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试题集锦(有原题哟)

更新时间:2024-04-29 23:3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中学生灯谜大奖赛有关资料(一)

授课内容须含有:(1)猜射方法解析,(2)猜射示例解析,(3)试猜与启发、归纳、小结,(4)作业布置

宜充分研究新加坡灯谜特点,有的放矢地撰写并适当更换援例,宜结合自身参赛经验高效率讲授猜射技巧,以培训学生能够“抢答中上难度以下谜题”的速度与精度为主,谜例与作业题、以及电控备选题不宜过难或过浅。 (二)授课章节

时间: 内容: 授课人 12月16日(周日),14:第一讲:动员、灯谜猜射方法概论、各位授课者情况简介(以便学马 30— 生发问等) 第二讲:会意法(一)正猜会意、反猜会意、分扣会意 先 林有福 12月18日(周二),16:第三讲:会意法(二)对面写照、旁面提义、夹击法、借代法(借杨肃00— 代法重点讲) 志 12月19日(周三),16:第四讲:会意法(三)承启法、用典法、问答法、精打细算法、抵缪建00— 销法 金 郭少敏 12月21日(周五),16:第五讲:离合法(一)离合法、增损法、方位法 00— 12月23日(周日),15:第六讲:离合法(二)取半法、聚残法、假设法、推导法、转动法 陈剑30— 12月25日(周二),16:第七讲:象形法 00— 12月26日(周三),16:第八讲:拟声法(含重扣法、拆字提音法、拆字提义法) 00— 12月28日(周五),16:第九讲:新加坡灯谜特点分析、常见谜格(包括“化格方式”) 00— 毅 林长伦 高万权 郑育斌 灯谜讲座绪论提纲

要成为猜谜高手,有这么几项必须具备:1)广博的知识积累;2)超强的记忆能力;3)丰富的联想能力;4)敏捷的反应速度;5)掌握一定的猜谜法门。

1

这前两个方面(甚至包括第三方面部分),不是我们“短训”能够解决的,但却正是灯谜作为“益智”(开发智力、拓展视野、巩固知识)的目的与魅力所在,后三方面(主要是后两个方面),则是我们短训可以达到的。 第二部分:谜语和灯谜的区别:

例1/1:个子小又圆,性子粘又软,皮肤白又嫩,心里香又甜(猜一食品) 例1/2:清明前夜(猜一食品)

例2/1:一物坐也坐、立也坐、卧也坐、行也坐(猜一动物) 例2/2:佳人已逝烛火残(猜一动物)

谜语也称事物谜,灯谜又称文义谜。两者虽然都从古代的隐语、廋辞演变而来,而实质上却有三大区别:

一是表现形式不同:谜语通常是琅琅上口的歌谣式,通过口耳相传让人猜射,而灯谜用字精炼,通常需要通过书面形式供人猜射;

二是在猜射方法上,谜语是按所提供(暗示)的事物特征去猜谜底,而灯谜则主要凭借汉字所特有的音(同音、多音)、形(象形、指事)、义(多义、会意)变化,从而推导出谜底。 三是思维方式不同,谜语基本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而灯谜则在形象思维基础上进入了抽象思维阶段。

上述三大区别中,第二点是最突出的,正因为灯谜的特性是建立在汉字特性之上的,所以谜语各国都有,而灯谜是中华文化圈才有的“国粹”艺术。 一、灯谜“三要素”:谜面、谜目、谜底。

一则灯谜,由这三部分构成(极少数还附有谜格) 谜面:供猜射者思考判断的题目,即谜题的已知部分; 谜目:规定提示所猜的范围; 谜底:在谜目限定的范围内给出的答案 二、灯谜“两大忌”:

一)面底相犯:即凡在谜面上有的字,谜底中绝对不能出现;

二)面底倒吊:即谜面上出现的概念必须小于或等于谜底的概念,不能大于,否则底面扣合就失去了其逻辑的必然性。

比如江、河、湖、海,都可以推出“水”,而“水”却不能推出是江河还是湖海;再比如贞观、开元都可以猜唐,而唐却不能猜贞观、开元。例5:贞观之治猜电影演员唐国强,但却不能拿唐国强去猜贞观之治。 三、灯谜的精髓——“贵在别解”:

所为“别解”,就是“另一种解释”,灯谜利用的正是这一点,通过形变义变音变,达到“曲径通幽”的妙趣。

一) 所谓义变:比如通过词义移易产生“别解”。

2

例6:断桥会许仙泊号一白面郎君 比如通过词性转移产生“别解”:

例7:暮去朝来颜色故(童话人物)时间老人

二)所谓音变:比如通过字音异读产生“别解”:例8:共商谋略(职务)会计

也可以通过调整语法结构产生“别解”,)叫做“顿读别解”)。例9:飞入寻常百姓家(泊人二)燕顺、时迁(读如“燕/顺时/迁”)

三)所谓形变,比如利用象形方式产生“别解”。例10:白玉无瑕(字一)皇 还有如例11:立竿见影补漏洞(治安名词)110

形变更多的是离合增损法,请同学们在各讲中注意学习体会。 资料四: 灯谜讲座第一讲 会意法(一)提纲 第一讲 会意法 正面会意

正面会意是一种对谜面词义直接理解领会,通过同义词互代,进而推导出另一种说法来表述谜面的猜法。

例1:“春夏秋冬去复来” 生物学名词 “春夏秋冬”为四季也即年,“轮”作“轮换”解。 谜底:年轮

例2:自助游 金庸人物

“自助游”即自主旅行。谜底读成“听凭我自己作主去行走” 谜底:任我行

例3:“劝君更尽一杯酒” 外地理名 谜底读成“希望你把酒干了”来扣合面题。 谜底:巴尔干 小结

必须掌握汉字一词多义的特点,要善于联想,能迅速反应出多个词义。 反面会意

反面会意又叫“反扣”,是一种从反面的意思去思索,通过“否定之否定”来猜出谜底的猜法。 例6:挑嫩的 现代作家

“嫩”,“老”的反义,“舍”作“舍去”解。

3

谜底:老舍

例7:生产必须出正品 成语 “正品”为合格品,次品为不合格。 谜底:不可造次 小结

要掌握好反义词。此类谜常有否定动词出现。注意猜出的谜底要回到谜面原意。 分扣会意

分扣法是谜面和谜底顿读隔断分别加以扣合的猜法。 例11:转载 生物学名词

“转”扣“轮”,“年”扣“载”。注意与例1的差别。 谜底:年轮

例12:分明 医学名词 “散”扣“分”“光”扣“明”。 谜底:散光 小结

要养成读古汉语一字一词的习惯,注意分扣语句读法与现代语言习惯读法的区别。? 第一讲作业(12题,答案见下期) ? 1、临终留言 (文学名词) ? 2、写在掌心忘不了 (歌名) ? 3、不许动武 (语文名词) ? 4、把耕地还给耕者 (金庸人物) ? 5、彩铃响 (成语)

? 6、《战争让女人走开》(地名) ? 7、“不才明主弃”(金庸人物) ? 8、阳关别赋(考试用语) ? 9、一山更有一山奇(外神话人物) ? 10、二度夺冠上头版(台湾时人) ? 11、红地毯(海外艺人)

? 12、昭陵石刻称第一(外地理名词) 谜底:

4

?1、绝句 2、 手记 3、应用文 ?4、 田归农 5 、有声有色 6、 武汉 ?7、罗人杰 8、送分题 9、丘比特 ?10、 连胜文 11、朱茵 12马六甲 第二讲:

灯谜的侧面会意法 一、对面写照

做作文十,有时须从对面着笔,从而由对面衬托出本题。对面写照就是以一对非同义也非反义,却是相属类的词组(如父子,昨天今天)一方放在谜面立意,另一方放在谜底互为因果,互为反映,这就是对面写照。这种方法的明显特征就是有一对相属类词分布底面,还有一 对“示意词”互为锁纽,呼应其作用和意义。 例一:战争让女人走开(演员冠角色)主角·余男 例二:笑问客从何处来(小说)东方欲晓

例三:樊梨花应允了终身大事(外电影名)诺丁山 二、旁面提义

也叫旁面推敲。记得有个故事,从前有位皇帝要幅“山间酒家图”,结果送来很多画,山水酒家画的都很美,却不中皇帝意,最后皇帝选中的是一幅“红杏梢头挂酒旗”,画面没有山水,更没有酒家,画的是山坡边一棵红杏挂一面酒旗,让人一看,马上会联想到这山坡是大山边沿,酒旗提示山坡后必有一家酒店。旁面提义,犹如这张画作,不从正面说明本事物,却从周边(指上下,前后,左右)加于说明。此法也要一对相属类词,分别在底面互作相承关系,并用以表达全谜文义。这种方法与前面的对面写照有点相似,他们不同的是:对面写照是从相对的方面用相对的词作对面写照,旁面提义则是从联系相承着的事物作侧面提示,个别谜中还加入抱衬词加以说明。

例一:白子仅得一隅(电影)黑三角 例二:汉语(古文篇目)过秦论 例三:笙箫在梁(成语)双管齐下 三、两面夹击法

顾名思义,从两边夹击出中间。两面夹击是兵家出奇制胜的好方法,谜亦如此。具体是安排一组相属类词,从两面夹击出另一个相属类字或词。这组相属类词,应由三个有并列关系的词(如天地人)还要一对反义词作底面相呼应,猜时先从两方面作出肯定,进而再肯定另一事物,也就是说在谜面(底)去找两个并列词,发现缺少什么,在谜底(面)中补足,并加上与谜面相反意思的词,得出的就是谜底 例一:岁寒三友松竹老(聊斋篇目)青梅 例二:左右摇摆(成语)无动于中

例三:只有天晓得(四字常用语)人地两生

5

四、总结

以上三法,依照“音,义,形”的原理,有人把他们同归纳为侧面会意法,与正面会意,反面会意,共为会意法猜射三大法门。正面会意比较明显,容易判断;反面会意比较直接,即非此即彼,一反一正也比较明了,如在猜射时谜面上无明显正反会意法特征,并在面中发现有相属类并列词,就要考虑用侧面会意法,所以找并列相属类词是判断用侧面法的关键。找到三字并列词先考虑夹击法,两字再考虑是要用对面写照法还是侧面提义猜法。 借代联想

借代联想也叫假借法,是一种借用词义的谜法,类似修辞中的借代手法。借代在灯谜中运用比较多,特别是在港台与国外华人聚集地。借代利用事物的异名,字号,简称……特定专用词,古字假借,巧作借代,以达到猜射的目的。借代虽然包罗万象,但一般原则是用大家熟知的,又不违背事物概念的大小关系。下面就把一些比较常见的借代作简略介绍。 一、事物名的借代 1、朝代年号与姓借代

历史上除了先秦外,都是同姓相传(汉吕雉,王莽,唐武则天除外),借代时要注意概念大小,姓一般在底。年号在面时,朝代名或姓在底。 朝代:汉/刘,晋/司马,隋/杨,唐/李,宋/赵,明/朱…… 年号:始建国/新,贞观/唐、李,靖康/宋、赵,洪武/明、朱…… 例一:大唐天下(百强小说作家)李人 例二:贞观之治(演员)唐国强 2、历朝名人姓名,字,号,职号借代

姓名可以互换,两字以上的名和字不可分拆开来;职号只能单向,职号在面,姓名在底。 姓名:孔子/丘,老子/李、耳,三思/武,中山/文…… 字号:鹏举/飞,半山/王,山谷/黄,万里/杨…… 职号:秦始皇/政,国姓爷/郑、成功,南宫/米…… 英雄人物:文学/刘,秀丽/向……

例:彭泽令何许人也(《梓人传》一句)潜其名 书、影视人物名号借代

书名一般以古代四大名著为主,借代多寡程度以《水浒》最多。 《水浒》:鼓上蚤/时、迁,鲁智深/达,行者/松、武…… 例:与鼓上蚤一起赶集(商业名词)同时上市

《三国演义》:袁术/公路,孔明/亮,曹操/瞒、吉利,关羽/长生…… 例:会聚于袁术麾下(本市路名)同集公路 《红楼梦》:袭人/花,黛玉/林……

6

例:袭人之子(农作物)花生

《西游记》:悟空/申、猴,八戒/猪…… 例:八戒过火焰山(菜肴名)红烧猪蹄

近年来金庸小说流行,小说人物借代也时有见过。 例:念念不忘神雕侠(学校用语)记过 影视人物:双双/李…… 3、称谓借代

皇帝/王、君、龙、上、主,秀才/生,县官/令,主人/东,客人/西,父/严、椿、考(已过世),母/堂、慈、萱,子/丁、弄璋,女/口、弄瓦、千金,兄弟/手足、玉昆、伯仲,夫/先生、郎、君、外,妻/夫人、内、室,妾/小、如(夫人),朋友/新知、旧两、金兰(交通)

例:上京赴父丧(字)交 4、国名借代 A:国名借代

各国首都都可借代国名,首都在面,国名在底。

中国/赤县、神州、夏、华、中(黄、龙),日本/东瀛、东洋、扶桑、倭,朝鲜/韩、高丽,美/山姆大叔,英/约翰牛……

例:别后重在巴黎(灯谜术语)离合法 B:省、市地名借代

各省都有简称,都可借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省地名也可用原来古国名和别称借代。 省:江苏/吴,浙江/越(之),山东/齐鲁,四川/巴蜀、川,山西/晋……

市:北京/燕、金台,南京/金陵、宁、石头、建业,南昌/洪都,邯郸/赵,太原/并,天津/卫,兰州/金城,广州/五羊、穗,成都/蓉,福州/榕、三山,杭州/武林,重庆/山尝、渝 例:北京筑爱巢包二美人(营养品二)燕窝/鲍鱼 C:姓氏堂号借代

江夏/黄,颖川/陈,陇西/李,三槐堂/王

例:“白,陇西布衣,长不满七尺”(艺人)李之仪 D:山川名胜借代

山、河、湖、海,都可以它的名作为借代。 山:太行、峨眉、王屋……

五岳简称:泰山、华山、衡山、衡山、嵩山,分别指代东西南北中岳。 例:峨眉武夷水仙(花名)山茶花

7

古建筑、古遗迹,也可以它的原名借代。 楼:岳阳、黄鹤…… 桥:洛阳、赵州、卢沟…… 亭:风波、陶然…… 关:平型、娘子…… 寺:报国、少林、白马……

例:娘子一曲水中莲(艺人)关咏荷 二、特定的借代 1、时间的借代

时间借代都有专有特定的词替代。

百年/期,六十年/甲子,三十年/一世,年/岁、载 例:东方传道三十载(字)谍

月份别称很多,有以花名,有以植物,以《尔雅》为基础介绍几个常用月份: 一月/端、政、正、元,四月/余、麦,六月/相,七月/巧,八月/桂、壮,九月/玄。 月的盈亏:初一/朔,十五/望,月底/晦 日:正月初一/鸡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

