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导论 人大 王玉平
更新时间:2024-04-12 14: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中央银行学论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央银行学导论
几个问题
1、纪律:负外部效应
2、作业、考试问题(开卷还是闭卷) 3、预习、复习、思考、学习方法问题
4、预休课: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央银行在所有国家机关中的地位)、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
5、针对这门课提出一些问题,即带着问题意识来学习这门课,如为什么选修这门课,想达到什么目的?等。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1)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多少?
(2)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在岁末年初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这一比率? (3)0.5%的调整比率是高还是低? (4)什么是存款类金融机构?
(5)按以往经验,上调0.5%,会收缩银行体系多少流动性?
6、讲课方式与思路问题
7、信箱:finance_2007@sina.com, 密码:123456 注意:finance与2007年间是下划线。
一、金融经济时代的特征
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在金融中的作用 三、什么是宏观调控 四、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五、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六、中国的宏观调控效果 七、中央银行学的逻辑体系
一、金融经济时代的特征
1、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通常用货币化比率、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
2、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现代化的银行、金融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是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金融工具的创新日新月异,货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金融商品的品种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创造出来。金融证券股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深入到每一户家庭,传统的金属货币到位于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大大加快了经济运转的速度。
4、持币的动机更多地转移到持币的价值增值上来。
货币构成了一种真正的资产,从而使经济增长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生长点。 5、宏观经济的调控机制和方式发生了革命,传统的市场调节让位于现代金融调节,
1
而金融调节的主体便是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在金融中的作用
1、宏观调控思想在中西方的演变 2、中国宏观调控模式的变迁
国家――企业 (计划经济)PQ
国家――市场――企业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PQ
国家――货币系统――实体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V=PQ
在第二种方式下,国家不直接调节企业的活动,而是通过市场中介环节间接调节企业生产活动。国家对市场的调节主要是改变市场变量,然后通过市场变量来影响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和运动的企业。
这样,国家对市场的调节必然主要集中于对价格的直接控制上,即国家根据计划的要求和社会供给的状况,直接输入价格变量,然后通过价格――成本关系调节企业的生产量,通过价格――购买关系影响社会需要量。这种调节方式无疑比计划经济的调控进步了许多,但仍存在很大的缺陷,表现在:
(1)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A、生产者和消费者只能围绕国家输入的价格信号来反映,不能形成市场状况对价格本身的调节。价格变量成为市场的外生变量,它只能由国家从外部输入,而不受市场运行和供求状况的影响。这样的价格,对供求只有一次性的调节作用。
B、在这种调控模式下,企业只有依据市场状况调节生产的权力,没有调整价格的权力。企业就不是完全的商品生产者,经济影响主要是从上而下纵向起作用,企业之间的横向影响微弱,从而竞争也是有限的。
C、由于价格是经济活动中的外生变量,宏观调控的效果就在很大程度上取于输入价格的合理性。
(2)宏观调控部门陷于大量微观经济的活动中,从而削弱了其主要的调控职能
市场活动是典型的微观层面的活动,其信息量极其庞大、繁杂、多变、不确定性。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要全面地收集和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些数量巨大的信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很难成立的。
(3)市场的分散性和差别性更增加国家调节市场的难度,削弱国家调节市场的效果 这种调控模式是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模式,反映了国家与企业的一种过渡关系。但作为一种调控方式,它在调控效率、计划与市场结合等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现代经济调控的目标模式的主线是第三种。
这一模式建立在现代货币系统运行机制上的宏观金融调控。它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系统的运行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实行调控,即国家调控货币系统,货币系统调控经济系统。这是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调控。
这一模式就可以规避第二种模式的缺陷,具有优点:
(1)避免了国家宏观调节陷于微观活动的困境。宏观调控的主要关注变量的货币量及其流向,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有效地避免了宏观调控部门陷入大量的微观具体决策中。
(2)具有强大的内在调节力量,它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不仅是输出信息,而且是输出能量,是能量与信息的结合,从而增强了调节效率。
(3)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较好地把计划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在宏观计划调控过程中,给各个市场变量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它在实现宏观经济平衡的同时,
2
也实现了微观经济的平衡,这种借助于微观平衡机制而实现的宏观平衡,是一种更为稳定的经济平衡,它有助于发挥经济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经济生长点,提高经济的运转效率。
在这种模式中,起决定作用的重要一环是调控主体:中央银行。当然,调控主体还有国家的财政部门。如何界定、认识中央银行的作用,如何区别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调控功能,也是我们在这里需要厘清的。
三、什么是宏观调控
所谓宏观调控,在一个市场经济中,大体而言,就是国家以调节宏观变量――-诸如货币、利息率、汇率、财政预算、国债拍卖、国际贸易经常收支项目甚至资本项目―――的方式对经济整体进行调节。
这里强调几点:
1、宏观调控的基础是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微观自主权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是通过外生数量或价格变动影响内生数量或价格变动,从而影响、而不是直接代替市场主体决策;
3、宏观调控的适用范围是全局或结构,而不是针对某一个地区、某一家机构或某一个企业的特质性政策。
四、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依据上述界定,在宏观调控中至少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在反周期的市场操作中,宏观调控当局与微观市场主体是平等交易对手,这是一种博弈思路。
(2)调控当局只能运用信号激励引导手段,而不是直接操控工具。在信号引导中,宏观调控当局给出的应是价格或数量引导,而不是行政命令。
(3)宏观调控当局与市场主体间,利益诱致型的政策导向是一条基本主线。通过宏观变量来调整微观主体行为的基本利益导向,需要在不断试错中平衡。显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
(4)宏观调控应具有“如履薄冰”的思路和思维范式。 一个履行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官员,在每一项政策的权衡中,他权衡的究竟是什么呢?从基本原理上看,需要认真谨慎地加以权衡的,有三种利益:
如果不实施宏观调控,市场运行内生的经济周期将在多大程度上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 如果实施宏观调控,那么,是采取行政性的“调控”,
还是采取以调整市场价格为导向的调控?
