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CB398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25 1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专插本大学语文备考建议:

指定篇目:熟读,并尽量背诵,全面掌握(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文章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论证方法)。

教材的其他篇章:熟读,尤其是篇题下的提示和篇末的作品分析。

文言文:掌握重难点实词、10个虚词、语法现象、句式,名句翻译。

现代文之议论文:议论文的文体常识,尤其是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现代文之记叙文:记叙文的文体出常识。备考阅读注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诗词歌赋:指定篇目全背诵,掌握作者和各文体常识、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作文:建议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

一、汉语基本知识

文言文:1.实词 2.虚词 3.语法现象4.句式 修辞:1.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 二、文学基本知识:教材

1.作者 2.名篇名句 3.文体知识 4.文学流派 5.文化常识 常见的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表达你想说的内容的方式。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反复、设问、反诘、通感、顶针。

3.表现手法:范围广,如象征、对比、烘托、渲染、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小见大、以动衬静 三、阅读(课内或课外):现代文、文言文。 1.作品反映的社会背景及时代生活 2.文章章法 4.审美风格 5.文章主旨

四、写作,40分。

不少于800字,建议大家备考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作为重点 五、题型

1选择题:单选,多选(相对单选题稍难)

2 古文翻译:复习时将重点指定篇目中文言文的课文一字一句进行处理,重点句子能翻译。 3 填空题:指定篇目的诗句默写,上下句。相关的文学常识 4 阅读:现代文阅读

5 作文:议论文或记叙文,社会热点事件。 06年出现古文整句翻译。07年撤掉简答题。

09年—14年阅读题固定为一篇现代文,一篇文言文。

四大类:说理、抒情、叙事、描写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第一 论点。能表达作者看法的观点,形式简洁明确,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能统摄全文。明确式的表态。

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会有明确式的中心句出现。 中心论点是对全文的归纳和总结。

论点分两种:1.中心论点,1个。2.分论点,n个,并列关系。开头、结尾,文章的标题容易是中心论点。如《论毅力》《谈骨气》。

反言之,作文的这三个地方应该出现中心论点:标题、开头、结尾。 论点要正确,深刻,鲜明。 第二 论据。

论证论点的证据和材料。

分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可以是生活现实,和历史史实,或统计数据。

道理论据:名言、谚语、公式定理,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 例子。

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才能写出好的议论文。 第三 论证。用材料论证论点的方法。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对比、道理、比喻。 举例论证:事实论据。如《谈骨气》,举例古人。 对比论证:需要两面,正面、反面。 道理论证:举了孟子名言 比喻论证:

将多种方法结合,才能把中心论点表达突出。 议论文从观点上分:立论和驳论。

立论:树立自己的观点,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驳论:批驳。批驳别人的观点、论据或论证过程。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李斯《谏逐客书》

四大类:说理、抒情、叙事、描写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容忍与自由

讲授顺序:议论文、文言文、记叙文、诗词曲赋、作文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P53-54 课文编写的规律:小字和课后 选自《国语》,又名《左氏外传》《春秋外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 体裁: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记述时间跨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共二十一卷,分 《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 国别体与编年体 记言。外交。

一、解题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1、召公谏厉王弭谤 谏:动词,劝说,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 弭:消除,阻止 谤:恶意攻击别人

这篇考过的:国别体、句子翻译、出自。 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本思想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坝,名词用作动词,堵住、阻隔。 4、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亲戚:古今异义。古:族内外的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为:治

原文:王虐、民怨、王亡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阻止人民开口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水患还要严重。江河的水被堵塞,就要决口奔流,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P63-65 议论文的典型。

北宋文人,政治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中叶诗文革新领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新唐书》。 文化常识:谥。

写文章应申明道理,言之有物,要有现实实用性和针对性,内容要真实,文字要平易——反对宋初浮丽文风 唐宋八大家 三、文章章法

1、找出观点句(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天命 or 人事?

908年(23岁) “与尔三矢”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 为 什 么? 盛衰之理

原 推究、探讨 晋王三矢

盛 受遗命,矢志复仇 忧劳兴国 天命? 对比

衰 宠伶人,身死国灭 逸豫亡身 人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谦得益 满招损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盛而衰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写作手法(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后堂庄宗李存勖由盛到衰的事例。 2.对比论证。李存勖盛和衰的状态对比。 3.先扬后抑

有意识的省略

欧阳修:我作《伶官传》,岂下滑稽哉。 治与乱

翻译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为天下笑。

一、作者介绍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mén),学名洪骍(xīng),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受到赫胥黎、杜威的影响大。杜威:试验主义

胡适著名治学观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反封建,倡民主、科学。 《文学改良刍议》、《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胡适的白话新诗和文学史写作《白话文学史》,新文化运动。 《尝试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胡适的现代诗歌

蝴蝶(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中心论点: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下有并列式分论点。 五、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2):以胡适以母校史学大师布尔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重要”为起兴,不仅深表同感,而且认为它“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顺着布尔的思路,胡适进一步发挥并引申出自己的观点:“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适的话换一种表述即是:因为容忍是自由存在的前提,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打个比方来说,容忍是“根”,自由是“花朵”。胡适为布尔的那句格言寻找到了立论依据,并赋予了理论色彩。

第二部分(3-12):证实自己的第一个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举例说明一:个人经历

(1)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激进年青人长于积极进取而欠缺冷静反思的思维特点。相对而言,老年人较为心平气和,思考时较客观周详。

(2)青年与老年在知识积累、认识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知识的局限使我造成了认识上偏差。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什么却以大部分篇幅来叙事呢? 秦的兴盛史——秦的速亡史。 先扬后抑、扬中有抑

衬托、对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 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施仁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贾谊辞赋家的政论特色: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达到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

金圣叹: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 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 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以卵击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cc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