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爱的纠葛与脉络 - 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 郭宏瑜
更新时间:2023-12-10 08: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亲爱的歌词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情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台湾]郭宏瑜
内容摘要:冯小青,一缕明代万历年间的芳魂,似幻还真,飘荡在情爱风月之间,撩拨历代文人心底最深的那根弦。这个最初记录在《情史》的凄美故事,或者化为小说,或者化为传奇,或者化为一种典型,甚至有机会在今日化为破空长剑,划破彷若万古长空之《红楼梦》,成为解读红楼密码的关键之一。
历来研究关于冯小青故事与其一系列相关作品群对《红楼梦》一书及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影响,较为明确者乃从玉诺《林黛玉与冯小青》开始,钱锺书、吕启祥、杜春耕、王人《〈红楼梦〉对〈冯小青传〉的恩继之,其中杜春耕所发表的
直接继承》,更以巨细靡遗的方式考证冯小青相关作品群与《红楼梦》版本之间的关系,证明二者确有其密不可分之处。而值得思考的是,版本考据的确是分析冯小青与林黛玉人物形象传承关系的重要依据,但不可忽略的是,小青形象经过明清一系列作品的催衍而更加深化,其影响的层面必定是多元且全面的。当小青形象所展现的情爱纠葛与夙慧早夭意涵贴近曹雪芹灵魂深处,依循此脉络而创造岀的林黛玉,必然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55
或多或少呈现小青肌骨乃至丰神;这一方面,也就不是单从考据版本上的借鉴,便能一窥其内在精神意蕴了。
因此,本文期能在前辈版本考据的基础上,重新回归小青故事原貌,试以各种层面分析冯小青生命元素,看这一缕芳魂如何进入曹雪芹的悲剧美感之中,重新幻化为黛玉,在承袭与重塑间,续一场人间情爱风流债。
关键词:冯小青
林黛玉
红楼梦
原型
夙慧早夭
一、前言
历来学术界对冯小青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着
二
眼于冯小青心理层面分析,一是讨论冯小青故事及其相关作零品群的演化与影响,一是针对冯小青故事中典型形象对明清零八小说戏剧角色型塑的影响,其中当然包含与
《红楼梦》中林年黛玉的形象塑造之关联性。虽然,至今尚未有作品针对冯小第青故事的多元面向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个全盘通透的三辑
研究,但小青的形象与故事所代表意涵,确有其文化的承续性,对文人创作的影响亦有其脉络可循。我们可以透过前辈的研究了解小青故事在明清小说戏曲的承续上,表现出的有其不可忽略的地位。
将冯小青系列故事与《红楼梦》作比较,相对于《红楼梦》其它部分的研究其实属少数。民国时期,有学者留意于冯小青与林黛玉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开始进行较为统整的研究。诸如:玉诺《林黛玉与冯小青》将二者的形象作了比较性的探讨②。钱锺书《管锥编》提到二者先后为明清时期“佳人薄命”的代表,黛玉创作的成功,使小青之影响成为过去③。吕启祥《夙慧?早夭?福薄──林黛玉形象中的冯小青因子》以二者的内在质性为最主要的论点④。而近来学界最为完整
56
的研究,应为杜春耕《〈红楼梦〉对〈冯小青〉作品的直接继
⑤
。承》
在杜春耕这篇文章中,分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共同性”与“《红楼梦》与《小青传》作品群”二大部分。首先,杜春耕在”冯小青与林黛玉的共同性”中指出两人的相关性,包括《:情史》(《情天宝鉴》)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书名的相似、青黛二人气质调性、出身背景、分别有尼姑和尚预言、二人年岁相近、皆多才、二人之眼泪皆有所寄托、花魂焚稿、离恨天等相仿之处,还有二字的出现、绝粒、梨汁⑥、《牡丹亭》对二者的影响,皆和湘妃形象有所连结等。另一部分“《红楼梦》与《小青传》作品群”中则将小青系列作品—包括《疗妒羹》《、春波影》《、风流院》三个作品、与群——
《红楼梦》做文字上的检校,将存在其中有文字借鉴关系者,一一列举。两个部分共举七十多条直接或间接的例证,证明林《红楼梦》中有多处文字借鉴小青故事作品群,及冯小青、黛玉形象存在的关联性。这的确为研究青黛之间的关联性,作了具体有力的说明。杜春耕在本文中指出:曹雪芹捕捉到了小青身上许多超越时代的精髓,化出了一个全新形象的林黛玉,在写作时,从可能得到的若干种与冯小青有关的作品,借用一些词汇和局部构思,写出了自己的作品《风月宝鉴》。《红楼梦》的成杜春耕还指出,研究青黛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书过程与续作问题。
除了杜春耕以外,王人恩《双木起而二马废──试论林黛玉形象对冯小青的继承与超越》⑦一文,则为青黛比较的最新研究。他在研究冯小青的文本考证与人物真伪上花了相而在比较青黛二人的形象上,仍不脱当大的功夫,巨细靡遗。
以文字片段或情节的类似2处来作比较。就全文来说,青黛比较的篇幅较对小青的考证少的多。
若撇开文字或情节的类似,由文化的角度来审视青黛关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57
系,或许我们会发现,所谓”小青典型”人物,应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累积与纠结现象,这样的典型应是由整个中国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念累积而成,这类人物自有其承续与发展上的意义。同时,这种人物是符合各朝代社会大众对女性的普遍性期待心理,加以文人的渲染、
寄托,所共同成就的。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土壤中,曹雪芹所创造出来的黛玉形象,甚至其他角色必然会或多或少受此流风染。这乃是文化共同走向所致,若单就
“文字借鉴”“、角色沿袭”“、构思化用”的角度来看,或许不免抹煞了作者的原创性,或者忽略了整个中国文化中女性所敷衍的形象所代表的内在意义部分。
因此,本文试图将冯小青所代表的人物典型,就其生命中所展现的情爱纠葛,论述何谓文化累积而成的小青典型;
二
并依循此脉络来检视林黛玉身上的小青气味,看林黛玉究竟零承袭了哪一部分的冯小青元素,同时又在情爱的世界中,开零八展出什么新的形象。如此一来,我们便能看出曹雪芹从传统年女性文化中融合幻化出来的林黛玉形象,又是如何地扣紧所第有人的心绪,成为中国女性的新典型代表。
三辑
二、冯小青故事及其生命元素
自明朝末年以来,文人对于冯小青人物是真实存在否,其实有分歧的看法。但无论冯小青是真是伪,其所代表的女性形象,都是中国文化中极为扣人心弦的一环,有别于传统中国妇女形象,有别于社会大众对女性的期待。小青的夙慧多才、华年早夭,象征着一种文化的归结,同时也影响着其后文人的创作。
(一)冯小青其人其事
冯小青,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女子,家住广陵,拥有绝世的美貌和与生俱来的才华聪慧。十岁时曾遇一老尼渡化:
58
