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与发行

更新时间:2024-01-27 13: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出版与发行

讲 义

设计艺术学院

郑莉 2007年8月

1

第一章 出版与出版学

关键术语

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其概念由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对编辑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某种载体形式;将复制的出版物通过发行进行广泛传播。

出版物:是指以传播为目的存贮知识信息并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出版产品。出版物是出版业的产品,是出版工作者的劳动对象。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一是以读者所需要的、经过加工提炼以后系统化了的知识信息构成内容;二是以一定的表达方式陈述知识信息;三是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知识信息存在的依据;四是以一定的生产制作方式使知识信息附着于物质载体上;五是以一定的外观形态呈现出来。

出版学:出版学是研究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由于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所特有的矛盾,它能反映出版活动的本质特征;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最主要的矛盾,它能反映出版活动的基本状况;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普遍存在于出版物再生产全过程之中,它能全面反映出版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所以,研究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的过程,就是把握出版活动规律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出版学也就是研究出版活动规律的科学。

报纸:报纸,是指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公开连续性出版的散页出版物。英文名newspaper,意即新闻纸。报纸的功能是传播新闻、反映舆论,所以常被称为新闻舆论工具。报纸由报头、正文及辅文三大部分组成。

图书:图书是指用文字、图像或其他符号,按一定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图书定义概括为:凡由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BOOK);5页以上、48页以下的称为小册子(PAMPHLET)。图书由封面、正文和辅文构成。

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期刊一般包括封面、目次页、正文、封底。

音像制品:音像制品是指录有科学文化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出版物。

激光唱盘:简称CD,它的录制方法有模拟录音和数字录音两种。其基础结构由盘基、记录层和保护层三部分构成。

2

激光视盘:用于电影业的娱乐录像盘的变种,采用的录制方法、基础结构与激光唱盘完全一样,只是还包含图像信息和计算机可用的数字化数据。 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互联网出版物:指将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的作品的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与互联网相连的数据库或其他的相应载体上,并借助计算机进行互联网上的在线传播或其他利用的出版物。主要类型包括供在线阅读、下载或即时印刷用的数字化网上出版物,专门用于下载网络文献的下载软件,以及既可联网、又可脱网使用的电子书(e-book)等。

正式出版物:是以出版物流通的性质为标准划分出的一种类型,是指经国家批准设臵、具有法人资格的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并以商品交换方式广泛发行的出版物。

非正式出版物:这是与正式出版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指经一定审批手续而印刷出版,并以非贸易形式发送与交换的出版物。如供交换用的内部报刊、纪念性文集等。

内部出版物:这是以出版物流通的范围为标准划分出的一种类型,是指正式出版物中其流通范围有所限定的出版物,包括在出版物上标明了“内部发行”、“限国内发行”等字样的出版物。

非法出版物:这是以出版行为的性质为标准划分出来的一种类型,是指以不合法的行为制作的出版物。在中国指由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以外的团体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制作,并向社会征订、销售的出版物,或内容为国家明令禁止的出版物。

淫秽出版物:这是以出版物内容性质为依据划分出来的一种类型,是指内容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的性欲,足以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而又没有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出版物。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特有矛盾、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由于出版物是一种具有文化特性的特殊商品,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的商品供求矛盾,它反映的是文化知识的供应与社会对文化知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关系;这一矛盾的存在,影响与制约着出版领域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它也是出版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

出版学的相关学科:指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的学科。出版学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按性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出版学的基础学科,即为出版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学科,在众多的此类学科中,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联系紧密的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等;二是出版学的交叉

3

学科,即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或具有某些相通性的学科,与出版学具有此类性质联系的相关学科主要有新闻学、图书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等。 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承担着出版学某一部分研究内容的探讨任务的学科,与出版学有着纵向的总分关系,是出版学体的组成部分。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应由五类分支学科组成:一是探讨出版活动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的学科,如出版学概论、出版美学、出版经济学、出版文化学、出版社会学、比较出版学、中外出版史等;二是研究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科,如图书学、出版企业管理学、出版信息学、读者学等;三是研究出版物生产流通过程的学科,如编辑学、发行学、出版物制作学、市场营销学、书刊储运学、书评学等;四是研究出版活动环境的学科,如出版物市场学、出版法学、出版业宏观管理学等;五是研究出版活动的组织技术与方法的学科,如出版财务学、出版统计学、出版业计算机应用、出版物的分类与编目、出版网络技术等。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由于出版物是一种重要传播媒体,所以组织出版物的生产与流通的出版活动,也就成了大众传播系统的一种传播媒介。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按传播过程分为五大部分:传播者、传播内容(信息)、传播媒介(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所形成的传播学基本原理,能为出版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参照。

文化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各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出版业的发展紧密相关。通过出版物进行文化的交流、传播与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现象,所以,出版业的发展要遵循文化规律办事。文化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样是构建出版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过程与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活动的属性。出版物的生产是利用出版资源按照市场交换的要求制造出合适的产品——出版物的过程,出版物的流通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也大多是以商品交换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出版业的运作在遵循文化规律办事的同时,还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经济学研究对出版学理论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意义。

新闻学:是研究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公共传播媒介进行新闻传播的规律性的科学。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传播行为,与出版发行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具有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职能,报刊等媒体的出版规律都要纳入各自的研究范围之中等等。由此而使新闻学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出现了许多交叉。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活动规律的科学。图书馆的活动以收集、整理、储存、利用图书资料为基本内容,与出版发行活动一样,都以出版物作为劳动对象。图书馆工作与出版工作在工作性质上的相同之处,使得以工作实践为源泉的两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也有了许多的共同点。

文献信息管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是研究收集、整理、揭示、利用文献信息规律的科学。文献除出版物之外,还有书信、档案、文稿以及其他蕴含信息的物

4

质载体。文献信息管理学研究文献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出版学则要研究出版物这一具体文献形式中的信息揭示与利用问题。因此,文献信息管理学也是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的相关学科。

第一节 出版与出版物

一、出版概念和出版活动产生的条件

? 国外学者对出版概念的理解

(1)日本学者认为:“采用印刷术及其他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文稿、图画、照片等著作品进行复制,将其整理成各种出版物的形态,向大众颁布的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出版。”

(2)英国学者认为,出版是指“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任何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

(3)美国学者认为:“出版——公众可获得的,以印刷物或电子媒介为形式的出版物的准备和印刷、制作的过程”。

(4)1971年出版的《世界版权公约》第6条给出版所下的定义是:“可供阅读或者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的作品,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并把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行为。”?

(5)韩国学者认为:出版是“以散布或发售为目的把文稿、文书或图画、乐谱之类印刷出来使问世、刊行”。

?国内学者对出版概念的理解

与国外学者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情况相比,国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则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现将国内学者对出版内涵的几种代表性描述开列如下:

(1)“凡将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印刷到纸上,或把它们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都称为出版。”(赵晓恩. 出版词典.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3) (2)“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辞海编委会. 辞海(缩印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1094)

(3)“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汉语大字典编委会. 汉语大字典.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8.5)

5

(4)“出版是指出版机构根据一定的方针和计划,选择、整理人类的思维成果和资料,通过出版生产赋予它们一定的物质形态,然后向社会传播。”(阙道隆.实用编辑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5.17)

(5)“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6)

(6)“所谓出版,就是选择、整理著作物,通过一定生产方式将其复制在特定载体上,并以出版物的形态向社会传播的一系列行为。”(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8)

(7)“通过出版生产的手段,把著作物编印成图书、期刊、杂志等印刷品,经过发行渠道,把这些精神产品推向社会,供应读者,即为出版。”?(严成荣、桑百安. 图书发行词典.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12)

(8)出版即“社会上各种作品,包括文稿、图片、信息、音响、录像制品等等原件,汇集到出版机构以后,经过审定、选择、编辑和加工,使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到全社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编辑实用百科全书.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150)

?出版的概念

所谓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1)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

(2)对编辑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某种载体形式。 (3)将复制的出版物进行广泛传播。

?开展出版的活动的条件

(1)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形成出版产品的资源条件。

(2)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对出版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的生产条件。 (3)必须具备广泛组织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流通传播条件。 (4)必须具备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条件。

二、出版物的类型与结构

6

?出版物的概念

出版物是指以传播为目的存贮知识信息并具 有一定物质形态的出版产品。

?出版物的两个要素

(1)以一定的知识信息构成内容; (2)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存在的形式。

?出版物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1)报纸 (2)期刊 (3)图书

(4)音像制品(录音带 、唱片、激光唱盘、录像带、激光视盘) (5)电子出版物 (6)互联网出版物。

?几种特殊类型的出版物。

(1)正式出版物 (2)内部出版物 (3)非法出版物 (4)淫秽出版物

第二节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出版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义

7

我们认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

?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所特有的矛盾 ?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主要矛盾 ?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基本矛盾 ?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所特有的矛盾

