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离线作业 答案 -

更新时间:2024-06-11 18: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计珺 1203

学 号: 学习中心:

712070612003 余杭

—————————————————————————————

音乐部分

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制作系统 、 知觉系统 、 感受系统 。

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二、名词解释

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三、简答题

1.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3.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4.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是什么? 答: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他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信,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5.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综合复习题

一、简答题

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

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歌唱。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地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

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 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 2.低幼儿童在音高歌唱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12个月-18个月婴儿在歌唱时,其音高是模糊不清的;19个月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17个月-23个月半数以上的清晰音高还是二度音程,但音程的跨度随年龄增大在增大;到二岁半左右,四度、五度音程已经出现,但大二度与小三度仍是能清晰歌唱的主要音程。

3.低幼儿童在音高辨别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3-4岁能辨别八度及八度以上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4-5岁能辨别五度及五度以上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能从前奏中辨别熟悉的歌曲;5-6岁能辨别三度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另外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7-8岁儿童在实验情境下已经能够辨别全音、半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辨音功能在这时期已经成熟。

4.低幼儿童在旋律轮廓线方面的辨别特征是什么?

答:5岁左右已经能够辨认级进的上行、下行旋律轮廓线,已经能够辨认跳进旋律轮廓线,但只是轮廓线而不能准确辨别音程,所以歌唱时音程跳度是不稳定的。

5.低幼儿童节奏型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从18个月开始作出试图使身体动作与听到的歌曲合拍的努力,到4-5岁时幼儿能成功地模仿打出2-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6岁幼儿大多能准确地模仿3-4个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6.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7.幼儿对音色知觉与感受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对音色的注意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婴幼儿对音色的知觉兴趣主要在于对日常生活中的音色而不是音乐音响中的音色。对音乐音响中的音色来说,无论让幼儿分辨的是器乐音色还是声乐音色,幼儿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区别明显反差大、能生动刻画事物的音色。 8.幼儿力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到了3-4岁幼儿已经有比较声音强弱的能力了,能自如地辨别说、喊、悄悄话与唱的区别,并且能够用嗓音去表达这些区别;4-5岁幼儿能辨别歌曲、讲话、打击乐中的强弱,并且能够用歌唱、打击乐演奏等制作方式去表达强弱;5-6岁幼儿已经能辨别并理解强弱的所有变换关系。

9.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10.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二、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综合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答:(1)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2.为什么说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 答: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特性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 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 拍子与节奏型。

4.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 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5.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 重复句、喊答句 。

6.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主副歌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 双手抱拳与伸展 。 二、名词解释 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答: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答: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音乐作品的再现性.答: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4.音乐作品的表现性.答: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三、简答题

1.培养幼儿拍感的二个规定性是什么? 答:(1)在歌曲中进行;(2)在动作中进行。 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所指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答:指音乐体裁之间所具有的典型差异。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 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艺术心理学对音乐音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映的解释是什么? 答:客观的物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有一种“同形”关系。 6.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 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

的情感。

7.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 答:(1)对形式的依附;(2)对再现性的依附。 四、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

1.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P27 答:

曲式结构:

, A . B ‘ A’ / , a b . a’ 段尾 a b c a b a’ 尾声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2.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P28 答:

曲式结构:

‘ A , B . A’ / a a’b c 过渡 a b c d a a’b c

再现主题内容:

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特性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一、填空题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 西方音乐作品 。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 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与流行性 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与娱乐性。

第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实践特性

第一节 幼儿的音乐制作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一、填空题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 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移动动作可以从八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时间、移动、流动、其他人

4.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b1

5.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c2 。 6.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d2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身体动作与实践活动。

2.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1)字母谱与节奏谱;(2)手势;(3)指挥。

3.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4.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1)缺乏歌唱练习;(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

5.简述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步骤。 答:(1)短小片断的模仿歌唱;(2)模仿唱出短小的句子;(3)和教师一起歌唱;(4)在集体歌唱中找准音调;(5)教师起音后不再跟唱,幼儿可以按照所给的音高和速度集体歌唱;(6)幼儿乐意自己歌唱;(7)小组独立地按照所要求的音高和速度歌唱;(8)幼儿自己选择歌曲在合适的音高和速度中歌唱。

6.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1)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2)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3)多声部演奏。

