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更新时间:2024-05-05 14: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目 录
序 ....................................................................................................................................................... 4 一 引 言...................................................................................................................................... 6 1 本书宗旨 ............................................................................................................................... 6 2 实质性问题和名称问题 ....................................................................................................... 6 3 术语 ....................................................................................................................................... 6 4-6 形态 ....................................................................................................................................... 7 ....................................................................................................................................... 8 7 意义
二 单 位 ....................................................................................................................................... 9 .............................................................................................................. 9 8 单位:旧的和新的
9-18 语素和词 ............................................................................................................................. 9 10 语素:大小问题 ................................................................................................................. 9 11-12 异同问题 .............................................................................................................. 10 13 语素和汉字 ....................................................................................................................... 10 14 语素和词类 ....................................................................................................................... 11 15 词 ....................................................................................................................................... 11 16 有时是词 ........................................................................................................................... 11 17 有的义项是词 ................................................................................................................... 12 18 语素分四种 ....................................................................................................................... 12 19-29 词和短语 ........................................................................................................................... 12 20 能不能单用? ................................................................................................................... 13 21 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 ....................................................................................................... 13 22 几个语素的组合? ........................................................................................................... 14 23 有没有专门意义? ........................................................................................................... 14 24 形名组合不完全自由 ....................................................................................................... 15 25-26 ‘短语词’ ....................................................................................................................... 15 27 能不能拆开? ................................................................................................................... 16 28 简称 ................................................................................................................................... 16 29 省缩 ................................................................................................................................... 17 30-32 主谓短语,小句,句子 ................................................................................................... 17 33 小结 ................................................................................................................................... 18 三 分 类.................................................................................................................................... 20 34 分类目的 ........................................................................................................................... 20 35 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 ....................................................................................................... 20 36-37 划分词类 ........................................................................................................................... 20 38-39 大类和小类 ....................................................................................................................... 21 40-53 词类 ................................................................................................................................... 22
1
40 名词 ................................................................................................................................... 22 41 方位词 ............................................................................................................................... 22 42 量词 ................................................................................................................................... 23 43-47 动词 ................................................................................................................................... 23 43 动词和形容词 ................................................................................................................... 23 44 非谓形容词 ....................................................................................................................... 23 45 动词和介词 ....................................................................................................................... 24 46 及物和不及物 ................................................................................................................... 24 47 趋向动词,助动词,是,有 ........................................................................................... 25 48 副词 ................................................................................................................................... 26 49 代词 ................................................................................................................................... 26 50 介词 ................................................................................................................................... 27 51 连词 ................................................................................................................................... 27 52 助词 ................................................................................................................................... 28 53 词类转变 ........................................................................................................................... 28 54 词根 ................................................................................................................................... 29 55-56 前缀,后缀,中缀 ........................................................................................................... 29 57-61 短语分类 ........................................................................................................................... 30 58 的字短语 ........................................................................................................................... 30 59 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 ............................................................................................... 31 60 主谓短语 ........................................................................................................................... 31 61 四字语 ............................................................................................................................... 32 62-63 句子分类 ........................................................................................................................... 32 四 结 构.................................................................................................................................... 34 64-67 结构层次 ........................................................................................................................... 34 68-70 结构关系 ........................................................................................................................... 36 71-79 句子成分分析法 ............................................................................................................... 38 72-74 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 ....................................................................................................... 38 75 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 ....................................................................................................... 41 76 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 ....................................................................................................... 42 77 省略 ................................................................................................................................... 42 78 倒装 ................................................................................................................................... 43 79 图解和代号 ....................................................................................................................... 43 80-96 句子成分 ........................................................................................................................... 43 81-85 主语,宾语 ....................................................................................................................... 44 86 补语 ................................................................................................................................. 46 87 状语 ................................................................................................................................. 48 88 介系补语 ......................................................................................................................... 48 89 ‘述语’ ......................................................................................................................... 49 90 是字句 ............................................................................................................................. 49 .............................................................................................................. 50 91 主谓短语作谓语
