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4-04-12 06: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二00四年二月二日

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郑重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我国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我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省上下要抢抓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WTO、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省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目标和历史任务,牢固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科学合理地布局全省重点产业,推进重点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工业在促进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特编制2003年至2020年《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云南工业发展概况和环境

(一)基本现状

我省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涵盖39个行业大类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13%上升到2002年的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由1952年的69元提高到2002年的5178元。目前,主要工业行业是烟草、电力、冶金、化工、机电、食品、建材、医药、造纸及纸制品和印刷等。2002年,这些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8%。卷烟产量610万箱,居全国第1位;食糖产量145万吨,居全国第2位;10种有色金属产量89万吨,水电发电量26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3位。工业是我省财政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源泉,地方财政收入的70%来自工业,出口商品总额的75%以上来自工业品。

(二)工业化水平

从工业化的主要指标来看: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24美元,经济水平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1.1:42.8:36.1,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73.6:9.0:17.4,城市化水平为26%,只处在工业化的准备期。总体上,我省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三)发展环境

新世纪,云南工业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1.机遇和条件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体制和机制。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五个统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五个坚持”的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过去由政府计划主导的工业化向市场主导转变,使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注入强大动力。

丰富的水能、矿产和生物资源为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省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三,92%以上的可开发水电资源集中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大水系,并且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将把电力产业建成我省又一重要支柱产业。我省磷矿、有色金属矿、煤矿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磷矿矿床埋藏较浅,矿石品质好,易采易选,磷矿石年产量居全国第一;有色金属矿具有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等特点和优势,在国内外矿产资源中占重要位置;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煤质好,已探明储量居全国第8位,随着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矿产业将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我省是全国生物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也是举世瞩目的生物基因宝库和生物资源王国,生物资源富集、气候独特、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是发展培育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实现“绿色经济强省”目标的重要基础。

五十多年的工业建设为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省工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02年工业增加值达778亿元,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支柱产业培育取得成果,初步形成了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烟草、能源、冶金、有色、化工、机械、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和一批产销量名列全国前茅的特色产品;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制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培养造就了一批

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具有专业技术的科技人员队伍和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职工队伍,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省重点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将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水能、矿产和生物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带动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工业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和市场空间。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我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使云南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门户,为我省工商企业充分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磷化工、钢材、医药、机电等产品更多地推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新一轮规模空前的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高潮正在兴起,这对我省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大规模吸引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承接产业转移,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加工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工

业体系的战略转移和升级,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和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 2.困难和挑战

工业经济增长乏力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999年到2002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均达10%以上,但我省只达到8%,增幅处于全国末位。由于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使我省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严峻的形势,全国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而我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GDP仍与全国有差距。因此,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促使全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制约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形成。我省工业基本上是在自然资源利用、初级原材料加工和国家投入基础之上形成的传统产业体系,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2002年,全省16个地州市中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楚雄和昭通7个地州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90%,其他地区仅占10%。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烟草工业占55%,金属矿、非金属矿产业占19%,能源产业占11%,作为国民经济装备工业的机械制造业只占4%。全省工业技术装备总体落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69%,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9.26%,处于国内一般水平的达70.31%,还有17.61%设备为国内落后水平,亟待淘汰、更新。全省工业产品中精深加工产品和名优产品少,一般产品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更少。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品总量的17—18%,而我省仅占7%左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成长。

