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与理想主义

更新时间:2023-09-29 15: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是代言人,却又是毁灭者”

——简论《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与理想主义

塞万提斯所作的《堂吉诃德》无疑是西班牙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尽管作者塞万提斯在序言中声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从事实上来看,这部书所为我们带来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作者的主观意图。这样的一本“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实质上成为了一部全面地批判封建制度的现实主义伟大著作。

《堂吉诃德》一书的主人公堂吉诃德,以其疯癫的形象、天真单纯的思想以及对于理想的无比坚定而成为了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人物之一。我们除了对他的滑稽可笑的举止难以忘怀的同时,同样也为他身上所闪耀的理想主义精神而感怀,以至于成为了我们心中理想主义精神的化身。然而在我看来,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形象是深远而复杂的,他不仅仅是简单的代表了人们心中对于理想主义的憧憬与赞赏,其中还含有许多富有启迪性的意味。

我们在解读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时候,其中的重点也必然是他身上闪耀的理想主义的光辉。至今为止,西班牙人中依旧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使到了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有堂吉诃德。”毫无疑问,他代表着在那样的一个处于封建与资产阶级过渡过程的社会之中,追寻自身的理想与信念的,富有个性解放特征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形象。尽管构成了诸多可笑的结局与可悲的结果,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否认的是他内心中永不动摇的对于自己理想中美好未来的不懈坚持与追求。这样的一种精神是超越于时代之外的,始终能够触动人类内心的辉煌的品质。

堂吉诃德所坚持的骑士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十分美好的,其中富有着许多直到我们当代社会依旧坚持与赞颂的美好内涵。到了十二世纪,骑士精神的意义转变为人生的整体规范。骑士精神规范的基本守则就是?保护老弱妇孺、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堂吉诃德一心想要恢复的骑士道,本身具有着充分积极意义。只是“骑士”这种代表着黑暗的中世纪的意象,已经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价值评判与发展需要。因此,堂吉诃德所坚持的这种骑士精神,也就成为了荒谬与落伍的象征。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堂吉诃德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堂吉诃德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在谈到骑士精神之外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见解都是精到的,而且他清醒时,可谓博学多才又富有浪漫主义诗情。他为理想的坚持与付出是我们今天这些坚持着现实主义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他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应该具有的所有美好的品质——“永远不畏困难,不向困难低头”,“始终怀有希望的种子”,“热爱人性的爱与正义”。向我们诉说了理想之于人生的伟大价值。

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形象却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的人生具有着十足的喜剧色彩。当他拿着长矛去锄强扶弱、济贫救困;当他发誓要以生命来捍卫骑士精神;当他不断

向别人描述着“幸福的时代”,这些就注定了他身上的喜剧色彩。他的出现时完全与整个时代所脱节的,是不被他所生活的时代所能接受的。他身上穿的是中世纪骑士的盔甲,满脑子所想的却是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手里拿着封建主义的长矛,进攻的却是炮火轰鸣、资产阶级意识已然萌芽的西班牙王国。然而这种喜剧色彩却是他身上一切悲剧的源头。堂吉诃德身上充满喜剧色彩的理想主义,归根结底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而这些,都为我们在回味堂吉诃德这样一个人物的时候,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他所坚持的充满善良与美德的理想是不为别人理解与接收的荒谬,他的理想更多程度上只是内心中美好意象在现实中的投影——于是便成为了荒诞的幻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堂吉诃德最后认清现实,认清他心中的理想的不切实际的悲伤结局也就变得顺理成章。那份源自心底的坚持理想的美好品德,也因此成为了毁灭其人生的关键要素。诚如作者所说:“人世间一切事,无不经历了由兴致衰并且最后导致消亡的历程,特别是人的生命。”生命的尽头不会仍然是生命,但理想的尽头不会仍然是理想吗?雨果曾经说过:我们的肉眼若能看见别人的意识,那么判断一个人,凭他的梦想比凭他的思想更可靠。沉湎于如同幻想的理想中的堂吉诃德骑士,随着他的征途越来越远,所渗透的美好品格也越来越多。他维护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人人都在笑他,但人人都爱他。为他,侄女日夜担忧,朋友极力拯救,桑丘陪伴左右。上帝给了塞万提斯一双魔法的手,他愈是赞扬堂吉诃德身上所绽放出的美好光辉,却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对于堂吉诃德最终结局的无情嘲弄。因为堂吉诃德身上所体现的多重矛盾性本质上是作者对于他眼中所认知的整个时代的深深寄托,也正是作者本人人生经历与价值取向的深深写照。塞万提斯的人生经历,不得不说也与堂吉诃德有着惊人的重合之处。截取贯穿塞万提斯后半生的“雷托那海战”为参照,他不顾一切参与战斗所表现出来的鲁莽和勇敢,在阿尔及利亚被劫持囚禁所表现出来的坚忍,越狱失败后对朋友所表现出的忠诚……这不恰恰就是堂吉诃德真实写照吗? 堂吉诃德的矛盾性归根结底体现了作者对于自我的认识与反思。从书中最后堂吉诃德的突然死亡我们也许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堂吉诃德的死亡与其说是生命的自然陨落,不如说是塞万提斯面对现实时理想主义旗帜的倒戈;与其说他是要借堂吉诃德之口消灭骑士道精神,不如说他是想要闭合理想与现实之间无法弥合的鸿沟。

我没有诋毁美好品格的意思,只是觉得生而为人,为了理想而不断坚持固然是值得赞颂的。但与此同时,历史却不会因为你一个人的苦苦坚持而走回你所无比期待着的过往。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充分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能最终获得实现的可能,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既给了他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高尚形象,但同时,他也因此成为了这种的盲目的理想主义的毁灭者。因为他的理想主义更多的是蕴藏在自己内心里的精神上的空洞的幻想,而他本身却并没有最终实现这种理想的行动能力。堂吉诃德们的悲哀不在于他们胸怀一片理想主义沃土,而在于他们缺乏播种的锄头。堂吉诃德们理想的种子永远烂在心中。缺乏行动力是所有堂吉诃德的典型特征,而被现实的浪潮一次又一次盖过后,他们却说是理想害了自己。

有理想的人是高尚而美好的,但因为理想而变得不切实际的人却是悲剧的。堂吉诃德在在带给我们爱与美德同时却也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刽子手,他用他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一个

因为盲目与迷失最终自我毁灭的理想主义者,诠释了一个仅在精神上高度理想却最终无力实现的毁灭者。我们需要认同他那对于理想始终不懈坚持的美好品质,但同样也应为这种理想所带来的深远后果而不断反思。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中实在有太多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他们口中高叫着理想,让理想为自己生命中的荒谬买单。殊不知人生的决定权最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也许,他们在举起了理想主义旗帜的一霎那,便同样成为了自己的毁灭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d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