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大纲详解

更新时间:2024-05-16 06: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1李白出生于山东说源于(唐代元稹)。

72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称李白出生于(山东)。73明代杨慎《李诗选题解》称李白出生于(蜀中)。74率先提出李白出生于西域的学者是(李宜琛)。75郭沫若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叶)。

76王琦、黄锡珪《李太白年谱》均采用李白出生于(蜀中)说。77率先提出李白两入长安的学者是(稗山)。

78发表《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辩》等系列文章补充证明李白两入长安的学者是《郁贤皓》。

79率先提出李白三入长安的学者是(李从军)。

80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黄锡珪)。81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詹鍈)。82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康玄宗开元十二年的(郁贤皓)。83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地为任城的是(《旧唐书李白传》)。84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地为唐州治所瑕丘的是(郁贤皓)。

85率先提出李白在天宝十四载冬曾回梁园,恰逢乱起,于是南奔的学者是(郭沫若)。

86考证出天宝十四载冬李白并非从梁园南奔,而是从沦陷区改换胡装逃出来的学者是(郁贤皓)。

87率先提出李白流放未到达夜郎的是(曾巩)。88(黎庶昌)主张李白流放已至夜郎。

89率先提出李白死于唐代宗广德二年的是(曾巩《李白死年刍议》)。90最早对李白《菩萨蛮》《忆秦》二词著作权提出质疑的是(胡应林)。91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从《四六法海》《古今图书集成》中辑录出的李白文三篇为今人(郁贤皓)考明非李白之作,而是独孤及所作

92率先在文章中认为杜甫长篇排律远优于李白的是(元稹)。93继唐人之后进一步贬李白的宋代作家是(苏辙)。94将杨李抑杜推到极致的是(郭沫若)。103苏轼

苏辙进士及第之后,名动京师,正欲一展身手之时,导致苏洵、苏轼、苏辙立即返蜀的原因是(母亲下世)

104嘉祐四年十月,苏氏父子经由水路再度赴京,途中创作诗歌约百首,编为(《南行集》)。

105嘉祐四年十月,苏轼随父出蜀所作诗歌多以(五古)为主。106苏轼词的创作,一开始就忆显示出明显的(以诗为词)倾向。

107嘉祐五年八月,苏轼参加“制科”考试,以“贤良方正能方极科”考入第三等,北宋历史仅有(4)人。

108标志苏轼诗歌成熟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是他(嘉祐六年)与苏辙分别写作的。

109苏轼到凤祥上任是在(嘉祐六年)。

110苏轼在凤祥任职三年多,于(宋英宗治平二年)正月还朝,以殿中差判登闻院,又经学士院考试。

111宋祥宗(熙宁二年),苏轼守父丧期满,返朝。

112宋神宗1071年十一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此后又相继在密州、徐州任知州近八年。

113宋神宗熙宁四年之后,苏轼文学才能有了尽情挥洒的广阔空间,登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带来创作上的(第一个)高丰收时期。

114“是处青山可埋,他年夜雨独伤神”这首著名的绝命诗是苏轼(乌台诗案时在狱中所写)。

115“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黄州)。

116“东坡居士”之自称是苏轼贬官到(黄州)所自号。

117自号“东坡居士”标志着(佛老思想)成为苏轼在政治逆境中主要处世哲学。

11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二句名诗为苏轼贬(惠州)时所作。

119宋微宗元年正月,苏轼过大庚岭,五月抵达南京,朝延准许他自由居住,于是他决定终老于(常州)

120宋徵宗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于(常州)。121苏轼死后葬于河南(汝州)郏县的峨嵋山。

122苏诗中流传最广、美学价值最高的作品是(写景抒情之作)。123苏轼的诗歌各体兼擅,但其最擅长者是(七古)

124《惠崇春江晓景》一诗在苏轼的诗歌中属于(题画诗)。125“出新间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二句谈论创作经验的名句出自苏轼(《与参寥子》)一文

126宋代第一个对苏轼生平作系统论述的是(苏辙)。

127南宋人所撰苏轼年谱,计有(10)种以上,为历代之最。

128宋人王宗稷著有(《东坡先生年谱》)。,附于《东坡七集》本中。129宋人傅藻著有(《东坡纪年录》),附于各种类注本中。130宋人何抡著有(《眉山三苏先生年谱》)。131宋人施宿著有(《东坡先生年谱》)。132明人王世贞据宋人王宗稷苏轼年谱改编成(《重编办文忠公年谱》)。133明人郑鄤所编(《考订苏文忠公年谱》),收于旧抄本卷一五。134清人王文诰(《苏诗总案》)为旧著苏轼年谱之中的后来居上者。135今人孔凡礼(《苏轼年谱》),资料详而不繁,是研究苏轼生平的得力之作。