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的商品供求矛盾,它反映的是文化知识的供应与社会对文化知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关系。

出版领域的出版物供求矛盾又不同于图书馆、文化馆工作领域的出版物供求矛盾,它是围绕出版物商品价值的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反映的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主要矛盾

这一矛盾的存在,影响与制约着出版领域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基本矛盾

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所反映出的这种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物物关系,实质上是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业内部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集中反映。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

二、出版学的研究内容

?出版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 ?书刊生产流通基本规律研究

?出版发行事业的组织与建设规律研究 ?出版物市场营销规律研究 ?出版发行事业史的研究

?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出版发行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8

?目前出版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第三节 出版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科学领域的学科划分,是依其研究对象的属性决定的,而不是依其他标准而决定的。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学科的独立性

(1)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对象。 (2)具有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研究任务。 (3)具有雄厚的实践基础。 ?2.学科的社会科学性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物商品的供求矛盾,是一种社会现象。 ?3.学科的应用性

出版学具有应有性学科的基本特征。

(1)在出版学的两类研究内容中,侧重点是应用研究;

(2)出版学以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部门和系统(即出版发行系统)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

(3)从实践中抽象出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专业性特点,出版学理论对出版实践有着非常直接而明显的指导作用。

二、出版学的相关学科

出版学的基础学科,即为出版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学科(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等 )

?出版学的交叉学科,即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或具有某些相通性的

学科(新闻学、图书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等)

9

三、出版学的分支学科

?探讨出版活动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的学科(如出版概论、出版美学、出版经济

学、出版文化学、出版社会学、比较出版学、中外出版史)

?研究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科(图书学、出版企业管理学、出版信息学、读者学

等)

?研究出版物生产流通过程的学科(编辑学、发行学、出版物制作学、市场营销

学、书刊储运学、书评学等)

?研究出版活动环境的学科(出版物市场学、出版法学、出版业宏观管理学) ?研究出版活动的组织技术与方法的学科(出版财务学、出版统计学、出版业计

算机应用、出版物的分类与编目、出版网络技术等)

第四节 出版学的研究方法

一、出版学方法论的构成及其意义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三种作用:选择研究途径、确定研究程序、提供研究手段。

出版学方法论体系由四类研究方法组成:

?1.哲学方法

这是出版学方法论的基础,它规定以何种指导思想去进行出版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及学科本身的研究,在出版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2.出版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

这是决定科研工作是否有意义的方法,它关系到科研工作进展的快慢和成果的大小,是衡量科研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论证材料的获取方法这是保证科研的基础工作,通过正确的方法全面、系统

地收集到科研所需的材料,无疑为科研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证。

?4.课题的综合论证方法

10

这是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方法,它决定着课题研究能否如期获取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

二、出版学研究的哲学方法

?要坚持在出版学科研中全面地探讨问题。 ?要求在出版学科研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在出版学研究中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出版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

?空白填补法 旧题新作法 零说系统法 小题大做法

四、出版科研论证材料的获取方法

?调查方法 观察方法 统计方法 ?出版科研论证材料的获取途径

1.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经济》、《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出版工作》(人大书报资料社)、《中国编辑研究》、《出版科学》、《出版广角》、《少儿出版》、《大学出版》、《电子出版》、《印刷工程》

2.报纸:《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新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文化报》、《新闻信息报》、《河南新闻出版报》等

3.图书: 教材、专著、论文集、工具书(如《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图书年鉴》、《中国期刊年鉴》等年鉴) 4.内部统计资料

五、出版科研课题的综合论证方法

?分析归纳法(也称定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定量分析法

11

本章思考与练习

?什么是出版?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出版活动的开展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概述出版物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什么是出版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为什么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

?谈谈你对出版学理论与出版实践这两者关系的认识。

?出版学的相关学科有哪几门?这些学科与出版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有哪几类?

?在出版学科研活动中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

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内容要点:本章简要描述了我国出版业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对构成我国出版系统的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的类型、性质、作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还探讨了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问题。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出版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熟悉我国现代出版系统的构成情况,掌握各类出版机构的性质及其在出版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了解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的内容与机制关键术语

槐市:指公元4年,长安太学近旁出现的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场。因为座落在繁盛秀丽的槐树林中无墙屋,故称为“槐市”。每逢初一、十五,太学生多会于槐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籍,笙磐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槐市兴于西汉末期,更始元年(23)年王莽政权崩溃,在战乱中太学解散,槐市随之消失。我们称槐市为我国最早的图书贸易市场。

书肆:指出现于东西汉交替之际的图书摊。杨雄在其所著《法言·吾子》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最早提书肆这一名词。

佣书:在我国初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传播、销售完全靠人工抄写复制。替他人抄写复制书籍而获取一定佣金的活动,称“佣书”。据古籍记载,初具规模的佣书活动,是从西汉开始的,东汉有了更大发展。

雕版印刷:公元6世纪出现的一种印刷术,以木版刻字印刷,一个雕版可以重复使用。

活字印刷:北宋庆历年间由毕升发明的一种印刷术,即用胶泥刻字,用火烧使其坚硬,再将松脂蜡加热熔化,将泥活字粘成一个印版印书,印完再用火烧熔化松脂蜡拆版,其泥活字分类存放,下次排版时再用。

12

按需印刷: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 简称POD),是建立在数字式信息远距离传输和高密度存储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将数字化图书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的技术。其操作过程是将图书内容数字化后,利用电子文件在专门的激光打印机上高速印制书页,并用专用计算机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电子书:又称e-book,即专用硬件阅读器,是一种储存有图书数字化信息与相应检索软件的专用阅读设备。它不仅便于携带,利于操作查看,而且体积小,价格便宜,而且能够与网络相连接使用。

宏观调控机制:以政府职能部门为调控主体,从整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调节和控制的各种措施和制度的有机结合。

新华书店管理店:新华书店按职能划分的一种类型,指只担负对下级书店的人、财、物管理,不直接承担销售任务的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发货店:新华书店按职能划分的一种类型,指担负图书进发、调剂、储运任务,并且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销货店:新华书店按职能划分的一种类型,指直接担负图书销售任务,并且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新华书店,这是新华书店的基层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我国对外书刊发行机构之一,该公司1981年由国家科委领导,主要负责图书进口,同时担任部分报刊等的出口任务,侧重于高校学报及在我国召开的世界性的学术会议录的出口。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我国对外书刊发行机构之一,于1978年以国际书店为基础扩建而成的。它属文化部领导,主要负责除高校学报及世界性学术会议录以外的所有图书、期刊、报纸的对外发行,同时开展手工织品、字画、羽毛制品等艺术品的对外贸易出口业务。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我国对外书刊发行机构之一,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于1981年创建,直属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主要经营我国出版系统所需的技术引进项目及印刷设备、器材的出口。

出版业管理:指与出版活动有关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

出版业宏观管理: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全国出版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管理。它是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出版业的宏观运行所进行的间接调控。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的职能部门,管理的客体是一国范围内的整个出版活动,管理的方式方法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

13

出版业中观管理:指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个子系统所进行的分类协调与管理。此一层次的管理主要是对出版业各行业内经营者之间经营活动与经济关系进行协调。管理的主体是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管理对象(客体)是由行业内的各个经营者构成的行业子系统,管理方式方法是通过行规行约的制定与推行,对子系统的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与规范。产业发展导向:通过规划制定、政策推广、资源配臵等方式,对出版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以指挥各类出版业经营者按照其所引导的方向运作。此类管理内容依导向方式分,又有规划导向,政策导向、资源导向三种类型。 市场培育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制定与完善市场法规、强化市场的日常监管的各种管理行为。物管理,不直接承担销售任务的新华书店。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从西汉末年到隋大业年

间(公元605~618)雕版印刷出现】

?出版业的起源

1.出版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其主要观点有四种。 1)书籍的出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因为编辑活动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出版起源应从孔子编“六艺”算起。

2)出版起源要以雕版印刷的出现为标志,因为只有到此时才真正有了“?版”的概念。

(3)机械化印刷的出现才能实现大量复制、公之于众的要求,所以出版起源要以此为标志。

(4)出版起源应以图书贸易活动的出现为标志。

2.关于图书贸易活动出现的两则史料

(1)关于槐市的记载。

《三辅黄图》载:公元四年,王莽扩建太学,“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出物及经书传记、笙罄乐器,相予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 (2)关于书肆的记载。

杨雄《法言。吾子》载:“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 ?造纸术的发明为出版业的早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成就与特点

【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4

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

2.大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普及; 3.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用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缩短了印版制作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 3.使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发展时期 ?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

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

三、机械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

△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 △ 1815年雕刻印行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中文期刊(月刊)。

△ 1819年印成第一部铅活字中文书籍《新旧约圣经》。

在西方印刷术传入的初始阶段,我国出版业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各种传教布道兼译书的机构为主体;

