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8 16: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101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48分。

1. 今天山东省、山西省分别简称鲁、晋,其来源最早可追溯到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晋 卫 鲁 齐 燕 与王室关系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姬姓贵族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地理位置 山西 河北南部、河南北部 山东南部 山东北部 河北北部、辽宁南部 D. ②③④

3.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 B. 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 C. 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 D. 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

4. 下列各项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的是

A. 井田制的推行 B. 贡赋制的实行 C. 管仲的改革 D. 商鞅的变法

5. 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 韩非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下列措施能印证韩非这一主张的是

A. 车同轨、书同文 B. 禁毁诗书 C. 崇尚黄老 D. 罢黜百家 7. 下列各项,反映了中国古代职业官僚制度形成的是

A. 科举制 B. 军功爵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世卿世禄制

8.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 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尽地力之教”

C. “相地而衰征” D.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10.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A. 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 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 “开阡陌封疆” D. 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11. “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破坏了“工商食官”制度 ②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③抑制了产业资本的扩大 ④隔绝了中国的对外交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 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①冶铁技术的进步 ②政府的重视和扶植

③中外经济的交流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 三门峡虢国贵族墓是西周晚期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的大型墓葬群,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2万多件珍贵文物,下列有可能出土于虢国贵族墓的文物有:

①一套青铜编钟 ②一件精美的青瓷梅瓶 ③一把玉柄铁剑 ④一套铁质农具 A. ①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4.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於卫,废著鬻财於曹、鲁之间,??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记》

上述记载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春秋时,随着商人增多,诸侯与商人成为两大对抗势力 B. 春秋时,随着商人的崛起,商人社会地位较高

C. 春秋时,商人经商的规模很大,已达到一个诸侯国的实力 D. 春秋时,商人已经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15.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里成为日用工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 “宗庙之牲,变为畎亩之勤” D. “除井田,民得买卖”

16. 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A. 发展长途贸易 B. 运送军粮 C. 发展小农经济 D. 加强中央集权

17.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18.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9. 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国有 B. 土地集团所有 C. 土地私有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21. 《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指井田之外的私田)。”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土地公有制瓦解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22. 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A.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23. 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为政以德 C. 仁者爱人 D. 有教无类

24.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25.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 法家、道家、儒家 B. 道家、儒家、法家 C. 墨家、法家、道家 D. 儒家、法家、墨家

26. “所谓不知《春秋》, 不能涉世;不精《老》《庄》, 不能忘世;不参佛, 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27.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大一统的政治格局。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 西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破坏 B. 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各国逐渐形成 D.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8.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④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9.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30. 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31.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削夺王国封地 B. 夺去王侯的爵位 C. 推恩令 D. 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32.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

A. 美苏准备再次合作 B. 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 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 D. 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33. 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 B. 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 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 D. “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34. 英国的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 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35. 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 推行“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组织 D. 朝鲜战争停战

36.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 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 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 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37. 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战后体现这一言论的事件是

A. 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 B. 美国对欧洲援助计划 C. “北约”“华约”对峙 D. 东西两个德国的形成

38. 2010年11月23日,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于14时30分左右遭受来自朝鲜方面的炮击,韩国军队进行了回击。朝鲜半岛局势的持续紧张,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战后,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主要是由于( )

A. 日内瓦会议协议的通过 B. 美苏两国的分区占领 C.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D. 美苏“冷战”的进行

39. 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

A. 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 B. 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 C. 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 D. 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

40. 20世纪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有下列宣言:“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这次国际会议是

A. 亚非会议 B. 中印外交会议

C. 日内瓦国际会议 D. 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41. 如图为美国与四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它表明

A. 美、欧、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B.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 D.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

42.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A. 欧洲共同体形成 B.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C. 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43.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44. 2010年11月,萨科齐退休制度改革受到工会组织强烈反对,工会连续组织全国性跨行业罢工和游行,抗议者在一些地区与警方发生冲突。有人说“萨科齐不是疯子也不是傻瓜,如果还有别的选择,他不会用退休制度改革来得罪他的选民。”那么促使萨科齐改革退休制度的原因有

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法国的国家竞争力在不断下降 ②法国青年一代对未来缺乏信心 ③法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④受金融危机影响,法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5. 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包括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关贸总协定” D. 世界贸易组织

46.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A. 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 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 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 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47. 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讲话与文献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是

A. 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 B. 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C. 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D. 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48. 2010年年底,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为了救助本国五大银行,政府急需最高约500亿欧元的资金。如果爱尔兰政府申请贷款,求助的对象极有可能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欧洲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9.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8分) 信息内容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青铜器内的铭文 信息分析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不同于井田制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2)春秋战国以后,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上图中给出的是楚国的竹简文字、三晋的货币文字、燕齐两国的戳印文字(打在陶器上的,表示制作者要对器物的质量负责)。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括春秋战国以后各诸侯国文字大量出现且差异性加大的原因。(6分)

(3)上图“秦诏版”为长方形,铸造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阴文书刻40字,即“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隗状、王绾是两位丞相的名字),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不一致,使人有疑惑的),皆明壹之”。

从中我们能够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分析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经济、政治意义。(10分)

50. 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耕为主,工商业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到了近代,工商业经济在艰难的时局中缓慢发展。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巳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商周时代的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产生个体工商业者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尚不具备,工商业只能产生于都邑之中,依靠政权的力量管理和经营。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商和西周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分析形成这种政策的原因。(4分)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51.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的“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作用的不同,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5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作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基,各国不同的实力决定了它们在这一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请描述经过二次大战后各国的国力状况:

(1)完成下列表格 中国(2分) 美国(4分) 西欧(2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2)依据以上材料,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评价。(4分)

【试题答案】

选择题:

1—5 CDCCA 6—10 BBDDB 11—15 BBBBA 16—20CBBBC 21—25 DAAAB 26—30 BCAAB 31—35CBACB 36—40CDDAD 41—45 BDDCD 46—48 BBB

非选择题: 49.

信息内容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随葬物品五鼎八簋(2分) 青铜器内的铭文 青铜器的造型(2分)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信息分析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不同于井田制 可用来说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水平不高(2分)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可用来研究西周时期的技术水平(2分) (2)政治:诸侯分立,各行其政,周天子权威丧失(2分)。经济:各国经济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发展(2分)。文化: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文化下移,私学出现;王官文化与地方文化结合。(2分)

(3)秦始皇统一中国,用“皇帝”名号。(2分)丞相佐助皇帝处理政务。(2分)全国统一度量衡。(2分)减小经济交流障碍,促进经济发展。(2分)确立中央政府权威。(2分)

50. (1)政策:商人的地位比较高,政府对商业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2分)原因:商人主要为官府服务;商业规模小,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2分)

(2)变化: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分)原因: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2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分)

51. 不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初期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强化世界经济霸权的工具。(2分)世界贸易组织

是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2分)

原因: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逐渐形成,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52. (1) 中国 美国 西欧 遭受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国力衰弱。(2分) 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头号强国。(4分)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2分) (2)积极作用:稳定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2分)

消极作用: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7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