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级护卫舰改进讨论

更新时间:2024-01-28 15: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防空是所有人公认康定级最需要强化的项目。事实上,当年法国并非拒绝出售拉法叶级所需的海响尾蛇等防空飞弹系统,但我方由于报价太高而无法购买。海响尾蛇虽然跟海丛树一样均采用八联装旋转发射器,也同属短程防空飞弹,但海响尾蛇与舰上战斗系统整合,操作完全自动化,而且性能不断在精进改良,故整体能力远在海丛树之上。消息指出我国海军在每年台法双方举行的「华璧会议」(应该是法制武器的售后服务项目)中,不断要求法国协助提升康定级的防空性能。由于中共近年持续研发或外购新一代柴电潜舰,故反潜始终是我国海军非常重要的业务,对以反潜侦搜见长的康定级自然是十分仰赖;为此,强化康定级的防空能力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对军事稍有关注的人,都希望康定级能换装射速快、没有射击死角且有助于降低雷达截面积的垂直发射系统(VLS)。拉法叶的原始设计中,B炮位本来就预留安装法国DCN的八联装Sylver A-43垂直发射器的空间(只需将此处的隔舱板即可装设),数量为二组共16管,可装填Aster-15主动雷达导引短程防空飞弹。法国原本希望在该国最后两艘拉法叶级上配备ARABEL相位数组雷达与16枚垂直发射Aster-15飞弹的组合,但由于经费不足而继续沿用先前的海响尾蛇防空飞弹。由于Aster-15飞弹系统、Sylver垂直发射器所费不赀,加上近年法国与中共在政治上越靠越近,我国购得的希望实在不高。因此,近年康定级防空升级的焦点,便集中在中科院研发的舰射版「天剑二型」飞弹了。

天剑二型本来是中科院为IDF战机研发的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飞弹,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射程80~90km。陆基/海基版垂直发射剑二的研发已经进行多年,最关键的技术是飞弹发射后的向量控制(TVC)。一般垂直发射飞弹在升空后,都会先爬升至数百公尺高空,等累积到足够的速度使飞弹控制翼面发生作用时才转向目标方位;然而,在面临高速掠海反舰飞弹时,传统垂直发射方式将面临缓不济急的隐忧。为此,许多新型垂直发射短程舰载防空飞弹如以色列闪电、法国MICA、欧洲Aster系列、美国海麻雀ESSM等都采用TVC或侧向喷嘴等技术,也就是在弹体后段增加一段具有向量推力喷嘴或侧向喷嘴的加力段,使飞弹射出后立刻转向目标方位,以节省宝贵的反应时间。这种转向技术是舰载版剑二开发的最大难题,不过近年已经发展成熟。目前估计海剑二型拥有30km左右的射程(由于战机发射与舰射的空域、发射初速截然不同,相同弹体的表现也就会天差地别),最大速度4马赫,这样一种全自动操作、能快速转向且采用主动雷达导引的舰载防空飞弹与Aster-15大致上是同级的。VLS方面,最初中科院朝着俄系舰载VLS的「冷发射」模式发展,也就是先以高压气体将飞弹弹出发射管后才点火,主要好处是飞弹与发射管不必承受高温高压的热焰,相关部件的耐热防火标准不用特别加强,技术容易且成本、重量较低,但万一飞弹在空中点火失败就很有可能砸在垂直发射器上,酿成重大灾难。后来剑二转向西方惯用的热发射VLS系统发展,飞弹在发射管内便激活推进器,直接靠着本身推力升空。

据传海军曾为康定级规划两种防空升级方案:第一个是向法国购买近年售予新加坡的相位数组雷达,并在法国的技术协助下与中科院的垂直发射型剑二飞弹整合;此雷达即为Thales制造的Herakles轻型多功能相位数组雷达,配备于新加坡的新型可畏级(Formidable class)巡防舰上。第二种方案则是使用中科院研发的Poda相位数组雷达与剑二防空飞弹搭配,飞弹与雷达系统的整合由中科院负责。Poda是中科院近年来新推出的轻型被动相位数组雷达系统,陆基版可由悍马车装载,有效侦测距离达60km,能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追踪等级的精确射控,并且引导武器系统予以接战。前述第一种方案由于政治因素较难实现,将法国雷达与国造飞弹、射控系统整合也非易事,因此似乎只有全由中科院掌握的第二方案才能实现。由于舰载版剑二型才初步研发完成,先前国内又无研发垂直发射型舰载防空飞弹、舰载相位

数组雷达以及相关整合等经验,所以海军对此并没有十足地信心,故勉为其难地接受第二种方案。其实海军也可以考虑向美国寻求弹种广泛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设法将剑二飞弹整合于其中(而不是从头开发全新的VLS),或者直接购买美制新型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飞弹。如果选择MK-41,还能考虑购入VLA垂直发射反潜火箭,让康定级拥有远距离反潜能力。但是让不共戴天的美、法装备共治一炉,而且在防空与反潜射控上无可避免地须与原有系统进行整合,不像方阵快炮般即便「井水不犯河水」也过得去,免不了又是一番费心劳形与伤财。

