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奋斗
更新时间:2024-02-13 21:2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人生为何而奋斗——为《人生就是奋斗》再版而作(王利芬)
人生为何而奋斗——为《人生就是奋斗》再版而作
《我们》栏目曾做过一期与八零后的对话,话题主要是围绕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奋斗》来谈。在这期节目结尾,我谈到了自已的奋斗历程,我举起了《人生就是奋斗》那本在八十年代只不过两毛一分钱的小册子,我说,这本书是我青少年时所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因为它在我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给我打上一层最健康最亮丽的底色。当时我向在上海演播室的嘉宾,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潘益大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以此表达二十多年珍藏在心底的感激之情。节目播出后,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再版这本书,之后潘益大先生几次托人请我为再版的《人生就是奋斗》写一篇序言,由于忙于《赢在中国》的收尾工作和《我们》栏目的每周播出,我总找不出一个适合写这个序需要的氛围。因为,写这本书一定会让我步入回忆的长廊,而我总是在向前奔跑,匆忙追赶着时代的变迁。
这本书其实就是告诉了我关于人生的一个答案:人生就是要奋斗。这个比较抽象的答案是通过书中一个生动的例子完成的。这个例子大体意思是说没有一个有权势的爸爸没有关系,书中说“家庭对于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来说,自古以来就只是养育和生活的场所,它既没有理由成为骄傲的资本,也不应成为自弃的包袱。我们理应用自已的汗水去开拓人生的新路。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几个伟人大师,是靠着“好爸爸”成才的呢?当你在万里无云的夜晚,抬头仰望,明月如镜,独步中天,灿烂的群星在她身旁黯然失色。但是谁都知道,月亮虽明,自已却没有丝毫的光彩,只是借助了太阳的恩赐才富丽堂皇;恒星的闪烁,看似微弱,却是在用自已的能量散发光芒”。当时读到这一段时好像内心深处被某种东西打动了,因为当时的同学中不乏有受父母荫庇的案例。我记得当时有两种情绪,一种是对受别人恩赐而金光闪闪的人产生一种厌恶之情,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就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像小星星一样发光。如果说,人生中有“心灵洞开”之说,我恐怕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是一九八一年,当时正在上高中,知道了人生就是要奋斗,知道了要像小星星一样发出自已的光。但如何能发光呢?对于一个少不更事的我来说,我知道读好书是我能发光的最好途径。当时《光明日报》上有招收博士的招生简章,我指着博士两个字问老师,博士是什么,老师说是中国学历中的最高阶段,要上完研究生之后才能上博士。我当时就发誓一定要上最好的大学,要完成最高的学历教育:博士。当时对国外大学一概不知,就国内而言,我知道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所以上北大的博士成为了我一个高中生清晰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像一颗种子植入了心田,当这个种子遇到外在不适合发芽生长的氛围时,它会蛰伏在心底深处,但它要生长出来的愿望是不会改变的。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学士和硕士都未能在北大完成,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大众传播学的一名教师。十年后,我毅然决然报考北京大学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时,我对自已说,这是完成我的梦想的最后一站了,否则我再也没有实现自已青少年梦想的机会和心气了。
我相信,有些梦永远是不会死的。一九九一年,也就是我读完《人生就是奋斗》并立下誓言的一九八一年整整过去了十年,我埋藏在心中的种子终于要发芽。一九九一年早春,当我以这样的心理背景参加北京大学的博士入学考试时,其心理压力是空前的,考前的晚上吃完五颗安定片后仍然无法入睡,也许是身体的不适,也许是安定吃得太多,竟然在凌晨呕吐了一个多小时。为了缓解考试的压力,我戴了随身听,挑了几段我最喜欢的音乐,旋律将我又带回了十年前我在早上起来高声朗读《人生就是奋斗》的场面,也无数次闪现我指着那张《光明日报》上博士招生简章问老师的情形。也许是记忆的长河在音乐助推下的原因,也许
是少年时的梦想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实现的缘故,我当时竞泪流满面,激动不已。当时离考试只有几分钟,我只好关掉随身听,含泪走进了考场。
今天,当我来为这本书写序时,离我当初读这本书已经是二十七年之后,距北京大学博十毕业也有十五年之久。二十七年来,一路走过,社会错综复杂的程度完全超出我书生气的想象。我在学校生活了二十三年,熟悉的是校园的竞争、校园的带有人文感的文化,踏入社会后竟长久地不适应,在许许多多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我发现永远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我骨子里的“要像星星一样发出自已的光,要奋斗”总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点让我前进的步伐多么艰难也从未停止过,在有可能得到其他人光芒的恩赐时也从未丧失过自已,我清楚地知道我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的路,但我从未后悔。我多次说过,我永远不想要那种有一些人的眼睛你不敢正视的所谓成功,因为,那些眼睛会说,你的成功是我赐给你的,是靠着我实现的。同时,一旦我知道一些看似光纤无比的形象,是靠某种难见天日的东西在支撑和维系时,我内心的排斥甚至是厌恶总会油然而生,虽然以我现在的阅历和年龄早已过了愤青的年代,我也深知人生的状态千千万,由于外在际遇的不同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但说老实话,我内心总还是包容不下。这一点其实就是“要发光、要奋斗”的翻版,由此我想,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打下的烙印是多么深。
“人生就是奋斗”解决了我年青时的问题,但是对于“人生为何而奋斗”我现在想得越来越多,这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生的路径,一个是人生的目标。我之所以想得多,是因为当你因为奋斗而有了许多获得后,你必须想清楚你奋斗的意义,奋斗的目的。我的奋斗在学校这一阶段目标十分清晰,就是上中国最好的大学,读完中国最高学历。但是离开学校后,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奋斗的目标会遇到无数难题,会遇到许多需要妥协的地方,有许多人在一再的妥协中就失去自已了,从而也慢慢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我看到许多就像《奋斗》中的年轻人一样为爱情而奋斗,他们使出全部的能量取悦于对方,他们几乎是为爱情而活着,尤其女性更是如此。结果当对方情感发生变化的一天来临时,他们悔恨交加,痛不欲生,许多人甚至从此看破人生,一蹶不振;我看到一些人为金钱而奋斗,他们上山下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他们获得财富后,消费财富的快感一点点逝去后,他们发现再也没有以前的精气神,再也找不到奋斗的动力,有许多快速致富的大款们包二奶、大战赌场吸毒等都是如此;还有一些人的生活目的是出人头地,在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家,出人头地多半指当大官,一个人如果将当官变成一种生活的目标,他们当然会苦心经营,小心翼翼,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压抑自已的个性和愿望,一旦媳妇熬成婆后,他们会变本加厉地找回在熬成婆的过程中所忍受一切,并加倍补偿自已,这其中有许多是变态的补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见那么多的所谓大官因为种种原因锒铛入狱,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是一片废墟。
