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汉语言文学-马哲-《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更新时间:2023-09-30 21: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内容摘要】:

概述鲁迅作品中描述的知识分子形象。正文:(一)对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 孔乙己 》中的孔乙己、《 白光 》 中的陈士成等的分析;(二)对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 肥皂 》中的四铭、《高老夫子》 中的高尔础等的分析;(三)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 狂人日记 》中的狂人,《 在酒楼上 》中的吕纬甫等的分析。结束语:总结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需要进行世界观的改造,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正文: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创作手法上、人物塑造上、主题的开掘的深度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以知识分子为素材的小说更是让人叫绝,回味无穷,让人们看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很多,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是代表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特别是对当时的科举制度的强烈抨击。

鲁迅的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生活为主题的作品有《孔乙己》、《白光》、《肥皂》、《高老夫子》、《在酒楼上》、《狂人日记》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塑造了三种不同的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虽由于所受教育和自身经历各不相同,生活和结局很不一样,但他们命运大致相同,几乎都十分凄苦,在贫病和屈辱中悲惨死去的亦有其人。

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 孔乙己 》中的封建制度孔乙己、《 白光 》 中的陈士成等。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辈子受 “八股取士”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孔乙已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最后被丁打折了腿,在人们的笑声中 悄然地离开了人生的舞台。陈士成这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作者对他们既有批判,也有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知识分子:

小说是通过第一人称的酒店小伙计对于孔乙己的观感讲述了这篇故事的。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主顾,历来分两个等级,“靠柜外站着”,买一碗酒喝的,是那些“傍午傍晚散了工”的“短衣帮”,能“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的,“只有穿长衫的”主顾。而孔乙己却是唯一站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人。这个有着“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青色脸色,皱纹间又时常夹杂些伤痕的老人,虽然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却显然不是“长衫主顾”的一类,而是属于“短衣帮”那一伙的。在咸亨酒店里,他又是怎样一个“穿长衫的”可笑人物啊!他是那样贫穷而又颓唐,衰老而又迂腐,“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令人发笑。据说他原来也读过书,可是他既无财产,又无靠山的家世,注定了他的终于没有进学的命运,而封建教育又把他变成一无所能,不爱劳动,好吃懒做的废料。于是,愈过愈穷,一直弄到给人抄书,将要讨饭,以至偷窃??除了供人愚弄和嘲笑,别无生活价值。可是,孔乙己潦倒穷困到这种程度,却还是舍不得脱掉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以显示自己读书人身份。当人们

故意问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他还要“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人们问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却使孔乙已“显出颓唐不安模样的脸上笼上一层灰色”?? ( 注:呐喊/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15页 )说明孔乙已的生活虽然已经濒临绝望的境地,却还迂执的沉溺在腐儒的自尊自大的幻梦里,死守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律条,而冷酷的现实又极端残忍的嘲弄了他这种轻视劳动的腐朽观念,无情的把他逐出长衫的行列扔向短衣帮。这里,鲁迅借助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的揭露了科举制度怎样摧残和毒害一个善良贫穷的读书人,并愤怒谴责了封建豪绅阶级和那黑暗残酷的环境怎样给予了这个小人物以严重的侮辱和损害。

总之,孔乙己是—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短衣帮也处在社会最底层,然而他们对豪强者充满敬畏,对不幸者又肆意嘲弄。他们以看见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的样子为乐事。惟利是图的掌柜只是惦记着孔乙己是否交清了酒钱,孔乙己不再来之后,他也只是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根本不关心孔乙己的命运。还有那个始终没有出场的丁举人,只因为孔乙己偷了他家的东西便“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更是残忍狠毒。孔乙己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样冰冷的人群中,连一声微弱的抗议也没有,多么悲惨。

《白光》中的陈士成同孔乙已一样是穷愁潦倒,上不去也下不来的老童生。尽管作家字面上无一贬词,但在他冷隽讽刺的笔触下,却完全呈现出一种与写孔乙己大不相同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小说通篇没有过多的触及到陈士成的生活环境,或者简直可以说,这是一篇精彩的白

描。鲁迅以他的锋利的艺术雕刀无情的开掘了陈士成富有个性特征的精神世界。这个陈士成,像孔乙己一样,是一个没有运气,考了十六次也没有中试的老童生。不同的是,他出身于没落的豪绅阶级。这陈府有过它光荣的过去,“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在陈士成的心目里,他这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理应一步青云,功名富贵、唾手可得,但他竟然会屡试屡败,这岂不是考官不懂文章,有眼无珠!封建科举制度和没落世家的妄自尊大,在他的生活和精神上造成了一个种对功名富贵疯狂追求的欲望,一心指望“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注:呐喊/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122页)多少次,多少次,这铺着锦绣前程的好梦,出现在陈士成的幻觉里,但一次又一次的考场失意,飘散了他的梦境。颓唐,空虚在袭击着他的无聊的私塾生活,而那好梦却又不因此而消逝。愈失意,愈狂热,为功名利禄燃烧起来的近似兽性的欲望,使他一次又一次把那纠缠着他的好梦,雕塑的更美满,更完全??但这毕竟是第十六次了,于是,那功成名就的倒塌的糖塔,又为金银狂想的白光所代替——“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注:呐喊/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124页)绝望把陈士成引向那无稽的谣传,而幻象又把他驱往变态的疯狂。最后终于在不能自制的狂乱中,扑向闪烁着白光的湖水,用生命去填塞了他亲手造的欲海。

这两幅画面都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这两个人物的精神上的严重毒害与摧残,在他们身上都散发着腐朽的封建士大夫气息。但是,给读者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使人感到心灵上的刺痛和沉重,人们瞧不起他,

但又忍不住要同情他;后者仿佛误走近一具腐烂恶臭的尸体,使人感到恶心和憎恶,不得不掩鼻而过。知识分子在任何历史阶段,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层,而任何一个反动统治阶级总要造就和网罗一批知识分子,作为剥削和统治人民的工具。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科举制度,诱使知识分子走上追逐功名富贵的道路,充当他们统治人民的鹰犬。但是,大多数考不中的人们,却被他们造就成一无所有的废料,如果出身贫穷或家境破落,那就要潦倒终身,落魄而死。孔乙己和陈士成都是在后一条路走向终点的。

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 肥皂 》中的四铭、《 高老夫子 》 中的高尔础等。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 肥皂 》 中的四铭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假道学。他神气十足地以有教养的正人君子自居,声言要维护伦理道德,向败坏风气的坏学生及恶社会宣战,但内心里却丑恶至极。他在街上被两个光棍对年轻女乞丐说的“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的猥亵话所挑动,邪念萌生,情不自禁地多次讲述“孝女”的德行及光棍的秽语。通过他老婆“简直是不要脸”的唾骂和卜薇园的调侃戏谑及何道统的放荡大笑,把四铭内心的隐秘揭露得淋漓尽致。喜剧性的笑声,使这位伪君子无可逃遁地现出了原形,显得十分辛辣,犀利。《 肥皂 》中的四铭《 高老夫子 》中的高尔础两个知识分子形象 ,与前一类不同 ,四铭和高尔础处于新思潮较盛行的都市,与闭塞保守的乡镇中的鲁四老爷们相比,他们是新旧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封建怪胎 , 既在表面上标榜道德高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e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