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物理湖北高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30 03: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高中物理湖北高考质量检测试卷【33】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建立了光子说,指出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B.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了

D.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E.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

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大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建立了光子说,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故A正确.B、汤姆逊通

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由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该粒子即为电子,故B正确.C、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根据

知,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故C错误.D、

衰变

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质量数少24,知发生了6次α衰变,由于电荷数少8,可知发生了4次β衰变,故D正确.E、根据质能方程知,核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所以存在质量亏损,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故E错误.故选ABD. 考点:考查光电效应;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阴极射线、能级、衰变、质能方程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不受弹力作用 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一定受重力,拉力F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右拉木块,竖直向上拉木块,由于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必有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即一定有摩擦力,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则必有支持力,因而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受力分析

【名师点睛】对物体受力分析通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同时本题还要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分析。

3.一小球在周长为2m的圆形轨道上运动,从某点开始绕行一周又回到该点,则小球的 A.位移大小是0,路程是2m B.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2m C.位移大小是2m,路程是0 D.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0 【答案】A

【解析】解:小球在周长为4m的圆形轨道上运动,从某点开始绕行一周又回到该点,初末位置重合,所以位移为0,路程等于周长,即s=4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4.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31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31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大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A.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C.5

D.10

B.1

【答案】B

【解析】由引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

,设中心恒星的质量为

“31peg b”轨道半径为,周期为,太阳的质量为,代入数值

,故B正确。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半径为,周期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准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知识,星球半径与轨道半径易混淆出错。

5.如图所示是描绘沙摆振动图象的实验装置和木板上留下的实验结果。沙摆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若用手向外拉木板的速度是0.20m/s,木板的长度是0.60m,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沙摆的周期为3s B.该沙摆的频率为1.5Hz

C.这次实验所用的沙摆的摆长约为56cm D.这次实验所用的沙摆的摆长约为1.5m 【答案】C

【解析】由题,薄木板水平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设沙摆的周期为T,由图看出,2T=t,得:T=1.5s.频率为的周期

,得:

,选项AB错误;由单摆

,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抓住木板与沙摆运动的同时性,由图读出沙摆的周期与木板运动时间的关系是关键.

6.如图为竖直放置的П形管,水银柱在管中将两端密封的理想气体隔开。稳定时,两边水银柱液面高度差为h=10cm。则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h变大的是( )

A.使П形管两端密封气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B.将П形管整体在竖直平面内左转90° C.将П形管整体由竖直变为水平放置 D.让П形管整体保持竖直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B

【解析】假设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强的变化量:

,气体压

,由图示可知,气体压强:p左=p右+h>p右可知左侧压强增大的

多,即水银柱将要向上运动,h将变小,故A错误;将П形管整体在竖直平面内左转90°,左侧压强减小,而右侧压强将会大于左侧压强,所以左侧气柱体积将减小,即h将变大,故B正确;由图可知,当等臂U形管竖直放置时,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关系有:p左=p右+h>p右,当管平放时,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变为相等,所以有左侧部分气体等温且压强减小,体积会增

大;右侧部分气体等温且压强增大,体积会减小,故水银柱会向右侧移动,空气柱的长度差将小,故C错误;使玻璃管保持竖直状态突然加速下降,水银处于失重状态,左侧的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左侧的体积增大,水银向上移动,高度差减小,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且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红外线是一种频率比紫外线还高的电磁波

C.在干燥环境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后,来回抖动梳子能产生电磁波 D.“和谐号”动车组高速行驶时,在地面上测得的其车厢长度明显变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错误;红外线是一种频率比紫外线低的电磁波,选项B错误;在干燥的环境中,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后,摩擦起电,来回抖动梳子,形成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产生电磁波,故C正确;动车组高速行驶时,但速度远达不到光速,则不会出现沿车厢长度明显变短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C.

考点:电磁波;红外线及紫外线;相对论. 8.以下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有(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最早是由伽利略建立的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直接总结出来的

D.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最早是由伽利略建立的,选项A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选项B正确;

牛顿第一定律是伽利略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然后通过牛顿抽象总结出来的结论,选项C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选项D正确;此题选错误的,故选C. 考点:物理学史.

