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3 03: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摘要: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自己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学生才是主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引导学生更积极高效的学习,就要求各位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实现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效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提问,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角色认知,课堂氛围,教学方式都要改变,注重研究性教学,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此,要创设有效课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总结高效课堂的策略,不断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下面本人就目前所任职的高中班级谈一下创建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过往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单纯的讲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教学效率较低;而现在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就要从单一讲述向启发性学习转变,从只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

比如:在物理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像“牛顿第二定律”、“向心

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熟悉认知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逐渐启发学生如何推倒向心力,进而推出万有引力的内容;在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学习动能定理的推导,进一步推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定律,定理的推导过程中,加强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定律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在推导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要比单纯的让学生记忆定理定律内容和公式,而后通过让学生做题,练习来巩固效果好得多,后面所述的这种方式智慧事倍功半,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就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的环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分析和熟悉学生情况,这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基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个体之间有一定差异,只有这样,在开始备课才会有所侧重,上课落实时重点突出。其次是教师心中有学生,而且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忽视学生的存在。

比如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就需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习之初,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整体分析总结,以充分把握学生在基础,能力及学习习惯上所存在的差异。整体分析主要包括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解题习惯和运算能力

等内容的养成;对分析结果按A、B、C、D作答,像“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掌握好的学生为“A”,较好,但仍存在不解的为“B”,掌握情况一般为“C”,较为糟糕为“D”。而后根据以上总结分析,即可得出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及运算能力情况,但切不可简单的在心中形成“优等”,“中等”和“学困生”等等级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在复习知识时有所突出,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加强督促与鼓励,从而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提升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总而言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始阶段做好充分准备,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争取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各有所获,进一步加强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从而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3.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学生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而在练习过程中就要求学生独立的创设或想象一些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时就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联系。比如,目前大多数物理习题均通过文字表述,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通过阅读实现物理场景的再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产与生活,加强对题意的理解,通过问题情境的分析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比如关于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的习题课上,会遇到一下情况: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

运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时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试问驾驶员从开始刹车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该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一辆卡车紧急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若你是交警,请你来分析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很显然,这两个习题可以合并为一类,学生在阅读题意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在脑海中创设出问题情境,根据实际,分析从开始刹车到完全停止所经历的阶段,再针对每个阶段逐个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有了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流畅的情景创设分析使得物理定律的应用得心应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有效地课堂提问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即使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提问方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力及思考的范围和深度,避免使提出的问题过于书面化,形式化及抽象化,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搭桥式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进一步解释,把复杂的学习问题逐步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方式,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意义的理解。而在

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其指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方向。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情境所提出的问题:

情境一: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推车一段时间后撤销推动力;

情景二:一辆车(轮子向上,倒放)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撤销推动力;

根据以上两个教学情境,教师提问如下:

(1)哪位同学能描述刚才所述的两个情境实验中的现象?并结合你看到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

(2)若将小车放于水平起点导轨上做实验,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呢?

情境三: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于水平气垫导轨上,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撤销推动力;

教师提问如下:

(3)若教师将水平气垫再加长一点,则同学们试想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改变呢?

(4)若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是无限长,请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5)同学们目前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根本原因,受力物体必然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种观点对吗?根据刚才的分析结果,同学们能描述一下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可以得出,针对如上教学情境所提出的问题将非常有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是将整个问题逐步分解,而后再层层深入,通过教师的搭桥式提问方式,使同学们顺藤摸瓜,能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锻炼自己提出搭桥式问题的方式,通过有效地提问,促使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并使知识更加深刻,更具说服力。

5.课堂教学中,流畅设计教学流程

流畅的教学流程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晰,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扎实打好物理知识的根基,提升学生的素质。下面就物理知识中《超重和失重》的课堂设计进行探究。

首先是启发式的导入新课,通过创设如下情境来引入: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人的体重或者物体的重力会不会改变呢?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个实验看看你的猜想对吗?我们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进行实验,一人站在台秤上,另外一人观察。

问题如下:

(1)甲的体重是多少?

(2)当甲同学快速蹲下或站起时,已同学观察一下示数发生变化吗?是如何变化的呢?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呢?同学们学了这节课就会明白了。

启发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联系之前的知识,调动知识储备,通过

实验观察,结合实际,正确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合理的定律,得出问题的答案。而这是启发式课堂的第一步,作为流畅的课堂教学流程,大体可归结为启发式引入,搭桥式提问,问题探究过程,分析及归纳总结,知识的延伸应用。

下面再重点讲述问题探究的过程,整个过程主要采取讨论的方式,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应在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和有关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有效讨论。在这节课上,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查阅有关资料,如何收集知识,如何进行思考和判断,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的认知。比如讨论问题如下: (1)、超重与重力的增大是一回事吗?

(2)、物体向上运动,必然超重,且超重与速度呈正比? (3)、乘坐电梯时由低层向高层运动,何时超重,何时失重?若由高层向低层运动呢?

通过对如上问题的探索讨论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就要求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过

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质疑、探究、思考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以逐渐形成理想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要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育,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设计有效过程去探讨;要引导学生在树立远大目标和扎实学习的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教师充分总结反思,探索新型课堂模式,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创设高效课堂,以引导学生掌握一般规律中有特

殊,以掌握精髓,灵活运用,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27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