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选择题题库8-15章
更新时间:2023-11-22 04: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B ) 。
A.单纯的公有制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经济为次
2.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 B )。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3.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对邓小平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运行市场经济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的党的领导人是( C )。 A.陈云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刘少奇
5.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 A) 。
A.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C.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 D.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容易运行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和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B )决定的。
A.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结构 B.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结构 C.我国现阶段人民的生活方式 D.我国政府的意志
7.如果国家拿出 1 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 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 B )。 A.2亿元 B.2.5亿元 C.1.5亿元 D.3亿元 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
9.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B)。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水平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10.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B)。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 11.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B)。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制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B)。 A.企业 B.市场 C.政府计划 D.消费者
1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C)。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 D.和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并长期共存在 14.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应当主要运用( C)手段。 A.行政 B.法律 C.经济 D.金融
1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
A.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A )。 A.不同的经济手段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范畴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D )。
A.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8.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B)。
A.加强融合创新 B.加强自主创新 C.加强集成创新 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19.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 A)。
A.教育 B.科技 C.对外开放 D.体制创新
20.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 A)。 A.根本目的 B.中心环节 C.主要手段 D.前提条件 21.我国目前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 A)。
A.农村 B.大中城市 C.中小城镇 D.经济发展落后地区 2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C)。
A.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 B.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23.个体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 C)。 A.按劳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分配 24.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 D)。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5.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 B)。
A.阶级的差别 B.劳动的差别 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 D.社会地位的差别 2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 C)。 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C.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D.福利性分配结合起来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8.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B )。 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效率与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9.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C.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障方式应该多样化,社会保障体系需多层次 D.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相当完善
30.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的是( D )。 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31.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放在首要地位的必须是( A )。 A.农业 B.工业 C.轻工业 D.第三产业
32.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好”与“快”要有机结合起来 B.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C.发展速度无足轻重 D.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 )。
A.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B.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以最低的消费进行生活 C.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D.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以最低的消费进行生活
3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A)。 A.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B.发展绿色经济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知识经济 35.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主要是针对我国发展中(A )而提出的。 A.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问题 B.发展步骤问题 C.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D.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36.下列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政府主导 B.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 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并有效互动 D.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37.集成创新是指(B )。
A.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新发现 B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 C.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D.独立自主地完成技术新发明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
A.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阶级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9.下列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D)。
A.私有企业员工的工资 B.专利产品拥有者转让专利所有权获得的收益 C.存款利息 D.公有控股企业职工的工资 40.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 )。
A.调整经济结构 B.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41.公有制经济包括(ACD )
A.国有经济 B.民营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 ABD) 。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C.仅有公有制经济,经济结构太单调。
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C) 。
A.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在所有地区,公有资产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在所有产业,公有资产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44.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ABC)。
A.个体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C.私营经济 D.所有混合所有制经济 45.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怎样的意义(ABCD) A.能够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
B.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C.能够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D.能够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4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有( ABD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宏观调控的存在 C.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7.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在(ABCD )。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48.中共十七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其中“三个转变”具体是指( ACD )。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向强调经济增长效益转变
C.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49.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ABCD )的道路。 A.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C.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D.科技含量高
5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 “两个坚持”就是( AC)。
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B.坚持扩大国外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C.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D.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信息化道路 51.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要求是(ABCD )。
A.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B.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 C.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D.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5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是指(ABCD )。
A.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B.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提倡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C.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D.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5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 ABD )。
A.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B.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C.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关键,通过人才开发实现经济发展
D.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4.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的判断是( ACD )。
A.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小康阶段 C.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D.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5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 ACD )。