2.已开始普遍采用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

3.出版物生产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图书之外,还出现了期刊、报纸; 4.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为主。 ?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

此期著名的出版机构主要有:

1897年由夏瑞芳等四人合资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912年由陆费逵创办的中华书局。我国政府对此类出版机构的评价是:“此类出版机构为整理、出版中国古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做出了贡献,对我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为读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民族出版业的初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逐步在中国出版业中取得主导地位。据资料统计,民国初期,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的经营额,就占全国书业总营业额的半数以上。

2.此时的出版机构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讲求经济效益。 3.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西方科技学术图书为主。

15

?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

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早期党组织开展的出版发行活动,二是进步文化人士的出版活动,三是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活动。 此时期进步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宗旨都是宣传革命真理,普及新文化; 2.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竭诚为读者服务; 3.内部管理民主化,且非常重视经济核算;

4.在搞好经营的同时,巧妙地、不屈不挠的同反动势 力作斗争。

?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

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1)集中统一阶段(1949~1951年) (2)专业分工阶段(1951~1954年)

(3)对私营出版业的改造阶段(1954~1956年) (4)加强自身基本建设阶段(1956~1965年) (5)“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8年)

(6)改革与大发展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特征:

1.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拥有书刊出版权的单位都是国家审批的事业单位,书刊定点印刷厂中国有企业占大多数,流通机构中拥有一级批发权的单位全是国有书店,图书零售中新华书店销货店的零售额占市场零售总额的80%以上。

2.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经营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之中,而是具体体现在各类行业规范及每个书业单位的具体实践中,不懈地与唯利是图的行为作斗争,成为我国出版业大多数经营者的自觉行为。 3.以集中统一为主的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出版体制虽然也经过数次集中与分散的变革,但大多数时间仍然以统一集中管理为主,这固然有利于政府督促企业实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但也很容易引起出版资源不合理配臵,不利于出版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4.以教材及教辅读物为主的产品结构,教材及教辅读物的销售量占我国出版物市场销售总量的60%以上,此种产品结构特征,形成了众多的出版发行单位对教材与教辅读物的依赖性,有碍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子出版时期的到来及其发展趋势

?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出版物生产制作领域 ?电子出版物成为重要的出版产品 ?网络出版活动有了初步发展

目前国际出版业有两个发展重点,将成为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两个重点方面,一是按需印刷的应用,二是电子书的生产。

第二节 我国出版系统的构成

出版系统是狭义的出版系统,是指与出版活动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出版组织体系。

一、宏观管理机构

16

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机构,是负责对全国或地区的出版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包括指导、规范、协调、监督出版活动和出版单位等的机构。

?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国务院行政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负责管理各省(市、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机构是各省(市、区)的新闻出版局。 ?省辖区(地区)、县中,约有半数成立了本地的新闻出版局(科)。 ?除此之外,各类行业协会,也具有对出版业进行宏观协调的功能。

二、编辑出版机构

编辑出版机构,是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在出版系统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中心地位。我国的编辑出版机构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三大基本类型。 ?出版社的类型

可按出书范围、出版物形式、行政隶属关系等标准划分。 ?出版社的性质

关于出版社性质问题,目前出版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出版社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单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作为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出版机构,除了保留少数作为事业单位外,大多数都要转变为企业。 ?出版社的内部结构

我国出版社职能机构按规模大小,采用社、部处、科室三级建制或者是社、处室与社、科室两级建制。

出版社一般都是在社长领导下设立四大部门: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行政管理部。

期刊社、报社在内部结构上与出版社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期刊社与报社一般都设有广告部;二是报社都设有负责新闻采访的记者部。

三、印刷制作机构

印刷制作机构,是负责将编辑出版机构所形 成的精神产品物化成出版产品的生产制作企业。 我国的印刷制作机构分为印刷厂和复录厂两类。 四、出版物发行机构 (见下页图示) ?对外书刊发行机构 ?对内发行机构

我国的图书发行机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1981年,国家科委,以进口为主) 对外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1978年,文化部,以出口为主)

发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1981年,新闻出版总署,以技术设备进出口为主)

机构 其他类型的出版外贸机构

管理店 新华书店系统 发货店

国有发行机构 外文书店 销货 店古旧书店 对内 集、个体书店

发行 非国有发行机构 供销社售书点 机构 股份制图书发行公司 外资、中外合资发行机构

17

发行部(批发部)

出版社自办发行机构 邮购部

门市部(读者服务部)

五、其他与出版业发展有关的机构

?出版教育机构 ?出版科研机构 ?出版物资供应机构

第三节 我国出版社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一、出版业业管理的概念、层次及意义

?出版业管理的概念

所谓出版业管理,是指与出版发行活动有关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构成出版发行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

?出版业管理的层次

(1)出版业的宏观管理。这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全国出版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管理。

(2)出版业的中观管理。这是指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个子系统所进行的分类协调与管理。

(3)出版业的微观管理。这是指对各类出版发行 企业所进行的管理。 ?加强出版业管理的必要性

1、出版发行企业管理之所以必要,也就是这种共同劳动的性质所规定的。 2、加强出版业管理,还是出版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3、加强出版业管理,更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转轨时期更好发挥出版活动社会功能的迫切需要。

二、出版业管理的宏观目标与基本内容

?现阶段,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有两大基本目标。

第一,保证出版活动根本目的的顺利实现。 第二,促进出版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出版业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1.产业发展导向 2.市场培育管理

(1)规划导向 (1)市场体系的建立

(2)政策导向 (2)市场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3)资源导向 (3)市场的日常监管 3.运行机制的设计与改善 4.行业的服务与协调

18

三、我国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

所谓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是指与出版业宏观调控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 ?宏观管理体制

各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可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全国出版业的管理;

二是政府不设立专门机构,出版业宏观管理任务完全由各种行业组织承担; 三是由执政党的有关机构和政府专门机构共同对出版业实施宏观调控; 四是政府专门机构与出版业行业协会共同担负宏观调控任务。

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则属于上述四种模式中的第三类。 ?宏观管理手段

各国出版发行业的宏观调控,通常采用以下三个手段进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目前还只是处于从属地位。

近年来,在我国出版业管理中也开始运用法律手段。但目前,我国在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出版业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法规不健全。

(2)法律手段的调控范围不够宽。 (3)执法力度不够。 本章思考与练习

?你认为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何时?其理由是什么? ?概述纸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概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概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机械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可大体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有何特点?

?什么是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它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概述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机构的类型。

?概述我国出版物编辑出版机构的基本情况。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书刊对外发行机构?它们各自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概述新华书店的历

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 出版工作的性质、方针与作用

内容要点:本章论述了出版物质商品性及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征;阐释了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出版工作应该贯彻的“两为”方针、“双百”方针、“两用”方针;揭示了出版工作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19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出版物的属性与出版工作的性质,熟悉出版

工作的基本方针,明确出版工作对社会的作用,从而提高对出版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关键术语

使用价值:即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是指出版物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属性。

知识生产:这是出版物生产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出版物使用价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指人类受对科学对未知探索的本能以及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与献身精神的驱使而从事的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性生产活动。

交换价值:是价格的表现形式。由于图书一般按照定价出售,所以定价反映了图书的交换价值。

市场寿命周期:商品在进入市场之后,经过试销、平销、畅销、滞销等几个阶段,到最后退出市场所需的时间。

价值增值现象:某种商品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凝结了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增加了其价值,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增加的价值的现象,称为价值增值现象。 文化选择:编辑选题时,按照受众的总体需求和社会对精神产品价值取向的根本要求,对大量个体自由创作的作品进行审识鉴别,筛选优化;编辑加工时,对选定的书稿进行增删整理,按照有利于社会传播的标准对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把关的过程。

文化创造: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形式而进行的文化生产活动。文化创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特质的生产过程,是创造人美没有的文化特质,具有创新性,同时它也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自由的精神生产。

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受社会集团的共同意识制约,也受个人社会心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影响。

文化积累:文化通过各种文字载体的形式传承积淀的过程,主要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纵向扩散的过程,也是保存旧文化和增加新文化的发展过程。

“两为”方针:指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两为”方针是出版工作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

“双百”方针:指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基本点,就是在学术上实行民主讨论,在文化上实行自由竞赛,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发展正确的东西、纠正错误的东西,以求得社会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

20

“两用”方针:指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出版工作中要继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各国进步文化,积极借助外在力量,着眼于出版业的外延式发展。

对口征订:指出版经营者根据出版物内容,寻找与其内容相关的行业或者部门,主动上门宣传推销,征求订数的出版物征订方式。

系统征订:指出版经营者通过某一专业系统,自上而下的向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单位或部门)宣传征订出版物,以促使整个系统产生购买行为的一种图书征订方式。