经济学家的道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运用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估过程中,就意味着上述成本之间的权衡,各害相权取其轻。特别是,完全自由市场固然会产生浪费,但慰平市场内生的经济周期也需要耗费资源。同时,当在宏观调控中采取行政性手段时,政策执行者的“权力寻租”更会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
要想使得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就不能以傲慢态度对待市场,而是以极度审慎的态度仔细权衡上述成本。
经验告诉我们,以调节市场价格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手段来间接地干预市场,是成本最低的。当然,更为必要的前提是,这种调控手段应当成为一种被严格执行的规则,非经严格
3
的公共决策程序不能轻易修改。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有稳定、有序的预期,为平滑经济周期而采取的“调控”手段才不至于反而扰乱经济秩序,不至于成为某些权力部门借以侵蚀市场的借口。
中国存在的问题:
如往往基于删繁就简的本能,或因为政府不相信市场,一碰到问题,我国的“ 宏观调控”基本上都是诉诸直接干预。
如有所谓“宏观调控刹车”之说,事实上,按照宏观调控的基本游戏规则,刹车并不在调控当局脚下,而在微观市场主体掌控之中。调控当局具备的是信号激励引导手段,而不是直接操控工具。
直接管理伴随的是“禁止”或“鼓励”等字样。长期的行政主导型经济导致的思维惯性是,宏观调控的行政权威而非市场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其结果是,过去若干年经济的大起大落往往是以从中央到地方的总动员为起点,以大量的不良资产甚至通货膨胀而告终。
此中,当调控者变异为直接干预者时,他就对今后的成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宏观调控的失灵而不是市场失灵。
五、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对此,国内外学者时有争议。
坚持市场自由立场的经济学家,根据市场运行逻辑的彻底性,断然否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相信市场可能“失灵”且相信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的学者们,根据欧洲大陆思想传统里的经济学派,认定政府对经济必须履行宏观调控之职能,甚至支持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和消费者的微观经济决策。
居中者,是“稳健派”经济学家,他们既不赞同政府直接干预微观决策,也不相信市场能够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
评论:在成熟市场社会中,稳健派的经济学家是主流,因为稳健派代表了那些社会里的中产阶级的长远利益。
在这些社会中,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可以调节利率、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按照平等互换的原则,参与到市场交易中,如政府采购和公共品投资。但除非万不得已,并通过法定的公共决策程序,政府决不能直接干涉具体行业、企业的微观决策。
六、中国的宏观调控效果
1、中国经济社会所处的主要阶段 2、宏观调控的思路
七、中央银行学的逻辑体系
中央银行学,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规
律的,其研究对象是整体经济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国际收支等重大问题。经济学家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经济
4
运行的规律。
其逻辑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问题,核心是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性质、职能和地位等基本问题和一般发展规律。
2、主要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其运作过程,这些业务是中央银行职能的体现,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主要以探讨货币政策的一般原理为主,如货币政策的目标、手段、机制,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4、主要讨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从分析金融监管职能的产生、发展、变化趋势入手,着重阐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体制以及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监管的侧重点等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央银行学虽然是宏观性很强的学科,但与每个微观主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这里强调的宏观与微观的思想,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而不仅仅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问题。
学习中央银行学的意义所在:
1、建立一种分析宏观与微观关系的思路。 2、在理解宏观问题时,要更多地从政治经济学的思路而不是从纯粹经济理论思路分析。 3、深入了解金融、货币的本质,以及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意义所在。
5
正在阅读:
中央银行学导论 人大 王玉平04-12
2015年天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制度的特点考试题03-08
东师心理学15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04-07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01-24
《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模拟试卷(一)05-22
第三标段 116套高清闯红灯电子警察违法抓拍设备采购03-22
山岭隧道现场技术员掌握要点07-10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作文800字07-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王玉平
- 银行学
- 导论
- 人大
- 中央
- 特色杂粮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 清单计价向导(08规范)用户手册
- 测控总线技术实验指导书(最新)F(最近一次微调)
- 六种受限的邻苯二甲酸酯
- 规划-海绵城市-专篇设计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不完全整理中国海洋大学 - 图文
- 最优化练习题
- 基层党建述职点评材料(2篇)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复习1-2测试题
- IT系统机房搬迁服务方案
- 运行中单侧中主门或者中调门突然关闭
-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工仪表自动化”赛项规程
- 2016.7盐池一小体卫艺工作总结
-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影响分析
-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 利润最大化原则
- AGV自动导引小车的设计 - 图文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寻找隐伏金属矿
- 散货船定义及船体结构特点散货船定义散装运输谷物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