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更新时间:2023-06-05 01: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苏州第一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而设臵,建于2003年。经过7年时间的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初步形成较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被确定为首批院级重点专业。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欢迎的高素质专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目标。通过对本专业广泛的专业调研,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初步制订3年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建设目标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已取得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设为突破口,借助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积极开展和应用电子技术相关企业的广泛合作,实现培养电子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根本目标,通过三年重点建设把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成宽口径、厚基础、应用面广、涉及领域广、就业灵活、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省级特色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三年内建设优质核心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立项教材1项。

在实训条件方面,将校内电子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满足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3个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 双师 素质教师占90%以上,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从企业聘请专家参与专业的建设,合理吸纳社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三年内完成专职教

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1,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多的接近社会需求。

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的开发设计。 二、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电子技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政治思想 和道德修养,掌握应用电子技术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电子装配、电子产品生产管理、PCB设计制作及微控制器应用等专业技能,具有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验、安装维修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从事企事业单位电子产品的生产、维护、生产管理、技术开发、营销服务等岗位工作,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职业岗位

根据苏州及周边地区电子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见表一。

表一 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

3.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能力; *常用电子仪表、仪表、工具的使用能力;

*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具备手工焊接、拆焊的能力; *电子装配、制作能力;

*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图、设计线路板并进行仿真; *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单片机芯片,并能对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具有常用PLC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能够设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备操作规程;

*具备自动插件机、波峰焊接机、自动在线检测设备、回流焊接机和SMT设备等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具备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能力,能够在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操作工人;

*能够进行产品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

*具备基本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独立工作、着眼全局的整体观点和追求综合效益的管理素质;

*具备基本的质量管理能力;

*具备电子行业的职业规范、质量第一的观点、安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

*能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 *能正确判断及排除SMT设备的常见故障。 (2)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3)方法能力

*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4.毕业应取得的证书

*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乙级B证书。 *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A级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可考取AutoCAD中级、电子CAD中级、电子CAD高级、无线电调试中级工、无线电调试高级工、ISO9000内审员中级,以上证书至少取得一个。

(二)课程建设

根据本岗位对专业理论好实践技能的要求,建立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并重的课程体系。

1.本专业课程现状

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模块主要有:

第一模块,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公共必修课)。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25.9 %。具体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就业指导。

第二模块,职业基本理论素质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12.1 %。具体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三模块,专业能力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20.5%,具体包括:AutoCAD、EDA技术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PLC原理与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技术专业英语。

第四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12.8 %。具体包括:电子装配工艺、电子调试技术、电子整机分析与测量、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和专业选修课。

第五模块,人文艺术与科学素质拓展模块。该模块为公共选修课,占教学总时数的4.6%。

第六模块,学生实习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24.1%。具体包括:军事训练、入学教育、毕业实习、毕业教育、毕业设计与论文。

由于校内实践条件、师资、校外环境的限制,目前理论教学相对较强,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欠缺,工学结合还没进入实质性阶段,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结合度不够,工作任务引领的相关项目课程还远远不够;新技术和新工艺融入课程还不多;教学中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涉及还不够;有些专业课的课时和学分还不够合理,教学内容有重复。

2.课程建设方案

坚持 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贴近行业标准要求 的教学原则,狠抓实践教学工作,积极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大力探索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逐步形成,教学活动由单一的重理论灌输向 教、学、做 一体化方式的快速转变,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

(1)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传统的定向教育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各门课程的设臵及学时安排,一方面依据学科地位而定,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我们下一步的做法是要加大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比例,总体上满足全部学生对基础知识需求,以满足未来就业面宽的需求,有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门路宽。

(2)加强电子工艺实训课。针对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元器件测试、焊接、组装能力不足的弱点,加强电子工艺实训课。增加SMT手工焊接实训,以及IPC行业标准的学习,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测量方法、SMT元件手工焊接技术、装配技术,以及质量判别,为学习专业课和完成电子产品制作打下基础。

(3)加强EDA专业课教学的实践环节。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电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术,而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快,为使学生能接触较先进的电子设计技术,掌握更为实用的工具软件及设计方法,在实用性较强的EDA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机会,以实用为出发点,利用实际设计进行训练,以适应社会需求、就业需求。改革PLD课程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使学生会设计,有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4)开设电子产品营销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电子产品营销、维护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子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将需要一大批人员来从事,也是未来电子行业就业的一大主要方向。由近几年的就业岗位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目前,对于本专业在这方面开设的课程和训练还是一个薄弱部分,在今后三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将逐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力量。