每日的时间,每两小时和一地支:子时/23~1时,丑时/1~3时,寅时/3~5时,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时,午时/11~13时,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2、年龄的借代

幼年/总角,童年/垂髫、竹马,10岁/外傅,13岁/舞勺,成童(15~20)/舞象,(女)15岁/及笄,(女)16岁/二八,(男)20岁/及冠、弱冠,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天命、知非,60岁/花甲、耳顺、杖乡、下寿,70岁/古稀、杖国,80岁/杖朝、耄、中寿,90岁/鲐背、耋,100岁/期颐、上寿。 3、生肖与地支的借代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例:午间问斩(食品)杀其马

4、五行与五方,四季,五色,星期的借代

五行 五方 五色 四季 星期 木 东(青龙) 青 春 二 火 南(朱雀) 红 夏 三

8

土 中 黄 中夏 四 金 西(白虎) 白(金) 秋 五

水 被(玄武) 黑 冬 六(周日/日——周一/月) 例:黄金时代(传统节日)中秋 5、八卦借代

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其中以乾、坤、离、艮常用)。

6、动、植物名借代

动植物名都脱离它原来的属性,而且相去甚远,要注意分辨。 植物:

草/断肠、含羞、忘忧…… 花/富贵、英雄、要离、徘徊…… 豆/相思、四季、羊角……

兰/君子,竹/君子、节,桃花/马,梅花/鹿,葫芦/口,樱桃/口,桃李/学生 例:未到十分相思时(蔬菜)羊角豆 动物:

马/千里、桃花、五花、连线、赤兔…… 鸟/明月……

鱼/美人、娃娃、神仙……

龙/云,虎/风,鱼雁、鸿雁/信,雁阵/人、一,鸡/五德禽,鸭/乙,鹤/ ?,龟/蔡,黄耳/狗,黄犬/虫,玉兔、婵娟……/月,金乌/日,无肠公子/蟹。 例:娃娃出世(食品)鱼生 7、符号借代

+/正、加、增、是、阳,-/负、减、少、节、非、阴,×差、错、误, /闪电、电,></大于、小于,↑/北向。 例:结果小于三(字)巢 三、通假字借代

通假字是汉字的通用和假借,如现在常见的花通华,纪通记,说通悦……等,通假字在灯谜中运用比较多,许多现在已少见的通假字仍在灯谜中使用。通假字入谜的谜作不少,猜时有一定的难度,平时要多注意一下古文的通假字。猜时只要抓住谜面谜底有可假借的字词出现,就考虑采用假借方法。 常见的通假字有:

9

花/华(英),说/悦,税/悦,暮/莫,早/蚤,杭/航,形/刑、行,辩/变,宴/燕,策/册,女/汝,馐/羞,乡/享,愁/秋…… 例一:愁绪织黄昏(外作家)莫里哀 例二:三两盘佳肴(成语)羞与为伍

借代方式包罗万象,有的借代本体名,有的借代特称,有取其通假,具体借代抽象与原意相去甚远,要多看谜例才能记清,借代一般与其他谜法混合使用,猜时要抓住可能借代的词结合谜面字义作推敲,谜面的顿读要多作移动,换位思考。例如有条谜“子龙井(中成药)儿茶”按直观看会读成:子龙/井,但底要移动顿读成:子/龙井,谜底就出来了。 灯谜讲座作业二

1、刚峰后人(歌手)祖海 2、爷爷我来了(老演员)孙道临 3、提倡比赛第一(国名)赞比亚 4、抢占中腹(成语)不着边际 5、誓夺冠军(外国地名)索非亚 6、十二生肖鼠为首(食品)猪尾 7、造福不为你和我(乐器)吉他 8、东西峻岭北崎岖(本省地名)南平 9、左右皆曰不可(单位简称)中行

第三讲:会意法(三)

承启法、用典法、问答法、换算法、抵销法 一、承上启下法

1、方法解析:简称承启法,一般是运用古文名句、诗词曲赋等中的一句或者其它具有上下文连贯意思的现成句子作谜面,使人看了面句立即产生联想,引出其上句或者下句,也就是说,谜底是从谜面所示的上句或者下句的含义中得出,也可以从谜面及其上下句的综合文义中得出。其中,猜射时联想上句求底的称为“承上式”,联想下句求底的称为“启下式”。猜射者不能直接以谜面来求底,而必须根据谜面的文句进行分析,联想出其上下句,再根据谜目的要求进行搜索,找寻能够扣合的谜底。 2、猜射示例子解析

(1)单纯的承上示例解析:完全以谜面的上句来扣合谜底,不涉及谜面本句意思。 例1 “白云千载空悠悠”(毛泽东词)黄鹤知何去 作者:新加坡 黄叔麟

〔解析〕谜面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全诗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可以看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从谜面的上一句

10

来看,讲述的是黄鹤已经离去,而且不再回来了。谜底出自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是1927年春游时挥毫写下的,说的也是黄鹤不见了,只剩下游人云集的黄鹤楼。正好可以照应谜面的上一句的意思,从而完成扣合。 例2 “临行密密缝”(歌名)针线情 作者:新加坡 郑泽生

〔解析〕谜面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其上面的两句来看,讲述的是游子身上的衣服是由慈母手中的针线缝起来的,饱含着慈母的深厚感情,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谜底为闽南语歌曲,正好可以扣合其含义。

(2)单纯的启下示例解析:完全以谜面的下句来扣合谜底,不涉及谜面本句意思。 例1 “出师未捷身先死”(歌名)英雄泪 作者:新加坡 郑泽生

〔解析〕谜面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蜀相》,全诗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末联叹惜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谜底为歌星王杰所演唱的歌曲,与“长使英雄泪满襟”刚好关合。

(3)综合谜面本句及其上句扣合的示例解析:要以前后两句的整体含义来扣合。 例1 “家祭无忘告乃翁”(报纸名)宁夏日报

〔解析〕谜面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示儿》,全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本谜取此诗的尾句为面,底文是综合上下两句的意思而得出的。“宁夏日”别解“安定华夏的日子”,落实上句的内容,“报”则取面句中“告”的意思,从而完成整体的扣合。

(4)综合谜面本句及其下句扣合的示例解析:要以前后两句的整体含义来扣合。 例1 “一骑红尘妃子笑”(三字熟语)行必果

〔解析〕谜面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全诗为“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靡生活,从岭南从快马千里迢迢送荔枝到长安城。谜底出自《论语》,在扣合的时候“行”落实谜面本句,“必果”则体现谜面的下句,二者结合起来整体照应。 4、小结:归纳出承启法的猜射技巧

(1)使用承启法来猜射的灯谜,在谜面上所使用的是现成的句子,一般都有加引号。在猜射时先看谜面,如果没有用引号,而且并非现成句子的话,就排除了使用本法的可能性。

(2)承启法面句的上下句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或互为因果,或彼此呼应,这样才能承上启下,谜味盎然。如果上下句之间是断然分割的并列关系,则不适用本法,如无情对。例如“一行白鹭上青天”(成语)有声有色,这样的谜是错谜,而以“两个黄鹂鸣翠柳”来做面就可以,因为这是无情对。古诗中这样的联句很多,只要谜面属于无情对中的一句,则排除使用本法的可能性。

