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元与多元的思考-最新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08 1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时间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元与多元的思考
自从1981年出现了名为“语体文阅读”的题型,现代文阅读就成为了高考语文重要的考察部分之一。纵向地看,它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演变;横向地看,自1999年上海市高考独立命题起,每年各省市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也显露出各自的特色。在这横向与纵向的交叉发展过程中,也就产生了一个一元与多元的命题。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多元就一定优于一元,单一并不代表着单调,而多样却可能意味着繁杂。 一、科技文阅读的一元与多元 1.科技文阅读产生于多元之中
高考语文阅读可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大类,在现代文阅读中有一小类,我们通常称之为“科技文阅读”。高考中的科技文阅读实际上是相对于文学类的现代文阅读而言的,总的来说有自然科学类与人文科学类两种,每篇均涉及到某一具体的学科。1981年就出现了科技文阅读的雏形(《物种起源》选段),1984年语文高考中第一次对科技文阅读进行考核,所选取的是一篇历史学科的社会科学类文章,篇幅为1559字,考察题目数11个。考察的范围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文章信息查找、文意的概括等三方面,题型包括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者的一种多元取向:试图通过多种题型以及多方面内容的考察来检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从文章中准确获
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在此后的几年,科技文阅读基本上延续了这种考察方式。
这种模式本身并不存在弊端,但是从高考试卷的整体安排上看来,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凡考试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一个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子系统;凡考试中的各种活动,都是系统性的活动,如果没有作为存在方式的系统,也就不可能有考试活动的存在与运行。由此所决定考试各种活动的开展,都必须遵循系统原则。” [1 ]首先,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察放在科技文阅读之中,与试卷中专门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考查的部分有重复之嫌;其次,考察内容的多样性造成了考试系统的紊乱,而题型的多样性也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产生了交集。因而,这种多元的考题模式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2.科技文阅读的一元与多元探索
从1992年起,科技文阅读开始了一种一元与多元相结合发展模式。其中,一元是就考察方式及考察内容的固定而言,从这一年起,科技文阅读的题目数量为四题,考察方式为单项选择。但是文章的选材则表现出了一种多元的方式。统计1992―2003年的17套高考试卷中的科技文阅读,自然科学类占14篇,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理等五个学科;社会科学类两篇,分别涉及了历史和经济两个学科(1999年上海卷无科技文阅读)。 有人认为,“多年来,语文高考试题大多关涉政治意识、思想品德、道德伦理等,与社会热点潮流走得太近,然而对于学生
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文化部分,却没有太多的关注。” [2 ]确实,从这几年的科技文阅读中我们发现所选文章大都是关于基础学科的前沿知识,而且较多侧重于自然科学,涉及人文的内容并不多,所以在表面的多元化选材的背后,事实上还是隐藏着命题者的一元思想。题型为单项选择题,而这种绝对客观性的考核方式一方面体现了科技文阅读的特点:科学语言的精确与答案的唯一;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能明显区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弊端,主要是单项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存在着多种非知识性的答题技巧。所以,对于科技文阅读的命题模式和命题内容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3.科技文阅读的多元发展
从2004年起,语文高考开始了普遍的分省自主命题,这也为科技文阅读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4年,共有科技文阅读17篇,其中自然科学类13篇,社会科学类4篇。大多数省份除了在选文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航天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科技,依然延续了往年的考法,但是上海卷较之则有很大幅度的变革:首次涉及到文化领域,在考察方式上也不仅仅局限于单项选择题,而是增加了填空题与问答题。与传统科技文阅读最大的不同,它考察的内容不只是客观的信息查找,而是涉及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第五题(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这幅图的标题可以拟为 )和第六题(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
2005年的改革主要是在文章的选材上,“考试的方法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模拟和抽象,实践是考试方法的认识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接近于实践,考试的准确性就越高。” [1 ]在这一年的语文高考中,共有科技文阅读16篇,其中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各占8篇。在社会科学类的科技文阅读中大多涉及到文学、艺术、考古等文化领域,并且出现了心理学(广东卷)和科技发展(全国卷三)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而自然科学类的选材也首次涉及到了计算机领域(重庆卷)。在考核方式上除上海卷外依旧保持着往年的模式。