然而,海军一方面准备接受剑二飞弹系统,却要求将飞弹部署于类似反舰飞弹的倾斜式发射箱,而不是牵涉到修改舰体结构的VLS;显然海军对中科院没信心到了极点,不敢让中科院在他们的宝贝康定级上大兴土木。固定的倾斜发射箱不仅限制舰身接战时与飞弹的相对角度(而且得祈祷飞弹「配合地」从同一个方向过来),也会增加雷达截面积(不过康定级在装备一身各式各样杂七杂八装备后,原先拉法叶的匿踪光环恐怕已经降级到「弃之不可惜」的地步了)。由于「VLS派」与「倾斜发射箱派」的歧见,康定级的防空升级案遂面临延宕。直到2005年2月海军内部人事异动后,海军出身的国防部长李杰适时介入,终于做出了使用垂直发射系统的决定;但为了缓和「倾斜发射箱」派的反弹,在执行上又做了一些折衷。在第一艘接受改装的康定级上,海剑二仍将以倾斜发射箱的方式安置于甲板上,总共将部署四具四联装发射器于B炮位(以背斜方式布置),先行验证飞弹与雷达系统的整合、飞弹航行途中的数据链传输等。当一切验证妥当,后续五艘康定级将跟进换装,配备的则是VLS。而中科院的Poda雷达则预定安装于舰桥后方的一号桅杆上,此处目前安装的是木星二型长程对空搜索雷达,这表示改装后木星雷达必须被放弃。这样一套的舰载版剑二防空飞弹系统,初估具有同时接战8到9个空中目标的能力,将胜过先前我国海军所有的舰艇。不过Poda这种小型清量化相位数组雷达虽然多目标追踪能力与目标更新速率高于传统雷达,但有效使用距离远不如将被其取代的木星二型雷达,不免让人产生疑虑与感到可惜。第一艘换装剑二飞弹系统的康定级于2006年展开改装,并在2008年完成作业。

平心而论,这种由发射箱过渡到VLS的过程根本是徒生枝节,因为相对于飞弹与雷达整合这种一般性测试,随便在哪一艘船、甚至陆地上都能进行,而VLS是否顺利整合于舰体、相关的消防耐热是否符合标准、剑二飞弹的TVC是否能在发射初期完成转向等,才是攸关整套系统是否能顺利在舰上运作的关键因素。即便首艘采用箱型发射版剑二的康定级测试一切成功,在接下来照样得面对VLS带来的重大技术考验,因此名义上此种看似「循序渐进」的程序,只不过是把现在就要做的事情拖到以后,将所需的白老鼠从本来的一只增为两只(第二艘换装剑二的其实是首艘换装VLS的实验品),平白无故地增加研发时程与成本。事实上,最理想的测试方法是像美国、日本与中共一样,使用一艘专职的测试舰来安装待验证的系统,等一切安装、整合、实地运作测试均圆满完成后才正式装上作战舰艇;如果直接调拨一艘现役战备舰充当测试平台,不仅在测试期间减少海军可用之兵,如果在测试中发生意外更将使海军平白折损兵力。当然,维持一艘专业测试舰需要额外的经费与人力,以我国海军的现况可能并不允许。箱型发射器的另一潜在优点,是能轻易而普遍地部署于各种无法换装VLS或无改装价值的舰艇上;如果海军打算「顺便」研究这种箱型发射版剑二,则应该与垂直发射版在同一艘舰体上进行。海军不是想「降低风险」吗?不是担心这几艘宝贝法国舶来品被整得面目全非吗?如此只动用一艘康定级来当白老鼠不就行了,何必一口气拿两艘康定级去「涉险」呢?

说穿了,这只不过是反应出海军缺乏决心罢了,连一向大刀阔斧的李杰为了顾全大局,都不

得不做出此种折衷的决定(至于其中是否又有不为外人所知的人事奥秘,在此不予评论)。不可讳言地,海军从1990年代以来作风便日趋保守,先前对于是否接受剑二已经在推拖拉,现在第一艘康定级照样使用箱型发射器,给外界的观感只不过是找个「退而求其次」的下台阶;说不定以后计画不顺遂,或者军方又换个保守的头头,则李杰下台后「人亡政息」、换装VLS的计画遭到翻案并不无可能。或许军方对国货的不信任并非全然是刻板印象,但没有人会在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情况下获得成长与进步,踏出第一步总是得冒点风险的。当法国原装SAAM短程防空系统(ARABEL或Herakles相位数组雷达+垂直发射Aster-15防空飞弹)几乎确定是「求之不可得」的情况下,一旦决定采用国货,就应该要求最好。比起当年忠义计画、田单小神盾从无到有打造全新战舰的浩大工程,今天在一艘现成船舰上装一套防空飞弹系统应该没有这么恐怖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7l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