社会整合:社会整合是指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促进社会个人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通过出版工作,使出版物中的知识内容对社会成员的情感与行为产生影响,促使社会个体的情感与行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要求来规范,由此使出版工作具有促进社会整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效。

第一节 出版物的属性

出版物是含有一定知识内容的出版产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又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性。

一、出版物的商品性

商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是用来交换的产品;三是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凡具有上述基本特征的物品,都是商品。

?与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出版物是劳动产品。 ?出版物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出版物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二、出版物商品的特性

出版物是具有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双重身份的商品,它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在使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价值上,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市场特点上。

这些特殊性表现在出版物商品再生产全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

?1.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21

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出版物的生产过程由知识(精神)生产过程与物质生活过程两个明显的阶段组成,而知识(精神)生产过程在出版物使用价值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出版物使用价值作用的特殊性。

出版物使用价值作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作用领域、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与一般物质生活商品不同。

?出版物商品的市场特性。

1.出版物商品的交换价格没有反映图书商品的真正价值。

2.出版物市场需求容量有较大的伸缩性。 3.出版物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较短。

第二节 出版工作的性质

一、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

?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是由出版物的文化产品特性决定的。 ?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具体体现在出版式物再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二、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

?1.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是由出版物的商品性决定的。

(1)出版物的商品特质,使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关系成为了商品所有者与商品的关系。

(2)出版物的商品特质,决定了出版发行系统在运行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都具有了经济意义。

(3)出版物的商品特质,使出版发行活动紧紧地与市场捆住一起。

?与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一样,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也是通过出版活动不同阶段

的具体工作表现出来的。

1.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

22

其二,生产过程是一个资本价值形态变化过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其三,生产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物质产品的制作阶段,属于商品生产过程,要受经济指标约束,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2.出版物流通过程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出版物流通采用?°为卖而买?〒的货币流通形式; 其二,出版物流通的内在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

其三,出版物流通过程与一般商品流通过程一样,存在着价值增值现象,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为贵卖而买”的过程; 其四,流通过程要受经济指标约束,要进行经济核算。

三、出版工作两重属性的关系

在出版工作的两重属性中,文化是目的,文化性是其本质属性,是出版工作的主要性质;经济是手段,经济性是其非本质属性,是出版工作的附加属性。

?出版活动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文化

1.出版活动具有使精神产品物质化的机能。

2.出版活动中的商业化运作能使文化产品在民众中普及,使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得以传播。

?出版产业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出版单位存在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文化贡献。

第三节 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方针

一、“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在出版理念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方面。 ?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上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 ?在出版产品和服务对象上更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3

?在作品内容的价值判断上,必须正确、细致地划分政治问题与思想和学术研究

问题的界限。

?在作品表达方式和风格的选择上,不能以出版者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在书稿加工过程中,要尊重作者,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 ?在产品流通中要严肃慎重地处理报废出版物,尤其要注意不轻易停售或报废出版物。

三、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认真做好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重视现存馆藏古籍的多媒体开发。

?积极引进承载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国外出版物。

第四节 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

一、出版工作对政治的影响

?进行舆论导向。 ?开展思想教育。

?促进社会整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出版工作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出版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出版工作传播科技知识,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通过出版工作进行信息传递,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出版工作对文化的影响

?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 ?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

?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本章思考与练习

?为什么说,出版物是商品?

?与一般商品比,出版物商品的特性表现在哪几个广面? ?为什么说,出版工作是一项文化工作? ?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出版工作的文化性与经济性两者关系应该如何认识?

24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应该如何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出版工作中为什么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怎样在具体的出版

实践中贯彻好这一方针?

?什么是“两用”方针?出版实践中贯彻“两用”方针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简述出版工作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与作用。

?出版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出版工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出哪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出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第四章 出版资源及其配置

?内容要点:本章叙述了出版资源的涵义及其构成的特点,阐明了出版资源优化

配臵的标准及其意义,探讨了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出版资源,它由哪些基本类型构成;认清出版资源与一般经济资源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掌握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涵义、标准及其具体作用;熟悉出版资源配臵的基本手段、原则、要求。

?关键术语

资源:指财富的来源,这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专用名词。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土地等自然和社会的要素都可以称之为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某种物质或智能的存在与人类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的需求相比是有限的,这种属性就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经济性:某种物质或智能的存在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属性称为资源的经济性。

资源的多用性:指资源具有多种用途的属性,基于资源的多用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多种开发和利用。

出版资源:是指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能够形成出版物内容及产品形态的各种精神与物质资源都可称之为出版资源。出版资源是一个由多种类、多层次的资源组成的有机资源系统,包括出版物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物质资源,具有一定管理思想与技能的人力资源,以各种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资源,沟通各生产要素之间联系的信息资源,以及构成出版物内容的社会文化资源等等。

出版物选题资源:出版物选题资源是出版物知识内容的来源。出版物的知识内容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它既来源于社会文化,又要反映社会文化。所以,出版选题资源又可称之为社会文化资源。出版选题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主要由作者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的社会文化资源、国际出版资源几类资源组成。

25

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指由以古籍为主的各类文化遗产以及由此而演绎出来的各类作品所构成的出版物选题来源。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累,成为颇具出版价值和民族特色的出版资源,对古籍的整理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出版物生产要素资源:出版产品的生产,需要多种要素共同作用。除了要有一定的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演进作为出版物的选题及其内容构成的来源之外,还要由一定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形成出版物生产活动的其他要素。这些构成出版物生产要素来源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统称为出版物生产要素资源,它主要由出版物生产物质资源、出版物生产智能资源、出版物生产资本资源、出版物生产信息资源四类资源构成。

出版资源配臵: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使出版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资源的多用性是进行出版资源配臵的前提,进行出版资源配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出版资源的优化配臵,使出版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臵和合理充分的利用。 出版资源优化配臵:出版资源的优化配臵是指出版资源在各项不同的出版活动之间,以及出版活动的各项不同用途之间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配,使其效用达到最优。

出版资源的市场配臵: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出版资源在各类出版物生产活动之间自由流动,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市场配臵的核心是市场机制的作用。 出版资源的政府配臵:是指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出版资源进行计划、协调与分配。出版资源政府配臵手段的运用,是通过各种行政调控方式来实施的。其中最基本的实施方式有:通过出版产业政策及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来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规划与导向;通过各年度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的下达来对出版资源配臵进行指导与安排;通过各种出版法规的制定来对出版资源配臵进行监督与规范;通过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督来对出版资源配臵进行控制与引导。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与出版物市场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与影响方式 。它的核心部分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大机制构成,还包括利率机制、工资机制以及风险机制等。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上的供求、竞争、价格等经济因素如何通过各自的作用和彼此的关系推动市场的有效运行及其功能的发挥。市场机制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有机联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调节器。

统一目标原则: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进行出版资源的配臵时,配臵的目标应与出版活动的整体目标相统一。统一目标原则旨在保证资源配臵与出版物生产目标、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一种纵向的统一,从宏观层面上保证出版资源的优化配臵。

26

协调配臵原则: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进行出版资源的配臵时,各种出版资源的配臵要互相配套、相互协调,构成最佳组合。协调配臵原则旨在保证出版选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出版要素资源的配臵、各类出版要素资源的配臵、同类出版要素资源的配臵之间的一种横向的协调,从微观层面上保证出版资源的优化配臵。

择优配臵原则: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可称为重点配臵原则。指在进行出版资源配臵的时候,要做到优资优用,以确保重点出版项目中的优秀资源配臵。择优配臵原则旨在保证资源被配臵到最重点的项目上。

书业资源意识:是指将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看作是有经济价值,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稀缺性资源加以重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意识。这是目前我国书业界亟待培养和提倡的意识。书业资源意识是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前提条件,只有强化书业资源意识才能更有效率的配臵和利用出版资源。

第一节 出版资源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出版资源的涵义

?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资源,即资财之源,通俗地讲,就是财富的来源。 ① 具有能够开发的经济价值; ② 具有稀缺性;

③ 其用途是可以选择的。

?出版资源的涵义

所谓出版资源,是指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出版资源的概念包含了几层意思:

①出版资源是相对于出版物的生产过程而言的,是与产品形成有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与出版过程其他环节相关的要素不能称之为出版资源;

②出版资源是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要素集合,与产品形成只是间接相关的要素不能称之为出版资源,如纸张是重要的出版资源,但作为造纸原料的木材以及生长木材的森林,则都不是出版资源;

③出版资源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与出版物生产直接相关的要素是各种各样的,由此决定出版资源也是一个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集合体。

27

?出版资源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一是核心资源,即直接构成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知识内容的来源,出版界通常称其为选题资源;

二是其他生产要素资源,这是形成除产品内容之外出版物其他直接生产要素的资源。

二、出版物选题资源

?作者资源。 ?旅游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现实的社会文化资源。 ?国际出版资源。

