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 - 中国古代
更新时间:2024-06-19 00: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8年世界杯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通史印象·知识脉络感知
—————————————————————————————————
第1讲 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铺面·知识纵横构建———————
1
(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
[阶段特征]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理线·知识时序重组———————
(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
一、政治上——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1.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2)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
2
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秦汉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确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2)汉朝:汉承秦制并有所发展。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形成中外朝制度,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3.选官制度
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战国、秦、汉初实行军功爵制,汉武帝以后实行察举制。
二、经济上——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 1.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
(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都会兴起;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秦汉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三、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思想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科技文化
(1)科技:西汉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汉字: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3)文学: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汉赋是中国贵族文学的代表。
———————抓点·知识主题串讲———————
(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
主题一 政治上:从周代“天下共主”到秦汉中央集度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步攻高频考点]
秦汉对先秦政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2016·全国卷Ⅱ)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4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并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是乾隆年间,内容是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反映了这一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密切。福建到台湾定居者很多,再联系清前期设臵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的史实,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族谱编修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体现,突出了血脉传承关系,故排除。C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D项与乾隆年间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2.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分封制:(2014·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C.陕西
B.河北 D.山东
C [“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
3.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对古文献史料的认识:(2013·全国卷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原意。《史记》写成之前,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荒诞,而司马迁在遇到传颂黄帝的事迹后,从文献中选择称颂黄帝的事迹列入五帝本纪第一,这说明司马迁认为历史传说有一定的真实性,故选B项。在内容不一的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记录黄帝,很难说是准确、真实、可信的,所以排除A、D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历史文献记录与口头传说相印证的过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4.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家国同构”现象:(2014·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
5
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仅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除D项。] [品悟——知识深化]
1.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体包括:
①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权”趋势。
②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再到秦朝“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想控制。
(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朝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发展完善了前代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2.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体制 世卿世禄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 推行军功爵制度,秦朝以吏为师 西周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分封制:地方具有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较强独立性 秦朝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创立郡县制,用封政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 建官僚政治取代贵 6
族政治 首创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西汉 由郡国并行到推恩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令,专业的文官构的 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一定问题 [运用——针对训练]
1.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封君们平时担任民政长官,战时充任军队统帅。而战国时期军队就多由职业军官统率,名将如白起、李牧、赵奢,都专职打仗而不问政治。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职业军队取代了兵农合一的民兵 B.军事指挥学发展到专业化水平 C.分封制的崩溃和郡县制的兴起 D.儒家的教育忽视军事
C [府兵制为兵农合一,职业军队并未取代民兵,故A项错误;此时军事指挥学与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相分离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分封制崩溃后,封君的统治力量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听命于中央的郡县制,职业军官服务于中央,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家军事思想,故D项错误。]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 [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封建、行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皇帝的属民,排除A项。B项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相矛盾,故排除。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排除C项。D项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故选D项。]
[第2步补教材盲点]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体验——真题诊断]
7
1.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汉承秦制问题:(2016·全国卷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B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汉代对秦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关系。材料中的“文书”泛指古代的国家档案文献,文书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材料表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意味着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故B项符合题意。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排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以便继承前代的政治制度,故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排除D项。] [品悟——知识补缺]
汉承秦制
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对秦制做了某些调整和变化。主要表现为:
1.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
2.承袭了秦朝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西汉建立后至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汉武帝时出现了由皇帝的侍从、秘书组成的内朝,丞相职权逐渐转移到尚书令手中。
3.承袭了秦朝的监察制度。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武帝时期,废除了监郡御史,把全国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刺史的设置,使皇权监控从中央波及地方。
4.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时期,监察区的州,变成了郡以上的地方政权,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8
5.承袭了秦朝的赋役、兵制、选官制度,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等。 [运用——针对训练]
1.(2017·黄冈质检)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 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
A [“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表明汉承秦制,“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表明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能解释“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这个现象,故B项错误;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的转变发生在秦朝,故C项错误;汉代治国思想是从黄老之术到独尊儒术,故D项错误。]
汉代官僚体制的特点 [体验——真题诊断]
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汉代外戚干政:(2015·全国卷Ⅰ)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C [材料中说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年幼,执政大臣也从他们中选择,反映了母族亲属(外戚)在两汉时期的地位极高。由于皇帝
9
年幼,很容易被外戚所控制,导致汉代经常出现外戚干政,故选C项。] 3.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汉代吏治问题:(2015·全国卷Ⅱ)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A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材料体现了汉宣帝高度重视郡太守的作用,而郡太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所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郡太守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没有提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宣帝的观念而非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C项;D项内容在材料中未提及。] [品悟——知识补缺]
汉朝政治的特点
“汉承秦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一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
(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运用——针对训练]
2.汉代皇帝秘书处有六尚:尚衣、尚事、尚冠、尚席、尚浴、尚书;丞相秘书
10
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由此可见( )
A.汉代中央官僚体制成熟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趋势 C.相权已凌驾于皇权之上 D.当时国家事权在丞相府
D [中央官僚体制的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仅表明了汉代的皇帝和丞相秘书处设臵情况,无法推测出秦汉以后皇权专制趋势的发展,故B项错误;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宰相秘书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可以看出当时汉朝的主要职能部门大部分都是在丞相秘书处之内,故D项正确。]
3.“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 C.君权至上的结果
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D.中央集权所致
C [外戚、宦官权力过大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根源,故A项错误;虽有外戚、宦官专权,但他们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是皇权的延伸,君主的权力并没有受到制约,故B项错误;外戚和宦官是皇帝的亲信,之所以能交替专权,关键在于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是君权至上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汉武帝加强集权措施 [体验——真题诊断]
4.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012·全国卷)汉武帝设置
11
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田宅逾制”说明当时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兼并土地的往往是地方豪强大族,因此政府通过抑制豪强来缓解土地兼并,故选C项。豪强大族只是汉代地方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排除A项;汉代豪强大族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往往在政治上也拥有很大的权力,排除B项;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不仅有经济手段,还有政治手段、思想手段等,题干中“汉武帝设臵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就属于政治手段,排除D项。] [品悟——知识补缺]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
(1)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另外打击豪强地主势力,将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
(2)改革官制,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2.经济上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 3.文化上
(1)独尊儒术,文化专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兴办太学:扩大儒学教育。
12
[运用——针对训练]
4.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 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A [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而不是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强化对货币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对市场的统一管理,而且加强货币的管理是手段,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故C项错误;(九卿属官)桑弘羊属于外朝官员,故D项错误。]
主题二 经济上:古代中国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第1步攻高频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体验——真题诊断]
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小农经济”的内涵和外延:(2015·全国卷Ⅰ)《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问题。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
13
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来不断扩大地产,故排除D项。] [品悟——知识深化]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
(1)政治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基础。
(2)经济上: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稳定和延续。 [运用——针对训练]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B [秦汉以来中国建立的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不是小国寡民,材料呈现的不是国,而是家庭生活生产状态,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
14
是自给自足,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故C项错误;棉花的传入是在宋末元初,汉代并不存在棉花,故D项错误。]
[第2步补教材盲点]
汉代地主经营地产的组织形式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历史解释探究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2017·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C [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其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的富人,多得不可胜数。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并未体现人们对“义利”观念的看法。B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并未体现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D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地方豪强势力对郡县的控制。]
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汉代的庄园经济:(2016·全国卷Ⅰ)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图片反映的是集体生产,故排除A项。仅依据题干图片无法说明农业的“不断发展”,故排除B项。汉代,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故排除C项。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图片正
15