92 连动式 ............................................................................................................................. 51 93-95 兼语式 ............................................................................................................................. 52 96 动词之后 ......................................................................................................................... 53
2
97-99 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 54 97 单句复句 ......................................................................................................................... 54 .................................................................................................................. 55 98 句子的复杂化
.............................................................................................................. 56 99 句子格式的变化
附 注 ........................................................................................................................................... 57
3
序
多年来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汉语的语法分析问题。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借以活泼思想,减少执着。同时也可以安抚一下要求有一个说一不二的语法体系的同志们的不耐烦情绪,让他们了解,体系问题的未能甚至不可能定于一,不能完全归咎于语法学者的固执或无能。这是本文的主要用意。当然,如果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说明,能把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也是‘固所愿’也。
中国之有语法学,如果从《马氏文通》的发表算起,到今年恰好是八十年。这八十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四十年。前四十年是各家著书立说,基本上没有提出问题来讨论。1938年在上海,有几位语法学者发起了一场‘文法革新’的讨论,持续了两三年。这以后,虽然专门著作还是继续有人在写,问题的讨论却只是间断了几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蓬勃展开。除零星的商讨外,几次较大的讨论,如1953-54年关于词类问题的讨论,1955-56年关于主语宾语的讨论,1957年关于单句复句的讨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前进。后来也许由于学校教学方面已经有了一个暂行体系,这方面的讨论就渐渐冷了下来。最近这十来年,文化教育工作普遍受到‘四人帮’的疯狂破坏,语法研究自然也谈不上了。然而讨论的趋于沉寂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就以学校教学而论,不少在大学和师范学院教课的同志就常常遇到学生提出问题,这个词属哪一类,这个句子应该怎么分析,不能在现有的教材中找到答案。有问题就得求解决。解决的途径首先在于对实际用例多做调查。很多人一提到语法研究,往往只想到语法体系方面的大问题,忘了这个和那个词语的用法(在句子里的作用),这个和那个格式的用法(适用的场合)和变化(加减其中的成分,变换其中的次序,等等),忘了这些也都是语法研究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过去是很不够的。这种研究看上去好象琐碎,好象‘无关宏旨’,实际上极其重要。首先,教学上需要。一个词语,一个格式,怎么用是合乎汉语的语法,怎么用是不合汉语的语法,要教给学生的不正是这些个吗?其次,这种个别词语、个别格式的研究和语法体系的研究是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这两方面的工作,说得简单点,一个是摆事实为主,一个
4
是讲道理为主。事实摆得不够,道理也就难于说清。弄清楚各别词语、各种格式的用法,才能对语法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反过来说,没有比较好的语法分析,用法的说明就难于概括;同时,语法分析的探讨也常常给用法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有了这两方面的配合,语法研究才能顺利地前进。
一方面要广泛地调查实际用例,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把问题拿出来理一理,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可能或者有必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更深入一层去考察,看看一个问题的探讨是不是牵动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开拓思路,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引用一位物理学家的话,说是在科学上提出正确的问题比寻求正确的答案还要难。这个话是不是有点说过了头,也许还可以研究,可是问题提得对路,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这个经验是人人都有的。
本文的宗旨是摆问题。问题摆出来了,有时候只提几种看法加以比较;有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只是聊备一说,以供参考。这些意见比较零散,不足以构展什么体系。其中也很少能说是作者的‘创见’。有的是很多人说过的,不用交代出处;有的只记得有人说过,出在哪本书或者哪篇文章上已经查不出来,只好在这里总的声明一句:没有掠美的意思。
提出各种看法,目的在于促使读者进行观察和思考。所希望得到的反应,不是简单的‘这个我赞成,‘那个我不同意’,而是‘原来这里边还大有讲究’,因而引起研究的兴趣。如果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我这些意见全都被推翻,我也认为已经达到我写这本小书的目的了。
这本书原来是作为一篇论文来写的。虽然现在的篇幅已经不能容纳在期刊里而只能印成小册子,我还是准备读者把它当一篇论文来读。为了让读者能够痛痛快快地读下去,我把一些补充的材料,一些枝节的话,都写在附注里,并且放在全书之后。
本篇初稿写成之后,曾经用打印本征求意见,得到许多同志的指教。在修改定稿时,范方莲向志帮我做了一部分整理工作;还帮我看了全部校样。都在这里致谢。
作者
1978年6月15日
5
一 引 言
1
本文试图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番检讨,看看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何以会有不同意见,这些不同的处理法的利弊得失又如何。
语法是语言的一个方面,对于语言的性质,特别是对于人们怎样学会一种语言,可以有不同看法,这自然要影响到研究语法的方法。现在国外的语法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派: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语法,我国语法学界比较熟悉的是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语法各有一套理论,往往是引几个例子谈一个问题,的确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我们应当对它们进行研究,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过应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或转换语法理论,全面地、详细地叙述一种发达的、有文学历史的语言的语法的著作,可以拿来跟用传统方法写出来的一些有名的著作相比较,这就未免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缺点。这是偶然抑或不是偶然,现在还很难说。下面谈问题,基本上还是在传统语法的间架之内谈,别的学派有可取之处也不排斥。
2
摆问题自然摆的是实质性问题,纯粹名称问题不去纠缠,比如‘量词’、‘单位词’和‘单位名词’,就不值得争论。也有不纯粹是名称问题的名
称向题,比如‘短语’、‘词组’和‘结构’。词组,一般理解为必须包含两个以上的实词,一个实词搭上一个虚词象我们的、从这里之类就不大好叫做词组(只能叫做‘的字结构’、‘介词结构’什么的),可是管它们叫短语就没什么可为难的。又如来不及、看中了之类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东西,可以叫做‘短语词’,可决不能叫做‘词组词’。至于‘结构’,一般要戴上个帽子,什么什么结构,光说‘这是一个结构,不是一个词’,似乎不行;而且‘结构’既用来指关系,又用来指实体,有时候挺别扭,例如说:‘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结构’。
3
本文所用的术语,绝大多数都是现在通行的或者曾经有人用过的,关于术语,创新和利旧各有利弊。新的概念最好用新的术语来表示,但是不免增
加读者的负担;反之,利用旧的术语而改变它的涵义,不论怎么声明,总是难以
6
避免读者误解。本文不是为了提出一个新的语法体系,所以还是尽量利用旧的术语。但是有时候经过一番议论把一个名称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它的内容,那么在这以前和这以后这个术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这对于读者是一种不便,可是也想不出很好的办法。
此外还有一个使用上的严格和变通的向题。比如用‘动词’代表‘动词和动词短语’,或者用‘动词’代表‘谓语动词’,这都是变通,在不至于误会的场合,似乎比较省事,可以避免烦琐。当然,最好是用字母做代号,但是考虑到有些读者见了代号就不爱看,本文没有用代号。
4
比起西方语言来,汉语的语法分析引起意见分歧的地方特别多,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一般地说,有两个半东西可以
做语法分析的依据:形态和功能是两个,意义是半个,——遇到三者不一致的时候,或者结论可此可彼的时候,以形态为准。重要的是末了这句话。例如安全剃刀,论功能,论意义,安全都该是形容词,可是如果这个语言(比如英语)里安全在这里带上名词语尾,那它就只能是名词。又如我冷,论词序,论意义,我都该是主语,可是如果这个语言(比如德语)里我在这里带的是非主格语尾,冷在这里带的是第三人称语尾,那就只能说这是个无主句。又如铁路,论意义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个词,如果铁和路都有一定的语尾(甚至中间有一个介词),铁路就是一个短语,如果只有路后头有一定的语尾,铁路就是一个词。
5
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词和非词(比词小的,比词大的)的界限,词类的界限,各种句子成分的界限,划分起来都难于处处‘一刀切’。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排除,也不必掩盖。但是这不等于说一切都是浑然一体,前后左右全然分不清,正如中高纬度地方不象赤道地方昼和夜的交替在顷刻之间,而是黎明和黄昏都比较长,但是不能就此说那里没有昼和夜的分别。积累多少个‘大同小异’就会形成一个‘大不一样’。这是讨论语法分析问题的时候须要记住的一件事。
汉语有没有形态变化?要说有,也是既不全面也不地道的玩意儿,在分析上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
6
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因而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难于根据单一标准,而是常常要综合几方面的标准。例如不能只凭一个片段能否单用决
7
定它是不是一个词,不能只凭一个词能否跟数量词组合决定它是不是名词,不能只凭一个名词在动词之前或之后决定它是主语还是宾语,如此等等。既然要综合几方面的标准,就有哪为主哪为次、哪个先哪个后的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其间可能有这个较好那个较差的分别,很难说这个是绝对地是,那个是绝对地非。这是研究语法分析问题的时候须要记住的另一件事。
7
是疑难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时候。有时候它又有‘启发’的作用,例如在调查哪些形容词能受程度状语修饰的时候,又如在区别不同种类的宾语的时候。至于一个‘语法实体’(一个词类,一种句子成分)归纳出来之后,不能光有一个名目,不给它一点意义内容,那就更不用说了。传统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意义,可是对于如何利用,又如何控制,没有很好的论述,这是它在理论方面的弱点。但是跟结构主义语法的拼命回避意义、一头钻进死胡同比起来,不失为聪明;跟转换语法的明明从意义出发、却矢口否认比起来,不失为老实。
下面分三章分别谈单位、分类和结构三方面的问题。
在语法分析上,意义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但是不失为重要的参考项。它有时候有‘速记’的作用,例如在辨认一般的(不
8
8
小的片段:结构就是由较小的片段组合成较大的片段的方式。所以,要做语法结构的分析,首先得确定一些大、中、小的单位,例如‘句子’、‘短语’、‘词’。
中国的传统的用语是‘字’和‘句’。再上去就是‘章’和‘篇’,按照现代的学科分工,已经不在语法论述的范围之内了。传统的‘字’,既指书面上的一个个方块字,也指说话里边的一个个音节,不管它在多大程度上独立地起表达作用。传统的‘句’指说话和读书的时候两个停顿之间的一个片段,不管意义上是否告一段落。用传统的‘字’和‘句’来分析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也许还可以试试,用来分析现代汉语,显然行不通了。现在用‘词’和‘句子’来代替‘字’和‘句’,‘词’比‘字’大,‘句子’比‘句’大。多少跟‘字’相当的单位,现在管它叫‘语素’;多少跟‘句’相当的单位,有的管它叫‘小句’、(分句),有的管它叫‘短语’(词组)。讲西方语言的语法,词和句子是主要的单位,语素、短语、小句是次要的。(这是就传统语法说,结构主义语法里边语素的地位比词重要。)讲汉语的语法,由于历史的原因,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不亚于词,小句的重要性不亚于句子。
二 单 位
对语言进行语法分析,就是分析各种语言片段的结构。要分析一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必须先把它分解成多少个较小的片段,这些小片段又可以分解成更
9
起来,用语素好些,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这里说的‘先’和‘后’指逻辑上的先后,不是历史上的先后。)语素有三方面的问题:大小问题,异同问题,以及与汉字对应的问题。
语素。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可以拿‘词素’做最小的单位,只包括不能单独成为词的语素。(比较
10
汉语的语素,单音节的多,也有双音节的,如疙瘩,逍遥,还有三个音节以上的,如巧克力,奥林匹克,都是译音。有很多双音节,里边是两个语
素还是一个语素可以讨论,例如含胡(比较含混,胡涂),什么(比较这么,那么,怎么)。这是语素大小问题。
9
11
题。
思联不上,就得算几个语素。例如公有共同、公平等意思,又有公[侯]、公[婆]、公的[母的]等意思,这两组意思联不上,得算两个语素。有时候,几个意思联得上联不上难于决定,例如快速、锐利的快和愉快、痛快的快。这是语素异同问
一个语素可以有几个意思,只要这几个意思联得上,仍然是一个语素,例如工有工作、技术、精巧等意思,都联得上,只是一个语素。如果几个意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不过前一个是一根绳子切不切成两段的问题,后一个是一根绳子掰不掰成两股的问题。
12
辨认语素跟读没读过古书有关系。读过点古书的人在大小问题上倾向于小,在异同问题上倾向于同。大小问题如经济,一般人觉得它跟逻矍一样,
不能分析,读过古书的人就说这是‘经世济民’的意思,经和济可以分开讲,是两个语素。异同问题如书信的信和信用、信任的信,一般人觉得联不上,念过古书的人知道可以通过信使的信(古时候可以单用)把前面说的两种意思联起来,认为信只是一个语素。
13
语素和汉字。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也有别种情况。语音、语义、字形这三样的异同互相搭配,共有八种可能:两同一异
的有三种,一同两异的有三种,全同的和全异的各一种。
(音) (义) (形) (例) (语素) (字) 同 同 同 圆 1 1
同 同 异 園、园 1 1(异体字) 同 异? 同 会合会能 2 1(多义字) 异 同 同 妨fāng~fáng 1 1(多音字) 异 异* 同 行xíng~háng 2 1(多音多义) 异 同 异 行、走 2 2(同义字) 同 异 异 圆、園 2 2(同音字) 异 异 异 圆、方 2 2
以上所说三个问题的情况,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简单化了的。实际情况比这复杂,疑难问题是不少的。
?
指有联不到一块的几个或几组意义,联得上的仍算‘同’。
10
15 14
关于语素,还有一个问题。有时候一个语素可以用于两个词类,意思密切相关,例如一把锁和锁上门的锁,一个姓和他姓姚的姓。是一个语素、一
个词呢,还是两个语素、两个词?一般认为词类不同就得算两个词,可是基本意义不变只是一个语素,这样就该作为一个语素、两个词。如果可以这样处理,那么象把门的把,把门锁上的把,一把锁的把,就是一个语素三个词了。
词。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是词。词的定义很难下,一般说它是‘最小的自由活动的语言片段’,这仍然不十分明确,因为什么算是‘自由活动’还
有待于说明。最好是用具体事例来给词划界。词在两头都有划界问题:一头是如何区别单独成词的语素和单独不成词的语素;另一头是如何决定什么样的语素组合只是一个词,什么样的语素组合构成一个短语。
先说第一个问题,即一个语素成词不成词的问题。第一条,可以单独作为一句话来说的,比如可以回答问话的,是不成问题的词。第二条,一句话里边把所有可以单说的部分都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可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例如我下午再来这句话里边,把我,下午,来提开,剩下再是一个词,虽然它不能单说。可是如果在比赛现在开始这句话里边,把比赛,现在提开之后,又把开提开,说始是剩余下来的词,那就不对,因为始是开始这个词的一部分。上面定义里边说的‘自由活动’,不但包括来这一类语素,也包括再这一类语素,但是不包括始这一类语素。
大概说来,能单说的多数是实词,少数是虚词;大多数虚词是靠第二条划出来的,少数实词也靠这一条。
16
类)。
(l)一般不单用,但在一定的格式里可以单用(‘单用’包括来等和再等两
以上有意把问题说得简单些,借以突出要点。实际情况比这复杂,下面是几种值得研究的情况。
楼:楼房,大楼,前楼,后楼(一般);但三号楼。 院:医院,剧院,研究院(一般);但院领导,院一级。 (2)一般不单用,但在专科文献里可以单用。 氧气(一般);氧(化学)
叶子,树叶(一般);叶(植物学)
11
(3)一般不单用,成语、熟语里可以单用。 老虎(一般);前怕狼,后怕虎(成语)。 言语(一般);你一言,我一语(熟语)。 (4)说话不单用,文章里可以单用。 云彩(说话);云(文章)。 时候(说话);时(文章)。
象这些情况该怎么处理?按说,能单用的语素不一定只能单用,有时候也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比如来也出现在来源,来宾,将来,往来这些词里,再也出现在一再,再三,再会,再版这些词里。能不能援这个例,无条件地承认楼,叶,虎等等也是能单用的语素,是一般的词呢?要是这样,就抹杀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些语素在一般场合是不能单用的。
17
工程(如开工),计工单位(如三工)这些意义上是可以单用的,遇到这种情形,如果有受汉字的拘束,就要在工字是词不是词上头决断不下。可不可以说:工这个语素有两个变体(似乎不必作为两个语素),一个能单用,是词,一个不能单用,是构词的语素?