“是儿早慧福薄……无令识字,可三十年活耳。”家人皆以为老尼痴妄。她的母亲是一个女塾师,因此小青从小获得良好的教育,妙解音律,社交场上“随变酬答,悉岀意表,人人唯恐失姬”“,风期异艳,绰约自好,其天性也”。年十六,嫁与冯生为妾。但冯生性嘈憨鲁莽,大妇又悍妒不容,时常加诸凌虐。大妇将小青徙往西湖孤山别业,她的生活更为清寂。后来,长相作伴抚慰的友人杨夫人随夫迁往他乡,小青时时担心大妇监视迫害,加以自身的弱症,内外煎熬,故幽愤凄怨而亡,其作品和画像尽为大妇所焚,只留九绝句、一古诗、一词而已。这个弥漫美丽与哀愁的故事,保留在詹詹外史的《情史》之中⑧,是目前可见最早的资料,尔后,又见于《虞初新志》卷一⑨,两者内容大同小异⑩。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小青情事的真伪仍未有定论,但其形象却恰如幽谷中清清水潭边的水仙,自顾自的美丽,绽放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小青的美丽,是充满自觉与为己性的;小青的忧伤,是对自身价值的无限伤感,对自身遭遇之莫可奈何。综观其幽愤凄怨,大抵乃先天个性与外在环境的相乘作用使然,因而造就岀一个夙慧却早夭的凄婉形象,牵动后世许许多多人的心弦,甚至转而以各种形式,呈现岀不同的样貌。
晚明以来,文人游西湖必至小青遗迹,心有所感,许多晚
#\明和清代游记类小品!由此而发。另外,冯小青故事也铺衍成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戏曲小说的元素,甚而在旷世巨作、宛如天书般令人惊艳的《红楼梦》中,竟也能从林黛玉身上寻岀几分小青的气味。可见其影响之巨,概括多么庞大且多元的体系。
小青的人物典型,也是明清小说中女人典型的代表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女子的压抑,自古而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往往深植人心。因此,当美丽多才的小青出现,其背后所隐藏的必然是红颜福薄、才命相妨的最终论调。
59
这些论调的形成是复杂的,女性典型背后所隐藏的意涵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观、文人的深自引述,甚至加以时代进步思潮
的诱发。小青,这个堪称明代艳女、情女、怨女之集大成者#\!,
也是在这样文化的思路上,成为一种典型,进而深深影响到许多文人所创作的女子形象。因此,在许多的后来创作中能寻岀小青气味,是可以预期的。诸如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其中直接引用小青名字、事迹,在两个女主角之间,更有许多
巧妙的连结&%
$
。史震林《西青散记》中的贺双卿,更与小青有类似的生平背景与故事情节)(
’。这样的例子,所在多有,因为
这是属于文化的共同创造与累积,文本的相互渗透。甚至,有人将小青形象与屈原形象作一连结,认为小青观影自怜与屈
原有密切的相关性,+
*
,更可以证明人物形象的相互掺杂。探究二
其深层意义,或许是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人物之间有几分零的神似与相关,某种女子典型被大量型塑书写,也是其来有零八自且无庸置疑的。这样的人物,乃是出于文化的累积,也唯有年经过这样的累积与融合幻化,才能广为大众所接受。
第小青的形象如此,林黛玉的形象更是这样。林黛玉所代三辑
表的,是整个中国文化女子型塑最臻炉火纯青之境界,这样的人物不但具有历来中国文化的传承性,更重要的,她具有另外一种发展性,也就是延续性。与其说小青为黛玉人物创造时的原型,毋宁说小青所赋予黛玉的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归结,黛玉即是在这样文化的土壤中塑造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探讨小青这样一个典型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以及黛玉承袭此典型之后更深沉的自我创造,看她如何引领中国这样一个美丽的典型的另一高峰走向。
(二)冯小青人物典型发展
明清文人著作记小青故事者,有詹詹外史的《情史》、张
潮《虞初新志》、支如增《小青传》/.-、钱谦益《列朝诗集》210
、宋长白《柳亭诗话》543、周亮工《书影》876、徐釚《词苑丛谈》
;:9
60
等,另文人雅士作品中提到小青情事所在多有,则不赘述。发
#\!
《女才子书?小青》、展为明清文言小说,则有鸳湖烟水散人
&%)(
《绿窗女史?小青传》$、曾衍东《小豆棚?小青》’、墨浪子,+*《西湖佳话?梅屿恨迹》、陈树基《西湖拾遗?冯元元悲心抑/.-210
、吴门双修主人《春波影》等多种。戏曲部分,明代则郁》
54
有徐士俊《小青娘情死春波影》杂剧3、陈季方《情生文》杂87;:剧6、胡士奇《小青传》杂剧9、来集之《挑灯夜看牡丹亭》杂>=A@DC
、朱京藩《小青娘风流院》传奇?、吴炳《疗妒羹》传奇B;剧<
GFJI清代则有阙名《西湖雪》传奇E、顾元标《情梦侠》传奇H、郎MLPO玉甫《万花亭》传奇K、钱文伟《薄命花》传奇N、张道《梅花SR梦》传奇Q,藉由这么多的作品,可证小青故事流传甚广,确
有其流行与影响力。而透过几个主要的小说与戏曲的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小豆棚?小青》叙写小青死后和凡人王行,疗妒羹》写小青未死改嫁杨器为本之间再续一段未了情《
;风流院》写小青死后由风流院院主汤显祖牵妻,得到幸福《
综观线与舒生婚媾之事。除了这些部分,其余皆与本事无异。小青系列作品群,我们不难发现,小青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几乎大同小异,人物形象也和最早记录在《情史》一书中相差无几。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文人的渲染,小说戏曲的铺陈并未改变其人物基本调性,反而在一次一次的“小青典型”,使其更加深植人心。创作中,屡屡深化所谓
值得思考的是,小青的形象为什么不会因文人润饰而有所增减?恐怕是因为小青所代表的是一种人物典型的基础样版,这种样版是固定的,具基础性的,因此之后的文人创作,便会以此基础而“各自表述”,许多文人创作出来的人物不论男女都可以看到小青的分子。小青可以被归类为一种人物典型的中继。(其实,中国的人物典型不就正是在一种文化的氛围中逐渐成形完整吗?)小青继承了中国人物的某些特质,同时,也影响着未来的人物典型。作为这样的一个过渡类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61
型人物,小青本身的丰富性或许不是那么完整,但却对未来的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冯小青的生命元素
文化中的小青生命元素是极其强烈的,她所代表的乃是归结清代以前的一种妇女的典型,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人物典型的“中继类型”。其所代表的典型,也对之后的一些小说人物创造,有深远影响。本段将藉由通过《情史》中小青故事的阅读,审辨存在于小青身上的生命元素,包含了
“弱症”、“才命相妨与夙慧早夭”“、影恋与自恋”“、宿命与抗衡”四个面向。
1、
弱症所谓的弱症,是一种先天的体质不足,加以后天环境或
二
各方面状况失调所引起的病症。这样的病症,常促使早夭的零现象。关于小青的早夭,我们可以经由几个主要的时间点来零八论:小青的母亲是一位女塾师,当然将小青教育成为一个才年女,甚至是
“游多名闺,遂得精涉诸技,妙解声律”,使得其第“悉岀意表,人人唯恐失姬”“,风姿异艳,绰约自好,其天性三辑
也”
,但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会成长岀怎样的人格?当母亲的栽培占据小青的童年生活,小青或许缺乏和同侪的相处经验。或许在社交场合上的”表演”是小青可以得心应手的,但私下与人的相处往来也就令其却步。加以因自身的早慧,而形成社交上的某一缺点,过于急切、过度追求完美。最后才会因害怕大妇会”密伺短长,借莫须有事鱼肉我”,故”深自敛戢”。
在小青十岁时遇一老尼,口授
《心经》,过目成诵,因而被老尼预言”是儿早慧,福薄,毋令识字,可三十年活”。面对此预言,小青小小的心中可能引起“自我应验效应”,认为预言恐或成真,产生预设心理,心理影响生理,乃视自己身体孱弱为理所当然。
62
而十六岁出嫁至十八岁过世之间,因面对大妇的妒恶无如之丈夫为一计可施,毫无反击能力,只得选择退让与承受。
#\!