136王十朋编《集注东坡先生诗》有(《四部丛刊》影印本)。137宋人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为(编年注本)。138最早为苏轼的词作注释的是(傅干《注东坡词》)。139首创东坡词编年注合一体例者是(朱祖谋、龙榆生)。140从存世文献来看,宋代第一位评论苏诗的专家是(张先)。红楼梦]

201今存《红楼梦》后四十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作。202高鹗,字兰墅,一字云士,别号(“红楼外史”)。

203高鹗补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写荣府贾珍、贾政依旧袭宁、荣二公世职,就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府(由盛而衰)的必然结局。

204学术研究界习惯上称胡适、俞平伯和顾颉刚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

205脂砚斋为旧《经》学(评点派)代表人物之一。206张新之为旧《红》学(评点派)代表人物之一。

207《护花主人批序》为旧《经》学评点派代表作家(王希廉)的作品。208《红楼梦分评》为旧《经》学评点派代表作家(王希廉)的作品。209评点派代表人物张新之的评语大都附在道光三十年刊行的(《妙复轩评石头记》)上。

210王梦阮是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人物。

211旧《红》学索隐派王梦阮、沈瓶庵的代表作是(《红楼梦索隐》)。212旧《红》学索隐派邓狂言的代表作是(《红楼梦释真》)。

213(俞平伯)一九五四年将五个本子的脂评汇辑校订成《脂砚斋红楼辑评》。

214一九零四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问世,这是一部〈红》学研

1

究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研究专论。

215一九二一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著作出版,成为一部对《红楼多》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论著。

216一九二一年(顾颉刚)与胡适、俞平伯频繁通信讨论《红楼梦》。217新中国诞生,俞平伯将1923年出版的《红楼梦》辩易名为(《红楼梦》研究)。

218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感叹作者自己身世的(自传),是情场忏悔录,是为金陵十二钗作本传的。

219在批判胡适、俞平伯的政治运动之后,双展开了多方面的争论,争论焦点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宝黛的典型意义)。

220当今学术界多数人认为,《红楼梦》研究者联合创办了(《红楼梦》研究集刊)。

221(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以及他与清史专家李华发现的《曹玺传》,还有他在河北涞水县发现的五庆堂曹氏地,都有力论证了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正确。

第一章 楚辞研究

楚辞的来源 一、楚国的地方文化是楚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楚人勤劳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力争上游、反抗外侮的传统,是楚辞产生的思想基础。2、楚地的民歌对楚辞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3、楚国的地方音乐对楚辞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4、楚国巫风盛行,更是楚辞形成的极好的民俗条件。5、楚方言对楚辞形成的影响。6、楚国的地理环境跟楚辞的形成也是有密切关系的。二、大量吸收中原文化是楚辞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三、屈原的家世、经历、性格、学识对楚辞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屈原的美学思想 内美和外美的和谐统一,自然美和人格美的和谐统一,情感美和理性美的和谐统一,优美与壮美的和谐统一。

一、内美与外美。1、屈原的“内美”包含三个层次,即禀赋之美、道德之善和思想之贤;外美包括:容貌之美、服饰之美、意态之美。2、屈原所谓“内美”是指本质的美、心灵的美、思想的美,所谓外美是指现象的美、形式的美、感知的美;屈原对美的总的要求是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即完美。3、屈原的美学思想:首先,他认为“文”“质”之间有主次,内美(质)起主导作用,外美(文)仅是内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次,他认为,除了禀赋之美是与生俱来的之外,其它一切内美和外美都是可以靠后天的修养即学习和锻炼得到的。

二、自然美与人格美。《橘颂》在文学史上开创了托物言志的先河。《橘颂》具有自然美与人格美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橘的“绿叶素荣”、“青黄杂糅”象征人的外表美好;橘的“精色内白”象征人的内心纯洁;“纷缊宜修,姱而不丑”象征人的气质、风度;“受命不迁”、“深固难徙”、“遗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象征人的某些美德。

