 630.57 636.57 642.58 38 598.16 604.33 610.49 616.66 622.83 628.99 635.16 641.33 647.49 653.66 659.83 39 613.79 620.12 626.45 632.77 639.10 645.43 651.76 658.08 664.41 670.74 677.07 40 629.41 635.90 642.39 648.88 655.37 661.86 668.35 674.84 681.33 687.81 694.30 附录C
部分常见重要有机溶剂的K值
名称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正丁醇 异丁醇 正戊醇 乙二醇 方法二 仪器法
详见仪器分析规程
第三节 水溶性试验的测定——目视色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比例都能与水完全混溶并保持化学稳定性的有机化工产品。
2 方法原理
有机化工产品中常含有烷烃、烯烃、高级醇、石蜡、芳烃等难溶于水的杂质,
K(x10—℃/Pa) 2.48 2.48 2.48 2.78 2.70 3.08 3.22 名称 仲丁醇 叔丁醇 2-乙基乙醇 丙酮 丁酮 2-甲基戊酮-4 2-甲基已酮-5 K(x10—℃/Pa) 2.62 2.48 3.45 2.92 3.22 3.45 3.60 而这些有机化工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利用这种水溶性差异,在规定条件下,相对测定有机化工产品中不溶于水的杂质。 3 仪器
3.1 比色管:容量100mL。无色透明玻璃材质,管壁均匀,并带玻璃磨口塞。 3.2 恒温装置:温度控制在20±1℃所恒温水浴,空气浴或恒温室、蒸馏水。 4 试验步骤
根据所测试样中,所含水不溶物杂质及甲醇产品规格所要求选择试样与水混溶的比例(优等品为1+3,一等品为1+9)量取25.00mL(1+3)或10.00mL(1+9)试样注入清洁、干燥的比色管中,缓缓的注入75.00mL或90.00mL蒸馏水在盛有试样的比色管中盖紧塞子,摇匀,静置至所有气泡消失。置于20±1℃恒温装置里(当用恒温水溶时,应使水面高于比色管中试验液面)。同时记录时间为30min后取出比色管(擦干外壁)与另一支已注入100mL蒸馏水的比色管一起。放在黑色背景上,同时配有侧光光线,轴向观察(从上向下)即为试样测定结果。 5 结果表示
以蒸馏水为标准,报告试样与蒸馏水混溶后澄清或微浑现象来表示试样测定结果。如果样品和水的混合溶液如空白试液一样澄清或无浑浊,报告“通过试验”。
第四节 高锰酸钾试验的测定——目视比色法
1 分析原理
甲醇中含有还原性杂质,在中性溶液中与高锰酸钾反应,还原高锰酸钾为二氧化锰。在规定条件下,将高锰酸钾溶液加入被测试样中,观察试验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通常用标准比色溶液进行对照。 2 试剂
2.1 水的制备:取适量的水加入足够量的稀高锰酸钾溶液使呈稳定的粉红色,煮沸30min,如粉红色消失补加高锰酸钾溶液再呈粉红色,放冷备用,此溶液用时制备。
2.2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2g高锰酸钾置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2.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密封存放于暗处,使用期两周。(0.2g/L) 3 仪器
3.1 水浴:控制温度15±0.5℃。(或25±0.5℃) 4 色标的配制
称取2.5000g氯化钴(CoCl2·6H2O)和2.800g硝酸铀酰[UO2(NO3)6H2O]溶解于水中,定量的移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溶液[C(HNO3)=2mol/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此溶液使用期三个月。 5 分析步骤
测定前对所使用仪器(比色管,移液管)预先用盐酸(1+1)泡洗,再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干燥。
用移液管移取约15℃的甲醇试样50mL注入比色管中,放入15±0.5℃水浴中,水浴中的水面要高出比色管中试样水平线之上,经过15min后从水浴中取出比色管,用移液管加入2mL高锰酸钾溶液,加入第一滴记录时间,并加盖塞住,摇匀。放回水浴中,此后间隔一定时间从水浴中取出与另一支注入等体积的色标的比色管(此管不必放入水浴中),在白色背景下侧向观察甲醇试样的颜色的变化,记录甲醇试样的颜色与色标颜色一致时的时间,此时间范围即为高锰酸钾试验测定时间,注意避免将试样溶液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以防高锰酸钾分解。 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3min,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
第五节 酸度碱度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1 方法原理
甲醇试样用不含二氧化碳的水稀释,加入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试样呈酸性则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游离酸,试样呈碱性用硫酸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游离碱。 2 试剂
2.1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1mol/L 2.2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 H2SO4)=0.01mol/L
2.3 溴百里香酚蓝溶液(BTB指示剂):称取0.1g溴百里香酚蓝溶解于95%乙醇中,并稀释至100mL。
2.4 不含二氧化碳水的制备:将蒸馏水放入烧瓶中煮沸10min,立即将装有碱石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放冷后使用。 3 仪器
3.1 滴定管:容量10mL,分刻度0.05mL