愚夫,不能成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心子”,无法呵护自
己,本身却也无法跳脱传统姻缘架构,无法脱离这样的桎梏。移居山中的小青清虚寂寞,外有大妇咄咄逼人,内有自己对己身的怜惜悲悯与对己身遭遇的不平,不想对环境妥协,不能对环境妥协,心高气傲的小青面对种种迫害,一方面无法跳出自身的性格限制而有所突破,一方面又因本身的聪慧与才情驱使自己不与环境妥协,这都是引发悲剧的主因。
才命相妨与夙慧早夭2、
吕启祥《红楼梦寻味录》中指出,小青的聪慧,是一种与
&%$
才气”。明代许多才女故事中,其才生俱来的灵性,也就是”
气都属浑然天成。但因中国人素来“才命相妨”的观念,洋溢的才华与生命遭遇所交互而成的悲剧,导致”天妒红颜”结局成为理所当然。
“才、色”凌驾中国小说戏曲所关注的佳人形象,往往是
于所谓“传统妇德”之上,比起“风流多情”的才女,严守礼
)(
。冯小青如此,王翠翘亦教的女子有时反被认为是欠缺味道’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如此。“人美于玉,命薄于云”,才女何以摆脱不了早夭的命运?文人渲染,并投射自身怀才不遇之心事于早夭的才女之上,隐含己身的悲哀: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才女,即是不遇文人之化身;故事中的庸夫与妒妇,即是现实中所有不平等待遇的加害者。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的桎梏,或许更是主因。平庸女子或许无视于传统思想的囚禁,但夙慧才女岂能甘心灵魂受此传统窒死。才色俱佳而勇于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佳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其成熟的自我意识主义,为彰显了自我价值,因此往往跳脱在传统妇德之外,自顾自的美丽。这样的信念,不是为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要的人生,为自己追求的爱情,即使遍体鳞伤,牺
63
牲生命,亦是义无反顾。
3、
影恋与自恋历来研究小青心理最为特岀的,即是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其中包含了小青事略、小青真伪考证、小青之影恋、小青之死与自觉程度、小青自我恋之病源论等多部分,同时还附上小青作品,堪称以小青心理为研究主体的最佳篇章。在文中根据《情史》所录小青情事,分析小青心理为影恋、自恋、高度自觉、同性恋之倾向、恋母情节、夸大狂等心理状态。读来条理分明,但有些论点却令人有太过之感,诸如将小青的自怜当成自恋,当成将自己视为恋人,将小青之死当成以身殉情,将杨夫人惜才爱才而使小青感佩当作同性恋与恋母,亦恐溢于实情。我们试着由
《情史?小青》中几个二
影恋与自恋较于明显的例子,重新来看这个问题:
零零八然病益不支,水粒俱绝,日饮梨汁一小盏许。亦明妆年冶服,拥襟敧坐。
第三辑
姬好与影语。或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对影絮絮如问答。婢辈窥之,则不复尔。但微见眉痕惨然,似有泣意。
(诗作)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其实不难发现,对于这类典型的女子,因本身宿慧聪敏,有高度自觉意识,对自我有高度认同,因此往往因才而多有心傲。但因环境所不得,多会产生类似怀才不遇之文人之感。不遇文人怜己,亦如才女自怜。不遇文人尚能有幸自放于山水之中,闺阁女子行动无法自由,更添晦涩。因此,自怜应是对自我情绪的出口与抚慰的手段。而小青的种种表现,或许也是
64
一个自视非凡者在面对类似状况可能有的表现。所以,小青的自恋行为是一个表征,是种种前因后果所形成的最后形象,而非种种作为的根本原因。
宿命与抗衡4、
在面对命运的安排时,抗衡与服从其实同时出现在小青的行为展现上。试看《情史?小青》:
姬谢曰“:夫人休矣!妾幼梦手折一花,随风片片着水,命止此矣。夙业未了,又生他想,彼冥曹因缘簿,非吾如意珠,再辱奚为?徒供群口画描耳。”
妇命医来,仍遣婢捧药至。姬佯感谢,婢岀,掷药床头,叹曰“:吾即不愿生,亦当以净体皈依,作刘安鸡犬,岂汝一杯鸩能断送耶?”
小青一方面因为“夙业未了”拒绝杨夫人对她另择佳偶的劝助;另一方面,则展现高度自觉,要自己掌控生命节奏,不愿以受他人控制,即使面对死亡,也要由自己决定方式与长度。生命写下凄怨哀婉的诗篇,像杜丽娘一样,临死前留下“真容”,这些都是在面对命运时的服从与抗衡。而这两者,竟反而能在同一个生命中得到体现与平衡,或许,这是中国女子面对命运时特有的处理模式“,宿命”是为了安慰自己,而“觉醒”则是为了验证自我价值。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三、林黛玉对冯小青生命元素的继承
历来学界对林黛玉的讨论可谓多如过江之鲫。包含论其
#\
,所在多有。诗化的形象、原型的探讨、各种内在情感的分析!
其中,当然也包含了小青形象在黛玉身上的承续现象。当冯
65
小青已成为一种时代女性的典型,后人的文学创作,如《红楼梦》中有小青的影子,必是不足为奇了。曹雪芹对于林黛玉的喜爱,其实毫不保留地展现在角色的创造中。其所极力塑造的,是一个拥有绝世美貌与天赋、秉性美好纯真的一个女孩子。在这样一个角色的身上,当然会被赋予所有文学中真实或者虚构的人物身上,令人激赏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共生在这个角色之中,冯小青的生命元素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本段将藉由上述提到的小青特质,检视黛玉所承袭的部分,同时,也探析黛玉这个角色因着这样的脉络,所开展出不同的生命气度。
(一)从冯小青到林黛玉──林黛玉承袭的几种小青身影
二
在杜春耕的研究中,其实已经掌握许多文本的证据,在零比较《红楼梦》与小青故事作品群后,得到相当多的验证。文零八字上的雷同与借用,证明
《红楼梦》确有借鉴小青故事作品年群之处。但在本段中,希望能展现的是一种文化典型上的承第续,证明黛玉形象承续的不只是文字上的借鉴,而是一种生三辑
命融合与展现。小青的生命元素包含了“弱症”“、才命相妨与夙慧早夭”“、影恋与自恋”“、宿命与抗衡”等,这样的元素也确实能在林黛玉身上找到脉络,并且曹雪芹将其发展到更深一层的境界。对于二人来说,小青的生命将会因这样的融合而得到永生,而黛玉也会重新幻化岀更深的生命价值与力道。
1、
弱症黛玉的弱症,同样也是由先天体质的虚弱、
心理因素加上后天环境的压迫所形成的。和小青一样,黛玉自小接受的亦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甚至不单是女子的“闺阁教育”,而是属于男子式的教育:
66
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第二回)
#\!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第三回)
这部分说明了黛玉所受的教育和传统女子所受的教育截然不同,小青的母亲为一塾师,黛玉的父母又从小以男子教育教之;再加上其早慧、体弱的特质,其对自我的认定标准与思考模式,必定是有别于一般闺阁女子,同时也会衍生不同于平常女子的种种心理状态。加以自小缺乏同侪的两人,对于孤独的生活或许是熟悉的,几乎不需要友伴的。缺乏和人相处的经验和因对环境不安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使得两,一个“步步留心”:人一个“深自敛戢”
何况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第三回)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此外,我们又不得不注意两人的体弱或有其“自我应验”效“是儿早慧,福薄,毋令识字,可三十年应,当老尼预言小青
活”,和尚预言黛玉“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这样的预言,又怎不会让原本体弱的二人,对自己的命运与健康,产生理所当然体弱之感: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了?”黛玉道“:我自来如问“
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67
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岀家,我父母自是不从。
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第三回)身体的孱弱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敏感,二者乃是相形相生。黛玉时时眉头紧锁,似有心事,这正是生理心理交互影响的一种结果。美丽与哀愁两种形象恰如其分地交融于两人身上,更化岀一种娇弱多愁的形象: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