一个语素可以有互相联系的好几个意义,其中有的能单用,有的不能单用。例如工,在工人,工艺,工业这些意义上是不能单用的,在工作(如上工),
18
总起来说,语素可以分成四种。(1)能单用的,单用的时候是词,不单用的时候是构词成分。(2)一般不单用,在特殊条件下单用的,单用的时候
是词。(3)不单用,但是活动能力较强,结合面较宽,有单向性,即只位于别的语素之前,或别的语素之后,或两个语素之间。这是所谓‘前缀’,‘后缀’,‘中缀’,可以总的称为‘词缀’或‘语缀’。‘语缀’这个名称也许较好,因为其中有几个不限于构词,也可以加在短语的前边(如第)或后边(如的)。语缀和词的界限也难划,例如单音方位词和某些量词就很像后缀。(4)不单用,结合面较窄,但不限于在前或在后,专作构词成分,可以称为‘词根’。
19
词和短语。现在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一个语素组合是词还是短语的问题。前面谈一个语素是词不是词的问题,要考虑的只有一个因素:能不能单用。
语素组合的问题就复杂了,大致涉及五个因素:第一,这个组合能不能单用,这个组合的成分能不能单用;第二,这个组合能不能拆开,也就是这个组合的成分
12
能不能变换位置或者让别的语素隔开;第三,这个组合的成分能不能扩展,第四,这个组合的意义是不是等于它的成分的意义的总和;第五,这个组合包含多少个语素,也就是它有多长。这五个因素不是互不相关,可是不相一致,常常有矛盾,问题讨论起来够复杂的。这里不能详细讨论,只能提出几个问题来谈谈。
20
语,没有一定的关系。看下面的例子:
单用 十单用 →短语 工人农民
→词 田地
→不单用 高射 单用 +不单用 →短语 老师同学们 →词 高兴 →不单用 高速 不单用+不单用 →词 典型 →不单用 微型
单纯用有没有不单用的成分来决定一个组合是词还是短语,显然行不通。有一个过去常引用的例子,说是如果因为驼和鸭不能单用,所以驼毛和鸭蛋是词,因为羊和鸡可以单用,所以羊毛和鸡蛋是短语,那是非常可笑的。应该认为羊毛和鸡蛋也是词。
再说,如果一个组合里有一个不单用的成分就认为这个组合是词,那么,一个带语助词的句子就也得算是一个词,因为语助词是绝对不能单用的。能有那么长的词吗?
先说一个组合的成分能不能单用的问题。除了所有的成分都不能单用就不可能是短语外,似乎成分的能不能单用跟整体的能不能单用、是词还是短
21
如说高射不是词,高射炮才是一个词,孤立起来看这个例子,说得通,但是高射机关枪呢?就有点为难了。高射不能单说,这是事实,能不能算是可以单用呢?值得考虑。有很多语素组合是属于高射一类的,这一类组合又常常跟别的组合(不能单用的和能单用的)连成很长一串,例如袖珍英汉词典,大型彩色纪录片,同步稳相回旋加速器,多弹头分导重入大气层运载工具,等等。说这些都只是一个
13
其次,整个组合如果能单用就是词(或短语),如果不能单用就不是
词而只是构词的成分,这样规定看上去是合理的。可是遇到一个问题:比
词,行吗?从语法理论这方面讲,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一般人不会同意。一般人心目中的词是不太长不太复杂的语音语义单位,大致跟词典里的词目差不多。这可以叫做‘词汇的词’,以区别于‘语法的词’。咱们不能忘了,词这个东西,不光是语法单位,也是词汇单位。二者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因为所用标准不同。袖珍,英汉,大型,彩色,同步,稳相,多弹头,这些都可以算是词汇词。语法上是不是也可以承认它们是词呢?要找根据也不难,语助词不都是不能单说的吗?还有介词、多数连词和多数副词,也都是不能单说的。
上面举的是名词的前加成分的例子,同样的情况也见于动词的前加成分,如超额完成,加倍努力,按劳分配,准时到达,定期汇报,高价收购。这里边的超额,加倍,按劳,准时,定期,高价,也都是不能单说的,但是如果不承认它们可以单用,因而可以算是词,就不好办。
22
个不能单说,如无轨电车,社办工厂。三个语素的组合也是多数以作为一个词较好。例如人造丝可以向人造纤维看齐,作为两个词,但是人造革只能作为一个词,与其把人造丝和人造革作不同处理(类似鸡蛋和鸭蛋问题),不如让人造丝和人造纤维有所不同。同类的例子耐火-材料:耐火砖|生物-制品:豆制品|高压-电线:高压线|自由-体操:自由泳。不妨说,拿到一个双语素的组合,比较省事的办法是,暂时不寻找有无作为一个词的特点,而是先假定它是词,然后看是否有别的理由该认为是短语。同样,拿到一个四语素的组合,可以先假定它是两个词,然后看是否有别的理由该认为是一个词。在这里,语素组合的长短这个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词汇的角度看,双语素的组合多半可以算一个词,即使两个成分都可以单说,如电灯,黄豆。四个语素的组合多半可以算两个词,即使其中有一
23
现在来谈谈有没有专门意义的问题。向来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一个组合的意义等于它的成分的意义的总和,那么这个组合是一个短语;如果不是
这样,这个组合就是一个词。同一个吃饭,如果吃的是米饭,吃饭是短语;如果吃的是馒头或者面条,吃饭是‘进餐’的意思,那就是一个词。又如大车是个词,因为不是所有大的车都能叫做大车,只有牲口拉的两个车轮的载重车才叫大车;相反,大树是个短语,因为意思就是大的树。这个意见也是从词汇的角度考虑的结果。有专门意义的组合是一个新的词汇单位,没有专门意义的组合没有增加新
14
的东西。从语法的角度看,有没有专门意义只有参考价值,没有决定作用。拿吃饭来说,只是饭的意义不同,吃和饭的关系没有什么不同,一切语法格式变化,如吃着饭,饭不吃了等等,对两种意义的吃饭都适用,没什么两样。同样,大树
25
24
和大车在语法上也难于分别。
大树和大车都是形容词加名词。我们知道,形名组合不是很自由的,特别是单音形容词。例如我们说高山,不说高树,说错字,不说错数目,说脏
衣服,不说脏鞋,说闲工夫,不说闲日子,说巧手,不说笨手,说热炕头,不说冷炕头,等等。组合不自由,就是有熟语性,这是复合词的特点。短语的组成,原则上应该是自由的,应该是除意义之外没有任何限制的。
有人说,大树可以换成大的树,大车不能换成大的车,这是语法上的分别。不对,这仍然是大车的词汇意义所加的限制。并且大树和大的树也不是一
回事,在语法上是很有分别的。把大的树和大树等同起来,好象有没有一个的字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小看了这个的字了。的字虽小,它的作用可不小。没有的字,前边的形容词和后边的名词都不能随便扩展,有的字就行了,例如挺大的一棵百年老树(大树至多能换成大松树,大柳树)。可见有的和没有的是很不相同的两种结构,即使都叫做短语,也应该有所区别。事实上碰巧大和树中间可以加个的,有很多单音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是不大能在中间加的的,例如大雪,小雨,清水,闲人,怪事,胖娃娃。不用单音形容词而用双音形容词做例子,也是不加的字则形容词和名词都不能扩展:老实人:非常老实的老人|整齐房子:很整齐的新房子|干净衣服:干干净净的一套衣服。又例如,我们说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也说历史的研究和教学,但是历史研究和教学就不是真正的口语形式,只能作为标题或者书刊的名称。
形动或副动组合也有这种情形,例如:仔细检查:很仔细地检查|老实说:老老实实地说出来|偶然遇见:极偶然地遇见。(另外,有很多单音加单音的组合中间不能加地,如大干,快上,高举。)
动形组合也有这种情形,例如:变老实了:变得非常老实了|摆整齐:摆得挺整齐的|洗干净:洗得十分干净。
以上举例的几种类型的组合,那些加进去了的、地、得因而它的成分可以扩展的,是短语,不成问题。那些没有加进去的、地、得因而它的成分不能扩展的
15
组合,它的地位介乎词和短语之间。如果把它算在短语里边,可以叫做‘基本短语’,而把前边那一种叫做‘扩展了的短语’;如果把它算在词里边,可以称为‘复合词’,但是那样就得给一般所说的复合词如看重,改正,加强,扩大之类(这些都是不能在两个成分中间加进任何字眼的)换个名称以示区别。要是这有困难,就只好把这种短语式的词简单点叫做‘短语词’了。
26
词的组合的情况跟动形组合差不多,不过变化形式还要多些:拿出,拿得出,拿不出,拿出来/去,拿得出来/去,拿不出来/去,拿了出来/去。这两种组合,没有加进去得、不的时候,象一般的复合词;加进去得、不之后,前后两部分仍然不能扩展,因而还不象一般的短语,还只能算是短语词。
动形组合除能在中间加进去助词得外,还有一种变化,在动词和形容词中间加进去表示可能性的得和不,如看清,看得清,看不清。动词加趋向动
27
最后谈谈一个语素组合能不能拆开的问题。按说,一个组合的成分要是可以拆开,可以变换位置,这个组合只能是短语。可是有些组合只有单一的
意义,难于把这个意义分割开来交给这个组合的成分,例如走路,洗澡,睡觉,吵架,打仗,等等,因此有人主张管这种组合叫‘离合词’,不分开的时候是词,分开的时候是短语。可是这种组合的语法特点跟一般的动名组合没有什么两样。例如:
看了半天书 打了三年仗 睡了一会儿觉 看新书 打胜仗 睡午觉 书看完了 仗打赢了 觉睡够了
这里又遇到了语法和词汇的矛盾。从词汇的角度看,睡觉,打仗等等都可以算做一个词,可是从语法的角度看,不得不认为这些组合是短语。
28
一般称为‘简称’的那种组合,其地位也是介乎词和短语之间。从意义方面看,简称代表全称,是短语性质,可是从形式方面看,简称不同于全称,
更象一个词。实际上简称是一种过渡形式,用得多,用得久,就变成一个词,以致很多人都忘了它原来是一个简称了,例如:语文,科技,党委,支书,归侨,外贸。当然,有些简称会长期保持它的简称的身分,例如机关、学校的名称,象北大,长影,以及带数字的简称,象三反,四害。它们的性质比较近于短语词。
16
30
29
还有一种组合,有几分象简称,但是不能叫做简称。例如:轻重工业,上下水道,是由轻工业重工业,上水道下水道省并而成;新旧图书,中西药
品,是由新书旧书,中药西药省并加字而成;水陆交通是由水上陆地省缩加交通而成,城乡居民是由城市乡村缩加居民而成(水陆和城乡都不能单用,因而不能算简称)。这类组合是一种凝固的短语。
小句和句子。一般认为比短语高一级的单位是句子,句子有单句复句之分,一个复句里边包含几个分句。除单句复句问题留在97节讨论外,有三个
问题想在这里谈一谈。
第一个问题似乎只是一个小问题,一个名称问题:叫做分句好还是叫做小句好?叫做分句是假定句子是基本单位,先有句子,分句是从句子里划分出来的。叫做小句就无须作这样的假定,就可以说:小句是基本单位,几个小句组成一个大句即句子。这样就可以沟通单句和复句,说单句是由一个小句组成的句子。如果改用分句,说单句是由一个分句组成的句子,就显得别扭。(这个情形跟‘语素’还是‘词素’的问题十分相似,参9 节。)用小句而不用句子做基本单位,较能适应汉语的情况,因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试比较一种旧小说的几个不同的标点本,常常有这个本子用句号那个本子用逗号或者这个本子用逗号那个本子用句号的情形。
第二个向题是小句包括不包括有些书上叫做子句、有些书上叫做主谓短语的那种组合。这两种办法各有利弊,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权衡得失,似乎还是叫做主谓短语从而排除在小句之外为好。这主要是联系下一个问题来考虑的结果。
31
第三个问题是短语和句子是不是一个单纯上下级关系的问题。从一个角度看,短语比句子小,句子里边常常包含短语,短语里边难得包含‘句子’,
