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主要内容
更新时间:2024-02-11 02:58:08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凡卡练习(附答案)
《凡卡》阅读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凡卡》是(俄
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家”。我还知道他的主要作品有:(《变色龙》《套中人》《苦闷》《醋栗》)等。
2. 课文是由作者叙述、(凡卡的信)、(乡村生活的回忆)三部分组成,是按(事情发展)(写信过程的 )顺序写的。第1段(第1—2自然段)说的是:(凡卡准备写信的情景 )。第一自然段先写了凡卡的年龄,又写了他(三个月前)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最后写他在(圣诞节前夜)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了给爷爷写信。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凡卡写第一个字以前(看了几眼)、(斜着眼看了一下,叹了一口气)等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出他的(提心吊胆、凄凉恐惧的心情,生活没有自由,受尽虐待 )。
3.第2段(第3—15自然段)说的是:(凡卡写信的过程)。这部分有六个自然段是信的内容:其中第3自然段讲了(凡卡在信上说自己是个孤儿;第8自然段讲了(凡卡在鞋店受尽了折磨 );第10自然段讲了(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第11自然段讲了(莫斯科是个繁华热闹的城市);第12自然段讲了(凡卡想起往年在乡下过圣诞节);第15自然段讲了(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并问候他在乡下的小伙伴们)。从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凡卡的学徒生活( 连狗都不如)。这一段还描写了凡卡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想象。其中第4自然段写了凡卡想象(爷爷和乡下的事物 ) 。第5自然段写凡卡想象(爷爷守夜时的情景)。第6自然段写凡卡想象(乡村冬夜的情景)。13自然段写凡卡回忆(和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 。第14自然段写凡卡回忆(把圣诞树砍了回家的情景)。这些又苦又累的事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 ),这更衬托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 悲惨 )。
4.第3段(第16——21自然段)写了(凡卡没把收信人和地址写清楚还没贴邮票就塞进了邮筒,梦见爷爷在读他写的信)。
5.《凡卡》以引用(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乡村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 神态 )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6.写近义词:慈悲(慈祥 ) 指望(希望 ) 抽噎(抽泣、呜咽 ) 照应(照料 )
7.我能用“望”字组7个词,并能恰当地填在下面这段话中:
小凡卡(渴望)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指望)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希望)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愿望)。信寄出后,他整天(盼望)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失望)。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绝望)了。
二.重点语段阅读
(一)
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1.这一段话,让你读出了几层意思?你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选择其中的两种写下来。
两层意思。(1)从“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还看出他害怕被人发现,没有自由,处境艰难。(2)从他写信工具的破旧简陋,看出他生活的艰辛。
2.“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一张揉皱了”的白纸……作者的这些描写是无意的吗?你从这些词品出了些什么? 不,作者是非常细心地刻画了这些书写工具的简陋,更加烘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和这一封信的珍贵。
(二)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学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天气真好, 晴朗,一丝风也没有, 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cōng )里冒出来的一缕缕(lǚ)的烟啦, 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 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sǎ )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 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shì )的……
1.给最后一段加上标点,并给加粗的黑体字注音。
2.仿照下面的词语在括号中写四个这样的词。
如:干冷干冷:(雪白雪白)(通红通红)(乌黑乌黑 )(凉快凉快)(水灵水灵)
3.作者在这里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的情景) ;另一次是(乡村冬夜的美景) 。凡卡在乡村的生活其实(也是很苦的),但回忆起来(却感到很美好,很快乐,)可见(在城里学徒生活的痛苦)。这种写法就叫做(对比)、(衬托)。
4.请用“ ”划出描写爷爷外貌的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慈祥,和蔼可亲)的爷爷。
5.从对乡村雪夜的景色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感受到了乡村冬夜的快乐祥和,这与凡卡学徒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看出凡卡对乡村生活的神往。
(三)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jiào jué )睡着了。老板揪(jiū qiū)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起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鱼嘴直戳(chuō cuō) 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jiào jué),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粥”字(左中右)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Z)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弓、米)部。
2.给文中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3.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亲热 B、蔑视 C、仇视 D、喜爱
4.“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A、从水里取东西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5.如果把这一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6.“打”在字典中有以下5种解释:①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②殴打;③自,从;④购买;⑤派,安排。
A在这段话中“打发”的“打”应取第5_种解释。
B“打酒”的“打”应取第4_种解释。
C“挨了一顿打”的“打”应取第2种解释。
7.在朗读“亲爱的爷爷……我就要死了”这部分内容时,应采取第_2__种感情来朗读。
①要表达出悲伤痛苦的心情。②要表达出急切而痛苦的心情。③要表达充满希望信心的心情。
8. 请用“线画出凡卡两次挨打的原因的句子,并找出老板和老板娘两次毒打凡卡的动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动词: 揪、拖、揍、捞、戳
体会:凡卡学徒生活 的艰苦、难熬
9.这段话中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概括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1_ (1)挨打 (2)挨饿 (3)受冻 (4)孤独
10.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老板、老板娘的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老板的(残暴),伙计的(没有同情心),更深的体会到凡卡的(痛苦)。
(四)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有人说,《凡卡》这个小说最妙的就是用凡卡的梦来结尾。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吗?
