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09 09: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 比例 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 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 学 计 划

1、学生基本情况: 48 人,其中男生 25 人,女生 23 人,上学期及格 人,占 %,优秀 / 人,占 / % ,班平均 分,其它情况:

本班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 100 %,优秀率达到 / %,班平均达到 /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 动手操作能力 ?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 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 次,略批 / 次,查 /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参与集体备课 7 次,相互听课 20 节,上研究课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 老师 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 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

?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

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活动内容 课时量 附注 (集体备课主持人等) 清明节 劳动节 端午节 扇形统计图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比例 比例 确定位置 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 总复习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期末测试 5 5 5 5 5 4 5 5 4 5 5 5 5 5 5 5 4 5 全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本班六(5)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全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方面

(1)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3.解决问题方面

(1) 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 觉性。 达成措施:

1.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素材,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探索活动。

2.重视数学应用,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圆锥高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2)师生归纳总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

(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

小结: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自己先独立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以及圆锥的底面、高和顶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中讲解。

注意: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11页例2。

谈话:罐头的侧面有一张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2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 高: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3高

试一试:

运用我们的发现,口答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底面周长7cm,高5cm; ?底面直径4cm,高10cm。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3 2=6.28(厘米) 宽: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 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⑷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3 2 + 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结合算式说说每一步的意义。 3.课后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各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的重要方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试一试”。 直接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灵活运用公式,学会根据圆柱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或者根据圆锥的体积求圆柱的体积。

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提问:已知半径或直径如何求圆锥的体积?

引导学生明确:先求出圆锥的底面积,再根据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

4.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3题。

(1)帐篷的占地面积指的是什么面积?(底面积) (2)帐篷的空间有多大,又是求什么?(体积) 学生列式解答。 集中讲解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锥的体积(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迅速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 2.课件出示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练习。

一个圆柱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基本练习

1.求下列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径4分米,高9厘米。 (3)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5厘米。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7题。

(1)把一个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木料,圆锥的体积占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削去的部分占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的体积(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4~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4题: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第5题: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第6题:要求1枚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50枚1元硬币

的总体积。

第7题:(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2)以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第(1)、(2)小题独立完成。

第(3)小题: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些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要求做蛋糕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是求什么?

用彩带捆扎这个蛋糕盒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是求什么? 动手操作:所用的彩带是几个高?几个直径?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4题。

这个大棚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塑料薄膜?它的空间大约是多少与什么有关?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5题。 长方体和圆柱的什么相同?

已知体积和高,怎么求底面积?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6题。

要求水面的高度,需先求出什么?知道体积如何求高? 5.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思考题。

下降4厘米水的体积就是8厘米钢材的体积。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根据上升9厘米的水的体积就是钢材的体积,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即钢材的体积。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锥的体积(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20页的情境图。

谈话:这个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能估计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吗? 二、交流共享

1.提出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表述就是“等底等高”。 (2)既然这两个立体图形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的体积一样,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的体积行不行?

(不行,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出圆锥的体积小。) 教具演示: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里。

教师:是啊,圆锥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指名发言,学生可能会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的猜想,教师此时不作评价。

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13(1)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沙子、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参照教材第20页的做法,动手操作。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圆锥的体积正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你的估计对吗?

(小结: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板书: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Sh 3.拓展。

教师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展示给学生。 比较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的体积大小,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4.归纳总结。

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总结:(1)从已经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想起;(2)比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先观察、猜想,再验证;(3)实验也是解决问题

131313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49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