3.2 三角瓶:250~300mL。 4 分析步骤
甲醇试样用等量的不含二氧化碳水稀释,加入溴百里香酚兰溶液鉴别,呈黄色为酸性反应测酸度,呈蓝色则为碱性反应,测碱度。
取50mL无二氧化碳水,注入三角瓶中,加入4~5滴溴百里香酚蓝溶液,测定游离酸时,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成浅蓝色(不计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然后用50.00mL移液管加入50mL甲醇试样,变蓝,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30S不褪色即为终点,测定游离碱时,用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30S不变色即为终点。 5 结果的表示与计算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酸度X1(以HCOOH计)或碱度X2(以NH3计),分别按公式(1)和式(2)计算:
X1?c1V1?0.046?100 (1)
50ρtc2V2?0.017?100 (2)
50ρtX2?式中:c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 V1——滴定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0.046——甲酸的毫摩尔质量,单位为 g/mmol
ρt——在温度t时甲醇试样的密度 g/cm3 c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 mol/L V2——滴定消耗硫酸的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0.017——氨的毫摩尔质量 g/mmol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6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超过30%。
第六节 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容量法
1 分析原理
样品中的羰基化合物与盐酸羟胺反应,所生成的酸以溴酚蓝为指示剂,用氢
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计算得到的羰基化合物的含量。 2 试剂 2.1 95%的乙醇
2.2 盐酸羟胺溶液(20g/L):称取4g盐酸羟胺,溶于盛有20ml水的250ml的碘量瓶中,用95%乙醇稀释至200ml,在沸水浴上回流3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5ml溴酚蓝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产生二向色绿色,此溶液使用前配制。
2.3 氢氧化钠标液:c(NaOH)=0.1mol/L 2.4 氢氧化钠标液:c(NaOH)=0.01mol/L 2.5 盐酸标液:c(HCL)=0.01mol/L
2.6 溴酚蓝指示剂(2g/L):称取溴酚蓝指示剂0.2g,加1.5ml0.1mol/L氢氧化钠标液溶解,以95%乙醇稀释至100ml。 3 仪器
3.1 微量滴定管(10ml) 4 分析步骤
4.1 量取50ml盐酸羟胺溶液置于250ml碘量瓶中,用做滴定的标准色。 4.2 量取50ml样品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25ml溴酚蓝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直至样品溶液与标准色一致,此溶液为试样溶液。 4.3 在试样溶液中加入25ml盐酸羟胺溶液,将碘量瓶的塞子松动盖好,置沸水浴上反应10min后,冷却至室温,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至标准色为终点。 5 结果计算
羰基化合物以羰基(CO计)含量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CVm?100
50?ρ?1000式中:m——羰基的摩尔质量, V——消耗氢氧化钠标液的体积 ρ——20℃时甲醇试样的密度 C——氢氧化钠标液的浓度
第七节 密度的测定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一般液体化工产品密度的测定
方法一 密度计法
1 方法原理
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cm3密度计法是由密度计在被测液体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所浸没的深度,读出该液体的密度。 2 仪器
2.1 密度计:分度值为0.001g/cm3,测甲醇密度时,要求示值范围:0.750~0.800g/cm3
2.2 玻璃量筒:250~500mL
2.3 温度计:0~50℃,分度值为0.1℃ 2.4 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20±0.1℃ 3 分析步骤 3.1 在常温下的测定
将待测试样注入清洁干燥的量筒内,不得有气泡,待温度恒定后。将清洁干燥密度计缓缓地放入试样中,其下端应离筒底2cm以上,不能与筒壁接触,密度计的上端露在液面外的部分所沾液体不得超过2-3分度,将密度计在试样中稳定后,读出密度计弯月面下缘的刻度(标有读弯月面上缘刻度的密度计除外)即为在常温试样的密度。
3.2 在恒温(20℃)下的测定:按上述操作将量筒置于20℃恒温水浴中进行。
测定甲醇的密度要求在常温下进行,然后换算为20℃时的密度。 4 结果计算
4.1 常温t(℃)下测定试样的密度ρt(g/cm3)按下式(1)计算。
1ρt?ρ1t?ρt?a?20?t? (1)
3
式中:ρ1—试样在t(℃)时密度计的读数值 g/cm t a——密度计的玻璃膨胀系数,一般为0.000025 20——密度计的标准温度 ℃ t——测定时的温度 ℃
4.2 常温t(℃)试样的密度换算为20℃时的密度ρ20(g/cm3)按式(2)计算
ρ20?ρt?K?t?20? (2)