9.小陈在地面上从玩具枪中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v0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小于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

B.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

C.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 D.小球下降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C

【解析】上升过程有:mg+kv=ma.下降过程有:mg-kv=ma,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于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选项A错误;上升过程若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

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其面积小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面积,即小球实际上升的位移小于做匀减速上升的位移,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故其平均速度小于匀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即小于

.故B错误.同理,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下降的平均速度,

即大于.故C正确.小球抛出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kv=ma,则加速度随速率的减小而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关键是受力分析,只有分析好小球的受力,判断出小球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利用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比时间分析平均速度. 10.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B.库仑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C.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人了电气化时代

D.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在本质上相同 【答案】D

【解析】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错误; B、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形象表示电场,故B错误; C、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人了电气化时代,故C错误;

D.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在本质上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评卷人 得 分 二、实验题

1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结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AE A.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B.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C.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结点位置 (2)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F1、F2与F 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 【答案】(1)AE;(2)BC

【解析】解:(1)A、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故A正确; B、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B错误;

C、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

D、两弹簧秤示数不需要等大,只要便于作出平行四边形即可,故D错误;

E、在该实验中要求每次拉橡皮筋的时要使橡皮筋形变的长度和方向都相同,即结点O要到同一位置,这样两次的效果才等效,才符合“等效替代”法,故E正确. 故选:AE.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力的合力,如图.由图可知,F1=4

N,合力F=12N.

根据几何关系知F1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45°.从图上可知,θ1>θ2.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AE;(2)BC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专题:实验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

分析: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秤拉细线与两根弹簧秤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而细线的作用是画出力的方向,弹簧秤能测出力的大小.因此细线的长度没有限制,弹簧秤的示数也没有要求,两细线的夹角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但拉弹簧秤时必须保证与木板平面平行.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从而确定合力的大小和分力与合力的夹角.

点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学中的重点实验,应明确实验的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2.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现有一辆小车通过光电门,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是

-2

2.0×10s,用最小刻度为l mm的刻度尺测量小车上挡光片的宽度d,示数如图所示。

(1)读出挡光片的宽度d=________cm,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__________m/s ; (2)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继通过相距16cm的两个光电门时,两个光电计时器上记录

-2-22

下的读数分别是2.0×10s和1.20×10s,则小车在这段距离中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答案】(1)1.20,0.60(2)2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看做通过的瞬时速度,即(2)通过(1)可得小车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

,所以根据公式

可得

,因为挡光片的间距较小,所以

,小车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

考点:考查了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加速度实验

点评: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由于挡光片的宽度很小,所以可将通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做瞬时速度,

13.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a)和(b)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cm,高度为________mm。

【答案】,

【解析】游标卡尺读数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考点定位】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读数

【方法技巧】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

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14.如图所示,ABC为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边长为 2cm,某匀强电场的电场

-8

线平行该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现将带电量为10C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

-6-8-6

为3×10J;将另一带电量为10C的负电荷从A电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3×10J,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_______V/m。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V/m

,,则B、C电势相等,则

,所以电场线方向为垂直于BC连线向右下方,电场强度的大小:

考点:本题考查了电场力和电势的性质 【名师点睛】根据电势差的公式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注意运用此式时三个量均要代入符号运算,电场强

15.根据波尔理论,激光是大量处于同一激发态n1的原子同时跃迁到某一能级n2而释放出的单色光,其能量大、破坏力强,下列针对上述原子跃迁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处于n1能级时的能量大于处于n2能级时的能量 B.电子在n1能级时的半径大于在n2能级时的半径 C.电子在n1能级时的动能大于在n2能级时的动能

D.原子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吸收的能量等于由n1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能量 E.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都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辐射出的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光子,故n1属于高能级,电子处于高轨道,动能小,n2属于低能级,电子处于低轨道,动能大,A、B正确,C错误;电子在两能级之间跃迁时吸收与释放的能量值是相等的,D正确;红外线、紫外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辐射出的,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E错误。 考点:原子的跃迁。

【名师点睛】抓住原子跃迁规律,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要辐射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光子;并掌握各种光的产生机理。

16.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波源位于坐标原点,已知当t=0.5s时x=4cm处的质点第一次位于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此波的波速为5cm/s B.此波的频率为1.5Hz

C.波源在t=0时运动速度沿y轴正方向 D.波源振动已经历0.6s

E.x=10cm的质点在t=1.5s时处于波峰 【答案】ADE 【解析】

试题分析:平衡位置为1.5cm质点处于波谷,若x=4cm处的质点第一次位于波谷,则有:

,故A正确.根据

,那么频率

,故B错误.

