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及之前典籍中的精神圣徒

更新时间:2023-06-08 11: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史记》及之前典籍中的精神圣徒

作者:马虹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11期

内容摘要:在《史记》以及之前的典籍如《左传》、《论语》、《孟子》、《庄子》中描写了许多精神境界十分高尚的圣徒。这些精神圣徒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昭示了中华民族的先民曾经达到的精神高度,让后人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格之美。

关键词:《史记》以及之前的典籍 精神圣徒 精神坐标 人格之美

在《史记》以及之前的典籍如《左传》、《论语》、《孟子》、《庄子》中描写了许多精神境界十分高尚的历史人物,如勇于抗恶的龙逢、比干,洁身自好的许由、务光、介子推、颜回,、舍生取义的公孙杵臼、程婴,以死殉道的如伯夷、叔齐、屈原,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或许在事功方面没有太多可称许的成就,但在道德人格方面却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个个皆为纤尘不染的赤子,昭示了中华民族的先民曾经达到过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对于他们,我们不妨称之为精神圣徒。那么《史记》以及之前典籍中的精神圣徒有哪些类型?又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在中华文明史的上古时代以及中古时代前期会产生如此多光照千秋的精神圣徒?这些精神圣徒对后人有何启示?上述问题无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史记》及之前典籍中精神圣徒的特点

虽然《史记》以及之前典籍中记载的精神圣徒们的人生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

1.心如赤子。

每一个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或许都是赤子。但世界是个大染缸,许多原本具有赤子之心的人们,都免不了世俗的污染,最终变成了庸俗之徒,与其赤子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但《史记》及之前典籍中记载的精神圣徒则大多未受到世俗的污染,始终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正是由于具有未被世俗污染的赤子之心,他们的眼中容不下任何污浊之事,始终拒绝被世俗同化。

2.坚持内心的价值信念,拒绝追求世俗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数的人们为了获得世俗的利益,不惜牺牲做人的原则,但精神圣徒们却坚持内心的价值信念,拒绝追求世俗利益。比如许由就是如此。在尧欲让天下于许由时,许由坚决拒绝了。天下可是世俗中最大的利益,得到了天下,即可予求予取,为所欲为,想想中国历史上为了争夺天下而一再上演的尸伏遍野,血流成河的史实即可知之。但许由不但拒绝了尧让给自己天下,还因不忍闻其言而到颍水边洗耳。又如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6d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