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3第二章共50题

更新时间:2023-12-05 12: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不定项选择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E辩证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BCDE)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E、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AB) A、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B、不仅是认识与被认识,而且是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主观与客体的关系 E、主体与客观的关系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不同表现在(ABC) A、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C、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E、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C、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E、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真理是客观的,这是说(AD) A、真理从内容上说是客观的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真理从形式上说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E、认识真理是物质性的活动

7、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A、B、C、D、E)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C、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E、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8、以下关于哲学中的“价值”范畴及其特性的阐述,正确的有(ABCDE)

A、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B、价值具有主体性 C、价值具有客观性

D、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E、价值具有多维性

9、任何真理都是(A、B、C、E)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C、具体真理

D、不可能向谬误转化的

E、从相对真理不断地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过程

10、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论 B、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C、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D、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E、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旧唯物主义只看到认识的摹写性

11、西红柿原来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艳丽的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不敢吃。16世纪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献给女皇伊丽莎白。从此在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有谁敢吃它一口。过了差不多200年,法国的一位画家冒着风险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后来经过分析鉴定,发现它含着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于是名声大振,广为传播。这个故事包含的哲理是(ABDE) A、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无限的过程 C、人的正确认识经过一次飞跃不行,经过两次飞跃才能达到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2、解放后,我们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而

在人口问题上,马寅初的理论却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A、B、C、E)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D、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E、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少走弯路

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A、B、C、D、E)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科学的认识规律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C、D) A、是主张意识决定物质的错误观点 B、是只承认理性认识的教条主义的主张 C、说明了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D、体现了正确的理论对革命运动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E、强调了实践必须依赖理论

15、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有(A、B、C、E) A、“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B、“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 C、“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D、“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是真理”

E、“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16、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B、C)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E、理论对实践不起作用

17、真理向谬误的转化,具体表现为(D、E) A、人类并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B、真理与谬误这两个对立的方面都是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C、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之间既贯穿着斗争性,又具有统一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E、真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如果孤立其中某一个原理,它就会变成谬误

18、马克思主义是(C、D) A、相对真理 B、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人类认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段 E、无所不能的真理

1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联系体现在(CD)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必然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 E、理性认识产生感性认识

20、辩证的认识运动包括两次飞跃它们是(A、D)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 C、从实践到新的实践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E、理性认识产生感性认识 二、单选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B)的观点 A\\比较重要

B、首要的和基本的 C、次要的 D、唯一的

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认识的主体是(B) A、客观事物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事件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的意识 D、人

7、实践的主体是(D) A、绝对精神 B、有生命的肌体 C、生命个体 D、现实的人

8、实践的客体是(C)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9、认识的客体是(C) A\\主题创造出来的对象 B、外部自然界

C、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客观存在的事物

10、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A)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的标 D、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 1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98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