说明凡卡的希望只是个梦,永远不会实现.梦醒之后,一切如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他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这个结尾,使我们更加同情凡卡,痛恨黑社会。
.2.一个善良的孩子说:“唉,如果凡卡在信封上准确地写上爷爷的收信地址,他就能摆脱这种悲惨痛苦的生活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以对话的方式,和这个孩子说说你的观点。 不同意。因为现在的俄罗斯正处于沙皇统治之下,像凡卡这样的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三.名言:积极面对逆境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 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篇二:凡卡 解读与赏析
苦难的多维度展现——《凡卡》教学解读
闫学
读契诃夫的小说《凡卡》,读者不禁为小主人公凡卡的悲惨命运而唏嘘不已。小说之所以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我想除了小说题材本身容易激起读者无限的同情,还在于契诃夫高超的创作艺术。
下面,我们现将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再谈教学建议。
首先,在小说所选择的题材上,《凡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小说创作于1886年。凡卡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小男孩,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旧俄时代,当时正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凡卡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奴隶,他的悲惨遭遇正是生活在那个时代所有底层人民的缩影。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选择的不是一个成年人,而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这就使更激发了读者内心的悲愤之情:连一个九岁的孩子也不能幸免,这个社会真是到了最黑暗的时候。假如契诃夫选择的是一个成年奴隶,比如着力点放在凡卡的爷爷或者凡卡死去的母亲身上——尽管他们的命运一样悲惨,但读者内心的撼动可能就不会如此强烈。契诃夫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表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这种黑暗就更真实,更能透入本质,也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契诃夫选择九岁的凡卡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方面缘于他认识到从孩子的角度反映现实更有力量,另一方面也缘于他对凡卡这种小学徒的悲惨的生活处境十分熟悉。这与契诃夫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契诃夫的父亲曾以开杂货铺为业,他家的小杂货铺里有两个小学徒,他深深地同情这些小学徒的不幸命运,这也成为他早期文学创作的主要源泉:用冷峻的笔触着力表现普通劳动者和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凡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由于契诃夫对学徒生活的了解,他在表现凡卡的生活处境时就显得格外真实,不论是细节描写还是环境展现,都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在小说创作手法上,《凡卡》尤其独到,表现出契诃夫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大致说来,契诃夫将凡卡的书信、写信时的回忆和作者的插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反衬、对比、联想、写实等表现方式,营造了繁复多姿而又真实可信的感人效果。
为什么要使用书信的形式呢?因为书信是一种倾诉的文体,在给亲人的信中,我们往往会把心中的欢乐和悲伤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凡卡也一样,他是一个孤儿,在给唯一的亲人爷爷的信中,他就把自己所受的委屈和苦难一股脑儿地向爷爷倾诉出来,同时也向爷爷发出了求救的信号。这种直抒胸臆式的书信形式,更容易站在凡卡的立场上展开叙述,展现凡卡悲惨的处境和切身的痛苦。单从这一点来看,《凡卡》以书信内容作为小说的主体部分,就比一般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描写的小说要高明得多。
