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师用书人民版必修2

更新时间:2023-11-24 06: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重点: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 2.难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材整理1 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

①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改革胆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调节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3)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

①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教材整理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93年11月。

1

(2)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①目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

①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2.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9月。 (2)内容

①指导思想: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公有制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⑤非公有制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3.初步建立的成果

(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轻巧识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中思考] 1.为什么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趋向具体化?

【提示】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2.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在何处?

【提示】 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2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 三中全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

探究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史 料 史料一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史料二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商品市场经济的 图一 图二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提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3

解 读 抓住“束缚”“混乱”“不会……对立”等信息分析两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利弊。 象征。 (2)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论拓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同的经济成分之间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作用

①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宏观调控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

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解题模板】 抓关键 排易误 关键信息:图片的文字信息“1992—2012年”“江苏GDP增长”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1956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实B.“一五”计划的实施 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4

施是1953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B项;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是1984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C项 验结论 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1992—2012年”“江苏GDP增长”说明与经济政策调整有关,1992年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1.“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次讲话指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提出真理标准问题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B

2.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解析】 抓住“1992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的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答案】 B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

【导学号:68230054】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 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

【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目标是要使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7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