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第二学期三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2 22: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独联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 备课周次 主题 17-18 学期 二 年级 一 三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科学组教师 何自卓 参加备课教师 生物的生长 (1 种番茄) 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2、知道番茄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2 专题探究:种子发芽了) 1、种子发芽的顺序是先萌发根,后萌发芽。2、知道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3、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记录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4、用放大镜对萌发过程的细致观察。 (3 探究技能: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方法。2、使用仪器测量植物生长过程中植株高度、茎的周长等变化。3、长度的常用单位。 知识点 教学要求 (1 种番茄)1、观察种子的外形。以番茄为例用点播法在花盆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简单的种植方法。2、学习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 ,确保番茄幼苗健康生长。 (2 专题探究:种子发芽了)分五个环节:提问、猜想、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结论。研究的主题是种子在萌发时是先生根后发芽还是先发芽后生根。学习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法,对不同种子观察作出记录。得出结论。 (3 探究技能:长度的测量) 1、认识常见的测量仪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的尺子长度单位不同,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2、使用直尺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方法。3、以番茄为例进行植株高度和茎周长的测量。 教学建议 (1 种番茄)先学习花盆进行种植活动,为后续的观察活动作准备。 (2 专题探究:种子发芽了)主要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的萌发顺序。 (3 探究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技能课。以和番茄为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持续观察测量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体。让学生学会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数据,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独联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 备课周次 主题 17-18 学期 二 年级 四 三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科学组教师 何自卓 参加备课教师 材料的选择 (9身边的物品)1、知道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大小、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开关、气味、软硬等。2、能充分利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物体。3、能用科学的词汇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并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10究技能:质量的测量)1、能指认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的测量质量的仪器。2、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1物体与材料)1、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2、能辨认金属、玻璃、塑料、陶瓷、橡胶、木材、纸、岩石等常见材料。 (12材料与材料)1、知道有的材料能在水中沉或。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材料有关。2、认识到可以根据材料有漂泊性能制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9身边的物品)1、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和描述物品,并记录下来,能充分利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物体并能利用科学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2、以游戏的形式描述和猜测物品。能用科学的词汇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并根据描述的特征判断物体。 (10究技能:质量的测量)1、观察实验室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认识天平、台秤、电子秤等测量仪器。2、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知道使用天平测量物品的方法。3、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小物件。初步学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 (11物体与材料)1、观察各种杯子的构成材料。认识金属、璃、塑料、陶瓷、橡胶、木材、纸、岩石等常见材料,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2、观察比较书包里的物品,能以材料各类标准对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12材料与沉浮)观察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知道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不同认识到可以根据材料的漂浮性能制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9身边的物品 10探究技能:质量的测量)先引导学生通过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物品的特征,并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描述特征,然后在上一个单元学习“长度的测量”基础上继续学习 “质量的测量”技能,认识常见的质量测量仪器,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两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各种感官以及测量手段从各方面认识物体的特征,并能把观察到的特征用语言加以描述。 (11物体与材料)先以杯子为观察对象,认识构成杯子的材料,初步感知物体与材料的关系,并以材料为标准进行分类,同时练习多种分类技能。 (12材料与沉浮)通过研究沉浮现象,知道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肥力也是其性能之一。 (13花盆补水器)和(14包装小酥饼)通过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任务过程中继续探究材料的性能,比较一些常见材料在吸油性、吸水性、硬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能将这些性能与用途相联系、通过设计与制作实用的物品,把工程学引入教学中。 (15生活中的材料)通过调查身边材料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利用材料的广泛性,能够初步区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切入,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16网络课堂:各地民居的建筑安否)通过网络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特点,通过调查民居建筑材料的活动,对材料有进一步的认识,发现材料的使用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息息相关。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独联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 备课周次 主题 17-18 学期 二 年级 八 三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科学组教师 何自卓 参加备课教师 固体、液体和气体 (17认识固体)1、知道固体具有确定的开关、体积和质量。2、发现并归纳固体的特征。会判断生活哪些是固体,并说出理由。 (18认识液体)1、知道固体和液体都有确定的体积。2、知道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3、比较团体液体物质的形状异同,归纳液体的特征。4、用文字描述的能力;认识细致比较和观察的重要性。 20认识气体)1、知道空气能够流动。2、知道空气具有质量。3、利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流动、有质量。 知识点 教学要求 (17认识固体)1、通过观察、比较、辨别不同的物体,发现水、花生仁、大米等物体在形状上的不同,描述和归纳固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身边的固体、并说出判断理由。 (18认识液体)1、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发现水、食用油等物体是不能画出具体的形状的,发现水是不能确定的。2、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发现液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的,并且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确定的体积。 (20认识空气)1、利用实验证明空气具有可流动的性质。2、利用比较皮球充气前后在天平上平衡的情况,研究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建议 (认识气体)通过“空气转移”让学生感受和“看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初步了解气体是可以流动、转移的;“空气有质量吗”通过天平是否平衡,让学生知道空气也是有质量的,建立气体、固体、液体都是有质量的概念。通过”纸为什么不会湿“来探究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的秘密。通过“空气压缩”实验来认识空气具有弹性及体积可以改变的特点等。通过“冰、水和水蒸气”实验让学生了解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冰会融化成水且质量没有变化,进而认识冰水是同种物质。在观察、实验、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去认识水的三态。

独联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 备课周次 主题 17-18 学期 二 年级 十一 三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科学组教师 何自卓 参加备课教师 热与温度 (24冷热现象)1、知道冷热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2、会用科学方法描述生活中的冷热现象。 (25探究技能: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间谍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0C.3、正确读写温度和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技能。 (26液体的热胀冷缩)1、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点 教学要求 (24冷热现象)1、寻找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冷和热,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2、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认识到人的感官对冷热地感觉不一定准确,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25探究技能:温度的测量)1、认识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能观察、分析和交流。2、以测量水温为例,学习温度计的计数方法和使用方法。3、用水温测量水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26液体的热胀冷缩)1、通过实验,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培养观察、记录、解释实验的能力。 教学建议 第24课活动重点是寻找身边的冷与热,派发学生对冷热自然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第25课的活动突出对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通过测量水温和气温,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能;第26-28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展开,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经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探究实验,认识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体验较完整的科学过程的同时,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描述方法,并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1ug.html

Top