从2006年起部分省份减少了科技文阅读的分数与题目数量(2008、2009年江苏卷连续两年取消科技文阅读),此后几年大都改为3道单项选择题(2006年福建卷有科技文阅读两篇,每篇两题)。在上海卷之后,一些省份的科技文阅读的考察方式也发生了变化,2007年广东卷、2008年北京卷、2008年海南卷等都增加了问答题,一些省份的考察内容也不仅仅只是客观知识,也增加了一些让学生有发挥余地的部分。
1984―2009年,科技文阅读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总的来说,它所走过的是一条“多元――一元――多元”的发展道路,而且一元与多元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从考察的内容与方式来看,科技文阅读客观性的特点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无论是从文章的选材还是考察的侧重点来看都体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这种一元或多元的发展模式究竟是优是劣还有待实践证
明。
二、文学类现代文阅读的一元与多元
与科技文阅读的一元与多元道路发展不同,现代文阅读经历了一条十分明显的一元到多元的发展道路。1981年共有三篇阅读理解,其中两篇为现代文阅读(后文所提到的每年阅读篇数均为现代文阅读,不包括科技文阅读),一篇为抒情散文,8题,313字。考察成语、关联词和文学常识,形式为填空题;一篇为杂文,10题,610字。考察成语、文言字词和文学常识,形式为名词解释。此后,现代文阅读成为了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型,并且其重要性仅次于作文的重要部分。下面,本文将从文章选材、考察内容、考察方式的等方面去分析现代文阅读的一元与多元。 1.文章选材的一元与多元
文章体裁的划分是很容易产生混乱的,散文、小说、戏剧等分属不同的文学体裁,这是不言而喻的。杂文、随笔、人物传记按道理都是属于散文的范畴,不过为了增加区分度,下文中的散文特指抒情散文,而杂文与随笔等也将单独成类。
在高考语文中,最经常出现的阅读体裁是散文,这些散文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因事生情,其文章的结构一般是固定的。以2004年福建卷的现代文阅读《书》为例,作者由书入题,引起了对于读书人命运的思考,进一步由读书升华为读人,最后产生了“人生也是一部书”的升华。这一类文章的固有模式为“写景/状物/记事/记人――产生思索/有所感悟――得出道理――获
得升华”。这一类文章的文笔大都十分优美,所揭示的哲理并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但是不难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掘。命题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文章,主要是着眼于出题的需要,这一点后文还将谈到。
在2004年之前,尽管在阅读材料上也出现了一些其他选择,但其他体裁的文章出现的并不多。自2004年起,文章选材出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一是所选文章多为本省籍作家所作,更体现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文章的体裁更趋多样性。 杂文:多是选取一些名家名篇,如2000年北京、安徽卷为闻一多的《兽?人?鬼》。杂文做为现代文阅读出现其实并不十分合适,尤其是这一类与当代学生日常生活较为隔膜的题材,学生对文章的题旨很难有准确的把握。
随笔:其实质与散文类阅读没有区别,但语言会更为平实。以2009年山东卷中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为例,文章的思想感情流露十分自然,不会给人以“欲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作为一篇现代文阅读而言,学生无法通过已有的模式套出答案,实际上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寓言:2004年辽宁卷出现了一篇寓言,为纪伯伦的《认识自己》。寓言出现在高考语文中似乎并不合适,因为考察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高中语文的目标,而从对这篇寓言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命题人把――篇寓言作为材料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寓言的特点,即对寓意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我认为没有必
要选择寓言作为阅读材料。
小说:小说作为阅读材料出现的次数仅次于散文,共有11次,均为微型小说。风格大都一致,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但形式略有不同。
此外,还有序言(1997年全国卷)、传记(2005年湖南卷)、对话体(2007年广东卷)等多种体裁。
现代文阅读体裁的多元只是文体外在形式的多元,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所有的文章选材实际上都是指向阅读题的设置。因此无论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何种体裁,它的结构都是统一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表层结构的多元与深层结构的一元。
2.考察内容的一元与多元
1981―1992年这一时期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语文基础知识与学生的逻辑推理及概括总结能力。其中,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察包括了对语法、文言字词、文学常识和字词句的运用,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与科技文阅读相同,而概括总结能力的考察则主要为段意(1987年全国卷)或文意(1985年全国卷)的概括以及文章层次的划分(1983年全国卷)。 1993―2003年这一时期的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了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对于文章信息的查找。与科技文阅读对文章信息的查找不同,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查找是建立在对文意的初步分析基础之上的,需要考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而非从文中直接