7.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为了把头脑中的关于音响的表象(主要是节拍与节奏型表象)表达出来。 8.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 答:(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炼重拍节奏型;(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

9.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除乐器演奏外的其它方法是什么? 答:(1)身体打击;(2)韵律朗诵;(3)集体舞。 四、论述题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答:(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第二节 幼儿的音乐即兴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 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2.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 即兴 。 二、名词解释

1.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2.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3.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三、简答题

1.音色探究活动可以展开的内容有哪些? 答:(1)自然界的风、雨、雷、电;(2)各种动物的叫声;(3)机器发出的声音;(4)生活环境中的与人有关的各种声音。

2.歌曲再现内容的身体动作表达有哪四种类型? 答:(1)身体打击;(2)拍律身体表达;(3)重拍与弱拍的身体表达;(4)再现性内容的动作表达。

3.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4.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什么? 答:(1)每段歌词一般只含一种形象,且词句有较多重复的歌曲;(2)喊答式、问答式歌曲。

5.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6.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7.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8.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的类型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 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2.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 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 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 2.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

3.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 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2.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3.“水族馆”的音乐再现内容是什么?

答:A段表示鱼在水中游,鱼儿先是尾巴打圈然后轻盈游出,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B段表示水中的水草由高到低的飘浮;C段表示大波浪的翻腾、D段表示水泡泡的出现与消失、E段或B’段又是水草。

4.一个经验的二个特征是什么? (1)一个经验具有整体性;(2)一个经验具有模式和结构性。 5.音乐制作能力迁移有哪两种情况? .答:(1)用同一音乐作品但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来表达;(2)用同一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

三、论述题

1.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一)目标、内容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 表现性目标 。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 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4.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 ;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

5.课程目标表述性质就是指 课程目标取向的确定。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三、简答题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

1.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纬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二类音乐经验分别是什么?

2.答:音乐形式关键经验与音乐制作经验。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表述需要关注哪三个问题? 3.答:(1)表述的角度;(2)表述的性质;(3)表述的准确。 四、论述题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P130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3.阐述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举例(略)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涉及的二个问题是 内容选择的标准与范围。 2.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 不同区域的选择与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 :组织要素、组织标准与组织形态 。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 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 二、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形式要素是什么?

答: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织体、力度、结构、风格。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 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评价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与幼儿。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进行课程研究。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 课堂情境 、 非课堂情境 。 二、名词解释

1.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2.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3.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2.作为音乐课程评价重要评价“对象”的幼儿,其作为评价主体的体现方式是什么? 答:一方面体现在他们也参与对他们自己音乐学习活动目标与过程的设计,对音乐学习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估与反省;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他们对音乐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音乐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来“发表”对音乐课程的看法的。

3.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中比较合适使用的二种档案夹评价是什么? 答:(1)展示型档案夹评价;(2)评选型档案夹评价。

第六章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二)幼儿园音乐教学原理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所需的技能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二、名词解释

1.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2.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

1.技能的出场方式有哪些?

答:游戏方式;探究方式;角色表演或剧情表演方式;圈舞、对舞方式。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经验铺垫策略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 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

3.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是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借用科学探究方式的铺垫;借用体育活动方式的铺垫;借用其它艺术形式进行铺垫。 二、简答题

1.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把音乐经验先还原到幼儿原始经验有哪二层意思? 答: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第三节 幼儿园歌曲教学的一般过程与目标

一、简答题

1.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掌握歌词阶段;掌握节奏阶段;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初具调性感阶段。 2.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

开始方式:学习这类歌曲是从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开始的。

3.指向先密后疏节奏型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是它们的歌词通常都比较深情。

开始方式:从幼儿跟着老师做抱拳与伸展手臂的动作开始。

4.指向分辨大跨度音高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是歌词主题一定是描绘一事或一物,这事与物在空间的高低状态上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开始方式:从幼儿探究歌词所描绘的事物的空间状态开始。

5.指向旋律轮廓分辨目标歌曲选择的二种情况与这类歌曲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答:二种情况:情境味道很浓的歌曲;故事性的歌曲。 学习方法:围绕着情境表演、故事表演、游戏展开。

6.指向力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具有强烈的故事效果,而且故事中有力度对比的需要。 开始方式:从故事表演开始的。