显然句子是比短语高一级的单位。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句子跟词和短语又有一个重要的分别:词,短语,包括主谓短语,都是语言的静态单位,备用单位;而句子则是语言的动态单位,使用单位。说话起码得说‘一句’,这‘一句’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单语素的词,如好!也可以很复杂,复杂到包含上百个语素,组成多少个词,多少个短语。而词和短语则是按复杂的程度区分,各有各的范围,尽管有时候界限不清或者长短颠倒(如照相是短语,照相机是词)。更
17
重要的是,句子说出来必得有语调,并且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表示不同的意义;而词和短语,如果不单独作为一句话来说,则只有一种念法,没有几种语调。虽然从结构上说,句子大多具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可是这不是绝对的标准。即使只是一个短语或一个词,只要用某种语调说出来,就是句子,听的人就知道这句话完了;即使已经具备主语和谓语,只要用另一种语调说出来,就不是句子,听的人就等着你说下去。书面上,句子终了的语调用句号、问号、叹号来代表,有时候也用分号。(需要注意的是,往往在句子应该已经终了的地方用的不是句号而是逗号,做语法分析的时侯不能以此为依据。这固然跟作者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有关,但是也有客观的原因,就是上面说过的,汉语口语里用得特别多的是流水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如果‘句子’观念不强,就会让逗号代替了句号。)
总起来说,语言的静态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包括主谓短语),以及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其中语素是基本单位。语言的动态单位是:小句,句子(一个或几个小句),小句是基本单位。静态单位和动态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小句一般是一个主谓短语;也常常是一个动词短语(包括只有一个动词);在少数情况下是一个名词短语(包括只有一个名词)。这三种情况同样适用于独立的小句(=句子)和非独立的小句。如下:
独立小句 非独立小句
主谓短语 你知道? 你知道,〔我可不知道。〕 动词短语 快来! 〔你要看,〕快来!
名词短语 一个脚印! 一个脚印罢了,〔也值得大惊小怪!〕
32
和段之间的联系,往往也应用语法手段(主要是虚词);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手段,如偶句,排句,问答等等;还常常只依靠意义上的连贯,没有形式标志。因此,篇章段落的分析方法和句子内部的分析方法有较大的差别,语法分析基本上到句子为止,还是有点理由的。
比句子大的单位是段,大段,全篇(或章,节)。一般讲语法只讲到句子为止,篇章段落的分析是作文法的范围。事实上,句和句之间的联系,段
33
小结。现在可以把以上说的做个小结。这里边包括一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只是既叫做小结,就不宜于罗列纷繁,只好姑且把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写
在里边。
18
(1)语素有能单用的,有不能单用的。能单用的又有两种:一种是能单说的,如来;一种是不能单说但是也可以不跟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的,如再。这两种都是:词。不能单用的语素或者是语缀或者是词根。
(2)词可以分为单语素词和多语素词。单语素词和多语素词的活动能力不一样,前者受到一些限制,如16节所举的例子。又如一个字的地名,一个字的姓,一个字的名字,一般不能单说,必得凑上一个字:比较大兴和通县,欧阳和小杨,秀芳和阿秀。还有许多别的事例。这种限制起源于语音(双音化的趋势),影响到语法。
(3)词的组合是短语。在词和短语的划分上,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有时候有矛盾。语法原则强调的是这个组合不容易拆开,它的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扩展。词汇原则强调的是这个组合不太长,有比较统一的意义。如果能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这个矛盾就解决了;但是现在还没能做到,还不能不共用一个名称。
(4)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的矛盾表现在:
(a)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词汇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 大树|老实人|干净衣服|袖珍英汉词典 大干|老实说|超额完成|仔细检查
说清楚|看不完|拿得出|笑了起来
这些例子形成一种词和短语的中间物,可以称为基本短语或短语词。
(b)词汇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语法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 走路|打仗|睡觉 这种例子最好还是归入短语。
(5)简称和轻重工业之类是短语的凝固形式,也可以视为特殊的短语词。 (6)不用主谓关系的有无来区别句子和短语。句子可以在形式上不具备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短语可以包括主谓短语。
(7)语素、词、短语是静态单位,小句和句子是动态单位。
19
三 分 类
34
式。有人说,区分词类不是为了讲语句结构,而是因为词本身的特点值得分类,需要分类。这个话,对于有发达的形态的语言也许适用,对于汉语不适用,因为‘词本身的特点’实际上就指的是形态变化。有发达的形态的语言,不同词类有不同的形态变化,甚至同一词类的形态变化还分类型,哪些词属A型,哪些词属B型,一点儿错不得,分了类才好记好查;汉语没这种问题。即便拿形态发达的语言来说,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句结构这句话仍然是对的,因为词只有在语句里边才有各种变化形式,孤立的词,词典里的词,是从这个词的众多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基本形式,不把它用到语句里去是不需要知道它的形态变化的。
首先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给词语分类(首先是词,其次是短语)?回答是主要为了讲语句结构:不同类的词或短语在语句结构里有不同的活动方
35
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说到给词语分类,首先要辨别一种语言单位的分类有‘向下看’和‘向上看’两个角度。‘向下看’的意思是看这个单位是
怎样由下级单位组成的,例如把词分成简单词,复合词,又把复合词分成并列式,主从式等等。这叫做按结构分类。‘向上看’则相反,是看这个单位在上级单位里担任什么角色。例如有一些词经常在句子里做谓语,算是一个类,称为动词;另有一些词经常跟动词发生施事、受事以及别种关系,算是另一个类,称为名词。这叫做按功能分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分词类。词和短语是中间单位,都可以有两种分类法。语素是最低一级的单位,只能按功能分类。句子一般说是最高一级的单位,只能按结构分类,其实也还可以按功能分类,不过这方面过去不怎么理会。
36
西方语法用形态变化做划分词类的依据,一方面可以归入按结构分类法,因为形态变化可以包括在广义的结构之内,另一方面又跟按功能分类有联
系,因为形态变化不同的词在语句里的功能也不同。作为分类的依据,形态变化比句法功能更可靠,因为词在语句里的用法有固有的、转变的、活用的各种情况,而形态变化是‘说一不二’的。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就不能不主要依靠句法功能(广义的,包括与特定的词的接触)。在有形态变代的语言里,词性
20
的转变或活用也在形态上表示出来,而汉语则没有这种标志,因而在处理词性转变问题上常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底下再谈(参看53节)。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就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也少不了有一些没有形态变化的‘小词’,要给它们分类也得依靠句法功能。
37
对外有排他性(不开放性),也就是说,用这个标准划定的一类词确实是‘应有尽有,应无尽无’,否则就有‘失入’或者‘失出’的毛病。(这个话好象有点‘唯心’,似乎已经先划定了范围再找形式上的标准似的。不是这样。应该这样来理解:标准要选得好,恰好抓住本质性的特点。太宽了,划出来的类的内部就难免混杂;太窄了,有些基本上特点相同的词被排除在外。)找不着这种理想的标准,就不得不采用多重标准,而多重标准的结果总是参差的,就有协调的问题。以动词为例,如果拿能做谓语做标准,就把形容词包括进来了;即使认为形容词可以跟动词合并,也还有介词带名词做谓语的;即使连介词也算动词,仍然有名词或数量词直接做谓语的问题。于是不得不用另外的标准来补充,如:能否用不来否定,能否带了,过,着,能否重迭等等。而这些标准也没有一种是恰到好处的,必须解决如何综合利用的问题。
用句法功能做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单一标准和多重标准的问题。单一标准当然最好,但是往往找不着理想的标准。理想的标准应该是对内有普遍性,
38
类好呢,还是作为名词的一个小类好?指别词和代词是合成一类好呢,还是分做两类好?本来,分类的目的是显示事物的异同,世界上各种事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总是有同有异,有大同小异,有小同大异,情况极其复杂。这一切都反映在语词的形式上,反映在语词的用法上,光是分成十个八个类是不够说明问题的。语词的分类(语法上的分类,不是语义上的分类)虽然不能够也用不着象生物分类那样,按门,纲,科,属,种一层层分下去,但是有的类分个两次三次还是有用处的,例如动词就很有细分的需要。这也是推进语法研究的途径之一。
再一个问题,词类的划分是否分成几个大类就够了,还是要进一步分小类?事实是在分大类的时候已经常常涉及小类,例如方位词是单独作为一
39
另一方面,又有概括性更大的超级大类的问题。不少语法著作里提到实词、虚词的分别,可是对于怎样划分有不同的主张,例如指代词和副词算实词
还是虚词,意见就不一致。按中国古来传统,指代词属于虚词,是从意义上考虑。
21