三、出版物生产要素资源

构成出版物生产要素来源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统称为出版物生产要素源。

?出版物生产物质资源。 ?出版物生产智能资源。 ?出版物生产资本资源。 ?出版物生产信息资源。

第二节 出版资源的特点及其优化配臵的意义

一、出版资源的特点

?出版资源的物质形态与精神(智能)形态并存。 ?出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缓慢运作的过程。 ?出版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出版资源既具有限性,又具无限性。

二、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意义

?出版资源配臵的涵义及其必要性

?所谓出版资源配臵,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使出版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

配。

?(1)出版选题资源的配臵能为出版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材料。

28

(2)出版生产要素资源的配臵能为出版物物质形态的制造提供基本条件。 (3)出版资源的配臵质量对出版物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涵义与标准

出版资源的优化配臵是指出版资源在各项不同的出版活动之间,以及出版活动的各项不同用途之间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配。 (1)所开发的出版资源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

(2)关于某一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类出版资源的配臵是否相互协调。 (3)用于配臵出版资源的成本是否合理。

?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具体作用

(1)优化配臵出版资源,能促进出版物质量的提高。 (2)优化出版资源配臵,能有效地降低出版物生产成本。

(3)优化出版资源配臵,能促进我国出版业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出版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

(4) 优化出版资源配臵,能提高我国出版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

第三节 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手段、原则及要求

一、出版资源配臵的基本手段及其选择

?出版资源的市场配臵

所谓出版资源的市场配臵,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出版资源在各类出版物生产活动之间 自由流动,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市场配臵的核心是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指与出版物市场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与影响方式。它的核心部分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大机制构成。

出版资源的市场配臵,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包括 : (1)产权的独立性与分散性。 (2)资源的流动性。

29

(3)信息的及时性。 (4)竞争的充分性。

?出版资源的政府配臵

所谓出版资源的政府配臵,是指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出版资源进行计划、协调与分配。出版资源政府配臵手段的运用,是通过各种行政调控方式来实施的。 (1)通过出版产业政策及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来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规划与导向。

(2)通过各年度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的下达来对出版资源配臵进行指导与安排。

(3)通过各种出版法规的制定来对出版资源配臵进行监督与规范。 (4)通过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督来对出版资源配臵进行控制与引导。

?我国出版资源配臵手段的现实选择。

我国现阶段出版资源配臵手段的选择,应采用市场配臵与政府配臵相结合的模式,并逐步扩大市场配臵的比重,缩减计划配臵的比重,并最终实现以市场配臵为基础性手段的目标。

二、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基本原则。

?统一目标原则。 ?协调配臵原则。 ?择优配臵原则。

三、我国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基本要求

?强化书业资源意识 。 ?重视与加强出版资源的调查。

(1)对一定范围内的出版资源进行普查; (2)分析并寻找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 ?加强出版信息网的建设。

本章思考与练习

?什么是资源?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什么是出版资源?它由哪些基本类型构成? ?与一般经济资源相比,出版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30

?什么叫出版资源的优化配臵?它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出版业应该实行出版资源优化配臵? ?出版资源的市场配臵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出版资源的政府配臵通常采用哪些方式?

?为什么说我国出版资源配臵目前必须采用市场配臵与政府配臵相结合的手段 ?出版资源配臵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就你所在的地区的情况,谈谈出版资源配臵应突出哪些地区优势? ?

第五章 出版物生产活动的组织

内容要点:本章重点阐述出版物生产活动的构成要素、性质、特征,介绍出版物生产的产品类型;描述出版物生产活动的一般过程及操作要求;探讨了出版物生产成本的构成及其控制方法。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构成出版物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及产品的基本要素及产品类型,认识出版物生产活动的性质与特征;熟悉出版物生产的基本流程及各个生产阶段的基本操作要求;熟悉出版物生产成本的构成,掌握各项生产成本的具体计算方法及成本控制的要求。 关键术语

缩微出版物: 出版物的一种类型,是指用照相或电子手段将印刷品或其他资料进行缩微复制而生产出来的出版物。缩微出版物按其物质形态划分有卡片型与长条型两类。分别以缩微平片与缩微胶卷为代表。具有体积小、贮存密度大、易于保存、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必须借助一定的阅读设备才能正常阅读。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的一种,是一种以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但它将文字、图形(静态与动态的)及声音等多种记录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出版物内容,具有生动、传神的传播效果。

出版项目策划: 指策划者在某项出版活动正式运作之前,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实态,对该项出版活动的具体目标、步骤、产品、资源、效益等构成要素进行构思与设计,并形成系统、完整的运作方案的过程。

选题策划: 出版物产品策划的类型之一,指对出版物的主题、主要内容及其相关要素进行构想与谋划。选题策划是产品策划的核心阶段,是形成出版物知识内容的关键步骤,对出版物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某项产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开发的市场。目标市场是建立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的,通过市场的细分将市场分为若干个子市场,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产品的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从中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子市场,集中优势,进行重点开发。

出版资源策划: 出版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按照出版项目运作的要求对相关资源的配臵进行设计与安排。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安排、资金的筹措与投入、生产商的选择。

31

销售策划: 出版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与产品销售有关的要素进行设计与安排,其具体内容包括销售渠道的选择,促销方式与策略的设计,以及宣传促销媒体、时机的选择等等。

选题: 编辑工作的内容之一,指编辑人员按照策划要求设计选题、制定选题计划的工作,其构成要素包括题目、作者、编辑意图、读者对象、基本内容、写作要求以及确定撰稿进程、完稿时间等。

组稿: 编辑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按照选题计划的要求,组织作者完成书稿著译任务的工作,组稿方式有征稿、约稿、选编自投稿三种。

审稿: 编辑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和处理的过程。 加工整理: 这是指对不需退修或退修而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润饰的工作。其中加工的任务是通过文字与内容的增、删、改,实现稿件质量优化;整理的任务是通过对全稿所进行的技术性检查,使书稿各个部分统一协调。 装帧设计: 这是对出版物物质形态构造进行设想与安排的工作。其基本内容包括形态设计、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等。

三审制: 我国出版物的审稿制度,是一种三级审稿制,即由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的审稿责任制度。初审负责对稿件的思想观点、学术内容、文字水平和资料价值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并提出处理方案或修改意见;复审负责审核初审者对稿件的评价和处理意见,解决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并提出复审意见;终审负责审核前两审的意见,从整体上对出版价值做出最终的决断。 发稿: 发稿是将加工整理好的书稿发送生产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和生产安排。发稿的基本要求是齐、清、定。齐,是指书稿齐全,不可缺少书稿中应该有的任何一部分;清,是指稿面清楚,无乱涂乱改或文字排列不清现象;定,是指所有内容都已确定,不再需修改。

排版: 这是按设计要求将文稿制作成能复制印刷版的纸型或胶片的过程。按照印刷方式的不同要求,排版有两种类型。一是活字排版,也称铅字排版,这是铅印时所采用的排版方式;二是计算机排版。这是胶印时所采用的排版方式,目前,计算机排版已成为了最主要的排版方式。

制版印刷: 这是利用排版过程形成的纸型或胶片制作印版印制出版物散页的过程。

母带制作:音像出版物制作的步骤之一,通过前期录音、后期录音或者单机拍摄、脱机编辑、合成制作等环节制作出录音或录像制品的供大量复制的工作母带的制作过程。

格式化处理: 电子出版物的制作步骤之一,是将电子文本记录按规范格式转化成一个个可作为检索结果处理单位的单元。格式化的较优方案是以电子文本中

32

的自然段作为记录单位,同时将内容上密切关联的若干段落组成一个逻辑上相对独立的大单元。格式处理不仅要对这些单元构建进行设计,而且要对每个记录单元加上一定的标识符,并进行编号记数,以便作为其后建立的索引地址。 标引处理: 电子出版物的制作步骤之一,是标出全文文本中具有信息检索价值和分析价值的知识项,也即检索点,如文本 中的重要人名、地名、关键词等。电子出版物制作中的标引处理,以自动半自动标引为手段。

直接成本: 是指在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直接耗费的劳动,它由稿费与编校费、纸张费、装帧材料费、制版费、印刷费、装订 费、废品损失等七个项目组成。 间接成本: 间接生产成本是间接作用于出版产品形成过程的劳动耗费, 它主要由编辑费和企业管理费两个项目组成。

废品损失费:直接成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出版物在印刷过程中因故需要部分变更书稿内容,因而发生的重制版、重排、 重印或换页的纸张、材料费和印制费。其中有对象的可直接计入该种出版物的生产成本中,无对象的(如因故中途停止出版等)计入同期生产出版物总成本中,由该期所生产的出版物共同负担。 基本稿酬: 字数稿酬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根据书稿的字数及内容质量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稿酬标准或出版合同约定的稿酬标准,以每千字若干元为单位计算稿酬的稿费计算方法,基本稿酬按版面字数计算,以千字为单位,不足千字的作千字算。

