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学常规五环节要求

更新时间:2023-12-16 11: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常规五环节管理制度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必须遵循规律,改进方法,严格按照教学常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特制订教学管理制度,全体教师必须严格执行。

备 课

1、开学前,熟悉全册教材,做好集体备课,含:全册计划、教学进度、各单元教学计划等。

2、开学前,必须超前备好一到二周课时。

3、各学科50周岁以下老师均须备详案,兼任多学科也要写好兼任学科教案。(实行电子备课制度以后另行要求)

4、除备好新授课外,还应备好其他类型的课,如练习课、复习课、单元课、基训课、作文(含说话、写话)训练课等。 5、认真实行教学反思 ,写好“课后随笔”。

6、学校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体教案使用的查阅。查阅教师个体教案使用主要以书面查阅为主,要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过程设计详细、清晰和合理。课后写好教后反思,“反思”可灵活书写,即可未尾小结式反思,也可教学过程批注式反思。

上 课

1、上课前,做好软硬件上的充分准备。软件上,做到要熟悉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印入脑海。硬件上,做到充分利用教学用具,如课件、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直观教学和学具等等。

2、上课必须用普通话,语言生动,符合儿童特点。 3、课堂内不准坐着讲课(身体原因除外),板书工整。 4、上课老师及时到堂。上课期间不准接、打手机。不准拖堂。

5、凡轮到课间操、眼保健操的老师,应及时到位并在课堂内督促学生认真做好“两操”。

作 业 与 辅 导

1、作业布置要明确,做到内容精选,设计精心,分量适当,难易适度。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实验、操作、制作、测量、观察、调查等。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 2、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使用练习本。 3、认真批改,教师要规范使用作业批改符号。 4、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

5、每学期,作文(写说话)篇数规定:低年级说、写话各8篇;中年级大作文6篇;小作文4篇;高年级大作文8篇,小作文6篇。

6、重视作业批改后的情况记载(正确率、带普遍知识错误、好差典型等)、及时分析原因讲评、查缺补漏。

7、课外学习辅导要采取个别、小组等多种方式进行辅导。

8、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家校共同辅导孩子进步的合力。 9、积极辅导学生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活动和比赛。

测 试

1、全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时间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二年级只进行期末考查。

2、教师自行进行单元检测,及时分析质量,及时弥补缺陷。

3、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要结合教材确定的“三维目标”,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注重学科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科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课堂评估、作业评阅、阶段监测、活动表现等内容进行系统评价。 4、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排名。

全体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做好 “减负”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岗位业务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积极研究教育教学,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抓好课堂主阵地。以下是对各个学科的具体要求: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常规——

一、制订计划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含光盘),参加区或者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组成情况,语文学习兴趣、习惯、水平等;②本册教材内容体系及教学目标;③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提高本班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措施;④安排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题的课时数,包括复习、检测、语文活动等时间安排,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上交。 2、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树立单元教学的思想,先通读单元全部内容,了解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单元教学计划写在单元备课前,内容有:①单元名称;②单元教学目标;③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④教学准备。

3.制定习作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习作水平制定学期习作教学计划,内容

有:①本学期习作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习作重点;②课内外习作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以表格形式呈现;③至少有一种习作教学的辅助活动,例如日记、周记,手抄报、墙报,举办作文展览等。 习作教学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4、制定语文活动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制定学期语文活动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和要求;②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中低年级如:看图编故事、词语接龙、一字开花、表演猜词、故事会、童话接力赛、经典诵读会、手抄报展示等;高年级如:成语接龙、朗诵会、即兴演讲、诗词诵读、对对子、相约歇后语、课本剧表演、习作专辑展览等,以表格形式呈现。 语文活动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不只是撰写教案的活动。在具体课文的备课时,要先做以下工作:一备朗读,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二备教材,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品读语言,理清思路;三备练习,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作业的要求,先做一做;四备教法,包括备学生、备学法,课时的处理,主问题的设计,学习难点的突破等;五查阅资料,关于课文的有关参考资料,如作者、写作背景、拓展材料等。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教案。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具体要求: 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体现三维目标,落实写字、朗读、积累、背诵等要求。