三、情感美与理性美。首先,屈原是主张情感宣泄的;其次,屈原也是十分富有理性的。在他的美学思想中,理性与情感是同时具有,而又相互结合的。在这种结合中,前者赋予了者以清醒的认识,而后者又为前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所必须的“哀乐之情”。两者相互融贯,和谐统一,不但孕育出了“惊采绝艳”的“骚”体文学,同时也将先秦的美学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优美与壮美。《离骚》、《天问》、《招魂》、《九章》以壮美为主,《九歌》以优美为主。

《离骚》结构分析 1、《离骚》以四句诗为一解,共分为93解,按照诗义分为14节三大部分。1-6解为第1节,是屈原自叙其世系、生辰、嘉名与好修之品德,并表示愿以自己的“内美”与“修能”来辅佐君王,以使国家强盛。7-12解为第2节,是诗人引古帝王以为鉴戒,阐明楚王应走的道路和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13-19解为第3节,是从培养人才的变质,说到自己与“党人”的各异其趣。20-26解为第4节,写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并表明为保持清白和正直,“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27-32解为第5节,写诗人在政治上虽不得志,但好修的初衷及崇高的理想则永不改变。以上为第一大部分,是诗人对自己以往经历的回顾,基本上是写实。33-35解为第6节,是诗人假托女媭劝戒之词,进一步点明自己遭受迫害的原因。36-45解为第7节,写幻想中向舜陈词。46-53解为第8节,写幻想中的上叩天阍。54-64解为第9节,写上下求女(贤)。65-69解为第10节,写灵氛占卜。70-75解为第11节,写巫咸降神。76-83解为第12节,写四方观望。84-92解为第13节,写神游天上。以上为第二大部分,是诗人对未来出路的探索。基本上是虚写。93解为第14节,是终篇之结语。2、《离骚》的结构特点:一是诗意盎然而又逻辑严密,二是浑然一体而又层次分明,三是文采绚丽而又辞气畅达,四是浪漫色彩而又富现实精神。

《离骚》的象征手法 1、四个分析系统:植物系统、动物系统、人物系统和事物系统。2、植物系统的象征意义:象征诗人的服饰之美,象征诗人的饮食之美,象征诗人的修养之力与情操之高,象征人才的使用、培养与蜕变,象征美与丑的对比。3、事物系统象征意义:以道路象征国家政治前途,以规矩绳墨象征法度,以驾驭车马象征治理国家。

《九章》概说 1、九章是九篇诗歌的总题,包括《橘颂》、《惜颂》、《抽思》、《思美人》、《涉江》、《悲回风》、《哀郢》、《怀沙》和《惜往日》。2、主要特色:①从艺术手法上来说,与《离骚》相比,《九章》中幻想夸张的成分较少,主要是使用直接倾泻和反复吟咏的方法来表现其奔放的激情;②《九章》的语言还十分华美,非常富于表现力,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感情;③形式上《九章》散而不乱,跌宕有致,语气也能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变化。可以说,客观的纪实之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的结合,便是《九章》的主要特色。

《九歌》探微 1、《离骚》、《九章》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生平事迹与政治思想,《天问》、《招魂》体现了屈原的学术思想与文化视野,《九歌》充分表现出了屈原的文学成就。2、《九歌》现存11篇,将神分为一类,①天神: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②地祗:湘君、湘夫人、河泊、山鬼;③人鬼:国殇。3、《九歌》充分表现出屈原的文学成就。①《九歌》的艺术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鬼神形象,②其突出成就表现在美妙意境的创造,③文采绚丽,声调优美。4、《九歌》中神的原型:东君-太阳,大司命-总管人类的寿命之神,少司命-掌管爱情、子嗣之神,湘群、湘夫人-湘水,河伯-黄河之神。5、端午节演变:“龙子节”-“卫生节”-“贤人节”-“女儿节”-“诗人节”。

第二章 李白研究

李白的生平、思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1、李白的生活道路:5-24岁,是是在蜀中读书和任侠时期;24-42岁,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追求功业时期;42-44岁,是二入长安供奉翰林时期;44-55岁,是李白的生活、思想、创作极为复杂的时期;55-62岁,是报国蒙冤时期。纵观李白的一生,是纵酒高歌、遨游天下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是诗情豪壮、天才横溢的一生,也是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的一生。