从书信的具体内容来看,凡卡的倾诉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向爷爷诉说自己在鞋匠铺里所受到的非人待遇和悲惨的处境;二是向爷爷提出要求,求爷爷接他离开这个地方,回到乡下爷爷的身边。在向爷爷做过简单的问候之后,凡卡接着便开始诉说自己在鞋匠铺里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老板打他,老板娘侮辱他,店里的伙计欺负他,可吃的“简直没有”,还要日夜看管着老板躺在摇篮里的儿子。这对于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来说,他无疑承受了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巨大的苦难:从事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繁重的工作,孤零零地生活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在一群完全陌生的人之间,而这群人还天天打他、变着法儿地欺负他??因此,凡卡这样哀求爷爷: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这声声哭诉令人动容。“我就要死了”这样绝望的哭诉在这封信中出现了三次,除了这一次之外,还有两次: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我就要死了”“死路一条”“连狗都不如”,这样的说法不是一个孩子的夸张,而是一个孩子在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之后发出的绝望的哭喊。为了说服爷爷,凡卡表示回到乡下后要想办法去找活干,不给爷爷增添额外的负担,他甚至还拍着胸脯保证,“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而他的爷爷呢?真的能够把凡卡从这种“连狗都不如”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吗?从凡卡对乡下的回忆中,我们了解了爷爷的一些情况。爷爷是一个有钱财主家的守夜人,也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奴隶。我们不由得设想,假如他有能力养活凡卡的话,他也不会将唯一的小孙子送到陌生的莫斯科去当学徒;以爷爷的年龄与阅历,他应该安全明白把这样小的孩子送去当学徒是一种怎样的苦难。但凡卡总要活下去,把他送出去当学徒也许将来还有一口饭吃,爷爷就这样抱着一线希望把只有九岁的凡卡送了出去??而现在,假如爷爷真的收到了凡卡的来信,他又能做什么呢?
与一线教师朋友讨论这个文本时,曾听到这样的疑问:凡卡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又只有九岁,为何竟会写出这样的信来?其实,只要读一读契诃夫的原著就明白了。原来,《凡卡》入选教材时经过了删减,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忙得最起劲的是万卡喜爱的奥莉加·伊格纳季耶夫娜小姐。当初万卡的母亲佩拉格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莉加·伊格纳季耶夫娜就常给万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到佩拉格娅一死,孤儿万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后来又从厨房给送到莫斯科的靴匠阿利亚兴的铺子里来了??[①]
在被删减的文字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凡卡能够写信的原因。这样的细节反映了契诃夫创作上的高明之处。尽管文学创作可以高于现实生活,但一个九岁的穷孩子能够写字毕竟是一件必须交代过去的事情,否则,作品震撼心灵的力量就将大打折扣。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契诃夫深知这一点,他巧妙地在这样的插叙中不动神色地透露了凡卡曾经学习写字的细节,这就使凡卡能够写信真正变成了可以信赖的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教材删除了这个细节,虽然缩短了小说的篇幅,但却增加了读者不必要的疑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其实,从这个被删除的细节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弄清楚凡卡能够写信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还进一步知道了一个事实:凡卡确实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在他的母亲死后,他开始与爷爷住在仆人的厨房里,但后来又被送到莫斯科来当学徒。这段经历其实已经说明来当学徒是爷爷被迫作出的选择,如果生活可以维持的话,爷爷就不会把只有九岁的凡卡送到莫斯科来了。这个细节进一步证明,即使爷爷接到了凡卡的信,他也没有能力把凡卡接回乡下。
值得注意的是,凡卡的信中,除了倾诉自己所受的苦难,他还介绍了莫斯科这座大城市。他对爷爷说起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但凡卡的信中却没有丝毫的羡慕之意,因为他明白,尽管这里的许多东西对他这个乡下孩子来说无比新奇,但“房子全是老爷们的”,甚至“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说到底,
这座城市的繁华和富有不属于他这个来自乡下的穷孩子。相反,这座城市越是繁华,越是富有,他这个穷孩子就越是孤独,越是凄惨。这一点他也十分清楚,所以他讲完了莫斯科的繁华和富有,只向爷爷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老爷的圣诞树上摘一颗金胡桃,藏在他的绿匣子里头。这小小的要求让每一个读者感到心酸——尽管这个孩子处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中,但他对快乐的渴望依然存在,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啊!
