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3-06-10 17: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石山小学 黄玉梅

第一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1.2.

小学儿童的注意发展(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注意有稳定性、注意分配 和注意转移等三个品质。) 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a) b) c) 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包括识记、保存和提取三个环节。 小学儿童的记忆的发展包括(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机械记忆—意 义记忆) 记忆有三个系统: 感觉记忆 短期记忆 长期记忆流失 流失

a) 遗忘: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错误。 遗忘的原因:1、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导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由于在学习和记忆时新旧材料彼此之间的干扰而产生抑制造成的。

第一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3. 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 皮亚杰把人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的调节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和美感等)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一、认知差异【一般认知能力差异(智力水平、表现早晚、智力结构)、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场依存)】

二、人格差异【气质差异(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性格差异】 三、性别差异

第二章、学习心理一、学习的含义 1. 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2. 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3. 学习使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1.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 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的态度(对教师、对班级、对作业) 3. 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由直观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 三、小学生的学习类型

1.2. 3.

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再头脑中 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熟练 等,智力技能是指学生借助内部言语再头脑中所进行的认知活动中的心智操作) 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指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即将对主体的外在 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第三章、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1. 2. 3. ① ② ③ ④ 1. 2. 3. 道德:是一

种社会现象,是指通过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和调整人们相互关 系的行为规范的准则。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 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知—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情—道德情感,是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道德意志,是人们按照道德原则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 行—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说服(教师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 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 角色扮演(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下体现角色身份的不同行为,可使受训者养成某种角色行为习惯 或获得某种经验) 榜样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自己的行为的一种社会学习方式,是使榜样的 优良品质转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过程) 奖励、惩罚(运用物质或精神的手段来激励学生的一种教育手段) 小组道德讨论(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来自同伴的、高于自 己一个道德阶段的道德推理,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推理)

第二节、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4. 5.

第四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 有以下四个要点: 1.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的措施和方案 2.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的基本条件 3. 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4. 学习策略可以通过教学来发展 第二节、常用的学习策略

一、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该 策略要考虑几方面的问题: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试图回忆、位置效应、 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 二、精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 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包括记忆和理解的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 构。有列提纲和画关系图等策略) 四、计划和监控策略(又称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视和控

制的过程。包括计划和监控策略)

第五章、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1.2. 3. ① ② ③

心理健康:就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低于70表明智商有问题)情绪稳定、心境愉快(能根据主客观环境的要求而及时调控心理状况,做到冷静地 审时度势,充满自信,积极进取,热爱生活) 反应适度、行动有序(心理健康的人行动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 他们不盲从、不臆断、不放纵,行动目的明确,做事有条不紊,反应灵敏适度,判 断及时准确,行为协调统一) 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热爱集体,乐于交往,善于理解、信任、尊重、关心、 团结别人,与周围的人心理相容,行动协调,和睦相处)

④ ⑤

自我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健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不因成绩而目空一切,也不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第五章、心理健康第二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①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如生理发育达到了15岁,但是心理发育只有13岁,即 弱智) ② 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发展不协调) ③

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个性心理结构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个性倾向 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

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学生所形成的自我发展能力,如果同家庭、学校等外部要 求相吻合,可以加快心理发展,促进心理品质的提高) 2. 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的影响 ② 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 ③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④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因素 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②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三、个体心理因素 ①心理冲突 ②特殊的人格特征

第五章、心理健康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保持效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 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3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