版税稿酬: 稿费计算的基本方式之一,即出版者按照出版物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作者支付版税的稿酬计算方式。 版税支付额度依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作品形成的难易程度、市场前景及作者的知名度等因素而定,一般在出版物销售额的5%~12%之间浮动。版税稿酬代表了稿费计算方式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出版物生产的构成与特点

一、出版物生产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所谓出版物生产,是指出版业生产经营者利用一定的出版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出版物产品的过程。

1.出版业生产经营者。 3.市场需求。 2.出版资源。 4.生产过程。

二、出版物生产的性质及特征

?出版物生产就目的而言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相并重的生产。 ?出版物生产就过程而言是精神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相结合的生产。

33

?出版物生产就产品形态而言是商品生产与非商品生产相统一的生产。

三、生产的产品类型

?印刷出版物。(书籍、报纸、期刊、图片) ?微缩出版物(微缩平片、微缩胶卷) ?音像出版物(录音出版物、录像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以磁带、软磁盘、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互联网出版物

第二节 出版物生产的一般过程分析

一、出版项目策划

所谓出版项目策划,是指策划者在某项出版活动正式运作之前,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实态,对该项出版活动的具体目标、步骤、产品、资源、效益等构成要素进行构思与设计,并形成系统、完整的项目运作方案的过程。

?产品策划

(1)选题 (2)产品形态策划

?市场策划

(1)目标市场的选择 (2)市场价格策略的制订

?资源策划

(1)人力资源的安排。 2)资金的筹措与投入。 (3)生产商的选择。

?销售策划

(1)销售渠道的选择。(2)促销方式与策略设计(3)宣传媒体、时机的选择。 二、编辑工作

编辑工作是依照一定的思路开发选题,组织和加工整理好书稿,以形成符合正式出版要求的 出版物精神产品形态的一系列工作。

?编辑工作的意义

(1)编辑工作为出版结构的整体优化创造了条件。

34

(2)编辑工作对出版物内容质量能起把关作用。 (3)编辑工作是创作社会化精神产品的过程。

?编辑工作的内容

(1)选题

这是指编辑人员按照策划要求选题、制定选题计划的工作。 (2)组稿

这是按照选题计划的要求,组织作者完成书稿著译任务的工作。 (3)审稿

这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和处理的过程。 (4)加工整理

这是指对不需退修或退修而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润饰的工作。 (5)装帧设计

这是对出版物物质形态构造进行设想与安排的工作。 (6)发稿与校对

发稿是将加工整理好的书稿发送生产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和生产安排。

三、产品物质形态制作

出版产品物质形态制作过程,是将编辑工作阶段所形成的精神产品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传播 的出版物外在形态的阶段。

?出版产品物质形态制作的功能与意义

功能:(1)使精神产品具有一定物质形态

(2)使惟一性的精神产品具有了大量的复制品 意义:

(1)产品物质形态制作为出版活动根本目的的实现创造了物质条件。

35

(2)产品物质形态制作使出版劳动凝结成出版物商品价值。 (3)产品物质形态制作过程能够使出版资本增值。

?印刷出版物物质形态制作的具体过程

(1)排版(2)制版印刷 (3)装订成形

?其他类型出版物物质形态制作的具体过程

(1)音像出版物的制作 (2)电子出版物的制作

第三节 出版物生产成本及其控制

一、出版物生产成本的构成

出版物的生产成本是出版物产品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出版物全部 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出版物的全部成本又称为贸易成本,它由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两部分组成。

二、各类成本项目的计算

?稿费和编校费的计算

(1)字数稿酬 (1)版税稿酬

?纸张和装帧材料费的计算

(1)正文用纸费的计算(2)封面用纸费的计算(3)其他装帧材料费用的计算

?印制费的计算。

(1)制版费的计算。 (2)印刷费的计算。 (3)装订费的计算。

二、出版物生产成本的控制

?合理使用纸张材料。

(1)合理使用纸张材料的品种。 (2)尽量提高纸张利用率。

36

(3)合理套裁,减少下料。

?节约印制费用。

(1)科学地安排印装工艺过程。 (2)正确地选择印装方法。 (3)合理地使用印装材料与设备。

?减少废品损失。

(1)搞好市场调研,把好选题关。

(2)抓好校对工作,把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3)健全岗位责任制,使各道工序都能严把质量关。 本章思考与练习

?什么是出版物生产?它由哪些生产要素组成? ?就性质而言,出版物生产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什么是出版项目策划?它由哪些主要内容组成? ?概述出版项目策划在出版物生产中的作用。 ?编辑工作过程中由哪几个基本步骤组成? ?概述编辑工作在出版物生产中的作用。

?为什么说,出版物产品物质形态制作过程能使出版资本增值? ?什么是出版物生产成本?它由哪些基本项目组成? ?从生产成本控制角度谈谈印刷厂商选择的意义与要求。 ?选题的准确把握对于生产成本控制的意义何在?

第六章 出版物市场及其需求

内容要点:本章重点阐述了出版物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了出版物市场的作用;探讨了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并对影响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各种不可控因素进行了分析。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出版物形成的基本条件,认清出版物市场的

作用;熟悉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基本类型与主要特征;掌握各种影响因素对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具体影响。 关键术语

出版物市场:指围绕出版物商品交换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37

卖方出版物市场:卖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满足不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版的商品供不应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 买方出版物市场:买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超过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商品供过于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 供给价格弹性:图书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做出的反应程度。它等于图书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对其需求变动百分比的比值。这一比值称为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 ,Es>1,称弹性充足,表明该商品的供给对其价格变化较为敏感。Es<1,称弹性不足,表明该商品的供给对其价格的变化反应迟钝。Es=1,称弹性不变,即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幅度与其价格变动幅度相等。

需求价格弹性:图书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做出的反应程度。它等于图书的价格变动百分比对其需求变动百分比的比值。这一比值称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ED>1,称弹性充足,表明该商品的需求对其价格变化较为敏感。ED<1,称弹性不足,表明该商品的需求对其价格的变化反应迟钝。ED=1,称弹性不变,即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幅度与其价格变动幅度相等。

出版物经营者:出版物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出版发行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出版物市场的经营者包括生产经营者、批发者、零售者三大基本类型。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出版物市场的商品交换活动。

出版物市场购买力:购买力即读者购买出版物的货币支付能力。读者观念上的需求要变成现实消费行为,必须以相应的货币支付能力为前提。缺少货币支付能力的主观愿望与要求,不能形成消费行为。

出版物市场购买动机:购买动机是指促使读者选择、购买某种出版物的种种心理因素。动机是行为发生的先导和条件,读者的购买动机则支配着其购买行为,购买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要消费的问题。

出版物市场需求:指出版物市场的潜在消费者想在市场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出版产品而又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愿望与要求。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是一种潜在的需求,是一种经常发展变化的需求。

出版物市场的阅读需求: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需求。可具体分为求知型、实用型、成就型、娱乐型四种类型。

出版物市场的自尊需求:是以满足读者的自尊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需求。比如由“炫耀性的”作为财富、文化修养或风雅情趣的标志而“应当备有”某本书的心理造成的对出版物的需求。

出版物市场的收藏需求:这是以满足读者的收藏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消费需求。收藏消费的主体多为团体读者,尤其是图书馆、档案馆等团体单位,因其积累文化的基本职能所决定,购买图书必须坚持完整性、系统性原则,为了

38

保证其藏书的完整配套,一些即使目前无人阅读的图书,也必须要购买。个人读者中,收藏消费也已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出版物市场的交往需求:是以满足读者的人际交往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消费需求。出版物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在沟通人与会之间的联系、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加深感情、密切关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指由于读者的经济来源、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年龄、经历、个性、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同,而对出版物商品所具有的各种类型的需求。

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层次性:由于读者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形成他们价值观的差异及精神追求目标的不同,这种差异表现在图书市场需求上,就呈现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可诱导性:指出版物市场需求呈现出的可以进行引导和调节的特征。通过市场活动或改变影响读者需求的某些社会因素,可以使需求发生变化和转移。可诱导性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诱导购买图书的吸引力的大小,二是读者购书愿望的强弱程度。

出版物市场需求的专指性:指图书市场需求中读者对含有自己所需特定知识内容的图书商品具有专门的需求,无法用含有其他知识内容的图书来替代的属性。这主要是由知识产品生产的非重复性特点所决定的。

出版物市场需求的伸缩性:指出版物的市场需求没有固定的量,呈现不确定性,变动性大的特征。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出版物中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一种精神需求,它既不像生理需求那样具有必然性,也不像生理需求那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满足量。所以出版物市场从总体上说,有着较大的需求弹性。所谓出版物市场需求弹性,是指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限度的量的变化。

