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3 刘 按11G101-1图集钢筋工程量计算

更新时间:2023-11-07 22:33: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

(依据11G101平法图集;参照上官子昌主编《11G101图集应用---平法

钢筋算量》整理编制)

基础部分

A:独立基础

一、独立基础底部钢筋 配筋长度不缩减

(1)X向钢筋长度=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X向钢筋根数=[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min(75;s/2)]/布筋

间距(s)+1

(2)Y向钢筋长度=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Y向钢筋根数=[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min(75;s/2)]/布筋

间距(s)+1

二、独立基础底部钢筋长度缩减10%

当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mm时,除外侧钢筋外,底板配筋长度可取相应方向底板长度的0.9倍。配筋长度缩减10%(均为隔一缩减)

对称独立基础配筋(柱在基础四面的中心)

(1)X向外侧钢筋长度=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X向外侧钢筋根数=2根(一侧各一根)

X向其余钢筋长度=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c(一侧保护层)-(0.1*

基础边长)

X向其余钢筋根数=[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min(75;s/2)]/

布筋间距(s)-1

(2)Y向外侧钢筋长度=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Y向外侧钢筋根数=2根(一侧各一根)

Y向其余钢筋长度=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c(一侧保护层)-(0.1*

基础边长)

Y向其余钢筋根数=[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min(75;s/2)]/

布筋间距(s)-1

当非对称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mm,但该基础某侧从柱中心至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1250mm时,钢筋在该侧不应缩减

非对称独立基础配筋(一端为隔一缩减)

(1)X向外侧钢筋长度=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X向外侧钢筋根数=2根(一侧各一根)

X向其余钢筋(两侧均不缩减)长度(与外侧钢筋相同)= X向混凝

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X向其余钢筋根数=(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两端起步距离)/间

距+1

X向其余钢筋(右侧缩减的钢筋)长度= 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c

(一侧保护层)-(0.1*基础边长)

X向其余钢筋(右侧缩减的钢筋)根数=两侧均不缩减的钢筋根数-1

(因为隔一缩减,所以比另一种少一根)

(2)Y向外侧钢筋长度=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Y向外侧钢筋根数=2根(一侧各一根)

Y向其余钢筋(两侧均不缩减)长度(与外侧钢筋相同)= Y向混凝

土构件外形尺寸-2*bhc

Y向其余钢筋根数=(X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两端起步距离)/间

距+1

Y向其余钢筋(右侧缩减的钢筋)长度= Y向混凝土构件外形尺寸-c

(一侧保护层)-(0.1*基础边长)

Y向其余钢筋(右侧缩减的钢筋)根数=两侧均不缩减的钢筋根数-1

(因为隔一缩减,所以比另一种少一根)

三、多柱(2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钢筋 矩形独立基础

顶部钢筋2号(长向中部筋)长度=柱内侧边起算(两柱外皮距离)+两端锚固La(2*30d)

顶部钢筋2号(长向)根数=(柱宽-2*起步距离(s/2))/s+1

顶部钢筋1号(长向边部筋)=柱中心线起算(柱宽/2+柱间距+柱宽/2)+两端锚固La(2*30d)

顶部钢筋1号(长向)根数=(设计指定的总根数-顶部钢筋2号(长向)根数)两侧对称

顶部分布钢筋3号(短向筋)长度=(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范围长度(1.2号钢筋布置范围宽度(柱宽度+2*柱外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范围宽)+两端超出受力钢筋外的长度(一般此处可取构造长度150mm)

顶部分布钢筋3号(短向)根数=(独立基础第二台阶外形长度-2*分布筋起步距离)/分布筋间距+1

A:条形基础 (a)基础主梁 基础梁无外伸

1.底部贯通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端部且≥0.4Lab)+2*弯折15d

2.顶部贯通纵筋第一排长度=梁长-2*bhc+2*(伸至端部且≥0.4La)+2*弯折15d

3.顶部贯通纵筋第二排长度=梁长-2*bhc+2*(伸至端部且≥0.4La)+2*弯折15d

4. 底部非贯通筋长度=(Ln/3((梁长-2*bhc)/3)+伸至端部且≥0.4Lab)+弯折15d

(梁包柱侧腋尺寸为50mm) ln-两邻跨跨度的较大值 基础梁等截面外伸

1.底部贯通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

2.顶部贯通纵筋第一排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 3.顶部贯通纵筋第二排长度=梁长-2*bhc+2*柱内侧起La