11

(3)如果谜面为古诗文中的第一句,则排除使用“承上法”的可能性;为最后一句,则排除使用“启下法”的可能性。

(4)承启法其实也是一种典故谜法,只不过其谜面用的是语典,谜底也与所用的语典本身及其前后文有关。

从而引出下一个方法:用典法 二、用典法

1、方法解析:也叫运典法,以成语故事、寓言神话、名人轶事、民间传说、诗词戏曲、名著内容或历史事件入谜,通过别解、推理、概括、巧借等手法,从谜底中找到可以特殊借代的字或词,与谜面所用的典故相吻合。可以分为语典和事典两种,往往涉及到与典故相关的人名、地名和事件等。承启法均为语典,不再讲述,主要介绍事典。 2、猜射示例解析

(1)事典只以典实来扣合,谜底不涉及人物的名字 例1 文宾巧扮美妖娆(离合字)乔女娇 作者:新加坡 林月英

〔解析〕谜面典故出自越剧《王老虎抢亲》,为江南才子周文宾的故事。典故中周文宾男扮女装,美丽妖娆,结果被王老虎抢进府中。离合字为字谜的一个特殊谜种,字谜的谜底中可分离的字叫“母字”,分解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谓“子字”,然后将子字、母字连缀起来,扣合谜面。周文宾扮女妆,扣合“乔女”,美妖娆即娇。 例2 粉牌上写着孔乙己的酒债(离合字)示士欠款 作者:新加坡 黄玉兰

〔解析〕谜面典故出自鲁迅小说《孔乙己》,典故中孔乙己是读书人,扣合“士”,他到咸亨酒店喝酒时常赊帐,掌柜把他欠款记在粉牌上。 (2)事典结合典实中的人名进行扣合 例1 姜子牙挂帅(职称谓)理发师 作者:新加坡 郑进福

〔解析〕谜面典故出自封神演义,姜子牙是在周武王军中挂的帅,所掌管的是武王姬发的军队,以周武王的名字入谜扣合。

例2 莽移汉鼎建新朝(志目二)王成、王者 作者:新加坡 黄俊琪

〔解析〕谜面典故为王莽纂汉之事,他结束了西汉的统治,建立了新朝。谜底中第一个“王”字借指王莽的姓氏,第二个“王”字指帝王。 4、小结:归纳出用典法的猜射技巧

(1)用典法没有捷径可言,首先必须熟悉典故。在猜射时,第一反应要联想出该典故的人物名字、典故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经过,发散思维,尽快找出能够符合要求的谜底。

12

(2)以事典法制成的谜,如果谜面谜底出自同一典实,原原本本而不作别解,就叫“当头用典”,当头典是灯谜的一大忌。从这一原则,我们可以判断,万一猜到的谜底与谜面上为同一典故的话,则该谜底肯定不正确,应该继续猜射。

(3)如果我们对于谜面上的典故不熟悉的话,千万不要立刻放弃,因为有时候可能是谜作者在借典骗面。例如“张敞画眉(春秋人)展禽”一谜,借用汉朝人张敞的典故来布面,其实是用借代法成谜。所以在我们在猜射时要多思考,也许是作者故意借典骗面的情况,不涉及典故本身的内容,从谜面上的字眼就可以直接猜出谜底了。 三、问答法

1、方法解析:一般是在谜面设问、谜底作答的一种猜谜方法,只不过谜底在作答时要转折呼应,通过别解产生谜趣,决不是通常的问答题。不过,也有问句在谜底的情况。 2、猜射示例解析

(1)谜面明显设问,谜底直接作答 例1 “饮胜”作何解(七唐)劝君更尽一杯酒 作者:新加坡 徐耀文

〔解析〕“饮胜”(Yum Seng)是广东话,意思是“干杯”,为新加坡的风俗习惯。“饮胜”是新加坡人在婚宴或喜庆宴会上举杯时齐声喊的干杯方式,所有人就大声的喊“饮~~~~胜”。声音越大,饮字音拖得越长越好。在此,谜底是对谜面直接的回答。 例2 匡衡夜读光何来(成语)隔墙有耳 作者:新加坡 黄玉兰

〔解析〕谜面对于匡衡夜晚读书时的光从哪里来进行设问,谜底直接回答,隔壁的墙上有洞,就是从隔壁来的光。

(2)谜面设问比较隐蔽,谜底直接作答 例1 胡服(白居易诗一句)身上衣裳口中食

〔解析〕谜面看上去说的是少数民族的服装,其实通过别解,意思是在问什么是“服”,谜底对“服”进行了两个义项的解释,一个义项指身上的衣裳,一个义项指口中的食物。 (3)谜面为正常叙述,谜底反问,不需要回答 例1 春节三日有安排(纺织品)人字呢

〔解析〕谜面通过别解,意思转为“春”字中的“三”和“日”有了安排,剩下一个“人”字没有着落,谜底对此进行反问,人字呢是一种纺织面料。 4、小结:归纳出问答法的猜射技巧

(1)大部分的谜面上的问句,一般采用直接回答的方法来进行猜射。针对谜面提出来的问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搜索合适的答案。

(2)对于谜面比较隐蔽的字眼多加分析,如含有“奚”、“安”、“胡”、“何”等表示设问意思的字要特别注意,有时候谜面虽然没有提问的意思,但通过别解能够产生提问的效果,说不定就是使用问答法来猜射的。

13

(3)小部分谜面上的问句,在猜射时直接按谜面的字眼扣合,不涉及回答,这也属于骗面的一种情形。例如“有谁能够了解我(离合字二)何人可、悟吾心”(新加坡潘炯铭谜作),就是没有回答,而直接根据谜面来扣合的。所以,我们要多向考虑,去伪存真,拨开重重迷雾,找到正确的方法。 四、精打细算法

1、方法解析:也叫换算法或者归纳法,将谜面上的各种条件、因素进行数量上的积累或者概念的归纳,然后在谜底中体现出来。 2、猜射示例解析

(1)谜面上的数据直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谜底进行等量代换 例1 三番四次求爱(三字经)七情具 作者:新加坡 潘昭雁

〔解析〕谜面上的“三番”和“四次”进行加法的演算,“爱”即“情”,谜底昭然若揭。 例2 开盘报价两毛钱,收市只剩一毛七(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作者:新加坡 黄俊琪

〔解析〕谜面上的“两毛钱”和“一毛七”进行减法的演算,剩下“三分”,从“开盘”到“收市”是当天的行情,由此扣合。

(2)谜面上不直接出现数据,但谜底在扣合时需要归纳谜面的因素 例1 东、南、西、北、红中、白板、青发(中国名牌产品)柒牌 作者:新加坡 王秀婷

〔解析〕谜面上出现了麻将中的七种牌的名字,谜底对此进行归纳而得出。 例2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四字新词)三讲教育

〔解析〕谜面为邓小平对于教育的言论,虽然没有直接在面上出现数据,但谜底在扣合时需要归纳出这是邓小平同志讲述的教育的三个方向。 4、小结:归纳出精打细算法的猜射技巧

(1)谜面上如果直接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谜面上所体现出来的内容,将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运算,得出谜底中的数据,从而据此来找寻含有该数据并且符合谜目要求的谜底。 (2)谜面上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具体的数据,但可以根据要素分析,如某种条件总共出现了几次,从而归纳出符合谜目要求的谜底。