7.指向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具有强烈的情境效果。

开始方式:与情境表演或动作表演紧密不可分。

8.指向句子结构经验目标的两类歌曲与学习这两类歌曲时所用的方法是什么? 答:两类歌曲:重复句歌曲与对答句歌曲。 方法:重复句的歌曲主要通过模仿方式进行学习;喊答句的歌曲需要布置劳动情境或对唱情境来让幼儿学习这类歌曲。

9.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是什么?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第四节 幼儿园器乐曲教学的准备与一般步骤

综合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2.器乐曲教学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1)用语言简要描述音乐作品的内容主题,提出第一次倾听音乐、观看动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2)分段倾听与观看,每次倾听与观看前提出需要幼儿关注与完成的任务。(3)幼儿完整地合音乐地进行动作表演。

二、分析题

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答: 曲式结构: , A ‘ B . C ‘ D ‘ B’ /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第五节 幼儿园集体舞类型与教学一般步骤

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邀请舞 答: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单圈舞 答:是全体围成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3.双圈舞 答: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4.直列舞 答: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二、简答题

1.集体舞教学有哪三阶段? 答:(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3)完整舞蹈阶段。

三、论述题

1.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 答:第一阶段:(1)先请幼儿朝带手腕花的方向走八步;(2)请幼儿再朝不带手腕花的方向走八步;(3)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4)改成走四步;(5)学习手臂上举的向上走动作;(6)学习手臂放下的向后走动作。 第二阶段:(1)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2)合音乐;(3)观察幼儿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面的情况。

第三阶段:完整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四、分析题

1.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 答:

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 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第七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与教育性原理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二、简答题 答案提示

一、名词解释

1.意象 答: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二、简答题 1.“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是什么?

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2.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3.动作意象的方式有哪些?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性原理

综合复习题 一、简答题

1.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什么? 答: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用不移动与移动动作合拍的五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常规游戏、童谣;动作模仿歌曲;不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游戏

3.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二、简答题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2.在语言节奏中让感知节拍教师需要具备的二个条件是什么?

答:(1)教师的示范准确并一以贯之;(2)教师的评价准确并一以贯之。 3.简述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节奏型。(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节奏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节奏的理解。

4.“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答:节奏型:

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

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三、论述题 1.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第九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二)旋律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2.进行声音的高低感知的三类音乐材料类型是 能让幼儿分辨并模仿的带有声音高低的生活音响材料;内容含有视觉高低形象的歌曲、儿歌;能用高低身体动作表达音的高低的乐曲 。

二、简答题

1.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2.简述旋律轮廓线经验获得机制。

(1)用身体动作的制作方式来感知旋律的轮廓线。(2)通过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的声音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头腔共鸣。(3)头声歌唱。

3.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第十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三)音色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色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日常音色;打击乐器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2.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二、简答题

1.简述日常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1.答:(1)运用嗓音、打击乐器、自制乐器来探究日常音色;(2)演唱与打击乐制作相结合。

2.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2.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3.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3.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4.简述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4.答:(1)通过模仿教师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器乐曲的再现特性,并知道此器乐曲的演奏乐器;(2)即兴创编身体动作表达器乐曲的再现特性。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四)速度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速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二、简答题

1.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五)织体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 、 。

2.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二、简答题

1.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 答:(1)意识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与其他小朋友的声音是不一样的;(2)意识到身体打击

的层次。

2.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3.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六)力度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 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 二、简答题

1.音量表现性的特点是什么?

1.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2.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七)结构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结构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式与回旋式、引子与尾声。

2.句子结构学习的三种音乐材料类型是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 三段式、回旋式 二、简答题

1.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

2.副歌的音乐特征是什么?