②重点突出,难点抓准。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体要求: ①教学板块清晰,让学生有较充裕的读书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第一学段要保证每节课的写字时间,要有对写字指导环节的备课。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②寻找、预测学生关于课文的的兴趣点或触发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注重大问题设计与活动设计,突出重点,有对难点突破的设计,预备学生的反应。

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重视读写结合,突出语文实践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

④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教学媒体,充分运用“省长工程”教学光盘资源备课。

3、教学反思

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切合实际,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达到最优化,记录学生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精彩的表现,反思自己课堂组织的策略,反思自己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反思课堂上对学生的即时反应等。反思字数不限。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三、其他

1、提前一周备课,认真写好教案,教龄三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电子教

案按学校要求备课。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课时;⑤教学过程;⑥作业或活动设计;⑦板书设计;⑧课后反思。最佳教案还要包括教材分析、设计理念和重要环节的设计意图。

2、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两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方式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个人选备——组内交流——改进预案——资源共享;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预案 ——课后反思——交流修改——形成个案。

——上课常规——

一、上课常规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上课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相关教具等。上课铃响后,准时到达课堂,指导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时上下课。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年段学习目标突出,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在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教学内容

2.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三)教学过程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多样、有效,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每位学生读书时间总量不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多样。综合运用阅读、理解、感悟、质疑、运用等策略。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重视写字教学和课堂练笔,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时间。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调动学生全面、全程、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四)教学技能

9.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五)教学效果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二、具体课型要求 (一)拼音教学 1.注意幼小衔接,注重活动性和趣味性。

2.充分用好课文情景图和语境歌,在拼读和读准上下功夫。采取多种方法化解拼音教学的难点,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3.把学习拼音和读儿歌、读韵文、说话结合起来,巩固形式要多样。 4.对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写法的掌握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认读,能写的可以鼓励。不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抄写。

5.拼音部分出现的汉字只要求认识,能认读,了解词的大概意思即可。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出现,让学生整体认记,不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抄写或默写。

(二)识字教学

1.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培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2.注重让学生在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中,在语境和情境中识字。把握“识写分流”的学习要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感受汉字之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4.注重写字指导,要写的字应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引导学生读田字格中的字,加强对汉字的审美指导。保证写字时间,对难写的字要做针对性的范写指导,有展示和讲评的环节。

5.写字作业布置要体现少而精,避免重复单调的机械抄写作业。培养

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注重面批指导,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成功感。 (三)阅读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简洁,注重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教材特点。 2.教材处理能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简化。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阅读文本和思考问题。结合学段特点进行学法等常规指导,突出习惯养成。第一学段保证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第二学段注意默读静思和发表见解的引导,第三学段保证学生阅读批注和课堂练笔的时间。

4.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凸现语文本体。注重朗读、积累、感悟、熏陶,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摘抄书作,品词品句、咬文嚼字。要通过熟读、背诵、复述、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材料。

5.关注学情,注重课堂有效生成。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全面、全程参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累语言,获得一定的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四)习作(写话)教学 1. 习作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2.习作内容要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减少学生习作束缚。加强随文练笔、丰富习作形式。

3.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唤醒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有充裕的习作时间。

4.丰富习作讲评形式,注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在讲评中突出对习作的具体指导。

5.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习作,多鼓励,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敢于交流、自行修改的习作习惯和能力。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五)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实际,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 2.口语交际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可交流性,使学生有话说。 3.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 4.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5.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六)语文综合性学习

1.体现活动性。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2.体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3.体现开放性。开放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实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的意义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

2.作业的内容

内容紧扣“四个方面“。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本体,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根据听说读写练习的不同特点和难易程度作出科学安排。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要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内容新颖,题型灵活,难度有针对性,能力有系统性。要配合教学经常开展有益的语文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融合,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设计体现“六性”。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课后练习大部分内容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课外练习可以由教师精选或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业要紧扣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做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实践性、情趣性、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有基本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创造型作业、准备型作业等不同类型。不布置机械抄写、枯燥乏味和题海苦练的作业。 重点突出“三个学段”。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最重要的作业。第一学段以读书写字为主,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书面作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可以适当增加