(3)谜面如果出现“计划”、“笔”之类字眼,也可能是使用本方法的。例如“生育仍都要计划(乘法口诀)五八四十”一谜,就是将谜面上的“计划”两字别解为“计算笔划”,从而得出谜底。 五、抵销法

1、方法解析:将谜面或者谜底中相同的一些字或词,通过表示减少、消除意思的关联字,使之相互抵销而求得谜底。其中,以谜面自行抵销者居多,常带有无、没、少、空、失、去、光、尽等字眼。

14

2、猜射示例解析

(1)相同的字眼在谜面上自行抵销

例1 凤凰台上凤凰游(5字数学名词)相似三角形

〔解析〕谜面上的“凤凰游”提示把前面的“凤凰”两字抵销,剩下“台上”二字,“台”字的上面部分和三角形比较相似,从而完成扣合。 例2 昨日之日不可留(国名)乍得

〔解析〕按照谜面上的提示,“昨日”的“日”要去掉,剩下一个“乍”字,落实谜底。 (2)谜面上的不同字眼经过转义后将具有相同意思的部分抵销后得出谜底 例1 闯王自尽(水浒人名)李成

〔解析〕谜面上的“闯王”为李自成,“自尽”指将“自”字抵销后,剩下李成。 例2 荆公无介于怀(三国人名)王甫

〔解析〕谜面上的“荆公”即王安石,字介甫,王介甫在中间没有了“介”,剩下王甫。 (3)相同的字眼在谜底中抵销 例1 冰肌玉骨(五字俗语)白露身不露

〔解析〕谜底是关于节气白露的俗语,“露”与“不露”互相抵销,剩下“白身”二字扣合谜面的意思。 例2 孤灯如豆(泊号三)独火星、小遮拦、没遮拦

〔解析〕谜底是三个梁山好汉的诨号,其中“遮拦”和“没遮拦”相互抵销,剩下“独火星小”四字照应谜面。

4、小结:归纳出抵销法的猜射技巧

(1)首先,在谜面上注意观察表示抵销的字眼,如果存在抵销意思的字,则极有可能是用抵销法来扣合的。这些字眼包括无、没、少、空、失、去、光、尽、省、出、减、除、别、亏、落、缺、差、节、约、藏、遮、掩、隐、飞等。

(2)在谜面上存在抵销意思的字眼的情况下,观察是否具有相同的字,如果有的话,将其相互抵销后,看能否推导出符合谜目要求的谜底来;谜面如果没有相同的字眼,看通过借代等转义手法,能否产生相同意思的字词,然后将其抵销,从而得出谜底。

(3)谜底中的抵销相对比较隐蔽,一般很难判断,这主要靠猜射经验和谜感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言,就是要多下工夫。 第三讲作业布置:

1、“此去泉台招旧部”(离合字) 2、“竹篱茅舍自甘心”(成语) 3、擒大圣群仙束手(5字词牌名) 4、愚公之居(成语)

15

5、何谓潘安再生(金庸小说人物) 6、大禹何时返梓里(中药二,3+2) 7、务必好好计划(歌唱组合) 8、十扣柴扉九不开(成语) 9、释家弟子家何在(2字佛教名词) 10、“几度呼童扫不开”(称谓) 谜底: 1、斗鬼魁

2、一尘不染(注:新加坡 黄玉兰 作) 3、转调二郎神 4、开门见山

5、申人俊(注:新加坡 黄玉兰 作) 6、水安息、当归(注:新加坡 黄玉兰 作) 7、5566(注:新加坡 邱建忠 作) 8、一面之缘(注:新加坡 郑泽生 作) 9、放生

10、影迷(注:新加坡 郑泽生 作) 第四讲:离合体灯谜猜法(一) 授课人:郭少敏 一、谜法介绍:

本节所要讲的是灯谜中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林老师、杨老师、缪老师所讲的方法完全不同。我们知道,汉字有“形”、“音”、“义”这三个要素,林老师、杨老师、缪老师所讲的会意体灯谜,主要是基于“义”这个要素来形成谜法,谜面和谜底有“字义”上的关联,而本节所要讲的,主要是基于“形”这个要素,谜面和谜底有“字形”上的关联。这种灯谜称作“离合体灯谜”,俗称“形扣”或“拆字”。这是灯谜谜法中非常常用、非常关键的一类,具体的手段有很多种,本节先介绍其中最常用的三种:增损法、离合法、方位法,同时重点介绍这三种方法混合运用的情况。其他方法将在下一节课由陈剑毅老师为同学们讲解。

国际中学生灯谜大奖赛有关资料(三)

(一) 增损法:根据谜面别解后所提示的字形增损,得出谜底字形的方法。 例1 挖空心思欲介入(9笔字)界 作者:新加坡 陈秀云

解析:谜面的意思本来是说,挖空心思想要介入某事,猜谜的时候,就不能这么理解,而应该进行别解,把它理解成:将“思”字的“心”挖空,剩下“田”,然后把“介”字加入,合成“界”,这是先“损”然后再“增”。

16

例2 妲己来时毁一旦(6笔字)妃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原意指妲己祸国,现在别解成:“妲”字来一“己”字,然后毁掉一“旦”字,这样,就剩下“妃”字了,这是先“增”然后再“损”。

例3 一入内,即灭此女之威(历法名词)丙戌 作者:新加坡 陈秀云

解析:谜面本来是说一进去,就灭了这女人的威风,现在别解成:“一”字加入到“内”字,这样,就是“丙”,然后,把“威”字里面的“女”灭掉,这样,就是“戌”。前面是单纯的“增”,后面是单纯的“损”。

例4 如有结私必垮台(8笔字)委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本意是如果有营私舞弊,必定会垮台,现在别解成:“如”字结上“私”字,再跨掉“台”字,剩下的部分就是“委”字,这也是先“增”后“损”,所不同的是被减的部分原来是分开的,减的时候一起减掉。

小结:运用增损法的灯谜的特征

*谜面中含有表示增加、减少意思的字眼,常见的参考课文P72;

*谜面中有“子母字”现象,即同时存在一个字和这个字的一部分,比如例子中的“心思”、“妲旦”、“女威”。

(二)、离合法:不增不损,只对字或字的部件、笔画等进行移动、变形,离而复合出新的字形的方法。

例1 人一去,容貌变(8笔字)侄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本来是说人离开后,容貌发生改变,现在别解成:对“人一去”三字进行改变,重新摆放,变成“侄”字。

例2 竹林参差入眼来(日本地名)箱根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原来是描述竹林参差的风景映入眼帘,现在别解成:“竹林”二字参差混乱,再加入一个“眼”字,“竹林眼”三字打乱重组,变成“箱根”二字。

例3 生于乱中行侠义(3字电脑名词)文件夹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本来的意思是,生活在乱世中,行侠仗义,现在别解成:“生”字发生混乱,“侠义”两字行动起来,“生侠义”三字打乱重组,变成“文件夹”三字。

例4 并肩扶贫为脱贫,改革开放展新姿(美容名词)护肤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原来是说一起扶贫致富,改革开放呈现新面貌,现在别解成:对“肩扶”两进行“改革开放”,展现新的字形,变出“护肤”二字,这里“贫为脱贫”是“谜面抵消”,前节繆老师有讲到,大家要注意,拆字谜同样可能用到。 小结:运用增损法的灯谜的特征

*谜面中含有表示离合、变形、重组意思的字眼,如变、化、更、易、乱、调、新、改革、参差等;