(5)增加单片机及PLC应用技能实训力度和难度。在现代电子行业及生产中单片机和PLC的应用与开发是要求就业人员专业性、技术性强且需求人数多的岗位。加强单片机和PLC应用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作为电子专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包括加强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力量,加大学生实践力度,增加实训学时,拓宽实训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创新设计,以实用设计为主等多方向的教学改革,以多人完成课程设计、项目任务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

(6)开设SMT技术相关课程,包括ESD防护、IPC-61D、SMT设备认知等。 (7)增加选修课的门数。目前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还不够多,还不能体现多专业方向性。今后除增加选修课数目外,更主要是能体现电子行业就业的多方向性,满足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并能真正有教师任课和完成相应的实验和实训教学任务。

基于以上要点,本专业课程分为核心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提升课四大部分。

核心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1) 核心专业基础课性质: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使用广泛的课程。该课是整个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2)核心专业基础课作用:

模拟电子技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元、器件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课,使学生能正确的使用常见的电子仪器,掌握常见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技术;通过对本课程的认真学习,为以后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通过典型产品——通用变频器的分解,学习电源电路、放大电路、反馈、功率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等模拟电子技术及工程分析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为各种数字逻辑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通过典型数字电路产品——数字钟的设计、安装、调试实现数字电子技术与PLD技术的教学。

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子组装工艺。 1)专业基础课性质:

内容知识范围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是在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作用:

电工基础: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并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敏感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技术及各种敏感器件和典型光电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等专业知识。

专业课: PLC技术与组态、单片机应用与实践、视听技术、传感器及信

号调理、电视技术。 1)专业课的性质:

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是学院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2)专业课的作用:

PLC技术与组态:使学生深入认识与电了产品的生产、生产设备维护、维修等知识,并加深对理论课的感性认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制造工艺、运营管理、施工等的具体操作过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提高综合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本课程通过完成项目——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为目标,展开PLC及组态技术的教学。

单片机应用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典型单片机产品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培养学生识读电路原理图、接线图、结构图的能力,了解智能新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使之具备从事可编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课程通过典型产品——智能小车,分步展开对相关单片机知识的学习。

视听技术:通过典型家用视听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及维修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视听设备的结构、检测程序、调测和维修方法,能排除常见故障。

传感器与信号调理:通过学习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为企业生产设备的维护、技术改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电视技术:使学生掌握电视技术的相关知识,学会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巩固电子技术基础中学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的读图、识图能力,并掌握组装和维修电视机的技能。

专业技能提升课:表面贴装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专业技能提升课性质与作用:是专业课的后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拓展能力。

以上四大部分的教学课程内容以够用、实用为主导思想,增加实训课时量达到50%以上,增加实训周5周,从而加强对于学生实践实训能力培养,具体思路、做法如下:

A. 进阶式 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职业岗位的工艺流程和程序化特征突出的专业,按照各工艺流程的需要设臵和排序专业主干课程。其基本特征是各主干课程设臵与工艺流程各阶段的技能要求相一致,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生产实际。

比如在电视技术方向,以电视机的检测与维修为主线,根据电视机制造企业

的生产流程设计课程体系,并按照项目化、进阶式要求,制定了专业教学标准。

B. 典型产品制作贯穿式 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以产品设计制作为主的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制作能力为主线,以真实的典型产品制作为载体开发课程。其基本特征是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类产品的制作训练项目,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获得该专业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能力。

比如PLC技术与组态、单片机应用与实践、传感器与信号调理等专业课都以各自涉及到的产品的设计制作为主线制订了教学步骤。

C. 课证一体型 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按照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臵专业主干课程。其突出特点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可顺利考取相应证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臵分别对应各等级的职业资格标准,学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为最低要求,部分学生达到三级要求,优秀学生达到二级要求。

比如学完SMT手工焊接实训可以考取电子焊接I级、II级,电子中级工;学完PLC技术与组态可以考取PLC应用能力高级工;学完单片机应用与实践可以考取单晶片能力认证丙级、乙级。

D. 技能模块化 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以实务技能应用为主的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突出特点是,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灵活性,为个性学习需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3.教材建设

在教材编写上,充分利用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条件,设臵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实验实训教学达到本专业的要求,教学内容更能符合本专业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用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规定选用符合教学大纲、优秀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内容,并且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发教材,引入行业职业标准,将企业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提高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通过三年的努力,

