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3-10-11 23:3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材料

服务医改大局 发挥特色优势 谱写浙江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徐润龙

(2015年1月19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作中医药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全省中医药系统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科学谋划、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一)以依法推进《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为契机,中医药政策贯彻落实取得新进展

2014年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将审议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督查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医药发展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分别赴湖州、温州、衢州等地进行了调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中医事业纳入了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当地中医药的传统优势,积极扶持和举办中医特色专科医疗机

1

构,除常山、洞头外所有县(市)均设置了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绝大多数中心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乡村医生掌握了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诊疗技术。积极设置中医管理机构,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等卫生计生(卫生)部门已设立了中医处,海盐县、长兴县、新昌县等卫生计生(卫生)部门设立了中医管理科,许多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了发展中医专项经费,中医事业费达到或高于卫生事业费10%。

(二)以全面推进公立中医院改革为重点,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取得了新成就

省级中医院是我省中医药服务的龙头单位,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4月1日,省级中医院与其他省级医院同步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省中医院通过积极控制成本、加强收支管理等各项措施,医院管理费用明显下降;省中山医院通过完善内部分配和激励机制,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纷纷开展惠民便民措施,如诸暨市中医院、平湖市中医院等开展“银医自助服务”,患者可以通过自助服务开展挂号、预约、结算、取报告等,减少排队等候的次数和时间,方便患者就医。

强化中药饮片使用管理和费用控制,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处方帖均费用不超过40元,每帖味数不超过20味”的双控政策。在中药饮片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全省各级医疗

2

机构中药处方饮片帖均味数和费用均呈下降趋势,省中山医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浙江医院、省肿瘤医院、省立同德医院下降幅度均超过10%。去年,公立医院中药饮片每帖费用平均在30元左右,杭州市主城区民营中医诊所每帖费用从100元左右下降到了45元左右,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工程。4家省级中医院和13家市级中医院分别与32家县级医院建立了紧密型的全面托管模式,如省中医院与松阳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紧密型合作,取得多赢效果;省立同德医院全面托管海盐县中医院,建立无障碍双向转诊通道;杭州市中医院通过与建德市第三人民医院、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合作办医,将2家医院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些都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受援单位业务量普遍增长25%以上。此外,温州和温岭分别组建了中医医疗集团,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探索,既带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也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三)以深入推动中医“治未病”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医药产业资源和特有的医疗保健服务资源,是我国健康服务业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我委联合省发改委等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促

3

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中医药发展列入了省政府战略。桐庐县、天台县、杭州市拱墅区、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基地。积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组织全省各级中医院开展了以“治未病”为主题的“中医药健康体验”活动,充分运用中医情志调摄、饮食调养、生活起居、经络按摩、运动保健等方法,控制或减少各类疾病尤其慢病的发生。积极倡导医养结合、医疗与预防康复结合,把中医药服务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延伸到中医保健、养生养老、中医康复等服务领域。丽水市中医院等6家医院加快了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提供平台建设,绍兴市中医院等成为第二批全国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单位。针对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分别开展经络穴位按摩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已达到30%,开发完成全省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项目网络服务平台。

(四)以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中医药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按照“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并组织督查评估,以查促建。目前,全省92.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的乡镇卫生院、66.4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达

4

到了提升工程年度目标要求,其中嘉兴、湖州、义乌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已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

各地政府把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德清县、南浔区、新昌县通过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验收评审,目前我省40个县(市、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杭州、绍兴、湖州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不断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护理、院感、病历等质量管理,在县级中医院确立了23个基层中医药优势病种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目前全省三级中医院数量位居全国第一,87%的县(市)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诸暨、温岭、萧山、义乌、上虞、新昌6家县级中医院及富阳中医骨伤医院达到了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五)以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中医药继承创新有了新进步

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和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省新华医院国家级中医药应急救治基地建设,加强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4家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参与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制定《埃博拉出血热中医药诊疗建议方案》。

5

紧紧围绕“健康浙江”发展战略,将中医药发展纳入省政府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意见。争取省政府成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多部门协作,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文化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体育运动养生保健、中医医疗服务、中药产业发展等,持续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基地示范单位,形成一批中医药服务产业集群,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深入推动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扶持和促进公立中医院发展的政策措施,理顺中医药服务价格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的试点工作,完善财政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公立中医院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人事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中药饮片费用控制,持续跟踪和督查中药饮片使用情况,继续开展中药饮片使用情况专项检查,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原则,逐步推进中药饮片网上阳光采购,重视中药饮片煎煮质量。依法加强对各类中医“堂、馆”的监管,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促使健康发展。深化城市优质资源和人才下沉工作,对托管模式及运行情况继续跟踪及评估,推进县级中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工作。鼓励支持建立中医医疗集团、中医医联体等集团化运作形式。探索建立和完善分级诊

11

疗制度,贯彻落实中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相关政策。大力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改革发展,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总量,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强化法治思维,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防止借改革之名将公立中医医院改制、甚至一卖了之。加快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工作,着重加强中医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整合、信息共享、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中医系统中的支撑作用。

(四)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5年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最后一年,各地要按照提升工程的目标责任书,全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重要力量,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每个县均建有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全覆盖。对全国和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抽查。重点建设好200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提高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五)扎实做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2

“治未病”不能停留在理念上,要创新载体和手段,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按照人员培训到位、服务提供规范、基层医师中医知识普及以及群众知晓率高等要求,扎实推进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针对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分别开展经络穴位按摩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其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推进。要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资金补助绩效考核机制,人员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强化实践技能,注重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网络直报系统作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稳步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六)持续改进中医医疗服务质量

完善省级中医各专业质控中心建设,制定中医各专业质控工作程序和质控标准,构建全省中医质量控制网络,依托各中医院质控网络体系,开展中医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稳步提升中医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对我省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37个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开展中期评估,强化专科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专科建设。加强对浙江省基层中医药优势病种项目建设单位的督查,总结优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继续开展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回头看工作,

13

对三级中医院的诊疗水平、特色优势和持续改进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促进三级中医医院保持中医发展方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七)不断优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环境

继续做好中医药重点学科、平台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学科政策措施和资源要素优势,开展相关领域协同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储备,支撑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加快基层优势类学科建设,强化业务内涵,优化学科梯队,提升县级中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做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加强示范引领和技术辐射,不断提升我省血液病防治综合实力。有序推进中医药科技计划改革,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落实科研规范,不断提高科研贡献率。

(八)着力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继续抓好高层次人才、中医药传承人才、中青年临床骨干和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国家、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和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基地管理,开展基地复评,健全培训制度,完成师资培训,实现全部师资的持证上岗。开展基层中医全科骨干人才培养,不断增加基层全科医生数量,满足群众需求。探索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加大中

14

医药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

(九)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整合省中医药信息监测中心、中医药网站、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中心建设,组建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重视发展中医药政策研究。结合公共卫生项目,制作播放中医药视频宣传内容,普及中医药知识。积极挖掘、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抓好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试点单位建设,加强中医药知识及文化传播网络建设,广泛开展中医药政策和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我省中医药海外发展。继续办好之江中医论坛。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医风,坚决纠正中医药系统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完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

同志们,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让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美浙江”总战略,紧紧围绕“健康浙江”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为开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共同努力!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9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