答:与主歌相比具有句式更为规整、旋律更容易上口、节奏更为简单等音乐特征。 3.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第十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八)风格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

2.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 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 3.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 二、简答题

1.简述摇篮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以教师为榜样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感知制作方式;(2)独立地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理解制作方式。

2.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美术部分

第一章作业:一、名词解释

1、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性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应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

艺术形式。

2、美术创作:是指儿童依据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儿童自身掌握的美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向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儿童美术的特点。

答:儿童美术虽属于美术范畴,但是儿童的特定属性,决定了儿童美术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一) 时间性与主体性; (二) 审美游戏性; (三) 直觉性;

2、简述美术创作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答:(一)开阔视野,发展儿童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三)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展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儿童全脑功能与一般智慧的发展; (五)帮助儿童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3、简述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

答: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包括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三方面。 4、简述艺术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中的儿童美术创作的观点。 答:(一)美术创作是儿童美术教育的范畴; (二)美术创作是儿童情感表达的需要; (三)美术创作是需要技术支持的; (四)美术创作是儿童个性化特征的体现; (五)美术创作强调儿童的“创造”。 三、简析题

1、简析美术创作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必要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态度;构建美术创作氛围;诱发创作冲动。

2、简要说明你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教育目标的理解?

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包括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

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三个方面。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体验了通过艺术教育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三个方面的基本与原则。

第二章作业:

一、简答题

1、 简述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概念期”和“写实期”。 2、简述儿童手工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1.无目的活动期;

2.基本形状期; 3.样式化期。

3、简述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一)婴儿的感知期; (二)符号的认识期; (三)“写实主义”的高峰期;

(四)“写实主义”高峰期的衰退和审美感受性的出现期。 4、简述儿童美术创作的三个阶段。

答:儿童美术创作的过程分为儿童美术创作的信息获取、儿童美术创作的视觉转化、儿童美术创作的表象输出三个阶段。

5、简述儿童在象征期时,色彩认知与运用方面的特点。

答:这时的儿童辨色能力提高很快,对颜色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他们对红色、黄色等波长较长的温暖色比较喜爱,而对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色、紫色等不太喜爱。他们用喜爱的颜色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把自认为不好看的颜色涂在自己不喜欢或可有可无的事物上。画面上的色彩种类在增多,但缺乏色彩的协调。涂色逐渐由无序、不均匀向方向一致、均匀发展。

6、简述儿童在涂鸦期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涂鸦”这段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2.有控制的“涂鸦”;3.圆形“涂鸦”;4.命名“涂鸦”;总之,“涂鸦”

期是儿童绘画的准备阶段,“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二、简析题

答:儿童美术创作中的“教”: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身份。在实践中,要让儿童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建构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儿童适合的技能支持,对儿童美术创作顺利展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学”: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学”,领会儿童“学”美术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自主性的美术创作行为的发生,进而促成儿童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美术创作中的“用”:从观念上来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儿童美术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儿童能自主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实践操作上看,教师要研究如何帮助儿童“用”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策略,对“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课时比例进行统筹安排。设定“用”的课时比例,在同类型物象的动态教学中,引导儿童开展知识、技能的联想与迁移。

2、简要分析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学”、“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辩证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既有美术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教学,也有学习态度与规范方面的教学,要研究“教”,也要研究儿童的“学”。自主性的美术创作行为发生是儿童美术教学的理想追求。美术的“教”与“学”应以“用”为目的,“用”要以“教”与“学”为依托。

第三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艺术无错原则:旨在明确儿童美术创作要追求创造的自由与变化。

2、个体差异原则:儿童美术创作应将儿童的整体发展放置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要体现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承认儿童个体差异的存在。

3、审美性原则:是由美术的学科性质、儿童审美心理特性所决定的。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引领儿童美术创作时,要遵从美术学科的特性,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特性。

4、体验优先原则:旨在从最贴近儿童、跟儿童生命结成一体的客体(环境)出发,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儿童创设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儿童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引导儿童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从而让

儿童不自觉地迸发出动之以情、感之于心、思之于形、联之于境、赋之于美的艺术情感。 5、在“关系”中学习:美术创作过程中涉及不同维度的多种“关系”的构建与运用,诸如美术知识、技能与儿童内心体验的“关系”,美术各个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儿童内心体验与环境的“关系”等。

6、尝试错误:是指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给予儿童自由体验式的尝试机会,以获取有关美术学习或者美术表现的“困难”与“问题”经验的引导策略。

7、联想与迁移:联想是指由某物或者某种情景想到与之有关联的某物或某种情景。迁移是指以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的影响。

8、多维示范:是指在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为儿童提供多维度的范例刺激,以促成儿童美术创作基本能力的养成。

9、命题式儿童美术创作:是指由教师依据儿童的能力、兴趣以及美术学习的需要,提出创作主题与要求,儿童按照创作主题与要求完成美术创作。

10、意愿式儿童美术创作:是指儿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由自己独立确定美术创作的主题和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的美术创作形式。 二、简答题

