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制药专业药剂实验

更新时间:2024-04-29 15: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一 溶液剂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了解常用附加剂的用法与用量。

实验指导

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或64.7%(g/ml),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液体制剂制备方法(溶解法):

称量→溶解→过滤→质检.→分装

实验仪器

精密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高速均质机,量杯,研钵,烧杯,吸管,试管,

实验内容

1.1 碘酊

1.1.1 处方

碘 1.0g 碘化钾 2.0g 乙醇 25ml 水 加至 50ml

1

1.1.2 制备:

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毫升溶解后,加碘与处方量乙醇,搅拌至溶解。再加水

至50毫升,过滤即得。用于皮肤消毒。

实验内容

1.2 胃蛋白酶合剂

1.2.1 处方

胃蛋白酶(1:3000) 1.5g 稀盐酸 1ml 甘油 10ml 蒸馏水 加至50ml

1.2.2 制备

取稀盐酸与处方量约三分之二的蒸馏水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使膨胀溶解,必要时轻加搅拌,加甘油混匀,并加蒸馏水至足量,过滤即得。

1.3 复方硼酸钠溶液

1.3.1 处方

硼砂 0.75g

甘油 1.75g 甘露醇 1.00g 碳酸氢钠 0.75g 液体酚 0.15ml 蒸馏水 加至50ml 1.3.2 制备

取硼砂溶于25ml的热蒸馏水中,放冷后加入碳酸氢钠使溶解。另取液

体酚加入甘油中搅匀后,搅拌下加入到硼砂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待停止产生气泡后,加蒸馏水使成50ml,过滤,即得。

用途:具有杀菌和清洁口腔黏膜的作用。稀释五倍后作含漱剂。

1.3.3 注意事项:(1)硼砂易溶于热水中,碳酸氢钠在40 ℃以上易分解;

2

(2)液体酚先溶于甘油中,易均匀分布。

实验结果与结论

思考题:

1、 碘化钾在碘酊剂处方中起何作用?

2、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3

实验二 乳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2、了解用乳化法测定豆油被乳化所需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3、了解常用附加剂的用法与用量。

实验指导

乳剂(或称乳浊液)是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小液滴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乳剂有 O/W(水包油)型、W/O(油包水)型及 W/O/W(水/油/水)型或 O/W/O(油/水/油)型复乳。乳剂按乳滴大小又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微乳等。

乳剂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为水和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制备时常需在乳化剂帮助下,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形成水包油(O/W)型或油包水(W/O)型等类型乳剂。乳剂的分散相液滴直径一般在0.1~100pm范围,由于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为此常需加人乳化剂才能使其稳定。

乳化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因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弱可以用HLB值来表示。HLB值高者,亲水基团的作用较强,即亲水性较强,反之则亲油性较强。另外各种油被乳化生成某种类型乳剂所要求的HLB值并不相同,只有当乳化剂的HLB值适应被乳化油的要求,生成的乳剂才稳定。然而单一乳化剂的HLB值不一定恰好与被乳化油的要求相适应,所以常常将两种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以获得最适宜HLB值。混合乳化剂的HLB值为各个乳化剂HLB值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HLBA·mA+HLBB·mB

HLBAB=—――――――――――― mA+mB

式中,HLBAB为混合乳化剂的HLB值;HLBAB和HLB分别为乳化剂A和B的HLB值;mA和mB分别为乳化剂的量。

本实验采用乳化法测定豆油被乳化所需的HLB值。该法是将两种已知HLB值的乳化剂,按上述计算公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合,制成具一系列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分别与油相制成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或加速实验(如离心法等)条件下,观察分散液滴的分散度、均匀

4

度或乳析速度。将稳定性最佳乳剂所用乳化剂的HLB值定为油相所需HLB值。在药剂制备中,常用乳化剂的 HLB值一般在 3~6范围,其中HLB值 3~8的为 W/O型乳化剂,8~16的为O/W型乳化剂。

