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08 07: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男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徐建华 程丽平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 浙江杭州 310023)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男篮现状及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中国男篮的发展对策。要建立宽松科学合理的篮球宏观发展环境;建立系统完善的教练员培养和选拔体制;客观慎重的认识和看待中国男篮面临的国际形势,以此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关键词】中国;男子篮球;现状;发展对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具有主场优势的中国男篮拥有了姚明、易建联等历史上最好的球员配备,并聘请了优秀的外籍教练,最终刷新了世界第八的历史最好成绩。2009年9月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同样坐镇主场,惨败伊朗,痛失亚洲冠军。2010年8月世界男篮锦标赛即将开始,中国男篮抽签至C组(希腊、波多黎各、土耳其、俄罗斯、中国、科特迪瓦),首场比赛就要面对前中国男篮主教练尤纳斯率领的希腊队。小组出线的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第26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也即将来临,而这届亚锦赛成绩将直接影响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参赛资格。因此,本文对中国男篮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客观分析,进一步提出对策,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国男篮现状分析

1、篮球发展宏观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1)举国竞技体育体制仍是主导,但需要与时俱进。举国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更是中国男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得以发展的保障。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能够创造历史,举国体制的优势凸显。中国男篮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当前的举国体育体制。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为了更好的配备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要更多的吸纳社会资本,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举国体制”。

(2)职业篮球联赛对中国男篮的作用力不足。中国CBA联赛创建已有15年,作为我国水平最高的篮球赛事,为中国男篮培养了许多年轻后备人才。但联赛的整体竞技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并且许多外援的引进和使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球员的上场时间,对年轻球员的锻炼存在负面影响。因此,CBA联赛对中国男篮竞技水平提高的作用力不足。CBA联赛共产生了14届冠军,而其中13届冠军为八一男篮和广东东莞男篮赢得,联赛难以形成竞争和制衡局面,队员在比赛中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家队一旦遭遇强队,往往难以应对。

(3)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有待完善。近年来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仍是由各省市体

1

育局来组织,以俱乐部、体校、体工队的传统形式为主体来进行。但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耗资大、资金周转长、见效慢、风险大的特点,在金牌战略的影响下,许多地方体育局取消了篮球项目,一些职业篮球俱乐部既不愿、也无力在后备人才培养上投入太多。同时这种培养体制的一些相关弊端也开始暴露,学训矛盾、就业安置等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体教结合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发挥实效。因此,种种原因导致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数量减少,少有优秀运动员涌现、梯队结构不合理。

2、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仍存较大差距

(1)打法单一,过于依赖内线。自巴特尔、王治郅、姚明等三位中锋先后加入中国男篮以后,中国男篮的内线实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战术思想上改变了以往以小、快、灵为特点的风格,以内线为主要进攻手段的阵地进攻相对增多,对内线的依赖性在逐步加强,这无疑对外线有一定的弱化作用,不仅命中率有所下降,同时小、快、灵的战术风格也在逐步丢失。在第25届亚锦赛上,由于姚明缺阵,内线实力大大削弱,一直依赖内线的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上,外线表现差强人意。在决赛中王仕鹏、朱芳雨两大外线3分5投0中,张庆鹏、刘炜、胡雪峰3名控卫也仅仅有8分进账。中国男篮的外线在本场比赛中可谓完全瘫痪。通过与伊朗队的比赛录像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在投篮技术方面退步明显。

(2)中国男篮风格尚未形成。近十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篮球运动以“智、高、壮、快、准、悍、巧、变”为特点,积极主动拼搏、攻守全面兼顾、高度与速度结合、个体与群体统一、帅与星有机结合则是总趋势、总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现代篮球运动进入当代化的新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男篮高大队员的不断涌现,特别是三大中锋成熟后,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男篮的希望。特别是随着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优秀高大运动员的加入,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一度跨入世界前列。但身高上的提升并不能说明风格上的转变,面对欧美强队,身高占优的中国男篮仍束手无策,中国队在内线实力得到加强的同时,外线队员如何提高的问题就十分突出,这会使中国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以高制高的战术风格未能形成,同时传统的小、快、灵、准的风格在逐步弱化,出现了传统风格没有继承,新的风格尚未成型局面。

(3)中国男篮队员心智能力的不足。根据我国著名学者田麦久的竞技能力构成理论,运动员的心智能力主要包括心理能力和智能两个方面。心理能力包括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以及竞技意志的保持,即通常所提到的心理素质和比赛的作风精神等。而智能主要是指运动员对技、战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即通常所讲的对技术动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能力和比赛经验等。通过观看比赛不难发现,中国男篮队员的心智能力与强队队员之间也

