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01 01: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23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静谧(mì) 哺育(bǔ) 面面相觑(xū) B.涟漪(yī) 炽痛(chì) 强聒不舍(guō) C.拮据(jū) 荒谬(miào) 风雪载途(zài) D.慰藉(jí) 馈赠(kuì) 颔首低眉(hà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

D.他们在前扑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失于黑暗中。 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 )。

①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_____着周围的一切。 ②物候_____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③“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_____。 A.覆盖 观察 根深蒂固 B.笼罩 观察 坚不可摧 C.笼罩 观测 根深蒂固 D.覆盖 观测 坚不可摧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C.“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D.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虽然与世长辞了,但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选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图书馆的出现,使人类从凡尘步入天堂成为可能。由成千上万的书——那些充满智慧和让人灵魂飞扬的书所组成的图书馆,是____________。任

何一本书,只要被打开,我们便立即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那个世界所展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光芒万丈,流水潺潺,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贫穷和争斗,___________________,果树遍地,四季挂果,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 ①我们梦中的天堂出现的情景 ②空气里充满芬芳 ③一个神秘的地方 ④没有战争的硝烟 ⑤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

A. ① ③ ⑤ ④ ② B.③ ⑤ ① ④ ② C. ① ⑤ ③ ② ④ D.③ ① ⑤ ② 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10题。

A文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文段

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犍为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 ,敏得免重罪。

(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注释】 ①蒋琬:字公琰,诸葛亮死后,掌管军政。②东曹掾犍为杨戏:东曹,主管二千石长史及军史的人事官员。掾是僚属的通称。犍为,郡名。杨戏,先当过诸葛亮的主簿,后蒋琬用为东曹掾。③督农:掌管农事的官职。④心无適莫:適,可的意思;莫,不可的意思。心里无可无不可。

6.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陶后鲜有闻(少) B.素性简略(朴实) C.或谓琬曰(有的人) D.诚不及前人(确实) 7.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 B.是以默然(因,因为)

C.公与戏言而不应(表顺承) D.同予者何人(指代人,译为“的人”)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琬与言论,时不应答(蒋琬和他谈话,他有时不回答)

B.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想要反对我说的话,就显扬了我的错误) C.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主管法纪的人请问他糊涂的样子)

D.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后来杨敏坐了监狱,大家都犹豫担心他一定会死) 9.选出对“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A.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 B.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C.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D.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 10.选出下列对B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蒋琬觉得人心很难猜测,不能单从脸色判断出来,所以不能轻信于人。 B.蒋琬并不认为杨戏怠慢自己,反而认为杨戏是一个率性之人。 C.杨敏曾毁谤蒋琬,但蒋琬并没有公报私仇,足见其雅量。 D.蒋琬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能主动地反省自己。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7分)

三、古诗文与名著积累(共15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 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5)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积累。(5分)

(1)名著《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__;小说中给予阿廖沙正能量的代表人物除了外祖母外,还有____________等人。(2分)

(2)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请以《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和《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这两个人物为例,说说他们是如何体现这几句话的。(80字内)(3分)

20*4=80字 四、现代文阅读(共3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13-23题。

(一)一把寂寞的锄头

范宇[

(1)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2)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

(3)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4)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5)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6)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7)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8)“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9)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10)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11)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12)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13)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

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14)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 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15)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2013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有删改)

13.请你谈谈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4.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5.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1)段。(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二)珠江文明的不朽灯塔

(1)谁是佛山这片沃土的最早开拓者?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来自北方,岭南地区在远古时期是没有人类活动的蛮荒之地。但是,1958年,西樵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旧石器时期,珠江流域已有原始先民繁衍生息,正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佛山这片通江达海的岭南沃土上,建立起了“珠江文明的灯塔”。

(2)据考古分析,西樵山文化遗存分别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是珠江三角洲腹地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西樵山出土的细石器是一种复合工具。有的呈现为锯刀、刮削或切割之类的工具;有的还是小石镞,属于箭镞之类的渔猎工具;还有的是雕刻器等,细石器往往与早期的渔猎经济相联系。中期文化遗存绝大多数为霏细岩,器型以有肩石器为代表,包括斧、锛、铲等。西樵山的大规模石器制作,生动说明了早期佛山人类的手工业已经逐渐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它既不同于以粤西封开黄岩洞、粤北英德青塘类型为代表的早期洞穴遗址,也不同于韩江三角洲以潮安陈桥村、池湖凤地贝丘遗址类型为代表的中期遗址,还有别于粤北以石硖遗址下层为代表的石峡文化。粤西、粤东、粤北反映出的都是以狩猎、采集乃至种植为主的文化,而西樵山遗址反映的则是以渔 猎、捕捞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文化。

(3)此后的考古发现,西樵山遗址的遗物,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霏细岩有肩石器,广泛分布于珠江三角洲许多遗址之中。这可能有一些氏族直接派员到山上采集,但更有可能是不同的氏族通过交换获得了石器。看来,史前时期的佛山,就是当时的制造中心和商品交换中心,今日佛山之制造文化和商业文化,真可谓渊源有自。西樵山文化甚至传播到了更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2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