1、简述美术欣赏四个基本环节。

答:描述、形式、解释、评价四个阶段是美术欣赏的基本环节。 2、简述美术创作的意义。

答:(1)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2)形成必要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态度(3)构建美术创作氛围,诱发创作冲动。

3、简述儿童美术创作方法。

答:在“关系”中学习、尝试错误、联想与迁移、多维示范。 4、简述示范的方法。

答:示范方法包括:原形示范、正反例示范、发散性示范、变化示例数量与示范恰当的行为五个方面。

5、简述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三种主要形式。

答:(1)命题式儿童美术创作(2)意愿式儿童美术创作(3)命题式儿童美术创作与意愿式美术创作的关联。 三、简析题

1、简要分析尝试与直接教授相结合的美术技能教学过程设计与直接教授的美术技能教学过

程设计的异同。

答:尝试与直接教授相结合的美术技能教学过程的优点在于教师为儿童提供体验的机会,鼓励儿童在没有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前大胆尝试。直接教授的美术技能教学过程相对更注重儿童原有美术知识、技能与新学美术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比较多地用于儿童已有相关美术知识、技能基础的美术技能教学当中。

2、试分析儿童美术创作的艺术无错原则基本内涵。

答:艺术无错原则:旨在明确儿童美术创作要追求创造的自由与变化。美术创作没有绝对的规则与是非对错。个体在面对同一个美术作品时,所获取的视觉印象以及相关的视觉心理反应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反映了美术的生理特性。 3、试分析儿童美术创作的审美性原则基本内涵。

答:审美性原则:是由美术的学科性质、儿童审美心理特性所决定的。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引领儿童美术创作时,要遵从美术学科的特性,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特性。美术的审美特性很大意义体现在以直观的形式体现出审美效果。审美性原则的提出意味着儿童美术创作辅导应该依据儿童审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在儿童审美发展的原有基础上进行有益地提升。审美性原则要求美术教学与辅导要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帮助儿童形成一些简单的审美概念;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全与完善。 4、试分析命题式儿童美术创作与意愿式儿童美术创作的关联。

答:命题式儿童美术创作与意愿式儿童美术创作应是互为支持的关系。命题式儿童美术创作关注的是“什么”、“怎样”、以及“应该怎样”的问题,对儿童来讲更偏重于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教师监控程度较高。而意愿式美术创作需要有很好的命题式美术创作为铺垫,它所关注的是儿童是否乐于主动发生美术创作行为,创作行为的自主性如何,作品是否有独特性等问题。儿童参与意愿式美术创作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对教师教学的投入水平,可以说两种类型的儿童美术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儿童以命题式美术创作为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可以逐步增加意愿式美术创作。意愿式美术创作对儿童个体的能力、创作意识以及独立创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四、实践分析题

1、请举例说明儿童美术创作引导中在“关系”中学习的方法运用。

答:在“关系”中学习、领悟美术学科中诸如点、线、形状、色彩等要素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儿童获得运用美术技法的意识与能力。以动物、人物造型以及动态教学为例,比如引导儿童学画小鸡,一般是在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组合的基础上添加嘴巴、翅膀、脚以及相关的背

景物。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如果以两个圆的相互关系为表现基点引导儿童感受,在同样两个圆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很多变化,对儿童学习兴趣的诱发与学习效率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予儿童处理画小鸡所用的两个圆的关系的示范。如告之先画的大圆为小鸡的身体,后画小圆为小鸡的脑袋;然后结合示范告之小圆与大圆的两种关系,即:小圆可以画在大圆的外面,但必须与大圆的圆周相连;小圆也可以画在大圆的里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物件的添加。这样一来,儿童创作出来的小鸡就会比较生动与多样。在理解“关系”的基点上学习造型,这一点在教师的教学中得以延续的话,儿童在美术创作中处理关系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得到加强。画鸡可以这样教,画人、牛、猫、狗等同样也可以这样教。 2、请举例说明儿童美术创作引导中尝试错误的方法运用。