二
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零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零八胜三分。
年第(宝玉说)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三辑
(第三回)
至于外在环境,小青面对的是大妇的悍妒与毫不留情的加害,黛玉面对的则是整个贾府所构成的传统氛围,压力更甚于小青。黛玉进入贾府带着充满自卑的情绪,小小年纪,生活中面对的是无父无母寄人篱下,身世飘零无依的孤单;爱情里遭遇的是“金玉之盟”的威胁与贾宝玉处处留情的“类负心”。或许,贾宝玉在精神层面上是属于黛玉的,但终究无法跳岀封建的摆布和自我个性的限制,无法成为真正的“知心人”,宝黛爱情终究在命运的宰制之下不得善果。因此,环境与内心时时交相冲突,时时动情耗损,故弱症变本加厉:
68
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三十二回)亏,恐致劳怯之病。
面对充满竞争的生存环境,无怪乎心高气傲的黛玉在坚持自己人格自尊之时,必须对环境与周遭的人事保持高度敏感与敌意,而其“耍小性儿”“、得理不饶人”,无非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作祟罢了。但身体的孱弱、环境的压迫、情绪的郁结、爱情的无疾而终,却也是使得黛玉走向绝路的必要因素。
才命相妨与夙慧早夭2、
承袭了传统一贯“才命相妨,红粉时乖”的观念与主题,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将这样的观念持续浸灌在林黛玉角色身上。所谓才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性份,无法强致,黛玉所拥有的就是一种天生的才华,属于少女的捷悟。书中最常被拿来相较的是宝钗与黛玉:宝钗博识,以学力胜;黛玉颖悟,以才气胜。宝钗的美是世俗的,黛玉的美则是飘逸“意态”,论其的。故当曹雪芹描写黛玉之美,往往是写其
“神韵”,从未就其钗裙服装、容貌、细部肢体描写,可见,黛玉拥有的是特岀于庸脂俗粉之美,岀尘的美丽与才华。但这样的美丽与颖悟,反而时时被其它人所遗忘、误解,甚至有意的贬抑:
(宝钗)品格方正,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份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深得下人之心。(第五回)
众人或谓黛玉不若宝钗之美,个性不与宝钗温柔体贴,甚至“爱耍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二十二回)。这种得理不饶人的个性,相较于宝钗的大度以及合乎传统体制的家庭妇女风范,黛玉便显得不见容于人,连身边最亲近的紫鹃都忍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
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69
不住说她“常要歪派他(宝玉)”(三十回)。但细看情节,黛
玉并非一味逞强好胜之人、刻薄寡恩之女#\
!
。因此,归纳众人之心态,或许乃是因黛玉所行的是非常人所敢行之事,说的是一针见血之见解,因此才会遭受忌妒或者怨恨。当众人的评价成为负面的情绪,累积在易感的性格之上,这是极容易对未经历练的年轻生命造成伤害的。
而在两个故事中,老尼与和尚的预言,都足见识字、多才、聪慧正是折福损寿的祸胎。女子多才,必定会渴望有机会展现:
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十八回)
二
零若是不得,便会压抑在心,无法舒展,岂不成为一种心病,而零八无法解开的心病,岂不痛苦,岂不损寿。古来才命之所以相年仿,或者肇因于传统对女性才德的压抑,男性沙文主义的作第祟,以至于才命往往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林黛玉痛苦三辑
的根源是传统社会对少女个性的压迫,不允许少女有过多的主控权。她试图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但在封建势力的狂风恶浪中,她无法掌握自己的
命运,只能暗自流泪,忧愁成病&%$
。总而言之“,才命相妨,夙慧早夭”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所包含的层面非常广泛:包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堆积,封建主义的价值问题、文人的刻意渲染或寄托、女子本身对这种观念的附会内化与崇拜;而这样的观念,甚至还可以衍生岀更多的命题。才女或许不必早夭,但受到压抑的心灵必定是不自由不快乐的,若非早夭,或者勇敢承受离经叛道背后的沉重世俗压力,也极可能因着本身心中的二元思辩而郁郁寡欢──无法漠视自我的才华,又无法跳脱传统价值
70
的禁锢。或许,小青与黛玉,便常常处在这样的天人交战中,除了痛苦,一无答案。
我们可以确定,曹雪芹所创造岀的林黛玉具有相对确定的文化内涵,夙慧、早夭、福薄便是这种文化性格的重要特征。而江浙才女冯小青也可以归属林黛玉型,彼此产生气质上的感应和命运的认同。气质上的颖慧敏感往往与体质上的
#\文弱多病共生,绝非福寿之辈!。小青与黛玉皆很早就显露自
己的才气,但也因为聪明过人而造成多疑敏感,落落寡欢的
&%悲剧性格$。林黛玉的死,便是这层层的压抑摧毁了她的身体)(也同时摧毁了她的灵魂的结果’。
影恋与自恋3、
林黛玉的自恋意识其实和小青一样,除了对自身的早慧与才气有深切的认知外,同时,也是一种自怜的心理状态。小青的才华只有杨夫人知道,在大观园之中,黛玉常常有展现才华的机会。曹雪芹从不吝啬让这样的女子有展现诗才的机
,+
。但这样的敏锐与诗人气会,也更强化了其傲世之才的力度*
质,却又常常面对生活的恐惧与不安,无法尽如己愿,因而只以自怜作为情绪的出口。
其实黛玉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命运的不幸。因此,她在面对环境的时候,就常常会有,同时也有二元的情绪交杂。一方面提醒自己要“处处留心”想要“才冠众人”之想法,对爱情无余,更多的是对生命无常之喟叹。因此,设想一个早慧、体弱、颖悟、美丽、失恃失怙的小女孩,只身生活在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面对的是贵族间勾心斗角,爱情又时时遭受威胁,这样的状况,对一个敏感的孩子来说,又是如何的艰难。因此,自恋是因为其本身的确具有自恋的条件,同时,也是作为一种自我安慰,一种自怜。
(三十四回)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71
那黛玉对着镜子,只管呆呆的自看。……正是: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八十九回)
和小青一样,黛玉的孤独与难处只有自己最清楚,无法说与众人明白,只得徒与自己消磨。曹雪芹甚至在文中直接引用小青作品(“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可见得两人之间的确拥有相近的质性和情怀。人生难有知心人,唯有自己和自己作伴。这些无奈的人事纠葛,岁月的无情,都只能托与风花雪月陈述,聊以自慰了。但这样的自恋,却是不过份的。黛玉的自恋,我们不可将之归类为目中无人。当其与妙玉、史湘云对诗,那种对对方文才流露岀的欣赏,是天真的,
二
也是绝对真心的。一个过分自视甚高而目空一切的人,根本零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零八年(和湘云对诗)
黛玉听了,不禁也起身叫妙,说:
第“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的。”
三辑
(黛玉赞妙玉)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在有这样的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七十六回)
另外,有趣的是,清代小说《梦红楼梦》#\!,对黛玉“顾影
自怜”的意态有更深入的着墨与发挥,将曹雪芹隐含在这个人物之中的影恋与自恋性格,发挥到极致:
那时,黛玉正想着与宝玉的事,一时神思恍惚,却看见西面壁上显现岀一位美人的全貌。黛玉瞥目细瞧,却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天上仙女。……越发显岀那稍长的鹅蛋脸,洁净如美玉无瑕,那粉嫩双颊,似欲开未绽的杏
72