4.1 底部非贯通筋位于上排长度=(Ln/3((梁长-2*bhc)/3)+伸至端部 4.2 底部非贯通筋位于下排(与贯通筋是一排)长度=(Ln/3((梁长-2*bhc)/3)+伸至端部弯折12d

基础梁变截面外伸

1.底部贯通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

2.顶部贯通纵筋第一排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在外伸段按斜长计算)+2*弯折12d

3.顶部贯通纵筋第二排长度=梁长-2*bhc+2*柱内侧起La

4.1 底部非贯通筋位于上排长度=(Ln/3((梁长-2*bhc)/3)+伸至端部 4.2 底部非贯通筋位于下排(与贯通筋是一排)长度=(Ln/3((梁长-2*bhc)/3)+伸至端部弯折12d

柱两边梁宽度相同中间柱下区域非贯通筋

1 底部非贯通筋位于上排长度=2*(Ln/3((梁长-2*bhc)/3)+柱宽(外尺寸) 柱两边梁宽度不相同中间柱下区域非贯通筋(左宽或右宽)

1 底部非贯通筋位于上排长度=2*(Ln跨度值)/3((梁长-2*bhc)/3)+hc柱宽(外尺寸)

2. 底部右边宽出部分非贯通筋=右1*[Ln/3;且≥l′n(伸出跨跨度值)]+锚长≥La(但直锚长度≥La时可不弯钩。

3. 底部左边宽出部分非贯通筋=左1* l′n(伸出跨跨度值)+锚长≥La(但直锚长度≥La时可不弯钩。

宽出部位纵筋伸至柱尽端钢筋内侧弯折15D且≥La。直锚长度≥La可不弯钩。

l′n--(伸出跨跨度值)

柱两边基础梁梁底有高差(高差坡度根据场地可取30°、45°、60°,计算钢筋时可按45°计算)。(右侧梁高)

1.底部第一排两段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右段变高度处(伸至角柱或边柱左边)+左段变高度处(高差(斜长)+La(从垫层下皮算起)-左段的起点与右段的起点之间距离(本条应按具体图纸计算)

1.底部第二排两段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右段变高度处(伸至角柱或边柱左边)+左段变高度处(高差(斜长)+La(从垫层下皮算起)-左段的起点与右段的起点之间距离(本条应按具体图纸计算)

2.顶部贯通纵筋第一排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 3.顶部贯通纵筋第二排长度=梁长-2*bhc+2*柱内侧起La

柱两边基础梁梁底、梁顶均有高差(高差坡度根据场地可取30°、45°、60°,计算钢筋时可按45°计算)。(右侧梁高)

1.底部两段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右段变高度处(伸至角柱或边柱左边)+左段变高度处(高差(斜长)+La(从垫层下皮算起)(本条应按具体图纸计算)

2.顶部纵筋第一排左段长度=梁左段长(尽端至柱左边)-1*bhc+锚固长度La

3.顶部纵筋第一排右段长度=梁右段长(尽端至柱右边)-1*bhc+[(伸至左侧腋-保护层)+(弯至低梁(左梁)上皮+低梁内La)]

4.顶部纵筋第二排左段长度=梁左段长(尽端至柱左边)-1*bhc+锚固长度La

5.顶部纵筋第二排右段长度=梁右段长(尽端至柱右边)-1*bhc+[(伸至第一排钢筋弯折内侧+弯折15d);当直段长度≥La时可不弯折]

柱两边基础梁梁顶有高差。(右侧梁高)