A.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B.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C.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D.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56.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 ABCD )。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国体就是 ( D )。
A.国家结构形式 B.国家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的阶级性质 2.政体是指( C )。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B.国家的权力由哪个或哪些阶级掌握 C.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3.我国的国体是( B)。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C)。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专政 5.我国的政体是( C)。
A.社会主义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D )。
A.人民民主专政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 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8.( C)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A.国务院 B.党中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大会 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C)。
A.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两党制 10.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现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民主党派的领导 C.政治协商 D.相互合作 11.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是(B )。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经济领导 D.文化领导 12.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1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D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B.保障汉民族当家作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 C.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机关行使独立的司法权 D.允许少数民族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行使自治权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D)。 A.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B.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C.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1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C )。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D.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 D)。 A.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B.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D.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C )。
A.党的领导 B.农民自治 C.村民自治 D.农村自治
19.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D )。 A.城市区政府 B.城市区委会 C.城市街道办事处 D.城市居民委员会
20.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并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 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2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 B.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C.党领导下的农民阶级 D.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22.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D )。 A.民主 B.人权 C.党的领导 D.法制
23.下列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内容中(A )是前提。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是(B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是(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保障是( C)。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B)。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28.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2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对(C)。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彻底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D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1.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在( D )出现的。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奴隶社会 32.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本质是由(B )决定的。 A.党的领导 B.经济基础 C.政治文明 D.文化基础 33.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是(C )。
A.资本主义民主 B.封建制民主 C.社会主义民主 D.奴隶制民主 34.下列关于民主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D)。
A.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C.民主的实质比民主的形式更重要 D.民主的形式比民主的实质更重要 35.人权,最早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C )提出的。 A. 反对民主、自由和封建特权 B.反对封建专制和私有制 C.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 D.反对神权和私有制 36.人权的基础是(A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经济权 D.政治权
37. 江泽民指出: “在一个国家里, 实现民主、 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A )。 ” A.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B.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C.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文明进步 D.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发展 38.下列不属于目前我国城市新型社区建设要求的是(D )。 A.管理有序 B.服务完善 C.环境优美 D.文明富裕 39.下列不属于依法治国的客体是( A)。
A.民主权利 B.社会事务 C.国家事务 D.经济文化事业 40.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B)。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当家作主 41.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是( B)。 A.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农村村民委员会制度 D.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 42.我国选举法规定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是(D )。
A.全国人大代表 B.省级人大代表 C.辖区的市级人大代表 D.县乡级人大代表 43.提出“依法治国”思想的领导人是(A )。 A.邓小平 B.刘少奇 C.江泽民 D.陈云 4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 )。 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B )。 A.方针政策 B.根本保证 C.基本活动 D.大政方针 46.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A )。
A.社会的产物 B.法律的产物 C.经济的产物 D.生产的产物
47.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 C)。 A.文盲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B.文盲不能参政议政
C.文盲影响了他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 D.文盲与有文化的人不能享有同等参政议政的权利 4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9. “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该理解为(D )。
A.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B.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5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D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2.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ABD )。 A.实现工业化 B.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D.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5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 ACD)。 A.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B.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D.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5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它们的(ABCD )。 A.性质相同 B.作用相同 C.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55.我国现有八个民主党派,除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外,还有 (ABCD)。 A.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B.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 C.九三学社 D.中国农工民主党
56.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ACD )。
A.政治原则的领导 B.政治信仰的领导 C.政治方向的领导 D.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5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5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BC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民主改革
59.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的区别是( ABCD )。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C.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60.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ABCD )。 A.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
B.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D.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权利
61.我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包括(ABD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城市街道办事处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62.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ABCD )。
A. 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63.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ACD )。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国家的经济是否高速发展 C.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D.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6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B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文化权 D.政治权
65.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ABC )。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B )
A.爱祖国 B.为人民服务 C.国际主义 D.集体主义
2.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D )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艰苦奋斗 D.改革创新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C )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双百方针 C.培育“四有”公民 D.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文化 4.关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B.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C.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D.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主题是(D ) A.改革 B.体制机制创新
C.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 D.发展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C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共同理想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B )