要是从句法功能看,指代词大多数与名词、形容词相当,就应当归入实词。副词呢,从句法功能看,也应当归入实词,可是它们的意义有比较实的,也有比较虎的,少数是虚而又虚,如:就,才,还,也,又。因此有的书上把指代词称为‘半虚词’,把副词称为‘半实词’,这也可见虚词和实词难于截然划分了。又如有些书上把方位词列为名词的附类,把判断词(是),助动词,趋向动词列为动词的附类,也是因为这几类虽然包括在实词(名,动)范围之内,但是它们的作用是辅助性的,跟虚词相近。看来光在‘虚、实’二字上琢磨,不会有明确的结论;虚、实二类的分别,实用意义也不很大。
倒是可列举的词类(又叫封闭的类)和不能列举的词类(又叫开放的类)的分别,它的用处还大些。指代词,方位词,数词,量词,趋向动词,助动词(范围有问题),介词,连词,助词是可列举的词类;名词,一般动词,形容词,副词是不能列举的词类。可列举的词类也不都是大门关得严严的,比如数词是不大会有新的出现的,可是量词就很难说.,不定哪天冒出一个新的来,但是决不会不断地有新的参加;名词等类就不同了,新的名词几乎每天都在产生,动词、形容词也时常有新的出现,副词差点儿。一部较详细的语法书,从原则上讲,应当把每个可列举的词类的成员全部列举,不应当满足于举例。
另外,也可以把词类概括为体词,谓词,小词三类。体词包括名词,指代词,数词,量词,方位词,这些词类的功能有共同之处,所以体词这个名称有用。谓词只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如果形容词合并在动词里边,那么谓词就跟动词是一回事了。
41
40
下面按一般认可的词类分别谈谈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兼类即跨类的问题。 名词。名词里边除指具体事物的一般名词外,专有名词、集体名词、抽象名词都各自成为特殊的小类,跟能不能用数量词以及适用哪一类量词有
关。名词这个类里边最困难的问题还是怎样区别哪些动词已经转变成名词(兼属两类),哪些动词只是可以‘名用’,还没有转变成名词。
方位词。方位词一般作为名词的一个附类,其实也可以考虑单独作为一类。方位词跟名词的关系类似介词跟动词的关系,在句法功能上都已经有明显
的分化。单音方位词和双音方位词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单音方位词主要是附在名词之后,构成方位短语。只有在往里,向上这类组合里不是附着于名词,但也不
22
一定非算做词不可,把往里,向上整个地算做词也是可以的,比较从前,往后。另外,有人把用在名词前边的方位词算做形容词,如前门的前,东城的东,这也是不必要的。我们可以说单音方位词有三种用途:(1)构成方位短语,(2)做复合名词中的前加成分,(3)跟介词组合成副词。双音方位词只有两种用途:(1)构成方位短语,(2)单用(之×,以×除外)。
42
的两类。只是量词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有那么一些词,前边可以直接数词而后边不要求有名词,如年,季,天,夜,块(元),毛,分,卷,章,节,页等。这些词可以算是特殊的名词,能直接跟数词组合,中间排斥量词;也可以算是特殊的量词,语义上可以自足,不需要另有名词。比较起来,似乎后一种处理较好,因为这种‘自主量词’有时候也可以象一般量词那样用,如一年时间,三天工夫,两块钱,一章绪论,四面插图(≠四幅插图)。
量词。有的语法著作里把量词也作为名词的一个附类,但是从句法功能看,量词比方位词更有理由独立成为一类。量词和数词也许是词类中问题最少
43
动词和形容词。动词这个类涉及一些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分合问题。在西方语言里,动词和形容词,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功能
上,都大不相同,该分两类。但是汉语的形容词和动词有很多共同特点,并且是重要的特点:都可以直接做谓语,都可以用不否定,都可以用‘X不X’的格式提问,等等。因此,如果把它们分成两个词类,在讲句子格式的时候就常常要说‘动词或形容词’,很累赘。当然,在有些特点上,二者有区别,例如动词多数能用没否定,能带了,不少能带着,过,双音动词很多能整个重迭(ABAB),形容词能这样用的不是很多。但是这只是多和少的分别,不是有和无的分别;而且一般承认是动词的词里边,也有不少是动作的意味比较弱,也就往往不完全具备这些特点,本来就难以跟形容词划分清楚的。如果把形容词合并于动词,把它作为一种半独立的小类,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只有一件事为难:一般所说形容词,其中有的只能修饰名词,不能做谓语,如果形容词并入动词,这一部分是带不过去的。
44
生,慢性等;还有一些是三语素的,如多年生,无记名等。前面21节的袖珍,
23
非谓形容词。这种形容词,单语素的不多,只有男,女,雌,雄,正,副,横,竖,青,紫,单,夹等。多数是双语素的,如个别,共同,主要,新
大型,彩色,同步,稳相,多弹头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类词正在每日每时地大量产生。这些词修饰名词的时候一般不加的,也有必须加的和必不加的的。这些词可以放在是字后边做谓语,一般要加的字,也有可以不要的字的。除不能直接做谓语外,它们还在一个重要特点上跟一般形容词不同:否定形式不是加不,而是加非(有的没有否定形式),在这一点上接近名词,名词也是否定用非。这些词在词类系统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它们跟实词里边的两大类都有距离:既不具备名词的主要特征(做主语,做宾语),又不具备谓词即动词和一般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做谓语)。把它们归人形容词,实在勉强得很。如果不打算单独作一词类,至少应当给它一个名称叫‘非谓形容词’,以便跟一般形容词有所区别。是不是有与此相反的‘唯谓形容词’呢?难,容易,多,少,对,错等等有点象。可是怎样区别于表示状态的不及物动词又是个问题。
45
定的道理,汉语里的介词的确跟西方语言里的介词不一样,几乎全都是由动词变来的。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它们一般已经失去做谓语的能力,就不便还算做动词了。有时候一个介词带上一个名词可以做谓语(有是或者没有是),如:这样处理是按照党的政策|成与不成就凭这一招了|我这是冲老梁。冲你,什么都不给。可是能这样用的介词不多,而且就是在这种场合,介词也跟动词不同,多数动词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甩开宾语,例如我已经买了一个,你买不买?介词办不到,例如不能说党的政策摆在这里,你按照不按照?当然,兼属动词和介词两类的词是有的,也还不是很少。
介词内部也不均齐。把和被跟其余的不同,只有句法功能,没有实在意义,绝对不能当动词用。多数介词可以带上宾语作谓语,因而才有该不该从动词分出来的不同意见,把和被没有这个问题。给字兼有这两类的性质,有时候有‘给与’的意思,有时候意思空泛,接近把、被。从和由(=从)的意思倒是比较实在,但是绝对不能带上宾语作谓语,毫无动词的味道,跟它们的反义词到大不相同。
动词和介词。跟动词有牵连的还有介词。我国语法学界一直有一种流传颇广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没有介词,所谓介词实际都是动词。这个话有一
46
的是不及物动词;一个动词有几个义项,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不能,这个动词就
24
动词分成及物(外动,他动)和不及物(内动,自动),是很有用的分类,可也是个界限不清的分类。按定义,能带宾语的是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兼属及物和不及物两类。问题在于‘宾语’的范围:是不是动词后边的名词都是‘宾语’?要是这样,汉语里的动词,就真的象有些语法学者所说,很少是不及物的了。如果把‘宾语’限于代表受事者的名词,那么及物不及物的分别还有点用处,虽然‘受事’的范围也还需要进一步规定。事实上及物动词内部的情况仍然很不单纯。从一个角度看,有一般的及物,有使动性的及物,如上漆,平地,斗鸡,有容许性的及物,如桥上走火车,桥下过汽车。从另一个角度看,动词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主谓短语,有的动词只能带其中的一种,有的能带其中的两种或三种,有的动词能带两个名词宾语,有的动词能带一个名词宾语和一个动词宾语,有的动词允许或者要求在所带名词宾语之后续上一个语义上属于宾语的动词,如此等等。及物动词的再分类,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过去是做得不够的。(参看96节)
47
它附在别的动词之后构成复合动词(短语词)比单独用的时候还要多。是是很特殊的动词,无疑应该单独作为一个小类。叫做判断词还是叫做系词是个小问题,重要的在于怎样看待它的句法功能,这在后面90节再谈。另外一个动词有,也可以自成一个小类,它的句法功能也很有特殊之处。
关于助动词,首先要清除一种相当常见的误解。助动词这个名称是从英语语法引进来的,原文的意思是‘辅助性的动词’。很多人以为是‘辅助动词的词’,那是误会。
助动词是个有问题的类。助动词里边有一部分是表示可能与必要的,有一部分是表示愿望之类的意思的,所以又叫做‘能愿动词’。前一种接近副词,后一种接近一般要求带动词做宾语的动词,这两方面的界限都很不容易划清。我们常常可以遇到助动词和副词并列的例子,如:可以并且曾经进行实地观察|他是参加了那个会的,应该知道,必定知道;也常常可以遇到助动词和一般动词并列的例子,如: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兵结合|他一不会抽烟,二不爱喝酒。有的书上把助动词划归副词,有的书上把助动词并入一般动词,就是由于上面所说的情况。
另外有几个词,单独说的时候不象动词,可是在一定的格式里,最恰当的解释是把它们当做助动词,例如:你高兴参加就参加得了|我也懒得去找他|反正没
25
很多语法书在动词之下列出三个附类:趋向动词,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词(系词:是)。把趋向动词提出来作为一个小类是有理由的,因为
事儿,乐得去走走|人家这么求你,你好意思不答应?|你快决定,我好去回报|这个问题好(容易,难)解决|这一间就够住五个人。此外,来得及,免不了,不至于,便于,敢于,勇于等等也都象助动词。
48
副词。副词这个类的大问题是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时候要不要划入副词。这个问题本来就不简单,又由于书面上分别‘的’和‘地’,问题就更加复
杂起来。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形容词可以修饰动词,只有在语义有明显分别的场合才算是同形的副词;‘的’和‘地’的区别跟词类无关,‘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这样处理还是比较妥当,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第一,怎样就算语义有分别,难于避免主观。第二,象突然和忽然,都是修饰动词的,但是突然间或也修饰名词,如突然事故,要照上面的原则处理,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是不是也有点别扭?此外还有全速,高价,稳步,大力等等,从结构上看,很象前面说过的非谓形容词,但是经常修饰动词,很难得修饰名词,是不是该归入副词?
