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学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16 21: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时

《逍遥游》学案答案

一、预习: 1、字音识记

北冥(mínɡ)鲲(kūn)鹏 抟(tuán) 迁徙(xǐ) 坳(ào)堂 )

夭阏(a) 蜩(tiáo) 舂(chōnɡ)粮 蟪(huì) 斥鴳(yàn) 泠(línɡ)然 蓬蒿(hāo)榆枋(fānɡ) 晦朔(shu?) 翱(áo)翔 沮(jǔ)丧 数数(shu?)然 恶(wū)乎待哉 2、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餐而反(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8)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 二、合作探究: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 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

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4、这说明什么?

鲲鹏也不是真正的逍遥

5、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7、作者是怎样批驳的?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五、课堂检测

怒而飞(怒:奋发) 是鸟也(是:这) 志怪者也(志:记载) 海运降迁徙于南冥也( 迁徙) 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 之二虫(之:这)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小年:“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大年: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大小之辩:鲲鹏和斥鴳 3、他们逍遥吗?

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五、课堂检测

众人匹之(匹:相比) 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彼且奚适(奚:哪里)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适莽苍者(适:往) 三餐而反(反:返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 绝云气(绝:直上穿过) 乘天地之正(乘:顺应) 此亦飞之至也(至:最高限度) 以久特闻(特:独) 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

1、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人? 宋荣子、列子 2、他们逍遥吗? 两人也还未逍遥

3、真正逍遥的三类人

“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逍遥游》中“大鹏”意象解读

朱秀玲

“大鹏”,多以高大雄伟的形象被文人引入诗文中,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往往为鲲鹏的伟大形象所倾倒,从而将自己的愿望和志向寄托在鲲、鹏身上。可以说鲲鹏是人们志向高远、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一种象征,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说明人们对大鹏的形象是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那么,在《逍遥游》一文中的“大鹏”形象,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呢? 《逍遥游》文中如此描绘“大鹏”的形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文辞极尽想象,着力描写了一个一举千里、硕大无比的大鹏鸟形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鸟振翅而飞,由北向南壮游南海,气势极大。这样的大鹏虽然神奇不凡,形象

高大,但必须凭借“海运”才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是“有所待”的,是不可能摆脱外物束缚的。

而综观全文,庄子要表达的是对绝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大鹏既然有所待,显然不是庄子完全肯定的一个形象。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庄子如此渲染大鹏的形象呢?这就必须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由于庄子生逢乱世,现实的困窘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幻想从虚无缥缈的境界中寻求思想解脱。以此看来,文中反复描绘的受到束缚的大鹏就是处在人生困境中的庄子,有所待不自由的大鹏身上寄寓的是庄子那颗被人类苦难禁锢的灵魂,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他欲飞的理想和无法超越的悲哀。

9、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12、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

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五、课堂检测 1、

2、 虚词 (1)其:

1、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2、代词,指鹏之背、鲲之大

3、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2)、而

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连词,表修饰关系 ) 水浅而舟大也 (连词,表并列关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连词,表转折关系)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而御六气之辩 (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 而征一国者 (通假字,通“能”) (3)之

(1)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助词,取独) (2)穷发之北 (助词,的)

(3) 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

(4)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这)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往) 3.词类活用

(1)不过数仞而下 (名词作动词 降落)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名词作动词南行)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 使……满意;使……信任

(4)适莽苍者(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郊野景象)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8)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5、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3、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4.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 今:野生之马

5.神人无功 古:无所为,无功利 今:没有功劳 6、一词多义

(1)像 你 如果

(2)这 正确

(3)则,就 这样

(4)记述、记载 志向 标记、做标记 记住

(5)名称、名字 名称、名字 说出、指出 (6)修建 长 遥远 编写

7、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为何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空深蓝,是他们真正的颜色呢,还是高远而没有到达极点呢?

6、实词、虚词的解释 (1)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 (2)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名称、名字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c2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