小量制备乳剂多在研钵中进行或于瓶中振摇制得,大量制备乳剂可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或超声波乳化器等器械。乳剂制备时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于胶法、湿胶法和新生皂法,本实验采用干胶法制备。

实验仪器

精密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生物显微镜,组织捣碎机,高速均质机,量杯,研钵,烧杯,吸管,试管,载玻片,具塞刻度试管。

实验内容

2.1 石蜡乳(干胶法)

2.1.1 处方:

石蜡 12.0mL

阿拉伯胶 4.0g 尼泊金乙酯 0.05g 蒸馏水 加至30mL

2.1.2 制备:

(1) 尼泊金乙酯醇溶液的配制 将尼泊金乙酯0.05g溶于l mL乙醇中即得。

(2) 将胶粉置于干燥研钵中,研细,加人全量石蜡稍加研磨使均匀。按石蜡:水:胶为3:2:1的比例,一次加人蒸馏水8mL,迅速研磨,直至产生特别的“劈裂”乳化声,即成稠厚的初乳。然后用少量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量杯中,搅拌下滴加尼泊金乙酯醇溶液,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2.2 石灰搽剂(新生皂法)

2.2.1 ,处方

氢氧化钙溶液 10ml 花生油 10ml

2.2.2 制备:

??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瓶中,加盖振摇至乳剂生成。用于轻度烫伤。

5

2.3 乳剂类型的鉴别

2.3.1 稀释法

取具塞试管2支,分别加人石蜡乳剂和石灰搽剂各约l mL,再分别加人蒸馏水约5mL,振摇或翻倒数次,观察是否能均匀混合。 2.3.2 染色镜检法

将上述乳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加油溶性苏丹红粉末少许,在显微镜下观察外相是否被染色。另用水溶性亚甲蓝粉末少许,同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外相染色情况。

2.4 乳化石蜡所需HLB值的测定

2.4.1 处方:

石蜡 4mL 混合乳化剂(吐温一80与司盘一80) 0.5g 蒸馏水 加至10mL

2.4.2 测定法

2.4.2.1 用司盘一80(HLB值为4.3)及吐温一80(HLB值为15.0)配成6种混合乳化剂各5g,它们的HLB值分别为4.3、5.5、7.5、9.5、12.0及14.0。计算各单个乳化剂的用量(g)。

表3 混合乳化剂组成

名称 4.3 5.5 混合乳化剂HLB值 7.5 9.5 12.0 14.0 司盘—80/g 吐温—80/g 2.4.2.2 取6支具塞刻度试管,各加入石蜡4mL,再分别加入上述不同HLB值混合乳化剂各0.5 g,然后加蒸馏水至10 mL,加塞,在手中剧烈振摇1分钟,即成乳液。经放置5min、10min、30min、60min后,分别观察并记录各乳剂分层后上层的体积(mL)。最后将结果相近的两只离心5分钟。

6

表4 乳液放置后上层体积

放 置 时 间 (min) 5 10 30 60 离心后 4.3 5.5 混合乳化剂HLB值 7.5 9.5 12.0 14.0 实验结果与结论

1、乳剂的类型:

2、乳化石蜡所需HLB值为:

思考题:

1、 乳化剂有哪几类?制备乳化剂时应如何选择乳化剂? 2、 制备与评价稳定的乳剂?

3、石灰搽剂的乳化剂是什么?属何种类型的乳剂?

7

乳剂的制备方法

1. 油中乳化剂法(emulsifier in oil method) 又称干胶法。本法的特点是先将乳化剂(胶)分

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植物油为4:2:1,挥发油为2:2:1,液体石蜡为3:2:1。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的混合胶。

2. 水中乳化剂法(emulsifier in water method) 又称湿胶法。本法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

匀,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使成初乳,加水将初乳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与上法相同。

3. .新生皂法(nascent soap method) 将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界面上生成的新生皂类产生

乳化的方法。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70℃以上)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经搅拌即形成乳剂。生成的一价皂则为O/W型乳化剂,生成的二价皂则为W/O型乳化剂。本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8

