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11 17:12:01 阅读量: 观后感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戏剧万家灯火 赏析
人气飙升的平民戏剧
---谈谈话剧《万家灯火》
人文学院汉语0902
石月
1501090207
人气飙升的平民戏剧
---谈谈话剧《万家灯火》 汉语0902石月 1501090207 话剧总是可以用她独特的方式来冲撞人们的视觉和神经,在这个被商业片和重金属乐不断娱乐的社会争夺自己的一席之地。话剧《万家灯火》无疑是话剧作品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例,不管是从她的剧作本身还是从票房收入都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初涉及话剧的我而言,也许我还不能称得上严格意义的观众,因为即使是这样深具影响的话剧,我也仅仅是通过荧幕去力求最真实的体验剧场中的舞台试听效果,或许我可以企盼着有一天能真正的走入剧场,感受她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会和震撼。
话剧《万家灯火》讲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剧目将将百姓众生相和命运搬上舞台,通过老百姓小人物的生活来打动观众。它以拆迁房改这一百姓非常关注的话题为主题,以何家三兄弟的生活遭遇为主线,描述了自1978年恢复高考起近二十年社会的巨大变革中他们所参与的角色和坎坷的心路历程。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关注生活,贴近时代,很容易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使它真正成为一部人气飙升的平民戏剧。好的剧本需要好的演员来诠释,在我看来,《万家灯火》的精明之处除了剧本平民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日趋商业化的当下,巧妙的运用了明星的号召力,宋丹丹、濮存昕、杨立新等一批优秀演员的参与吸引了很多观众。当然,他们精湛的演技并没有让人们失望,《万家灯火》中,明星的精彩演出让舞台熠熠生辉。
宋丹丹,阔别舞台多年的演员,因为她的艺术天赋与自身修养,令她所塑造的何老太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为整台演出的夺目亮点;宋丹丹扮演的何老太太是南城的老北京,39岁死了丈夫,生了七个孩子死了三个。她作为一家之主,杀伐决断极有自尊和威严。她自以为深明大义、教子有方,常因家庭兄敦弟颐而沾沾自喜,却又经常处于精神的两难之中:既为儿子们对古文化的执迷而骄傲,又为儿子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恼怒。她是坚强的、善良的,但生活的残酷好像又让观众觉得她的心似乎不那么柔软。老二的新房塌了,何老太太一病不起。她操劳一生,好像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挣扎。孩子们把她搀扶到椅子上,她一气之下轰下了老田,心中一阵酸楚,叫孩子们拿来了他们爸爸的照片。宋丹丹在处理何
老太太接下来那段长达3分钟的台词时,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层的情感。“我39 岁上,他爸爸就走了。”说这句台词时,宋丹丹用微笑掩饰着内心的凄苦。她认为这个老人在经过一生的磨难后只能用凄苦的笑来表现曾经的痛。这时她停顿了一下,颤抖着慢慢抬起手伸出四个手指头说:“我守了四十年的寡??”她用手捂住嘴潸然泪下,无声的哭泣片刻后她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声调用极快的速度说出了下面的台词,反映出老人内心激动的情绪。当她用充满委屈的声调埋怨丈夫:“你呀??你这招招着要带我走呢?”说到这里,她的眼神流露出倔强和固执:“没住上新房,我哪儿也不去!哼!”这段长达3 分钟的独白,宋丹丹是用情感去创造情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用激情去体现激情的。她用最佳的表演状态,最饱满的情感状态投入到表演当中,使观众和她一起笑,一起流泪,一起叹息,体现出演员的艺术生命表现在创作角色的跨度和艺术生命的跨度,充分表现出她更高、更新的艺术境界。宋丹丹先从外型上接近人物,佝偻驼背地琢磨老人的步态,老着嗓子寻找苍老的语调,更可贵的是宋丹丹将鲜明的外部感觉与丰富细腻的内部心理感受融为一体。她扮演的何老太太充分展示了她刻画人物的功底和观察生活的细腻。从宋丹丹泪光闪动的眸子中,感受到一个平凡的女人用一生时间浓缩出来的美丽。她有着极强的表现力,那一举手、一投足,那眼神、那步履都带着戏,她成了戏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她总是带着戏走,或者说她在决定着戏往哪里走。这种魅力,来自真情!