式中:K——试样密度的温度校正系数,甲醇在15~35℃的温度内为0.00093g/cm3℃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5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0005g/cm3
方法二:比重瓶法(仲裁法)
1 方法原理
在同一温度计,将比重瓶用蒸馏水标定其体积,然后测定同体积试样的质量以求其密度。 2 仪器
2.1 分析天平:分度值为0.0001g 2.2 比重瓶:20~50cm3
2.3 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20±0.1℃ 2.4 温度计:分度值为0.1℃。 3 分析步骤
洗净并干燥比重瓶,带塞称量,用新煮沸并冷却至20℃的蒸馏水注满比重瓶,不得带入汽泡,装好后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20min以上取出,用滤纸除去溢出毛细管的水,擦干后立即称量,将比重瓶里的水倾出,清洗,干燥后称量。以试样代替水,同上操作,即得试样的质量。 4 结果计算
密度ρ(g/cm3)按下式计算:
ρ?m1?A?ρ0 m2?A式中:m1——充满比重瓶所需试样的质量 g m2——充满比重瓶所需水的质量 g ρ0——在20℃时蒸馏水的密度 g/cm3
A——浮力校正为ρ1V其中ρ1是干燥空气在20℃,760mmHg的密度;
V是所取试样的体积(cm3),但一般情况下,A的影响很小,忽略不计 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0005g/cm3。
第八节 蒸发残渣的测定——重量法
1 方法原理
甲醇试样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并在110℃干燥、恒重,测定甲醇中杂质含量。 2 仪器
2.1 电烘箱:温度控制在110±2℃。
2.2 蒸发皿:容量100-150mL,石英或玻璃制品。 2.3 水浴:可控制温度 2.4 分析天平:分度为0.0001g. 3 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取100mL甲醇试样,放入已在110±2℃烘箱内烘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放在水浴上维持适当的温度,在通风橱内蒸发至干,将蒸发皿外面用擦镜纸擦干净,移于110±2℃烘箱中烘至恒重。 4 结果计算
蒸发残渣含量的质量百分数 X按下式计算
X?G1?G2?100
100?ρt式中:G2——蒸发皿质量 g
G1——蒸发皿和蒸发残渣的质量 g
ρt——在试验温度t℃时甲醇试样密度 g/cm3 5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算术平均值为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0003%。
第九节 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1 方法原理
存在于试样中的任何水分(游离水或结晶水)与已知当量的卡尔费休试剂(碘,二氧化硫,吡啶和甲醇)进行定量反应,反应式如下:
H2O+I2+SO2+3C5H5N→2C5H5N·HI+C5H5N·SO3
C5H5N·SO3+RON→C5H5NH·OSO2OR
2 试剂
2.1 卡尔费休试剂 2.2 变色硅胶 3 仪器
3.1 870水分测定仪 3.2 微量注射器:1000uL 4 分析步骤 详见仪器分析规程
第十节 硫酸洗涤试验——目视比色法
1 方法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试样与硫酸混合,混合液与铂—钴标准比色溶液对比,进行目视比色法测定。 2 试剂 2.1 硫酸
2.2 铂,钴标准比色溶液,配制参见本章1.4.1 3 仪器
3.1 比色管:50mL
3.2 滴定管(带聚四氟乙烯旋塞)25mL 4 分析步骤
4.1 试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不能含有与硫酸显色的物质,用重铬酸钾—硫酸洗液洗涤玻璃仪器,然后用水清洗,用清洁空气干燥或用与硫酸不显色的甲醇清洗。 4.2 取30mL试样于125mL三角瓶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搅拌匀速加入25mL硫酸,硫酸加入时间为5min±0.5min,室温下放置15±0.5min,移入比色管中,取另一支比色管,加入50mL铂—钴标准比色液,在白色或镜面背景以上50mm~150mm轴向比色。 5 结果报告
取目视测定与铂—钴标准比色液最接近地铂—钴号为分析结果。 6 允许差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5个铂—钴号。
第二章 工业硫磺的测定
1 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硫的质量分数 % ≥ 水分的质量分数 % ≤ 灰分的质量分数% ≤ 酸度(以硫酸计)% ≤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 ≤ 砷(As)的质量分数% ≤ 铁(Fe)的质量分数% ≤ 2 要求
(1)工业硫磺有块状、粉状、粒状等,其优等品、一等品应呈黄色或淡黄色。
(2)工业硫磺中应不含任何机械杂质。 (3)工业硫磺应符合上表的要求。 3 试样制备
将取得的样品磨碎至通过孔径为2mm的筛子,以缩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供测定水分的质量分数、200℃时残渣的质量分数用。另一份继续磨碎至通过孔径为600um的筛子,用缩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供测定灰分的质量分数、有机物的质量分数、铁的质量分数用;另一份继续磨碎至通过孔径为250um的筛子,供测定硫的质量分数、酸度的质量分数、砷的质量分数、硒的质量分数用。
第一节 硫含量的测定
1 差减法——仲裁法
硫含量(%)=100-灰分(%)-酸度(%)-有机物含量(%)-砷含量(%) 2 重量法 2.1原理
将试样用二硫化碳洗脱后称量,算得工业硫磺中的硫的质量分数。 2.2分析步骤
警告——二硫化碳有毒易燃,相关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优等品 99.95 2.0 0.03 0.003 0.03 0.0001 0.003 一等品 99.50 2.0 0.10 0.005 0.30 0.01 0.005 合格品 99.00 2.0 0.20 0.02 0.80 0.05 —