在这里,莫斯科的繁华与凡卡在这座城市所承受的苦难,在客观上起到了互相映衬的效果,这也是契诃夫创作上的过人之处。
如果说凡卡在莫斯科的生活是苦的、悲的,那么,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就是欢乐的、幸福的。但这种欢乐与幸福只不过是一种程度不同的苦难而已。因为当读者仔细读那些凡卡记忆中的乡村生活,就会发现,凡卡记忆中的欢乐与幸福只不过是一种比较,与莫斯科非人的生活相比,在乡下毕竟有爷爷,有一条名叫泥鳅的狗,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还有那些熟悉的人们:阿辽娜,独眼的艾果尔,马车夫??想必他们都是与凡卡一样的人。在凡卡的记忆中,乡下生活都被罩上了美好的底色:爷爷是“非常有趣”的老头儿,“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泥鳅是“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在严寒的冬天去砍圣诞树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甚至连乡村的夜晚都变得充满诗情画意: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在此刻沉浸在痛苦中的凡卡看来,乡下的星星是快活的,天河是特别明亮的,这一切的美好其实都是缘于莫斯科学徒生活的苦难。在凡卡的记忆中——毋宁说是在想象与幻觉中,乡下的生活是如此值得怀念,可是,身在局外的读者,读到这样的文字,却不由得更加心酸。
小说最后以表现凡卡的梦境为结束。这是个美好的梦。在梦中,爷爷正坐在暖炕上读他的信,那只叫泥鳅的狗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读者多么希望凡卡能梦想成真,但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梦只能永远是梦,这一方面是因为凡卡在信封中没有写清楚爷爷的具体地址,另一方面也因为爷爷其实根本没有能力将凡卡从目前的苦难生活中解救出来。这一点,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中的凡卡并不知道,但正是这种毫无希望的希望,却更让读者唏嘘。我们不忍去想,凡卡将在一种怎样充满渴望的期待中盼望爷爷的身影,盼望回到乡下那个记忆中无比美好的环境。梦境的美好,愈加衬托了现实的残酷,梦想注定会破灭。小说在这样的梦境中结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创作功力正是契诃夫作为一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超越一般作家的地方。
基于以上解读,该如何教学这个文本呢?作为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如何教学这个文本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经典的妙处,领略到文学的魅力呢?我的教学建议大致如下:
第一板块:凡卡的遭遇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文本,初步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部分,并着重通过阅读凡卡的书信了解他在莫斯科当学徒的悲惨生活。
1.了解作者契诃夫的生平与主要创作特色。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构成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部分?
3.通过阅读这篇小说,口头说说小说主人公凡卡的生活遭遇。
4.再读小说中凡卡的书信内容,具体说说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处境,同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板块:凡卡的渴望
这个板块的教学,主要是在第一板块了解了凡卡悲惨遭遇的基础上,通过凡卡书信对爷爷的哀求,以及他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来感受凡卡内心的渴望,进一步理解凡卡在莫斯科所受到的非人待遇。
1.凡卡向爷爷哭诉自己在莫斯科的悲惨遭遇,他向爷爷发出了怎样的哀求?
2.结合作者插叙的内容和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内容,联系爷爷的处境,思考:这样的哀求有用吗?(爷爷只是老爷家里的一个守夜人,也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他是没有能力把凡卡接回乡下来抚养的。)
3.凡卡是那么希望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在他的记忆中,乡村生活是怎样的?阅读凡卡关于乡村生活的回忆片段,感受凡卡眼中乡村生活的美好。
4.讨论:凡卡眼中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美好,那里真的是一个幸福生活的天堂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三板块:凡卡的结局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凡卡的梦境和爷爷的处境,讨论凡卡的命运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结局。
1.小说以凡卡的梦为结尾,想象这个梦,凡卡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2.你觉得凡卡能够梦想成真吗?结合文本中的相关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辅助学生理解,可将教材中删去的有关凡卡学习写字、被送到莫斯科来的经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解:凡卡的这个梦只能是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信封上没有写清爷爷的地址,另一方面也因为爷爷是没有能力把他接回乡下的生活的。
3.综合上述讨论,请你预测凡卡最终的结局,并通过相关细节的描述,来说明你这样预测的理由。
4.尝试将自己预测的凡卡的结局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四板块:作者的创作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领略契诃夫小说创作的魅力,感受《凡卡》作为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关于小说的创作结构:
(1)讨论:根据你已有的阅读经验,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作家要表现凡卡这类苦孩子的悲惨遭遇,你估计他们会大致采取什么方法去写作?或者说他们的小说大致会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去展开?