阅读感悟类作业,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量不少于20万字;第三学段可在阅读的基础上强化习作、语文活动等综合性作业,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

3.作业的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作业的时间角度考虑,可以安排即时作业和长时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考虑,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从作业兴趣角度分析,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结合等。 4.作业的时间

教师应对学生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作必要的监控,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分层和弹性作业。课内作业力争在课堂完成。课外作业要严格控制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二、作业批改

1.作业书写: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教育学生爱惜作业本。

2.作业收发:作业本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批改要认真、及时,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个案,并给予

展示和分析。

3.作业批改:批改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重点作业精批细改,部分作业允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面批和针对性的辅导。所有作业均需进行书写与作业质量的等级评价。

4.作业讲评:认真做好作业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 习 作

1.数量规定:一、二年级写话训练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三至六年级除完成单元习作外,从教学实际出发,可多进行片段练笔。

2.作文誊写要求:最好将作文本的第一页作为目录,记录每一次的作文题目及所得的成绩。三年级学生可以用铅笔,四至六年级学生一律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水笔。

3.批阅要求:凡大作文,教师必须认真批阅,每篇做到有总批,四分之一的文章有眉批,修改符号要规范。作文批改要发现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阅后要给予书写情况和质量等第的评价,做好作文讲评。

——“质量测评”常规——

质量测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实施,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发展。

1.质量测评的内容。

质量测评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结合教学实际,考核学科主干知识,也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学生的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内容包括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运用、口语交际、习作表达、语文活动、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课堂表现、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习惯等项目。

2.质量测评的形式。

质量测评要切实加强针对性,注意形式多样性。可以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结合。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纳入学期总评。 3.试卷与分析的要求。

质量测评要严格控制笔试次数。注意试卷试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及难度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改进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切实改进的意见。 ——其他常规要求——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语文教学的表演、作文竞赛等活动并予以必要的指导。积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

积极承担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评比、竞赛等活动任务。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它主要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案两项内容。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处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教师有权驾驭教材,备课时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调整顺序或重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学习材料。 2、关于教学目标设置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参考教参,自己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备课时就要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实践时方能做到三位一体。

3、关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特别注重如何学习,以学定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把自己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定位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堂中,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彻底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结构形式。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应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一种强烈的优化意识,应该是大气、开放、机动、可变的,以便尽情地张扬教学个性,并为表现教学机智留足空间,能够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①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③获取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应着重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围绕教学的关键点精心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做到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⑤布置作业。精选习题,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5、关于在课中的改造与创新

教学过程总是对备课的守成与创新的过程。备课留有余地,课堂一旦开放,学生真正活跃,由此产生的许多可变的因素必定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教学,在课堂中对原设计进行改造和创新。

6、关于教后反思的撰写

用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式来备课、教学,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全面的更新,必定会让我们产生许多困惑、迷惘与问题,可能有成功的体验,也许会有更多的失败的教训,应该及时将这些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记录下来,形成教后反思,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

——上课常规——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

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在上课过程中,就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2.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

3、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4、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提问要简洁明了,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

6、注重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从“听、说、想、练”等方面入手,培养学会倾听,会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数学思维,善于从多角度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

7、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

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8.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提倡教后反思,及时总结提高。

——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

作业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改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平台。为促进教师加强对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的研究,特制定本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从作业本、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 2、注重减负增效,严格控制作业时间。1-2年级数学作业一般要求课内完成,3-4年级课外作业时间以30分钟内为宜,5-6年级课外作业以40分钟内为宜,午间不布置书面作业。

3、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用笔,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无乱涂乱画,教育学生爱护作业本,基本无卷角。一、二年级统一用铅笔,三至六年级统一用钢笔或水笔。

二、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 2、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

写上激励性评语。

3、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提高。 三、作业辅导与讲评

1、辅导要耐心,讲评要及时。针对学生水平,因材施教,辅导、讲评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对后20%学生的个别辅导。