实验三 半固体制剂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了解应用插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实验指导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可发挥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麻醉等作用。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形剂,对软膏剂形成和药效的发挥有重要意义,基质本身又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

软膏基质主要分三类:油脂型、乳剂型和水溶性基质。 (1)油脂型基质:

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中除植物油和蜂蜡加热熔合制成的单软膏和凡士林可单独用在软膏剂之外,其它油脂型成分如液体石蜡、羊毛脂等多用于调节软膏稠度,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

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乳化剂三种成分组成。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类、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脂类、多元醇脂类如三乙醇胺皂、月桂醇硫酸钠、聚山梨酯—80等。根据使用不同的乳化剂,可制得O/W型和W/O型软膏。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也称乳膏剂。 (3)水溶性基质: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聚丙烯酸等。

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用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制备。固体药物可用基质中的适当组分溶解,或先粉碎成细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凡例标准)与少量基质或液体组分研成糊状,再与其他基质研匀。所制得的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且对表皮无刺激性。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主药含量测定、性状、刺激性、稳定性、药物释放性能的测定等。

软膏剂的稠度影响使用时的涂展性及药物扩散到皮肤的速度,它主要受流变性的影响。常用插度计测定,即通过在一定温度下金属锥体自由落下插人试品的深度来衡量。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它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透膜到达接受介质的速度来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M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9

M=ktl2

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基质组成会影响k值大小。

凝胶扩散法和微生物法亦可用来比较不同基质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前者是将软膏与含指示剂的琼脂凝胶或明胶凝胶接触,软膏中的药物释放后扩散进人凝胶与指示剂产生变色反应,测量一定时间色层的高度比较基质的释药性能;后者用于抑菌药物软膏,将细菌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上打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孔,填入软膏,经培养后测定孔周围抑菌环的大小。

实验仪器

高速乳化机离心机,精密电子天平,振动筛粉机,恒温水浴锅。

实验内容

3.1 O/W型乳膏的制备

3.1.1 处方:

白凡士林 2.5g 硅油 5.0g 硬脂酸 3.0g 十八醇 2.0g 十六醇 2.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0g 羊毛脂 1.0g 维生素E 0.5g 三乙醇胺 0.5g 甘油 5.0g

丙二醇 1.0g

聚乙二醇400 1.0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5g 蒸馏水 23.0g 珍珠粉 1.0g 50.0g

3.1.2 操作

(1) 软膏基质的制备

取油相成分(白凡士林、硅油、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十六醇、羊毛脂、维生素E)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保持此温度;取水相成分(三乙醇胺 、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400、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蒸馏水)置于另一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保持此温度;在搅拌下将水相成分以细流状加入油相成分

10

国 内 常 用 标 准 筛 目次(目) 10 12 16 18 20 40 50 60 65 75 80 100 120 160 200 中国药典筛号 一号筛 二号筛 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七号筛 八号筛 九号筛 筛孔尺寸(mm) 2.00±0.070 1.60 1.25 1.00 0.90±0.029 0.45 0.355±0.013 0.280 0.250±0.0099 0.200 0.180±0.0076 0.150±0.0066 0.125±0.0058 0.090±0.0046 0.075±0.0041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粉末等级标准

等级 最粗粉 粗粉 中粉 细粉 最细粉 极细粉

16

分等标准 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实验五 胶囊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实验目的

1.掌握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分类及其特点。

实验指导

胶囊剂系指药物加适宜的辅料盛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空胶囊以明胶为主原料制成。其特点是外观整洁、美观、容易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硬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为:空胶囊的制备—药物的处理—药物的填充—胶囊的封口—除粉和磨光一质检—包装。

物料→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包衣)→分剂量→包装→颗粒剂→胶囊剂

硬胶囊中的药物可以是纯药物,也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制备工艺要求加入适当的辅料,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出速率、引湿性、流动性等性质。