蕾。……即使瑶池蓬莱的神女仙姬,也莫过于斯。……再细看,原来是面朝西厢锦门上整块镶嵌的大穿衣镜,观赏着自己的身影。……那黛玉面朝镜子久久端详,欣赏、爱慕着自己的绝世容颜,却不觉悄然长叹一声。(第一回)
黛玉注目着自己那洁净无瑕,白嫩如雪,柔似杏蕊的细腻肌体,自己也觉得着实可爱。又举目从帐子内的镜中,再一次端详自己在傍晚才从麝香水中沐浴的酥胸。(第二回)
在这本书中,透过几个黛玉照镜的模样与心绪,将影恋与自恋情态表露无遗。这或许和《红楼梦》中原本的黛玉形象有,猜想差距,但我们可将其视为黛玉自恋表现的一种”揣度”神仙一般又孤高自许的黛玉,或许在镜中端详自己的时候,亦会有如此之反应吧。
宿命与抗衡4、
和小青相同,黛玉是个宿命论者,同时也是个不愿对命运屈服的人。在曹雪芹创造黛玉的形象时,即赋予林黛玉一个特别的形象意涵。宝黛二人前世纠葛,今生黛玉为偿风流债而来:
他(神瑛侍者)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第一回)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73
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第五回)
在黛玉形象创造的原始设计中,本就包含着偿还的宿命论,因此,尽管贾宝玉时时有意无意间做岀令人伤怀之事,甚至离经叛道,留连于花丛之间,黛玉还是爱着也纵容着。这种爱,非关宝玉之才,之背景,之容貌,黛玉只是毫无理由地狂恋着贾宝玉,一种无关乎任何世俗标准的狂恋。若要追根究底,这些宿命论的论调,这些眼泪恐怕都只是为了酬答知己
而已#\
!。因此,黛玉把宝玉的生命看待的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这样的爱,透露着前世的因缘纠葛,透露着偿债还债的脉络。这种爱情,有自我意识的展现,却又同时纠缠的宿命论调。
二
零(黛玉)想起“金”“石”的旧话来,反自欢喜,心里零八也道“
:和尚道士的话真的信不得……,或者因我之事,年拆散他们的‘金玉’,也未可知”……一悲一喜,直想到第五更方睡着。(九十五回)
三辑
这和小青的不肯跳脱岀命运的窠臼,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青黛二人来说,命运的摆布其实无法理解也不须改变,一如
“小青又续风流债”,黛玉所面对的也是一种宿命的纠缠,既然如此,也唯有静静的等债还清。但不幸的是,小青与黛玉却是用生命偿还。二人的作品中,时时透露对命运的难以掌握,对生命的莫可奈何,见林黛玉《葬花词》: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74
这不就充分地显现了对造化弄人的无可奈何?但同时,小青与黛玉又是与命运相抗衡,不愿别人安排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掌控生命的力度与长度。当知道爱情幻梦破灭,因爱而生的黛玉也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
(黛玉)索性不要人来看望,也不肯吃药,只要速死。睡梦之中,常听见有人叫”宝二奶奶”的。一片痴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厌厌一息,垂毙殆尽。(八十九回)
却说黛玉自立意自戕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绝粒。(九十回)
(黛玉)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债。(九十七回)
可见在面对无法力挽狂澜的生命时,凭着最后的自尊,小青所以,与黛玉亦要选择自我了断,不愿被污秽的世界所沾染。在生命中,小青与黛玉所展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屈服,但同时在这样的屈服中,又坚持走自己的方向。命运既然是安排来还债,那就倾力将债了结,等债还清,也就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
(二)林黛玉生命元素的续展
或者因文化的发展累积,也或者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对林黛玉有更多的着墨,不同于小青的是,黛玉思想有一种进步的过程,而透过其思想性格发展的脉络,我们亦可以知道其特岀于小青不同之处。在承袭了小青的气味,累积各种不同的文化形象之后,曹雪芹所幻化出来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黛玉人格。这样的人格特质,比之小青所原有的更为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75
丰富、更令人激赏。《红楼梦》中的人物是复杂的,具有其思考性与变异性。当文化堆栈岀黛玉,加以曹雪芹之努力,黛玉所拥有的是更为完整的人格呈现;这样人格进化与呈现,同时开启着典型女性的新视野,无怪乎钱锺书要谓二者“:青让于黛,双木起而二马废矣。”林黛玉的确拥有比冯小青更丰富的人物形象内涵。或许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为什么风靡一时,至民国初年尚存留的小青踪影,会如此快速的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一个最佳的解答。我们试着由以下的四个面向来看黛玉由内在意识到展现于外的形象进化:
1、
自我意识的深层觉醒关于自我觉醒比之于小青,黛玉展现的是更为深化的厚度。在小青故事中,小青不愿改嫁他人,以为人生本是一场情
二
债,夙业未了,只得等债偿还尽了,方得以解脱。但小青最后零濒死仍明妆冶服,自择绝粒而亡,对自我生命的宽度与长度,零八做了一个选择,也算是自我意识的展现。而其“盈盈金谷女年班头,一曲骊珠众妓收。值得楼前身一死,季札原是解风流”第一诗,以女性的角度来解读关于生命结束的选择和尊严维三辑
持,也是对自我意识展现所下的一个极好的脚注。不过单纯以小青为主体来看,小青的自我意识来自受大妇欺凌之后,在死亡的选择上有所展现,这样的觉醒,是一种个人式的。而从《红楼梦》中的情节来看,黛玉所揭示的是更深层的觉醒,这种觉醒,不单单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定,同时是重新反省传统与女性的思维──“我为的是我的心”(二十回)。黛玉所展现的跨时代气度,不管是爱情是生活是生命,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方向,欲意脱岀传统对女性的压抑,读其
《五美吟》: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
76
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绿珠红拂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
(六十四回)
这五首诗,进一步体现了她独特的人格理想,独立于传统中以男性角度抒论之陈词外,以女性的思考观点,重新论述这林黛玉些女性,寄托自我思想,成为对传统价值的一种反抗。所歌赞于这五位“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其“终身遭,其“可欣、可羡、可悲、可叹”之处,可以说,无不映照出际”
黛玉自己个性特征的一个侧面,或寓寄着自己的理想和情思
#\!
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馀气杨公幕,岂得羇縻女丈夫。
。其中,展现高度自觉的可说是《红拂》一诗,黛玉在诗中称
赞红拂有识英雄的慧眼,更有为爱夜奔的勇气;当爱情与人黛玉在大观生的契机展开在眼前,就要抓紧机会,把握幸福。
园中的所作所为,正是一种对爱情的捍卫,对自己幸福的努力与追求。这种勇气,或许是现代女性也无法比拟的。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任性自得,不肯浮沉于流俗价值之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纵使沙洲寂寞空冷”体现的,还是尊重自己,执意如此。可见,黛玉的确拥有自我意识的深层觉醒,并且真实地展现在外显行为之中。
诗人气质的扩大2、
张潮《幽梦影》中,有一段论美人之辞“: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生,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
&%$
以这样的为肌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论调来看林黛玉,恰恰是一个极好的批注。林黛玉的诗魂起
77
灵于历代诸多才女的神韵汇集,冯小青、叶小鸾、柳如是等文
学形象都为塑造林黛玉形象留下些蛛丝马迹#\
!