当然,当我极力赞扬宋丹丹在《万家灯火》中的精彩演出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匪气”让北京老太太的人物形象失了真,例如拿着小茶壳喝水,吊着嗓门说话等表演形式,完全不符合传统的北京老太太形象。甚者有人批评她将小品中的宋丹丹带进了话剧中的何老太太。可能正因为宋丹丹的精彩演出吸引了人们的眼睛主要盯在了她的身上,当舞台的聚光追光全对着她时,观众有意无意的通过显微镜式的角度审视、挑剔她了。可是在我看来,话剧舞台毕竟不同于生活,及时它要表现的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必须要在生活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所以当然要运用一些表演在里头,不然,宋丹丹也就只能是像金鱼池的那些居民一样,走个过场了。
作为一部取得优秀票房、获得高度赞美的话剧,《万家灯火》当然不可避免的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结尾过于简单、草率,尤其是最后“感谢政府”的
独白,带领着《万家灯火》走入了一个“俗”的大家庭。生活变好了,于是有一个人民的代表站出来对政府歌功颂德一翻。原本还沉浸在“金鱼池”的人们有了幸福生活的快乐之中,可是当那个人出来一“喊”,我被硬生生拖回到现实中来,原本属于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的惬意完全被政府的出现搅和了。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站在纯粹欣赏生活、欣赏话剧的角度,有一种艺术被政治控制从而变得牵强的感觉,即使它被“主旋律”了。
真正表现老百姓生活的话剧会赢得百姓的喜爱,也将用不过时,也希望有机会能走进剧场亲自感受《万家灯火》的魅力。
篇二:万家灯火
一部好看的主旋律作品
——从话剧《万家灯火》谈起
说《万家灯火》是一部主旋律作品,这一点也不为过。纵观整个作品,从一开始的新闻播报起,全剧总共有6次。这6次播报,不仅扮演着一幕与一幕之间的衔接,同时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从西直门改造工程到天通苑的经济适用房、亦庄开发区,老北京的各个地区的危房都逐步得到了政府的改善,这也使得金鱼池的居民愈渐急切。而在这“急切”的过程种,话剧给我们呈现“主旋律”的东西。比如:何老三赞扬毛主席是个“明白人”,了解对小农意识的改造之重要性;赵传玺因为儿子赵家宝不认自己而去他学校“宣传”,说到因为金鱼池的缘故儿子嫌弃他,但仍不忘为国家说话“金鱼池虽然破点,但国家不是正在想办法吗”;何老三与妻子吵架时,在介绍西部问题时,张老师一句“政府比您明白”;在形容区长为了金鱼池的改造工程与投资商的铁骨铮铮的对话所展现处的孤高的品格;年迈的老两口在住上原来房子三倍大的新房后的幸福生活,甚至补拍起了婚纱照??这些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场景。其实,不光是这些掺杂在生活中的小细节,作品还主要通过老田这个形象,具体阐释了主旋律的含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开场老田的一句“咱头顶国徽,代表政府”,这句话奠定了他整部剧的人物形象和基调:大到从开始的介绍金鱼池的大体概况给领导到三番五次跑区长办公室催促拆迁事宜,小到时常处理金鱼池居民的矛盾冲突等日常琐事,老田的“人民公仆”形象被刻画地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当金鱼池的居民们都住上了新房,一句“老田,好人哪,净办好事”,这是对他操劳一生的最佳概括,同时也引发了老田自身的感慨,感叹为人民服务本是应该的,这也把他的人物形象提升到了极致。
然而,在发现了这么多“主旋律”的演绎后,我们并没有对这些渲染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而是迫切地想继续往下看,看看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到底变得怎么样了。这不得不归功于编剧的匠心以及导演的专业,能把主旋律作品演绎成“好的”主旋律作品,这确实不是一件易事。纵观整剧,导演把“矛盾”这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整个剧本来看,剧中的主要矛盾就是金鱼池迟迟不改造而引发的矛盾。这主要矛盾也同时引发了多条线的次要矛盾:何家小夫妻之间的矛盾、赵家父子的矛盾等。何老二妻子埋怨家里古家具多没地站、何老三妻子抱怨丈夫胸无大志窝在这小破院、赵家宝不认父亲,这些小矛盾看似是各家那本“难念的经”,实则都是由金鱼池改造工程的拖延而引发的。其中最让人拍手称快的一幕就是何家两对小夫妻的争吵,导演高超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将舞台同时交给两个屋子里的两对夫妻,一边是何老二家妻子对他整天淘古物,安于现状的不满;一边是何老三妻子对他整天操心世界问题,摸不着边际的大理想的愤怒。伴随着孩子的哭闹声,夫妻的争吵声,节奏愈来愈快,情节愈来愈紧凑,最后谁也听不清到底在争吵什么,但却又是谁都能了解争吵背后的