出版物市场需求的时效性:指出版物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的特性。读者对出版物的需求,本质上是对出版物中所含知识信息的需求。知识信息容易陈旧过时,决定了出版物市场需求也有着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出版物市场的可控因素:又称主观因素,是指由出版物市场经营者本身决定的并可以自行调节控制的一些因素,如品种、定价、渠道、促销等等。 出版物市场的不可控因素:又称客观因素即构成影响需求的市场环境因素,指出版物经营者可以了解、适应,但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的一些因素,如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社会形势等等。

出版物市场消费结构:我国出版物消费的各类品种和数量占出版物消费的总的品种和数量的比例。

39

第一节 出版物市场的构成及其作用

一、出版物市场的概念

?所谓出版物市场,即指围绕出版物商品交换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

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出版物商品供求关系,是构成出版物市场的基本矛盾。

依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性质的不同,出版物市场又有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之分。卖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满足不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版的商品供不应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买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超过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商品供过于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

具体地说,出版物市场中的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基本区别有如下几点:

?买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地普遍出现需求基本饱和,供给相对

过剩,图书供过于求的现象;卖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也普遍出现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图书供不应求的现象。

?卖方市场中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上升,对生产起刺激作用;在买方市场中,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下跌,对生产起抑制作用。 ?卖方市场中供给价格弹性较小,而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在买方市场中,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二、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

?经营者。

一定规模出版物市场的形成,不仅要求拥有足够数量的经营者,而且还要求具有合理的经营者结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者之间要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并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出版物商品。

构成出版物市场物质基础的出版物品种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面市时间与交换价格是否适合读者要求,对出版物市场是否繁荣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消费需求。

(1)读者。

这是构成出版物市场消费需求的基本要素。读者的市场角色有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40

(2)购买力。

购买力即读者购买出版物的货币支付能力。 (3)购买动机。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购买动机,也就是说,读者不仅拥有货币支付能力,而且具有明确的购买目的,才能实现由需求到消费的转化,并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

三、出版物市场的作用

?市场是联结图书出版事业与读者需求的纽带。

?出版物市场是出版物商品再生产过程实现的重要条件。 ?出版物市场为出版发行企业生存创造竞争的环境。

第二节 出版物市场需求分析

一、出版物市场需求的概念

所谓出版物市场需求,是指出版物市场的潜在消费者想在市场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出版产品而又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愿望与要求。

?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 ?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潜在的需求。

?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经常发展变化的需求。

二、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基本类型

?阅读需求(这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需求。)

(1)求知型 (3)成就型 (2)实用型 (4)娱乐型

?自尊需求(这是以满足读者的自尊需要为主要目的出版物需求。 ) ?收藏需求(这是以满足读者的收藏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消费。)

专业性收藏 收藏性质分类 职业性收藏

41

崇拜性收藏

?交往需求(这是以满足读者的人际交往需要为主要目的出版物消费)

三、出版物市场需求的主要特征

?需求的多样性。需求的层次性。需求的可诱导性。需求的专指性。需求的伸缩

性。需求的地区性。需求的时效性 。

第三节 影响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因素 一、影响出版物消费的基本因素

?文化教育状况

(1)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消费者文化素质的高低。 (2)文化教育的发展,能促进全社会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

(3)文化教育的发展,还能直接刺激教材、课本及教学辅导读物等类型出版物的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

就消费个体而言,个人购买力状况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只有社会经济发展了,居民人均收入才能增加;也只有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其满足精神需要的出版物消费投入才能有效增长。

就出版物市场的整体消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出版物消费水平,而且对消费结构甚至对消费方式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影响出版物消费的重要因素

?人口状况

(1)人口数量决定出版物市场的总体消费量 (2)人口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3)人口素质决定消费层次

?书业状况

42

(1)书业状况决定读者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

(2)书业界向读者所提供的服务状况也直接影响出版物消费需求的实现。

三、其他社会因素

?文化传统 ?社会形势 ?语言特点

本章思考与练习

?什么叫出版物市场?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什么叫卖方出版物市场?什么叫买方出版物市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什么叫出版物市场需求?对这一概念应如何理解? ?简单分析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基本类型?

?与其他商品市场需求相比,出版物市场需求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简要分析社会文化教育状况对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怎样影响出版物市场需求的?

?人口因素对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试举例说明文化传统对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影响。

第七章 出版物流通活动的组织

内容要点:本章重点介绍了出版物流通组织的一般过程,阐述了出版物流通组织的三种基本制度,探讨了出版物流通渠道的概念与基本结构,描述了我国图书流通渠道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出版物(主要是图书)流通组织的具体步骤及其工作内容,了解三种图书流通基本制度的各自特点及其操作要求,掌握图书流通渠道的概念及其构成,了解我国图书流通渠道的现状及改革要求。 关键术语

出版物产销关系:指出版物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建立的经济联系,包括出版物所有权的分割关系以及利润的分配关系等经济关系。

出版物中间商:指将出版物从生产商转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出版物经营者。是出版物生产商与出版物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出版物经销商:指拥有商品所有权,与生产商存在商品价值转让的关系,以自己的名义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既可从事批发又可从事零售业务并以进销差价形成流通利润的中间商。

43

出版物代理商:指不拥有商品所有权,与生产商之间不存在商品价值转让关系,以生产商的名义建立业务关系,只从事批发业务而不从事零售业务并以收取佣金方式得到报酬的中间商。

出版物宣传征订:信息流通与市场沟通过程的步骤之一,是指在出版物正式流通之前,根据所建立的产销关系情况,由出版社或中间商通过适当方式向经营商或直接向读者宣传图书、征求订数的过程。

出版物批发: 出版物商品交易的方式之一,是指按照宣传征订的意向,由出版社或批发商向零售商成批转移出版物商品所有权以供其继续转售的商品交易过程。出版物批发的方式主要有:目录征订交易,参加订货会现场交易,批发市场上进行现货交易等。

出版物零售:出版物商品交易的方式之一,是指零售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出版物,实现出版物商品价值的方式。出版物零售的主要方式有:门市销售、日常流动销售、团体销售、预订销售、大型书展书市销售以及邮寄销售等。 图书调剂:出版物商品交易的方式之一,是指出版物市场经销商之间互相调整余、缺图书的出版物交易活动。

图书码洋:指按照图书的定价来计算的图书销售额。

码洋对等调剂:出版物商品调剂的方式之一,调剂双方以码洋大体相等为基础进行调剂。

重印征订时报调:出版物商品调剂的方式之一,这是在图书再版或重印时,结合调查原有存书数,在订单上填报需调出数,然后由原发书者统一将书调出的调剂方式。

出版物物流组织:是物流组织者按照出版物商品交易的要求组织相应的出版物实体运动,其基本内容主要由在出版物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输、仓储、包装、发货等活动构成。

出厂成品收货:出版物仓储工作中收货环节的一种类型,是指对印装厂送达的新书进行清点、验收的过程。

调拨收货:出版物仓储工作中收货环节的一种类型,是指对出版发行系统调拨的图书进行清点、验收的过程。

垂直发货:图书发货方法之一,指发货者直接将出版物发运到订、添货的每一个收书店。

二级分发:图书发货方法之一,指发货店先将若干个收书店所要的书集中发运到一个分发点上,然后再由分发点发到每一个收书店。

44

二级发货:图书发货方法之一,指发货店将各省收书店所要的书集中发运到一个分发点上,然后再由分发点发到每一个收书店。这实际上是一种将分发点放在每一个省级书店的特殊二级分发形式。

集运分发:图书发货方法之一,也称邮包集运分发,即发运店把一个省收货店所要的各种只能用邮包发运的零散图书,先集中发运到该省省级店,然后再由省级店分发,并装成大包运到各收书店。

直达运输:图书运输形式之一,指通过一种运输工具将书由产地直接运达销地的运输形式。

中转运输:图书运输形式之一,指在图书运输过程中需要转换运输工具的运输形式

转站分运:图书运输形式之一,也称凑整分运。指将同一发站、同一流向、不同到站的各种零担图书凑成整体(或集装箱)托运到一个适当的铁路转运站,然后再以零担分运到各收货单位的运输形式。

转仓运输:图书运输形式之一,指先将若干收书店所要的图书集中包装运送到分发店仓库,分发店拆包后再重新包装,并通过各种运输工具将书运达各收书店的运输形式。

出版物货款结算:指在出版物流通过程中,由于所有权的转移而在出版社、书店、读者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款项收付行为。

货款结算方式:指款项收付行为所采用的方式,分为现金结算与转账结算两大类。货款结算的具体方式主要有:同城结算或来人自取商品用“支票”、“委托银行收款”、“商业汇票”结算;异地结算货款采用“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商业汇票”结算;倒装缺页、污损图书退货款及单项订货合同中明确规定预收货款可采用“汇兑”结算。