副词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来就是个大杂烩。
49
有的跟副词相当,个别的跟动词相当,跟数词相当。其所以能提出来自成一类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叫做‘代’。不但是‘无定’代词象谁,什么所指无定,就是与无定代词相对的‘有定’代词象我,这,其实也是无定的,谁说话,谁就是我,手指着什么,什么就是这,其余可以类推。换句话说,如果别的词类是竖的分出来的,代词就是横切一刀切下来的。因此代词在总的范围方面和内部分类方面都一直有不同意见。较早的语法书把这些词分属于代名词(人称,指示,疑问),形容词(指示,疑问),副词(指示,疑问)三类。这个分法在逻辑上有缺点:既然把指示形容词(副词)和疑问形容词(副词)纳入形容词(副词)之内,为什么又把人称代名词等等提在名词之外,单独成为一类呢?现在比较通行的办法是把这些词归为一类,只分人称,指示,疑问,不分代名词,形容词,副词。这是继承《马氏文通》的传统,至少在逻辑上较为一贯。
但是这些词并不是都有称代的作用,有的只有指别的作用。指别和称代是不同的句法功能,代词之中兼有这两种功能的固然不少,而只有一种功能的似乎更
26
代词。代词这个类,成员不很多,可是相当杂。原因是代词不是按照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论句法功能,代词有的跟名词相当,有的跟形容词相当,
多。把代词分成代词和指别词两类(一部分兼属两类),也许更合理些。如果仍然合为一类,也是把名称改为指代词较好,因为指别是这类词不同于他类词的主要特征,至于称代,反而不是这类词独有的功能,数量词组合也可以代替名词,的字短语也可以代替名词。
50
介词。介词除了跟动词的分合问题外,还有跟连词的分界问题。《马氏文通》列举古汉语中最常用的介词有五个:之,于,以,与,为。这五个介
词里边倒有一个半现在的语法书里不认为是介词了。现代汉语里跟之字大体上相当的的,也曾经被认为是‘领摄介词’,但是现在多数语法著作里已经把它划归助词。跟与相当的和,跟,同都是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类:笔和墨都现成里边的和是连词,笔要和墨放在一块儿里边的和是介词。现在的连、介划分法来自西方语法。按照这种划分法,凡是连接小句和小句的,不论是并列关系还是主从关系,都是连词;至于连接词和词的,就得看是哪一种关系,,表示并列关系的还是连词,只有表示词和词之间的主从关系的才是介词。四分天下而连词有其三,介词只有其一,抽象地看来很不合理,但是从西方语言的形态出发,非得这样划分不可。介词是连接名词于别的词的,名词的变格决定于介词;连词连接小句或名词以外的词的时候固然没有变格问题,连接两个名词的时候仍然没有变格问题(名词是要有变格的,但是不决定于连词)。汉语没有名词变格的问题,马建忠按照连接的对象是小句还是词来划分连词和介词是有道理的。同祥看到沿袭西方语法划分连、介的不合理而提出另一种主张的是《国文法之研究》的著者金兆梓,他认为应当撇开句和词的分别而着眼于并列和主从的分别,表示并列关系的是连词,表示主从关系的是介词。这个主张不切实际,因为汉语里边辨别小句或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主从关系既不容易,也无实用(西方语言里从句往往在‘时态’和‘语气’上跟主句有所不同)。
51
界。第一个问题容易解决,可以出现在主语前边,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边的是连词,如虽然,如果等;不能出现在主语前边(指没有停顿的),只能出现在主语后边的是副词,如又,越,就,才等。第二个问题本来也好解决,只是因为缺少一个‘关联短语’或‘关联状语’之类的名称,才把一方面,总而言之等等笼统
27
连词。连词也有范围问题,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又,越,就,才等)划界,另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的短语(一方面,总而言之等)划
叫做连词的。
52
助词。助词的问题在别的方面:有些助词的‘词’的资格不牢靠。比如动词后边的了和着,赞成把它们作为动词后缀的恐怕会比赞成作为单词的
多。的(地)能够保留‘词’的资格,全靠用在短语(包括主谓短语)后边的例子(发给你们的文件|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有人就主张把的分成两个,一个是助词,一个是后缀(我的,布的,现成的)。大概除语气助词外,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能否保留‘词’的资格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与实用无关,将来实行拼音文字,势必会由分写连写的问题牵连到是词不是词的问题。
53
A成分,乙类词做B成分,甲类词做了B成分就不再是甲类词而是乙类词了。这个办法在理论上有一个极大的缺点:既然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那就不需要两套名目,一套就够了。句子成分是A,B,C,D......,词类也是A,B,C,D??,岂不省事?跟这个相反的办法是按照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主要的原则是:凡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同类的词都可以这样用的,不算词类转变;凡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同类的词不是都能这样用,而是决定于习惯的,是词类转变。语义变化可以作为参考,不作为判断的标准。
大致有四种情况。(1)在一定的条件下,同类的词都能这样用,因而这种用法可以列入这类词的功能之内。例如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句子的主语和动词的宾语,但是也能修饰别的名词,不说是变成形容词。同样,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时候,如果语义没有明显的变化,不算转变成副词。又如双音动词都可以放在进行或予以后头做宾语,不因此就变成名词。又如修旧利废,交旧领新,这里边的新,旧,废指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别的形容词在适当的上下文里也可以这样用,不算是变成名词。(2)语义的变化比较特殊,只是偶而这样用,没有经常化,这算是临时‘活用’,不同于永久性的词类转变。例如我五好都好了四好了,就这一好我就好不上啦?里边的好了和好不上的好就是临时活用作动词(五好、四好、一好的好属于上面的第一种情况)。又如看远些!别这么近视眼!里边的近视眼也是临时活用作动词。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成为词类转变了。例如别废话!里边的废话就应该算是正式的动词。(3)语义有明显的变化,同类的词不能随意仿
28
词类转变。词类转变是相当复杂因而争论也比较多的问题。有一种简单的,也可以说是简单化的办法:把词类跟句子成分的关系固定下来:甲类词做
效,是词类转变。例如锁门的锁是由名词转变成动词,一挑柴的挑是由动词转变成量词。我们说锁门、锁柜子,但是不说旦网鸟、网鱼;说一挑柴、二挑水,但是不说一抬柴、一抬草。(4)语义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语法特点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就该认为词类已经转变,颇难决定。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动词名用’上,情况相当复杂,需要专门研究。有人主张一概称为‘动名词’,以为可以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动名词’只适用于一般的‘动词名用’,不能兼指已经转变成表示动作的真正名词。例如捱批评的批评只是动词名用,而文艺批评的批评则是正式的名词,二者是有区别的。甲类词乙类用,一般要丧失原词类的部分功能。如挨了批评里边的批评不受副词修饰,只能说又挨了批评,不能说挨了又批评。同样,木头房子里的木头丧失了名词的部分功能,不能说一百二十根木头房子,必须说一百二十根木头的房子。(这是有的无的结构的又一个例证。)
54
语缀。词根可以分为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和其他的。词根的分类没法子从构词方式中归纳。比如说,前加式复合名词的主体词根是名词性的,这一条似乎可以成立,事实上却很多例外,如:位置,助教,蛋白,冬青,土方,银圆,特长,误差,豆腐干,糖稀等等。动词、形容词也都有这种情形。因此,词根的分类主要还得看它在古汉语里的用法。
以上是词的分类,下面谈谈比词小的和比词大的单位的分类问题。比词小的单位是语素。独立的语素是词,不独立的语素是构词成分,包括词根和
55
语缀一般分为前缀,后缀,中缀。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很多,前缀有阿,第,初,老(鼠、虎、师、表)等,小(鸡儿、孩儿、辫儿)等,后缀有
子,儿,头,巴,者,们,然等,中缀只有得,不(看得出、看不出)。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类前缀有可,好,难,准,类,亚,次,超,半,单,多,不,无,非,反,自,前,代等;类后缀有员,家,人,民,界,物,品(商品、药品),具(用具、炊具、雨具),件(文件、邮件、信件),子(分子、原子、电子,转子),种(军种、兵种、工种、剧种),类,别(性别,级别、国别),度,率,法,学,体(磁体、导体、抗体、垂体),质,力,气(脾气、才气、勇气、运气),性,化等。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
29
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例如:人员,专家,各界,物品,器物,器具,物件等等。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汉语语缀的第二个特点是有些语缀(主要是后缀)的附着对象可以不仅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例如: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论者,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们,第三百二十四号,还有划入助词的了,过,的等,还有一般语法书里没有明确其性质的似的,的话等。不把前缀、后缀总称为词缀而总称为‘语缀’,就可以概括不仅是词的而且是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连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也不愁没有地方收容了。