实验仪器

瓷乳钵、天平、药典筛、称量瓶、干燥箱、滴定管、容量瓶、三角瓶、崩解仪

实验内容

5.1 维生素C胶囊剂

5.1.1 处方:

维生素C 5.0g

淀粉 2.0g

糊精 2.8g 酒石酸 0.2g 乙醇(50%) 适量

17

5.1.2 操作

(1)制粒 称取维生素C粉或极细结晶、淀粉、糊精,置于研钵中,混合均匀。另将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一次加人到混合粉末中,加人时分散面要大,混合均匀,制成软材,通过18~20目尼龙筛网制成湿粒,60℃以下干燥,当干燥接近要求时温度可升至 70℃以下,以加速干燥,干粒水分应控制在 1.5%以下。过 18~20目筛整粒,

(2)制空白粒 按处方比例取淀粉、糊精,置于研钵中,混合。另取适量乙醇,加人到混合粉末中,加人时分散面要大,混合均匀,制成软材,通过18~20目尼龙筛网制成湿粒,60℃以下干燥,当干燥接近要求时温度可升至 70℃以下,以加速干燥,干粒水分应控制在 1.5%以下。过 18~20目筛整粒,

(3)手工填充药物 将制得的维生素C颗粒平铺在适当的平面上,厚度约为囊体的1/3~1/4,然后带指套持囊体,口朝下插进药粒,使颗粒嵌入胶囊内,如此压装数次至胶囊被填满。称重,如重量合适将囊帽套上。将称重结果填入表

5.1.3 质量检查

(1) 外观:胶囊剂外观应整洁,不得有黏结、变形、破裂等现象。 (2) 装量差异:药典规定。

(3) 崩解时限:30分钟内完全崩解。

(4) 含量测定: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适量,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10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颗粒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干燥滤纸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淀粉指示剂1ml,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每l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806mg的C6 H8 O6。

实验结果与结论 装量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空胶囊重(mg) 填充颗粒后重(mg) 装量差异(%)

18

崩解时限: 含 量:

思考题

1. 维生素C胶囊剂处方中的乙醇有何作用? 2.手工填充制备胶囊剂时操作要点有哪些?

19

实验六 片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3.考察压力对片剂的崩解或硬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

(一)片剂制备流程:

处方拟定——物料的准备与处理一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及质量检查(制粒、干燥、整粒混合等检查)一压片(必要时包衣)一片剂质量检查一包装。

(二)片剂制备要点: 1.原辅料的处理:制片用原料一般应先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乙酰水杨酸有多种晶形,除粒状结晶可直接压片外,针状晶或鳞片状晶均需粉碎成细粉,并与其它成分混合(大量在混合机中,小量于广口器皿或盘中混合)。 含小量毒剧药的片剂,主药与赋形剂混合时必须采用逐级稀释法(递加混合法)混匀。

2.制湿粒:物料混匀后,加入适量粘合剂制成软材(以用手握之可成团块,手指轻压时又能散裂而不成粉状为度),用手挤压过筛,所得颗粒应无长条、块状物及细粉。大量生产时通过颗粒机滚筒(或括板)的挤压,使软材通过筛孔,制得颗粒。

3.湿粒干燥:应根据药物和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宜温度尽快干燥。小量制备时,可用电热烘箱等干燥;大量生产时可用蒸汽烘房等干燥。阿司匹林用淀粉浆制粒,由于乙酰水杨酸在湿热情况下容易分解,故应将其它原辅料(包括其它药物),用淀粉浆制粒,70℃干燥,干燥后颗粒往往结团粘连,需进行过筛整粒,再与粒状的乙酰水杨酸结晶混匀,最后加入润滑剂等辅料,混匀后即可压片。

(三)单冲压片机的主要构造及压片动作: 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调节:

首先装好下冲头,旋紧模板固定螺丝。旋动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在较低的部位。再将冲模装入模板,旋紧固定螺丝,然后仔细地将模板装在机座上(冲头的尖端锋利部位,易被撞碎而损坏,故在整个装拆过程中都应小心)。调节出片调节器,使下冲头上升到恰与模圈相齐平。再装上冲头并旋紧固定螺丝。转动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处在压力低的部位,缓慢地用手摇转压片机的转轮使上冲头逐渐下降,观察其是否正好在冲模的中心位置。如不在中心位置,应上升冲头(不得将上冲头强硬地冲入冲模模孔,更不应使上下冲相撞)。此外,稍微松动一点模

20

孔固定螺丝,移动位置直到上冲头恰在冲模模孔的中心位置为止,旋紧固定螺丝,装好加料斗的全部装置,并加入颗粒。用手转动转动轮,试压数片(若用手转动转轮感到不易转过时,不应用力硬转,应小心倒转少许,然后旋动压力调节器降低压力)。称其平均片重。调节片重调节器,使压出的片重与应压片重相等。同时调节压力调节器,使压出的片剂有一定的硬度。在上述一切操作均较顺利后,最后开动电动机进行试压,检查片重和崩解时间,达到要求后方可正式压片。

压片机有一定转向,不得向相反方向转动。否则将会损坏机件。 压片机的保养:

压片完毕,用毛刷刷去药粉,用废纱头揩拭机件,使压片机干燥清洁,最后加好润滑油。下次使用前,仍应用手缓缓转动转轮,仔细观察压片机有否故障。当一切顺利、正常后,方可开始使用。若需拆开时,拆下的次序与安装次序恰好相反。

实验药品和器材

药品 乙酰水杨酸 淀粉 枸橼酸(或酒石酸) 滑石粉。

器材 单冲压片机 工业筛(药筛) 小型颗粒机

实验内容

(一)阿司匹林片的制备

1.处方 每片用量 300片用量

乙酰水杨酸 0.1000g 30g 淀粉 0.0100g 3g 枸橼酸 0.0007g 0.2g 10%淀粉浆 适量 滑石粉 适量

2.制法:

(1)10%淀粉浆的制备:将0.2g枸橼酸(或酒石酸)溶于约20ml纯化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分散均匀,加热糊化,制成10%的淀粉浆。

(2)制粒:取处方量乙酰水杨酸与淀粉混合均匀,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将湿粒于40℃~60℃干燥,用16目筛整粒并与滑石粉混匀。 (3)在不同压力下压片:将上述阿斯匹林颗粒分别在高低两个不同压力下压片,测定各压力下片剂的硬度。结果列于表3。

21

表3 压片力对片剂硬度和崩解性能的影响

编号 压力 1 高 2 低 结论 硬度(kg) 1 2 3 4 5 6 平均 崩解时限(min) 1 2 3 4 5 6 平均 注:若崩解时间大于15分钟,记为“>15”即可

3. 附注:

(1) 乙酰水杨酸在润湿状态下遇铁器易变为淡红色。因此,应尽量避免与铁器接触,如过筛时选用尼龙筛网,并应迅速干燥。且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水解。

(2)在实验室中配制淀粉浆,可用直火加热,也可用水浴加热。如用直火时需不停搅拌,防止焦化致使片面产生黑点。

(3)加浆的温度以温浆为宜,温度太高不利于药物稳定,温度太低不利于药物分散均匀。

(4)乙酰水杨酸在湿热条件下易水解成水杨酸与醋酸,增加对胃肠粘膜刺激,严重者可发生溃疡和出血。故在淀粉浆中加入枸橼酸,以形成酸性环境,减少乙酰水杨酸的降介。制好的淀粉浆,务须在完全冷却后使用。淀粉浆的浓度可以提高达到14~17%。实际生产中亦可直接粉末压片,以完全避免湿热影响。

4.用途:解热、消炎镇痛药。

(二)片剂质量检查

1.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贮运中发生碎片。

2.片重差异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l片超出限度的一倍。

实验指导

片剂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

22

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用。

为保证片剂质量,在片剂制备前原辅料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在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黏合剂或润湿剂,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软材通过适宜的筛网制粒,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黏合剂用量太少,如果呈线条状,说明黏合剂用量太多,以此颗粒压成的片剂会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制成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增高。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整粒后加人润滑剂和外加法所需加入的崩解剂与颗粒混匀,再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含量计算片重。

