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2009年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30 12: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我市2009年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调查报告

按照省审计厅统一安排,市、县两级审计机关从5月中旬至6月底,对全市2009年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村低保)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全市共延伸调查了4 8个乡镇,124个行政村,964户农户,抽查享受低保人数3708人,查阅低保档案l289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低保工作开展及资金收支情况

我市于2005年建立和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渭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经过多年的运行和探索,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资金运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全市实现了社会化发放,大荔、白水、蒲城等县还结合县情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

至2009年末,全市享受农村低保885.15户,保障人数27.3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430.71万人的6.34%,全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1161.75元/年人,人均补差水平661.87元/年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3337.25元,低保标准占人均纯收入的34.81%;人均补差水平占人均纯收入的18.85%。

2009年市县两级共收到低保资金25186.68万元,其中:收到省级拨入农村低保资金22419.7万元(含省管大荔县3455.7万元),市县两级配套资金2757万元,利息收入9.98万元。当年支出23629.46万元,其中:市本级使用20万元,各县(市、区)使用资金23609.46万元。市县两级当年结余资金1557.2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4887.89万元(财政部门结余4650万元,民政部门结余237.89万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市民政、财政部门在低保政策执行和资金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各县(市、区)在落实农村低保政策,筹集、管理、使用低保资金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低保政策执行中事权、财权分离,资金基本达到专户储存、分账管理,为农村27.34万贫困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由于部分县(市、区)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村低保资金在管理、使用中还存在着滞留、挤占、挪用等问题需加以完善和纠正。 三、存在问题

(一)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l469.2万元

2009年市县两级应配套4226.20万元,实际安排配套资金2757万元,占应配套资金的65.2%,少配套资金1469.2万元。其中:市本级537万元,高新区29万元,蒲城县451

万元,大荔县141.11万元,韩城市311.09万元。 (二)两个县低保资金未实行专户储存,分账管理

调查发现,澄城、韩城两县(市)农村低保资金未实行专户储存,分账管理,造成各项专款年末结余混在一起,难以分清。

(三)利息收入未计入农村低保资金收入63375.84元

2009年市财政局将低保资金当年产生的利息收入63038.1元,华县民政局将低保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337.74元未计入低保资金。 (四)挤占低保资金56.53万元

1.大荔县2009年挤占低保资金38.40万元用于五保户支出;大荔县段家乡东高垣村将7户21人11214元低保金集中领取、平均发放给村上70岁以上老人;大荔县许庄镇周家村以低保名义给村小组长发工资6228元。

2.蒲城上王乡分水岭村平均分配低保资金4.99万元。

3.韩城市民政局从农村低保地方配套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11.4万元,用于补充经费不足。

(五)农村信用社滞留资金80.38万元

2009年大荔县段家信用社低保代发户二、三、四季度共收到低保资金80.38万元,每次滞留时间超过一个月,未能做到及时发放。 (六)“非保得保”占有较大比例

从市审计局对潼关、华县、大荔、蒲城四个县入户调查情况看,“非保得保”户数占到调查户数的10.53%。潼关、华县和蒲城五保户重复享受低保金39人;华县和蒲城贫困、特困重复享受5户18人;潼关县还存在多报家庭人口数申请享受低保金问题。 (七)低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完全做到按户施保

经调查发现各县均存在未按户施保现象。全市共入户调查了964户,通过公安户籍部门调查了3030多户,有797户未按户施保,占到调查户的20%,差异人数1306人。 2.低保档案管理不规范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县(市、区)档案资料不完整,普遍存在以申请表代替申请书;不少档案缺少支撑申请理由的证明材料;普遍缺少低保户收入测算、核实资料,走访调查记录等,基层乡镇档案仅由村级填写了简单的家庭情况,有的审批表甚至存在审批签字手续不全、盖章不全等问题,档案管理有待完善。 3.执行低保程序不够规范

一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测算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由于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很难核定,乡镇、村在实际操作中基本采取民主评议的办法来评定困难程度,确认保障资格;二是申请、审批程序不够规范,个别享受低保家庭,没有个人申请资料,未经村委会评议,个别家庭审批表民政部门批准时间在前,乡镇审核在后,日期前后矛盾;三是不少县未严格落实农村低保对象公示制度,不少群众对本村享受低保的家庭不清楚;四是部分县市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不够,应退尽退难以实现。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存在未完全按户施保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家庭父母与子女已分灶吃饭,实为两个家庭,但公安局的户籍资料是一个家庭,与实际有差距;另一方面因低保名额受人数限制,村干部为了平衡矛盾,将有限的资金惠及更多的农户,形成按人施保。

(二)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均存在“非保得保”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农村低保对象资格认定主要的依据是计算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但农民收入中实物收入占相当比例,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难以货币化;二是低保核查手段落后,申报环节主要靠村干部的操作,容易出现人情保、关系保;三是边缘人群难以区分,由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保障标准附近的农户资格认定,往往把握不准,具体执行标准难以统一;四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少群众误以为,只要进入低保就能永久享受待遇,同时,部分乡镇、村干部在对待低保户退保问题上,不愿意得罪人,造成应退出的难以退出。