56
关于语缀还有一点可以提一下的是能产和不能产的分别,说得通俗点就是活和死的分别。有些语缀是活的,能产生新词的,例如第可以加在任何数
词前边,者,们,性,化等都可以随意用来造新词。相反,象初,老,子,然等就是死的,不能产生新词,比如不能说初十一,不能说老猫,老狗(只能理解为老的猫狗),不能说床子,书子,不能说空然,危然。又如有一个只在几个词里出现的中缀乎其:神乎其神,微乎其微,荒乎其唐;我们不能仿造说妙乎其妙,细乎其细,慷乎其概。但是这里也存在一种中间状态,就是有些语缀一般不能随意用来造新词,可还是陆陆续续有新词出现。比如员,我们不能随意制造办公员,总务员等等,但是办事员,乘务员,卫生员等等也都是不久以前出现的,以后也还会有新的什么员出现。又如家,除书家,画家,小说家这些是‘古已有之’的以外,不很久以前又产生了一批。可是现在已经不能仿造,例如有作曲家没有演奏家,有美术家没有工艺家,有发明家没有研究家,有旅行家没有游历家,有冒险家没有投机家,等等。看起来,家已经失去造新词的能力。但挂在学字后头还
58
57
是活力充沛,有个‘什么学’就有个‘什么学家’。
短语分类。短语分类可以按结构,也可以按功能。按结构分类,短语可以分为:(1)并列式,如工业和农业,调查研究;(2)主从式,又可以分为:
(a)前加式,如自然条件,认真学习;(b)后加式,如调查清楚,走了一趟;(3)主谓式,如[不怕]事情多,[只怕]时间紧(参看31节,60节)。(4)其他方式,如介名短语,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应用广泛,情况复杂,很值得深入探讨。大概说来,有两种的字短语,可以称为D1短语和D2短语。D1短语如我的,买的,找你的,你
30
找的;D2短语如高高的,亮堂堂的,仔仔细细的,说说笑笑的。D1短语和D2短语的分别主要在于:(1)D1短语去掉的字就不是的字短语,有的没有的句法功能大不相同,例如我的和我不同,大的和大不同,你找的跟你找不同;D2短语有的没有的一个样,例如他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干吗这么慌慌张张[的]?所以D2短语可以包括省去的字的,只是有的不能省就是了;(2)D2短语绝大多数能做谓语,D1短语必须配合是字才能做谓语。形容词加的构成的短语,性质介乎二者之间,有的没的都可以修饰名词,可是不跟是字配合不能做谓语。
59
方位短语,如会场上,天安门前面;(c)指数量短语,如这三件、三件、这件;(d)动名词短语,如这个作品的发表,家庭访问;(e)D1短语,如小的[比]大的[难做],[这是]我找了半年才找到的;(f)扩展了的名词短语,如这两座去年才完工的高大建筑物。(2)动词性短语包括:(a)基本动词短语,如做完,做完了,做不完,写出,写出来,写得出来;(b)扩展了的动词短语,如急急忙忙地发了个电报;(c)形容词短语,如三米高,大一号,很高兴;(d)D2短语;(e)用似的和一样结尾短语;(f)你一言我一语,高一脚低一脚之类的短语。(3)其他性质的短语:如介名短语,主要附属于动词,也可以附属于形容词,如[他]比你[小]。
按功能分类,短语可以分成三类: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其他。(1)名词性短语包括:(a)基本名词短语,如高大建筑物,无产阶级专政;(b)
60
主谓短语在句子里主要是用来做主语或宾语,是名词短语的性质。如果要用它修饰名词,得加个的字,就变成的字短语,不再是主谓短语了。如果
要用它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得加上‘像?似的(那样)’之类的字眼,也不再是主谓短语了。
主谓短语和动词短语,孤立地看是显然不同,一个有主语,一个没有主语。可是用在句子里边,主谓短语可以省略主语,形式上就跟动词短语没什么两样,这是常常被忽略,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现象。例如:会不长,话不多,大家觉得解决问题。这句话乍一看是拿动词短语解决问题做动词觉得的宾语,可是拿来跟他觉得冷,他觉得使不上劲比较,就会发现不一样。冷是‘他’冷,使不上劲是‘他’使不上劲,可是解决问题不是‘大家’解决问题,是‘会’和‘话’解决问题。
31
61
平行,或者对称, 三,一般不能单用的语素在四字语里当单词用。至于每个两字段的内部结构,那是各种类型都有。这是大多数四字语的情况,有少数不分前后段,或者分段而不对称。下面按各种结构举例。
分段并前后平行或对称: 主谓:山青水秀|人强马壮 主从:
主体是名词:铜墙铁壁|粗眉大眼 主体是动词:
动词在后:千锤百炼|前思后想 动词在前:
从属是名词:欢天喜地|彻头彻尾 从属是形、动:颠来倒去|吃饱喝足 主体是形容词:千真万确}大同小异 前后非对称:轻松愉快|直截了当 前后不分段:锦上添花|乱七八糟
四字语的特殊形式也影响它的句法功能。第一,它很容易加的字构成的字短语,尤其是D2短语。第二,主谓结构的四字语用法多,如做谓语:这个古迹已经名存实亡了;做宾语:这件事一定要有个水落石出;做后置状语:何必为这点小事闹得天翻地覆。第三,主体成分为名词的四字语常常不当名词用:你们不要七嘴八舌,等他一个人说(像动词)|这个人长得粗眉大眼(像形容词)。
四字语。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它的结构上的特点是:一,分前后两段,两段的结构相同;二,前后两段的意思或者
62
语跟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不另作一类。名词谓语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有是字的句子。是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动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也都可以加进是字去。换句话说,是字句跟这几种句子交叉,它分别属于动词谓语句等等,而总起来又是是字句(参看90节)。非主谓句可以分为无主句,存现句,名词句。无主句指真正没有主语的句子,如:有没有人不同意?|还没
32
句子分类。句子按结构分类,可以首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再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形容词作谓
有轮到你呢。省略主语的句子不算无主句。是字开头的句子,如是谁告诉你的?也是一种无主句;这本来是个主谓句,让是字在头里一站,把后边的全打成谓语了。存现句其实也是一种无主句,不过它有个假主语在头里。名词句指我的帽子呢?|喏,你的帽子!|好大的雨!之类。此外常常提到的还有把字句,被字句,以及连动式,兼语式等,这些都是动词谓语句里的特殊类型。
63
子和句子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也常常有形式上的联系,比如这,那等指代词,首先,其次,总之等关联词语,这些都应该算是语法手段。所以,按句子在段落里的功能来分类,不是不可能。这里,得先明确一件事,一般所说陈述句,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那是按句子的用途分的,凭这个句子本身就能决定它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或其他句式,不必管它在一组句子里的地位和作用。要是按一个句子在一组句子里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按功能来分类,可以分为始发句和后续句,这在语法上是有区别的,比如始发句里不大能用你、我以外的指代词,不大能省略主语和宾语。后续句多数是承上句,可也有启下句,比如用首先或第一或一方面开头的句子都有启下的作用,而用其次或第二或另一方面开头的句子则是承上句。在两个人或几个人对话的时候,除第一个说话的人的第一句话一定是始发句外,别人的话即使是第一句也不一定是始发句,也可能是接着别人的话说的。问话不一定是始发句,答话却一定是后续句。一段结尾的句子可能有标志,但是不一定有。
一般讲语法,到句子为止,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因此句子只有结构分类,没有功能分类。其实这也是一种老框框。若干句子组成一个段落,句
33
四 结 构
64
而是,比如说,先有两个语素的组合,然后跟第三个语素组合,或者跟别的语素组合相结合,这样一层一层组织起来的。因此,拿一个现成的片段来分析,总是先一分为二,然后一层一层分下去,分到全部都是单个语素为止。这种分析法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非正式的名称叫做‘二分法’,其实也不一定是二分,比如遇到并列的三项,那就只能三分了)。
这种分析法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图形有好几种画法:图形里面的A,B,C,D代表基层单位:语素(或者词,如果不需要分析到语素)。X,Y,Z代表较大的单位,如名词,名词短语,句子,等。
在讨论句子结构之前,先谈两件事:一是结构层次,二是结构关系。 结构层次。任何一个语言片段都是由若干个语素组成的,但不是一次组成,
(a) (b)
A B C D
(c) (d)
X
A B C D
Z Y X
Y
Z
65
肥,就会造成徒长;(b)假如在这个时候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就会使棉铃因缺乏
34
A B C D
A B C D
分析结构层次,对于词语的理解有帮助。比如有些个有歧义的片段就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来说明。象这两个句子:(a)假如在这时候不适当地灌水施
营养而脱落。两句里面都有不适当地灌水施肥这八个字,可是意思大不相同,就因为结构层次不同:
(a) (b)
不 适当 地 灌 水 施 肥 不 适当 地 灌 水 施 肥 66
一般说,两个直接成分总是紧挨着的,但也有被另一层次的成分隔开的情况。例如:
慢慢 地 他 醒 了 过 来 他 那 又粗又大 的 一双 手 一系列语素在语音上形成一定的段落。结构层次跟语素排列不一致,往往使得它跟语音段落也不一致,而词和短语的划分又往往偏重语音段落,因此会产生层次跨越词的界限的情况。在下面的例子里竖道表示词的界限。 小说 作 者 (=作小说者)
上面是语素的排列次序不按结构层次的例子;有时候语素排列跟结构层次一致,但是语音段落跟它们不一致,也会引起对结构的错觉。在下面的例子里,中间的横道表示语音段落。
四川 北 路 (=北四川路)
新闻 电影 制 片 厂 (=制新闻电影片厂)
贫 下 —— 中 农 大型 —— 车 道 67
分析结构层次,不是没有疑难问题。比如:
你 一个 问题 ~ 问 你 一个 问题 问35
这样的问题不少,而且是看起来两种分析法都有理。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不在这种地方纠缠,只要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前后一致就行?