A.健全政策法规 B.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C.体制机制创新 D.政府职能转变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B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 ) A.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B.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C.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D.吸引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10.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两手抓,两手都要软” 。
D.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目的。
D.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 )
A.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
C.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是(D)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5.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C) A.培育“四有”公民 B.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6.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B.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C.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实现人的全面进步 17.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B.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普世价值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C.引导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 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9.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D) A.前者是目的 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 后者是形式 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20、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
A.自主创新 B.节约资源 C.环境友好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D)。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D )。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24、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要求,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D )在内的“四位一体”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共同富裕 D.和谐社会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25.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要求是:(ABCD ) 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 C.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D.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6.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ABCD )。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其实质是 ( C)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的问题 B.中美之间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日之间的问题
2.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 ( C) A.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B.提出“一纲四目” C.美国从台湾撤兵 D.遣返战俘
3.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A)
A.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B.拥有立法权 C.拥有终审权 D.拥有独立司法权 4. 正式把 “ 一国两制 ” 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会议是(B ) A.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B.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D.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5.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 C)
A.和平统一 B.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一国两制 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A )
A.台湾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西藏问题开始的 7.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回归于 ( C)
A.1999年1月1日 B.1999年5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月1日
8.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部纲领性文件。这篇讲话的题目是 (D )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9.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C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C.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谈判和协商 D.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10.为了进一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猖獗活动,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下关于这部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C ) A.它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C.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的法律化 D.它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战争法律
11.美国政府于1954年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 B),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
A.《与台湾关系法》 B. “共同防御条约” C.《中美联合公报》 D.台湾防御条例 1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A )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A.“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 B.收回台湾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武装统一台湾
1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A),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A.《告台湾同胞书》 B.“叶九条” C.“邓六条” D.“九二共识” 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系的核心是( D) A.和平统一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一个中国
15.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D )的“九二共识” ,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A.“一中一台”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高度自治”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6.2005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A),首次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A.《反分裂国家法》 B.《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7.“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从解决(A )问题开始的。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18.“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在(D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19.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C)。
A.中国与美国的问题 B.中国与日本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问题 20.邓小平在谈判香港问题时指出,(D )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文化问题 D.主权问题 21.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A )。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回到“九二共识” 22.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 D)。
A.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B.中美关系 C.军事实力 D.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3.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B )。
A.《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告台湾同胞书》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4.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C )。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外交权 D.司法权和终审权 二.多项选择题
25.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这些条约是 ( AB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6.台湾问题是 ( BD)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C.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存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的内政问题
2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是(BD) A.《雅尔塔协议》 B.《开罗宣言》 C.《板门店停战协定》 D.《波茨坦公告》 28.下列叙述中,属于“一纲四目”内容的有 (AB ) A.“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待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29.在“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的关系是 ( ABC) A.和平共处 B.长期共存 C.互相支援 D.不分主次,共同发展 30.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CD) A.通过经济交流方式来解决 B.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C.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D.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在于 ( ABCD)
A.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B.是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C.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 D.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香港、澳门这两个地区采取的立场是( ABCD)
A.香港、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B.不承认外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C.在条件成熟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D.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33.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示范作用表现在( AB) A.表明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B.“一国两制”构想完全能够满足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所遗留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国两制”构想解决
D.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陆军事实力的增强,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威慑力量 34.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 ABCD)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A ),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 A.时代主题 B.领导人意识 C.社会舆论 D.天命、神的启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C )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A.和平与发展 B.南北问题 C.战争与和平 D.东西问题
3.党的(B )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 C )仍然是关键因素。 A.经济发展 B.科技水平 C.军事力量 D.政治力量
5.1953年12月,( D)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A.毛泽东 B.陈毅 C.刘少奇 D.周恩来
6.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 A )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 “一条线” D. “不当头”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精髓是( C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国家主权平等 D.互不侵犯
8.( C )——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多样性 C.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D.树立新安全观 9.我国的外交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 A )
