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王聪)
更新时间:2023-10-19 01: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L28B-VPK8-VCD3 420624199007142646 66065
《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南漳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聪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对人才的定义标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符合时代的需求。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早已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美国的“合同教学法”、德国的“引导探究教学法”、澳大利亚的“协商学习”、前苏联的“问题教学法”,这些探索都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国内早在80年代中后期也开始探讨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面的问题。如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研究;东北师大附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海市课程发展研究所课改综合研究课题组“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课改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吴也显教授的《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特级教师龚春燕的《龚春燕与创新学习》,这些探索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改革,较好地调整了教学关系,很值得我们借鉴。但如何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者的理念,再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构架起理论与实践沟通的立交桥,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研究报告 一、我们的思考——问题提出
我们学校是一所山区公办职业学校,学生以本地的为主,由于地方经济有限学校在很多方面的投入都是不够的,信息技术的投入就更有限了,但是我们更需要在用信息技术来让我们的学生和外面的世界接轨,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学会用信息技术来扩展他们的思维,基于这种情况,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计算机为主的老师们,研究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合我校的实际,从理念到实践,从内因到外因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更深层次的立体化研究。
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无奈,家长着急,学生自己也看不起自己,问题主要出在哪儿?传统教育一大误区就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很多成人甚至连自主学习的技能都没掌握好,这与儿童时期学习能力培养不足有很大关系。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大容量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便利之门,开辟了一条学习的新路。当中丰富的素材信息,让学生尽情浏览下载,整理、描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的感性学习材料、多样化的问题情景、新鲜和谐的界面色彩、生动的游戏型的习题,能培养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互相增进了解,开阔视野,增强感受能力,锻炼表达能力,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
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由于受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还存在许多问题:
1、现行的初中学科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跨度较大。 2、有的内容过于枯燥,学生不感兴趣。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模式还不完善。
4、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了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重点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我们的理解——课题简述
究竟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是:(1)积极的求异性;(2)敏锐的观察力;(3)创造性想象;(4)独特的知识结构;(5)活跃的灵感。 (一)、实施的理论依据
“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确立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高中生(16—18周岁)神经系统趋于成熟,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的结构机能迅速发展,为形成联想、概括、抽象思维奠定了物质基础。就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言,学生的抽象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但发散思维中的独创性表现不很成熟,水平比较低。学生的辨证批判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但还远远不够成熟。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思维的有利因素,从中可以总结出供人们学习、借鉴、能够提高人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原理和原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实施的基本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遵循教育要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服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接班人和高科技后备人才打牢基础。 (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方面所显现的本质特征与目标体系,揭示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于学科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整合作用;
2、构建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导向,以教育信息化为平台,以实施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为核心,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为目标,探究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紧密联系与整合的内在协互关系;
3、研究和探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4、运用“发展的观点”、“主体的观点”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规律,寻
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校园网、现代教育网和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和方面,特别是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用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着力在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得到更好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我们的尝试——课题实施 (一)、要素分析,确立课题研究思路
在课题启动之后,我们确定了“着眼一个?新?字,注重一个?实?字,把握一个?活?字和强调一个?整?字”的实验研究指导思想。着眼一个“新”字,就是在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中,大胆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前沿的创新学习教学设计理念,依托网络环境促进教学新模式的生成和发展;注重一个“实”字,就是在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操作不能空,按照实验方案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把研究工作做实,力求把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措施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个创新学习的环节;把握一个“活”字,就是在教学与活动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突出创新特点,使教学充满生气,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强调一个“整”字,就是整合网络资源和多维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教学与活动过程,充分
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提升整体学习效果。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并在实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具体贯彻与落实,确保了研究的有序和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立足过程,在动态中进行研究
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平时教学活动之中,让教师结合课题来进行理论学习、教材疏通、集体备课、公开教学、课堂教学等活动。各课题组成员在学期开始,以认真研究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为基础,拟定出课题研究计划;每位课题组成员必须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并付之于课堂教学,定期总结。
让教师能亲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的研究过程,真正做到: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动态中研究行动。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
课题研究离不开课题研究实施者——教师,那么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就成为了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课题组针对课题组成员和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
1、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面的书籍以及和本课题有关的书籍和杂志。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依据,掌握了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动态信息。 2、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离不开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课题组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校本培训的模式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和目标。培训内容采用了分年龄、分层次、分模块、分目标的方式进行。A、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会制作简易的教学课件并运用与教学。B、中青年教师: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辅助教学软件,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C、专
业技术组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信息科学知识,对系统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安装调试和使用;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能进行简单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交换信息;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3、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落后、与社会脱轨。课题研究要与时俱进,了解本课题研究动态消息,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课题组多次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术研讨、课题培训等活动。通过派出去,引进“外智”等方式使教师们掌握了教育发展的现状、更合理的安排和制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搜集数据、掌握研究对象材料