。且曹雪芹所赋予黛玉的,不单单只是一个诗人的天份,而是由灵魂到外型的全面诗化。黛玉的性格是诗的性格,黛玉的世界是诗的
世界&%
$
。黛玉拥有诗人敏感、高尚、改造现实人生的热情,同时又有悲观避世的倾向。当这样纯真美善的灵魂,面对肮脏飘摇的世界,其细腻敏感的洁白本质,便会渐渐释出强烈的愁绪与悲剧氛围。这样的诗人气质的确是大过于小青所拥有的。
小青的文才无庸置疑,但就其所焚余劫后留下来的作品只能窥见一二,但《红楼梦》中黛玉所拥有的作品所展现的她的才情,内涵之广深,足以证明其所展现的诗人气质比小青明朗。小青将身世情感寄托于诗词之中,黛玉诗词的内涵
二
对生命的诠释又更加全面。小青的诗词乃悲悯自身遭遇,黛零玉创作的悲剧意涵又更高。黛玉的诗人性格让她的生活层次零八进入一种高洁状态,让她的爱情进入一种缠绵痛苦的呼吸,年而抑郁难安的生活与无法掌握的爱情,又成为其敏锐的创作第来源。试看其《葬花吟》正是感怀身世,悲青春之易逝,全面三辑
展示悲剧形象的重要作品之一: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二十七回)
曹雪芹倾尽心血造就黛玉的形象,这些诗词的书写不单只是文人为了一逞文才而已,其所漫天铺陈岀的是黛玉的形象,所有的诗词,也是为了架构岀黛玉的性格、爱情与悲剧人生,为了让这样的形象更加深化与鲜明。
78
情爱的究极3、
,为要偿还前世之情而黛玉在情榜上的评语为“情情”降生,故以情为终生职志,最后也因情尽泪尽而香消玉殒。所以说,黛玉的生命型态是曹雪芹“唯情观”的极端实现,人生唯有情是真实的,其余皆假;情是生命的本质,唯有尽情才能
#\
散发生命的光彩!。其所展现的爱情浓度与纯度,非但至死方
休,更有类似宗教性的狂热,最后甚至以死来殉情,殉一段自我坚持的情。一如以死作为一种见证的仪式,爱情女巫的最后献祭。若是以所谓“爱情宗教”的观念归纳,其核心便是真正爱情的唯一性、永恒性、和对生死的超越性。宝黛爱情可以说是“爱情宗教”的一个实例,姑且不说“木石”之缘与“还泪”之说──这二者本身就具有佛家轮回果报的影子,只消从二人对爱的执着、虔诚、痴迷,甚至不顾性命,就知道他们的确是“爱情宗教的信徒”。
冯小青的爱情是隐而不显的,甚至在文中并未提及爱情的部分。冯生鲁莽嘈憨,又因惧怕大妇,从未对小青有呵护了解之意,因此爱情的部分,对于小青乃是一片空白。而黛玉却是在爱情中尽情地舒展自我,为了爱呈现各种反应:或者为了贾宝玉的回应而狂喜,因为他人的介入而吃醋忌妒,或者深为“金玉之盟”所纠缠,处处都显示了其情痴的本质。“要(脂评),黛玉的情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妒愈甚”
绪造成两人之间冲突不断,像一把双面利刃,插入对方的心中,自己伤得更深。时有“不虞之隙,求全之毁”,磨炙宝黛的感情和内心,真真“不是冤家不聚头”:
两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
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79
(二十九回)
这种爱情的成分是极苦的“,焚稿断痴情”的浓烈往往逼得双方进退无步。小青没有恋爱的对象,亦渴望爱情浸灌,但因惧怕又是一段苦事,而裹足不前。黛玉有一个爱情路上的知己,却因外在环境充满变量,这位知心人又时有脱轨演出而苦不堪言。黛、青相较,一个无法长相厮守的同心子,比一个没有相处问题的鲁莽鄙夫,更令人感到痛苦与怨恨。没有情人顶多临水自怜,有情人却无法相知相守,却是人间最大悲哀。小青的风流债,是一种怜己情怀;黛玉接续的,则是对感情的无能为力。两人的爱情都是悲剧,只是黛玉的爱情意识更加明显,当爱情在生命里占的成分越浓,所受的冲击激
二
荡就越大。爱情或许无关乎结果,都会对生命形成一种消耗。零黛玉选择去爱,同时也勇于承受这样的悲剧。
黛玉为爱而生,零八为爱而写,为爱而死,这份爱有太多复杂的成分,是怜己、伤年时、动情、为爱,这种究极的爱情力道,自是小青尚未达到的。
第4、
悲剧性质的完全提升三辑
林黛玉在生活之中必然走向悲剧,这不仅是当时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由林黛玉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决定
的,是社会道德压力与她自己的世界观之必然#\!。其幼年失侍
失怙,对环境的敏感不安,住在心底的诗人灵魂又以高度自觉的姿态呈现,不肯对世界妥协,加上爱情的不堪,导致其时时忧虑猜疑,患得患失。可见,黛玉的悲剧酝酿来自原生的悲剧性格,同时也来自处在一个内心与传统交战的大环境之中。
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
(二十七回)80
那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说“
冷则生感伤,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三十一回)小青的故事虽然是悲剧,但故事中的悲剧性乃是肇因于大妇凌虐而衍生出来的,这是外在因素归结成的悲剧,外在的因素一步一步使小青改变其性格,同时也让悲剧的结局理所当然。但黛玉的悲剧却带有一种先天性格论调,黛玉个性孤僻,“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二十二回),喜散不喜聚的性格,基本上就反映了她习惯于封锁自我,认为人生苦短,恐惧万物终归凋零死亡的一种消极人生态度。但另一方面,这样消极的态度却无法升华为对人生的豁达,甚至转而以伤害自己或别人来成为一种情绪的出口。黛玉的早慧与心高气傲,时时在为自己所面对的不平寻找一个平衡,却往往心思殚竭,过度多心而耗损自己,或是换来别人的异样眼光。这内在原生因素与外显行为表现的相乘作用,在在都提升了悲剧的性质。或许我们能大胆推论,林黛玉的殉情而亡,是“不得不”《红楼梦》悲剧的最后幽且“自然而然”的结局,她的死是光,同时也是自我悲剧生命的完成。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四、结语
个人的性格决定命运,同时,也决定悲剧的浓度。每个人性格之中多少有些限制会引发悲剧的产生,但是否会有连锁小说中的小青与黛玉,的悲剧效应,端看自我是否能够超脱。
虽然仍不免走上悲剧结局,但其所代表的形象却也因为悲剧的结局而更加的鲜明。小青总结了清代之前才女的特质,同时也开启了对于才女形象书写的一个新的纪元。黛玉更承袭了小青的生命元素,将这样的生命元素加以扩大与深化,成
81
为中国文化中新一代的才女典型,其耀眼光芒,甚至取小青以及所有的才女而代之,成为最令人醉心的典型。
至于在论青黛二者的承续问题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其实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或小说戏曲中,文人或社会主流价值总是不断地在创造或型塑一些典型人物。文化是累积的,当文化累积进入创作者的灵魂,转而创造岀各种人物,这些人物必将拥有我们“似曾相识”的特质,而这样的特质更将在日后其它创作者所创作的人物上得到承续。文学中女人的典型尤为如此,在文化累积的进程中,各种不同女人的典型必然会归结在林黛玉身上,小青的形象当然也不例外。也因此,当我们面对林黛玉时,才能由其中寻岀几番小青气味,但又明白两者之间并非全然相同。这就是由于林黛玉所拥有
二
的,不单单只是小青一人特质那样的简单。她所拥有的,更多零的是文化千年以来的累积,和社会价值的赋予。林黛玉的人零八物形象是复杂的、多变的、多元面向的,综合许多人物的原型年所产生的,我们相信,当这许多的文化意涵进入曹雪芹心中,第必然经过一番融合的过程之后,才重新创造岀一个新的中国三辑
女人形象,这样的林黛玉形象也才得以不朽。