(三)方位法:按照谜面指示的方位,把字的一部分作取舍处置,最终析出谜底字形的方法。

17

常见的方位词参见课文P74。

方位的确定参照地图“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原则,以字的一部分在字中的直观位置为依据,有时候,也以书写先后顺序为依据。

按方位词取舍的字的一部分的比例可以随意选择,因实际需要而不同,比如“念头”,可以是“今”,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一撇,又比如“画中”,可以是“田”,还可以是“十”。 例1 前任特首( 6笔字)件 作者:新加坡 黄玉兰

解析:谜面本是一个官名,现在别解成:“任”字的前方,“特”字的首部,分别为单人旁和牛,组合成谜底“件”,这是以方位词来“取”。

例2 先辱后宠何在意?名利始终总是空(象棋术语)守和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本来是宠辱皆忘,淡泊名利的含义,现在别解成:“辱”字的先和“宠”字的后都不在了,剩下“寸”和宝盖头,组合成“守”,“名利”两字的始和终都空了,剩下“口”和“禾”,组合成“和”,这是以方位词来“舍”。

例3 艰难去后见苦心(本市中学名)双十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原指艰难过去以后,才看见某人的良苦用心,现在别解成:“艰难”去掉后部,剩下两个“又”,是“双”字,“苦”的心(中心部位)是“十”,这是有“取”有“舍”。 例4 考试之前,认真开始(4笔字)计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谜面原是提醒大家考试前要认真开始,现在别解成:“考试”两字的前面,“认真”两字的开始,都可以组合出一个“计”字,这个谜还用到了特殊的“双扣”手法,后面高万权老师将做介绍。 小结:运用方位法的灯谜的特征

*谜面中含有指示方位意思的字眼,常见的参考课文P74; (四)增损法、离合法、方位法三种方法的混合运用。

提醒同学们注意一点,前面所举的谜例都是纯粹地运用增损法、离合法或方位法成谜,这种情况实际上比较不多见,大量的拆字谜是二者甚至三者混用,因此大家要特别注意这一小节的内容。 例1 一向平易近人(8笔字)金 作者:新加坡 邱建忠 解析:“一”加上改变之后的“平”再加上“人”,增损法和离合法混用。 例2 十二月一日到北京(新加坡校名)青景 作者:新加坡 王秀婷

解析:“十二月”合成“青”,“日”加到“京”的北面,成为“景”, 增损法和离合法混用。 例3 合力先把仇人灭(7笔字)抛 作者:新加坡 陈秀云

解析:“力”加上“先把”(提手旁)加上“仇”,减去“人”(单人旁),增损法和方位法混用。 例4 少即西游颇先进(犬品种)沙皮 作者:新加坡 陈秀云

解析:“少”加上“西游”(三点水),成“沙”,“颇先”为“皮”, 增损法和方位法混用。 例5 脱贫前岁岁无余出,脱贫后苦根尽除去(外音乐家)贝多芬 作者:厦门 郭少敏

18

解析:“脱贫前”为“贝”,“岁岁”减去“出”为“多”,“脱贫后”(分)加上“苦根尽除去”(草字头),组合成“芬”, 增损法和方位法混用。

例6 三人先后抵南京(8笔字)奈 作者:新加坡 林月英 解析:“三人”稍作调整,再加“南京”(小),离合法和方位法混用。 例7 砍树后再求宽恕(台艺人一)林心如 作者:新加坡 邱建忠

解析:砍掉“树”后,剩下“木”,再,二的意思,两个“木”就是“林”,把“恕”宽开,变形成“心如”,离合法和方位法混用

例8 边城乱至调李广,死后裹尸有伏波(4字地基工程术语)桩孔泥皮 作者:厦门 郭少敏 解析:“边城乱”(土和勾)加上调动后的“李广”,组合出“桩孔”,“死后”(匕)加上“尸”,再加上分开的“波”,组合出“泥皮”,三法混用。 二、拆字谜中的特殊情况——字素的非字形析出

字素,指字的一部分,偏旁,部首,笔画或者字的某个构件都可以叫做字素。我们看到,前面所提到的几种方法,都可能析出某一个字素,而且都是从“字形”上析出,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纯粹的离合体灯谜”,但是,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字素不是通过“字形”来析出,而是从其他方法析出,我们不妨称作“字素的非字形析出”,研究新加坡的灯谜风格,尤其是2006年的学生比赛赛题,我发现他们很喜欢这种方法,经常使用,所以专门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大家特别注意这些内容,以便参赛时有备无患。

这种情况种类不少,有“借代”、“等义互代”、“数量换算”、“笔画名称”、“从属代换”等,下面通过他们的赛题例子尽量加以分析:

例1 连日举行竞赛(9笔字)毗 作者:新加坡 黄俊琪

解析:“连日”扣“田”是离合法,再加一“比”是增损法,但是这个字素“比”不是以字形析出,而是通过“等义互代”,即“竞赛”=比”,这样而来的。 例2 北上三十天(9笔字)背 作者:新加坡 邱建忠

解析:“北”加上“月”,增损法,但是字素“月” 不是以字形析出,而是“数量换算”,三十天等于一月。

例3 两人四点相聚(8笔字)炎 作者:新加坡 林月英 解析:两个“人”加四个“、”,增损法,这个“、”以笔画名称析出。 例4 小字要加一撇(7笔字)赤 作者:新加坡 林月英

解析:“小”加“十”加“一”加“丿”,增损法,“十”以加号析出,“丿”以笔画名称析出。 例5 栽杏毁桃李(9笔字)哉 作者:新加坡 林月英

解析:“栽杏”减去“木木”得出“哉”,增损法,“木”用具体的树种(桃李)来“从属代换”。 例6 高官云集(8笔 / 20笔字)宠 作者:新加坡 黄玉兰

解析:“高官”(宝盖头)加“龙”,方位法和增损法混用,“龙”通过“云从龙,风从虎”这样的古语“借代”析出,可见,前一节杨老师讲的“会意体灯谜”中的“借代法”,在“离合体灯谜”中也有用场。

19

例7 缩龙成寸(10笔字)辱 作者:新加坡 黄叔麟

解析:“辰”加“寸”,增损法,“辰”通过“生肖借代”析出,大家一定要牢记那个“生肖借代表”(P58)。 例8 印度缠头巾(11笔字)帼 作者:新加坡 郑进福

解析:“国”加“巾”,增损法,“国”通过具体国名(印度)来“从属代换”。 例9 春临八卦山(10笔字)根 作者:新加坡 郑进福

解析:“木”加“艮”,增损法,“木”以“春”来“五行借代”,“艮”以“山”来“八卦借代”,P58的“五行借代表”要记住一些常用的。

例10 北岸土产十分多(9笔字)峙 作者:新加坡 郑进福

解析:“北岸”(山)加“土”加“寸”,方位法和增损法混用,“寸”由“十分”数量换算而来,十分等于一寸。“十分”还可以是“角”、“毛”。

例11 男女二十人(10笔字)荷 作者:新加坡 刘淑香

解析:“二十人”变成草字头加单人旁,“丁”、“口”组合成“可”,然后全部组合成“荷”,离合法,“丁”、“口”以“男丁女口”借代。

例12 其心不正须约束(16笔字)懒 作者:新加坡 郑景祥

解析:“其心”(竖心旁)加“负”加“束”,增损法,“负”通过“不正”进行“反义互代”。 例13 欢送后相思二十载(13笔字)鼓 作者:新加坡 郑景祥

解析:“欢送后”(又)加“豆”加两个“十”,方位法和增损法混用,“豆”用“相思”借代,源于“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的诗句。