2、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质量测评”常规——

质量测评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之一,新课标理念之下,数学质量检测评价的本质要义就是要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1、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生活经验的考查。关注对学生学习六大核心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命题要科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注重层次性、开放性。要紧扣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防止随意性。

2、数学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难度适中、内容科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测评形式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需要,灵活采用闭卷或开卷、统一或

分层、规定或自选、口试或笔试等测评方式。创新方式,重视对学生口算、估算、动手操作、实践应用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查。

4、认真细致做好命题、监考、阅卷等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不允许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其 他——

辅导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相关数学学习的比赛。积极承担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评比、竞赛等活动任务。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常规——

小学英语学科备课常规包括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进行课时教学设计三部分内容。

(一)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通读《英语课程标准》,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英语教学提出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明确教材内容体系,作好教材分析和学期教学目标分析;

2.分析任教班级情况,了解学生差异,层次分布,学习态度、习惯等; 3.规划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内容写出单元重点内容的教学时数。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并做到认真、提前按课时备课。

(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

阅读单元主情景图、课后单元词汇表各部分教学内容,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单元名称; 2.单元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课时分配。

(三)课时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主要课型的教学目标,设定目标准确,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时

教学要求,适当运用教材配套部分的内容,体现三维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课时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3.准备教学媒体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适用的教学媒体并准备好教具(自制)、卡片、挂图、磁带、教学光盘或课件等,采用多种途径辅助教学,做到媒体运用恰当。 4.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①教学层次分明,教学步骤自然流畅,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②教学设计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④倡导任务型教学,采用有效的活动途径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习得语言;

⑤板书设计生动、简洁,辅助教学全过程; ⑥作业布置适度、有效,关注差异,体现分层。 5.编写教案(教学设计)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能力水平,把课堂教学的程序及方法步骤等编写成文本(即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教龄在三年内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教学媒体准备;⑤教学过程(包括作业或课外活动设计);⑥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败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反思字数不限。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7.集体备课

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单元至少集体备课一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上课常规——

一、上课的常规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注意师生、生生的活动比例,教师站位得当,避免出现教学盲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对学困生的适时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突出英语学科特征。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并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过程要求 (1)教学准备 1、根据学情设计教学预案。

2、梳理教学思路,准备好磁带、词卡、挂图、教具(自制)、课件、录音机、光盘等各类教学媒体,熟知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 (2)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师生活动要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服务,做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年级特征和课型特征。 2、热身活动生动有效。教学初始阶段的热身活动不仅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以较兴奋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更要成为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桥梁。

3、情境创设真实合理。教师要从现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维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教学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4、拓展运用结合实际。语言拓展活动要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鼓励学生开展均衡型的小组合作活动,在活动中学会用英语交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完成各种辅助练习。

5、实施教案机动灵活。既要运用教案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做到以学定教。 (三)其他要求

1、主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语音语调清晰流畅,语速适中,语言准确规范,示范简洁明确,教学指令简单明了,纠错适时,板书规范整洁。

2、具备运用简笔画、歌曲、童谣、游戏、角色表演等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身体语言运用得当。

3、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适时、适量地使用辅助性教学设备。

二、具体课型的要求 (一)词汇课

1、词汇教学要关注单词、短语音、形、意的有效融合,注重在语境和情境中学习词汇。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单词、短语的循环复现,适时进行跟读、朗读和认读训练。

3、强调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习词汇,做到词不离句。教给学生一定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短语的方法。 (二)对话课

1、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并由模仿过度到逐句的应用操练。

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滚雪球式操练的基础上运用对话。 3、关注原有语言知识和新语言知识的融合运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指导学生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适时渗透交际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三)读写课

1、重视读写结合。“读”可理解为朗读、拼读和阅读,“写”可理解为书写、拼写和写作。

2、运用发音规则,在朗读、拼读单词、短语的基础上拼写词汇。注重书写指导,保证书写时间。

3、关注阅读技巧训练,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培养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掌握猜测词义的技能。