换句话说,小青典型人物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或者其他角色必然是有影响的,但除了比较小青故事作品群与《红楼梦》文字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就文学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在文本的基础下,藉由“弱症”“、才命相妨与夙慧早夭”“、影恋与自恋”“、宿命与抗衡”四种生命元素,来看这样一种才女特质在黛玉身上的承袭;另外,再以“自我意识”“、诗人气质”“、情爱”“、悲剧”四个面向,看林黛玉从内在到外显,突破传统才女形象,特岀于小青之处,证明二者并非文字上的借鉴而已,存在于彼此间的,有更多文化上的承续与扩展,有更多属于女子之间情爱的纠葛与脉络。
甚至,透过小青与黛玉之间形象承续问题研究,我们可
82
以知道,文化的累积往往造就惊人的成果,昨日的累积亦是今日每一个进步的基础。文化的累积造就了小青的形象,同时,小青又是黛玉原型的一部分。无关乎曹雪芹借鉴了哪部书,哪些文字,我们只要明白,当文化进入文人的心中,或多或少会有前人的影子,化用前人的句子,但我们更该因此而更看中作品中的原创性与融合性,因为,这是一个文化中最得来不易的地方。
注释
①
在小青的心理层面研究上,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小青“夙慧、早夭”的形象;一部分则是针对小青“影恋”的特质,这部分研究较著名的为潘光旦先生的《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其中,包含了小青事略,小青真伪考证,小青“、顾影自心理之分析。潘光旦以为,小青的“顾盼自怜”
豪”,即为自恋心理的表征。这篇文章中特别着重将小青的行为归因于“性心理学”中的自恋行为中。但也因此较为忽略小青的精神状态与其它心理层面上的剖析,甚至环境的因素。见潘光旦《,潘光旦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1993年9月),页8~66。②
见于吕启祥、林东海主编《: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8月),页357~361。
③见于钱锺书《:管锥编》(台北:书林出版社,1981年8月,页753)。云“:明季艳说小青,作者重迭,乃演至为院本,谱入院本,几成‘佳人薄命’之样本。……夫及《红楼梦》大行,黛玉不啻代兴,青让于黛,双木起而二马废矣。”
④见于吕启祥《:红楼梦寻味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83
2001年4月),页289~291。⑤
发表于《红楼》(贵州:贵州省红学会)1998年第1期,页
18~25。同时,杜春耕对青黛二人的关系的研究,也发表在《北京农工报》(北京: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主编),1997年12月20、22日。
⑥杜春耕之文标示为八十九回,经查证梨汁情节应为九十八回。⑦
王人恩《:双木起而二马废──试论林黛玉形象对冯小青的继承与超越》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南京: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中心),2003年第4期
⑧明?詹詹外史评辑《:情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页426~427。《情史》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主要记述历代笔记、小说、史籍以及其它文学作
二
品中有关男女情事之事录。《情史》一书,一向认为是冯梦零龙编述,即认为詹詹外史是冯梦龙的又一别号。此说,已约零八定俗成。
年⑨清?张潮辑《:虞初新志》(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6月),第页15~19。
三辑
⑩《情史》与
《虞初新志》关于小青的故事内容上完全一致,只有文后补记略有出入。
)(’明?张岱(1597~1689)《,西湖寻梦》卷三,有《小青佛舍》。清?许承祖《雪庄西湖渔唱》中有《菊香片谒小青诗》。清?朱彭《西湖遗事诗》中有诗。清?陈灿《西湖竹枝词》中有诗。清?陈时《湖上青山集》中有《孤山》。清?陈文述《西湖闺阁咏》中有《梅花屿吊冯小青》等。以上各书,皆是文人游历西湖有感所做,因而我们可以推知小青遗迹乃为西湖胜景,游人必往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小青相传为明万历年间(1563~1620)人物,明冯梦龙生卒年为1574~1646,张岱为1597~1689,这些都是年代相当靠近的人物,可见,小青事迹流传之久,与其人物可证或许一般。
84
#\!鸳湖烟水散人《:女才子书》“:雪庐主人曰:千百年来,艳(沈阳:春风文艺出版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社),页1。
#$!在青心才人编次《金云翘传》卷之一第一回《无情有情陌路吊淡仙,有缘无缘劈空遇金重》中,便引小青故事来说明何谓“佳人命薄”“、红粉时乖”,更作为引介王翠翘故事的:…佳人命薄,红粉时乖,生得绝色,不能遇金屋之荣,前言“
反遭那摧残之苦。试看从古及今……所以生了一分颜色,便受十分折磨;赋了一段才情,便增一分孽障。即如扬州的小青,才情色性,无不第一,嫁了恁般的呆丈夫,也折得勾了;又遇着那般的恶妒妇,生生活活,直逼立苦杀了。”因而我们可得知,王翠翘与小青都同属于才华出众但“才命相妨”的女性,因着本身的美貌与才华,却受到更倍于常人的磨难。美丽而才华出众年轻女子,却受到造化的百般捉弄,怎不令世人唏嘘。至于人物部分,两则故事都有一老尼、一懦弱之夫、一悍妬之妇。情节部分,则都有祭坟、受妬妇虐待等事。可见这二者之间的相关联性。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这个问题可以参见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8月),页370~385。在此篇章中,康正果比较了二者角色的生平背景与故事内容,同时也加以讨论文人面对此一女性典型的心态。其中指出,或者人物的真伪并非是最重要的部分,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文本的相互渗《红楼梦》与《西青透”与“合成视野”。有趣的是,亦有将散记》作为比较的,如潘重规《“冷月葬花魂”与〈西青散记〉》,见于《红楼梦新辨》(台北:三民书局,1990年8月),页277~《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段与其它290。其中将类似情节、炼词构意、作者情怀等作一论述;可见,小青故事、《西青散记》与《红楼梦》之间或有相当大的关联,而小青、双卿、黛玉之间,亦有其关联性。
85
#\!鸳湖烟水散人《女才子书》“:姬(小青)之前身似屈平,冯生之前生似楚怀王,妒妇之前生似上官大夫。”同注12。
#$!支如增文见于陈文述《兰因集》。其中有关小青的收录,尚有《:陆繁弨?题小青焚余卷后》《、陈文述?小青墓志》、《西湖志小青传跋》《、施闰章?蠖斋诗话》《、列朝诗集小传》《、李雯?彷佛行》《、陈子龙?彷佛行》《、吴道新?紫云(小青女弟)歌》《、小青?焚余草》等。见于《丛书集成续编》25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9年),页40~46。
#%!见于《四库焚毁书丛刊》集部9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页41。
#&!见于《丛书集成续编》2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9年),页511。
二
#’!见于清?周亮工《:书影》(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零1984年3月),页117。零八#\!
