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25 22: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血液系统试题

第一单元 贫血 【A1型题】

1.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A.140g/L B.130g/L。 C.120g/L D.110g/L E.100g/L

2.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当丢失血容量至少达多少时即可有贫血表现? A.10% B.20% C.25% D.30% E.35%

3.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的是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慢性失血性贫血

4.关于铁代谢,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正常肠黏膜可吸收三价铁 B.血清铁一般是亚铁离子

C.维生素C能把食物中铁游离化 D.铁主要在空肠下段吸收

E.在肠黏膜细胞内铁离子与去铁铁蛋白结合 5.外周血涂片中,不会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的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6.在贫血的诊断中最重要的是 A.确定贫血的原因 B.确定贫血的类型 C.确定贫血的程度

D.确定贫血的发展速度

E.确定是原发性贫血还是继发性贫血 7.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胃炎 E.慢性肝炎 C.慢性溶血

D.慢性感染 E.慢性失血

8.关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感染发生率减低

B.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较常见 C.胃酸缺乏及胃肠功能障碍 D.毛发无泽、易断、易脱 E.指甲扁平,甚至“反甲” 9.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缺铁性贫血? A.血清铁蛋白减低 B.血清铁减低 C.总铁结合力减低

D.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E.骨髓有核红细胞内铁减低

10.贫血时病人皮肤及黏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 A.面颊、皮肤及上腭黏膜 B.手背皮肤及口腔黏膜 C.耳轮皮肤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睑结膜、指甲及口唇

11.下列哪项是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 A.有慢性失血史

B.血涂片见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12.反映体内储备铁的指标是 A.血清铁 B.血清铁蛋白 C.总铁结合力 D.血红蛋白 E.转铁蛋白

13.哪一种贫血不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 A.海洋性贫血 B.蚕豆病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镰刀细胞性贫血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4.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一贫血 B.低血清铁一贫血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一贫血一低血清铁 D.贫血一骨髓贮存铁减少一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一低血清铁一贫血

15.关于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铁剂有效

B.口服铁剂与维生素B12同服效果较好

C.一旦红细胞计数恢复正常,铁治疗就可终止

D.有效的铁剂治疗开始后48小时就可见到症状好转 E.口眼铁剂已被注射铁剂取代

16.运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最早出现的是 A.骨髓血细胞形态恢复 B.血红蛋白升高 C.红细胞升高

D.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增大 E.网织红细胞增加

17.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氯霉素 B.磺胺嘧啶 C.环磷酰胺 D.保泰松

E.他巴唑(甲硫咪唑)

18.关于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用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高6~20倍 B.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

C.多数是不可逆的,即使停止用药,再生障碍性贫血仍继续发展 D.可影响骨髓细胞成熟和抑制幼稚细胞增殖 E.可能阻滞mRNA的功能

19.下列血液学改变符合再障诊断的是 A.网织红细胞绝对数正常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加 C.凝血时间延长

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骨髓涂片可见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

20.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发热、出血、贫血

B.一般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减低 D.骨髓可呈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减少 E.末梢血淋巴细胞比例数增高 21.再障最理想的治疗是 A.雄激素 B.硝酸士的宁

C.同卵孪生子骨髓移植 D.碳酸锂 E.皮质激素

22.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物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雄激素 C.碳酸锂

D.硝酸士的宁

E.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23.用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雄激素可刺激骨髓造血 B.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 C.对重型再障无效

D.在用药1个月后生效

E.目前常用的是司坦唑醇(康力龙)

24.以下有助于区别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的检查是 A.血红蛋白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含铁血黄素尿 D.血清游离胆红素 E.血红蛋白尿

25.引起血管内溶血的疾病是 A.地中海贫血 B.脾功能亢进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异常血红蛋白病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6.贫血伴黄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营养不良性贫血

27.关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错误的是 A.红细胞数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 D.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减少

C.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常减低 D.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 E.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 【A2型题】

28.一孕妇,26岁,妊娠7个月,贫血,头昏,无力,纳差,Hb 45g/L,RBC 2.5×1012/L,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稀释性贫血

D.维生素B12缺乏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9.女,30岁,脱发、四肢关节痛半年,肝脾均于肋下2cm扪及,查Hb 60g/L,RBC 1.8×1012/L,WBC 7.7×109/L,PLTl50×109/L网织红细胞12%,骨髓示增生性贫血,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一),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脾功能亢进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0.女,32岁。两年来月经量多,乏力、心悸。检查面色较苍白。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8×109/L,血小板110×109/L,血清铁300μg/L,治疗首选 A.输血

B.硫酸亚铁口服

C.维生素B12肌肉注射 D.右旋糖酐铁肌注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1.女,20岁,因皮肤紫癜1个月,高热、口腔黏膜血疱、牙龈出血不止2天住院。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化验:Hb 40g/L,WBC 2.0×109/L,RBC15×109/L。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首先考虑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B1型题】

(32~3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海洋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慢性疾病贫血

32.哪一种是溶血性贫血?