思考题

1.制备阿斯匹林片时,如何避免阿斯匹林分解?应选择何种润滑剂? 2.片剂的崩解时限合格,是否还需测定其溶出度? 3.简述片剂常用的赋形剂,各举例说明。

4.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片剂崩解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23

实验七 凝胶剂制备

实验指导

凝胶是包含液体的半固体胶冻和其干燥体系(干胶)的通称。它具有由胶粒粘合和交联而成的立体网状结构,所含液体分布在网状物间,液体可以是水、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形成的凝胶有水凝胶、醇凝胶等名称。卡波姆为白色粉末状物质,易吸湿结块,可溶于水、乙醇和甘油。其1%水溶液的pH为3.0,可用碱中和。本品形成的水凝胶,在pH为6~12时最为粘稠,当pH<3和>12时,粘度降低,强电解质存在也会使粘度降低,曝露于阳光下会迅速失去粘性,加入抗氧剂可使反应减慢。胶浆在pH5~11范围内十分稳定,可高压蒸汽灭菌,不分解,粘度不变,可加入适量的防腐抑菌剂。卡波姆水溶液除具有很好的粘和性及凝胶性外,还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增稠性、助悬性和成膜性。用于制备凝胶具有无毒、无刺激性、细腻滑爽感,与皮肤耦合效果极佳。

实验操作

1 甲硝唑凝胶剂

1.1 处方

甲硝唑 1.0g 丙二醇 20ml 卡波姆基质 加至100ml。

1.2 操作

将卡波姆洒于液面(60ml左右),隔夜后成为凝胶剂基质,静置后真空脱泡。

将甲硝唑及丙二醇放入小烧杯内,水浴加热,加卡波姆基质至全量,搅拌均匀后脱泡即可。

2 复方芦荟凝胶剂的制备 2.1 处方

芦荟提取物 10 g 盐酸克林霉素 l0 g 替硝唑 5 g

24

乙烯雌酚 0.2 g 卡波姆-940 10 g 甘油 50 g 丙二醇 200 g 月桂氮卓酮 10 g 三乙醇胺 10 g 尼泊金乙酯 1 g 95%乙醇 适量 水 加至1 000 g

2.2 制备

将卡波姆-940撒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充分溶胀,加入甘油、丙二醇100 g及月桂氮卓酮研磨使用润湿,搅匀,缓慢加入三乙醇胺,边加边搅拌使成透明凝胶基质。取盐酸克林霉素、替硝唑、己烯雌酚、尼泊金乙酯溶于适量水和乙醇中,加入上述的凝胶基质中搅匀;另取芦荟提取物用丙二醇100 g研匀,分次加入凝胶基质中,然后加纯化水至足量,搅拌均匀,制成1 000 g,分装即得。

3 成品稳定性试验 3.1 离心试验

取3批样品各l0 g,置刻度离心管中,以转速3 000 r/min 离心30 min,结果凝胶无分层现象。

3.2 耐热、耐寒试验

取3批样品各适量,装入包装盒内加盖,于55℃恒温水浴箱中放置6 h,再于-15℃冰箱中放置24 h,结果凝胶无分层现象。

25

规格、外观、药物含量、药物释放、熔程、稠度、耐热及耐寒试验。

3、栓剂

规格、外观、药物含量、药物溶出速度、重量差异、融变时限。 4、溶液剂

规格、外观、药物含量、澄明度、稳定性、pH值。 5、混悬剂

规格、外观、药物含量、沉降体积比、稳定性、pH值、粒子大小。 6、乳剂

规格、外观、药物含量、稳定性、pH值、粒子大小。

注:含量测定方法可选择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讨论

1.剂型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2.辅料选择的条件是什么? 3.你从本实验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学到了什么? 4.你设计的实验的有何创新点?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bs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