1.底部贯通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2d

2.顶部纵筋第一排左段长度=梁左段长(尽端至柱左边)-1*bhc+锚固长度La

3.顶部纵筋第一排右段长度=梁右段长(尽端至柱右边)-1*bhc+[(伸至左侧腋-保护层)+(弯至低梁(左梁)上皮+低梁内La)]

4.顶部纵筋第二排左段长度=梁左段长(尽端至柱左边)-1*bhc+锚固长度La

5.顶部纵筋第二排右段长度=梁右段长(尽端至柱右边)-1*bhc+[(伸至第一排钢筋弯折内侧+弯折15d);当直段长度≥La时可不弯折]

柱两边梁宽不同

1.底部贯通纵筋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5d

底部宽出部位纵筋伸至柱尽端钢筋内侧弯折15D且≥0.4Lab。直锚长度≥La可不弯钩。

2.顶部贯通纵筋第一排长度=梁长-2*bhc+2*伸至外伸尽端+2*弯折15d 顶部宽出部位纵筋伸至柱尽端钢筋内侧弯折15D且≥La。直锚长度≥La可不弯钩。

基础梁侧部构造筋(不分抗扭与构造均为构造筋)

1.十字相交的基础梁,相交部位有柱,有梁包腋:侧面构造钢筋长度=侧面构造纵筋其余长度+锚入梁包柱侧腋内15d

2. 十字相交的基础梁,相交部位无柱:侧面构造钢筋长度=侧面构造纵筋其余长度+锚入交叉梁内15d

3. 丁字相交的基础梁,相交部位无柱:横梁外侧面构造钢筋长度=侧面构造纵筋长度+两端锚固值。

4. 丁字相交的基础梁,相交部位无柱:横梁内侧面构造钢筋长度=侧面构造纵筋其余长度+锚入交叉梁内15d

基础梁梁高加腋筋

22

1.基础梁梁高加腋筋长度=柱宽+2*[(加腋长+加腋高)开平方;加腋斜长]+2*[ La(锚入基础内长度)]

2.根数=基础梁顶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

基础梁与柱结合部侧加腋筋:基础梁十字交叉(四面有腋)

1.直径≥12且不小于柱箍筋直径,间距与箍筋间距相同:长度=侧腋边长+2* [La(外边第一根垂直分布筋(分布筋规格为Ф8间距200)起伸至斜对边基础梁内侧弯折12d)](四边相同)

侧加腋筋根数=[(梁高-(2*bhc)-2*起步距离)/ 侧加腋筋间距(箍筋间距)]+1

2.分布筋高度(长度)= 侧加腋筋分布范围+2*超出侧加腋筋分布范围(可按侧加腋筋间距/2计算)

分布筋根数=(侧腋边长/分布筋间距200)+1

基础梁与柱结合部侧加腋筋:基础梁丁字交叉(两面短腋、一面长腋)

1.1直径≥12且不小于柱箍筋直径,间距与箍筋间距相同:短腋侧长度=侧腋边长+2* [La(外边第一根垂直分布筋(分布筋规格为Ф8间距200)起伸至斜对边基础梁内侧弯折12d)] (两边相同)

1.2直径≥12且不小于柱箍筋直径,间距与箍筋间距相同:长腋侧长度=侧腋边长(一个长腋+2*短腋)+2* [La(外边第一根垂直分布筋(分布筋规格为Ф8间距200)起伸至斜对边基础梁内侧弯折12d)]

侧加腋筋根数=[(梁高-(2*bhc)-2*起步距离)/ 侧加腋筋间距(箍筋间距)]+1

2.分布筋高度(长度)= 侧加腋筋分布范围+2*超出侧加腋筋分布范围(可按侧加腋筋间距/2计算)

分布筋根数=(侧腋边长/分布筋间距200)+1

基础梁与柱结合部侧加腋筋:无外伸基础梁直角交叉(一面短腋、一面长腋) 1.直径≥12且不小于柱箍筋直径,间距与箍筋间距相同:短腋侧长度=侧腋边长+2* [La(外边第一根垂直分布筋(分布筋规格为Ф8间距200)起伸至斜对边基础梁内侧弯折12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76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