33.哪一种是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34~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贫血和出血程度一致 B.贫血和出血程度不一致 C.有贫血而无出血 D.有出血而无贫血 E.无出血亦无贫血 34.再生障碍性贫血

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6.溶血性贫血

(37~39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正常,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高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E.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37.慢性病性贫血 38.缺铁性贫血 39.海洋性贫血 答案与分析 1.[答案]D

[考点]贫血的诊断标准

[分析]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男性低于120g/L。 2.[答案]B

[考点]急性失血性贫血

[分析]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当丢失血容量至少达20%时即可有贫血表现。 3.[答案]E

[考点]各种贫血的病因

[分析]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是体内缺铁的表现,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是由于铁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向幼红细胞转移障碍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引起。以上均非体内缺铁引起。只有选项E慢性失血性贫血可导致铁丢失,引起缺铁。 4.[答案]E

[考点]铁代谢

[分析]正常被吸收入肠黏膜细胞内的铁离子是与去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因此E是正确的。而正常肠黏膜只吸收二价铁,血清铁一般是高铁离子,维生素C是还原剂,可将食物中的三价铁变成二价,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所以其余各项均不正确。 5.[答案]D

[考点]血液系统疾病外周血涂片的表现

[分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外周血涂片中偶可见到中、晚幼巨红细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红细胞,但一般不超过1%,以晚幼红为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常见大量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RAEB-t型,外周血中原始细胞大于5%。只有选项D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外周血涂片中一般不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 6.[答案]A

[考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分析]贫血的诊断一般分为两步,在明确贫血类型的同时,要积极查找贫血的原因。在贫血原因确立之前,可给予患者支持疗法,不可乱用药,以免延误诊治。因此,贫血的诊断中,确定贫血的原因是最重要的。 7.[答案]E

[考点]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包括: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慢性失血和吸收不良。在题中给出的五种情况是以慢性失血最常见。 8.[答案]A

[考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分析]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除参加血红蛋白的合成之外,还参与体内的一些生物化学过程。缺铁时由于髓过氧化物酶和氧化爆发活动性降低,致巨噬细胞功能和脾自然杀伤

细胞功能障碍,故缺铁性贫血病人感染的发生率不但不会减低,反而会升高,其余各项均见于缺铁性贫血病人。 9.[答案]C

[考点]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特点

[分析]缺铁性贫血时总铁结合力应该升高,所以C不符合,其余各项均正确。 10.[答案]E

[考点]贫血临床检查

[分析]贫血时病人皮肤及黏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睑结膜、指甲及口唇,其余部位因受肤色等因素影响而不是太可靠。 11.[答案]E

[考点]缺铁的诊断依据

[分析]骨髓小粒可染铁是代表体内的贮存铁,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即表示体内已无贮存铁,故可肯定诊断缺铁。而其他几项检查或病史则不能完全肯定缺铁,如在慢性疾病贫血时,虽然血清铁降低,但贮存铁可能正常或偏高。 12.[答案]B

[考点]缺铁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分析]血清铁蛋白是体内主要储备铁的指标,可用放免法、酶联法和直接乳胶凝集法测定,可作为缺铁依据,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缺铁时,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但均不能作为储备铁指标,且不如血清铁蛋白敏感。 13.[答案]C

[考点]贫血的发病机制 [分析]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利用铁合成血红蛋白而导致的一种贫血,所以不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而其他各种贫血均属于溶血性贫血,都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 14.[答案]E

[考点]缺铁性贫血的改变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是先出现贮存铁减少,继之血清铁减少,贫血,所以只有E的改变顺序是对的。 15.[答案]A

[考点]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

[分析]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方法。口服铁剂同时可加用维生素C,可保护铁不被氧化,效果较好。有效的铁剂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升高,症状好转。为了预防复发必须补足贮备铁,即血红蛋白正常后,再延长服用1个月,6个月时还可复治3~4周。注射铁剂应慎用,只适用于有消化吸收障碍、严重胃肠道反应和妊娠晚期的患者。 16.[答案]E

[考点]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

[分析]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5~10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两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两个月恢复。因此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如有效,最先升高的是网织红细胞。 17.[答案]A

[考点]再障的病因

[分析]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应是氯霉素,其他干扰答案中的药物,引起再障的可能性相对较少。 18.[答案]C

[考点]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分析]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病例是可逆的,只有少数病例即使停用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仍继续发展。 19.[答案]B

[考点]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分析]再障时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加,虽然机制未明,但对诊断有帮助,而其余四种血液学改变均不符合再障的诊断。 20.[答案]C

[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分析]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均应增高。其余各项均正确。 21.[答案]C

[考点]再障的治疗

[分析]再障是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因此把正常骨髓干细胞移植给病人的骨髓移植,特别是同卵孪生子的完全相同骨髓的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疗,既能供给造血干细胞治愈疾病,又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严重并发症,而其余四种治疗均不理想。 22.[答案]B

[考点]慢性再障的药物治疗

[分析]慢性再障性贫血的首选治疗药物应是雄激素,其治疗机制可能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及增加EPO的作用。其他答案都是不可取的。 23.[答案]D

[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分析]临床实践证明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其发生疗效的时间一般在用药2~3个月后,故对重型再障无效,目前常用的是睾酮衍生物司坦唑醇(康力龙)。因此雄激素在用药1个月后生效的说法是错误的。 24.[答案]E

[考点]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

[分析]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均可造成贫血,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加造成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同时骨髓代偿性造血旺盛,表现为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因此血红蛋白、血清游离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均不能作为鉴别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的依据。含铁血黄素尿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和多数血管外溶血,也不能作为鉴别依据。而血红蛋白尿仅见于血管内溶血。 25.[答案]E