事实。除了对矛盾的精湛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恰到好处的。剧中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宋丹丹饰演的何老太太的形象。守了40年寡的何老太太,历经了人世的沧桑,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看着他们娶妻生子,听着他们的吵闹,偶尔来些自嘲,甚至后来几天不进米食后仍然不放心走,终究还是为了房子,其实,老太太关心的哪里是房子,而是儿子们的幸福生活,但她同时也知道,在那个时代,房子代表的就是孩子们今后的幸福,因为她深知,媳妇们不满的根源就是挤在这鱼肉罐头似的的屋子里,仿佛看不到头。因此,在老太太重新“活过来”后的那段对逝去丈夫的独白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不易与艰辛,也对这个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还有上面提到的人民公仆老田、担忧人类三大问题的丁一夫、热心却不幸的肉轱辘、躲债还把自己卖了的贾明、成天胡侃的赵家宝??这些人物形象虽然只是通过短暂的几件小事来刻画的,但却又是如此的饱满,以至于看完一遍仍能把他们的相貌、名字、性格熟记于心。
最后想谈谈这部作品幽默的语言文学。整部剧扎根于金鱼池这个老北京的一个危楼区,语言都是地道的北京话,同时剧里多处人们乘凉、唠嗑、胡侃的场景也高度还原了现实。如果只是一部主旋律基调的作品,那沉闷的语言用词定会让观众们产生不适,所以导演和编剧加入了冷幽默的元素,使得语言变得鲜活有感染力。就说最后一幕肉轱辘结结巴巴半天才说出的“三”个字“感谢政府”,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因为倘若是一本正经地说出,就会表现地十分官方,而经肉轱辘这么阴差阳错地一说,观众一笑而过,没有思想上的负担,也表达了主旋律,一石二鸟。还有一些如鹦鹉焗油,区长拍“胸脯”等胡诹乱侃,也恰到好处地缓解了矛盾所带来的沉重感。
总之,《万家灯火》是继《窝头会馆》后第二部让我对戏剧如此迷恋的作品,导演及编剧的匠心、演员的专业以及舞美的精致都是可屈一指的,虽然主旋律味道是那么浓厚了一些,但是它的巧妙之处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好剧。只言片语,处处匠心;一言一步,韵味无穷。
张培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013110934
篇三:观后感
观《建国大业》有感
胡家坡学校六年级 冯佳瑶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了看电影的活动。这次看的电影是《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长达2小时20分钟,内容为新中国即将成立时的历史故事。电影主要讲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毛主席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并签定了《双十协定》。但蒋介石依旧想独占中国,发动了与中共的内战,对民主人士大肆迫害,撕毁了《双十协定》。为此,中共只好制定了针锋相对的革命方针,开始武装反击。众多民主党领导人纷纷投靠共产党,与国民党决裂了。终于在中共的领导人的支持下,众多革命人士的牺牲后。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的热烈响应。此后,大批人士从蒋管区投奔解放区,击退了国民党。不久,国歌、国旗选择完毕,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现在已是中国建国64年了,国家日益富强,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提高警惕。更好地保卫祖国。
从今往后,我要在自己感到不满时让自己想起从前人们艰苦的生活、无法上学的孩童;为国家的诞生受苦、遇难的人们。让自己感到生活是幸福的,眼前这些小问题算不了什么。在自己无所事事时想起革命先烈,时刻告诉自己要为共