4、高年级可在阅读语篇、掌握好词佳句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仿写、缩写、扩写训练。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作业布置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注意适度拓展;作业形式要多样,环节要简单,作业量要适度。

2、可选择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和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类别的作业,以供学生选择并给予不同的评价。

3、可反馈性。作业可采用“听、说、读、写”多种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均要同时设计好科学简易的检查方式并及时批改作业,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具体要求 1.作业设置

①课内作业:作业本上的练习,尽量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指导学生完成; ②课外作业:以听力、口头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强调对标准语音、语调的模仿,重视规范的英语书写习惯培养。 2.作业批改与辅导 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评价与反馈;

②作业批改方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和作业类型采用个别面批、学生互批、分类批改等方式;

③提倡对个别学困生展开适量的课外辅导,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法指导。 3.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意的见解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做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③有计划地开展优秀作业及英语课外实践成果的展评、展示活动(每学期1—2次)。

——“质量测评”常规——

一、评价的基本要求

1、多样性。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语言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

2、实用性。评价的操作应该简单易行,容易被教师和学生运用,方式简明,具有实效。

3、科学性。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学生个体能力的纵向评价,评价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评价一旦开始实施,就应有头有尾,贯穿始末。

4、灵活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持续观察,合理调整评价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评价方式,并要注意评价的及时、适时、适度。 二、英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具体方法或要求 1、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可以形式多样、灵活生动。它主要有日

常检查(包括作业、课堂练习或检查、课堂提问等)、纸笔测验和表现性任务等。

2、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备的语言水平。

——其他常规要求——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英语教学的演出、演讲、表演、竞赛等活动并予以必要的指导。

积极承担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评比、竞赛等活动任务。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常规——

科学学科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一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认真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含光盘),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总目标。 3、按照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整体内容分析,把握本单元教学意图,理清各课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2、合理安排课时分配。

3、根据实际统筹准备单元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本课重点活动的设计。

3、准备教学材料:教师对于必需的实验器材、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准备、采集、制作等预备工作,结合农村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关键问题。

5、写好教学反思: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四、其他

1、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提前准备好上课实验器材。

2、认真写好教学方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教龄三年以下必须写详案。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活动),建议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备课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4、充分利用光盘、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

——上课常规——

(一)基本要求 1. 要认真备课,不要心中没数。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根据学情设计好教学

预案,明确教学目标,对进入课堂的实验要在课前先操作,熟知操作过程,保证活动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要准备材料,不要两手空空。

材料是保证科学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对必要的观察和实验的材料要积极准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带着材料进课堂。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

3. 要观察实验,不要照本宣科。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课堂上要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活动。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和实验的目的、制订观察和实验的步骤、交流分析结果等;演示实验要做到操作规范、原理科学、可视度高、讲解适时适度,强调学生操作的安全。要结合课型需要,合理选择上课地点。 4. 要及时记录,不要丢失证据。

记录是发展学生证据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修订版的科学教材设计了大量需要学生做好及时记录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人人做好科学记录,及时记录和整理观察和实验的内容、研究过程以及发现,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5.要培养兴趣,不要死记硬背。

小学科学课的重要任务是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探究欲。课堂上,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为重要目标,积极为学生创设好活动情景,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而不是读教材,背知识点。 (二)其他要求

1.要严格按教学计划和课表的安排上好科学课,不能移作他用,这是保证科学学科上课规范的前提。未经学校教务处同意,不随意调课。

2.要积极开展整合教学的实践,将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科技活动、语文课等相结合,这是优化科学学科上课常规的表现之一。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科学的作业可有两类形式:短作业和长作业。短作业是一节课中,学生当堂要完成的练习。长作业是指学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完成一个主题任务。科学学习的作业也是对学生科学学习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1.作业设置。以实践性作业为主,倡导“家庭实验室”的操作理念,形式有种植养殖、科学观察与实验活动、调查活动等。长作业一个学期设置1-2个,可以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鼓励学生做科学记录、写科学日记、科学报告。短作业可以是当堂完成教材配套的作业本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教师提供与本课科学概念相关的新情境的问题解决。

