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塔说课材料

更新时间:2024-01-11 17: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高塔》说课材料

大溪小学 龚德清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终点,中间过程用塑料瓶为材料,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但存在个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长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等问题。

基于对教材和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且结合具体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沟通的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主动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

2、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进行反思。 教学难点

将物体稳定性的探究结果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子、筷子、胶带。 教师用:课件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主题。

出示课件,观赏三座塔类建筑,让学生感受到塔的壮观和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出问题:这样高的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塔,以形状、结构、和受力三个方面为出发点,猜想推测一下塔高而不倒的原因,并写在自己的记录本上。

二、实验激趣,探究奥秘。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课中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呢?就在于自己动手实验,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我采取了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上课伊始我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做几个有趣的实验,这时有很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在学生对塔高而不倒的原因进行推测后,我再给出第一个实验的内容: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空塑料瓶,一些沙子, 1、怎样放最容易倒? 2、怎样放不容易倒?

3、怎样做最不容易倒?

学生通过摆弄这些实验材料会悟出: 1、小头向下最容易倒, 2、小头向上不容易倒,

3、瓶子里面再装一些沙子最不容易倒。

让学生自由的去发现各种方法。在这组实验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进行汇报交流,取得一致定论,而是留作下一环节的悬念。

三、小组竞赛,制作高塔。

有了上面的实验做铺垫,这一环节以小组竞赛形式展开: 1、明确任务: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既高又不容易倾倒。

2、分组操作: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切实的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动起来,首先小组分工要明确,必要时教师可以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可适当提示、点拨、引导,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3、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①测量高度。

②用倾斜的方法测试塔的稳定性。 4、汇报讨论:

①采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的塔建得这么高且坚固? ②为什么这样设计你们小组的塔?

③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抗风能力与框架铁塔比,哪个好?

本课没有涉及塔基问题,实际上铁塔都打了塔基,并把铁塔与塔基相连,实质是增加下部的重量。学生如果能发现这点,应当给予肯定。

四、因势利导,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通过以上两组探究活动,水到渠成的得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把我们探究的结果与先前的推测比较一下,哪些推测得到证实,哪些推测证明是不对的?当时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思维,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哪些特点使框架铁塔不容易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cn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