-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妈妈,我爱您!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胡家坡学校六年级成潘清 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后,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面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国70年代中期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坚固耐用房子就像豆腐一样碎的倒下来,平坦的马路像被开膛破肚一样。睡觉的人们被砖块,石梁砸死了,逃出来的也是血肉模糊。一位母亲在发生地震后,她的一对儿女同时被一块水泥板压住,当别人告诉她只能救一个时,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也没办法做出决定,最后她咬紧牙关做出了救弟弟的抉择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不停的大在人们的身上,分不清是水还是泪,地上的雨水变成了红色,到处是一片凄凉,后来她的儿子被锯肢。她的女儿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被一队解放军夫妇抚养,眨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唐山被改造成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那里充满了欢乐和活力。但是母亲不停思念女儿,心灵已变的破碎......
世界上的爱有多种多样,而母亲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最感人。他们宁愿自己吃苦耐劳只愿孩子能健康成长。她们就像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让他们走得更踏实,
更稳健。她们的爱又像雨露着孩子的心田,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她们具有博大的心怀,默默的奉献,不求回报,我的妈妈也是一样。想到这里,我的泪水不由自阻的流了下来。 我要对全世界的母亲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电影《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胡家坡学校六年级 杨敏 电影《愤怒的小孩》是讲一个七岁大的小男孩——孙小傲爸爸妈妈都出国去出差了,家中只有自己与爷爷两个人。可是到了暑假时爷爷生病了,在国外的爸爸妈妈只好为小傲准备了一位保姆照顾他和爷爷。
小傲的生日快到了,由于他的爸爸妈妈说过生日时陪他玩,于是小傲在家等待着奇迹的出现。一天小傲在家的时候,一位快递员送来了一份国际快递,他打开一看是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台照相机。爸爸还在照相机里存了一段录像。小傲打开录像一看,爸爸说工作太忙又不可以回家了。爸爸妈妈又骗人,小傲十分愤怒,整理好了行李后以“小孩愤怒了”的口号离家出走了。
在路上他遇到一个被亲生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而卖给“犯罪集团”的女孩—兰兰。他们让兰兰做了许多坏事,兰兰受不了了,刚从坏人手里跑出来。他们一路用了许多的好办法逃跑了之后,坏人总是又一次的找到他们。小傲一想便知道了兰兰脚上的鞋被装了追踪器,就让兰兰把鞋扔掉再换上他的鞋,脱离了坏人之手。他们在路上还认识了一个卖面点的老头。小傲把打算帮助兰兰完成愿望——回家的事情告诉了老头,老头十分赞成他的做法,帮他们买了车票。但是他又怕孩子出事,他就把孩子的目的地告诉了警方。果真在回家的
正在阅读:
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12-11
公司生产副经理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03-23
论文定稿11-06
2013-2018年北斗二代导航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07-05
语病训练(四)01-10
《审计学原理必考重点》word版04-16
水稻机插秧简报08-10
Word文档缩放打印要更自由点05-10
周三多管理学 - - 第五版课后答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