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案)

更新时间:2023-11-08 00: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主要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理解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运用性质和运算律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运算;

3.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与物理意义,2、性质与运算律及其应用。 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本概念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研究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

2、提出问题2:请同学们继续回忆,我们是怎么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我们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研究了这种运算的?

期望学生回答:物理模型→概念→性质→运算律→应用

3、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仍然按照这种研究思路来研究向量的另外一种运算:平面向

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数量积的概念

1、给出有关材料并提出问题3:

(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所做的功:W= |F| |S| cosα。

(2)这个公式的有什么特点?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W(功)是 量, ②F(力)是 量, ③S(位移)是 量, ④α是 。

(3)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功的计算公式”吗?

期望学生回答:功是力与位移的大小及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2、明晰数量积的定义 (1) 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为?,我们把数量 ︱a︱·︱bb︱cos?叫做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即:a·b= ︱a︱·︱b︱cos?

F α S (2)定义说明:

①记法“a·b”中间的“· ”不可以省略,也不可以用“? ”代替。 ②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3)提出问题4: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线性运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影响数量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期望学生回答:线性运算的结果是向量,而数量积的结果则是数,这个数值的大小不仅和向量a与b的模有关,还和它们的夹角有关。

(4)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

?的范围 a·b的符号 0°≤?<90° ?=90° 0°

例1 :已知|a|=3,|b|=6,当①a∥b,②a⊥b,③a与b的夹角是60°时,分别求a·b.

解:①当a∥b时,若a与b同向,则它们的夹角θ=0°, ∴a·b=|a|·|b|cos0°=3×6×1=18; 若a与b反向,则它们的夹角θ=180°,

∴a·b=|a||b|cos180°=3×6×(-1)=-18; ②当a⊥b时,它们的夹角θ=90°, ∴a·b=0;

③当a与b的夹角是60°时,有

a·b=|a||b|cos60°=3×6×

12=9

评述: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它们的夹角有关,其范围是[0°,180°],因此,

当a∥b时,有0°或180°两种可能.

变式: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b,求使|a+tb|最小时的t值,并求此时b与a+tb的夹角。

探究二:研究数量积的意义 1.给出向量投影的概念:

如图,我们把│b│cos?(│a│cos?) 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a在b方向上)的投影, 记做:OB1=︱│b│︱cos?

2.提出问题5: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 ︱b︱cos? 的乘积。

3. 研究数量积的物理意义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功的数学本质:功是力与位移的数量积 。

探究三:探究数量积的运算性质 1、提出问题6:

比较︱a·b︱与︱a︱×︱b︱的大小,你有什么结论? 2、明晰:数量积的性质 设a和b都是非零向量,则

3.数量积的运算律

(1)、提出问题7:我们学过了实数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对向量是否也适用?

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猜想: ① a·b= b·a ② (a·b)c=a (b·c) ③(a + b)·c =a·c +b ·c (2)、分析猜想:

猜想①的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猜想②的正确性,请同学们先来讨论:猜测②的左右两边的结果各是什么?它们一定相等吗?

期望学生回答:左边是与向量c共线的向量,而右边则是与向量a共线的向量,显然在向量c与向量a不共线的情况下猜测②是不正确的。 (3)、明晰:数量积的运算律:

3、︱a·b︱≤︱a︱×︱b︱ 2、当a与b同向时,︱a·b︱=︱a︱︱b︱;当a与b反向时, 2︱a·b︱= -︱a︱︱b︱, 特别地,a·a=︱a︱或︱a︱=a?a 1、a⊥b a ·b=0

已知向量a、 b、c和实数λ,则: (1)a·b= b·a (2)(λa)·b=λ(a·b)= a·(λb) (3)(a + b)·c=a·c +b ·c 例2、(师生共同完成)已知︱a︱=6,︱b︱=4, a与b的夹角为60°,求

(a+2b )·(a-3b),并思考此运算过程类似于实数哪种运算?

解:(a+2b )·(a-3b)=a.a-3a.b+2a.b-6b.b =36-3×4×6×0.5-6×4×4

= -72

评述:可以和实数做类比记忆数量积的运算律

变式:(1)(a+b)2=a2+2a·b+b2

(2)(a+b )·(a-b)= a—b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含义,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模。夹角。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坐标的作用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一、 数量积的概念 二、数量积的性质 四、应用与提高 十、教学反思 概念: 例1: 1、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2、 概念强调 (1)记法 例2: 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2)“规定” 三、数量积的运算律 3、几何意义: 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我首先安排让学生讨2

2

4、物理意义: 论影响数量积结果的因素并完成表格,其次将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提前,这样使学生从代数和 几何两个方面对数量积的“质变”特征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通过尝试练习,一方面

使学生尝试计算数量积,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数量积的物理意义,同时也为数量积的性质埋下伏笔。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是数量积概念的延伸,教材中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是以探究的形式出现,为了让学生很好的完成这两个探究活动,我始终按照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发现结论,教师明晰后,再由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证明。比如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是将尝试练习的结论推广得到,数量积的运算律则是通过和实数乘法相类比得到,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品质和类比创新的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c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