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6-19 0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东兴区大治乡中心学校:罗良

内容摘要:注重“双基”,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更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做为一名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中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双基”,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性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教学中要将“双基”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教学中,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缺乏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知识与情感的沟通,因此,在教学中应诱导学生问问题。

1、教师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证明定理和分析解题思路时要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定理的教学,照本宣科,以“就是这样”的方式将它灌输给学生无疑会扑灭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揭示定理的发生、证明思路的过程,是否还有独特的甚至绝妙的证法及解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尝试,发现创新证法和解法,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2、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如讲“垂径定理”时,教师与学生自制教具与学具:用硬纸板画一个圆面,代表一块圆饼,圆饼内放一根火腿肠表示圆内一条弦,现在既要把圆饼平分,又要把火腿肠平分,如何切割?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猜想,探索结论,学生兴趣盎然,都会沉浸到问题的探讨之中。

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外学习时发现,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思想、见解,养成与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三、更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发挥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运用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1、引入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改编一些课本中的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将条件、结论完整的题改成只给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论证;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索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2、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教学

用计算机可揭示常规数学中很难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及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如在“平移与旋转”、“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能有效的让学生发现几何问题的实质就是在运动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突破难点,直观的揭示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数学实验课与活动课

1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

开展“探究活动”与“实验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四、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相应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他们的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老师做出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条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南山,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师先用三、四分钟时间,利用方缩尺画一个小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猜疑:我们的数学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怎么能用这么简单的工具画出边、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画?老师抓住学生这时候心情兴奋、思维萌动、求知欲高的时机,带着他们去分析、去比较、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

2、运用新课程理念,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教材虽几经编写、更新,已越来越完善。但由于教材编写的稳妥性、时间性和针对性,不能及时把处理问题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包括进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引进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

例一:第二册5`7教师可在讲解了它们的定义后,请学生作以下数学实验: 实验: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分别作出这两个三角形的3条中线和3条角平分线,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画出直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吗?你能画出它们吗?

(4)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3、研究教材,深挖例题习题中的创新潜在功能

数学教学是学生创造(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而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可以针对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如在教完第五册“相似形”一章后,可以将第134页例题改编为一道开放性题目: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根据上述条件,结合图形直接写出你能得出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C C 1

A B D 问题一出,课堂顿时沸腾了。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讨论,有的同学回答∠ACD=∠B,∠BCD=∠A;有的同学则回答,既然∠ACD =∠B,∠BCD =∠A,便可得出△ACD∽△CBD,进一步讨论后得出:△ABC∽△ACD∽△CBD;又有同学提出,有相似就有对应线段成比例,教师给予肯定,

2

并要求学生通过对应线段正比例找出等积式,这样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出: CD2=AD?BD,BC2=BD?AB,AC2=AD?AB。见到有两条直角边AC、BC的平方,教师提醒,将两直角边的平方加起来试试,于是迅速得出AC2+BC2=AB2。学生兴趣高涨。继续探究,根据面积法可得出AB?CD=BC?AC。如果知道两直角边,就可求出斜边上的高CD=?,这比用其他方法容易多了。

4、鼓励学生探索求异,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

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求异思维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求异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

5、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想把圆割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割拼?拼成后的图形与圆有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割拼的方法,并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同伴。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6、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某一具体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是别的什么思维。创新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既需要逆向思维,也需要正向思维。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除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之外,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做",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索,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蔡日增主编 《创新原理与方法》

2、王磊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3、喻平. 《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8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