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提高

更新时间:2023-05-03 11: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提高

樊菊芳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组织课堂,调控课堂。课堂组织能力的好坏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组织教学能力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课堂组织已超越了传统的课堂管理。因此,我认为组织好课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课堂秩序,建立良好行为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秩序井然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着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组织能力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管理课堂秩序。正常的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可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要求和体贴爱护相结合。这就是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即一方面真诚关怀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的努力,另一方面,当他们违反纪律的时候,给予他们严肃的批评。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首先,正确运用奖励是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的有效手段。奖励的运用首先要选择具体的遵纪行为如上课认真记笔记,不左顾右盼等,而不是一般的概括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应以多次奖励为主,不必时时运用物质奖励,在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口头赞扬同样能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再次,在教师期望的遵纪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延搁太长的时间。

(三)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新异刺激的出现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违反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纪律首先就应当尽量排除无关新异刺激物的干扰。此外,通过掌握学生的情绪,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够积极的运用无意注意资源辅助教学。(四)适时使用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课堂里对学生做出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和灵活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它属于创造性的教育能力。使用教育机智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因势利导,不能消极地等违纪行为出现后再加以处理。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

集中学生注意力,就要防止和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教师授课的大忌之一是面面俱到,35分钟一讲到底,像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和重要程度来安排教学节奏。一般说来,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

“重锤敲打”,从细从慢,节奏宜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材中的浅易内容,次要部分,则“轻轻叩击,”节奏宜快,甚至有的内容可跳不讲。

(二)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节奏。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因为有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节奏紧张快速一些。一堂课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读法、讲练法、讨论法、质疑法、悬念法、发现法等,使课堂形成新颖多变的教学节奏,吸引学生、增强效果。

(三)可通过语言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语言节奏平淡没有变化,课堂必将是一潭死水,缺少生气、没有活力。

(四)应对干扰,随机应变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回答;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混乱喧哗,需要教师快速而冷静地妥善处理;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应付的干扰,需要教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迅速摆脱。教师在课堂教学监控中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有:一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艺术。二是顺水推舟式的应变艺术。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变成泡影。”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学科发生疑问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最活

跃的状态,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之初,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习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人而异,具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如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自己,营造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能够自我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更大的空

间。教师不应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学法选择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

总之,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极其灵活,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重视课堂组织,但他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组织上。

事实上,教师课堂组织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之前就注定了。而不仅仅靠课堂现场的操作,因为教师的备课与课堂组织密切相关。教师课前的策划,安排活动,已广泛存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能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内容关系为密切,所以教师应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应预先组织好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从强调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情感,衣着等一些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预先进行组织,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达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8n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