[考点]引起血管内溶血的疾病

[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红细胞膜有缺陷,因而对补体异常敏感,结果导致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引起血管内溶血,而其他四种疾病均为血管外溶血。 26.[答案]A

[考点]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分析]本题提供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伴黄疸,在本题的五项答案中,应首选溶血性黄疸。其他干扰答案的贫血,均不应伴有黄疽。 27.[答案]E

[考点]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分析]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数的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

明显,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常减低,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 28.[答案]B

[考点]贫血的诊断

[分析]本试题临床病历提供了该孕妇对造血原料需求增加及纳差的病史,其贫血原因应围绕病史思考。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故应选B。维生素B12缺乏,属大细胞性贫血。 29.[答案]C

[考点]贫血的诊断

[分析]此病人有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示增生性贫血,因此考虑为溶血性贫血。结合此病人为青年女性,有脱发、关节痛、肝脾大、尿蛋白(++)等自身免疫病表现,所以最大可能的诊断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肯定不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虽有脾大和溶血,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故亦不符合脾功能亢进,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阴性等亦不支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0.[答案]B

[考点]贫血的治疗

[分析]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该病人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首选补铁治疗。铁剂的补充以口服制剂为首选。 31.[答案]A

[考点]再障的诊断

[分析]病人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伴有出血、感染和发热,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示增生低下,考虑再障。起病急,诊断首先考虑急性再障。 32~33.[答案]32.B;33.A [考点]贫血的分类

[分析]海洋性贫血是由于遗传性珠蛋白异常使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而其他几种贫血均为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正常红细胞性贫血,而其他均有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因而表现为小细胞或低色素小细胞贫血。 34~36.[答案]34.B;35.A;36.C [考点]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

[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虽然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也可导致贫血,但贫血和出血程度不一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没有贫血,但当出血明显时,可有与出血程度一致的贫血;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一般临床无小血表现,所以是有贫血而无出血。 37~39.[答案]37.B;38.C;39.A [考点]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分析]这三道题是关于不同贫血时的铁代谢异常,其中总铁结合力一定与血清铁蛋白数呈反比,所以“D”和“E”中描述的铁代谢异常是错误的,不会发生。慢性病性贫血时铁被贮存于有核红细胞内可利用铁减少,因此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缺铁性贫血时体内铁减少或缺乏,所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海洋性贫血是珠蛋白异常所致贫血,铁利用较少,所以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正常,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高。 第二单元 白血病 【A1型题】

1.有关白血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Ph染色体仅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Auer小体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E.红白血病幼红细胞糖原染色呈强阳性 2.Auer小体不见于 A.M1型白血病 D.M2型白血病 C.M3型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3.最易发生DIC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亚型是 A.M1 B.M2 C.M3 D.M4 E.M5

4.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的最主要区别是哪项? A.出血程度 B.病程长短 C.贫血程度 D.WBC数目

E.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

5.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白细胞计数>50×109/L 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D.胸骨压痛(十)

E.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高

6.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化诱导剂治疗,通常首选下列哪一种? A.十三顺式维甲酸 B.全反式维甲酸 C.罗钙全 D.α-D3

E.小剂量阿糖胞苷

7.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症状、体征消失 B.血象恢复正常

C.血红蛋白>100g/L D.外周血中无幼稚白细胞

E.骨髓中原始细胞加幼细胞<10% 8.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9.下列关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体骨髓移植应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 B.异基因骨髓移植应在第二次缓解期进行

C.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的年龄应控制在40岁以内

D.从完全缓解到自体骨髓移植的时间间隔以6个月内为佳 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较自体骨髓移植的造血功能恢复慢 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最主要的区别是 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

B.外周血可见中幼粒、晚幼粒细胞 C.脾大

D.Ph染色体阳性

E.骨髓检查:粒细胞增生活跃 11.下列哪项不会发生类白血病反应? A.恶性肿瘤 B.氯霉素中毒 C.严重溶血 D.严重感染

E.颗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12.可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法是 A.淋巴结活检 B.血清蛋白电泳 C.外周血涂片 D.骨髓穿刺活检 E.血常规检查

1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的体征是 A.绿色瘤 B.肝肿大

C.浅表淋巴结肿大 D.胸骨压痛 E.脾肿大

14.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血液学缓解的首选药物是 A.白消安 B.羟基脲 C.靛玉红 D.α干扰素 E.环磷酰胺

15.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下列哪项不正确? A.骨髓和血中原始细胞一般为30%~80% B.不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C.大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变

D.20%~30%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

E.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终末期

16.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的是 A.骨关节痛 B.脾缩小

C.贫血、出血加重 D.以往治疗无效

E.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可无效

1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骨髓幼稚细胞中有Auer小体,见于 A.RA型 B.RAS型 C.RAEB型 D.RAEB-T型 E.CMML型 【A2型题】

18.女性,30岁,发热伴牙龈出血三周。查体:贫血貌,脾肋下3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4.0×109/L,血小板35×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62,为进一步诊断,应首选哪项检查 A.染色体核型分析 B.细胞化学染色 C.血清铁测定 D.血细菌培养

