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更新时间:2024-07-01 16: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美字体 诗 画 赏美文 喜欢苏东坡(节选) 方 方 酒 辞 文 赋 章 , , 赤 峨 壁 眉 矶 山 下 前 景 高 行 山 行 仰 止 止 。 ; 书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 1

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有删改)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豪放旷达的苏轼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哪里的天空中,响彻在哪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

2

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运用角度]“乐观与悲观”“心态与人生”“微笑着生活”“逆境与成才”等。 ⊙运用示例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开封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之地,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我苏轼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治国平天下的翰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只有任它逝去而已。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逝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任上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勤政。苏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这一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苏轼的赤壁》)

【课外运用】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 醺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在长江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对他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那么笨、那么拙,歪歪扭扭,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他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对他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田地,由此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归来仿佛三更”,则是说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

3

他管理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他之前的诗,如果敲门都不应,他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他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个满身刺青的壮汉,那壮汉把他打倒在地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了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的人都要认识他,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中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品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看似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我们看到,他因为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会使他的诗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夺利,最后都变成了一场虚空。能够吟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就有美可言。 所以在经历过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苏轼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路,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点评] 人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去苦苦地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真正地体会和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是“消极”,那么,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4

A.纶巾(lún) .樵悴(qiáo) .

B.华发(fà) .毫杰(háo) .

C.狼狈(bèi) .吟啸(xiào) .D.料峭(qiào) .泠然(lénɡ) .

“泠”应读línɡ。

答案:C

酒酹(lèi) .卷起(juǎn) .故垒(lěi) .樯橹(lú) .雨具(jù) .蓑衣(suō) .箫瑟(sè) .贬谪(zhé) .

解析:A项,“纶”应读ɡuān,樵—憔;B项,毫—豪,“橹”应读lǔ;D项,箫—萧,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 .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答案:D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B项为借代,其余为比喻。 答案:B 4.名句默写。

(1)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答案:(1)三国周郎赤壁 惊涛拍岸 (2)雄姿英发 一尊还酹江月 (3)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满庭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

里、相对残。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②鼓声。

5.下列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阕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他高度评价。

B.上阕“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一句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

C.上阕“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一句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D.下阕“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

:形容雨声。 ③残:残灯。 ④逢逢:形容

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E.下阕“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解析:C项断章取义,本句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苏轼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D 项的手法错误,不是反衬,而是暗示。

6

答案:CD

6.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留恋之情。行人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般,从而表达了苏轼心中的惜别之情。

第二问:①词人对王长官很仰慕。词中词人以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的隐士形象。

②词人与王长官相处中情投意合。词中词人写了自己与客人畅谈,整整一夜,把酒都喝完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寒食雨二首(其二)

苏 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注:①元丰三年(1080),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寒食节。②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地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穷途之哭。

7.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四句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蒙蒙烟雨中飘摇抖动的画面。萧索凄凉之态既是诗境,更是诗人的心境。

B.“空庖”“寒菜”“破灶”“湿苇” 等物象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

C.诗人居于黄州,没有公务缠身,生活悠闲自得,竟不知年月几何,看到“乌衔纸”才恍悟当前正是寒食节令。

D.“君门”两句写到诗人既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又不能退居故里,孝守先人坟墓,可谓希望全无,为下文直抒胸臆奠定了感情基调。

E.这是一首逢寒食节遇雨抒情的感怀诗,抒发了诗人因被贬黄州而不能祭扫祖坟的无

7

奈与悲痛之情,以及无穷的感伤。

解析:C项,被贬黄州后苏轼锐气大减,精神萎靡不振,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他消极应付、度日如年,直到看见乌鸦衔起人们烧剩的纸钱,才想起寒食已至。E项,本诗抒发的是人生最为困顿、失意时的穷愁,不单单是不能祭扫祖坟的无奈。

答案:CE

8.苏轼的《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与此诗同期,但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却与本诗有很大差异,试就二者的不同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定风波》通过记叙出游归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寒食雨二首(其二)》则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自己打算学习阮籍穷途而哭的生活,别世出道,抒写出对政治的冷淡和但求平静无事,免遭迫害,除此之外,别无他念的真性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9.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析: 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

10.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1~12题。

江城子 苏 轼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病目,拈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 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牌。 1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首先考虑回答句子在表达诗歌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考虑回答句子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回答在内容上的作用,要先解释句意,再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的前面先写黄昏雨落,一个“犹”字写出了雨落时间之长,人已寂寞;次写早晨开帘看见“欲平檐”的大雪,凄冷、孤独、寂寞之情使人动容。所考查的句子的后面写“孤坐冻吟”无人伴,直接点出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①描绘出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大雪景象,营造了寒冷的氛围,衬托出作者的凄冷与孤独。②酒家无觅处,欲借酒消愁而不得的处境表现了作者的无助与寂寞。③用“雪”和“酒”引出下阕对故人的思念与赏识。

1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析句子,首先要点明句子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解释句子的意思,最后要点出句子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①“雪”与“故人”互喻(答“以雪喻人”亦可),突出了故人品格的高洁,体现了作者对故人的赞赏和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创新语用

1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

9

【注】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

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顺序、结构已被打乱)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4.依据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依据历史记载 杜牧借古讽今 吟成《阿房宫赋》 历尽人世辛酸 司马迁忍辱负重 著就史家绝唱

15.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①以古代诗歌为内容;②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③既然给出了例句,仿句要做到与例句的句式尽量一致,即“××在……的……,……,用……了……”。

答案:(示例)(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6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