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概论

更新时间:2024-07-10 18:2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基本组织

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众多细胞与细胞间质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结构称组织。组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4类。

第一节 上皮组织

学习要点

⒈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分布。 ⒉熟悉各类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⒊了解上皮组织有哪些特殊结构。

上皮组织由大量而密集的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相互结合在一起,通常简称上皮。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根据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等。

一、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在空腔器官的内表面,其特点是:①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极少。②上皮组织有极性:朝向体表或管腔的一面称游离面;另一面朝向深部的结缔组织称基底面。③上皮组织中没有血管,细胞所需的营养由深部的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

学习提示

生活中所谓“擦了一层皮儿”,即指上皮组织的擦伤,创面不出血,因上皮组织无血管。 (一) 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分布

根据细胞的排列层次和形态,被覆上皮可分为如下几类:

1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被覆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上皮 变移上皮

⒈单层扁平上皮 由一层极薄的扁平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或多边形,细胞核为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垂直切面观: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为扁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少(图3-1)。

图3-1 单层扁平上皮立体模式图 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内皮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及物质交换。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间皮能分泌浆液,减少器官间的磨擦,有利于器官的活动。

学习提示

内皮遭到破坏,即易形成血栓,影响血液流动;间皮遭到破坏,即易形成器官之间的粘连。

⒉单层立方上皮 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六边形或多边形。垂直切面观:细胞近似立方形;细胞核圆,位于细胞中央。单层立方上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肝的小叶间胆管和肾小管等处,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图3-2)。

图3-2 单层立方上皮 图3-3 单层柱状上皮 ⒊单层柱状上皮 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六边形或多边形。垂直切

2

面观:细胞呈柱状,细胞核椭圆形,多位于靠近细胞基底部。有些单层柱状上皮的细胞之间有许多散在的杯状细胞,形似高脚杯,顶部膨大而充满粘液性分泌颗粒。单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等处,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功能(图3-3)。

⒋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且游离面有纤毛。只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的顶端伸到上皮的游离面。由于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细胞核的位置也参差不齐,从侧面观察:很象复层上皮,但这些高矮不等的细胞都附着于基膜上,故实为单层,因此而得名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这种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杯状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以粘附尘粒,通过纤毛有节律性地向喉口方向摆动,并排出体外,对呼吸道有湿润和清洁保护作用(图3-4)。

图3-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⒌复层扁平上皮 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由多层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上皮的垂直切面观:其浅层为数层扁平状细胞,中层为数层多边形细胞,基底层为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基底层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新生的细胞不断向中层、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表层细胞。(图3-5)。

图3-5 复层扁平上皮 学习提示

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其浅层细胞核消失,细胞质内充满大量角蛋白,并不断的脱落(鳞屑或头皮屑),为角化型;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等处的粘膜,其浅层细胞可见细胞核,细胞质内角蛋白少,为非角化型。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较强的耐磨擦、抗磨损、保护和修复功能。

⒍变移上皮 又称移行上皮,由多层大小不等的细胞组成,细胞的形态和层数随器官容积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故称变移上皮。上皮的垂直切面观:当器官空虚时,器官壁变

3

厚,上皮也变厚,细胞层次增多,此时浅层细胞呈大立方形,有的细胞含有两个细胞核,中层细胞为多边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或立方形;当器官扩张时,器官壁变薄,上皮也变薄,细胞层次减少,细胞形态也变扁。变移上皮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处的粘膜,具有保护功能(图3-6)。

图3-6 变移上皮 (二)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⒈游离面

⑴微绒毛: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表面共同形成细小的指状突起,只有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可见。光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呈纵纹状,又称纹状缘或刷状缘。微绒毛显著地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主要分布于小肠和肾小管粘膜。

⑵纤毛: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表面共同形成较长的指状突起,比微绒毛粗而长,在光镜下可看见。纤毛能定向的进行有节律性的摆动,使附于表面的分泌物和异物定向推送,从而清除异物,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学习提示

长期吸烟对纤毛清除功能有明显的损害,破坏纤毛与粘液之间的互动,从而降低了纤毛的输送能力。

⒉基底面 在上皮的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有一层半透明膜状结构称基膜。它对上皮起连接和支持作用,并通过基膜与结缔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⒊侧面 上皮细胞之间相邻面有多种连接结构。常见的连接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管连接(图3-7)。

图3-7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的连接

4

学习提示

细胞间的连接使细胞连接更紧密,有利于防止细菌及其大分子物质侵入细胞间隙;另外,在相邻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二、腺和腺上皮

腺上皮是专门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主要由腺细胞构成。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称腺或腺体。

腺是在胚胎时期,由上皮细胞下陷到结缔组织中分化而成的。腺形成后,留有导管的腺称外分泌腺,如肝、唾液腺和汗腺等。无导管的腺称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

第二节 结缔组织

学习要点

⒈熟悉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分布。

⒉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各种细胞和纤维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⒊了解软骨组织及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结缔组织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细胞数量少,但种类多,散布于细胞间质中;细胞间质多,由均匀质状的基质和细丝状的纤维构成,基质可呈液体状、胶体状或固体状。主要起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作用。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形态多样,有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表3 -1)。

5

表3-1 结缔组织分类及分布

类型 基质状态 分类 分布

固有结缔组织 胶状物 疏松结缔组织 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 致密结缔组织 真皮、肌腱和韧带 脂肪组织 皮下组织和器官之间 网状组织 淋巴器官和骨髓