E.抗血小板抗体检测

19.男性,40岁,发热伴鼻出血1周。检查牙龈肿胀,肝脾轻度肿大;血红蛋白40g/L,白细胞6.0×109/L,血小板15×109/L骨髓象原始细胞占60%,过氧化酶染色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应诊断为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红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20.男性,30岁,全身乏力、低热、伴左上腹肿块半年。肝肋下2cm,脾肋下7cm,化验: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40×109/L,血小板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0.02,ph1染色体阳性。正确的治疗为 A.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 B.脾切除

C.HOAP方案化疗 D.羟基脲口服 E.VAP方案化疗

21.男性,50岁,1年来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来出现牙龈出血。化验Hb 68g/L,WBC 2.6×109/L,PLT 32×109/L,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15%,铁染色结果示细胞外铁(+++),环状铁粒幼细胞占11%,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根据FAB分型最可能的类型是 A.RA型 B.RAS型

C.RAEB型 D.RAEB-T型 E.CMML型 【B1型题】

(22~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2.易导致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的是 23.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 24.常可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的是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寒战、高热、出血并迅速衰竭

B.头痛、呕吐、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C.低热、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切口不愈合 D.低热、贫血、巨脾

E.贫血、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2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为 2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是 (27~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B.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 C.血间接胆红素增高、无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 D.血间接胆红素正常、贫血、网织红细胞减低 E.血间接胆红素正常、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 27.符合MSD的是

28.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 (29~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VAD方案 B.CHOP方案 C.DA方案 D.MOPP方案 E.VP方案

2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选用 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选用 【A3/A4型题】

(31~33题共用题干)

男,36岁,5天前发热、咽痛,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下肢少许瘀斑。白细胞16.6×109/L原始细胞0.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4×109/L。 31.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32.体检中应特别注意的体征是 A.睑结膜苍白 B.胸骨压痛

C.浅表淋巴结肿大 D.皮肤出血点 E.心脏杂音

33.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A.血小板抗体 B.血清铁蛋白 C.骨髓扫描 D.淋巴结活检

E.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 (34~36题共用题干)

男性,26岁,5天来鼻及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10.0×109/L,血小板16×109/L。骨髓增生活跃,幼稚细胞占80%,胞浆有大不不等颗粒及成堆棒状小体,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 34.诊断考虑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35.本患者临床容易出现 A.巨脾 B.DIC

C.严重感染

D.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 E.齿龈肿胀 36.本患者治疗首选 A.DA方案

B.全反式维A酸 C.羟基脲 D.VP方案 E.骨髓移植 答案与分析 1.[答案]A

[考点]白血病实验室检查

[分析]虽然90%以上的慢粒病人可出现Ph染色体,但也可见于粒、红、巨核及单核细胞等,其他干扰答案均为正确叙述。 2.[答案]D

[考点]Auer小体

[分析]骨髓象Auer小体仅见于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独立诊断意义,不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答案]C

[考点]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分析]M3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大量增生的肿瘤性早幼粒细胞内含有大量白细胞溶酶体颗粒,能释放促凝物质,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即DIC。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4.[答案]E

[考点]急、慢性白血病的区别

[分析]区别急、慢性白血病的主要根据是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慢性白血病的细胞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 5.[答案]E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分析]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高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ANC)≥30%为AL的诊断依据。题中其余几项都可作为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依据,但不是主要依据。 6.[答案]B

[考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化诱导剂治疗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化诱导剂治疗,通常首选全反式维甲酸,缓解率可达85%,其余四种虽然均可有效,但均较差。 7.[答案]E

[考点]急性白血病缓解的标准 [分析]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是:①白血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②末梢血象正常、血细胞减少现象消失;③骨髓象正常,无过多原始细胞。 8.[答案]D

[考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

[分析]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尤甚。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这是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所致。 9.[答案]A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治疗 [分析]骨髓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自体骨髓移植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效果较好,从完全缓解到自体骨髓移植的时间间隔以6个月以上为佳,而且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功能恢复较自体骨髓移植快。异基因骨髓移植除儿童标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较好,不必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外,均应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病人的年龄应控制在50岁以内为妥。 10.[答案]D

[考点]慢粒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

[分析]在备选答案中,Ph染色体阳性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最主要的区别,后者Ph染色体为阴性。其他干扰答案均不是主要的区别。骨髓检查有时对二者的区别有一定困难,其特异性不如Ph染色体阳性高,故应选D。 11.[答案]B

[考点]类白血病的病因

[分析]类白血病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及药物中毒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血细胞显著增多(可达50000/μl以上)。氯霉素中毒不引起类白血病,它却引起骨髓抑制。 12.[答案]D

[考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晚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30~200)×109/L,分类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但均为非特异性表现。骨髓象可见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占有核细胞的50%以上,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其骨髓象。 13.[答案]E

[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分析]慢粒的最突出体征是脾肿大,肝肿大不如脾肿大明显,淋巴结不肿大。 14.[答案]B

[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分析]羟基脲为核糖核酸还原酶抑制剂,作用迅速,其中数存活期比白消安治疗的为长,且急变率也低,故目前为使慢粒达到血液学缓解的首选药。环磷酰胺不常用,只有在羟基脲、白消安、靛玉红等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应用。α干扰素是使其达到细胞遗传学缓解的药物。 15.[答案]B

[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可以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如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因此B是不正确的,其余各项均正确。 16.[答案]B