例14 四大名嘴有变动(外礼貌用语翻译词)哈罗 作者:新加坡 邱建忠 解析:“四大名口”四字打乱重组,离合法,“口”通过“嘴”来“等义互代”。 例15 二月别后常挂念(13笔字)蒯 作者:新加坡 郑景祥

解析:两个“月”加“别后”(立刀旁)加“艹”,增损法和方位法混用,“艹”通过“数字名称”析出,二十为一念,同理的还有十二为一打等。 三、猜射技巧归纳:

*认清谜体,谜目如果是字,绝大部分是拆字,应该从拆字的方法入手。谜目不是字, 谜面如果含有增减、打乱、方位指示等这样意思的字眼,而且不是成句,也可先考虑拆字,笔猜时可以“会意”、“拆字”试验着猜射,抢猜就要迅速做出判断,要锻炼灵敏的谜感;

*认清谜面字词中哪些是谜底字形的来源体,哪些是用来提示动作或方位的指示词。这两者往往错综复杂,有些字词两者都像,不好判断,初学者一般很难熟练掌握,要多猜多看,总结经验,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适当转换思路,一个思路受阻时,要适当转换另一个思路,另辟蹊径来尝试,尤其笔猜时。而根据经验认准一个思路肯定有的话,没有全部出底的情况下,就要坚持,不能过早放弃;

20

例7、 “情急无心垂钓钩(字)静,这里的“钩”就象形“亅”。 (六)斜钩(し),象形斜月、残月弯月等。

例8、 “一钩斜月星相映”猜“弋”字,这里的“斜月”就象形“し”。; (七)竖弯钩(乚),象形舟船、残月、尾巴等。

例9、“一叶轻舟水平流”(字)心”字,这里的“轻舟”就象形“乚”。 (八)横折弯钩(乙),象形鹅、鸭、鸳鸯等等禽、鸟类。 例10、“花前游鹅栖”(字)艺,这里的“鹅”就象形“乙”。 试猜:1、“一勾斜月带三星”(字)心 2、提起从前泪点点(字)箭 3、立竿见影(英文大写字母一)L 4、“舟头游鸭动春波”(字)染

小结:重点掌握“、”(点)的象形方法及“新月(斜月、残月、弯月)的各种扣法。 二、部首象形法

(一)人(入),象形雁阵,但相当多的谜作将雁、鸿、燕等也象形为“人”,虽为谬误,但也已成为一种习惯用法。 例12、天际雁阵排连(字)丛。 例13、风雨空中雁阵斜(字)佩 (二)冖,象形桥梁、平衡木等。 例14、欲仿六如作画桥(字)傍 (三)卩、阝象形旗幡、扁舟、帆等。 例15、 “孤帆天际来”(3笔字)卫 例16、“风展红旗如画” (字)郝

(四)八(儿、丷),象形胡须、眉毛、对鸟等。 例17、“问得眉锁须翘” (字)阅,

这里的“丷、儿”分别象形紧锁的双眉和翘起的胡须。 (五)厶,象形远山、鼻子等。 例18、厶(景点)象鼻山

例19、“泣别折枝孤山远”(法律名词)立法权 (六)彡,象形斜雨、拂柳、竹叶等。 例20、日落长安柳丝飘猜“影”字

26

(七)口,象形方块、围墙、窗户、嘴巴、包围圈等等。 例21、枝头新月小窗前(字)和 (八)辶(廴),象形舟、船。 例22、 “一叶扁舟到宁波” (字)通 这里的“辶”像一叶扁舟,宁波简称“甬”。 (九)虫(卫),象形孤帆、小舟。

如“汪洋中的一只小船”猜“浊”字,这里的“虫”就象形“小船”。

除了部首有象形意外,还有一些汉字以及类似偏旁的符号,也有它们各自的象形意。常见的有:如“亦”象形蝴蝶,“田”象形窗,“且”象形层楼, “丰”象形树影、远树,“干”象形蜻蜓、电线杆, “个”象形竹叶、路标、箭头、箭,“丫”象形幼苗、幼芽、杯子、竹叶、三叉口等等。

例23、“点水蜻蜓款款飞”(字) 汗。 将“干”字象形为款款飞的蜻蜓。 例24、两株幼苗(影片名) 丫丫 将“丫”字象形为刚破土的幼苗。

例25、远树两行山倒影,平舟一叶水横流(字) 慧

“丰”字象形远树;“山倒影 ”,则以“彐”比之;“乚”象形一叶小舟,更有水(氵)横流,转变为“、、、”。

试猜:1、平沙落雁(字)大 2、远山如眉残月影(字)翁 3、河边蜻蜓三点水(古称谓)可汗 4、六桥上下隔远芳(字)蒡”

小结:重点掌握:雁阵、桥、远山、远树、拂柳及斜雨(彡)、帆、船、旗帜等常用的象形物的扣法。 三,符号象形法 (一)常见字母象形:

A:塔;b 、d:半把剪刀;B:弓c:象形残月;D:弓、半圆(如半个月亮); H:单杠;h:靠背椅子;I:棍棒、直道等;i:棒球;J:钓钩; M:山谷 、连山; m:双门洞;n:单门洞;O:圆形景物如球、圆月、洞等等;P,象形旗帜;Q:象形断线的气球、带藤的瓜、彩云追月;S,象形蚕、龙、蛇、弯路;T,象形锤子;t:钓钩; V:山谷、曲线、胜利、倒立的人;W:曲线、波浪等;X:双桨、错、未知数、爱克司、乘;Y:幼苗、杯子、竹叶、三叉口;Z:象形鹅、鸭等。 (二)常见数字象形:参照 “数字儿歌”内容整理:

27

1:小棒,2:小鸭,3:耳朵,4:小旗,5:秤钩,6:勺子,7:镰刀、锄头,8:葫芦,9:勺子, 0:同“O”的扣合方法。 试猜:

1、当前月半圆(《阿Q正传人物》)小D 2、YO(五言唐诗句) 举杯邀明月 3、一把勺子一双筷(国际事件一)911

4、弓形映蛇影,色变竦声起(福建著名商标)SBS 5、“两岸青山相对出(网络用语)MM” 总结:象形谜的特点与猜法

1、 通常谜面有一定的画面感,一般有明确的景物描写。

2、 一般采用分段扣合来猜射:把谜面的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词、字(字母)、笔划,从而得到谜底。

3、 大部分象形谜采用增损离合法辅助成谜。 4、 象形谜谜底字数一般较少,以猜字谜居多。 课后作业:

1、天际悬孤星,清辉近远山(字) 2、棹穿波底月(字) 3、赏心闲里伴蛾眉(字) 4、枝头新月小窗前(字) 5、“消除疵斑再出厂” (字) 6、山边蛇出洞(名著人物)

7、瓜儿离不开藤,藤儿离不开瓜(网络名词)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字母四) 9、一片孤帆送倩人(字)

10、一把铁锤凝心血(服装名称一) 国际中学生灯谜大奖赛有关资料(六) 第七讲:拟声法、重扣法等 授课人:高万权

一、揭晓上一讲作业答案,并逐一解析 1. 天际悬孤星,清辉近远山(字)育 2. 棹穿波底月(字)必

28

3. 赏心闲里伴蛾眉(字)阑 4. 枝头新月小窗前(笔字) 5. “消除疵斑再出厂” (字)此 6. 山边蛇出洞(名著人物) 阿Q

7. 瓜儿离不开藤,藤儿离不开瓜(网络名词)QQ 8.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字母四)YOWV 9. 一片孤帆送倩人(字)蜻