答: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尝试错误可以指向美术表达,也可以指向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儿童知道家里冰箱里冰箱的结构与储存的食物,他在画冰箱时,会先把冰箱里面的食物画好,然后很认真地用油画棒把食物覆盖,说是要把门关好。他把知道的东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从而得到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断地与外界的人、事、物的交互过程中,逐渐修正自己的审美观点、行为,在表现关着的冰箱时就不再画里面的物品了。儿童的这种表达方式很珍贵,这种“错误”是需要容忍的,解决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解与等待。 3、请举例说明儿童美术创作引导中联想与迁移的方法运用。

答:儿童联想能力与意识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支持,经常有意地借助或者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发儿童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一个个可以引发联想的问题,诱发儿童的想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意象”绘画是联想与迁移在美术创作中运用的典型。 第五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线描画:是一种以线为最基本表现手法的儿童绘画形式。 2、油画棒画:是以油画棒为创作主要工具进行混色或调色直接作画。 3、水粉画:是用水调和粉质颜料来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4、水彩笔画:是一种以水彩笔直接在纸上作画的绘画形式。

5、中国画:简称“国画”,也叫“水墨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形式。是用毛笔、水墨、颜料在宣纸上作画。

6、刮画:是一种很奇妙的绘画游戏。在黑黑的纸上,按照创意随意地在画纸上刮画,瞬间就像魔术般地刮出五彩缤纷的画面,完成的作品犹如民间的蜡染,具有一种朴实的美感。 7、版画: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的画种。是画者按照自己的构图、制版、

印刷等步骤来完成的美术创作,是间接性艺术,它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在纸上。 8、装饰画:是指运用一定的装饰手法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再造、组构,创造出富于装饰美的艺术形式,是“将自然物象加以规则地变形加工后用于装饰的画”。

9、综合材料绘画:是把各种材料媒介通过剪切、拼贴等方式运用在静态的绘画 创作中,使不同种类的材料特质在对比中得到更好的凸显,创造出新的审美形象。 二、简答题

1、简述写实类线描画的创作建议。

答:(1)写实类儿童线描画可以从写生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写实类儿童线描画可以从画身边亲人入手(3)风景也是写实类儿童线描画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 2、简述装饰画的创作建议。

答:(1)儿童装饰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简述综合材料绘画创作步骤。

答:(1)确定主题、选择材料(2)起稿(3)选择、运用与表现 第六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木艺:木艺创作是以木材的边角料、枯树枝为主要材料,利用一些枯叶、果实、树皮、铜丝、铁丝、麻绳等辅助物,用锯、钉、黏合、修、劈、削、磨等技法进行创造性组合物体的活动。

2、石玩:石玩创作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辅以铁丝、毛线、小木块等小型材料,用黏合剂固定,经过修饰,赋予石头灵性,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 3、沙画:是以沙子为材料,运用不同手法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

4、绳结: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一般以红色为主色调,品种繁多,如挂件、香袋等,以玉石、小饰物等物巧妙融于其中,别具一格,多寓意“喜庆、吉祥”。

5、泥塑:是以泥土、软陶、面泥等为基本材料,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运用揉、搓、捏、粘等基本技巧进行的立体塑造活动。

6、布艺:布艺创作是儿童对布头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过程。

7、纸塑:是一门独立的雕塑体系,具有古老的传统技法、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造型手段。分为纸的干塑与湿塑两种。 二、简答题

1、简述木艺创作的指导要点。

答:(1)儿童的创意想象需要一定到底技能与生活经验支撑。(2)根据难易程度把木艺创作内容分成几个阶段或者几个类型。(3)在自主性木艺创作活动中,一定要与儿童共同商议制订活动规则。(4)引导儿童根据自己要创作的物品进行分解,然后寻找相应的材料与辅助物品,再参照图示或者图片进行制作。(5)在指导的过程中会有不断生发的问题,教师要仔细观察,适时介入,个别指导。 2、简述石玩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1)石玩活动要有一个基本的创作方向(2)注重单个作品的后续组合与创新(3)注重石玩创作后的延伸性活动(4)教师应掌握石头的具体特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5)创作上,变简单模仿为大胆创作(6)制作上,变“乱涂乱抹”为有效控制。 3、简述沙画的指导要点。