见于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端午游湖词》(台年北:木铎出版社),页208。
第$#见于鸳湖烟水散人《:女才子书》(沈阳:春风文艺出版三辑
社),页1~13。
#&%见于《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台北:天一出版社)第二辑短篇文言小说《绿窗女史》之戋戋居士〈小青传〉。
#(’见于曾衍东《:小豆棚》(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页165~169。
#*)见于墨浪子《:西湖佳话》(台北:三民出版社,1999年9月),页260~270。
#\+见于陈树基《:西湖拾遗》(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4月),页237~243。#$,
见于吴门双修主人《:春波影》(上海:国光印书局,1929年
7月)。#%-见于《盛明杂剧》。正名题目作“杨夫人好护广陵花,冯家
86
郎村杀风流品;老尼姑慧识少年亡,小青娘情死春波影”。:卓人月序云“:小青之死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著录“
未几,天下无不知有小青者。而见诸于声歌,则有若徐野君之《春波影》,陈季方之《情生文》。”《剧说》曰“:演小青故事为传奇者有《疗妒羹》《、风流院》两种。当以徐野君《春波影》为最。”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页489~490。
#\!此剧已佚《,曲录》据《传奇汇考》著录,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上注,页490。
&%$此剧已佚《,远山堂剧品》著录,并云“:《春波影》一剧,已传青娘神色,若此数折,仅以铺叙了事,且词多不谐。”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注26,页520。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注26,页502。)《曲录》著录。见(’
,+*/.-210
见于《全明传奇》,台北:天一出版社。见于《全明传奇》,台北:天一出版社。
此剧未见著录,已佚,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注26,页
1570。543
本剧已佚《,曲录》据《传奇汇考》著录,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注26,页1266。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876本剧已佚《,传奇总目提要》有此本,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注26,页1369。
;:9此剧未见著录,已佚,一名《梅屿记》。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注26,页1410。
>=<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同注26,页1445。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传奇,第四出A“同心子”语岀孟称舜@?
《晚绣》“:薄命红颜,好花易折,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作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在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页288~289中“同心子”,就是志为“同心子”作了一个绝佳的批注:所谓
87
同道合之人,这不仅止于男女双方的相怜相爱,而且是对对方的人品、道德、感情、旨趣的真正了解,而更深层的论述,“同心”即双方忠于爱情,不能背盟负心,将女子视为玩物,等闲抛开,要互敬互爱,至死不渝,要跳脱封建制度下男尊女卑的观念,真心珍爱女子个人的绝对价值。
#\!吕启祥《:红楼梦寻味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页289~291。本文中指出“:夙慧、福薄、和早夭三者有着内在的关联,夙慧是指与生俱来的慧性与灵气,必定藏有过人的才华,然而,在那个社会条件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反遭挤压贬抑,因而才高不免命薄。一己的禀赋才华既不能像外表露发挥,然必形成性格的内向与抑郁,不寿夭亡也就是注定的了。”
二
&%$刘咏聪《:德?色?才?权》(台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1998零年6月),页211。
零八)(’对于黛玉原型的讨论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神话类,以年绛珠仙子(前身为巫山神女瑶姬,又绛珠即红泪之意,典岀第《拾遗记》美人薛灵芸)、
湘妃仙子(前身为娥皇女英)。这三辑
类的资料可参见赵建忠《红楼管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页53;朱淡文《红楼梦论源》(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页177,等等。第二类为植物类:竹、芙蓉、菊等;第三类为历史人物:屈原、西施、魏晋风骨人物;第四类为小说人物:杜丽娘、冯小青、叶小鸾、玉娇娘、王翠翘、贺双卿。在吕启祥《红楼会心录》(台北:贯雅文化事业公司,1992年4月),对黛玉的形象有一个很全面的剖析:“林黛玉背后站着一整个人物系列,诸如西子、王嫱、莺莺、丽娘、飞燕、绿珠、谢道韫、蔡文姬、李清照、叶小銮,以至于素娥、洛神等。而且不限于女性,诸如心有七窍的比干、直烈遭危的鲧、高标见嫉的贾谊、登仙化蝶的庄生、采菊东篱下的陶令……。她(他)们或是以姿容禀赋与黛玉相近,或者
88
是以其遭际命运与黛玉同情,或是以其才具修养滋育黛玉生长。总之,作者充分调动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宝藏,广泛撷取,上下驱遣,从各个角度拓宽和加深人物性格的内涵。”页69。
#\!以下所引《红楼梦》句,皆岀于《红楼梦校注》(冯其庸等校注,台北:里仁书局,1983年4月)。
&%$诸如教香菱诗(四十八回)、盛赞湘云诗才(七十六回)、改宝玉《芙蓉女儿诔》(七十九回)等,都可见黛玉厚道一面。
的
)(’吴新雷《:论林黛玉形象的美学境界及其文学渊源》,见于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中外学者论红楼》(哈尔滨:北方文学出版社,1989年6月),页308。
,+*吕启祥《:夙慧?福薄?早夭──林黛玉形象中的冯小青因子》,见于《红楼梦寻味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页289~291。
/.-郭玉雯《:红楼梦人物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3月),页219。
情
爱的纠葛与脉络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210见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10月),页76。
543林黛玉在《红楼梦》的作品计有:诗作17首(《世外仙源》、《杏帘在望》《、题贾宝玉续〈庄子〉文后诗》《、葬花吟》、《题帕绝句三首》《、咏白海棠诗》《、咏菊》《、问菊》《、菊梦》《、螃蟹咏》《、五美吟》),词作2首(《待别离?秋窗风雨夕》《、唐多令?柳絮词》),骚体诗4首(《琴曲》四章),酒令3则,灯谜诗1则。数量与作品中所包含的意境与文学性,皆堪称居冠。
(台北:金枫出版社,1998年9月),页61~121。8《梦红楼梦》76
本书现今只存蒙文抄本两回,不署作者名字,传为十九世纪蒙古文学家尹湛纳希著。
89
#\!以“还泪”角度来论述宝黛关系者,可参见于蔡义江《,蔡义江论〈红楼梦〉》
(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年8月),页39~45。&%$
李希凡《:冷月葬花魂──论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见于《红楼梦艺术世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2月),页326。
)(’见于张潮《:幽梦影?卷四?论花美人》(台北:柏室艺术公司,2006年3月),页29。
,+*静轩《:黛玉风骨──林黛玉诗化人格和人格的诗化》,见于吉林省红楼梦学会《世纪之交论红楼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页103。
/.-龚保华《:诗化的精魂──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二
象》,见于吉林省红楼梦学会
《世纪之交论红楼梦》(长春: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页86。
零八210郭玉雯《:红楼梦人物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3年月),页217。
第543纪健生《:诗词为心──林黛玉形象八题》,收录于《红楼三辑
梦学刊》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第3辑,页104。876杜景华《:一颗压抑的心灵──林黛玉爱情心理分析》,见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10月),页76。
(本文作者:台湾成功大学中文所)
90
正在阅读:
情爱的纠葛与脉络 - 论冯小青与林黛玉的生命元素承续 - 郭宏瑜12-10
基于PLC的霓虹灯控制系统的设计03-20
小学生心理健康第一阶段11-17
幼儿园小班语言故事教案:谢谢小猴子09-03
某大学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01-13
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01-10
如何加强技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双证书”获得率正文05-0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至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共识10-18
学生会工作计划书07-2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小青
- 郭宏
- 林黛玉
- 承续
- 脉络
- 纠葛
- 情爱
- 元素
- 生命
- 病理生理学 分析题
- 尔雅考古发现与探索答案
-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 2018年中考英语调研测试试题3(100分卷,无听力,含答案)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解析3
- 水力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英语考试试题
- 年产3000吨机制木炭生产线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优秀共青团员个人事迹材料
- Unit 12. Text I What Makes Mainstream Media Mainstream
-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例题习题精讲-详细答案-提高训练
- 操作系统课后复习题答案
- 2019高考化学 第12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2节 分子结构与性质 考点(3)分子的性质讲与练(含解析)
- C语言题目
- 手指操
- 绿色生活自动贩卖机责任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床复习题 - 图文
- 2016学年最新审定牛津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7--8单元测试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部分习题及答案
- 仪器设备租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