2

[3][2]

[1]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通常所理解的头脑不清醒、不灵活,技战术运用不巧妙,同时承受比赛压力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比赛关键时刻和比分落后时的心智能力相对较为缺乏。

3、教练员培养、选拔与使用问题尤为突出

在2009年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34岁的郭士强首次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领中国男篮参加比赛,最终痛失亚洲冠军,由此对教练员的使用问题引来较多的争论和质疑。事实上,中国男篮长期以来缺少的不仅是主教练,更是系统完善的教练员培养体制。这次教练员的使用问题,应该引发我们对该问题的思考。从1991年开始至今,中国男篮先后有七位主教练,其中五名中国教练,两名外籍教练。从1991年至2003年的七个时间段内,先后有四位教练担任,并且1991年与2003年,12年跨度的两个年份中,前后仍是同一主教练。中国男篮教练员在使用上存在无序更迭状态。反映了教练员的匮乏和不足,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男篮后备教练员培养体系不健全。另外从2004年至2008年的5年期间,先后由两名外籍教练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意义重大,聘请外籍教练员担任主教练,一方面反映了篮管中心对这次比赛成绩的重视,另外也反映了本土男篮教练员训练水平上的不足。

二、中国男篮面临的形势分析 1、欧美强队仍是难以逾越的强大壁垒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篮的年龄结构是近年来最合理的一届,而且拥有世界级的中锋和教练,具有主场优势,在比赛过程中中国男篮曾阻击美国、震撼西班牙、力擒德国,让观众为之一震,但最终成绩还是未能实现历史性突破,欧美强队仍是难以逾越的强大壁垒。

从近几届的国际大赛看,美洲各国仍然保持强势,美国男篮梦八队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扫之前美国男篮的失利阴霾,击败了强大的西班牙队,勇夺奥运金牌。另外阿根廷、巴西等美洲国家实力依然居世界前列。NBA的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全球推广,加速了各国篮球竞技水平的发展和融合,特别是随着各国优秀篮球运动员在NBA的参赛人数的增多,参赛年限的延长,加速了各国篮球水平的提高,这极大推动了欧洲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北京奥运会上,前八名参赛队中,欧洲球队有西班牙、立陶宛、希腊、克罗地亚等四支,占居了半数。

2、西亚男篮在崛起

从第21届亚锦赛开始,西亚球队就占据了四强席位的半壁江山。在第25届亚锦赛上,伊朗夺冠标志着西亚男篮已经逐步崛起。

西亚男篮崛起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西亚各国对篮球运动开始重视。从21届,黎巴嫩、卡塔尔等国建立起自己的职业篮球联赛,并积极吸纳外籍较高水平的球员参赛,同时把国内的一些优秀男篮运动员输送到欧、美职业篮球联赛中锻炼。政府在后备人才培养和国家队外出

3

交流等方面也不惜重金,政府的重视和开放的篮球运动体系使得西亚篮球迅速国际化。其次是美国球员的加入,早在亚锦赛前,“归化风”愈演愈烈。约旦有5名美国球员,黎巴嫩有6名美国球员,卡塔尔队只有两名土生土长的本国球员,“雇佣军”让西亚各国的篮球水平急速上升。再次是西亚男篮运动员大多体格强壮,在身体素质上与欧洲男篮运动员极其相似,相对东亚男篮运动员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体格的因素,西亚男篮在技术风格上选择了模仿欧洲男篮,第25届亚锦赛伊朗、约旦、黎巴嫩三国均聘请了欧洲教练执教,在欧化的道路上西亚男篮成效显著,已展示出欧洲篮球的风范,注重整体的配合、强调身体对抗、打法硬朗,这种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西亚男篮体格上的先天优势。

三、建议与对策

1、建立宽松科学合理的篮球宏观发展环境

首先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长期以来举国体育体制,对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它仍将是中国男篮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国男篮成绩的保持和突破,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育体制。

2、尽快建立系统完善的教练员培养和选拔体制

篮球教练员的培养和选拔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选拔和培养制度,提高我国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从而提高中国男篮的竞技成绩。

3、客观的慎重认识和看待中国男篮面临的国际形势

对于欧美男篮的强大壁垒,应该客观的看待和认识,以此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同时对于西亚各国篮球发展不能忽视,继续保持中国男篮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参考文献】

[1]申甫.司磊.第25届亚锦赛决赛中国男篮失利因素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10第1期 [2]孙民治.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25-26

[3]田麦久.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机构与组织[R].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4]彭福栋.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探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作者简介】 徐建华(1977-),讲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4]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a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