货款结算关系:由于所有权的转移而在出版社、书店、读者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款项收付行为时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我国出版发行系统内的货款结算可建立如下关系:一是新华书店总店(含北京发行所和音像发行所)、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上海发行所、天津发行所、重庆发行所与各地新华书店相互间可以直接办理货款结算,也可以委托省级书店承转地、县店的货款结算;二是地区(市、盟、州)及地区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书店,相互间可直接办理货款结算;三是省(区、市)内各级书店相互间可直接办理货款结算;四是省级书店与省(区、市)外的地区(市、盟、州)级以下具有法人资格书店的货款结算原则上通过对方省级店承转;五是省级书店所属开发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企业通过省级店汇总订货并列入分省汇总单的,货款结算可通过省级书店承转。 出版物流通制度:出版物流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围绕一定的出版物商品流通方式而 形成的关于处理出版物产、销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系列规定与制度的总和。

45

买断经营制:出版物流通制度的一种,是围绕批发商向生产商买断出版物所有权实行独立经营而形成的关于选择购销形式、建立购销关系、规范购销行为等一系列规定、制度的总和。

图书购销形式:图书经销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指图书生产者向图书流通组织者转让图书商品所有权的方式,是一种图书商品购销关系的调整形式。 征订包销:出版物购销形式之一,是指由某一发行机构包揽某类书或某种书在某一地区市场或全国市场范围内的专有销售权的购销形式。

征订经销:出版物购销形式之一,指在出版社安排市场的条件下由各发行机构承担自己所提订数图书销售任务的购销形式。

寄销:出版物购销形式之一,指出版者以寄卖形式委托发行机构销售某类或某种图书,并自行承担存货损失的购销形式。

经销包退:寄销制的一种类型,指图书批出之后,允许销货店将销售一定时期后的存货全部退给批发者,存货损失全部由批发者负担的经销方式。 图书发行代理制:出版社委托代理商代替自己发行图书的基本流通制度,它是以图书流 通中的商务代理为主线而形成的关于选择代理商、签订代理协议、确定代理关系、规范代理行为等一系列规定、制度的总和。

全国总代理:代理制实现的形式之一,出版社将自己所出版的所有出版物的全国专有销售权全部委托某一代理商代为行使的代理制形式。

地区总代理:代理制实现的形式之一,是出版社将自己所出版的所有出版物在各个地区的专有销售权分别委托给在各地选择的某家代理商代为行使的代理制形式。

单品种独家代理:代理制实现的形式之一,出版社将自己所出的部分产品或某一种产品在全国(或某个地区)的专有销售权委托给一家代理商代为行使的实现形式。依代理地区范围的不同,单品种独家代理又有单品种全国独家代理和单品种地区独家代理之分。

分级代理:代理制实现的形式之一。指由属于独家代理的本代理商根据需要将自己所代理的产品销售权交由自己在各地所选择的再代理商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代为行使的实现形式。

分段代理:代理制实现的形式之一。指出版社将本版书流通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业务委托代理商代为组织的实现形式,如代印、代发、代订、代收款等。 生产商自销制:是在商品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的交换缺少中间商,生产商不得不自己拿着自己的产品到市场上去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的流通制

46

度,它是围绕生产商直接在市场零售自己的产品而形成的一系列规定、制度 的总和。

出版社自办发行:是出版物流通领域的生产商自销制,指由出版社自行设立发行部门,直接销售其产品的一系列活动。

出版物流通渠道:指组织出版物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通时所需要经历的线路以及在这些线路上所必然发生的出版物商品所有权转移的经济过程。 出版物流通环节:指出版物向消费领域流通的过程中通过商品买卖行为而导致商品所有权随之更迭的中间环节。

产销结合式直接流通渠道:这是一种无中间环节的产销结合式流通渠道。指出版者直接将书供应给读者,或者通过自己的推销机构直接向读者推销本社产品的渠道模式。

产销分离式间接流通渠道:这是一种具有中间环节的产、销分离式渠道。依中间环节的不同,此种渠道又具有零售商渠道、批发商渠道、代理批发商渠道、代理零售商渠道等多种结构模式。

读者俱乐部:是一种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销售服务组织,以图书订户作为会员,并为会员提供一系列的有关图书的附加服务如发送书目,组织读书交流会,签名售书等。他们除了联系出版商以底价购进图书,低价格固定售给自己的会员外,还经常专门为自己的会员购买版权直接出版自己的俱乐部版图书,供会员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其优惠一般要比市场低20%左右。

出版物流通制度:出版物流通制度是出版物流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围绕一定的出版物商品流通方式而 形成的关于处理出版物产、销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系列规定与制度的总和。

第一节 出版物流通组织的一般过程

一、信息流通与市场沟通过程

?产销关系的确定

这是出版物生产者选择出版物流通组织者并与其建立经济联系的过程。 中间商有经销商与代理商两大类型。两者的主要区别:

(1)经销商拥有商品所有权,与生产商是商品价值转让的关系,代理商不拥有商品所有权,与生产商之间不存在商品价值转让关系。

47

(2)经销商以自己的名义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代理商以生产商的名义建立业务关系。

(3)经销商经营方式既可批发又可零售,代理商则只批发不零售。

(4)经销商以进销差价形成流通利润,代理商则以收取佣金方式得到报酬。

?宣传征订

这是在出版物正式流通之前,根据所建立的产销关系情况,由出版社或中间商通过适当方式 向经营商或直接向读者宣传图书、征求订数的过程。

二、出版物商品交易过程

?批发

这是按照宣传征订的意向,由出版社或批发商向零售商成批转移出版物商品所有权以供其继 续转售的商品交易过程。

?零售

这是指零售者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出版物的商品交易过程。

?调剂

三、物流组织过程

?出版物仓储工作。(这是指使用仓库收储出版物的作业过程。)

(1)收货 (这是指对入库的出版物进行清点、验收的过程。 ) (2)保管(这是将暂不发出的出版物进行入库保养与管理的过程。) (3)发货(这是仓储部门按照销售的需要将入存图书经分配、包装后从仓库发出的过程。)

?出版物运输工作(这是指使用运力将出版物从出版地向销售地进行实体转移的

过程。 )

四、货款结算过程

所谓货款结算,即指在出版物流通过程中,由于所有权的转移而在出版社、书店、读者单位 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款项收付行为。

48

“托收承付”是使用最普遍而又最容易出现矛盾的方式, “托收承付”过程

第二节 出版物流通制度

出版物流通制度是出版物流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围绕一定的出版物商品流通方式而形成的关于处理出版物产、销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系列规定制度的总和。

一、买断经营制及其购销形式

买断经营制是围绕批发商向生产商买断出版物所有权实行独立经营而形成的关于选择购销形式、建立购销关系、规范购销行为等一系列规定、制度的总和。

出版物购销形式,是指出版物生产者(各出版社)对出版物流通组织机构转移出版物商品所有权的方式和出版物购销关系的调整形式。

?购销形式的调整范围

(1)关于总发行权的规定 。

(2)关于出版物交易过程与方式的规定。 (3)关于购销折扣的规定。 (4)关于存货损失负担的规定。

(5)关于货款结算的期限与方式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出版物购销形式的基本类型

(1)征订包销(2)征订经销(3)寄销

?购销形式的选择

(1)选用征订包销的情况(2)选用征订经销的情况(3)选用寄销制的情况

二、图书发行代理制及其实现形式

图书发行代理制,是指出版社委托代理商代替自己发行图书的基本流通制度。它是以图书流通中的商务代理为主线而形成的关于选择代理商、签订代理协议、确定代理关系、规范代理行为等一系列规定、制度的总和。

49

?图书发行代理制的基本特征

(1)中间商不以自己名义,而是以出版社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2)中间商与出版社通过签订代理契约建立代理关系,其行为受法律约束; (3)代理商依据代理发行图书的数量收取相应的佣金,产销之间不发生商品所有权转移。

?按一般代理制的实现形式可分为

(1)就授权方式而言 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委托代理、总代理 (2)就代理产品情况而言 部分代理 单品种代理 独家代理 (3)就受托权限而言 共同代理 特许专卖代理

(4)就代理商代替供货商数量而言 一般代理 全权代理 (5)就代理业务环节而言 分段代理 本代理 (6)就代理层次而言 再代理(分级代理)

?图书发行代理制的几种实现形式

(1)全国总代理 (2)地区总代理 (3)单品种独家代理 (4)分级代理 (5)分段代理。

?推行代理制的现实意义

(1)代理制使产销双方的结合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契约关系上,有利于新型图书产销关系的 建立。

(2)代理制为产销双方的购销联系提供了多样化模式,对灵活的图书购销机制的形成非常 有利。

(3)代理制对产销双方都能进行法律约束,因而有利于出版物市场良好经营秩序的建立。

(4)代理制推行有利于优化出版资源配臵及出版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生产商自销制与出版社自办发行

所谓生产商自销制,是指围绕生产商直接在市场零售自己的产品而形成的一系列规定、制度的总和。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dk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