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究》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1 13: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堂研究 研究课堂

——读《课堂研究》有感 王海霞

《课堂研究》是钟启泉教授有关课堂教学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新作。本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我们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建议了策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当我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下读时,就发现《课堂研究》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这是钟启泉教授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也是钟教授的“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本作品。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学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

《课堂研究》意在“化零为整”,实现“经验的重建”,将“课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将儿童、教师、课程、教学等等要素放置在鲜活生动的场域中加以考察。通过诠释课堂研究的意蕴、视点、方略,作者希望向读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展现一个崭新的教育实践研究的图景。

《课堂研究》立足于课堂本身,以一种深入其中的、随之起舞的态度展开观察与探讨。而这,恰恰可以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或者说课堂事件当事人的视角。在书中,我们看到的话题都是细致的、彼此关联的、动态的或者说指向实践的。这种关联与置身其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中“自下而上”的潮流,也迎合了教育实践研究,特别是课堂研究的现实需要。从课堂研究到教学创造,承上启下之作,不可不读!

“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这本书从“课堂与课堂研究”出发,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阐述了 “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领导读者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讨论了“课堂研究的视

角”分别考察了问题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三维目标、课堂互动研究、课堂话语分析等多个不同的课堂研究理论,探索教学创造的多维逻辑。罗列了“课堂研究的方略”从“技术”层面考察了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方式与方法,对单元设计、练习系统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课堂规范、有效教学等多个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操作性建议。总结了“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则考察了学习共同体和“授业分析”这两种课堂研究的模式。附录“分享课堂创造的世界遗产”则系统梳理了从苏格拉底到维果茨基共12位教育家及其教育实践研究思想与成果,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脉络中探寻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真谛。 在读完了全书后,重点对本人比较感兴趣的和在教学中比较困惑的章节进行了研习,体会最深刻的几点如下:

一、关于课堂和课堂转型 钟教授提出“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成长的主旨终究是更为优质的经验的重建”。我非常认同此观点。因为,课堂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几乎二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堂这个儿童成长的场域,让它真正成为儿童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场域。在这里,儿童的身心应得以健康发展,儿童的认知经验应得以更优质的建构和发展,为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的人格得以健全良好发展,儿童的个性得以张扬和完善。 同时,课堂也是培育“文化传递力和创造力”的场域,课堂教学是以科学、艺术、技术之类的文化方式作为媒介,生成自身的意义,在儿童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换意义。所以,学校的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 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应是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即从“教堂”转向“学堂”。真正的“学堂”应是如此:方向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是自我主导的,学生是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的。

二、关于“学”与“教” (一)儿童的“学” 1. 学习是行为的变化;2. 学习是意义的建构;3. 学习是领悟的生成;4.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 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使之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的创造,情境说和对话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 学习是一种“文化实践的参与”。莱夫主张“情境学习”,因为学习是一种“情境性活动”,是对不断变化的文化实践的理解与参与。 2. 学习是一种对话性实践。 (二)关于“教学沟通” 在教学中,无论是在学习内容

还是在教师面前,儿童都是以自己的见解、观点、经验为背景的拥有社会意识的存在,而教师也是作为拥有社会意识的主体参与教学的。 所谓教学的沟通过程就是拥有不同代码系统的人员之间,以学习素材为媒介进行的及其复杂的沟通过程。教学是以教师的代码系统为媒介,获得积累了文化先人的代码过程。 在新的教学沟通中,不仅是语言,相互交换眼神与相互之间的肢体接触也被用来交换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儿童赋予自己的行动以意义。教师的教育技术使得儿童感知到身体、触发其身体动作的“临床知识”。

总之,我们常常耕耘在课堂教学中,再多一些思考力,把研究课堂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去颠覆往日那落伍的理念,定会感受到阅读此书的幸福感,定能感受到课堂学习中生成的满足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b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