[考点]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

[分析]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相同,原来的浸润表现会加重,如脾脏增大,贫血和出血加重,骨关节痛,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可无效等,这都是以往治疗无效而发生的急变,因此脾脏缩小是不符合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的。 17.[答案]D

[考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检查

[分析]这是道记忆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骨髓幼稚细胞中有Auer小体见于RAEB-T型,其余各型均不出现。 18.[答案]B

[考点]细胞化学染色在白血病分型中的意义

[分析]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该患者可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为进一步明确分型,应做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主要用于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 19.[答案]E

[考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分析]该中年男性病人急性发病,有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象原始细胞>30%(病人是60%),急性白血病诊断肯定。病人有牙龈肿胀,骨髓原始细胞的过氧化酶染色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和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这些都是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特点,所以应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20.[答案]D

[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

[分析]患者脾肿大,骨髓象原始粒细胞<10%,Ph1染色体阳性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化疗应选用羟基脲口服。 21.[答案]C

[考点]MDS诊断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FAB分型主要是根据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原始细胞百分数,外周血中原始细胞<5%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20%为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该病人骨髓中原始细胞为15%,所以根据FAB分型最可能的类型是RAEB型。 22~24.[答案]22.E;23.B;24.C [考点]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分析]易导致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的应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淋的淋巴结肿大最多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这是诊断本病的特点之一。在急性白血病中常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且往往各有特点。如在口腔组织浸润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可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 25~26.[答案]25.B;26.D [考点]白血病临床特点 [分析]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白血病细胞的累及而产生病变导致临床的典型症状:头痛、呕吐。在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出白血病细胞而证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除低热、贫血非特异性症状外,脾肿大最为突出(巨脾)。 27~28.[答案]27.B;28.D

[考点]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分析]MDS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骨髓内无效造血和原位溶血,因而出现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和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不伴溶血,所以血间接胆红素正常、贫血和网织红细胞减低。 29~30.[答案]29.C;30.E [考点]白血病化疗方案

[分析l这是一组血液病常用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应用DA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VP方案。VAD方案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CHOP方案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MOPP方案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 31~33.[答案]31.E;32.B;33.E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分析]该病人急性发病,血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应考虑急性白血病。体检中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胸骨压痛,胸骨压痛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为明确诊断,应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34~36.[答案]34.A;35.D;36.B [考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

[分析]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应考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含有促凝物质,大量早幼粒细胞在血管中淤滞、浸润,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到血液中容易诱发DIC。全反式维A酸可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适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 第三单元 淋巴瘤 【A1型题】

1.淋巴瘤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A.肝脾肿大

B.长期周期性发热 C.盗汗、体重减轻 D.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E.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并有粘连 2.霍奇金病最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R-S细胞 B.霍奇金细胞 C.陷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 E.嗜酸性细胞

3.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的霍奇金病的特征是 A.一般年龄较轻 B.女性较多 C.病变较为弥散

D.常不累及腹膜后淋巴结

E.多数都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

4.恶性淋巴瘤累及颈、腹股沟淋巴结、肝及肺,并伴有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临床分期属

A.ⅢA B.ⅣB C.ⅣA D.ⅢB E.ⅡB

5.NHL最常累及胃肠道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 C.回肠 D.结肠 E.直肠

6.咽淋巴环NHL累及的最常见部位是 A.鼻腔 B.鼻窦 C.硬腭 D.扁桃体 E.咽部 【A2型题】

7.女,22岁,左颈下及腋下出现无痛性肿块3月余,体检发现左侧颈部、锁骨上和腋窝等处,有肿大的孤立的无痛性肿大淋巴结,以下哪项发现最有助于提示此患者是霍奇金病,而非非霍奇金淋巴瘤?

A.发病早期全身剧烈瘙痒 B.病变累及口咽和鼻咽部 C.硬膜外肿瘤压迫脊髓

D.伴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弥漫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痛 【B1型题】

(8~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DA方案 B.MP方案 C.CHOP方案 D.MOPP方案 E.VP方案

8.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 9.治疗霍奇金病首选

10.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首选 答案与分析 1.[答案]D

[考点]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分析]题中A、B、C、E项都可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但其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2.[答案]A

[考点]霍奇金病病理特点

[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R-S细胞是霍奇金病的特点,具有诊断意义。 3.[答案]C

[考点]霍奇金病的临床特点

[分析]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者约占霍奇金病病人数的30%~50%,这些病人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仅部分病人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因而答案是C。 4.[答案]B

[考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

[分析]根据AnnArbor(1996年)提出的HL临床分期方案,肝或骨髓只要受到累及均属Ⅳ期。如伴有全身症状,则属ⅣB期。 5.[答案]C

[考点]NHL最常累及胃肠道的部位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胃肠道部位以小肠为多,其中半数以上为回肠,其次为胃,结肠很少受累,故答案是C。 6.[答案]D

[考点]咽淋巴环NHL

[分析]咽淋巴环是NHL的好发部位,其中最常发生在扁桃体和软腭,而其余部位均相对较少,因此答案是D。 7.[答案]A

[考点]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病的鉴别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比霍奇金病更易有结外侵犯倾向,尤其是弥漫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结外累及以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同时可有咽淋巴环病变,多发生在软腭和扁桃体等,但均不能作为区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病的依据。部分霍奇金病患者可有全身瘙痒,全身瘙痒可为霍奇金病的唯一全身症状;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全身瘙痒很少见。因此全身瘙痒可作为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区别依据。 8~10.[答案]8.E;9.D;10.C