赶紧 写 了 一封 信 ~ 赶紧 写 了 一封 信 前天 来 的 那个 人 ~ 前天 来 的 那个 人 68
结构关系。光是分析层次,远远不足以说明某一语言片段的特征。比如一
A B C D E 朵大红花和小李上夜班,分析层次都是,然而是迥
不相同两个片段。为什么不同?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不同:一朵跟大红花之间的关系和小李跟上夜班之间的关系不同,大跟红花之间的关系和上跟夜班之间的关系不同。
结构关系大致可以分四个大类,八个小类。
1.联合关系。成分的功能相同,整体和成分的功能相同。 (1)并列关系。(假定用‘+’表示。) (2)连续关系。(假定用‘×’表示。) (3)复指关系。(假定用‘=’表示。)
2.主从关系。成分的功能不同,整体的功能和主要成分的功能相同。 (4)修饰关系。(假定用‘>’表示修饰成分在前,用‘<’表示修饰成分在后。)
(5)补足关系。(假定用‘┥’表示补足成分在后,用‘┝’表示补足成分在前。)
这里讲的修饰关系和补足关系跟一般讲法稍有出入,详见下文。 3.表述关系。成分的功能不同,整体的功能又和任何一个成分不同。 (6)表述关系(主谓关系)。(假定用‘:’表示。)
36
4.附属关系。
(7)提挈关系。介词和所介名词之间,连词和所连词句之间。(假定用‘;’表示)
(8)衬附关系。衬附成分在前:前缀;衬附成分在后:后缀,语助词;衬附成分在中间:中缀,衬字。(假定用‘,’表示。)
这四大类八小类也还都是带点概括性的,每一种关系里边还可能包括一些不同的情况,参看75节。
69
把层次和关系都标出来,一个语言片段的面貌就清楚多了。下面综合举例。
各级 干部 都 必须 参加 集体 生产 劳动 > ○> ○> ○> ○> ○┥ ○: 怎么 你 和 我 一 封 信 都 没 收 到?
; + ○> ○> ○< ○┝ ○: > ○< ○> ○他 急 得 简直 说 不 出 话 来 < ○< ○, , : < ○> ○┥ ○70
也有这种情形:论结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是在语义上A指向C,例如:(a)圆圆的排成一个圈(圆的圈);(b)走了一大截冤枉路(走得冤枉);
37
(c)几个大商场我都跑了(都总括几个)。
71
然后按照这些成分搭配的情况说明句子的各种‘格局’,或者叫做‘句型’。这种分析法可以叫做句子成分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有提纲挚领的好处,不仅对于语言教学有用,对于科学地理解一种语言也是不可少的。
句子结构的分析,用传统的术语叫做‘句法’,是现代语法学的中心。这个地位是近百年来取得的。在这以前,讲语法总是以‘词法’(形态)为主,句法不受重视,许多句法现象都放在词法里讲。这是个古老的传统,从古代的希腊语法、拉丁语法就是如此。希腊语、拉丁语都是形态繁复而语序活动,讲语法以词法为主是很自然的,后来西方的语法著作却一直维持这个传统。直到二十世纪初年,才有些语法学家在论述形态不太繁琐的语言如英语的著作里,开始把句法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此后不久,美国的布龙菲尔德学派兴起,又换了个方向,讲语法着重讲层次分析,对句子格局的研究不免草草了事。这个倾向有它的历史原因,这里不必多讲。五十年代后期转换语法学派崛起,又把重点移到句法上,可是着重讲句子结构的变化,对于句子的静态分析并没有什么独创之处,也不采用传统语法里各种句子成分的名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个新学派在语言学界影响很大,但是在中小学语法教学上影响却很有限。学校里的语法教材基本上还是以句子格局的分析为主,不过吸收了层次分析的优点(以及语法的语音背景)。
我国最早的讲汉语语法的书《马氏文通》是以词类为纲的,十卷里边只有一卷‘论句读’,许多句法问题都分散在各个词类里讲。五四以后出现的语法书,从《新著国语文法》起,就都以句法为主干。重点的转移不是偶然,是受了国外语法著作的影响。层次分析法的理论也曾经渗入我国语言学界,但是目前通行的语法教材受它的影响还是微小。现在大多数讲汉语语法的著作,尽管在体系上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方向还是一个——句子格局的分析。
句子的结构 词和短语的结构,弄清楚里边的层次和关系就成了,间题多的是句子的结构。传统语法分析句子是把构成句子的成分分为若干种,
72
乎简单,可并不简单。要按直接成分分析法来看,一个句子首先应该分成两部分:(a)构成句子的词语,和(b)语调;再拿(a)来看,又可以分成(aa)句子
38
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 现在一般都说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问题是这些是否都是句子的直接成分?这问题似
本身,和(ab)挂在句子身上的‘零碎’,包括连词和其他关联词语,评注性的词语,语助词,以及叹词、呼语等,然后才能就句子本身来分析,分成主语和谓语。这样看来,即使把(b)和(ab)两项撇开,单就句子本身而论,它的直接成分也只有主语和谓语这两样。宾、补、定、状不是句子的成分,只是句子的成分的成分:离开句子没有主语、谓语,离开句子仍然有宾、补、定、状。有名词就可以有定语,有动词就可以有宾语、补语、状语。不正是这样吗?(主谓短语可以看做潜在的句子,也可以看做一种动词短语,即动词带施事补语,参看31,60, 91节。)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不是不讲层次,但是在手续上颠倒了。它拿过来一个句子,先摘出两个词,说这是主语,那是谓语,然后把这个那个连带成分,这个那个附加成分,一个一个加上去。在这些成分没加上去以前,往往是讲不通的。比如说,我从前不喜欢喝酒,现在还是不喜欢喝酒,将来大概仍然不喜欢喝酒,如果先摘出主语和谓语,就变成我喜欢,喜欢,喜欢,不是跟原来的意思恰好相反吗?主语、谓语以外同样有这种情形。例如哭瞎了眼睛,光是一个哭不能拿眼睛做宾语,必得是哭瞎;尽最大的努力,光是努力不能做尽的宾语,没有人说尽努力,必得是尽最大的努力。这些例子说明,句子成分分析法有必要吸收层次分析法的长处,借以丰富自己。
传统语法以词为句法单位,因此才不得不把宾、补、定、状都作为句子成分。但是一个句子成分常常是,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短语,这个事实也没法儿视而不见。结果是一种‘双轨制’。比如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个句子,有时候说主语是干部,谓语是参加,有时候又说主语是各级干部,谓语是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或者说前者是简单主语、简单谓语,后者是完全主语、完全谓语。要是这样‘简单’和‘完全’并行的话,宾、补、定、状也都可以这样分,例如上面这个句子里,劳动是参加的简单宾语,集体生产劳动是参加的完全宾语。(介乎‘简单’和‘完全’之间的生产劳动该怎么说?)这样不免有点混乱。最好还是守住层次的原则,只有那‘完全’的才算数,然后再在它的内部划分次一级的成分。
73
我国语法学界目前比较通行的分析法是先把一个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这主语或谓语如果只有一个词,不需要再分析;如果不止一个词,就说这是
39
一个什么词组(或者什么结构),再进一步分下去。还拿干部参加劳动这个句子做例(参看69节的层次图)。主语是各级干部,这是一个‘偏正词组’,各级是干部的定语。谓语是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也是一个偏正词组,都是其余部分的状语,其余部分还是一个偏正词组,必须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状语,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一个‘动宾词组’,集体生产劳动是参加的宾语,它本身又是一个偏正词组,集体是生产劳动的定语,生产又是劳动的定语。这是层次分析法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结合:按层次分析,但是不抛弃句子成分;后者反映在词组名称上,‘主谓词组’、‘动宾词组’这些不用说,‘偏正词组’或者是定语和名词的组合,或者是状语和动词(形容词)的组合。
74
层次分析法是逐层剖分,哪一部分简单,层次就少,哪一部分复杂,层次就多。这个办法好比是有乘客上下就停车,否则就开过去。还有一种分析法是分阶层,设定短语是句子和词之间的中间层。一个句子可以只有一个短语,例如只有谓语的句子;一个短语可以只有一个词,这样的短语是短语的最小形式。这个办法好比是只停大站,不停小站,小站乘客得到大站去上车,大站不论有没有乘客上下都停。转换语法分析句子就是先分成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动词短语,二者都有可能只是一个词。这个学派之外也还有些语法学者采用这种阶层分析法,但不一定限于一分为二,也可以是一次分出三个或四个成分。
把短语定为词(或者语素)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西方古代语言有发达的形态变化,借以表达各种语法范铸,形态变化附丽于词,词在句子里的位置比较自由。这样,词就是天然的句法单位。以词为界,把语法分成两部分,讲词的内部情况的是词法,讲词和句之间的情况的是句法。这样划分,对于近代的西方语言已经不太合适,对于汉语就更不合适了。汉语里语法范畴主要依靠大小语言单位互相结合的次序和层次来表达。从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一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短语内部的次序是不大能改变的,句子内部的次序就比较灵活。句子可以不改变其基本意义而改变其内部次序,短语很少能够这样。例如(a)我没有看第一本,(b)第一本我没有看,(c)我第一本没有看,三句一个意思。可是,花
40
传统语法分析句子是从词到句,短语没有正式地位,只在必要的时候用用,例如‘介词短语’。要是拿行车来打比,这个办法是直通快车,过站不停。
正在阅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05-0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辨析题与解答09-27
项目管理课程结课报告03-09
振动物理力学答案11-17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01-01
探讨火电厂经济运行优化管理08-21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01-05
2017-2022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战04-26
篮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05-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吕叔湘
- 汉语
- 语法
- 分析
-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