得出答案,主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找出文章的主线,如1996年全国卷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②具体段落的信息概括,如1995年全国卷第26题: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③细节信息查找,如1997年全国卷第26题:文中的“两重桎梏”分别指的是什么?一直到2007年,各省的现代文阅读中才普遍放弃了对信息查找类内容的考察。其次,是文章的分析与鉴赏类题目的考察。“评价考试质量的根本标准时准确反映考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真实情况的程度。越是准确,考试就越是科学。” [1 ]所以,这一类题目是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也是现代文阅读中最应该考察的一部分,对于这一方面的考察一直延续至今。 除此之外,现代文阅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题型:①小作文,如2005年湖南卷第21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②知识的扩展,2006年山东卷第19题: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在现代文阅读考察内容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趋势:考察重点由客观知识向主观理解转移,逐渐注重对
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的考察而淡化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察。考察的内容从整体上日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一元因素依旧存在。命题人所考察的内容一直从1990年代初延续至今,虽然近几年各省试图都在这方面做出改变,不过都只是小修小补,而没有触及根本。 3.考察方式的一元与多元
所谓考察方式的一元与多元,实际上就是出题形式的一元与多元。所有的题目如果以考察内容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主观题与客观题两大类,按照试卷的答题形式来看,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如果说客观题的唯一正确性代表了一种一元取向的话,那么主观题就给学生以多元的选择。
选择题是一种典型的客观题型,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也的确是这样体现的。选择题可分为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几类。而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最为常见的是双项选择题,即在至少五个选项中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填空题一般的是文章基本信息,但是因此类内容多以问答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因而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填空题并不常见。问答题有一部分是对客观内容的考察,而从2007年起,就很少涉及对这一方面内容的考察了。除了这些具体题型,近几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出现了一种“二选一”模式,即从两篇阅读中选择一篇进行作答即可。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给考生以多种选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自己更加擅长的内容进行作答,更保障了考生的考试自由。
总的来说,现代文阅读在一元与多元这间的徘徊是一场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留下了些许遗憾。一元与多元并不等于优劣高低。在对高考语文试卷的整理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一元的模式因为其符合客观实际,有已为实践所检验,因而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被证明在现阶段内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一些多元的探索则因不符合考试的基本规律已被淘汰或者即将被淘汰。所以那种认为多元就一定强于一元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反之亦然。
正在阅读:
(word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8年广东省陆上风电第二批04-19
2017校园爱情电视剧推荐02-15
2015年上半年江西省期货从业资格:期货市场组织结构与投资者试题07-03
明瑞MR-208A控制器调试基本步骤04-23
监理公司2013年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09-01
幼儿园教师演讲稿:一次成功的转型02-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一元
- 多元
- 作文
- 语文
- 思考
- 高考
- 现代
- 最新
- 阅读
- 南邮综合设计报告(课程设计)proteus和Keil
- 市政工程质监站安全台账 第一册 安全管理基本资料
- 城市污水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教案)
- 2019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 图文
- 计算机数学基础—复习题
-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消毒柜的单片机设计 - 图文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若
-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究-教育文档
- bSC培训ppt - 图文
- 高中新课程数学(苏教)二轮复习必考问题《必考问题20 排列组合
- XX县破解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相关工作汇报
-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 中国耐热漆产业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完整版)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方法研究毕业设计
- 塑料玩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文
- 房产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售房合同评审程序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三版·白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