软骨组织 固体状 气管、肋软骨和会厌软骨等 骨组织 固体状 骨 血液 液体状 心及血管

淋巴 液体状 淋巴结和淋巴管道

一、固有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按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一)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其结构特点是细胞种类较多而数量少,细胞间质中的基质多、纤维少且排列疏松而不规则。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起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图3-8)。

图3-8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⒈细胞

⑴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细胞扁平有突起呈星状,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细胞核大呈椭圆形,染色浅。成纤维细胞能合成纤维和基质,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6

学习提示

⒈当局部组织发生炎症或受损时,在该处可集聚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并与增生的毛细血管共同修复创面,形成淡红色的新生组织。 成纤维细胞在合成胶原纤维的过程中需要维生素C等,因此手术及创伤后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伤口愈合。

⒉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蛋白质,有防止炎性组织粘连及疤痕增生之功效。 ⑵巨噬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并有较小的突起。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溶酶体、吞饮小泡和吞噬体。细胞核小呈圆形,染色深。巨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具有变形运动和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吞噬和清除异物、细菌和衰老死亡的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免疫。

学习提示

巨噬细胞是由血液内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而成。当有炎症或异物刺激时,可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异物和衰老死亡的细胞。

⑶脂肪细胞:常沿血管分布,细胞常单个或成群存在。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细胞质内充满脂滴,故细胞核常被挤向一边。在制作切片时,脂滴被溶解呈空泡状。脂肪细胞具有合成和贮存脂肪的功能,参与脂类代谢。

⑷肥大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较小而圆,位于细胞的中央,细胞质内充满粗大颗粒,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

学习提示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应物质参与免疫应答,与过敏反应有关。

⑸浆细胞: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嗜碱性,细胞核为圆形,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粗大从核中心向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故核形似车轮状。浆细胞能合成、贮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7

学习提示

体液免疫是抗原刺激机体后,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与相应抗原结合发生反应。

⑹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常分布在小血管周围,属于胚胎发育中留下来的分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细胞。在炎症与创伤时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⒉纤维

⑴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而且含量最多。胶原纤维由很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新鲜时呈白色,故称白纤维。胶原纤维成束状排列,呈波浪状,互相交织。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呈嗜酸性,着浅红色。胶原纤维的韧性大,抗拉力强。

⑵弹性纤维:比胶原纤维细,新鲜时呈黄色,故称为黄纤维。弹性纤维较细,直行有分支而且断端常卷曲。弹性纤维富有弹性,而韧性差。

⑶网状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含量很少。是较细、分支多的纤维,常彼此交织成网。HE染色不着色,用硝酸银染色呈黑色,故称嗜银纤维。它主要分布在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处。

⒊基质 基质是一种均质胶状物质,有一定粘性,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多糖和水等。蛋白多糖的分子排列较紧密,能阻止细菌、异物的通过,起到屏障作用。基质中含有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称组织液。组织液始终不断地循环更新,有利于血液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成为组织和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学习提示

有些细菌、肿瘤细胞和蛇毒液中含有透明质酸酶,能使透明质酸水解,降低基质的粘性,致使异物和毒素扩散,危及身体健康。

(二) 致密结缔组织

8

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有结缔组织,其结构特点是:纤维粗大,排列致密,细胞和基质少。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纤维是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致密结缔组织主要分布在皮肤的真皮、肌腱、韧带和骨膜等处,有保护、支持和连接等功能(图3-9)。

图3-9 致密结缔组织 学习提示:

肌腱和韧带的胶原纤维沿着受力方向密集平行排列成束,具有较强的抗拉力作用。 (三) 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常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主要分布于皮下组织、网膜、肠系膜和肾周围等处,具有贮存脂肪、缓冲压力和维持体温等功能。

学习提示

脂肪组织约占成人体重的10%,贮存大量能量,故为体内最大的“能量库”。 (四) 网状组织

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网状细胞呈星形多突,相邻细胞的突起彼此连接成网。网状纤维沿网状细胞分布,彼此之间也交织成网,但由网状细胞的突起包裹,共同构成网状结构。它主要分布于骨髓、脾和淋巴结等处,参与构成这些器官的支架,为血细胞的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

(一) 软骨组织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基质呈凝胶状,主要由软骨蛋白和水构成。纤维包埋于基质中,基质中有软骨陷窝,陷窝内容纳软骨细胞。在软骨周围的软骨陷窝较小,陷窝内是幼稚的细胞,越向软骨中央软骨陷窝越大,而每个陷窝内可有2至数个软骨细胞,

9

软骨中无神经与血管。

(二)软骨

由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膜为致密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软骨细胞,对软骨的生长发育及创伤修复有重要作用。

软骨的分类 根据软骨组织中纤维种类及数量的不同,软骨可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及纤维软骨。

⒈透明软骨 主要分布于喉、气管、支气管、肋软骨和关节面等处,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内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图3-10)。

图3-10 透明软骨 ⒉弹性软骨 间质内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其弹性和韧性较强,主要分布于耳廓及会厌等处。

⒊.纤维软骨 间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主要分布于耻骨联合和椎间盘等处。

三、骨组织

(一) 骨组织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构成,机体内90% 的钙盐存在于骨组织中,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⒈骨组织的结构

⑴骨基质:即骨的细胞间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为胶原纤维,无机质为钙盐。骨胶原纤维被粘合在一起并在钙盐沉积形成骨板,骨板内或骨板之间有许多小腔称骨陷窝。骨陷窝向周围呈放射状伸出许多小管称骨小管。相邻的骨陷窝借骨小管互相连通。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