建设省级精品立项教材1项,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主编出版系列教材2本,自编校本教材6本 4.精品课程建设

做好精品课的建设工作,以《单片机应用与实践》和《PLC技术与组态》课为申报课程,认真组织好精品课建设的有关资料的编写工作,准备充分的佐证材料,以现有的单片机开发板和即将编写的单片机教材为强有力的一手材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有关的系列材料的准备和撰写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争取申报省精品课、国家精品课,为电子专业在省内、国内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招生信誉。建设《模电》、《数电》《电子产品工艺》为院精品课程。

(三)实验实训设备建设

本专业能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进行规划和实施,认真做好校内校外两大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机制上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共建体现在实训基地的多种建设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自建、企业捐建、校企共建模式相结合,本专业已建成电子技术、家电技术、单片机应用、PLC等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见表二。另外,在苏州市电子学会的积极运作下,与苏州电子产品检验所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同投建了 电磁兼容(EMC)检测室 ,共获得该公司200余万元的设备捐赠。

表二 本专业已建成的实训室

1..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本专业计划在近3年内,投入250万元资金购臵实训设备和建设五个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建设功能齐全、设备设施先进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培训共享的实训中心。 建设服务于苏州地区职业院校师资以及在校学生等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立足苏州、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地区,借助我院电子实训中心,为苏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满足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实训室功能分析

实训室功能:实训条件建设完成后能完善培养人才的功能,锻炼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并落实技能培训教学大纲、实训计划和方案。

实训条件建设完成后能够形成产学研教育基地。基地具备教学、生产、科研

开发的功能,成为产学研教育的结合点,并且成为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和技能竞赛的阵地。严格按照新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理论了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具有服务功能,可以面向社会,开展相应的培训和协作。

建立实训基地运行通畅的管理体系,加强实训管理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实训室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把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具有品牌效应的、有特色的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交流中心。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

(3)实训室硬件设施配臵及投资预算

本专业实训室建设要始终围绕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并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阶梯式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化的技能培训。改革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搞好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工作,面向全校学生以及社会开展好电子调试工、CAD、PROTEL等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技能等级考核与鉴定服务工作。

根据上述规划,三年内应用电子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见表三。

表三 三年内应用电子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表

2.校内实训基地项目进度及经费预算

按建设规划,本专业在三年内新建五个实训室。 (1)新建单晶片能力认证实训室

单晶片能力认证实训室1个,占地120m2,用于台湾单晶片能力认证(丙级、乙级)。行业、企业配备各种开发工具,校企共建实训环境,其经费预算见表四。该实训室对应开设课程:单片机应用与实践,学完该课程可参加单晶片能力认证丙级、乙级认证。

表四 单晶片能力认证实训室建设预算

(2)新建SMT技术实训室

SMT技术实训室包含25个焊接工位、1条具有生产能力的微型生产线,具备SMT焊接基础训练、电子组件的组装与维修、SMT专业实践教学等功能。该实训室对应开设课程:SMT手工焊接实训、表面贴装技术,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可以取得电子焊接I级、II级证书。

表五 SMT技术实训室建设预算

(3)新建电子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该实训室能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方法工艺流程,训练学生实际制作能力。该实训室对应开设课程:单片机课程实践,为学生取得单晶片能力认证丙级、乙级提供制作平台,该实训室也可用来培训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表六 电子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建设预算

(4)新建控制技术实训室

机光电流水线实训系统是集合各种传感技术、PLC控制技术、总线网络系统、各种电机技术、机械技术、组态监控、视频监控、光学传感等各项技术于一体,让学生掌握目前控制领域常用的控制技术。该实训室对应开设课程:PLC应用与实践,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可以取得PLC应用能力高级工证书。该实训室也可用来培训学生参加全国自动化应用和创新大赛。

表七 控制技术实训室建设预算

(5)新建传感技术实训室

传感技术实训室为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理论和提高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拟开设课程:传感器与信号调理,通过学习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为企业生产设备的维护、技术改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表八 传感技术实训室建设预算

3.校外实训条件的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着重学生顶岗学习的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基本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完成我们‘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目前,本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4个,见表九。

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校外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的进行,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表九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今后3年,我们计划与行业、企业合作,再新建校外实训基地3个,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校外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的进行,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师资队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以充实师资数量为基础,坚持高学历、高职称、低年龄的“两高一低”人才使用原则,通过引进、培养、激励等多种渠道及措施尽快建成一支 “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适当、富有活力、相对稳定”,且具有工程技术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 (1)基本情况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有3人,其中 双师型 教师8人,现有院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苏州市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人,现有在校学生465人。专业师资队伍具体情况统计见表十。