是的,这些人都是在奋斗,奋斗的目标清晰而具体为爱情,为钱,为官。爱情也好,财富也好,官位也好,它们都不是坏东西,它们很大程度上会助推我们奋斗的脚步,但难以解决我们人生困境。这就像一艘靠岸的船,一旦停靠在风平浪静的港湾,就很难再在狂风中搏击,也不会在暴雨中辨认方向,这样的船只会在长年累月的抛锚状态中慢慢生锈、腐烂。然而,当一个人将自已奋斗的目标设定为某一十分具体的事情而奋斗时,都会遇到靠岸的船的境遇。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而奋斗才会一直过着一个充实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哲学命
题,是许多先贤哲人为之冥想了一辈子的问题。我在这里所给出的答案只是我自已有限生活经验的累积,同时也是我从所尊敬的那些对人类有过巨大贡献的前辈们的人生中所总结出来的。这就是:为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为了一个生命最大程度地发光,而这一切必须是在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做出的努力的前提下来完成的。这一点听起来非常的宏大,不切实际,唱高调。但其实不然,因为只有这样的目标才会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漫长而令人振奋的精神之旅。我们会因着有了这个目标,忘记衰老的来临,会忘怀于得失,会在夜深人静时发现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会完成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升华,会创造一个又一个连自已也不曾相信的奇迹。人类历史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这个时代的比尔.盖次、巴菲特,已逝去的历史伟人孙中山、邓小平都是这样的人。
但是,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设定,因为它是一种长期的深厚的人文情怀的累积,是真正思考和真正与自已内心长久对话的结果,如果只是一个外在的设定,即使设定了也难以坚持。其实,就算这种设定是从内心生出,也同样难以持久。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活在世俗中,无时无刻不受着种种的诱惑,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诱惑的力量同样是巨大的。
我的青春期有幸在《人生就是奋斗》的历程中走过,虽然并没有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过着充实的生活。我总在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在做着一些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总在努力地提升自已的各种技能,总在充电。至于最后究竟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就,出多大名,得多少利,这真的只是在我执着地向前迈进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它肯定不是一个需要经营的东西,而是水到渠成的产物。
这本书再版时,今天的八零后,九零后所处的年代与我成长的八十年代已是大相径庭,但是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一个人,或者说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总需要弄清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生的路径,一个就是人生的目标。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二十多年前出版过的小册子在今天再版的意义。
2009年3月7日
篇二:人生就是奋斗(宣讲稿)
人生就是奋斗(原稿)
亲爱的员工们,在开始今天的宣讲之前,我想向大家提一个问题:“什么是奋斗?”,我想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答案肯定会很多,有人说:
是的,大家说得都很对,辞海中对“艰苦奋斗”的解释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努力,昂扬斗志。新形势下,解析“艰苦奋斗”,它远远超出了外在的口号和形式。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时代,坚持艰苦奋斗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
其实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求生存、图发展的奋斗史。
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就是一部奋斗史
同样,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是一部奋斗史。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当蛮荒的地球出现人类时,原始的山顶洞人就开始加速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他们学会使用火来改变人们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惯,人类的寿命在周口店的火光里得以延长;黄帝在连续的征战中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民族,华夏民族第一次跃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禹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心,成功治理黄河水患,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是可以战胜
任何困难的民族;历史车轮飞转,夏商周的不停更替,春秋战国的纷争丝毫没有影响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孔子等诸子百家以他们闪光的文集改变着世界思想史;秦始皇以傲然雄心第一次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尽管他残暴的统治为汉朝替代他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历史注解,但它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汉朝的光武中兴使世界首次感叹中国的强大与发达,中国也开始以四大发明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五代十国的短暂纷争阻挡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隋朝的出现结束了分崩离析的中国政局,大运河是中国在这一朝代献给人类的巨大贡献,它至今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唐朝盛世吸引了世界各国前来学习交流,韩国、日本正是在那个时代借鉴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服饰,才有了自己健全的政治制度;唐诗、宋辞、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影响了世界文学史。