由波的传播方向沿着x轴正方向,依据上下波法,则波源在t=0时,运动速度沿y轴负方向.故C错误.由图可知,正好是波长的一个半,而周期为0.4s,因此此时波源振动已经历0.6s,故D正确.当t=0时,x=2.5质点处于波峰,而波峰传播x=10cm的质点的时间为

,故E正确;故选ADE。

考点:机械波的传播

【名师点睛】此题是机械波的传播问题,考查波长、波速及周期的关系,掌握由波的传播方向来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的方法:上下波法、同侧法等. 评卷人 得 分 四、计算题

17.光线从折射率n=的玻璃进入真空中,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为多少?当入射角为多少时,刚好发生全反射? 【答案】【解析】⑶

(2分)

(2分)

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

d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为g,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求:

,重力加速度

19.

18.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 19.绳能承受的量大拉力;

20.改变绳长(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保持手的位置不动,使球重复上述运动,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绳长应为多少?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 【答案】 18.19.20.【解析】

21.如图,在两水平极板间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带电粒子以某一速度沿水平直线通过两极板。若不计重力,下列四个物理量中哪一个改变时,粒子运动轨迹不会改变?( )

A.粒子速度的大小 B.粒子所带电荷量 C.电场强度 D.磁感应强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粒子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即有,改变粒子速度的大小,则洛伦兹力随之改变,洛伦兹力与电场力不再平衡,粒子的轨迹将发生改变,故A错误;由知,粒子的电量改变时,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大小同时改变,两个力仍然再平衡,故粒子的轨迹不发生改变,故B正确;改变电场强度,电场力将改变,洛伦兹力与电场力不再平衡,粒子的轨迹将发生改变,故C错误;改变磁感应强度,洛伦兹力将改变,洛伦兹力与电场力不再平衡,粒子的轨迹将发生改变,故D错误。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运动的问题,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粒子的受力情况,再通过受力情况分析粒子的运动情况。

22.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a和b,其连线与墙垂直:a和b相距l;b与墙之间也相距l;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使a以初速度向右滑动。此后a与b发生弹性碰撞,但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满足的条件。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设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物块a、b能够发生碰撞,应有

设在a、b发生弹性碰撞前的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由能量守恒可得设在a、b碰撞后的瞬间,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

联立可得

根据题意,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故有

综上所述,a与b发生碰撞,但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的条件是【考点定位】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方法技巧】该题要按时间顺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知道弹性碰撞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要结合几何关系分析b与墙不相撞的条件。 评卷人 得 分 五、简答题

23.一个在地球上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其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今将此单摆移至某一行星上,

2

其简谐运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已知该行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2倍,取π=10求:

(1)此单摆的摆长;

(2)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多少倍; (3)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多少. 【答案】(1)1m(2)1/4(3)2

:1

【解析】(1)由题图知,单摆在地球表面上的振动周期T=2s, 根据

,有:

2

2

近似计算时可取π=10,g取10m/s,代入数据解得:L=1m. (2)由题图知,单摆在某行星振动周期T′=\,\ 而

得:

所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倍. (3)根据

得:

评卷人 得 分 六、作图题

24.水平地面上放着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AB为半径为R的的圆,OBC为直角三角形,

,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现有一细束光平行于地面射到玻璃砖的AB面上,。请画出该束光的玻璃砖中传播的光路图,并求该光束

且该光束与水平地面的距离

从玻璃砖射出时的折射角。(当入射光线发生折射时不考虑反射光线)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设入射光束与圆的交点为D,连接OD,OD为法线.过D作直于水平地面.设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又由

知,

由折射定律得解得

由几何关系知,光束在玻璃砖BC边的入射角为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则

,所以

即该光束在E点发生了全反射,到达AC边的F点时射出,由几何关系知F点的入射角由

,可知所求折射角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光的折射问题,关键要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公式.对数学几何能力的要求较高,平时需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注意正确地作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44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