[考点]血液病治疗方案

[分析]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首选的诱导缓解方案是VP方案,即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儿童缓解率80%~90%,成人50%,所以成人还常在VP方案基础上加用柔红霉素(VDP)或再加左旋门冬酰胺酶(VDLP);治疗霍奇金病首选MOPP方案,即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首选CHOP方案,即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 第四单元 出血性疾病 【A1型题】

1.以下哪种疾病一般不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A.白血病 B.脾功能亢进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巨幼红细胞贫血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见于 A.维生素K缺乏

B.慢性肝病肝功能失代偿 C.血友病

D.口服双香豆素

E.先天性V因子缺乏

3.符合过敏性紫癜的实验检查是 A.血小板减少 B.出血时间延长 C.凝血时间延长 D.血块收缩不良

E.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阳性

4.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青年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5.引起ITP病人出血的机制中,下列哪项是不可能? A.血小板破坏过多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血小板第3因子异常 E.血小板功能异常

6.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概念,哪一种描述是错误的 A.急性型ITP与感染因素有关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减少

D.临床上是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E.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

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征的是 A.紫癜多出现于四肢

B.女性可以仅表现为月经过多 C.脾大,多超过肋下5cm D.口腔黏膜血泡 E.牙龈出血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A.血小板寿命缩短 B.血小板减少 C.APTT延长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并成熟障碍 E.脾不大或轻度肿大

9.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仅适用于慢性期

B.主要作用是抑制抗原抗体生成 C.能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 D.控制出血的作用明显 E.血小板正常后应立即停药

10.下列关于长春新碱治疗ITP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春新碱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B.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 C.可能促进血小板自贮存池释放 D.每周只用一次

E.静脉注射比静脉滴注效果更佳

11.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监测肝素用量的试验是 A.血小板计数 B.3P试验 C.出血时间

D.AP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E.纤维蛋白原定量

12.急性型DIC高凝期患者的治疗原则,除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外,应首先考虑 A.补充水与电解质 B.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C.积极抗纤溶治疗 D.及早应用肝素 E.输注全血或血浆 【A2型题】

13.女,16岁,近3天双下肢伸侧出现紫癜,分批出现两侧,对称、颜色鲜红,伴腹痛及关节痛,血小板100×109/L WBC10×109/L,Hb 110g/L,凝血时间正常,应首先考虑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血友病

14.女性,25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月经量多1年余,此前无服药史。查体,脾肋下1cm。血象: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5.4×109/L,血小板25×109/L。其余血沉、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抗核抗体谱阴性。骨髓象示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以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Evans综合征 【B1型题】

(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 B.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原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小巨核细胞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病态巨核细胞增多 15.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是

16.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是 【A3/A4型题】

(17~19题共用题干)

女性,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 35×109/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7.下列体征支持ITP诊断的是 A.皮肤有略高出皮面的紫癜 B.关节出血 C.口腔溃疡

D.下肢肌肉血肿 E.脾不大

18.下列支持ITP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血块收缩良好,血小板功能正常 C.抗核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增高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型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幼稚、颗粒型增多 19.该患者的首选治疗是 A.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血小板输注 D.长春新碱 E.达那唑 答案与分析 1.[答案]E

[考点]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分析]白血病可由于肿瘤细胞对正常造血系统的抑制而使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均减少;脾功能亢进可使三系的细胞破坏增多,从而引起三系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无效造血,可有一系、两系和三系减少;巨幼红细胞贫血由于缺少DNA合成的原料,也可造成三系减少;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加,寿命缩短,血小板减少,但不影响红系和粒系等成熟,不会引起三系减少。 2.[答案]C

[考点]凝血酶原时间

[分析]在某些凝血障碍性疾病中,PT正常,在备选答案中唯有血友病为正确答案。因其为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故PT正常。在其他备选答案中为Ⅱ、Ⅶ、Ⅸ、X及V因子缺乏,主要属外源性途径凝血障碍,故其PT延长。 3.[答案]E

[考点]过敏性紫癜的实验检查

[分析]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为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血管的损伤是主要病变。血管内有形成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无明显异常,故在实验室检查中,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阳性,而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检查均属正常,凝血时间亦属正常,故应选E。 4.[答案]C

[考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特点

[分析]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青年女性,应选C。 5.[答案]D

[考点]ITP病人出血的机制

[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和可能同时伴生成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而且ITP病人有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常伴血小板功能异常,也可导致出血,一般ITP病人的血小板第3因子无异常,因此D最不可能。 6.[答案]C

[考点]ITP的概念

[分析]ITP时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常增加,而不是减少,题中其他几项关于ITP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7.[答案]C

[考点]ITP的临床表现

[分析]诊断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应该脾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即在肋下刚触及,绝不会是超过肋下5cm,而其余四项表现均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答案]C

[考点]ITP的诊断

[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无凝血功能障碍,所以不会出现APTT延长,而其余四项都是典型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依据。 9.[答案]D