10. 一把铁锤凝心血(服装名称一)T恤 (一)拟声法介绍

这里分两部分,一是象声法,另一是声韵法。 象声法

象声法,是将谜面或谜底里字读音,拟作一种事物或动物的声音,从而相扣成谜的方法。 例1:听似猫叫连两声(电影名)苗苗

解析:猫叫声为“喵(miao)”,连两声则为“喵喵”,声似“苗苗”,故猜做苗苗。《苗苗》是1980年拍摄的小学教师题材的 电影。 例2:“鸡犬之声相闻”(两岸时事名词)辜汪会谈

解析:这是一则数年前台湾某电视台春节有奖猜谜的灯谜。面句出自《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谜底台湾称辜汪会谈(大陆称汪辜会谈),指在1993年和1998年由台湾方面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与中国大陆方面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董事长汪道涵举行的会谈。这里不采用承启法,而取(母)鸡叫“咕咕”声和狗叫“汪汪”声,以辜代替咕,扣出辜汪二字,相取互相之意扣会尚可,谈字并不落实。但以古文原句为面扣现代事件能如此成谜,虽不很完美却也属难得巧思。 试猜:

1、蟋蟀连声叫(《木兰辞》一句) 2、犬声穿户出(字) 揭底并解析

1、 唧唧复唧唧(取蟋蟀叫声相连)

2、 润(取狗叫声“汪”与门组合,穿、出提示“汪”字拆开)

小结:拟声法主要通过事物或动物的声音,用象声词来扣合谜底,比如狗叫扣“汪”,鸡叫扣“喔”或“咕”,猫叫扣“喵”,青蛙叫扣“呱”,马蹄声扣“得”等;敲门声扣“笃”,风声扣“呼”,雨声扣“唰”。所有这些象声词也可以用同音字替代。 声韵法

29

声韵法是利用汉字拼音的声母和韵母成谜。谜底通常以拼音字母居多,也会有利用象形构成汉字的某个部分。声可以是声母,也可以是声调,因此也有用声调来成谜,谜底一般为数字。这类谜在近年来比较流行。 例3:箫声四起会云端(字)爽

解析:谜面描写的似乎是一种仙乐缭绕的景象,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箫声取的是“箫”的 声母x,四起即有4个x,会云端是取“会”和“云”的开端即“人”和“一”组合成“大”,再加上4个x,就成为谜底“爽”字。

例4:荷塘清韵鸣鹭声(电脑名词)html

解析:这描写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色。但谜面需要用另类眼光来看,“荷塘”清除掉韵母,余下声母为ht,“鸣鹭”的声母为ml。组合后成为谜底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简称为HTML)

例5:风几声,雁几声,马蹄声声又几声(乘法口诀)一四得四

解析:谜面看似陈述句,实为疑问句。风、雁、又的声调分别为1、4、4,马蹄声为“得”。 试猜:

1、 名声传四方(武器名) 2、 几声清淅沥(电信名词) 揭底并解析:

1、 M16(美国军用步枪名,声母m,4的平方为16)

2、 114(清淅的声调都是阴平,也称1声,沥的 声调为去声,也称4声)

小结:声韵法谜猜射时,主要要认真分析谜面,谜面一般有“声”或“韵”字(韵母用法类似声母用法),谜底必然是字母或类似字母的汉字(含部首等)。如果是疑问句,则谜面应有“几声”“何声”等字,谜底必然是数字且不大于4。 (三)重扣法介绍

重扣法,就是指一则谜面中对谜底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扣合的方法,术语上称为“双扣”或“三扣”。

重扣法从形式上可划分为:字形复描法、拆字提音法、拆字提义法等。 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字形复描法:是将汉字的笔划、结构从不同角度拆分,或在拆字的基础上加入会意的成分。如此运用多次借笔复描,组成多个描述这个字的句子(即谜面),以达到“回互其辞”的目的。

例6: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字)省

解析:自+小=省,目+少=省,这是国内著名的离合字谜,被誉为运用重扣法的经典谜作。 例7: 天没它大,人有它大(字)一

解析:这也是一则很著名的谜例。天-一=大,人+一=大

30

① 钟馗剑(常用词,徐妃)惭愧 ② 面面相觑(树木名,徐妃)榕树 ③ 语合美(常用词,徐妃)酝踉 4. 骊珠格(又名探骊格)

谜目是谜底的有机组成部分,须探索谜面文意,猜出谜目,带出谜底,以谜目与谜底连成一体的文意来扣合谜面。

例一. 临摹莫高窟雕塑(骊珠格)石人,入画 例二. 共赏明月(骊珠格)首都,仰光 例三. 结庐在阡陌(骊珠格)作家,田间 试猜

① 提拔一名(骊珠格) 谜底:单位,升

② 声誉远超白乐天(骊珠格) 谜底:名胜,香山 ③ 低声诉重生(骊珠格) 谜底:小说《复活》

5. 化格法(也称藏格法)

化格谜,就是将谜格巧妙地嵌在谜面中,然后猜出相应的谜底扣合谜面。例一. 人家依树系秋千(影目)木屋 例二. 卷帘入室告黛玉(作家)林语堂 例三. 徐妃伴圣驾(常用词)彷(繁体)徨 试猜:

① 人家依树系秋千(银行名词) 谜底:立户

② 回头下望人寰处(成语) 谜底:世俗之见

3、卷帘唯愿无俗客(外地名) 谜底:西雅图

36

中国城市别称

安庆——宜城

鞍山——钢城、钢都 蚌埠——珠城

包头——鹿城,草原钢城 常德——柳城 常州——龙城

潮州——凤城、瓷都 成都——蓉城、锦城 承德——热河 大连——滨城

大庆/东营——油城 大同——平城 东营——油城 佛山——禅城 福州——榕城 抚顺——煤都 个旧——锡都

广州——花城、羊城 哈尔滨--冰城 杭州——杭城、武林 衡阳——雁城 呼市——青城 湖州——湖城 惠州——鹅城 吉林市——江城 济南——泉城 济宁——任城 嘉兴——禾城 金昌——镍都 金华——婺城 景德镇--瓷都 开封——汴

昆明——春城、花城 拉萨——日光城 冷水江——锑都 丽水——莲城 聊城——凤凰城 柳州——龙城 泸州——酒城 洛阳——花城

南昌——洪城、英雄城 南京——石头城

37

南宁——邕城 南阳——宛 内江——甜城 宁波——甬城 平顶山——鹰城 莆田——荔城 齐齐哈尔——鹤城 青岛——岛城 衢州——柯城 曲阜——圣城 曲靖——麒麟城 泉州——鲤城 瑞丽——小香港 厦门——鹭城 上海——申城

绍兴——越城、蠡城 深圳——鹏城 十堰——车城 石狮——服装城 苏州——水城 太原——龙城 吐鲁番——火洲 潍坊——风筝城 温州——鹿城 武汉——江城

西安——古城、唐城、汉城西昌——月城

湘潭——锰都、莲城 徐州——彭城 许昌——烟城 烟台——港城 扬州——芜城 宜兴——陶都 漳州——芗城

长春——车城、春城 长沙——星城、潭城 郑州——绿城

重庆——山城、雾都 舟山——岛城 自贡——盐都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dk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