李白诗中对女性的描写和歌唱 1、李白诗中的妇女形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上层社会的妇女-有古有今,有皇后、妃子、贵妇、宫女,也有知识妇女;中下层社会的妇女-征人妇、思妇、商人妇、劳动妇女。在全部诗品中,有关妇女的诗大约有130余首。2、李白的《妾薄命》(汉武帝宠阿娇)是一首咏叹上层妇女命运的作品;《北风行》(烛龙栖寒门)是一首幽州思妇痛悼征夫的哀歌;《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是一首描写商人妇的诗篇。

李白诗中的大自然形象 1、《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是对黄河集中描绘咏唱。2、《横江词》共六首,第一首总写横江给人的整体印象,其余各首

2

从不同角度描写惊风恶浪,堪称一幅长江天险图。3、《蜀道难》中侧重于自然形象的刻画,很少直抒个人感情的悲喜。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的形象及感情的抒发和梦中的天姥山交融为一。以梦中游仙的形式,寄托诗人在政治上的苦闷以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充分展现出诗人大胆反抗现实的精神。

李白诗歌抒情内涵的时代意义 轻盈飘逸、乐观豪放的歌唱;豪而悲、豪而愁,理想与现实撞击中的歌唱;豪而狂,豪而怒,猛烈冲击现实的歌唱。李白抒情诗的内涵是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非豪放、飘逸忧愁、激愤所能概括。在他不同阶段的创作中,欢乐与悲哀、深沉与飘逸、豪放与忧郁、入世与出世、创造与破坏、希望与失败、昂扬与低沉、沉醉与觉醒等这些情绪,总是十分和谐地交织在他富有个性特色的歌唱中。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 1、李白诗歌的主要倾向和特点是激荡其中的浪漫主义激情和浪漫主义艺术美质。2、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激情,首先表现为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和歌唱;此外,还有大量的篇章倾诉他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忧患的感情,表达他对人民生活、命运的关怀、同情。3、艺术特征:用比拟象征手法,表现自我,感讽时政,兴寄深远;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和描摹;高度夸张,想落天外;诗意跌宕,大起大落,流动跳跃,挥洒自如;语言清新、自然、活泼、奔放。4、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具有以下三种不可或缺的素质:感觉的锐敏、情感的炽热、灵魂的活跃与丰满。5、李白对诗歌的审美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江城怀古寄幽思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是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三游宣城时所作,在形式上运用了五言律诗的格式。其艺术特色:格律严整,平仄、对仗运用自然和谐,充分表现感情的变化转折,绝无人工痕迹;深远的思想内涵,含而不露,与全诗浑和自然的格调融为一体,给人飘然清逸的美感,显示了清新、俊秀的风格。

第三章 苏轼研究

微笑面对人生 1、苏轼幽默性格在人生经历中的积极作用:在平静的日子里,引出人们的笑容;在艰难老困境中,他给人信心、希望;在人生紧要关头,他笑傲人生,显示出磊落与坦荡。他的幽默是智者风范,它抚平生活的创伤,减轻生活痛苦,笑对人生磨难。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待思考人生。

知己之感 知音之赏 1、《江城子.记梦》写于密州,为怀念前妻五弗而作。原因:聪敏贤慧,对他事业上的帮助。朝云是苏轼人生道路上又一位女性知己。原因:敏而好义,对他忠敬若一。2、《定风波》是赞美定国歌女柔奴的一首词作。3、苏轼妇女观形成的原因:一是对女性爱重、没有偏见、有平等意识;二是与他在苦难人生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关;三是与其家庭、父母的影响有关。

苦已以利人 1、苏轼的《石炭》作于彭城(徐州)任上,《秧马歌》作于晚年南迁途中。2、苏轼科技活动对今天的启示作用:苏轼以一流文学家的身份参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值得提倡;把科技活动与地方行政力量结合起来,值得仿效;苏轼参与科技活动的献身精神值得大书特书。

味在酸咸之外 1、苏轼文艺理论的特点:一是追求创作应该自然清新、传神而有韵味,二是强调生活实践在创作中的作用;三是要求创作要有真情实感;四是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现实;五是揭示自然物理、主观观察、写作技巧在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六是追求独创。

《念怒娇.赤壁怀古》写与黄州,艺术特色:写景抒情怀古抒怀融为一体;用健笔劲毫描塑英雄人物尽其用理想与现实结合,夸张与写实并用;豪婉相济,刚柔并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密州,艺术特色:上片旷达飘逸,下片绵邈情深。《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特色:运用游戏口吻、幽默笔法,由寺院洗浴而入禅机、悟人生。《蝶恋花》(花褪残红)的象征意义:暮春之景是作者暮年的自况;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他表示失望、绝望的反语;墙内无情的佳人是统治者的象征;墙外行人是作者自己的写照。