表十 专业师资队伍具体情况统计表

(2)建设目标

为了加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满足教学的需求,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出发,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3年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积极引进

和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需的教授、副教授,使高、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逐年提高,3年后应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

加强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经过3年“双师型”

教师应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90%以上。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

专业带头人。

大力支持在职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挖掘潜力,优化专业师资队伍

结构。

制定在职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适时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或

同类院校进行相关领域的专业学习,达到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目的。 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建设方案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还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靠职业教育教师形成的良好职业道德群体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校三年受教终生受益。因此,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学院的规章制度

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促进“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

加大“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我们要继续抓好“双师”素质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青年教师到实验室、实践基地或到工厂进行生产实践制度,鼓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提高。

加大学历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力度。

对具有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在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有步骤有计划地鼓励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用3年左右的时间力争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0%达到研究生水平。要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学水平,早日成为某一学科的骨干教师。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学习,拜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见习,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工作,争取三年的时间与三个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搞好校企合作。为企业完成一些科研项目,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增加本专业教师的煅炼提高的机会,让更多的年青教师参与科研工作,通过参与科研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验实训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本专业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让部分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完成部分实践性强的操作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为以后的就业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是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力量,骨干教师培养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团队建设的质量,力争三年时间使骨干教师的职称达到副教授,学历为硕士学位;具备主讲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学生满意度在90%以上;具备主持1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能力;具备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

为了能实现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国内学习,提高高职教育理论和课程建设的能力;到企业进行顶岗兼职,丰富企业现场培训经验;参加国内电子技术类新技术学习培训;参与各类应用技术开发课题;年度考核和培养期末验收。

加强教风和工作作风的建设。

严格执行已公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修订教学管理细则和办法,做到令行禁止,规范教学活动,保护和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规章制度、思想品德、学院文化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外聘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从企业聘请专家参与专业的建设,并作为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的基本人员,以指导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合理吸纳社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三年内完成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1,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多的接近社会需求。

(1)建设目标

聘请电子电器类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参与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等专业建设各环节中,到2013年,聘请省内知名企业技术骨干15名为本专业兼职教师,聘请具有本专业丰富经验和知识技能的工程师为本专业校外专业带头人,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

(2).建设方案

在本地的大公司中遴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建立兼职教师库,从中

挑选兼职教师;

建立兼职教师的培训制度,让兼职教师定期参与教研活动; 制订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 3.教师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形成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发

展模式。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中有多位教师具有很强的实际科研工作能力,曾经承接过省、市级的多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参与开展学术研究和发表科研论文;主编和参编过一些规划教材。

在今后三年中争取完成横向课题6个,纵向课题10个,每位教师都能主持一个课题;在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方面,争取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每年每人发表论文2篇,争取发表核心刊物1篇;在编写教材方面每人都能参与,争取本专业团队主编出版精品教材2本。

另外,为了更好的提升本专业组的科研水平,还需要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学术水平高、科研动手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组织一支战斗力强的科研队伍,用科研来促进教学。

4.师资建设规划(见表十一)

表十一 师资建设规划

要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教师对于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搞好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力争三年以后形成一支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专业办学规模的要求、在素质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双师 型教师达到90%以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保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成果预测

1.形成梯队合理的师资结构,争创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师比例超90%,有30%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

2.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1本以上,校本教材6本,再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3个。

3.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以上;本专业专任骨干教师在电子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上;出版编写规划教材2本以上。

4.建实验实训室:单晶片能力认证实训室、SMT技术实训室、电子设计与制作实训室、控制技术实训室、传感技术实训室。

学生预期受益情况如下:

(1)熟知电工电子类产品检测的有关国家、行业标准。

(2)系统地掌握电子类产品的基本测试手段与方法,技术覆盖面广。 (3)熟悉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及维修维护方法。 (4)据有初步的电子产品设计,样品制作、调试、功能分析的能力。 (4)具备国内外市场的电子类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5)可获得多种技能证书:电子焊接工、无线电调试中、高级工、EDA技术高级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电子元器件检验员(高级)、音视频设备检验员(高级)、电磁兼容检测员、台湾单晶片能力认证(丙级、乙级)。

(6)通过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和 就业创业活动 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5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