(一般作家可能会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在写作结构上大致会采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采用插叙、倒叙等方法来组织内容。)
(2)看契诃夫创作的《凡卡》,他表现凡卡的悲惨遭遇,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创作结构?
(契诃夫是将凡卡的书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与作者的插叙三部分内容完美结合起来,使小说结构繁复多姿,在刻画人物上也具备了更多的角度,因而更加深入。)
2.关于以书信为主体:
契诃夫以凡卡的书信为主要内容来展现凡卡的悲惨命运,而不是直接采取作者叙述的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种直抒胸臆式的书信形式,更容易站在凡卡的立场上展开叙述,展现凡卡悲惨的处境和切身的痛苦。)
3.关于以梦境为结尾:
(1) 契诃夫以凡卡的梦境作为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说在这样的梦境中结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梦境的美好,愈加衬托了现实的残酷,梦想注定会破灭。这种创作功力正是契诃夫作为一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超越一般作家的地方。)
(2)除了以梦境作为结尾,你认为还可以采用怎样的结尾?
(3)将契诃夫的结尾与你创作的结尾作比较,你认为哪一种结尾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说出自己的理由。
4.推荐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
《凡卡》一文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我紧紧围绕三个对比,导读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老板与爷爷对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凡卡的学徒生活很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经过反复阅读讨论,学生知道了凡卡的悲惨遭遇。
⒈活计多。凡卡是鞋铺小学徒,而他还要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况且“他们的小崽子一哭,就别想睡觉”,凡卡成了保姆;替老板娘收拾鱼,凡卡成了家佣……连伙计们也捉弄他,打发他去打酒,叫他去偷老板的黄瓜。
⒉经常挨打。老板揪着他的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老板娘拿鱼嘴戳他的脸;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拿楦头打他的脑袋,使他昏倒,好容易才醒过来。在这当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的丰富内涵。一番讨论,学生列举了好多,比如凳子、木头、铁条……总之,只要身边有的,都可以拿来打。从而理解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看待。
⒊挨饿挨冻。吃的简直没有,一日三餐只是一点儿面包和稀粥;睡,在过道里,只要那小崽子一哭,他就别想睡觉;穿的,凡卡是小鞋匠,可是没有鞋(第10自然段),老板对凡卡的剥削是何等之重!
通过导读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凡卡在老板家里毫无幸福可言:“连狗不如”、“生活没有指望”、“只有死路一条”。
接着,我问学生:凡卡与爷爷在一起怎样呢?学生通过阅读“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插叙部分,知道了,爷爷总是带他去砍圣诞树,爷爷还与凡卡追笑,喊着逮野兔,与爷爷在一起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快乐,是多么令凡卡神往!
二、城市与乡村对比
“莫斯科是个怎样的城市?”我用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第11自然段。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①房子全是老爷们的。②有供玩乐的用具,如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各种枪,可是都很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③肉店里野味丰富,如山鹬、鹧鸪、野兔……穷人也只有看的份儿。
篇三:凡卡
一、概述
课文《凡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爱国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但这些内容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过于遥远,在情感上很难与孩子形成共鸣,所以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多省略号。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用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课本及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
诃夫写的《凡卡》。(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让学生出示预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等)
2.出示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
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15、凡卡(俄 契诃夫)
写信 回忆
15 《凡卡》教学设计
上传: 许春莲 更新时间:2012-5-25 10:57:21
15 《凡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真切细致的描写,深刻感人的内容,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为课文的特点。
(2)文中有一幅彩图,体现了凡卡写信前的害怕,写信时的痛苦,以及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美好想象。
(3)这篇课文,主要讲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由农村来到城市的一鞋铺当学徒。他受尽了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写信告诉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流露出自己对献礼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努力让学生敞开心扉去触摸语言,去感受语言,去体悟语言,去潜心会文,使学生在沉浸于文本语言和情境的基础上,融入凡卡的情感世界,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领悟作者写作手法的匠心独运,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凡卡悲惨境遇的同情,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能认识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2、能找出课文中体现凡卡学徒生活悲惨的重点句段,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感受,有感情朗读,感受凡卡“连狗都不如”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同情心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3、知道本课属于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了解小说要素之一是塑造人物,体会小说中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这篇课文的难点是课文把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初次接触。