第四章 《红楼梦》研究

曹雪芹的家世概略 籍贯有丰润和辽阳二说。研究其家世对研究红楼梦的作用:曹寅精湛的文艺素养,形成良好的家庭文艺氛围,曹雪芹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教育;丰富的家庭藏书给曹雪芹汲取知识和宝藏提供了便利;曹雪芹成为伟大的作家,与其祖父曹寅的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成书 1、曹雪芹的生平研究影响较大的有三说:雍正二年(1724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2、曹雪芹一生分为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十年创作时期、西山著书时期四个阶段。3、红楼梦的早期稿本先后共有五个题名:《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的版本及“脂评” 1、红楼梦的版本可分成脂本和程本两大系统。今存的脂评系统的抄本尚有十一种。2、脂砚斋评红楼梦有四种形式:名下双行批注,旁批,眉批,回前后总评。

红楼梦的总纲、主线、主题 1、主题的三种意见:爱情说,政治历史说,既言情,又言政。2、总纲的争论:一认为第四回是总纲,二认为第五回是总纲,三认为第一至五回是总纲。3、主线的争论:一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主线,二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兴衰是主线,三对封建主义的叛逆和反叛逆的斗争是主线,具体以贾宝玉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为主线而展开描写。4、红楼梦120回,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①一至五回是全书的序幕或引子,明显地带有绾毂全书的作用;②第六至十九回是贾府的兴盛阶段,是宝、黛爱情历程的初恋阶段;③第二十回至第三十三回,宝、黛爱情趋向成熟,贾府矛盾开始显露;④第三十四回至第五十七回,宝、黛爱情成熟,着重展开广阔的社会家庭描写,反映贾府的种种矛盾;⑤第五十八回至第七十四回,转向悲剧的第一阶段;⑥第七十五回至第九十八回,贾府频临一败涂地,宝、黛爱情因受封建势力的摧残而被扼杀;⑦第九十九回至第一百二十回,写宝、钗婚姻悲剧,家庭彻底衰落,主要人物都归结为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1、红楼梦中,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贯穿小说始终,红楼梦的悲剧世界,包含了多重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女性悲剧、人生悲剧。2、宝、黛爱情悲剧的特色:一宝、黛爱情悲剧本身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宝、黛爱情和封建家长之间的矛盾,是在封建社会上层建筑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全面对抗,实质是关系地方阶级争夺继承人的一场政治斗争;二宝、黛两个反封建叛逆典型的创造,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又树起一个新的里程碑。

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分析 1、林黛玉形象塑造的特色:黛玉是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女主角,这个形象是最先在中国文学上表现出来的“带着自己心理的整个复杂性”的典型形象。她的全部复杂性格的本质方面是对封建主义的叛逆,是强烈的性格色彩是悲哀的愁苦,是一个上层社会中多愁善感、孤芳自赏的具有名士派气质的叛逆者的典型。2、黛玉性格形成的原因:孤女的地位和不甘屈服于命运的自尊心的矛盾;热烈的爱情追求和封建礼教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宝钗的形象:是婚姻悲剧的女主角,她是一个被封建主义规范的完美的淑女、贤妻,或者说她是一个信奉封建主义的淑女、贤妻,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会做人”,思想性格中最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冷”。4、钗、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性格、风度、气质,表现两种不同的美:一个是理智型,内心冷静;一个是感情型,内心热烈;一个随分从时,崇尚功利实际;一个孤傲自许,崇尚性灵自由;一个深含但流于世故,一个率真但失于任性。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1、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2、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3、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4、个性化的文学语言,5、心理刻画与人物性格,6、诗词曲赋与人物性格,7、善于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8、关

3

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9、人物性格的间接描写,10、人物性格的多层次描写。

红楼梦虚实相生的意境 1、红楼梦的“实境”由“物境”“事境”“人境”构成。构成虚化的“实境”的艺术手段主要有“梦境”“仙境”“幻境”。2、红楼梦虚实相生的意境特色,首先是通过逼真的艺术实境,表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摇曳多姿的物境,灵动跌宕的事境,鲜活饱满的人境,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实境;其次是作者因心造境,以文运心,用超现实的梦境、仙境、幻境,创造出意味无穷的境界,影射并深化了现实人生。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a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