是这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D项正确。] [品悟——知识补缺]
中国古代庄园经济
1.土地来源
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诈、权威、买卖、强占等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形成大土地私有制。 2.经济形态
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庄园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布置庄园,使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把庄园建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 3.剥削方式
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等。 4.管理形式
中国古代庄园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没有司法管辖权,唐代以后庄园主对庄园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削弱。 [运用——针对训练]
1.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材料可以说明东汉( )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收新碳 可粜粟,买布 可粜穰及大麦,收敝絮 可粜大小豆、胡麻,籴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 B.地方经济独立性强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C.田庄自给自足特征
C [《四民月令》统计的是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没有涉及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表格中也没有涉及地方经济,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汉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地主田庄的多种经
16
营,其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B [材料中没有提及田庄土地归谁所有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材料“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可以得出当时的田庄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故B项正确;当时的田庄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但还没有达到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故C项错误;东汉田庄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主题三 文化上: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完善
[第1步攻高频考点]
先秦儒学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体验——真题诊断]
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儒学对历史传统的重视:(2016·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项;秦
17
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 [品悟——知识深化]
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由纯粹的思想发展成统治工具:即由开创之初的思想学术的研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
(2)由“民本”发展成“君本”:即由“以人为本”发展成“以君为本”,讨论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君主的政治统治。由批判君主暴政宣扬仁政,逐渐转向承认现存的统治秩序。 [运用——针对训练]
《孝经》中记载:曾参问孝,孔子回答,“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汉董仲舒提出了“父为子纲”的教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原始儒家思想漠视伦理 B.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C.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 D.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
B [三纲五常的提出适应了汉代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需要,并非意味着原始儒家思想漠视伦理,故A项错误;从孔子“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到汉代董仲舒“父为子纲”可得出,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才确立了儒家的独尊地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三纲五常的提出是为加强君主专制而提出的人际关系标准,并非反映了汉代家庭关系紧张,故D项错误。]
[第2步补教材盲点]
儒家的理想政治与社会追求 [体验——真题诊断]
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儒家的理想政治追求:(2014·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18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故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品悟——知识补缺]
儒家学派的历史观
1.“春秋笔法”
儒家思想家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大臣贤良,是施行儒家仁义礼教的结果;一旦王朝灭亡,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因此,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 2.厚古薄今
孔子主张“厚古薄今”,他们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要人们“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 3.道德理想主义
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虽然,它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 [运用——针对训练]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19
A [“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这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诸子学派虽都论证“治道”,但政治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主张维护奴隶制,有的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并非所有诸子学派都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儒家学派如孔子主张维护“周礼”,维护奴隶制度,故C项错误;儒家学派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
20
正在阅读:
2018届二轮复习: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 - 中国古代06-19
市场人员谈单拉访的基本步骤05-18
中国移动WLAN AP设备规范v3_0-Final05-08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你想到了吗》比赛获奖教案优质06-13
2016年秋期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03-09
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01-12
中国xx集团有限公司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纲要 - 图文10-10
变电所施工组织设计12-30
Maven+SpringMvc+Mybatis+shiro+easyUi框架介绍10-02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08-16
- 1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1讲区域特
- 2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讲解部分素材
- 3第13讲:DOS命令(第一部分)
- 4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 含答案
- 5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讲解部分素材 新人教版
- 6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 图文
- 7第一部分英语中国·广州
- 8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高考聚焦专题贯通专题5艰
- 9第一部分概述
- 10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二讲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二轮
- 古代
- 先秦
- 秦汉
- 中国
- 复习
- 一部分
- 2018
- Unit2
- 项目部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 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第三册(郑树堂)oral - report
- 苍龙逐日1028(武功秘籍)
-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 小学趣味英语题及答案
-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比一比》练习题(附答案) - 图文
- 茂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招标项目 - 图文
-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 中国和服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 图文
- 考核工作会议讲话与考研经验交流会发言稿汇编
- 2012年高考地理备考提分名师指导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 1001 北美 The North West London Blues - 图文
- 关于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城管的思考 文档
- 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探讨
- 青岛版科学六下《细胞》教学反思
- 新入职员工培训方案计划书(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