2.作业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个别指导。对于长作业,教师可以与语文等其他学科整合指导。

3.作业批改与讲评。要认真、及时,以鼓励性批改为主。对于短作业,教师要组织学生当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的长作业成果要予以展示,有完整的学期学生作业记录。

——“质量测评”常规—— 小学生科学学习质量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

1.评价导向:评价时要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科学学习的质量测评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2. 评价内容、方法和要求: (1)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

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轶事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2)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评

主要采用笔试法,辅以作品评价法。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要进行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水平的阶段性评估。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命题内容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指向过程,将三维目标整合,考核主要的科学概念,不出现怪题、偏题。倡导等级评定,形式开放。 (3)科学探究的测评

主要采用作业(作品)评价法、现场操作评价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科学日记、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可以设置情境性探究任务,通过一定的方式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策略。

——其他常规要求——

积极承担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评比、竞赛等活动任务。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课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主要有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 3.要诊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要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教育的基础性与有效性是本课程的追求。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要努力体现以上的课程特点和基本理念,备课的基本要求如下: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的准备过程,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备课工作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

备课工作,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两项内容。 (一)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制定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学校、班级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学校的传统和特点,包括校园文化特点等。分析本年级(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情况,了解学生的在课程要求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做到知情、知心,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期教学要求。在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课标》和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明确本学期学科教学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3.确定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写出单元和课的教学时数,确定好教学进度。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按课时备课,写好教案(包括配合学科教学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等)。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方法和媒体设计方案;(5)板书设计;(6)课后延伸活动设计方案等。具体要求如下:

1.钻研教材。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思路,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对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课标》的要求,紧扣本课教学主题词,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

(1)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做到:第一,依据“课标”。教学

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第二,结合教材。结合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内容具体确定教学目标,要结合教材中每课的关键词,确定教学目标。第三,体现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确定目标。第四,陈述科学。教学目标陈述要具体、恰当,尽量运用行为动词进行正确地陈述。

(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抓准。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课型,设计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教学媒体。要求: (1)科学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好它们的教育教学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

(2)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从各种渠道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创设活动情境。努力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设计具体、明确的活动情境问题。活动情境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思考、探究和体验。

(4)优化活动环节。教师、学生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活动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道德教育要深入学生心灵世界。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提高,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5)提倡写过程式教案。教学过程书写一般要包括:情境、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

3.设计板书和作业。教案中要设计好上课的板书。板书设计和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科学性:板书内容正确、布局合理、具有美感;整体性: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内容完整简明、凝练,是教案的缩影;条理性:层次分明,要点醒目,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看。板书提倡创新。

4.及时书写教学反思。教案应留有适当空白,供记录教学情况和课后反思,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5.提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进行单元备课,着重研究探讨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课程资源开发选用和媒体选择等。集体备课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能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6.提前备课,教案必须在上课前一天编写好。上课时可作适当调整。教龄三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实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基本要求: 1、根据课程计划上课,上课要有教案。

(1)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课表的安排上课。教师不能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移作他用。教师要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必要的教学资料。 (2)要根据教学设计上课,不能在课堂上信口开河。教师依据备课常规的要求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教师进入课堂要有教案,上课不能完全脱离教案。 2、根据学科特点上课,上课要有实效。

(1)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展开,要帮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

反思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的内容也要联系学生生活。教学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2)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活动性。品德课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要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切忌把上课变成看图说话、朗读课文。教师要指导儿童通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活动的形式有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等。教师要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开展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与感悟。

(3)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上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板书及时、规范。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要体现教学目标。特别是学生活动的目标要明确。教学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提高,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3、根据学生实际上课,教学要有“延伸”。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所以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根据实际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课程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可以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师应树立大德育的教育理念,将品德教学向学生的生活时空延伸,把品德教学的延伸活动与班级管理、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