工业化、国际化意识不强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不敢抓工业、不善抓工业、不愿以工立业。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地方,国际化意识不强,产业化协作水平低,不善于抓住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全省关键共性技术的国际协作项目屈指可数,产业内的相互协作也很有限。 “瓶颈”问题制约着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内部来看,能源供应短缺、矿产资源接替不足、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制约冶金和化工等重工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瓶颈;高素质人力资源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的瓶颈。从外部来看,我省还未成为国内外工业资本、生产要素和技术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云南以北和以东的陕西、四川、重庆和广西等省市区,以南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利用外资和工业投资的数量明显比我省多,投入不足制约着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我省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省内市场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市场的组成部分,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外同类企业销售和服务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及运输成本低的电子信息、卷烟、食品、机械、轻型建材、医药等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使云南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统筹,实施信息化带动、城市化推动、扩大开放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努力构建投融资、技术创新、服务保障和园区基地四大支撑体系,做强做大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信息、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特产品加工、造纸等10个重点产业,重点建设30个工业园区,突出抓好30户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云南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全省全部工业销售收入2400亿元,年均增长10.1%,2007年3158亿元,年均增长14.7%,2010年4500亿元,年均增长12.1%,2020年预计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0%,其中10大重点产业2005年工业销售收入1880亿元,年均增长11.2%,2007年2457亿元,年均增长14.3%,2010年3420亿元,年均增长12.3%,2020年1.07万亿元,年均增长12.1%。预计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035亿元,年均增长10.0%,2007年1298亿元,年均增长12.0%,2010年1790亿元,年均增长11.0%,2020年4320亿元,年均增长10.0%,其中重点产业2005年达到910亿元,年均增长10.2%,2007年1141亿元,年均增长12.0%,2010年1590亿元,年均增长11.2%,2020年3900亿元,年均增长1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标: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2005年36.0%,2007年38.7%,2010年44.8%,2020年54.0%,其中10个重点产业2005年31.7%,2007年34.1%,2010年39.8%,2020年48.8%;2010年和2020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保持在144,与现在基本持平,处于全国上等水平,烟草工业对效益指数的影响明显下降,非烟工业上升;2010年工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8.6万元以上,2020年达到12.5万元以上;新兴工业增加值占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40%,2020年达到60%;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18%,2020年达到3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2010年达到 1.5%,2020年达到2.5%;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010年达到15%,2020年达到25%以上;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0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2020年前企业专利申报受理年增长率不低于5%。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万元CDP能源消耗,2010年达到1.45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1.25吨标准煤/万元(注:2002年1.62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2010年50%以上,2020年70%以上。 城镇化发展目标:全省城镇化率2010年达到36%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2020年前完成现代新昆明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建成四个新城区;建成曲靖、玉溪、大理、个开蒙等区域中心城市;将楚雄、保山、丽江、香格里拉、六库、芒市、景洪、临沧、思茅、文山、昭通等建成中等城市,搞好县城、中心乡镇和边境口岸城镇建设。建设30个重点工业园区。

人力资源利用目标: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20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8万人;2020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4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到50万人。工业从业人员占

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2010年比2002年提高3个百分点,2020年提高7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管理者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2010年达到6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工业投入目标:以2002年工业投资总量为基数,从2003年起至2020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15%左右。

(三)重点产业布局

根据我省现有工业基础、资源条件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将10大重点产业布局在以下区域。 一是布局在全省产业集聚与辐射面较大的昆明、玉溪、曲靖、红河(个旧、开远、蒙自)、大理、楚雄等中心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布局在以交通干线和拟建中的国际大通道为基本走向的泛亚铁路经济带、昆河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带、昆瑞经济走廊、昆曲工业走廊;三是布局在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区位优势突出、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捷、环境容量大的地区。

通过调整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促使工业加工企业向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沿线集中,通过园区建设,形成一批工业加工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不同层次的区域产业群和产业带,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构筑云南工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实施“巩固、壮大、提升、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构筑新型的工业产业体系;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信息、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特产品加工、造纸十大重点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

我省烟草产业在全国烟草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2年两烟产销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烟草及配套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8亿元,工业增加值365.7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6.1%。 发展目标:保持“两烟”产销量全国第一的发展趋势,预计2005年烟草及配套产业销售收入543亿元,年均增长4.5%,2007年604亿元,年均增长5.5%,2010年700亿元,年均增长4.9%,2020年800亿元,年均增长2.9%;2005年工业增加值411亿元,年均增长4.0%,2007年451亿元,年均增长4.8%,2010年480亿元,年均增长3.4%,2020年530亿元,年均增长2.1%。

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云南的原料、品牌和技术装备优势,

加强省际、国际间的联合并购和重组。扩大烟叶和卷烟出口,引进和开发国际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建设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的营销体系。

发展重点:实施“名牌战略”和“大品牌战略”,做精做强名优品牌,使名优产品产量达到总产量的75%以上。加大低危害卷烟的研发力度,提高低危害卷烟在整个卷烟产品中的比重,发展造纸法烟草薄片技术。抓好7大烟厂,建好9大原料基地,重点抓好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昭通、保山、文山9大原料基地的建设。发展与烟草配套的包装装潢印刷业,水松纸、烟用丝束、烟用香精香料及BOPP膜等烟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推动省际、国际间的联合生产经营,增强行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将云南建成国家重要的烟草产业基地。