(三)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低保档案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完整,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低保是一项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工作,一些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二是现有从事农村低保工作人员职责不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三是近年来,农村低保一直在扩面,工作量不断增加,不少民政工作站未配备专门的工作电脑,有关数据的统计需借用或与其他部门合用,客观上影响了管理的规范性。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迸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目前乡镇民政工作普遍存在办公条件落后,人员少,业务能力低,政策观念不强等问题,而包含农村低保在内的涉及各项救助救济工作量大、面宽,政策性强,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明确职责,充实人员,提高素质,改善条件,发挥乡镇一级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完善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低保家庭收入的测算和动态管理既是农村低保管理中的难点,又是农村低保管理中的重点。政府应完善《渭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

制定明确的测算收入标准,细化测算方法,加强收入测算的可操作性,尽可能的做到收入测算的准确性,同时要考虑家庭必不可少的刚性支出,如:大病医疗支出、子女上学支出、家庭主要成员失去劳动能力等,积极探索动态管理的方法。

(三)建立农村低保信息数据库。审计调查发现,不少县存在享受低保户不以户主名义申请低保、重复享受低保现象,管理部门应建立农村低保家庭信息管理数据库,对享受低保的家庭每个成员的住址、身份证号码、收入来源等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避免重复施保,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监察、财政、民政、审计等部门应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对低保等各项民生资金的政策执行、资金运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纠正存在问题,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海曙区审计局关于海曙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6-6-25 15:56:01 浏览次数:1511 文字显示: 大 中 小

海审[2006]17号

海曙区审计局关于海曙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的报告 宁波市审计局:

根据浙审办社[2006]21号和我局审计计划安排,我局于2006年2月24日至4月7日对海曙区2003至200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调查,现将本次审计调查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了切实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1996年起,我区建立了低保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2002年11月,我区实施了《宁波市海曙区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2004年12月,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宁波市海曙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我区低保资金来源由市、区及街道三级补助构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低保资金的使用是根据城乡居民的收入情况实行定期差额补助,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给低保户。

本次审计根据要求,采取财务审查与问卷调查、座谈询问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调查重点包括了解海曙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规模及收支情况、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分析该制度的设计情况等。经审计调查,2003至2005年海曙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收支情况如下: 2003年,我区低保资金总收入631.83万元,其中市级补助259.96万元,区级补助361.04万元,乡镇补助10.83万元;实际支出572.08万元,其中支付城镇低保554.03万元,农村低保18.05万元。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海曙区月平均享受低保政策的城镇居民为2023户,共计4284人,低保金标准为260元/人;农村居民82户,共计190人,低保金标准为180元/人。

2004年,我区低保资金总收入1031.64万元,其中市级补助348.05万

元,区级补助673.2万元,乡镇补助10.39万元;实际支出745.37万元,其中支付城镇低保728.05万元,农村低保17.32万元。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海曙区月平均享受低保政策的城镇居民为1603户,3211人,低保金标准上限为320元/人,下限280元/人,农村居民84户,193人,低保金标准为200元/人。

2005年,我区低保资金总收入1043.63万元,其中市级补助277.76万元,区级补助761.47万元,乡镇补助4.40万元;实际支出714.97万元,其中支付城镇低保707.64万元,农村低保7.33万元。根据民政部门统计,2005年,我区月平均享受低保政策的城镇居民为1840户,3623人,低保金标准上限为320元/人,下限280元/人;农村居民13户,25人,低保金标准为200元/人。

审计调查表明,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管理比较规范,民政部门、社区对低保对象建立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低保对象的审查能够坚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审批程序符合规定,低保资金能够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定期足额发放。从问卷调查情况看,76%的低收入居民对该制度表示满意。该制度在保障本区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构筑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1、低保入口把关难,存在“破窗效应”。由于低保政策中明确规定了享受该政策居民的收入条件,故核实收入成为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内容。但当前我区的低保户大多为失业者或没有固定工作的“隐性就业者”,政策执行者缺少有效手段来核实收入,存在部分居民趁机钻空子挤进低保行列的现象。这种由于收入核实难以到位或把关不严,导致部分居民钻政策空子违规享受低保待遇,管理部门又难以采取措施加以惩治,有可能导致潜在违规者越来越多。

2、低保办法尚待完善,部分条款操作性不强。低保办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居民要享受低保政策必须经劳动就业部门或街道就业帮困机构二次以上推荐就业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不准享受低保政策的条件,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低收入居民为能享受低保政策而采用各种方法(如以傲慢的态度或自曝劣史等方式)迫使用工单位拒绝,这样就有效地规避了低保政策所设置的进入障碍。又如政策中规定饲养宠物和使用移动电话的居民不准享受低保政策,而实际执行中由于难以查实归属权而使该条款形同虚设。

3、人员配置跟不上管理需要,政策执行有漏洞。从低保工作的管理情况看,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主要集中在社区,而社区一般只配备一名工作人员,部分社区管理着几十户乃至上百户的低保居民,如果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低保工作者要经常了解低保户的家庭变化情况,特别是收入核定方面,工作量大,难度大,当前的人员配置难以适应管理的要求。由于人力不足,手段有限,故存在对资料真实性的关键审核难以到位的情况,导致政策执行中存在漏洞。

4、低保出口不畅,财政负担将日益增大。低保工作实行的是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模式,但从目前的管理状况看,在低保的入口存在把关难的情况,同时在低保的出口也存在“出口不畅”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当前居民的素质不够高,把低保当成一种福利,存在国家财政补助“不拿白不拿”的心态。 5、低保卡“含金量”日高,政策公平性受到质疑。从本次调查中了解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7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