动有机结合,实际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学生巩固、拓展知识、提高技能、深化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延伸,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作业布置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作业的功能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作业的内容应注重实践性、可行性和生活性,作业的形式突出灵活性和趣味性,作业的评价应该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具体要求有: 1. 作业的要求要明确、指导要到位。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教师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行动有目标,心中有方法,实践有步骤,活动有效果。需要持续较长时间的作业,要给予过程指导。 2. 作业的内容要恰当,形式要多样。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作业要以生活化、实践性、活动性作业为主,注重实效性。作业的内容最好能提炼为生活问题,并体现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的统一。作业布置要注重课内外作业相结合,注重趣味性。课外作业要有开放性。课外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口述作业、书面作业、行为作业、创作作业等。如:观察、了解、访问、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 3. 作业的数量要合适、评定要认真及时。

作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讲究实效。一般来说一个课时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性的课外作业。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及时检查、反馈,认真评定。检查评定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家长检查、展示交流等。作业的评定要以鼓励为主,要重视过程。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过程,就可给予积极评价。作业的评定可以采用等级制,评定的结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音乐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为切实贯彻义务教育及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改革,规范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行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规可循,使音乐教学工作逐步趋向科学化、规范化,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备课 1.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段教学目标,熟悉全册教材内容。其次,了解本册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理解本册知识的脉络,明确本册教材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非智力因素培养等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第三,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本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以及学习音乐的习惯、兴趣、方法和心理;

③音乐特长生学习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 (2)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①认真学习本学期教材内容,确立本学期教学总体目标。要高度重视器乐进课堂,安排一定课时用于器乐的演奏学习和训练。

②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计划,设计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音乐教学的五种基本原则(音乐本位、协同融合、创造发展、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原则)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老师自身的特长、特点,设计具体、合理、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音乐实践和检测等时间安排。 2.教学设计

(1)备教材。首先要熟读课标,认真领略音乐学科作为审美教育的理念、价值、性质,明确本课时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和内容以及该课时的重点、难点,整理规范教学语言,设计营造审美教学情境。

a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参考书,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 b挖掘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意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2)备学生。音乐教师备课,应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题。应充分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机会。掌握学生的年龄、个性、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情况,设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思考相应对策,认真考虑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与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普及教育”的目标治教,用“适合学生,尊重差异”的方法施教,用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的信念从教,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3)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注重

音乐体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讲解、提问、演示、讨论、律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多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创设新颖生动、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并美化自己的形象和教学语言,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美感化。

注意开放性与生成性的备课。备课时应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及生成性,将书本知识的学习置于生活经验之中,使学习与生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4)备其他:

a上课前必须检查各种教学用具,如:键盘乐器、各种媒体、教学光盘、磁带及相关音乐资料等。

b板书设计要简明,活动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c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d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形体等技能性备课。这是由于音乐学科技能性强,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并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教师的课堂范唱(奏),应具有一定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艺术教育作为重要的部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以听为基础,唱为中心,动为手段的整体综合训练,重视审美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实践中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避

免机械单纯的技能训练和忽视乐感培养的倾向。

1.歌唱教学:

(1)要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原则,要有愉悦性。

(2)教师的范唱、伴奏、动作示范要讲究声情并茂,学生的歌声、动作、行为要讲究美感。

(3)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提倡“高位置的轻柔的歌唱”,注意对生长发育期儿童嗓音的保护。

(4)随着年级的提高,适当渗透和加强二声部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二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2.器乐教学

(1)按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器乐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以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为主。如:竖笛、电子琴、口琴及口风琴等。 (3)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3.欣赏教学

(1)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在听赏的基础上结合律动、表演、创作等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2)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3)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亲和力,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

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6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容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三)注重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设置比较情境、利用语言、光线、美术、实物、音源等来创造情境。

2.重视体验:①重视体验的独立性 ②重视体验的过程性

3.强调探究:①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环节 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③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4.关注合作: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 ②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5.加强综合:加强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适当进行资源整合和拓展。 (四)课前必须熟悉教案,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严防出现知识性错误。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着美丽大方整洁,提前到达教室等待学生。 (五)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具运用自如,运用多媒体应讲究效率和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b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