(二)发展壮大能源产业 电力

我省水能资源可开发容量约9570万千瓦。2002年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925万千瓦,其中水电624万千瓦、火电301万千瓦;发电量 427亿千瓦时,其中外送32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20.1亿元,工业增加值71.4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2775万千瓦,其中水电1574万千瓦、火电1201万千瓦。省内全社会用电

量达到800亿千瓦时,“云电送粤”规模争取达到780万千瓦。2020年装机容量力争达到7000万千瓦。进一步完善省内500千伏主网结构,形成适应“云电外送”需要的主干网架。

“十一五”期间220千伏网架延伸到每个地州市,110千伏网架延伸到每个县市,实现全省联网。预计2005年电力产业销售收入187亿元,年均增长15.8%,2007年250亿元,年均增长15.8%,2010年350亿元,年均增长14.3%,2020年1300亿元,年均增长14.1%;2005年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年均增长15.5%,2007年150亿元,年均增长16.0%,2010年270亿元,年均增长18.0%,2020年900亿元,年均增长 15.1%。把电力工业建成我省国民经济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开发能源和节约能源并举的方针,实现电源和电网建设的协调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建设水火电大型项目,优化水火电结构,同步建设电网。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发展重点:2010年前建成小湾、景洪、金安桥等大型水电工程以及李仙江、牛栏江、南盘江、苏帕河、硕多岗河等梯级电站,建设滇东电厂、开远电厂、宣威七期、小龙潭三期、曲靖三期、昆明新厂、镇雄电厂、巡检司电厂(扩建)等一批火电项目。在现已初步形成500千伏“日”字型主网架

基础上,形成包括500千伏宝峰、罗平、七甸、曲靖、厂口、草铺、昆西北七个节点的“日”字形双环网,并建成500千伏昆西北变电站、红河变电站、思茅变电站、玉溪变电站、昭通变电站、曲靖换流站。主网架满足“十一五”期间省内电力负荷增长及2009年起“云电送粤” 780万千瓦的需要,保证“云电外送”。

2020年前建成糯扎渡、溪洛渡、向家坝、观音岩、虎跳峡、白鹤滩、乌东德、六库等大型水电站。全省的电网结构满足云电外送4000万千瓦左右的需要,使我省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煤炭

煤炭是我省的主要能源之一。全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240多亿吨。2002年全省生产原煤3139万吨,洗精煤246.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6亿元,工业增加值14.7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煤炭业销售收入48亿元,年均增长16.1%,2007年66亿元,年均增长16.6%,2010年150亿元,年均增长22.0%,2020年250亿元,年均增长12.4%;2005年工业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17.7%,2007年30亿元,年均增长15.4%,2010年50亿元,年均增长16.5%,2020年70亿元,年均增长9.1%。 发展方向:以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煤炭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

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滇东和滇东北地区为主、滇西为辅的煤炭生产格局;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合理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开发和煤产品深加工;推动煤炭工业向高效、安全、洁净、优质的方向发展,满足我省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确保云南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重点:重点开发先锋、小龙潭、恩洪、老厂、昭通等矿区,形成先锋褐煤、小龙潭褐煤、恩洪主焦煤、昭通镇雄无烟煤、富源老厂无烟煤 5大煤炭生产基地,加快曲靖市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省工业提供能源和原料保障。加快结构调整,在满足能源用煤的同时,推进煤资源向关联产业的延伸和转化,延伸煤、焦、油、化工产品、矿电结合产品的产业链。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推广使用水煤浆产品,有效提高煤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水平。加大重点煤矿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继续治理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坚决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冶金产业(有色金属、钢铁)

云南金属矿藏和有色金属工业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2002年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89.6万吨,居全国第3位,其中铜20.9万吨、铝 16.4万吨、铅17.2万吨、锌28.2