[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减少血小板抗体的生成、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刺激骨髓造血。对急性型和慢性型的急性出血发作均有疗效。控制出血的作用明显,多数患者在数天后出血停止,两周内血小板数开始上升。但停药后易复发,血小板正常后应小剂量维持3~6个月。 10.[答案]E

[考点]ITP的长春新碱治疗 [分析]ITP(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是长春新碱,临床实践证明静脉滴注比静脉注射效果更佳,因而E项是错误的,其余各项均是正确的。 11.[答案]D

[考点]治疗DIC时肝素用量监测

[分析]治疗DIC时,用APTT监测肝素用量,是答案中最准确可靠的方法,其他答案不够准确及可靠。3P试验是测纤溶亢进的定性试验,不能监测肝素用量。 12.[答案]D

[考点]急性型DIC的处理

[分析]急性型DIC高凝期的患者应首选及早应用肝素,目的是及时阻断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形成的高凝状态并阻断其消耗性出血。输注全血或血浆是错误的。在高凝状态下,提供凝血因子(全血或血浆),会加重DIC的发展,使病情更加恶化。 13.[答案]B

[考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分析]题干所提供的临床表现具有过敏性紫癜的特点,其血象及凝血时间基本正常,故应首先考虑过敏性紫癜。 14.[答案]A

[考点]ITP的临床特点

[分析]患者年轻女性,反复出现皮肤紫癜,月经量多1年余,血常规示轻度贫血,血小板明显减少。患者以前无服药史,可排除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常规和肝功能正常,轻度贫血考虑由月经量多引起,因此可排除Evans综合征。患者抗核抗体谱阴性,可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患者骨髓象仅有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 15~16.[答案]15.B;16.A [考点]再障和ITP骨髓象特点

[分析]再障患者其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减少,而在ITP时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且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 17~19.[答案]17.E;18.E;19.A [考点]ITP的诊治

[分析]该年轻女性病人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支持诊断的体征是脾脏不大,若脾脏增大则多为继发性的,ITP病人皮肤可有紫癜,但不会高出皮面,关节出血和下肢肌肉血肿是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而不是ITP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特点,口腔溃疡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门身免疫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也不支持ITP的诊断;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所以实验室检查应该发现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而且产板型减少,幼稚和颗粒型增多;治疗ITP首选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满意时才考虑脾切除或加用免疫抑制剂,因为该病人血小板>20×109/L所以不需要血小板输注。 第五单元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A1型题】

1.下列由于免疫因素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是 A.Felty综合征

B.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C.假性粒细胞减少

D.脾功能亢进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E.病毒感染或败血症时的粒细胞减少

2.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最可靠指标是 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出现有核红细胞

E.红细胞内出现Howell-Jolly小体 【A2型题】

3.患儿张某,因反复感染人院,查血清Ig水平很低,外周血B细胞缺乏,而T细胞数目和功能基本正常,诊断应首先考虑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C.吞噬细胞缺陷病 D.补体缺陷病 E.自身免疫病 答案与分析 1.[答案]A

[考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

[分析]Felty综合征是指粒细胞减少、脾大、类风湿关节炎,其中的粒细胞减少是由免疫因素引起的。而其他几种粒细胞减少均非免疫因素所致。 2.[答案]C

[考点]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指标 [分析]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及其百分率均能反映骨髓幼红细胞的增生,但其绝对值更准确可靠,所以选C。 3.[答案]B

[考点]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

[分析]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引起外周成熟B细胞缺乏,Ig水平低下或缺失,而T细胞数目、功能不受影响。 第六单元 输血 【A1型题】

1.输血的适应证中,不包括 A.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 B.贫血 C.出血

D.重症感染 E.凝血机制障碍

2.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非溶血性发热 B.细菌污染反应 C.病毒性肝炎 D.溶血反应 E.过敏反应

3.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溶血反应 B.发热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出血倾向 E.酸中毒

4.降低输血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措施是

A.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 B.选用洗涤红细胞 C.选用一次性输血器

D.采用无热源技术配制保存液 E.减慢输血速度

5.输血中出现变态反应时,下列哪项处理不恰当 A.停止输血

B.使用抗过敏药物 C.保持静脉畅通 D.必要时气管切开 E.换血疗法

6.一位术后贫血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输入以下何种血细胞制品最恰当?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冰冻红细胞

D.少含白细胞红细胞 E.库存全血

7.输血传播的疾病中,不包括 A.乙型肝炎 B.疟疾

C.巨细胞病毒感染 D.甲型肝炎 E.丙型肝炎

8.关于自体输血,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自体输血可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

B.当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时,最好先采的先输,后采的后输 C.脾破裂出血手术时,可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 D.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于术前1个月开始采血

E.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或血液在体腔内存留过久,是自体输血的禁忌 【A2型题】

9.男,52岁,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不全梗阻人院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出血约600ml。心率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98/60 mmHg;血红蛋白105 g/L在输血问题上,正确做法是

A.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 B.输全血600ml补充丢失的失血量

C.输血浆和红细胞各300ml代替丢失的全血 D.输红细胞悬液600ml,不必输注全血

E.输血浆600 ml补充血容量,不必输注红细胞

10.女性,48岁,行胃大部切除术,输血150ml后出现寒战,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后继续输血。半小时后,体温39.7℃,血压70/60 mmHg,脉搏160次/分,发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可能的原因是 A.输血后出血倾向 B.发热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感染疟疾