这是教材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要服务于学法,要体现和渗透学法。教法要依据训练重点,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凡卡》这篇课文,我紧扣训练重点,依据课文内容和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教师情感,大胆处理教材,设计"以导助学,以情促学,以情促学,长文短讲,以读代讲"的教学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对,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曾经这样评价过俄国的另外一个作家,说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3470多篇小说,被世人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就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曾经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短篇小说《凡卡》。好,上课。
二、直奔主题,感受悲惨
1、看老师板书课题。
2、说到小说,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感动人的心灵。(出示课件)看,这就是本课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你能说出在课文中他们的角色吗?(指生说)
3、在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用上这几个人的名字说一下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好,准备一下,组织好语言。(指生说)
4、凡卡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凡卡向爷爷诉说了什么?好,谁来说。(看到你们高高举起的手,老师非常高兴)(板书:学徒生活)
5、同学们,凡卡在鞋匠家的学徒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选择什么?(痛苦、悲惨、猪狗不如、艰苦——)(随机板书:悲惨)
6、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看在凡卡的信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勾划相关语句,或者写下你的理解,在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着你读书的思考。好,开始读书。(师随机巡视,个别交流。)
(同学们的读书习惯真好,有的同学划下了相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划下了重点词语,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7、交流。出示幻灯片“昨天夜里……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自己小声读,边读边思考,在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结合重点词语。好开始。
8、学生交流。(“揪”“直戳”“随手捞起”等词语。为什么到院子里?“家伙”可能是什么家伙?感受到什么?)
9、面对老板的凶狠残暴,九岁的凡卡痛苦无助,带着这种理解,谁来读?
10、同学们,从老板、老板娘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老板的凶狠和无情,体会到了凡卡的悲惨和无助,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是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字、一词却传递着文字背后丰厚的意义。
11、同学们,凡卡除了挨打,还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惨?
(生读挨饿、挨冻)
吃的是一点点,吃不饱。睡在过道里。同学们,知道莫斯科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最低到多少吗?零下40多度,我们这里最低也就是零下10多度,那就是寒冷的冬季了,寒风刺骨呀。而九岁的凡卡却睡在了过道里。
12、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凡卡?
13、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这样诉说自己的生活(出示课件)
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饥饿、寒冷、毒打在折磨着九岁的小凡卡,读
14、此时此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他想——回家。(板书:想回家)
15、出示课件“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我就要死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凡卡,你在这里过着悲惨的生活,你将怎样去求爷爷接你回家?(配乐,生读。评价:我仿佛听到你的心在颤抖;我感受到你迫切回家的愿望)
过渡:凡卡想离开“这儿”,“这儿”指的是哪里?鞋匠的家。是的,凡卡想离开鞋匠的家,想离开莫斯科。那,同学们,在凡卡眼中,繁华、热闹的大城市莫斯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对这里,他一点留恋也没有吗?自己读书,从书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书之后,可以先小组交流一下。师巡视,指点)
16、在繁华、热闹的莫斯科,有很多人,有很多乡下没有的东西,但这一切对凡卡而言是冷漠的,是不属于凡卡的。在凡卡的内心,他感受不到温暖,他孤独的在莫斯科、在鞋匠家里承受着一个九岁孩子难以承受的冷漠(板书:冷漠)
在热闹的圣诞节前夜,我们听见,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我们知道,他想回家!
过渡:凡卡回家的愿望是那么迫切,家乡究竟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呢?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读凡卡在写信时想到了家乡的什么?
三、对比衬托,感受快乐
1、砍圣诞树的快乐。齐读“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感受快乐。或许,凡卡在写信时嘴边会流露出一丝微笑。板书:快乐
2、凡卡和爷爷守夜。当别人在梦中熟睡,乡村的夜晚是多么美丽呀!(生读)(板书:美好)
正在阅读:
凡卡主要内容02-11
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 英译中(译文)03-14
存货、固定资产练习题及答案12-08
最新-2018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48 新 精品01-03
材料力学 压杆稳定答案09-23
氮吹仪中文使用说明书10-08
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只有两位10-19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 图文09-13
南方电网设备标准技术标书-10kV户外开关箱(贵州版)04-18
关于开展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