万吨、锡6万吨。全省钢产量274.7万吨,其中成品钢材210.3万吨。冶金产业销售收入229.6亿元,工业增加值67.5亿元。

云南具有多种金属矿藏,共、伴生组份更为多样。锌、锡、铅、银、铜、钛、镍、铟族等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矿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新近发现东川金矿、迪庆羊拉铜矿、普朗铜矿、昭通鲁甸沿河铜矿、思茅大坪掌铜、金、银共生的多金属矿、腾冲县明光乡铜、铅、锌多金属矿等一批大型有色金属矿,为云南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后续资源。大红山、鲁奎山等大型铁矿正在加快开发。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冶金产业销售收入302亿元,年均增长9.6%,2007年450亿元,年均增长22.1%,2010年480亿元,年均增长9.7%,2020年1500亿元,年均增长10.6%;2005年工业增加值95亿元,年均增长12.0%,2007年144亿元,年均增长23.1%,2010年160亿元,年均增长11.4%,2020年430亿元,年均增长10.8%。 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力,着力提升产品结构。有色金属工业要把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提高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钢铁工业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品种,提高质量。

发展重点:以促进集约化生产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为重点,加快铝、铜、锡、铅锌、镍等10种有色金属的发展。

进一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有色金属工业,走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金、银、锗、铟、铋、铂、钯稀贵金属深加工产品及砷的系列产品,加快元江镍资源的开发,引进二氧化钛生产技术,发展钛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矿产资源,发挥电力优势,创新矿电结合机制,以滇南的锡铝、滇东的铅锌、滇中的铜铝、滇西的铜锌铝为重点,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加快钢铁工业发展,在稳定发展普通建筑钢材的同时,重点调整产品结构,采用先进技术开发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等高端产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大找矿和勘探力度,扩大后备资源,加强与省外及周边国家资源开发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 化工产业

云南化工已形成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肥生产的产业格局。已探明的磷矿资源保有储量29.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22.2%,磷矿石年产量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1位。高浓度磷复肥、黄磷、磷酸产量居全国第1位,硫酸居全国第3位。2002年全省磷肥装置能力990万吨,其中高浓度磷复肥达262万吨。工业销售收入109.2亿元,工业增加值26.1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化工产业销售收入157亿元,年均增长13.6%,2007年208亿元,年均增长14.2%,2

010年300亿元,年均增长13.7%,2020年1000亿元,年均增长13.2%;2005年工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15.3%,2007年49亿元,年均增长13.4%,2010年70亿元,年均增长13.1%,2020年190亿元,年均增长11.7%。 发展方向:调整化工产业结构,发挥磷矿、煤炭、煤层气、盐、石灰岩、电和生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磷化工、煤化工,积极拓展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推进“矿肥结合”、“矿化结合”、“磷电结合”,提高云南化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发展重点:以磷矿资源为基础,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和专用肥,把云南建成我国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实力的磷复肥基地。依托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海口和安宁两个片区建设国家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形成32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能力。配套建设大型煤制氨供氨项目。到2010年全省高浓度磷复肥产量达到500万吨。 发展以能源转化型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以曲靖、昭通、红河、昆明等地为重点,依托大企业 (集团)建设煤化工基地,发展大型煤制合成氨、焦化、甲醇、二甲醚等煤深加工产品。在曲靖新建200万吨焦碳生产能力的大型焦化及下游产品加工装置;在曲靖、开远建设车用和民用燃料的甲醇/二甲醚生产装置;建设2—3个百万吨级的大型煤化工厂,形成年产150万吨煤液化油及其他系列化工产品的能力,形

成煤——焦化、煤——气化、炭与燃料化工、合成材料、甲醇制烯烃五大煤化工产业链。 机械制造业

云南省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机械工业中有一定技术基础、产品特色、市场占有率的行业。2002年全省机械工业销售收入98.76亿元,工业增加值24.88亿元。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150亿元,年均增长14.8%,2007年194亿元,年均增长14.5%,2010年280亿元,年均增长13.9%,2020年900亿元,年均增长12.0%;2005年工业增加值39亿元,年均增长15.0%,2007年49亿元,年均增长14.5%,2010年80亿元,年均增长15.7%,2020年280亿元,年均增长14.3%。 发展方向:从传统的机械工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方向发展,全方位推进机械工业的集群化和信息化。加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以轻重型货车、客车等商用车和乘用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及车用柴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品;与烟草、制药、电力、冶金、有色、化工、交通、建材、制糖、环保产业发展配套的系列相关设备;发展物流自动化设备、金融电子设备、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电缆、输变电设备、水电设备、精密数控机床和光学仪器;建设昆明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8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