答:(1)教师需要根据儿童沙画操作台的实际大小,决定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2)在活动开展初期,应培养儿童良好的活动习惯。(3)教师可以根据沙画创作活动的需要,引导儿童收集有用的生活材料,用于沙画创作。(4)由于沙画作品的流动性和易变性,作品很难保留。在作品的评价上可采取作品现场评价、作品保留评价、现场演示评价。 4、简述绳结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1)引导儿童根据自身的喜好或者编织绳结的能力,确定要制作什么编织成品,然后可以参照图示开始编织,结的长短依据编织物品的需要自己设定。(2)引导儿童根据自身的意愿,创造性地将各种绳结相互组合,在加上一些辅助材料,创造各种不同的挂件和饰品,也可以将儿童作品用作幼儿园、学校环境的装饰。(3)在儿童自主性美工活动区域中,教师需要把各种结按照编织的难易程度分成几个阶段,分别呈现不同阶段的各种结的编织图示,以便儿童自主学习。(4)教师在指导学习编织各种绳结时,帮助儿童学会看懂图示,理解图示与实际操作的对应关系是学习的重点。(5)儿童学习绳结创作时的难点是如何根据编织的绳结和辅助材料创造性地组合编织成品。 5、简述布贴画制作步骤。

答:设计、制作纸样、剪裁和拼贴。 6、简述布衣小制作的基本步骤。

答:画纸样、裁剪、缝合和塞填充物、缝合返口。 第七章作业:

1、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2、色彩构成:是指通过色彩造型教育(设计)来促进儿童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高。 3、色彩情感:色彩本身无所谓情感,情感只发生在人与色彩之间的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中。 4、色彩认知:就是理解色彩的功能和作用,了解周围环境和外部世界,拓宽知识面的过程。 5、色彩游戏:指在画面上利用不同物质材料、使用不同工具和技法进行色彩创作,形成纹理效果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色彩教育的四个纬度。

答:色彩认知、色彩联想、色彩情感、色彩构成。 2、色彩实验活动的教学意义。

答:(1)色彩实验是儿童的科学实践工厂(2)色彩实验的指导过程是动态变化的(3)色彩实验的教育功能因材料而异(4)色彩实验活动能使环境创设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化(5)色彩实验活动能让儿童的参与性、独立性更强。 3、色彩实验活动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答:(1)有效提高对色彩科学实验的兴趣(2)有效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3)能丰富儿童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一定的科学原理和色彩知识(4)把色彩实验中获得的经验更好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 第十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美术作品评价:主要指针对儿童美术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作品分析方法。

2、美术作评赏析: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侧重于对儿童分析能力、描述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分析评价。 二、简答题

1、儿童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

答:(1)作品是否在其发展阶段中有足够的表现?(2)技巧是否足以表现?(3)技巧是否儿童作品的一部分?(4)完成作品表现的努力程度是怎样的?(5)作品细节单独部分的意义?(6)作品单独部分在环境中的意义?(7)儿童遵循一种表现方式的程度如何?(8)任何改变对作品意义的扰乱程度如何? 2、儿童美术作评赏析的基本原则。

答:适领性、题材性、创造性、艺术性。 三、简要分析题

试分析儿童美术作品评价与赏析的区别。

答:儿童美术作品评价更为规范化,有具体、客观的评价标准,是对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侧重于对儿童感受和思维能力的评价;而儿童美术作品赏析是结合具体的作品分类,侧重于创造表现能力的评价,主要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对作品的内容、形式(如构图、造型、色彩、材料和技法等)等进行具体的作品分析。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儿童美术作品评价与赏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儿童美术是一种艺术创作,没有对错之分,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应该把作品评价与赏析相结合,让儿童参与评价,把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四、实践分析题 请对如下作品进行赏析。

图1:喝醉酒的爸爸/谷虚怀/6岁 图2:叔叔给我们盖新楼/李冠群/6岁

答:图1——这幅图充满了童真与野性的趣味,杂乱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都传递着“爸爸喝醉了”这个信息。红色能给人兴奋、刺激的视觉感受,用在这里更生动地描绘出爸爸醉酒后满脸通红的样子。

图2——儿童对建筑工人盖房子的场景饶有兴趣,于是用绘画的方式把这个令他印象深

刻的场景记录下来。在空间处理上,呈现出低龄段儿童无遮挡关系的开放式的排列方法,表现了繁忙热闹的工地劳动的景象。虽然表现技法很稚拙,但富有动感的形象透出勃勃的生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5r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