课题研究涉及到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和对创新思维的理解,所以在研究之前必须对教师和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教学和学习中的思维方式以及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应用情况等。为此,我们制作了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调查问卷,对相关情况做了全面的了解,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撰写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师了解观摩了学生信息课的情况,对学生个体的现状(包括硬件条件:家庭拥有电脑比率、上网时间以及课外阅读情况;软件条件:是否具备相关网络知识,操作的熟练程度,发现问题及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的兴趣)有了充分的认识。 (五)综合性学习平台的搭建
为了能够有效的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课题组组织创建了学校教育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
网站上建立了学校资源库,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资源库不断吸纳本校教师创作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投入到有特色的校园资源库建设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同时,学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课件制作中心和软件下载中心,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充实,及时更新,从而陆续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使之更能有效的辅助教学,让其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博客是时下最流行最时尚的展示个人精彩的平台方式。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开通个人博客,供教师和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通过博客教师和学生可以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个人工作、学习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六)、交流反思,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反思是为了进步。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反思”实际上是贯彻始终的。勤于钻研、善于总结同为课题研究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源于实践,成于理论,每项研究过程中或阶段结束后,我们都及时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上主观回顾,通过汇集、对比、分析和思考,将研究措施、实施效果、后续设想、成功经验等整理成文字材料。
课题组成了一个磁场,聚合、同化了群体中的每个人,他们视校园、课堂为实验室,基本形成了“人人搞科研,时时在研究”的良好氛围,通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我们的收获——阶段性成果 (一)克服了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以往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
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合作的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克服了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班级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集思广益,促使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四)教师们掌握了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课堂教学,教师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们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工作原理;会进行汉字输入;提高了Office自动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够运用网络资源的获取知识和素材;简易课件制作方法。课题组成员还掌握了Dreamweaver网页制作技术、Photoshop常用图片制作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以及Flash动画制作等信息技术。
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们现在敢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有了自己一定的独特见解,在各级各类活动中都能够将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合进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五)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共享、个性、主动、互动。
通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学生具备了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些能力被学生们很自然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为学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提供了保障。
共享: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师、同学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资源,与整个世界共享资源和知识,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他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机会。 个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就自己的特殊问题向老师、学生和社会请教,展开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某些方面更为深入学习和探索,以求得个性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个别化的教学在此得以实现,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创造性的发现事物。
主动: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具有明显的“非中心化”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依赖于教师的分配和传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性的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反馈,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互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课堂应用使得课堂形成了一个一对一、一对多、多对我的“网络”模式,互动活动的增加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最的外显特征,交互式、合作式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创造。
自进行课题以来,我们不断思索,不断进步,通过参加相关的比赛来促进自己勉励自己, 五、我们的问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我们研究组的成员都是一线的教师,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研究的数据和资料不少,但是有高度的、总结性的东西不够,没有能够提高一个层次来审视和总结课题的结论。 2、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容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以肯定的态度去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没有能够以科学态度去探究、探索。从而使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不是科学的探究过程,而是经验推广过程。
3、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量化评价上,不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影响了课题的进一步实施。
六、我们的思考——研究方向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都是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但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将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为了使本课题能得以全面顺利实施,取得有实用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要认真总结近两年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明确终极研究目标,健全客观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研究目的,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任务。
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市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三十五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学校将在下学期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的考核。
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参考文献:
何克抗 《创造性思维理论》
朱惠琴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构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 柳斌总主编 《创新学生培养创造》
刘国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张勤让 《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陈美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正在阅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王聪)10-19
作文范文之写家乡美景的作文灌云03-17
教学管理区述学、述职、述廉报告09-27
中国粮食安全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2010041306-17
教学设计方案最新9篇03-27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4-24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03-21
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报告10-17
财务管理 练习题10-16
落实贯彻《实施意见》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04-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学习能力
- 终身
- 培养
- 精神
- 创新
- 环境
- 学生
- 技术
- 信息
- 王聪)
- 机械固定单面钢丝网岩棉板外墙保温方案 - 图文
- 久其注意问题
- 实验五 电子秒表显示器
- 16x16点阵式汉字电子显示屏
- 染烫后头发变得很糟糕,应如何护理
- 通用变频器的原理及应用
- 2019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录
- 网上订餐系统论文(总)
- MIB - Browser安装使用详解
- 保险案例
- 光纤通信实验指导书
- 黄冈市电线电缆行业企业研究报告2018版
- 会计电算化手工并账操作资料
- 水利工程示范合同协议书+(1)
- 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 2014国考资料分析解析
- PCB散热设计(学习总结供参考)
- 均衡税负视角下中部崛起的税收政策探析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模拟复习题 2016
-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代码0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