称取2g~3g制备好的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105~110℃预先恒重的玻璃过滤坩埚中(G3)。连接好抽气装置,将坩埚置入抽滤瓶口,用滴管向玻璃过滤坩埚中加适量的二硫化碳,用玻璃棒搅拌使硫磺溶解,开启真空泵抽滤。继续用二硫化碳洗涤溶解,至绝大部分硫磺溶解后,以二硫化碳洗涤坩埚和其底部。 将坩埚在恒温干燥箱内于105~110℃下烘45min,冷却至室温,再用二硫化碳洗涤5~8次,在恒温干燥箱内于105~110℃下烘30min,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精确至0.0001g,按以上操作重复用二硫化碳处理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0.0002g。 2.3 结果计算
硫的质量分数ω1,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ω1=(1—m)×100—ω4
m?(100?ω)/10012 式中:m1——干燥后残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ω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ω4——测得的酸度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0.05%。
第二节
1 原理
试样在恒温干燥箱中于80℃下干燥,称量其失去的质量即为失去水的质量。 2 分析步骤
称取约25g试样(精确至0.001g)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在80±2℃的烘箱中干燥3小时,取出冷却,称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2g。 3 结果计算
水分(%)=(干燥后试样加称量瓶重g-称量瓶重g)×100/干燥前试样质量g
第三节
灰分的测定(重量法) 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1 原理
在空气中缓慢燃烧试样,然后在高温电炉于温度800—850℃下灼烧,冷却,称量。 2 分析步骤
称样约25g(精确至0.01g),于800—850℃预先恒重的瓷坩埚中,在电热板上,使硫磺缓慢燃烧完毕后,在800—850℃温度下灼烧40分钟,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3 结果计算
灰分的质量分数ω3,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ω3=
m×100
m?(100?ω)?10012 式中:m1——灼烧后残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ω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第四节
1 原理
用水—异丙醇混合液萃取硫磺中的酸性物质,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2 测定步骤
称样约25g(精确至0.01g)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25mL异丙醇,盖上瓶塞,使硫磺完全润湿,然后再加50mL水,塞上瓶塞,摇振2min,放置20min,其间不时摇振,加3滴酚酞指示剂,用0.05 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并保持30秒不褪(V)。同时做空白试验(V0)。 3 结果计算
酸度的质量分数ω4以硫酸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ω4=
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m?(100?ω2)/100(V?V0)CM/2???100=
(5V?V0)CMm?(100?ω2)
式中: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V0——空白试验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C——氢氧化钠标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ω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M——硫酸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M=98.08)
第五节
1 原理
硫磺试样在温度为250℃和800℃两次灼烧之后,所得残余物质量差即为灼烧过程有机物的损失。 2 分析步骤
称取约50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预先恒重的瓷皿中,在砂浴(或可调温电炉)上熔融并燃烧试样后,(注意温度控制不要高于250℃,也可在点燃后从砂浴上拿开。)将瓷皿与残余物在恒温干燥箱中于250℃下烘2h,以除去微量硫,将瓷皿与残余物(由有机物和灰分组成)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1g,将带有残余物的瓷皿在高温电炉内置于800~850℃灼烧40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1g,重复操作直至恒重。由250℃和800℃温度下两次称量的质量差计算出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3 结果计算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ω5,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ω5=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m?100