11.男,70岁,体重50kg,因胃癌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输注全血。当输注至100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发绀,颈静脉怒张,咳嗽,双肺部湿性哕音,脉搏130次/分,血压160/90mmHg。患者很可能发生了 A.输血相关溶血反应 B.输血相关过敏反应 C.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 D.输血相关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12.男性,35岁,因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头晕、乏力、心悸2天人院。人院时检查:贫血外貌,Hb 50g/L。患者既往有多次输血史,1个月前在输血过程中曾出现发热反应,体温达39.5℃,经对症处理缓解。此次给予输血治疗,首选的血液制品是 A.全血

B.洗涤红细胞 C.浓缩红细胞 D.红细胞悬液

E.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B1型题】

(13~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全血

B.浓缩红细胞 C.少白细胞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E.冰冻红细胞

13.一位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因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急需输血,选择哪种血制品最恰当

14.一位尿毒症贫血的病人,应选择输入哪种血制品最恰当 答案与分析 1.[答案]A

[考点]输血的适应证

[分析]输血的适应证有:贫血、出血、重症感染、凝血机制障碍。而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应当针对病因用输液和补充碱性物质纠正,而不能靠输血治疗。 2.[答案]D

[考点]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

[分析]输血的并发症很多,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细菌污染反应和疾病传播等,其中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虽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死亡率高。 3.[答案]B

[考点]早期输血并发症

[分析]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先寒战发冷,继之发热。回答该题时要注意到“早期”和“常见”的前提。 4.[答案]B

[考点]输血并发症的预防

[分析]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选用一次性输血器,采用无热源技术配制保存液可以降低细菌污染反应的发生率;减慢输血速度可以防止发生循环超负荷;选用洗涤红细胞可以将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去除,从而达到降低输血的过敏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5.[答案]E

[考点]输血反应处理 [分析]当出现变态反应时,应首先暂停输血,保持静脉的畅通,给予抗过敏药物等处理,为防止因喉头水肿造成窒息,应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以防万一,但换血疗法是不必要的。 6.[答案]A

[考点]成分输血

[分析]浓缩红细胞是压积红细胞,它不含或少含血浆,适用于血容量正常而需补充红细胞的贫血。尤其对本例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不致引起不良反应或循环超负荷。而B、D两项适用于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凝集抗体有发热反应的贫血。C、E两项又不如浓缩红细胞容量小、效果大。 7.[答案]D

[考点]输血传播的疾病

[分析]输血传播的疾病其病原体均应存在于血液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原体均可存在于血液中,并随血液传播,而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胃肠道内,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 8.[答案]B

[考点]自体输血

[分析]因为自体输血是收集自体血液输还本人,所以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减少输血反应,没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当有胸腹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或心血管大手术出血时,可用血液回收机收集,经自动处理去除血浆和有害物质后,得到HCT达50%~65%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称回收式自体输血。但若是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被视为可能污染,不能再回输。当择期手术时,对符合条件的病人于术前1个月开始定期反复采血储存,在手术时输还病人,称预存式自体输血。自体血液可以适当稀释后回输,称稀释式自体输血。即在麻醉前开始采血,从病人一侧静脉采血,同时从另一侧静脉输入采血量3~4倍的电解质溶液或适量血浆代用品。每次可采800~1000ml血,视需要而定。一般以血细胞比容不低于25%、白蛋白30g/L。以上、血红蛋白100g/L左右为限。采血速度为每5分钟200ml。稀释的血液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凝血机制,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微循环。在回输操作时,应当先输后采的血,因为最先采取的血液中含红细胞和凝血因子的成分最多,宜最后输入。 9.[答案]A

[考点]输血的适应证

[分析]该患者术中失血600ml,失血量不足总血容量的20%。目前心率、呼吸、血压平稳,血红蛋白仅轻度下降,此时可输入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代用品,原则上不输血。 10.[答案]D

[考点]输血的并发症 [分析]主要和溶血反应相鉴别。溶血反应是在输入几十毫升血液后就会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等典型症状。而该例患者在输入150ml血液后才出现了寒战,而没有其他溶血后的表现,其后出现的休克、高热等应考虑是血液中细菌污染反应导致。 11.[答案]C

[考点]输血的并发症

[分析]高龄患者,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急促、发绀、双肺湿哕音等症状体征,心率加快达130次/分,血压不低,应该是输血相关的循环超负荷。此常见于心功能低下、老人、幼儿及低蛋白血症病人,由于输血速度过快、过量而引起的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应该鉴别的是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此也有呼吸困难、肺水肿及低氧血症的表现,但多发生在输血后1~6小时以内,可伴发热和低血压,该患者血压不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与年龄无关。发生机制是供血者的血浆中存在白细胞凝集素或HLA特异性抗体所致。 12.[答案]B

[考点]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分析]患者既往多次输血史,并出现发热反应。考虑原因为免疫反应所致,冈此选用洗涤红细胞。 13~14.[答案]13.B;14.D [考点]成分输血与血制品

[分析]红细胞是现代输血常用的制品。浓缩红细胞最为常用,适用于各种大出血、贫血的病人,浓缩后血细胞比容为0.7~0.8,特别是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减轻心脏的负荷,13题应选B最合适。洗涤红细胞已将血浆蛋白去除,适用于尿毒症患者,故14题选D合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8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