A.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B.世界多样性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10.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B )
A.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 B.以经济为基础的多因素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 C.使世界反霸权主义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扩大 D.以地理位置为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 1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是( D )
A.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安全观 C.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12.下列有关世界多极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世界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世界多极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C.世界多极化就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 D.世界多极化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13.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单边主义的斗争中,(A)仍然是关键因素。 A.军事力量 B.科技水平 C.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 14.下列有关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D )
A.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B.强大的经济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 C.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 D.以上都不对 15.( C )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当头” 16.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A )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 C.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的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 B )战略。
A.一条线 B.真正的不结盟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二. 多项选择题
18.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其内容包括( ABCD )。
A.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B.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是第二世界 C.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D.亚洲除日本、中国以外都是第三世界 19.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包括( ABCD )。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2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AB )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 A .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欧盟成立 21.( BD )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A.壮大国防 B.科技革命 C.战争 D.生产力发展
2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是( ABC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两手抓 23.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BCD ) A.互信 B.互利 C.平等 D.协作
24.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 ABCD )的外交工作布局。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 B )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该阶级的特点及历史地位决定的。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的社会阶层 D.以上都是 2.( B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的社会阶层 D.以上都是 3.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 C )的代表。 A.先进文化 B.改革开放 C.先进生产力 D.先进生产关系
4. 我国的国情, 决定了( A )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生力军, 而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A.农民 B.工人 C.新的社会阶层 D.知识分子
5.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 A )。 A.基石 B.保证 C.归宿 D.根本出发点 6.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民族团结 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 D.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C )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不太稳定的劳动者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资产阶级
8.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A )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其中主体和基础联盟是( B )。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C.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D.以上都是
10.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D )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1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C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13.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A )
A.民族团结 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 D.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14.中国革命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是 ( B ),也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A.积极进攻 B.积极防御 C.对外侵略 D.消极防御 15.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C )
A.和谐、纯洁 B.革命化、现代化 C.打得赢、不变质 D.团结、友爱 16.我国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 ( B)
A.革命化 B.现代化 C.正规化 D.信息化 17.我国军队建设的基础 ( D )
A.革命化 B.现代化 C.正规化 D.信息化 二.多项选择题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包括( ACD)。 A.队伍迅速壮大 B.队伍迅速精简 C.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19.以下关于我国知识分子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B.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C.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2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BCD )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是( CD)。 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富国 D.强军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 C )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条件。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政党,主要看( B )。
A.政党中哪个阶级的数量最多 B.政党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C.政党的领袖属于哪个阶级 D.以上都不对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D )。
A.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民族的先锋队
C.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民族的先锋队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C )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A.领袖 B.英雄 C.人民群众 D.知识分子
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D )。 A.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B.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C.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 C ),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A.党群关系 B.民族关系 C.党政关系 D.同其它国家的关系
7.( A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党员 C.新的社会阶层 D.工人阶级
8.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 B )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A.军队建设 B.反腐倡廉建设 C.农村建设 D.经济建设
9.( C )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以上都是
10.毛泽东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即有关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是在( A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七大 C.八大 D.七届四中全会 11.( D)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
A.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 B.是否能批评与自我批评 C人数是否占多数 D人心向背 12.( B )是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A.务实 B.创新 C.和谐 D.清廉
13.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A )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C.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D.以上都是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C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知识分子
15.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重要政治前提是( B ) A.始终成为农民阶级先锋队 B.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 C.始终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导者 D.始终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16.自觉成为( B ),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A.农民阶级先锋队 B.工人阶级先锋队 C.国家的领导阶级 D.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二.多项选择题
17.(BD )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和谐统一 D.立党为公
18.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把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到党的日程上来,要求全党继续保持(AB )。
A.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D.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9.2009 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该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 ABC ) A.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C.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AB )的先锋队。 A.中国人民 B.中华民族 C.劳动人民 D.海外同胞
正在阅读:
毛概选择题题库8-15章11-22
歌咏比赛作文02-05
我的N面老妈作文600字07-07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03-31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07-24
睿丁英语黄牙齿的小白兔英文版03-18
《某医药公司GSP文件管理系统程序文件(GSP实施作业指导书)》11-18
以粽子念屈原作文600字06-29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作用06-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选择题
- 题库
- 毛概
- 15
- 员工提案改善管理制度
- 口译学习计划
- 最有哲理的45条心理格言和人生策略
-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试卷
- 优秀毕业论文
- 财政部 - 继续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 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
- 中断诉讼时效的方式的梳理
- 经济法律法规练习题
- 网络安全选择题
- 2019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D)唱大戏湘美版语文
- 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1 - 14单元
- 模拟电子技术第9章功率放大电路
- 爱婴医院知识应知应会
- 博爱县平原农田林网建设调查报告
-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 系统变异
- 周稔丰十二式易筋经
- 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诚信建设教程》题库及答案
- Unit 6 Meet my family(第5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四上人教PE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