中国的先人们以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同样为我们书写了耀眼的中华文明史。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1840年闭关自守的清政府放慢了中国的发展脚步,日益衰竭的国力与西方列强的迅速崛起形成了巨大反差,落后就要挨打,终于西方列强的铁蹄伴着鸦片战争踏进中华大地,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岁月。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将侵略的魔爪神像中国,领土被瓜分、人民被杀戮、资源被劫掠、尊严被剥夺、文明被破坏,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破碎的国土,面对受苦受难的人民,中华民族不屈的个性在一个个爱国的仁人志士身上迸发,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始对侵略者进行英勇的还击。于是我们就能记住一串串民族英雄的名字: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邓世昌,血洒变法路的谭嗣同,不屈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长征路上的红军,抗日战场上的左权将军、狼牙山五壮士、女英雄赵艺曼、花季少年王二小……正是有无数这样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才在灾难中寻找到了救国之路;正是有这样的英雄,中华民族才打败了侵略者,结束了外族的入侵。
奋斗的名人
奋斗同样是我名人自强不息的,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真正给我们感动而铭心难忘的还是他以惊人毅力战胜耳聋、不断与命运抗争的传奇。他年轻时患有耳疾,32岁时加重,49岁时完全失去听觉。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曾闪现过自杀的念头,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遗嘱》,但发自内心的呼唤使他醒悟:“不能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个世界。”他决心向厄运挑
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他以水滴石穿的坚强意志,在耳聋条件下,全凭记忆和乐感作曲和演奏,写成了《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一批不朽名作,攀登上音乐的光辉高峰。无产阶级伟大导师恩格斯在给他妹妹的信里曾谈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昨晚听到的是一部多么好的交响曲啊!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听过。”据介绍,《第九交响曲》的首场演奏空前成功,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当贝多芬出场时,群众五次热烈鼓掌欢迎,而习惯上对皇族出场也只用三次鼓掌表示敬意,直到警察出来干预,欢呼声才得以停息下来。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华罗庚在金坛县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
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
篇三: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硬汉形象是从海明威笔下诞生的,其中《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对“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是“硬汉”精神的化身。桑提亚哥用行动阐释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正是“硬汉精神”的精髓。路遥《平凡的世界》笔触之下,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两人也是硬汉精神的代言人,他们的硬气,体现在对于在挫折面前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
孙少安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善于思考,勇于奋斗的农村先进青年的典型,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作为家里的长子长孙,孙少安的奋斗目标很现实,就是如何让一家人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作为家里的主心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依靠他”,他面对着命运的残酷,世事的艰难,并没有停止它奋斗前行的脚步,依然顽强地向着他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大步前行着,命运没有摧垮他,反而使他越来越坚强。少安的奋斗,更多的是对物质上的,外在的一些东西的追求,是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坚韧地进行着生的挣扎的奋斗史。
与哥哥孙少安的奋斗不同,他的奋斗更大程度上表现的是对精神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孙少平是一个为“远方的梦”不断追寻,不断放大的追逐者,即使前面布满着荆棘,即使前方充满着自己都不知晓得景象,他依然坚韧,顽强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向前走去。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了他奋斗前行的脚步。他有着于连般的野心,要冲破自身的狭小的圈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又有着《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似的顽强的意志,面对苦难,从不退缩,“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他不断地使自己的人生向外面的广大世界扩展,不断地使自己的意志,胸襟,素质都得到提高。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辛苦劳作,娶妻生子,再也没有离开家乡;孙少平的身体和精神,却继续不息地远行漂泊。
而《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少平、少安亦然。硬汉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正在阅读:
人生就是奋斗02-13
智慧三甲医院弱电系统设计方案(完整版)06-12
如星子划过夜空作文02-05
ZN28-10型断路器小修作业指导书04-25
企业所得税业务考试试卷10-23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比夏雨05-11
2014精细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盘点11-11
贵州省重金属十二五规划2012.1.405-28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试卷与答案 - 图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