m?(100?ω)/10012 式中:m1——试样两次灼烧后残余物的质量差,单位为克;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ω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第六节 铁含量的测定
1 原理
试样燃烧后,其残渣溶解于硫酸中,用盐酸羟胺还原溶液中的铁,在PH为2~9的条件下,二价铁离子与1,10—邻菲罗啉反应生成橙色络合物,对此络合物进行吸光度测定。
2 试剂
2.1.1,10—邻菲罗啉溶液(1g/L):称取0.10g邻菲罗啉溶于少量水中,加入0.5mL盐酸(1+10),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避光保存。 2.2. 10g/L盐酸羟胺溶液 2.3.(1+10)盐酸溶液 2.4. 1+1硫酸溶液
2.5.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
2.6. 铁标准溶液(0.100g/L):0.8635g十二水合硫酸铁铵溶解于200mL水,加5mL浓盐酸,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0ug/mL铁) 2.7. 铁标准溶液(0.010g/L):量取25.00ml铁标准溶液,置于25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现用现配(10ug/mL铁) 3 试液的制备
3.1称取试样25g(精确至0.01g)在50mL瓷坩埚中,在电炉上缓慢加热燃烧坩埚中的硫磺,燃烧完毕后,在马弗炉中600℃灼烧30分钟,取出冷却,加5mL硫酸,在电炉上加热使残渣溶解,蒸干硫酸,冷却后,加2mL(1+10)盐酸,20mL水,再加热溶解残渣,将试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2工作曲线
分别吸取0、2.5、5.0、7.5、10.0、15.0mL铁标准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约25mL,加2.5mL盐酸羟胺和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分钟后加5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30分钟显色,然后在510nm波长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吸光度。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的铁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3测定步骤
吸取25.00mL试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2.5mL盐酸羟胺和5mL缓冲溶液,5分钟后加入5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5~30min后进行比色。 3.4空白试验
在测定的同时,按与测定相同的步骤,使用同样数量的试剂做空白试验。
4 结果计算
从试液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根据所得吸光度值差,从工作曲线上查出对应的铁的质量。
铁的质量分数ω7,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10m?100 ω7=
m?(100?ω)/100-612 式中:m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铁的质量,,单位为微克;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ω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
正在阅读:
实训3 虚拟机安装配置方法图文教程12-30
《铭记历史 奋发图强》国旗下的讲话范文03-23
C语言调试技巧 - 在设计的同时考虑调试12-27
温暖在我的身边作文500字07-08
礼拜程序及念词03-11
大数的认识典型练习题(用)(1).06-29
教你二十种饼的做法《不需发面》 - 图文06-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原材料
- 图文
- 化工
- 分析
- 2014.5
- 16
- 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沪教版
- 现场临时用电检查记录各表 - 图文
- 在古诗词诵读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 “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意义
- 2014年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山东聊城物理 - 图文
- 2014-2015高中语文 写作指导2 苏教版必修4
- 2013-2014-2工科高数(2-2)期末考试A卷
- 2214刘科乐浙江六壬讲座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转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级政府依法行政
- GC122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定
- 第四届院赛挑战杯获奖名单(校本部).doc- 韩山师范学院--团委会
- 2015年度淮安嘉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与资产数据报告 - 图
- 初中化学实验题专题
-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 新人教版(八下)英语导学案:Unit 9(第3课时)Grammar Focus-
- 2018年(下年度)新疆自治区安全员B证考试
- 河南省会计基础工作实施细则
- 09级自动化伺服控制系统实验报告样例+部分答案
- 2016-2022年中国汽车冷冲压模具行业规模现状及十三五前景预测报
- 存货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