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 - - - - 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3-10-30 21: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笔记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传播学教程
Chapter One: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 一、名解
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
1、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Chapter Two: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一、名解
1、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二、简答
1、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
答: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是它诞生的基本条件。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是: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信息和知识产业;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体力劳动者,而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Chapter Three: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名解
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3、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
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
4、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二、简答
1、象征性的互动理论?
答:象征性互动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其代表学者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布鲁默、西布塔尼等人。这种理论把人类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认为象征活动是人类创造文化的一种活力,研究象征行为不仅能够揭示人的本质,而且有助于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 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1)人是根据“意义”(对事物的认识)来行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意义”、“社会互动”和“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概念,也是考察社会传播的重要视角。 2、试述符号的基本功能?
答: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概括起来说,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3、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 ?
答: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一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符号的意义。符号的意义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侧面来把握意义的特征。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一般说来,明示性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暗示性意义较容易发生变化。明示性意义是某种文化环境中多数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和有着共同理解的意义,暗示性意义中既有多数成员共同使用的,也有特定个人或少数人基于自己的联想而在小范围内使用的。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界定。确定外延和内涵,是为事物的概念下定义的两种基本方法。
(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与意义区分无关的因素一般不包括在内。Chapter Four: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名解
1、“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就是沿着拉斯韦尔的这条思路形成的。
2、香农—韦弗模式:美国的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1949年提出,这个模式是描写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变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送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一定衰减或失真。噪音的概念,对考虑传播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二、简答
1、传播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答:(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这种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我们不能设想传播双方同时向对方发送讯息的情况,一环扣一环的连结是传播过程序列性的体现。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除此之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2、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答:传播者—> 讯息—> 媒介—> 受传者—> 反馈 Chapter Five,six: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一、名解
1、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2、人际传播: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3、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归属感、成员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4、群体传播:主要指的是一般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
5、群体意识: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包括关于群体目标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等内容 6、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7、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8、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蔓延开来的过 程。经过这个过程,一种情绪或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9、组织传播: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
10、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指的是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视觉或听觉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二是行为规范标识,三是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企业标识系统宣传是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的统一。 二、简答
1、人内传播的特性?
答:(1)它是个体(个人)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米德“主我客我”理论?
答: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了考察。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3、布鲁默的“自我互助”理论?
答: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8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这一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4、人际传播的特点?
答:(1)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比其他形式的传播更为丰富和复杂; (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4)在传播关系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 5、人际传播的动机?
答:(1)为了满足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需求; (2)为了与他人建立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识;
(4)为了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各种精神和心理需求。 6、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答:美国学者库利的“镜中我”概念,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来观察、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这些“认识”和“评价”的情感。 7、群体的本质特征及意义?
答:(1)具有共同或接近的社会属性或目标取向;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局部社会”。 群体对社会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以方面,群体对个人成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这些需求和愿望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 (b)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c)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但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社会分工,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对个人来说,群体在为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又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8、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答: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的功能包括: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维持群体的同一性; (4)为全体成员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5)通过群体压力来制约成员的偏离行为。 9、组织传播的功能?
答: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协调。组织中的各部门和环节通过信息的传达和反馈相互衔接,使各部门和岗位成为既各司其职,又在统一目标下协同作业的整体;
(2)指挥管理。组织进行指挥管理的每一过程都体现为一定的信息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互动的机制下进行的;(3)决策应变。适应新情况、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4)形成共识。共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内的传播互动过程,必然伴随着围绕特定问题的信息传播活动。
Chapter Seven : 大众传播 一、名解
1、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
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信息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环境
3、三功能说:由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即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4、四功能说:指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功能,由美国学者赖特在继承拉斯韦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 二、简答
1、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特点?
答:(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不是特定阶层或群体,而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单向性;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拉扎菲尔德和默顿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观点 ? P41 答:(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3、试论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P126 Chapter Eight, Nine: 传播制度与传播媒介 一、名解
1、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的部分。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媒介控制: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对传播媒介实行管理规范和监督控制。通常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传媒的内容控制等。
3、传播媒介: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也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4、“热媒介”和“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5、媒介依存症:一种所谓的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和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6、“把关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传播者也就成了“把关人”。把关人又叫守门人,是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概念,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 二、简答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我国的社会主义媒介制度及其规范理论正在发展和探索过程中。就目前而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防止私有资本垄断,保障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2)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执行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4)通过沟通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其本身也是新兴的信息和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阅读: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 - - - - 读书笔记10-30
小学五年级学生评语集锦04-19
介电材料类型 应用及发展03-21
综合体装修概念设计05-11
格列夫游记阅练习含答案全01-14
GMAT语法题解题方法03-05
对合伙制、公司制和信托制的比较06-07
关于核对201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和报送毕业生联系方式的通知10-17
中国移动网上大学题库代维 集客 无 L110-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郭庆光
- 传播学
- 笔记
- 教程
- 读书
- 成人计算机等级考试复习 - (选择题1-100)
- 阎良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及产业发展规划
- 维修钳工试2答案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易错题精选
-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及答案
-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 高中数学函数专题(定义域、值域、对称性、奇偶性)
- 论文样板
- 仅念一遍即可获巨大功德的诸佛如来名号 - 图文
- 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试练习题
- 厦门会展业领导小组
- 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 课外阅读《男生贾里全传》完全习题-答案
- 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经济效益探讨
- 2013年10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重庆一中初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含答案)
- 小英雄雨来课外阅读题
- 大计复习
- 结构化面试通用题库01
- 上海某50KW光伏并网电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